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针刀手术记录模板教学内容

小针刀手术记录模板教学内容

小针刀手术记录模板教学内容
小针刀手术记录模板教学内容

小针刀手术记录模板

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

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钟志国富河2005-12-13 13:21:00 中华医药杂志2003年1月第 3卷第1期 小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动态平稳失调理论,其病理基础是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针对此基本病变,小争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是:剥离粘连,疏通阻滞,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镇痉止痛[1]。小针刀术是闭合性微创伤无菌手术,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修复快,疗效确切。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骨伤科相关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精确的定位是小针刀疗法的先决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以局部解剖结构为基础,结合压痛点和病理反应点确定针刀松解点。肌肉、肌腱的损伤性疾病,其病变多集中在起止点的高应力点处。病灶点常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病理性的痛性结节。定点时要结合临床表现明确是哪块肌肉、肌腱的损伤,是起点还是止点的损伤,找准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定点时一定要避开神经、血管,以免误伤。如:岗下肌损伤,患者多有外伤史,患肢内收外旋时疼痛加剧,岗下窝、肱骨大结节处有压痛(岗下肌起于岗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分骨面)。定点时在肌肉的起、止点处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 1.2 小针刀术必须以影像学检查为客观依据。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和解剖变异,在小针刀术前必须拍病变部位的X线平片,以此为依据,结合

临床表现进行定点。针刀医学要求应用针刀的每位医生必须有亲自阅片的本领,且不能简单按传统X线片诊断标准定病态与否,而应按针刀医学的X线影像学重新认识[2]。另外,影像学检查不仅是精确定位的依据,而且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适合小针刀疗法。 1.3 以临床表现和神经定位为依据准确定位。对于累及神经干、神经根的疾病,痛麻症状多表现在神经末端的支配区,病灶处可无症状。在行小针刀疗法时,必须熟悉疾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相应的神经定位病变来确定神经卡压的病灶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切忌完全以痛为腧进行定点。 2 针刀操作要领 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时,在朱汉章老师提出的四步八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五点:快、慢、稳、准、松。快,指进针刀时破皮要快,因为皮肤表面感觉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所以进针刀时要快速刺破皮肤直达皮下,这样可减少病人的疼痛感,从而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先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前在进针刀点注射0.25%~0.5%的利多卡因局麻后再进针刀);慢,当针刀达皮下后,要慢慢摸索进针刀,密切结合患者的感觉和术者指下的感觉,做到手应心,心应手,当进针刀过程中患者突感剧烈疼痛,多为针刃触及血管壁,当患者有触电样感觉甚至会向远端放射时,表明针刃触及神经干,此时要迅速上提针刀2~3mm,然后稍变方向后再继续深入;稳,指进针刀时术者必须持稳针刀,确保垂直进针,不要抖动、偏歪、提插,否则会偏离病灶;准,是指针刀必须准确抵达病灶点,针刃触及粘连、疤痕灶时有韧性、紧涩感,患者觉酸胀,抵骨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优选稿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胃肠外科常见胃肠道手术记录 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operation) 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carcinoma 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ofanusandrectum(Miles’operation)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肿瘤经腹未能触及。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3cm,可推动,上缘未及。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手术。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潍坊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本院介入科于1996年成立并于2008年成立了独立的病房。多年来介入科得到众多兄弟科室的支持和帮助,其面向全院提供各种介入诊断与治疗服务,同时也独立收治患者。为能更好地为患者和其他相关科室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加强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科室间工作脱节和可能发生的误解,特制订本工作流程。 一、手术预约 1、心内一、心内二手术日,心内一、心内二提前向导管室提供手术台数、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以便导管室做好准备。 2、心内一、心内二非手术日急症手术,与导管室值班人员或护士长联系,导管室尽快安排急症手术。 3、介入科住院患者由介入科主管医师下好手术申请,做好手术准备,并在手术通知黑板上填写手术种类及台数。 4、其他科室患者需介入治疗的,请介入科会诊,由介入科医师会诊后确定手术日期同时书写到介入手术通知黑板上。 5、急症介入手术由手术者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做好术前准备,同时通知导管室护士、技师及时做好准备。 二、术前谈话及准备 手术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谈话。主要内容为:患者病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必要时应说明可能发生的费用并了解其经济承受能力和预交住院费余额。签署

