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管师基础知识考前串讲

项管师基础知识考前串讲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部分考前串讲

本资料完全以考纲为框架,并补充了部分知识,基本上都是考试的要点,希望在最后2周内复习验证使用。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1)

上午部分考前串讲 (1)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综合知识 (3)

1.信息系统基础 (3)

1.1信息系统 (3)

1.2信息系统建设 (4)

1.3软件工程知识 (8)

1.4软件构件技术知识 (10)

1.5软件体系结构 (11)

1.6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14)

1.7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16)

1.8软件工具 (17)

1.9计算机网络知识 (18)

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24)

2.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 (24)

2.2项目生命周期和组织 (25)

2.3项目管理过程 (26)

2.4项目立项与招投标管理 (27)

2.5项目整体管理 (27)

2.6项目范围管理 (29)

2.7 项目进度管理 (29)

2.8项目成本管理 (32)

2.9项目质量管理 (34)

2.10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35)

2.11项目沟通管理 (36)

2.12项目风险管理 (38)

2.13项目采购和合同管理 (40)

2.14文档与配置管理 (42)

2.15需求管理 (43)

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高级知识 (44)

3.1大型、复杂项目和多项目管理 (44)

3.2战略管理 (45)

3.3用户业务流程管理 (45)

3.4知识管理 (47)

3.5项目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47)

3.6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8)

4.信息化基础知识 (49)

4.1信息与信息化 (49)

4.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49)

4.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50)

4.4信息资源管理 (51)

4.5 CIO的职责、条件和重要性 (51)

5.信息安全知识 (51)

6.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53)

6.1法律 (53)

6.2软件工程的国家标准 (54)

7.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56)

8.项目管理师职业道德 (57)

9.专业英语 (57)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综合知识1.信息系统基础

1.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概念

信息系统(IS,Information System)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现代的信息系统总是指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以网络为信息传输手段的信息系统。

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2、事务处理阶段

3、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4、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功能和实现功能,初级功能和高级功能(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DP阶段、IT阶段、NETWORK阶段),通用功能和专业功能(数据库功能、存储信息功能、检索信息功能、信息分析功能),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

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的类型:

1.以数据环境分类:第一类数据环境:数据文件。其特征是:没有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大多数的应用需要,由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分散地设计各种数据文件。其特点是简单,相对容易实现。但随着应用程序增加,数据文件数目剧增,导致很高的维护费用;一小点应用上的变化都将引起连锁反应,使修改和维护工作既缓慢费用又高昂,并很难进行。第二类数据环境:应用数据库。这类信息系统,虽然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没达到第三类数据环境那种共享程度。分散的数据库为分散的应用而设计,实现起来比第三类数据环境简单。像第一类数据环境一样,随着应用的扩充,应用数据库的个数,以及每个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也在急剧增加,随之而导致维护费用大幅度增高,有时甚至高于第一类数据环境。该类数据环境还没有发挥使用数据库的主要优越性。第三类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主题数据库信息系统所建立的一些数据库与一些具体的应用有很大的独立性,数据经过设计,其存储的结构与使用它的处理过程都是独立的。各种面向业务主题的数据,如顾客数据、产品数据或人事数据,通过一些共享数据库被联系和体现出来。这种主题数据库的特点是: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建立应用模型,虽然设计开发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其后的维护费用很低。最终(但不是立即)会使应用开发加快,并能使用户直接与这些数据库交互使用数据。主题数据库的开发需要改变传统的系统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管理方法。但是,如果管理不善,也会蜕变成第二类或是第一类数据环境。第四类数据环境:信息检索系统(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一些数据库被组织得能保证信息检索和快速查询的需要,而不是大量的事务管理。软件设计中要采用转换文件、倒排表或辅关键字查询技术。新的字段

可随时动态地加入到数据结构中。有良好的最终用户查询和报告生成软件工具。大多数用户掌握的系统都采用第四类数据库。这种环境的特点是:比传统的数据库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动态可变性。一般应该与第三类数据环境共存,支持综合信息服务和决策系统。

2.以应用层次分类:一个公司的管理活动可以分成四级: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相应地,信息系统就其功能和作用来看,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战略级信息系统、战术级信息系统、操作级信息系统和事务级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发展

1.基于因特网的信息系统:(1)内联网。(2)外联网。

2.多媒体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是:由于是以人为中心的计算,即以符合人的习惯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因此需要基于多功能感知的智能接口,甚至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应用环境;它支持多用户的以多种媒体进行的实时交互;它是一个集成的系统,能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在信息检索方面,由于传统检索方法中所用的关键字检索不能代表多媒体信息中的丰富信息,因此多媒体信息系统的检索是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

3.海量信息系统 4.智能信息系统

1.2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1.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2.信息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一个涉及企业全局的信息系统要做到良好的运行,需要特别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基础数据的问题。由于一个信息系统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数据,因此,数据的质量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软件工程中有一句话:“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肯定也是垃圾”。这就是说,信息系统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不可能把垃圾数据处理成有用的数据。而一些信息系统的需求单位,恰恰是基础数据不全、不准或不一致。所谓数据不全是指只有部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例如,一个企业有10个下属单位,只有6个下属单位有数据,其他则没有,这样一来,该系统的运行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所谓数据不准,就是指一些基础数据有差错,由此,必然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所谓数据不一致,是指同一项数据在不同的地方取不同的值。

二是领导介入的问题。企业的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使用,它不仅要涉及企业的组织流程和企业的机构调整,而且涉及因信息系统的运行而使企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这些都决定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同时,许多问题和障碍也不是仅靠技术人员就能解决的。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介入,而在一些企业的管理层里,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一些企业里,最高管理层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交给信息技术部门就算万事大吉,持有这样做法的企业,其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必将成为问题。

三是最终用户问题。企业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也就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往往是那些企业管理机构的业务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的难题是要让这些业务人员接受信息系统,首先,需要改变他们长时间形成的一些工作习惯,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再者,这些业务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信息系统的一些技术和工作方法,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四是系统分析师的问题。由于信息系统是复杂的人一机工程,因而最需要的人才是既懂经营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专家型的人才,也就是系统分析师。而很多企业在建设和运行信息系统时,恰恰缺少的就是系统分析师。

3.信息系统维护改造的复杂性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产生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和消亡阶段。

1.信息系统的产生阶段

信息系统的产生阶段,也是信息系统的概念阶段或者是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产生过程,即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想法;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2.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又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验收阶段。

(1)总体规划阶段。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它的基础是需求分析。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的实施计划、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等。

(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以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为基础,规划即将建设的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它是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流程的交汇点。系统分析的内容主要应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等。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等。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也就是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由于系统实施阶段是对以前的全部工作的检验,因此,系统实施阶段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如果说在系统设计阶段以前,用户处于辅助地位的话,而到了系统实施阶段以后,用户就应逐步变为系统的主导地位。

(5)系统验收阶段。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结束以后,系统就要进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否做到了用户友好等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这时就进入了系统验收阶段。3.信息系统运行阶段:

当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系统就进入了运行阶段。一般来说,一个性能良好的系统,运行过程中会较少出现故障,即使出现故障,也较容易排除;而那些性能较差的系统,运行过程中会故障不断,而且可能会出现致命性故障,有时故障会导致系统瘫痪。可见,长时间的运行是检验系统质量的试金石。

另外,要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就是系统维护。在软件工程中,把维护分为四种类型,即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一般在系统运行初期,排错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比较多,而到后来,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就会比较多。4.信息系统消亡阶段

通常人们比较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轻视信息系统运行阶段,而几乎完全忽视信息系统的消亡阶段。其实,这样做是片面的。因为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十分快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出现。同时,由于企业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发好一个信息系统,并想着让它一劳永逸地运行下去,是不现实的。企业的信息系统经常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是报废重建的情况。对此,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就要注意系统的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由此而花费的成本。

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1.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一个信息系统其建设的目标总是为企业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否则,这个系统就不应当建设。而真正能够理解企业总体目标的人必然是那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只有他们才能知道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而不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也只有他们才知道企业有多大的投入是值得的,而超过了这个界限就是浪费。由于这点是那些身处某一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所无法做到的。因此,信息系统从概念到运行都必须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当然,这里的“介入”有着其特定的含义,它可以是直接参加,也可以是决策或指导,还可以是在政治、经济、人事等方面的支持。