《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完成术前准备和尽可能完善病历。携带患者病历及影像学资料按介入手术预约单,如约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 三、查对 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接到患者后应进行三查七对(病历、化验结果、碘试验、影像学资料、术中所需药物及患者身份的确认等)。 四、介入手术过程及患者返回 介入治疗过程中,其他科室的介入手术可有主管医生或其下级医生陪同。若不能陪同请留下联络方法随时保持联系。一般情况下,术毕应由术者或助手向患者家属简要通报治疗经过、初步结果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回科室。情况危重者应由术者或其助手陪护返回并交待有关事项。特殊情况下,介入医生应直接或通过电话向主管医生通报简要治疗经过、初步结果、术后注意事项和建议进行的下一步有关治疗。需要进行后续的介入治疗和留置导管复查时,如溶栓等,应将注意事项、观察内容及时记录病例。 五、术后 术后24小时内应发出由术者签署的介入手术记录。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介入手术记录务要存放病历中。术中植入体内的材料防伪编码一并贴在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背面存放病例备查。

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及具体操作手法

刃针是田纪均教授在2001年发明的一种新的微创医疗器械,在一些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关于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我认为它是介于针刀和银质针(治疗功能)之间的一种治疗器具。刃针与小针刀都是以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临床的,同时,以软外理论来指导,因为,刃针在其功能、使用方式上与针刀和银质针都很相似,并且在某些软伤病的治疗上收到了好的疗效。 刃针在有些方面比针刀好一些,比如针体细一些,同样在软伤的治疗中具有针刺和铲剥功能,对病人的恐惧心里有减免作用,在治疗中患者的疼痛少一些,但有些方面比针刀也差一些,因为针体细,他的强度和弹性,还有韧性都不足。 各种治疗器械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如何发挥这种器械的最大效用,还是主要看操作的人如何使用它。 下面附件的内容是我整理在京期间的学习笔记,是关于刃针疗法的基础理论及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刃针疗法的基础与 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一、理论及作用机理 中西医结合的刃针疗法,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并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件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配合刃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来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恢复纤维的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变软组织垂构和调整疼痛随之而解。 1 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1.1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刃针疗法中体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等),软组织层次解剖(肌肉层次解剖、穴位层次解剖等),神经、动脉、静脉走行路径,肌

肉起止及走行,筋膜起止及走行等是重点内容。 1.2生物力学基础 生物力学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恶报,是将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生物力学广泛应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及各科临床中。同时,也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等,起到了解决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及改进和创新治疗法的重要作用。 1.3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引起内脏器官出现功能性症状是脊椎病因治疗学主要的理论基础。脊椎病因治疗学认为,一些疾患在合并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时会出现和加重症状,对刃针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软组织外科学 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腊、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原称软组织劳损),引起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椎管外或椎管内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椎管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为治痛手段(完全有别于镇痛手段)的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科。其认为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理学基础是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或慢性劳损形成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aseptic irflammation);软组织松解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腊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腊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稍的传导,以达到无痛,以及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处的损害性软组织所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征象外,还会并发头痛、眩晕等50多种涉及一些与内科等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等。 1.5周围神经受卡压的理论 周围神经卡压是躯干、四肢、关节等部位疼痛等不适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认为骨骼肌为了在主应力方向承担更大的载荷,便在骨的质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得到加强,结果形成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在随应力集中或起限的载荷时,肌肉和筋膜产生代偿性

烧伤外科病历实用模板

第二十三节烧伤外科病历 一、烧伤外科病历书写要求 (一)病史同普通外科病历,但须注意下列各项: 1.询问烧伤的时间、原因、经过、受伤时环境、衣着、灭方方法,有无其他外伤及中毒,确定有无休克、吸入性损伤,了解转送工具与路途、时间等,电烧伤患者注意询问电压、电流接触部位,现场抢救情况及当时有无昏迷等。 2.注意来院前及到达急诊室期间的病中我及其处理,包括输液、用药、创面处理、全身情况与尿量等。 3.对意外事件,自杀或被杀经过详情与病情有关者,应如实记载,不加主观评论与揣测。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同普通外科。 2.烧伤外科情况着重描写烧伤部位、面积、深度(注意烧伤部位的颜色、水疱的大小、创面基底的颜色及伴同的表现)。烧伤面积的估计,应依创面所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率计算,是否有环状焦痂,肢(指、趾)端循环情况,创面渗出及伴有的症状,如呼吸道烧伤。如来院时创面已感染,应记录创面感染情况。如系电烧伤,应记录电流出、入口。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除常规检查外,应根据烧伤轻重,酌情检查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液生化、尿电解质、尿素氮及创面细菌培养等。对外院转入的患者,应加血培养。酌情施行心电图及X线检查。 鉴于烧伤事故发生时,入院伤员较我,故入院记录大多采用表格式。 (许丰勋) 二、烧伤外科病历示范 烧伤入院记录 门诊号911005 床号2住院号100521 病史

烧伤原因火焰接触时间10min(短暂)伤后至入院时间2h 入院前经过在家中油漆家具时,不慎香蕉水着火,家具、衣服燃烧。周围邻居发现后用水灭火,约10分钟后被人救出,当时神志清楚,被人用床单包裹后用救护车送至东方医院。 入院前处置在东方医院静脉注射平衡盐液500ml,肌注TAT1500U,哌替啶50mg。创面清创包扎好用救护车送来本院。 过去病史平素体健。14岁时患过“痢疾”,服用氯霉素治愈,未再复发。1979年曾预防接种五联制剂三次。生于江苏南通。父、母、妻体健。 体格检查 体温37.8℃,脉搏100/min,呼吸20/min,血压11.6/9kPa(88/70mmHg)。 体重58k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表情痛苦,不断呻吟。四肢冰冷,发声不嘶哑。 头面部头部头皮无烧伤,面部红肿,大小不等散在水疱。角膜透明、光滑。结膜无水肿。鼻毛烧焦。口腔粘膜无水肿。耳部无烧伤。 胸部胸部皮肤呈黄褐色,小部分呈灰白色,痂下可见粗大血管网,表面潮湿,无弹性。呼吸运动自如,无窘迫感。心界叩诊正常。心律剂,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腹部右肋下皮肤呈灰白色。痛觉迟钝。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肿大。肠鸣音3~5/min。 脊柱及四肢无畸形。上肢呈黄褐色,部分焦痂 外阴及肛门无特殊发现 其他损伤无 损伤情况及损伤面积见附图 检验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149g/L,白细胞计数28×109/L(28000),中性93%,淋巴7%,出血时间1min,血凝时间2in,血小板计数95×109/L 尿常规比重1.020,蛋白,尿糖+++,红细胞2~4/HP,白细胞0~1/HP。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 一、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ICD10: N85.0/N85.1/N85.9)主要手术为宫腔镜手术(68.12)无宫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异常子宫出血,或无症状查体发现,无严重合并症。 2.体征:子宫正常或子宫增大。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考虑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有宫腔镜手术指证: 1)异常子宫出血; 2)超声发现宫腔占位;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85.901子宫内膜病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线检查。 8.超声检查。 9.宫颈癌筛查。 10.阴道感染相关检查。 11.其他情况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天。 1.麻醉方式:静脉全麻。 2.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包括阿托品、速尿、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等)。 3.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病理结果回报情况决定。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腹痛,阴道出血不多。 2.体温正常,血色素≥8g/L。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患者阴道出血多,不能进行宫腔镜手术。 2.因患者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血发热、阴道出血多、血色素低等情况,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4.病理结果回报为恶性。 5.出现手术并发症。

普外科手术记录大全

普外科手术记录大全 主编:王业友张磊 成员:李磊何学刚张斌王灏王军宏高伟张臣民侯枫桦李孝平刘林勋黄国强顾晶

1. 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 (3) 2. 胆囊息肉术中冰冻提示乳头状腺癌Gallbaddr polyp (3)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癌 (4) 4.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 (4) 5. 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 (5) 7. 阻黄,肝门胆管癌Obstructive jaundice, hilar chlangiocarcinoma (6) 8.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 (7) 9. 胰腺假性囊肿psuedocyst cyst of pancrease (8) 10. 胰十二指肠除术(Child’s手术) (9) 11. 胰头癌(Whipple手术) Pancrcaticohead carcinoma (10) 12. 后腹膜纤维肉瘤切除+左附件巧克力囊肿术 (11) 13. 外伤性脾破裂,副脾 (11) 15. 膈肌膨升,胃扭转 (12) 16. 食道平滑肌瘤+胃间质瘤esophgeal leiomyoma+GIST (13) 17. 贲门癌Cardiac Carcinoma (13) 18. 胃癌根治术 (14) 19. 胃底癌Stomach Carcinoma (15) 20. 胃癌(Gastric Carcinoma)胆囊结石(Cholecyslithiasis) (16) 21. 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 (17) 22. 回肠肿瘤Ileum tumor (17) 23.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8) 24. 结肠癌Colon cancer (18) 25. 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19) 26. 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20) 27. 直肠癌(Mile’s operatio n)Rectal carcinoma (20) 28. 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operation) (21) 29. 直肠癌(dixon operation)Colon cancer (22) 30. 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2) 31. 双腹股沟斜疝double inguinal indirect hernia (23) 32. 左甲状腺肿块 (23) 33. 甲状腺肿块 (24) 34. 甲状腺峡部肿块masses of isthmus of thyroid (25) 35. 双侧甲状腺髓样癌Bilateral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s (25) 36. 右乳癌Right breast cancer (26)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1。择期介入手术流程 流程1 主管医生确认为介入治疗适应证得病例,可直接从院内网下载并填写《介入治疗申请单》。由支持中心递交至介入手术室,并取回《介入治疗预约单》、 对不能确定就是否为介入治疗适应证者,可先填写会诊单,由介入科会诊医生提供专业意见。 危重患者、疑难病例与重大手术(3、4级手术,如各种支架置入术、球囊成形术、动静脉血栓抽吸术与溶栓术等)须由相关科室进行术前讨论,并记录在案。对于一般患者,术者或助手应预先在院内网上阅读患者得电子病历与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可与主管医生联系或到床边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 流程2 主管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谈话、主要内容为:患者病情、急诊介入治疗得必要性。签署知情同意书。按《介入治疗预约单》得要求完成术前准备与尽可能完善病历、携带介入手术预约单,如约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 流程3 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接到患者后应进行三查七对、术者本人或委托助手与患者家属谈话。主要内容为:患者病情、介入治疗得必要性、手