2.用户参与开发原则

一是“用户”有确定的范围。究竟谁是用户?我们通常把“用户”仅仅理解为用户单位的领导,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当然,用户单位领导应该包括在用户范围之内,但是,更重要的用户或者核心用户,是那些信息系统的使用者,而用户单位的领导只不过是辅助用户或是外围用户。

二是用户应当参与全过程的开发。特别是那些核心用户,不应只参与某一阶段的开发,而应当是参与全过程的开发,即用户应当参与从信息系统概念规划和设计阶段,到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而当信息系统交接以后,他们就成为系统的使用者。

三是用户应当深度参与系统开发。用户以什么身份参与开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说来,参与开发的用户人员,既要以甲方代表身份出现,又应成为真正的系统开发人员,与其他开发人员融为一体。

3.自顶向下规划原则:在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信息系统来说往往是致命的,有时一个信息系统会因此而遭到报废的结果。研究表明,信息的不一致是由计算机应用的历史性演变所造成的,它通常发生在没有一个总体规划的指导就来设计实现一个信息系统的情况下。由此可见,坚持自顶向下规划原则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自顶向下规划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达到信息的一致性。同时,自顶向下规划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这种规划绝不能取代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必须鼓励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设计者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

4.工程化原则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软件危机”。所谓软件危机是指一个软件编制好以后,谁也无法保证它能够正确地运行,也就是软件的可靠性成了问题。软件危机曾一度引起人们,特别是工业界的恐慌。经过探索,人们认识到,之所以会出现软件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软件产品是一种个体劳动产品,最多也就是作坊式的产品。因此,没有工程化是软件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此后,软件发展成了“软件工程”这门工程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危机。

信息系统也经历了与软件开发大致相同的经历。在信息系统发展的初期,人们也像软件开发初期一样,只要做出来就行,根本不管实现的过程。这时的信息系统,大都成了少数开发者的“专利”,系统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都非常差。后来,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工程化方法被引入到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之中,才使得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其实,工程化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也应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一项重要原则。5.其他原则:·创新性原则,用来体现信息系统的先进性;·整体性原则,用来体现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发展性原则,用来体现信息系统的超前性;·经济性原则,用来体现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由于它

是假定被开发的系统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因此,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这种方法遵循系统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使用一定的开发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一般是先把系统功能视为一个大的模块,再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模块分解或组合。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1)开发目标清晰化。结构化方法的系统开发遵循“用户第一”的原则,开发中要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取得与用户的共识,这使得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工作阶段程式化。结构化方法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明确,注重开发过程的控制。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要根据阶段工作目标和要求进行审查,这使阶段工作有条不紊,也避免为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

(3)开发文档规范化。结构化方法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要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文档,以保证各个工作阶段的衔接与系统维护工作的便利。

(4)设计方法结构化。结构化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模块化分析与设计方法,使各个子系统间相对独立,便于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与维护。结构化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行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特别适合于那些业务工作比较成熟、定型的系统,如银行、电信、商品零售等行业。

2.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并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制作的沙盘,以及大型建筑的模型等都与快速原型法有同样的功效。应用快速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系统检测等阶段。用户仅需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对应用系统的简单描述,开发者在获取一组基本需求定义后,利用开发工具生成应用系统原型,快速建立一个目标应用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提交给用户试用、评价,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从而形成新的版本,再返回给用户。通过这样多次反复,使得系统不断地细化和扩充,直到生成一个用户满意的方案为止。

快速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3.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f Business System最早是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并使用的一种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虽然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今天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SP方法是企业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也就是说,后两种方法是在BSP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见,了解并掌握BSP方法对于全面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有帮助的。BSP方法的目标是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的和长期的信息需求。

4.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1)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企业数据环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信息系统建设极大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企业的数据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静态的、独立的信息资源通过战略数据规划重建企业数据环境,使其成为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对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是更为迫切的任务。

(2)四种数据环境。在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中共有四类数据环境,即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3)建设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这里的主题数据库并不是指数据库的大小,也不是指数据库的功能,而是指哪些数据库是面向企业的业务主题的,哪些不是面向业务主题的。所谓业务主题,就是指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比如,对于一个机加工企业来说,生产机件产品就是其核心业务,相应地,围绕核心业务建立的数据库就是企业的主

题数据库。而对于一个保险企业来说,围绕着保单处理的数据库就是企业的主题数据库。

(4)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软件开发。

5.信息工程方法

信息工程方法与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两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他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

信息工程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产物,它不仅为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给出了方法和技术,而更重要的是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和原则,而这些策略和原则对于信息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信息工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但是,在今天,仍然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信息工程方法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其他方法相比,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信息工程不仅是一种方法,它还是一门工程学科。它第一次把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了。所谓工程化,就是指有一整套成熟的、规范的工程方法、技术、标准、程序和规范,使得开发工作摆脱随意性和多变性,其目标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走上智能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道路。

6.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传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点是面向过程,系统被分解成若干个过程。而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采用构造模型的观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共同的目标是建造一个问题域的模型。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初始元素是对象,然后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归纳成类,组织类之间的等级关系,构造类库。在应用时,在类库中选择相应的类。

1.3软件工程知识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方法、工具、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和定义

软件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设计约束;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

需求工程:需求开发(需求捕获、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需求验证)、需求管理(需求基线、处理需求变更、需求跟踪)

需求调查和问题定义:要捕获的信息、信息的来源、需求捕获技术(用户访谈、用户调查、现场观摩、文档考古、联合讨论会)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步骤:核实问题定义和目标,研究分析现有系统(包括非计算机系统),为新系统建模(系统上下文关系范围图、实体-关系图(E-R)、用例模型、域模型、IPO 表),客户复核、提出并评价解决方案、确定最终推荐的解决方案(成本效益分析包括成本估计、效益分析)、草拟开发计划、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绘制系统上下文范围关系图、创建用户接口原型、分析需求的可行性、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为需求建立模型、创建数据字典、使用质量功能调配

需求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软系统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面向问题域的分析

结构化分析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结构化分析方法把系统看做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包括人完成的和电脑完成的;而面向对象方法则把系统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对象集。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数据流图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

步骤:研究“物质环境”、建立系统逻辑模型、划清人机界面

数据流图:过程、外部实体、数据存储、数据流、实时连接

实体-关系图(E-R图)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软件设计基本原则:信息隐蔽、模块独立性(内聚(功能、信息、通信、过程、时间、逻辑)、耦合)

系统结构图:模块、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模块间的通信、辅助控制符号

常用系统结构图:变换型、事务型、混合型

用户界面:可使用性、灵活性、复杂性和可靠性

软件测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软件维护:因素(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软件维护步骤:建立维护组织、提出维护要求、实施维护作业、记录维护要素、评价维护活动

软件复用

软件再生步骤:筛选、文档重构、逆向工程、代码重构、数据重构、重新开发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软件质量:性能、可靠性(容错、健壮性)、可用性、安全性、可修改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结构重组、可移植性)、功能性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Sqa人员的素质: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要熟悉软件工程过程、要有较强的计划性、能应对繁杂的工作、要客观有责任心

SQA活动:制定SQA计划、参与开发该软件项目的软件过程描述、评审、审计、记录并处理偏差、报告

SQA工作内容:与SQA计划直接相关的工作、参与项目的阶段性评审和审计、对项目日常活动与规程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对配置管理工作的检查和审计、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配置与配置项、基线与基线管理、版本、配置标志、配置控制

变更控制:功能变更、错误修复变更:功能变更的意思就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增加或删除某些功能,或者修改实现功能的方法所引发的变更。错误修复变更是为了修改漏洞的需要而产生的变更。