术方式、可能发生得并发症,必要时应说明可能发生得费用并了解其经济承受能力与预交住院费余额。签署《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 流程4 介入治疗过程中可有主管医生或其下级医生陪同。若不能陪同请留下联络方法随时保持联系。一般情况下,术毕应由术者或助手向患者家属简要通报治疗经过、初步结果与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由支持中心护送回原科室、情况危重者应由术者或其助手陪护返回并交待有关事项。特殊情况下,介入医生应直接或通过电话向主管医生通报简要治疗经过、初步结果、术后注意事项与建议进行得下一步有关治疗。需要进行后续得介入治疗与留置导管复查时,如溶栓等,应建议将患者 转入介入科。 流程5 术后24小时内应发出由术者签署得《介入手术记录(介入治疗报告)》与《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务要贴在病历中。术中护理记录存放在介入手术室备查。介入医生应通过院内网或到病床前进行术后随访。一旦发现与介入治疗有关得并发症,应由主管医生随时通知术者,以 便及时处理。 2.急诊介入治疗工作流程 目前我院介入治疗得急诊病种主要包括: A.各种急性大出血。包括鼻出血、牙槽出血、大咳血、消化道大出血、妇产科大出血、手术后大出血与外伤性大出血等。 B。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

colon cancer 术后诊断:肠梗阻,乙状结肠癌Intestinal obstruction, sigmoid 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 colon cancer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术中所见:肿块位于乙状结肠,约5*5cm大小,距肛约25cm。已浸润至浆膜层,周围可及肿大淋巴结。肿块以上结肠肠段明显扩张。盆腔、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3.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4.游离左半结肠:沿降结肠旁沟剪开侧腹膜,上至乙状结肠上方10cm,下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预定切除肠管至肿瘤上、下各10cm处。将预定切除的肠段、系膜及肿大淋巴结与腹膜后组织分离。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精索血管。在肿瘤上方约5cm处扩张肠管处切开肠壁,放入螺纹管减压。5.切除并吻合:在肿瘤上、下各10cm处切断肠管,移去切下的肠段。两端肠管行端端吻合。6.吻合切口:间断缝合侧腹膜及肠系膜裂口。冲洗腹腔,确切止血后腹腔内灌注5- FU,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用PDS和皮肤钉关腹。7.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 chronic appendicitis 术后诊断: chronic appendicitis 手术方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麻醉方式:general anesthesia 术中所见:阑尾无明显肿胀,周围未见脓性积液,回盲部结构解剖清楚,无水肿,阑尾腔内可及多枚粪石。 手术经过;1. 平卧,气插全麻,置下肢气压带,消毒铺巾。2. 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气腹。3. 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检查腹腔表面为见异常。 4. 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二个套管针穿刺,右侧置抓钳,左侧置各种操作器械。5. 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用抓钳提起阑尾,钝性解剖阑尾系膜,流离阑尾动脉后上三个钛夹后切断阑尾动脉。6. 流离阑尾至跟部,距回盲部0.5cm处用loop双道套扎阑尾,切断阑尾。7. 取出阑尾后腹腔冲洗,检查腹腔内无出血,缝合切口。8. 手术经过顺利,出血量约5ml,术中血压稳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板(三)教案资料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板(三) 右半结肠切除 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正中切口,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进腹。探查:盆腔未扪及明显肿块,肠系膜未及肿大淋巴结,肝脏未扪及明显结节,肿块位于横结肠近肝曲,直径约2×2cm,周围肠壁偏硬,浆膜光整,予缝一针标记。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将小肠搬出腹腔,湿盐水纱布保护,游离结肠肝曲,提起横结肠,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横结肠,离断结扎中结肠动、静脉右支,切断胃结肠韧带。切开升结肠外侧腹膜,游离升结肠,注意保护十二指肠及右侧输尿管,离断结扎右结肠动、静脉。游离回盲部及回肠末端。将小肠按序放回腹腔,在横结肠距离肿块约15cm处分别夹大直血管钳及肠钳各一把,离断横结肠,断端清洁并以碘伏消毒。同法离断末端回肠,切除回肠末端约5cm。横结肠、回肠末端行端端吻合(1#丝线间断缝合,1#丝线浆肌层间断加强)。缝合横结肠系膜与回肠系膜的游离缘。 检查无明显出血后,蒸馏水冲洗腹腔,吻合口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术中出血100ML,术程顺利,标本送病理,病人安返病房。 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 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取剑突下至脐下1cm正中绕脐切口,逐层进腹。探查发现:盆腔、腹膜、小肠和结肠系膜、肝脏均未见明显转移灶,术中未触及肿块,各站未见质硬淋巴结。考虑早期癌,遂准备行远端胃切除+D1+清扫术。 打开Kocher’s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未见肝下下腔静脉、主动脉间隙肿瘤侵犯。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腹膜,清除脂肪及淋巴组织,辨认胆总管及肝动脉,结扎切断胃右动静脉,紧贴肝脏缘电刀切断肝胃韧带。提起结肠,紧靠结肠,沿无血管区电刀切断胃结肠韧带,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直达胰腺前包膜,清除胰体前包膜。分别于胰腺头部上缘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根部,清除其间的NO6LN,切除十二指肠前壁附带的淋巴与结缔组织。55mm直线切割器封闭切断十二指肠,切缘距肿瘤约5cm,残端1号丝线荷包包埋。向左侧翻起胃体,继续剥离胰体前包膜,结扎切断胃左静脉,于胃左动脉根部双重结扎切断,检查肝动脉及脾动脉搏动良好。继续向胃近端清扫,清除NO1 LN及其周围组织。逐把切断胃近脾侧胃网膜左动脉第二分支以远大网膜,充分游离胃。10CM直线切割器于近侧1/5处离断胃,保留胃底及少量胃体,切缘距肿瘤约10cm。 于屈氏韧带以远15cm处空肠经结肠前,与残胃作胃空肠端侧吻合,输入袢对小弯,小弯浆肌层包埋。吻合满意,吻合口无张力。 仔细冲洗腹腔,于winslows孔处、置一根引流管,并引出体外,检查腹腔,未见活动出血点,清点纱布及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固定各引流管。 标本剖验,胃窦部见约1cm粘膜凹陷,取各站淋巴结后送病理学检查。病人送复苏室后安返病房。 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 患者全麻+持硬复合麻醉达成后,取仰卧位,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取剑突下至脐下3cm正中绕脐切口,逐层进腹,腹腔冲洗并

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精)教程文件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多年来介入科得到众多兄弟科室的支持和帮助,其面向全院提供各种介入治疗技术服务,同时也独立收治患者,此外还担负血管造影诊断工作。为能更好地为患者和其他相关科室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加强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科室间工作脱节和可能发生的误解,特制订本工作流程。 一、介入科已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和应用范围 以下表内是本院介入科已经成功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和临床应用范围。 二、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1.择期介入手术流程 流程1 主管医生确认为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病例,可直接从院内网下载并填写《介入治疗申请单》。由支持中心递交至介入手术室,并取回《介入治疗预约单》。 对不能确定是否为介入治疗适应证者,可先填写会诊单,由介入科会诊医生提供专业意见。危重患者、疑难病例和重大手术(3、4级手术,如各种支架置入术、球囊成形术、动静脉血栓抽吸术和溶栓术等须由相关科室进行术前讨论,并记录在案。对于一般患者,术者或助手应预先在院内网上阅读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可与主管医生联系或到床边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 流程2 主管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谈话。主要内容为:患者病情、急诊介入治疗的必要性。签署知情同意书。按《介入治疗预约单》的要求完成术前准备和尽可能完善病历。携带介入手术预约单,如约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 流程3

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接到患者后应进行三查七对。术者本人或委托助手与患者家属谈话。主要内容为:患者病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必要时应说明可能发生的费用并了解其经济承受能力和预交住院费余额。签署《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流程4 介入治疗过程中可有主管医生或其下级医生陪同。若不能陪同请留下联络方法随时保持联系。一般情况下,术毕应由术者或助手向患者家属简要通报治疗经过、初步结果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由支持中心护送回原科室。情况危重者应由术者或其助手陪护返回并交待有关事项。特殊情况下,介入医生应直接或通过电话向主管医生通报简要治疗经过、初步结果、术后注意事项和建议进行的下一步有关治疗。需要进行后续的介入治疗和留置导管复查时,如溶栓等,应建议将患者转入介入科。 流程5 术后24小时内应发出由术者签署的《介入手术记录(介入治疗报告》和《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务要贴在病历中。术中护理记录存放在介入手术室备查。介入医生应通过院内网或到病床前进行术后随访。一旦发现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应由主管医生随时通知术者,以便及时处理。 2.急诊介入治疗工作流程 目前我院介入治疗的急诊病种主要包括: A.各种急性大出血。包括鼻出血、牙槽出血、大咳血、消化道大出血、妇产科大出血、手术后大出血和外伤性大出血等。 B.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C.血管内异物。 D.需尽快取出的软组织阳性异物。 E.需尽快处理的急性血管栓塞。