配置库: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配置评审:正式的技术评审、软件配置审核

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数据集成机制、控制集成机制、界面集成机制

软件开发环境结构:工具集、集成机制、环境信息库、过程控制和消息服务器、环境用户界

面;;宿主层、核心层、基本层、应用层

软件开发环境的发展:数据完整性、信息共享、数据-工具集成、数据-数据集成、方法学实施、文档标准化

软件过程管理

软件过程管理:方向:软件过程分析和建模,软件过程支持,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

CMM术语:过程、软件过程、软件过程能力、软件过程性能(能力是期望得到的结果、性能是实际得到的结果)、软件过程成熟度、关键过程(区)域(CMM包含18个关键过程)、关键实践、软件过程评估、软件能力评价、软件工程组、软件相关组、软件工程过程组、系统工程组、系统测试组、软件质量保证组、软件配置管理组、培训组

CMM的分级标准: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初始级-》纪律化的过程-已重复级-》标准一致的过程-已定义级-》可预测的过程-已管理级-》不断改经的过程-优化级

实施CMM:提高思想认识、进行CMM培训和咨询工作、确定合理的目标、成立工作组、制定和完善软件过程、内部评审、正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软件过程

CMMI:初始级、已管理级、严格定义级、定量管理级、优化级

CMMI评估:A类评估(全面综合的评估方法)B类评估(较少综合,花费也较少)C类评估(快估)

CMM和CMMI区别:CMMI结构更加形式化和精致,更复杂;CMMI强调需求的管理(需求管理和需求开发)CMM为需求管理;CMMI加强对工程过程的重视;CMMI强调度量;CMMI强调对风险的管理;

1.4软件构件技术知识

构件及其在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重要性

构件库组织方法的要求:支持构件库的各种维护动作;不仅要支持精确匹配,还要支持相似构件的查找;不仅能进行简单的语法匹配,而且能够查找在功能或行为方面等价或相似的构件;对应领域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和较好的描述精度;库管理员和用户容易使用

构件分类方法:关键字分类法、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

商业化构件分类:用户界面类、数据库类;商务应用类;工具类、网络通讯类;核心技术类构件组装: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构造法;子类法)

软件重用:需求重用;设计重用;代码重用;组织结构的重用;构件库

常用构件标准(COM/DCOM/COM+、CORBA和EJB)

EJB(Enterprise Java Bean):是用于开发和布署多层结构的、分布式的、面向对象的Java应用系统的跨平台的构件体系结构。EJB分类:会话EJB(Session Bean)(与客户端一个短暂的会话);实体Bean(Entity Bean)(对应数据实体,它描述了存储在数据库的表中的持久数据);消息驱动Bean(Message-driven Bean)(结合了一个会话Bean和一个Java信息服务(JMS)信息监听者的功能)

DCOM:扩展了COM,使其能够支持在局域网、广域网甚至Internet上不同计算机的对象

之间的通信。COM定义了构件和它们的客户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DCOM具有位置独立性;DCOM具有语言无关性

1.5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organization)结构和拓扑(topology)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典型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

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开发视图: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从逻辑试题中的主要抽象如何符合进程结构。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场景:可以看做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数据流风格、调用/返回风格、独立构件风格、虚拟机风格、仓库风格

分层结构:基于可增加抽象层的设计。优点: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支持功能增强;支持重用。缺点:并不是没一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的划分为分层的模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

C2风格:通过连接件绑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组规则运作的并行构件网络。特点:系统中的构件可实现应用需求,并能将任意复杂度的功能封装在一起;所有构件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以连接件为中介的异步消息交换机制来实现的;构件相对独立,构件之间依赖性较少

客户-服务器风格(C/S):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胖客户机、瘦服务器。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缺点:开发成本较高、客户端程序设计复杂、信息内容和形式单一、用户界面风格不一、软件移植困难、软件维护和升级困难、新技术不能轻易使用

三层C/S结构风格:解决两层问题(问题为:难以扩展至大型企业广域网或Internet;软、硬件的组合及集成能力有限;客户机的负荷太重;数据安全性不好);包括表示层(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功能层(功能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它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编入程序中)、数据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

浏览器-服务器风格: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缺点:缺乏对动态页面的支持能力,没有集成有效的数据库处理功能;扩展能力差,安全性难以控制;在数据查询等响应速度上,要远远低于C/S体系结构;数据提交一般以页面为单位,数据的动态交互性不强,不利于在线事务处理的应用。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 Common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主要内容包括:接口定义语言、接口池、动态调用接口、对象适配器。特点:引入中间件作为事务代理,完成客户机向服务对象方(Server)提出的业务请求;实现客户与服务对象的完全分开,客户

不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实现过程以及具体位置;提供软总线机制,使在任何环境下、采用任何语言开发的软件只要符合接口规范的定义,均能够集成到分布式系统中;CORBA规范软件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实现方法开发应用系统,实现对象内部细节的完整封装,保留对象方法的对外接口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基于模块化、自顶向下逐层细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系统结构图中的模块

一般来说,结构图中可能出现图2-11所示的四种类型的模块。

.传入模块:图2-11(a),从下属模块取得数据,经过某些处理,再将其传送给上级模块。它传送的数据流叫做逻辑输入数据流。

·传出模块:图2-11

(b),从上级模块取得数据,

进行某些处理,传送给下

属模块。它传送的数据流

叫做逻辑输出数据流。

·变换模块:图

2-11(c),从上级模块取来数据,进行特定处理后,送回原上级模块。它加工的数据流叫做变换数据流。

.协调模块:图2-11(d),对其下属模块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模块。在一个好的系统结构图中,协调模块应在较高层出现。

2.系统结构图中的主要成分

结构图中的主要成分有四种。

(1)模块。以矩形框表示,框中标有模块的名字。对于已定义(或者已开发)的模块,则可以用双纵边矩形框表示,

(2)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两个模块,一上一下,以箭头相连,上面的模块是调用模块,箭头指向的模块是被调用模块,在一般情况下,箭头表示的连线可以用直线代替。

(3)模块间的通信。以表示调用关系的长箭头旁边的短箭头表示,短箭头的方向和名字分别表示调用模块和被调用模块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向和内容。

(4)辅助控制符号。当模块A有条件的调用模块B时,在箭头的起点标以菱形。模块A反复地调用模块D时,另加一环状箭头。

3.常用的系统结构图:常用的系统结构图有以下几种。

(1)变换型系统结构图。在数据处理问题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即从(程序)“外部”取得数据(例如从键盘、磁盘文件等),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某种变换,然后再将变换得到的数据传回“外部”。其中取得数据这一过程称为传入信息(数据)流程、变换数据的过程称为变换信息(数据)流程,传回数据过程称为传出信息(数据)流程,如图2-16所示。

(2)事务型系统结构图。在实际中,我们还常常会遇到另一类问题,即通常在接受某一项事务后,根据事务的特点和性质,选择分派给一个适当的处理单元,然后给出结果,这类问题就是事务型问题。它的特点是,数据沿着接收分支把外部信息(数据)转换成一个事务项,然后计算该事务项的值,并根据它的值从多条数据流中选择其中的某一条数据流。

(3)混合型系统结构图。在实际中,一些大型问题往往既不是单纯的变换型问题,也不是单纯的事务型问题,而是两种混合在一起的混合型问题。对于这种混合型问题,一般以变换型问题为主,首先找出变换中心,设计出结构图的上层;然后根据数据流图的各部分具体类型分别映射得到它们的结构图。

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与评估

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organization)结构和拓扑(topology)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

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开发视图: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从逻辑试题中的主要抽象如何符合进程结构。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场景:可以看做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数据流风格、调用/返回风格、独立构件风格、虚拟机风格、仓库风格

分层结构:基于可增加抽象层的设计。优点: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支持功能增强;支持重用。缺点:并不是没一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的划分为分层的模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

C2风格:通过连接件绑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组规则运作的并行构件网络。特点:系统中的构件可实现应用需求,并能将任意复杂度的功能封装在一起;所有构件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以连接件为中介的异步消息交换机制来实现的;构件相对独立,构件之间依赖性较少

客户-服务器风格(C/S):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胖客户机、瘦服务器。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缺点:开发成本较高、客户端程序设计复杂、信息内容和形式单一、用户界面风格不一、软件移植困难、软件维护和升级困难、新技术不能轻易使用

三层C/S结构风格:解决两层问题(问题为:难以扩展至大型企业广域网或Internet;软、硬件的组合及集成能力有限;客户机的负荷太重;数据安全性不好);包括表示层(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功能层(功能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它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编入程序中)、数据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

浏览器-服务器风格: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缺点:缺乏对动态页面的支持能力,没有集成有效的数据库处理功能;扩展能力差,安全性难以控制;在数据查询等响应速

度上,要远远低于C/S体系结构;数据提交一般以页面为单位,

数据的动态交互性不强,不利于在线事务处理的应用。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 Common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主要内容包括:接口定义语言、接口池、动态调用

接口、对象适配器。特点:引入中间件作为事务代理,完成客户

机向服务对象方(Server)提出的业务请求;实现客户与服务对

象的完全分开,客户不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实现过程以及具体位

置;提供软总线机制,使在任何环境下、采用任何语言开发的软

件只要符合接口规范的定义,均能够集成到分布式系统中;

CORBA规范软件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实现方法开发应用系

统,实现对象内部细节的完整封装,保留对象方法的对外接口定义

体系结构设计:提出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把已标志的构件映射到软件体系结构中;分析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评审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体系结构评估可以只针对一个体系结构,也可以针对一组体系结构。

在体系结构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所关注的是系统的质量属性,包括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可修改性、功能性、可变性、集成性、互操作性。

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类主要的评估方式:基于调查问卷或检查表的方式、基于场景的方式和基于度量的方式。

软件中间件

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是一类软件,而非一种软件;中间件不仅仅实现互连,还要实现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中间件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网络通信功能

中间件分类:底层型中间件(JVM、CLR、ACE、JDBC、ODBC);通用型中间件(CORBA、J2EE、MOM、COM;IONA Orbix、BEA Weblogic、IBM MQSeries);集成型中间件(WorkFlow、EAI;BEA Weblogic 、IBM WebSphere)

分类:通信处理(消息)中间件;事务处理(交易)中间件;数据存储管理中间件;Web 服务中间件;安全中间件;跨平台和构架的中间件;专用平台中间件;其他中间件

集成应用:为了完成系统底层传输层的集成,可以采用CORBA技术;为了完成不同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采用消息中间件产品;为了完成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集成,可以采用J2EE 中间件产品

中间件发展:规范化;构件化和松耦合;平台化

1.6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对象(objects)+类(classes)+继承(inheritance)+消息通信(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对象:对象标志(供系统内部唯一的识别对象);属性(状态、数据、用来描述对象的静态特征);服务(操作、行为或方法,用来描述对象的动态特征)

类和类库:类是对象的抽象定义,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和相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类与对象是抽象描述与具体实例的关系,一个具体的对象被称为类的一个实例(instance)。

继承和多态:过载多态(重载多态),强制多态,包含多态,参数多态。前两种统称为专用多态(特定多态),后两种称为通用多态。

消息通信:消息指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它应该含有下述信息:提供服务的对象标志、消息名、输入信息和回答信息

统一建模语言UML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可视化语言;是一种可用于详细描述的语言;是一种构造语言;是一种文档化语言

UML结构:构造块(建模元素、关系、图);公共机制(规格说明、修饰、公共分类、扩展机制);构架(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布署视图、用例视图)

可视化建模

UML视图:系统静态结构的静态模型(包括类图、构件图、布署图),系统动态结构的动态模型(包括对象图、用例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

用例图: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执行者(Actor)所理解的系统功能,用于需求分析阶段。参与者(Actor)代表与系统接口的任何事物或人,它是指代表某一种特定功能的角色,参与者都是虚拟的概念

用例(Use Case)是对系统行为的动态描述,它可以促进设计人员、开发人员与用户的沟通,理解正确的需求,还可以划分系统与外部实体的界限,是系统设计的起点。

包含和扩展:一种用于重用的包含关系,用构造型《include》(可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原始用例中提取公共行为,或者发现能够使用一个组件来实现某一个用例的部分功能是很重要的事时,应该使用包含关系)。另一种是用于分离出不同的行为用构造型《extend》(如果一个用例明显地混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地不同场景,即根据情况可能发生多种事情。我们可以断定将这个用例分为一个主用例和一个或多个辅用例描述可能更加清晰)

类和对象:类的命名(最顶部的格子包含类的名字);类的属性(中介的格子包含类的属性,用以描述该类对象的共同特点。可见性包括Public、Private、Protected 分别用+-#号表示)类的操作(Operation)

类之间的关系:依赖关系(如果元素A的变化会引起元素B的变化,则称元素B依赖(Dependency)于元素A,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依赖关系,如:一个类向另一个类发消息;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成员)、泛化关系(描述了一般事物与该事物中的特殊种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父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继承关系是泛化关系的反关系,也就是说子类是从父类中继承的,而父类则是子类的泛化,在UML中,使用带空心箭头的实线表示,箭头指向父类)、关联关系(关联(Association)表示两个类的实例之间存在的某种语义上的联系,老师在某学校工作,一个学校有很多间教室,则老师和学校、学校和教室之间有关联关系)(聚合关系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用一个带空心菱形的实线表示(电脑、显示器);组合关系:如果聚合关系中的表示“部分”的类的存在,与表示“整体”的类有紧密的关系,如公司和部门,则使用组合关系,使用带实心菱形的实线表示)、实现关系(用来规定接口和实现的类或组件之间的关系,接口是操作的集合,这些操作用于规定类或组件的服务,使用一个带空心箭头的虚线表示)

交互图:表示各组对象如何依某种行为进行协作的模型。通常可以使用一个交互图来表示和说明一个用例的行为。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协作图:用于描述相互合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链接关系;顺序图着重体现交互的时间顺序,协作图则着重体系交互对象间的静态链接关系。

状态图:用来描述对象状态和事件之间的关系。通常用状态图来描述单个对象的行为。

活动图:表示系统中各种活动的次序,可以用来描述用例的工作流程,也可以用来描述类中某个方法的操作行为。

构件图:(物理建模-构件图、部署图)可以有效的显示一组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件图通常包括构件、接口,以及各种关系

部署图:也称实施图,构件图是说明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布署图描述系统硬件的物理拓扑结构,以及在此结构上执行的软件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

OMT(Object Modeling Technique)方法:建立对象模型(确定类和对象、确定结构与关联、划分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建立动态模型、建立功能模型

用UML进行分析:建立域模型(寻找类、确定类之间的关联、为类添加职责、域模型的详细度)、建立用例模型(用例是什么?用例模型是如何产生的?识别参与者、合并需求获得用例、绘制成用例图、细化用例描述)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

Coad/Y ourdon方法:发现类和对象、识别结构、定义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面向对象设计模型需要进一步区分以下四个部分:问题域的设计(属性、服务、类和对象、结构、对象行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交互界面子系统的设计、交互界面子系统和应用之间接口的设计);应用控制的设计;与问题领域有关的设计

Booch方法:在给定的抽象层次上识别类和对象、识别这些对象和类的语义、识别这些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实现类和对象

OMT方法:从三个视角描述系统,相应的提供了三种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四个阶段(分析、系统设计、对象设计、实现)

Jacobson方法:不同处在于他涉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四个阶段。关键是用例,Jacobson将用例模型与其他五种系统模型(领域对象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实现模型、测试模型)关联

1.7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是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相互通信的一种技术。WebService是描述一系列操作的接口。它使用标准的、规范的XML描述接口。Web Application是面向用户的,而Web Service 面向的则是计算机。

Web Service模型: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中心(发布服务描述、查找服务描述、根据服务描述绑定或调用服务)

Web Service协议堆栈:网络通信(http、smtp、ftp、jms、iiop)、消息处理(soap)、描述语言(WSDL)、进程(发现、聚集)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基于XML的RPC(还包括CORBA、COM/DCOM)标准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应用程序的体系规范。由对象请求代理ORB(Object Request Broker)、对象服务、公共设施、与接口和应用接口这几个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对象请求代理ORB,ORB 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对象可以透明的发出请求和接收响应。

COM/D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位于应用程序的组件之间,将组件以不可见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完整功能的应用程序

SOAP是一个基于XML的分布式对象通信协议,CORBA是分布式应用的服务标准;COM/DCOM则是组件模型

J2EE架构

J2EE架构:提供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分布式的应用程序模型,该模型具有重用组件的能力、