201X年最新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无痛宫腔镜检查(2016年版) 一、无痛宫腔镜检查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 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症的宫内因素检查。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型、凝血功能; 4.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妇科超声; 6.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7.宫颈癌筛查; 8.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检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膨宫液、止血、止痛、止吐药物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 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吐、止血、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合并症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 4.需要输血。 二、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的宫内因素检查。行无痛宫腔镜检查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手术记录模板

手术记录 手术后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左卵巢畸胎瘤,右卵巢巧克力囊肿 已施手术: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加粘连分离加宫腔镜检查 阴,阴道二次,常规铺消毒巾,导尿管。3、脐孔处气腹针穿刺,C 02气腹形成?气腹 维持压力1 4 mm H g。4、横形切开脐孔皮肤长1 0 mm , 1 0 mm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 顺利,放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所见:子宫大小正常,左输卵管与左卵巢紧密粘连,并与子宫后壁及肠管紧密粘连?右输卵管与右卵巢紧密粘连并与子宫后壁及阑尾粘连。5、下腹部穿刺:左1 0 mm,右5 mm 。6、①钝,锐性分离粘连?恢复子宫,输卵管及卵巢正常解剖位置,分离过程左卵巢肿物破裂,渗出豆渣样内容物,完整剥离囊壁送病检.右输卵管肿物于分离过程破裂流出巧克力样内容物,完整剥离囊壁另送病检.子宫后壁放置速即沙止血。②转宫腔镜检查见子宫内膜至肌层见散在紫兰色出血点。③NS冲洗盆 腔,放尽C O 2 ,拔除各导管,切口各缝合可吸收线,左下腹切口放置引流条,留置导 手术者: 科别: 床号: 手术日期: 门诊号: 病案号: 性别年龄住址 手术前诊断:巧克力囊肿拟施手术: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 手术者:王洪宝第一助手:马曙铮第二助手:张迎春守护: 麻醉师:刘玉钦麻醉式:持续硬膜外品名: 记录者: 姓名 手术中药物治疗:见麻醉记录单 手术经过: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脚高倾斜3 0度。2、胺尔碘液消毒腹壁皮肤,外 尿管。④术中出血4 0 mm ?麻醉满意,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本送病理。 送检查标本:

手术记录 手术后诊断:左卵巢单纯性囊肿扭转、右侧卵巢滤泡囊肿、左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 已施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左输卵管部分切除术、清宫+取环术 科别: 床号: 手术日期: 门诊号: 病案号 : 性别 年龄 住址 手术前诊断:双侧卵巢囊肿 拟施手术:囊肿剥除术+左输卵管切除术 IUD 下移 手术者:王洪宝 第一助手:马曙铮 第二助手:张迎春 守护: 麻醉师:刘玉钦 麻醉式:全麻 姓名 手术中药物治疗:见麻醉记录单 手术经过: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摆放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探子宫后位,宫腔深约 9.5c m ,探及

(整理)妇科腹腔镜手术记录

妇科腹腔镜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科别:妇科住院号:******日期:**年**月**日 姓名:***性别:女年龄:35岁血压120/86mmHg 术前诊断:巧克力囊肿 拟施手术: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 手术后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左卵巢畸胎瘤,右卵巢巧克力囊肿. 已施手术: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加粘连分离加宫腔镜检查. 手术医生:***第一助手:***第二助手:*** 手术开始:09:59.53AM 手术完成:10:05.53AM 共计6分钟护士:*** 麻醉开始09:40 麻醉停止10:05 共计25分麻醉师:*** 麻醉品名:****方法:持续硬膜外用量:**** 手术过程: 一,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脚高倾斜30度 二,胺尔碘液消毒腹壁皮肤,外阴,阴道二次,常规铺消毒巾,导尿管. 三,脐孔处气腹针穿刺,CO2气腹形成.气腹维持压力14mmHg. 四,横形切开脐孔皮肤长10mm,10mm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顺利,放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所见:子宫大小正常,左输卵管与左卵巢紧密粘连,并与子宫后壁及肠管紧密粘连.右输卵管与右卵巢紧密粘连并与子宫后壁及阑尾粘连.五,下腹部穿刺:左10mm,右5mm. 六,(1)钝,锐性分离粘连.恢复子宫,输卵管及卵巢正常解剖位置,分离过程左卵巢肿物破裂,渗出豆渣样内容物,完整剥离囊壁送病检.右输卵管肿物于分离过程破裂流出巧克力样内容物,完整剥离囊壁另送病检.子宫后壁放置速即沙止血. (2)转宫腔镜检查见子宫内膜至肌层见散在紫兰色出血点. (3)NS冲洗盆腔,放尽CO2,拔除各导管,切口各缝合可吸收线,左下腹切口放置引流条,留置导尿管. (4)术中出血40mm.麻醉满意,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本送病理.