基于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数据交换、统一的安全模式和灵活的事务控制。

包括:运行在客户端机器的客户层组件;运行在j2ee服务器中的web层组件;运行在j2ee 服务器中的业务层组件;运行在eis服务器中的企业信息系统(EIS)层软件

J2EE组件:J2EE客户端(Web客户端、Applets、应用程序客户端)、J2EE中间层(EJB Enterprise Java Beans)、企业信息系统层

J2EE容器:J2EE服务器、EJB容器、Web容器、客户端应用程序容器

J2EE部署:所有模块提交到EAR文件、在J2EE SDK中有程序部署工具的GUI版本、通过部署工具建立EAR文件、并在其中添加JAR文件和WAR文件

NET架构

.NeT平台

包括四部分产品:NET开发工具、NET专用服务器、NET Web服务、NET设备

包括五部分:操作系统、NET Enterprise Servers(Application Center、BizTalk Server、Commerce Server)、Net Building Block Services 指一些成型的服务、NET Framework、V isual Studio net NET Framework:通用语言运行时(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NET类库

通用语言运行时CLR:托管(托管代码、托管数据、托管类_gc)、程序集、中间语言(托管代码编译后生成中间语言IL)、通用类型系统(值类型、引用类型、类和接口、委托)、通用语言规范(CLS)、垃圾收集

中间件提供商解释器动态页面技术业务逻辑层组件数据库访问

J2ee 很多JRE JSP EJB JDBC SQL/J

Net Microsoft CLR https://www.doczj.com/doc/8b995382.html, .NET Managed Component https://www.doczj.com/doc/8b995382.html,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自动化、监察和控制、业务重规划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工作流控制数据(Workflow Control Data)、工作流相关数据(Workflow Relevant Data)、工作流应用数据(Workflow Application Data)

工作流机:过程实例的运行状态(初始、准备运行、运行中、挂起、结束、终止)、活动的运行状态(未开始、运行中、挂起、结束)

客户端的应用:基于主机方式的模型、共享的文件库模型、电子邮件模型、过程调用或信息传递模型

工作流的接口:工作流服务和工作流建模工具、工作流服务和客户应用之间的接口、工作流机和直接调用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接口、工作流服务和工作流管理工具之间的接口

ERP和OA的集成:更换原有的ERP系统,选择能够同时提供OA和ERP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使用ERP供应商的合作伙伴提供的集成方案、通过工作流系统,实现工作流程在两个平台上切换。

1.8软件工具

建模工具

建模工具:IBM Rational Rose 、Borland -Together、sybase -PowerDesigner

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Net 、Borland JBuilder

软件测试工具

软件测试工具:WinRunner、LoadRunner、TestDirector

项目管理工具

项目管理工具:Microsoft Project Server 、PMOffice

1.9计算机网络知识

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双绞线、细/粗同轴电缆、微波、射频信号、红外;;以太网、令牌环网络、Apple Talk网络、ArcNet)广域网:(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T1线路、帧中继FR、异步转移模式A TM、交互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城域网(DQDB分布式队列双总线)

按工作模式分类: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服务器、工作站(客户机)、传输媒体(同轴电缆:185米50欧姆最多只能用4个中继器连接5个区域、仅有125三个区域连接计算机,粗同轴电缆500米10M;;双绞线:无屏蔽双绞线UTP、有屏蔽双绞线STP、100米、10—1000M 3类10M 5类100M、6类1000M;;光纤:多模光纤2Km、51M-1000M,单模光纤2-10km,1-10G;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网卡(48位2进制MAC地址,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调制解调器(ISDN、ADSL)中继器和集线器(放大信号、很少用、集线器HUB:多端口的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网桥连接网络分支、多了一个“过滤帧”功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工作在网络层,网关连接两个网络不仅网络协议不一样,而且硬件和数据结构都大相径庭)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来代替集线器的一种应用在小型网络中的设备;第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可以完成普通路由器的功能或全部功能;高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之上,可以完成普通路由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标准和协议

网络协议和标准

物理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封装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传输管理;;LLC层(逻辑链路控制层):负责建立和维护两台通信设备之间的逻辑通信链路;MAC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IEEE802:802.1(802协议概论)、802.2(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协议)、802.3(以太网的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802.4(令牌总线Token Bus 协议)、802.5(令牌环(Token Ring)协议)、802.6(城域网MAN协议)、802.7(FDDI宽带技术协议)、802.8(光纤技术协议)、802.9(局域网上的语音/数据集成规范)、802.10(局域网安全互操作标准)、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协议)

应用层用户接口,具体的网络应用HTTP、Telnet、FTP、SMTP、NFS

表示层定义数据格式,加密等JPEG、ASCII、GIF、DES、MPEG

会话层定义了开始、控制、结束一个会谈RPC、SQL、NFS

传输层差错恢复、数据包的重新排序TCP、UDP、SPX

网络层端到端的包定义IP、IPX

数据链路层在一个特定的链路或者每天上获取数据IEEE802.3/.2、HDLC、PPP、A TM 物理层有关传输媒体的物理特性的标准RS232、V.35、RJ-45、FDDI

局域网协议:

以太网/IEEE802.3:IEEE802.3标准以太网10Mb/s传输介质为细同轴电缆、IEEE802.3u快速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广域网协议:ppp点对点协议、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xDSL(DSL数字用户线路的统称:HDSL、SDSL、MVL、ADSL)DDN数字专线、x.25、FR帧中继、A TM异步传输模式

网络结构:总线型拓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

Inernet网络协议

IP协议

地址分为5类:

1.A类地址:4个8位位组(octets).第一个octet代表网络号,剩下的3个代表主机位.范围是0xxxxxxx,即0到127 0+其他7位网络号+24位主机号255.0.0.0

2.B类地址: 前2个octets代表网络号,剩下的2个代表主机位. 范围是10xxxxxx,即128到191 10+其他14位网络号+16位主机号255.255.0.0

3.C类地址: 前3个octets代表网络号,剩下的1个代表主机位. 范围是110xxxxx,即192到223 110+其他21位网络号+8位主机号255.255.255.0

4.D类地址:多播地址,范围是224到239 1110+

5.E类地址:保留,实验用,范围是240到255 11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

1.IP地址127.0.0.1:本地回环(loopback)测试地址

2.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3.IP地址0.0.0.0:代表任何网络

4.网络号全为0:代表本网络或本网段

5.网络号全为1:代表所有的网络

6.节点号全为0:代表某个网段的任何主机地址

7.节点号全为1:代表该网段的所有主机

广播地址TCP/IP协议规定,主机号部分各位全为1的IP地址用于广播.所谓广播地址指同时向网上所有的主机发送报文,也就是说,不管物理网络特性如何,Internet网支持广播传输.如136.78.255.255就是B类地址中的一个广播地址,你将信息送到此地址,就是将信息送给网络号为136.78的所有主机.有时需要在本网内广播,但又不知道本网的网络号时,TCP/IP协议规定32比特全为1的IP地址用于本网广播,即255.255.255.255

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2.14.37,掩码是255.255.255.240,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常规办法是把这两个都换算成二进制,然后相与,就可得到网络地址。其实大家只要仔细想想,可以得到一个方法:掩码为255.255.255.240那么可以知道这个掩码所容纳的IP地址有256-240=16个(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那么具有这种掩码的网络地址一定是16的倍数。而网络地址是子网IP地址的开始,广播地址是结束,可使用的IP地址在这个范围内,因此比37刚刚小的,又是16的倍数的数只有32,所以得出网络地址为202.112.14.32。而广播地址就是下一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减一。而下一个16的倍数是48,因此可以得到广播地址为202.112.14.47。

那么,如果给定一IP地址范围,根据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要进行IP地址规划,可以按照同样原则进行计算。比如一个子网有22台主机,那么对于这个子网就需要22+1+1+1=25个IP地址。(注意加的第一个1是指这个网络连接时所需的网关地址,接着的两个1分别是指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那么大于或等于25,又是2^n的数目是32,因此子网部分的掩码只有256-32=224,最后得到掩码255.255.255.224。

FTP20(数据)21(控制)

TELNET23 SMTP25

HTTP80 NNTP119

NNMP16 162(SNMP traps)

ARP地址解析协议、ICMP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Internet应用:DNS域名服务、WWW万维网服务(统一资源定位器URL、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服务端口为HTTP服务端口)、E-mail电子邮件服务、FTP文件传输服务、Telnet远程登录服务

Intranet:基于Internet TCP/IP协议,使用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网络接入技术:xDSL接入(HDSL高速率数字用户线、SDSL单线数字用户环路、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RADSL速率自适应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CDSL(Consumer DSL)、IDSL(ISDN-DSL接入)、UDSL(单向DSL接入))、HFC接入(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高速以太网接入、x.25接入、DDN接入(数字数据网)

无线网络技术:多通道多点分配业务(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WiMax(802.16)、CDMA2000、WCDMA

光网络技术:有源光网络(AON)、无源光网络(PON)接入技术:FTTR(光纤到远端接点)、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Z(光纤到小区)、FTTH(光纤到户)

网络分类

网络服务器:DNS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FTP服务器、代理服务器、DHCP服务器(动态地址分配)

网络交换技术:多路复用技术(FDMA频分多路复用、WDMA波分多路复用、TDMA时分多路复用、CDMA码分多路复用)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线路建立、线路传输、线路释放;存储转发交换;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A TM交换)

网络存储技术(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健康教育基础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述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 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2)健康促进涉及 5 个主要活动领域: 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2)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 3、自我效能的 1)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 年提出来的。2)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 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4、行为改变的 5 个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 5 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 6 个阶段及终止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 三、健康传播 1、人际传播 1)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这 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 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2)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 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出传 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四、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步骤:1)需求评估 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3)制定干预策略 4)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2、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 PRECEDE-PROCEED 模式 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1)社会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组织诊断;(5)管理与政策诊断;(6)确定优先项目。 3、行为诊断应遵循的主要程序: (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一地可变性行为。 4、教育与组织诊断-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三个因素: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1)倾向因素;(2)促成因素;(3)强化因素。 5、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Who—对谁? 2、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3、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4、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5、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又可以将集体目标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以及认知目标四类。 6、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1)教育策略;(2)环境政策;(3)政策策略 7、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工作:(1)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2)实施的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建设;(4)实施人员培训;(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 8、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的主要内容:(1)过程评价;(2)效应评价;(3)结局评价。

健康管理师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健康管理师预防医学基础 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健康管理师第3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1节《预防医学概述》理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C) A个人 B健康人 C个人和群体 D病人 2.预防保健目的消极方面表现不包括:() A减少疾病罹患、伤害及残障 B降低整体罹患率及病死率 C减少早发性死亡 D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 3预防医学是(A) A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B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C综合独立的学科 D预防为主的学科 4.预防医学的学科体非常丰富,下面哪项不是其体系(B) A流行病学 B康复医学 C环境卫生学 D社会科学和卫生管理学 5.下列不属于健康危险因素的是(C) A喜欢吃腌制食品 B经常食用油炸食品 C适量运动 D大量饮酒 二、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预防医学体系包括:(ABCD ) A行为与社会科学 B卫生管理学 C环境卫生学 D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 2.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有(ABCD) A社会经济因素 B物质环境 C个人因素 D卫生服务 3健康的个人因素包括(ABCD) A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 B个人的卫生习惯 C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D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物质环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有害物质的性质分为(C) A空气,土壤,水,食物 B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心理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建筑因素 D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5.三级预防策略包括:(ABC)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全面预防 三、判断(对的打V,错的打X) 1.卫生服务是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和质量保证的服务网络,一定的经济投入,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以及保证服务的可及性,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V) 2.第一级预防是指: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V) 3.高血压预防是二级预防,脑卒和冠心病是三级预防。(X) 第2节《预防医学概述》理论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临床服务的概念是指:(C) A临床环境下的第三级预防服务 B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服务 C临床环境下的第一级预防与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D由公共卫生人员负责执行。 2.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对象是(C) A患者 B健康者 C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 D健康者和亚健康者 3.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它天然物质作为(A)措施,提高群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预防某些疾病。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综合预防 4.健康咨询是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良(_A)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A健康行为 B临床预防 C心理行为 D药物治疗 二、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健康咨询 B健康筛查 C化学预防

助理营销师基础知识1-2章

市场营销基本理念 1.市场的定义: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 望和需求的潜在顾客构成。 2.市场的三个因素:有某种需要的人,购买能力,购买欲望。 3.市场类型的划分:①以流通时序来分: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② 以流通地域来分: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③以商品属性来分:一般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特殊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与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④以购买者行为划分: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它是一切市场的基础,起决定性作用)和组织市场(由各种组织机构构成的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合,又可分为产业市场,中间商市场,非营利组织市场)。 4.市场营销的定义:关于构思,货物和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 目的是创造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包括,基本需求和欲望,产品需求,产品,价值,交换和交易等。 5.基本需求和欲望:市场营销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的需求,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受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6.市场营销人员虽然无法创造人的基本需求却可以采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创造人们的欲望 7.产品需求:通常指对特定产品的欲望。 8.价值:产品选择系列(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可供选择的各类产品),需求系列(促使一个 消费者产生某种欲望的各类需求) 9.交换和交易:当人们决定通过交换来满足需要和欲望是,才出现了市场营销。交换式市 场营销理论的中心,交换并非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10.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 11.8种需求状况及应对状态:①负需求:重新设计、降价、积极出校等方案来改变顾客的 印象和态度。②无需求:刺激市场营销。③潜伏需求:开发市场营销。④下降需求:改变产品特性,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和加强有效沟通等。⑤不规则需求:通过灵活的定价,促销和其他激励方法来改变需求模式,使之平衡。⑥充分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密切关注消费者的满意程度。⑦过量需求:寻找暂时或者永久的减少需求的办法。⑧有害需求:反市场营销。 12.企业创造需求的途径:①创造生活方式。②把握全新机会。③营造市场空间。 13.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六个阶段:①生产观念:解决供不应求的的问题,重生产,轻市场 营销。②产品观念: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③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④市场营销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的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的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推销观念以卖方需求为中心,市场营销观念以买方需求为中心。⑤客户观念:分别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各自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忠诚度。⑥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此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求,欲望、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的想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利益的物品或服务。要兼顾三方面的利益: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社会利益。 14.市场营销战略:包括目标市场和市场营销组合两部分。企业根据可能的机会,选择一个 目标市场并试图为目标市场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营销组合就是市场营销战略。15.市场营销组合的内容:①产品决策:一切用于满足顾客需求的有形产品、无形服务或思

2019年三级健康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三级健康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1、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 从事个体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功能 健康监测 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 健康指导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指导、培训与研究 具1-4项为三级健康管理师具备的职业功能 具除“研究”外的所有5项为二级健康管理师具胡的职业功能 具上述所有5项功能为一级健康管理师 3、健康管理师的任务: 从事健康管理的人员要经过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全方位的培训,并运用医学、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理保健、康复、环境、运动以及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知识开展相关工作,从这点来看,对健康管理师的要求实际上是非常高的。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人员大多由临床医生转型,知识有待复合化和系统化。通过专业培训产生的新型健康管理师必然大有作为。 4、健康管理师职业基本要求和职业工作要求 职业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的健康管理师的行为规范首先必须遵循生命伦理学的3大基本原则: 1、尊重 2、不伤害/有利 3、公正 职业工作要求: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4部分。 能力要求:指完成每一项工作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能力。 5、健康管理的定义 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6、健康的定义 健康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第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7、目前健康管理在美国主要应用在哪个几领城? 主要是在以下4个领域: 1、政府主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情,制定的全国健康管理计划——“健康人民”。 2、企业、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公司帮助个人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和减少医疗费用的负担。 3、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 4、新药的研究和研发。 8、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3个) 第一步是了解你的健康(收集服务对像的个人健康信息) 第二步是健康和疾病的风险评估 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 9、健康管理的常用服务流程(5个部分): 1、健康管理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10、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6个)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伤病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11、何谓健康的生活方式?(5项) 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 12、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3个)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2019健康管理师 基础知识--各章节重点汇总