最新小针刀手术记录模板

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小针刀记录 住院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 网站删除谢谢 1

仅供 学 习 与 交 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术后注意事项: 1、72小时内针眼局部忌沾水; 2、避免负重远距离行走; 3、低枕平卧不半躺,卧床休息1周; 4、术后腰椎牵引治疗; 5、腰椎手法复位; 6、术后带颈托1周; 签名: 日期: 华师琼中附中思源实验学校 三年级语文十月月考试卷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正确的抄写下面这句话 。(5分) 一年好景君须记。 二、读拼音,写字词。(16分) Z ǎo ch én f ù zhu āng ti ào w ǔ gu ī z é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 分

仅 供学习与交流, 如 有侵权请联系网 站 删 除 谢 谢 3 P á i li è y á n li ào pi āo y áng r ó ng qi ú 三、辩字组词。(8分) 分( ) 卖( ) 景( ) 情( ) 扮( ) 读( ) 影( ) 猜( ) 桃( ) 钱( ) 园( ) 合( ) 挑( ) 残( ) 院( ) 盒(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1分) ( )( )气爽 秋风( )( ) 一叶( )( ) 五谷( )( ) ( )( )累累 手( )脚( ) ( )干( )燥 ( )红( )赤 1、金秋时节,果园里( ),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 2、( ),不经意间路上的行人已穿上了毛衣和外套。 3、为了一件小事,他俩竞争得( )。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安静 平静 1、晚上,校园里十分( )。 2、看看老师期待的目光,她的心情久久不能( )。 宽广 广阔 3、他待人热情,心胸( )。 4、( )的田野上,到处种满了绿绿的庄稼。 六、阅读

普外科电子病历模板

住院病历 病史 主诉: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0年余,不能回纳11小时。 现病史:10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包块,大小约1cm×1cm×0.5cm于站立时出现,平卧休息时可消失,1 0年来,未积极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大小约3cm×2.5cm×1cm,都可在平卧休息时消失。11小时前 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再次脱出,并不能自行送回,伴有局部胀痛不适,、恶性、呕吐(胃内容物) 1次,量少。今来我院,门诊以“左侧腹股沟疝并嵌顿”收入院,近来无咳嗽、咯痰,饮食、睡眠好, 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有“风湿”病史10余年,最近2年未积极治疗,无肝炎,无结核,无伤寒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外伤、无中毒及无手术史。 个人史:出生在当地,无工作,无地方病地区居住情况,无冶游史,无烟酒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二女,配偶已故。 妊娠2 次顺产2胎流产0胎早产0胎死产0胎。难产及病情: 月经史:初潮12岁,1~4/28天,绝经年龄50岁,经量一般,无痛经,经期规则。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祥),否认类似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征:体温 36.8 ℃脉搏86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140/101 mmHg 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自如表情,自主体位,正常步态,神志清楚,语态清晰,检查合作。皮肤粘膜:色泽正常,未见皮疹,未见出血点,未见脱屑,未见紫癜。毛发分布正常,皮肤温、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未见水肿,未见肝掌,未见蜘蛛痣。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部: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未及压痛,未及包块,未及凹陷。眼睑正常,结膜未见水肿,巩膜无黄染,眼球未见异常,角膜未见异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正常,无耳前瘘管,无外耳道分

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

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 (2010-07-04 14:29:32)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作者:wzzblog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手术日期参加手术人员 手术名称: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 术前诊断:子宫颈赘生物(子宫粘膜下肌瘤分娩) 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麻醉者 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见宫颈管内有一3*3*3CM大小赘生物,探及子宫深8CM 。宫腔镜检查见:子宫腔内少许内膜样组织漂浮,于子宫底前壁见一粗约1.5cm大小的赘生物蒂部,用电切圈电切赘生物蒂部将赘生物取出,电凝创面止血,小刮匙搔刮宫腔刮出少许内膜样组织,术毕宫腔镜检查,宫内未见明显赘生物,创面无活动性出血。 2.手术顺利,书中出血50ML,输液1000ML,导出清凉尿液400ML 术后情况:术后安全返回病房,回房时血压119/59MMHG,脉搏83次/分,继续输液,抗炎,止血处理,望下班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标本送检情况:切下赘生物切开见漩涡样结构,送常规病理检查。 手术记录 姓名科别病舍床号住院号码 男、女、年龄:地址:电话: 罹病后距入院经过时间:天小时分,急诊入院是否: 入院诊断:

手术前诊断: 手术后诊断: 手术名称: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 手术:施行手术医师助手医师: 麻醉:局部、腰椎、全身、其他(圈出是的一项)麻药名称: 麻醉专门名称:施行麻醉医师:手术开始至终了共费小时 手术日期及时刻:记录医师: 手术情况:麻醉生效后,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探宫腔7cm,扩宫口4-10号置宫腔电切镜,见宫腔内子宫下段右前壁粘膜下子宫肌瘤约3×2cm,表面光滑,子宫底部及前后壁粘膜完整。于肌瘤游离缘开始依次以电切环削切瘤体,配合卵圆钳钳夹出瘤体碎片,再次探察切削蒂部,无活动出血后,术毕。手术顺利,麻醉满意,血压平稳,120/70mmHg,少量出血约10ml,入10%GS4500ml,出4000ml,采用单极电切功率70W,切除组织送病理,静脉补液500ml,膨宫压力120mmHg。 术记录 科室** 病房** 床号**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时间** 术前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记录时间** 术中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 手术名称: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 手术医生** 助手医生** 器械护士** 麻醉方法:静脉麻醉麻醉师** 手术经过: 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下腹部、外阴、大腿上1/3内侧皮肤及阴道粘膜,铺巾。 2.暴露宫颈,见一鸽蛋大小肌瘤样组织脱出于宫颈外口,色红,蒂部较粗,位于宫颈管内,置入宫腔镜,见:子宫颈管

小针刀

针刀疗法是现在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用于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即针与刀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闭合性微创伤性手术疗法。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是与中医治疗技术即中医针刺疗法的完美结合。针刀主要通过手术效应、针刺效应以及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其功效。 第一节 针刀治疗原理 一、针刀的器具及消毒维护 针刀主要有13Cr和14Cr等金属材料构成,有针体和针柄两部分组成,其中在针体的远端有刀刃,刀刃和针柄处于同一平面。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使针刀负有弹性、韧性、耐磨损的特点。根据临床用途不同,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三种型号。Ⅰ型比较细,常在疼痛科使用。由于针体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Ⅰ―1型、Ⅰ―2型、Ⅰ―3型、Ⅰ―4型4种型号,Ⅰ―1型最长约15cm,Ⅰ―4型最短约5cm。Ⅰ型的刀口宽度为0.8mm,刀柄长20mm,主要用于浅表的软组织病变。Ⅱ型、Ⅲ型针体较粗,常在骨科使用。(图6-1) 针刀有生锈或裂纹应丢弃。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检查弹性及韧性,用纱布包裹进行高压消毒,置于干燥处保存。放置时间超过一周时,应重新消毒。没有高压消毒条件时,可用器械消毒液进行浸泡30分钟,生理盐水冲洗后擦干,方可使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擦干血迹等。 二、治疗原理 (一)静态平衡与失调

人体在静止状态时,其所有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以维持人体各部位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如果组织器官相对稳定的位置状态在某一部分遭到破坏,不能维持这一部分的力学状态,谓之静态年平衡失调。 (二)动态平横与失调 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其所有组织器官在体内有不同的活动方向、范围,以维持各种活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力学状态,谓之动态平衡。如果某一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方向、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的正常力学状态,谓之动态平衡失调。 (三)病理变化 根据针刀医学的研究,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粘连、挛缩、结疤、堵塞,可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静态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以及范围发生变化,局部静态与动态平衡被破坏,卡压、牵拉血管、神经产生疼痛。对病灶行针刀切割松解,可解除压迫、松解紧张挛缩的肌肉、恢复力学的动静态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对骨纤维管狭窄压迫管内容物的病例,应用针刀松解可解除对管内容物的压迫,明显缓解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脊柱四肢关节微小移位可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尤其是关节囊的损伤变性,用针刀切割松解变性软组织,有利于手法复位,并能防止再移位;针刀疗法是颈椎病综合治疗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切碎颈项部软组织痛性硬结 (如项韧带钙化),切割肥厚的黄韧带,扩大椎管,切开小关节囊,实施关节腔减压并扩大椎间孔,甚至直接经前路椎间孔进针刀松解粘连的神经根。 第二节 针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针刀的适应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