一、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 A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 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 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 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 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 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 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 行。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教育、 激励、训练、营销 3、需求管理 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 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 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 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 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 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 础的评估。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 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 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 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 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 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 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 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和群 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 协调至关重要。 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 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 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 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 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 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 害。 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 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 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 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 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 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6、残疾管理的目的:减少工作地点 发生参加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 7、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 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因 素。 8、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 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 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仅仅围 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 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 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 是慢性非传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 制。 9、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 新的健康理念。研究表明,每个企 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 而是投资。 10、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 实施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结合、 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 体系 2.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 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 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3、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相结合, 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 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4、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 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 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 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 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5、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 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 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 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 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 相结合。 二、临床医学基础 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 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内外科;2)治 疗对象,妇儿3)人体系统或解剖, 口腔眼等;4)病种,结核肿瘤;5) 诊断手段,病理检验。 2、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临床 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2)临 床医学具有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 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 成果。 3、循证医学 1)循证医学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 信息,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 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 动。 2)循证医学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 建议或实施任何、治疗或预防保健 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 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

营销师四级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营销师基础知复习提识纲 第一章市场营销基础知识 1-1-1、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1-1-2、市场营销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它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 实交换的活动。它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基本需 求和欲望;2、产品需求;3、产品;4、价值;5、交换和交 易。 1-1-3、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 1-1-4、市场需求的八种状况:1、负需求;2、无需求;3、潜伏需求; 4、下降需求; 5、不规则需求; 6、充分需求; 7、过量需求; 8、有害需求。(针对不同的需求状况,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 不同) 1-1-5、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发展的五个阶段:1、生产观念;2、产品观念;3、推销观念;4、市场营销观念;5、社会市场营销观 念。 1-1-6、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1-1-7、顾客总价值:1、产品价值;2、服务价值;3、人员价值;4、形象价值。 1-1-8、顾客总成本:1、货币成本;2、时间成本;3、精神成本;4、

体力成本。 1-1-9、CS是英语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1-1-10、企业实施CS营销战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发顾客满意的产品;2、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3、进行CS观念教育; 4、建立CS分析方法体系。 1-1-11、传统营销理论强调4p:1、产品(product);2、价格:(price); 3、渠道(place); 4、促销(promotion)。新的4c理论:1、 顾客(customer);2、成本(cost);3、便利(convenience); 4、沟通(communication)。 1-1-12、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uagenent)1-1-13、数字化整合营销实施的可行性:1、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发掘潜在需求成为可能;2、现代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发展品 牌的新方法;3、Internet简化客户服务过程;4、现代计算 机与通讯技术,特别是数据仓库的使用,使得企业充分地找 到适合自身资源的特定范围营销焦点成为可能。 1-1-14、数字化整合营销实施的基本要求:1、客户价值最大化;2、营销技术数字化;3、客户关系互动化;4、产品服务定制化; 5、沟通响应适时化。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和群体从营养和心理两方面健康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1、职业意义 健康管理师是国家新增职业,可以从事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机构、社区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维护等相关工作。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培养和造就健康管理人才,推出健康管理师培训课程。 学员学完规定课程参加考试的合格者,颁发健康管理师证书。 健康管理师是负责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 2、证书介绍 2017年9月12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健康管理师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自2018年起技能鉴定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成绩合格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全国通用,终身有效,可作为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岗位续聘、职称评定、加薪的重要参考依据。 3、职业介绍 健康管理师是对个人或人群从营养和心理两个方面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知道、危险因素干预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健康管理师跨越医学、营养学、心理学、中医学、运动学、康复学及慢性管理等多学科,是健康产业最紧缺的复合型人才。

健康管理师涉及内容广泛: (1)医院健康部门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体检机构 (4)健康管理公司 (5)养老机构 (6)健康食品公司 (7)人寿保险公司 (8)体育健身机构 4、培训教材 5、培训内容 理论知识+专业技能 理论知识包括:健康管理概论、临床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本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健康教育学、营养与食品安全、身体活动基本知识、心理健康、中医养生学、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健康信息学、医学化理学与健康管理职业道德、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服务营销与健康产品、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专业技能包括: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健康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6、职业等级

2020最新整理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题及答案汇总

2020最新整理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题及答 案汇总 【单选题】 1.建议高血压高危人群定期检查血压的时间间隔是( )。 A.1 个月 B.3 个月 C.半年 D.1 年 E.2 年 2.免疫接种所起的作用是( )。 A.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B.仅保护个体 C.仅保护群体 D.仅保护家庭 E.仅保护个体和家庭 3.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不包括( )。 A.以利用程度为导向 B.以人群为对象 C.以健康为中心 D.多部门合作 E.人人参与 4.下列属于化学预防的是( )。

A.牙龈出血服用维生素C B.缺铁性贫血的妇女补充铁剂 C.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 D.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 E.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5.依据《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需要对35 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并填写随访记录每年不少于( )。 A.1 次 B.2 次 C.4 次 D.6 次 E.12 次 6.关于三级预防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B.第一级预防指做好“三早”预防工作 C.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应当施行第一级预防 D.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 E.计划免疫属于第一级预防 7.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是属于( )预防策略。 A.4 级

B.3 级 C.5 级 D.2 级 E.1 级 8.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 )。 A.60 岁及以上居民 B.60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C.65 岁及以上居民 D.6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E.常住老年人 9.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 A.大众禁烟活动 B.高危人群的疾病筛检 C.给各居民发盐勺 D.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E.化学预防 10.下列关于高血压患者筛查内容叙述有误的是( )。 A.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其每年第一次来机构就诊时测量血压 B.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复查 C.非同日2 次血压高于正常,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必要时

最新完整版健康管理师_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整理版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 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4个特点:标准化、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3.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掌握) ①完善健康和福利②减少健康危险因素③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④易化疾病早期诊断⑤增加临床效用效率⑥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⑦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⑧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4.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熟悉) 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其次,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 5.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掌握)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调查问卷+体检) 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②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③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④体格检查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⑤健康知识、信念;定性调查;心理状况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对目前的生活习惯行为、生理(体检)指标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估。 第三步: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内容有: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6.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掌握) ①健康体检②健康评估③个人健康管理咨询④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⑤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8.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掌握) ①生活方式管理②需求管理③疾病管理④灾难性病伤管理⑤残疾管理⑥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9.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掌握)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10.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熟悉) ①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②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 ③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12.需求管理的概念(熟悉) 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要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13.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了解) ①患病率②感知到的需要③患者偏好④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14.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了解)P12 ①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②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营销师基础知识考试第四套题库

营销师基础知识考试第四套题库 知识卷 一、单项选择题(1—60题,共60道题,每小题1分,共60分。请将最恰当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中,多选. 漏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 在交换双方中,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主动. 更积极地寻求交换,则前后者分别被称为( )。 (A)潜在顾客,市场营销者(B)实际顾客,市场营销者 (C)市场营销者,潜在顾客(D)市场营销者,实际顾客 2. 所谓营销道德是指在( )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A)生产(B)研发(C)财务(D)营销 3. 仪表端庄是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下列做法中符合仪表端庄的是( ) (A)穿睡衣睡裤上岗(B)女士长袜有破洞(C)男服务员留胡子(D)穿西装制服者配衬衣领带 4. 对于市场上的预防性注射. 牙科手术等产品大部分人不喜欢,甚至宁愿 付出代价来躲避,则对于该类产品企业营销管理的任务是( )。 (A)刺激市场营销(B)开发市场营销(C)重振市场营销(D)改变市场营销 5. 在产品观念的指导下,企业的营销行为比较容易产生( )。 (A)市场营销轻视(B)市场营销远视(C)市场营销重视(D)市场营销近视 6. ( )是市场营销最基本的概念,同时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起点。

(A)消费者的需求(B)消费者的欲望(C)人的基本需求(D)人的基本欲望 7. 以提供某物作为回报而与他人换取所需产品的行为构成( (A)交换(B)交易(C)买卖(D)洽谈 8. 作为一切市场的基础,( )对其他各类市场具有决定性 (A)产业市场(B)中间商市场(C)零售市场(D)消费品市场 9. 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 )管理。 (A)需求(B)欲望(C)价值(D)交易 10. 娱乐场所和购物中心平日门可罗雀,而周末又人满为患,则该类企业进行营销管理的任务是( )。 (A)刺激市场营销(B)开发市场营销(C)重振市场营销(D)协调市场营销 11. 市场营销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 )。 (A)目标市场的大小(B)所能提供的产品的功能特征 (C)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D)企业的各种资源状况 12. 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 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 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这种市场营销观念属于( )。 (A)生产观念(B)产品观念(C)推销观念(D)市场营销观念 13.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营销管理哲学逐渐演变为( )。 (A)生产观念(B)产品观念(C)推销观念(D)市场营销观念

2019年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模拟考试试卷C卷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一、单选题(本题共70小题,每题1分,共70分) 1、超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 A 、10~20% B 、15~20% C 、20~30% D 、5~10% E 、25~30% 2、病例对照研究属于 ( )。 A 、观察性研究 B 、实验性研究 C 、社区实验 D 、理论性研究 E 、类实验研究 3、人体必需氨基酸是( )。 A .亮氨酸、甘氨酸 B .苯丙氨酸、丙氨酸 C .蛋氨酸、丝氨酸 D .蛋氨酸、赖氨酸 E .组氨酸、谷氨酸 4、美国心脏病协会统计显示:30岁以后,每增加( )岁,心脏病死亡率几乎增加( )倍。 A 、5、0.5 B 、5、1 C 、10、1 D 、10、2 5、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原因是( )。 A.基因 B.生活方式 C.药物 D.遗传 E.人格 6、关于患病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来合理计划卫生设施 B.用来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C.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较大 D.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E.能为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7、( )不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形式。 A 、全面健康保险制度 B 、商业健康保险 C 、政府主导型的健康保险制度 D 、社会主导型的健康保险制度 8、以下关于健康危险因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B.各种健康危险因素之间是独立的 C.健康危险因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D.有多种健康危险因素,但不一定就有疾病 E.现代社会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健康危险因素就是不良生活方式 9、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是( )。 A 、中等强度,10分钟以上、一天一次 B 、中等强度,30分钟以上、一天一次 C 、轻到中等强度,10分钟以上、一天几次 D 、中等强度,10分钟以上、一天一次 E 、轻到中等强度,30分钟以上、一天几次 10、primary health care 的含义是( )。 A 、全民需要的基本卫生服务 B 、初步的卫生服务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卫生服务 D 、低级的卫生服务 11、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的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 )。 A.普遍性的 B.知识性的 C.个性化的 D.理论性的 12、生命质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至少包括: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素质、自立能力、社会关系、( )等内容。 A 、个人信念

2021三级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必背重要考点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考试资料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第一节概述 健康管理定义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 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 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 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 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 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 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 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 和改进。 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 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 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 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第二节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一、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点

生活方式指导:营养指导;体力活动指导;控烟指导。 2、我国居民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 1)富营养化:摄入能量多、脂肪(油)多、盐多,体力活动少,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等。 2)免费餐饮: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部门提供自助早、午、晚餐,促进摄入过量的营养。 3)接待应酬:商业餐饮油多、盐多、味精多现象严重,营养不平衡更甚。 3、营养指导的原则:可以简化为一多三少,即摄食种类多,以谷类事物为主、量少,盐少,油少。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5、体力活动测量主要类别 1)有氧和耐力运动量测量:心率、代谢当量(METs)、主观用力程度分级。 2)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肌肉力量、肌肉耐力。 3)日常体力活动水平测量:职业活动中的体力活动、业余时间的运动锻炼、出行往来过程中的体力活动、各种家务劳动。 6、心率:运动时的心率作为训练时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称为目标心率或靶心率。 7、心率测量: 1)颈动脉或四肢动脉触摸直接测量,测量10秒; 2)采用有线和无线仪器设备监测心率; 3)用最大心率乘以百分数得到运动的目标心率; 中等强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60~80%) 最大心率=220 -年龄 4)需要排除环境、心理刺激、用药或疾病等影响。 8、主观用力程度分级 对运动负荷量和主观用力程度的感觉可以反映身体实际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相当强度和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按照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中等强度干预在11~14区间内。 自觉运动强度(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分级 9、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抗阻力运动的特征常用肌肉力量(肌肉用力的能力)和肌肉耐力(肌肉持续用力或重复用力的能力)两个指标。 测量:

健康管理师第八章 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第八章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一)概述 1.身体活动的概念 指通过骨骼肌收缩引起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所有活动。 身体活动四要素(FITT原则) 2.身体活动不足的流行趋势和相关负担: 缺乏身体活动 & 久坐行为过多 全世界身体活动不足普遍存在,全球有1/4成年人和3/4青少年缺乏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不足是造成多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多种恶性肿瘤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造成全球范围死亡的第四危险因素。 3.国内外有关身体活动促进的相关策略和行动 WHO:2004年发布《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 2010年发布《关于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全球建议》 2018年发布《全球身体活动行动计划2018-2030》 日本:日本运动指南(2006)) 美国:美国运动医学会2007年9月提出“运动是良医”,已进入美国医疗系统,作为医疗处方手段之一。该项目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先后启动。 《美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2008)》

(二)身体活动分类 1.按日常活动分类 职业性身体活动 交通往来身体活动 家务性身体活动 业余休闲身体活动 2.按能量代谢分类 ①有氧运动(耐力运动) 概念: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较长时间、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运动形式。 运动类型:长跑、步行、骑车、游泳等 功能:能增加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糖、改善血脂、控制体重。 ②无氧运动 概念: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运动形式,一般为肌肉的强力收缩活动,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运动类型:抬重物、俯卧撑、抗阻力肌肉力量训练等 功能:促进心血管健康,改善血糖调节能力,强壮骨骼、肌肉和关节,预防老年骨折和跌倒等。 3.按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分类 ①柔韧性活动(伸展性活动) 促进提高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如各种伸展性活动、瑜伽、太极等。 ②强壮肌肉活动 保持或增强肌肉力量、体积和耐力的活动。如日常各种负重活动、举哑铃、俯卧撑等。 ③平衡性活动

健康管理师关于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重点) 由于人类的疾病繁多,诊断技术层出不穷,治疗方法也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对日益增长的知识和复杂的技术,难以全面掌握,因此形成了各种临床专业学科。 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内科学、外科学、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 按治疗对象建立学科 老年医学、围生医学、职业病学 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 口腔医学、皮肤性病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 按病种建立的学科 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 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 临床医学的专科化发展,促进了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1)重治疗、轻预防, (2)关注疾病而忽略患者, (3)关注本专科的问题而忽略其他专科问题 (4)难以提供连续性的照顾 (5)医疗费用的急剧升高等 自20世纪中期后,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愈显突出,从而导致“全科医学”或“家庭医生”的诞生。1969年“家庭医学”在美国成为第20个医学专科;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全科医学在我国正式成为一个临床医学专科。 2、临床医学的只要特征(重点) 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显著区别 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3、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学科体系分化与综合(围生医学)——围产医学 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趋密切 诊断方面: 计算机处理技术、医学光导纤维技术、人体基因谱分析 治疗方面: 基因工程技术、内镜操作手术、基因治疗、基因重组和修补 4、循证医学 目前公认最可靠的证据是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 目前,循证医学的代表性成果,是大量“临床指南”的制订和实施。 传统医学较少考虑卫生经济学,循证医学将“成本—效果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列入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pdf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 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 4个特点:标准化、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2.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掌握) ①完善健康和福利②减少健康危险因素③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④易化疾病早期诊断⑤增加临床效用效率⑥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⑦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⑧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3.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熟悉) 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其次,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 4.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掌握)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调查问卷+体检) 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②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③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 ④体格检查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⑤健康知识、信念;定性调查;心理状况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对目前的生活习惯行为、生理(体检)指标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估。 第三步: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内容有: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5.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掌握) ①健康体检②健康评估③个人健康管理咨询④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⑤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6.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掌握) ①生活方式管理②需求管理③疾病管理④灾难性病伤管理⑤残疾管理⑥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7.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掌握)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8.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熟悉) ①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②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③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9.需求管理的概念(熟悉) 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要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10.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了解) ①患病率②感知到的需要③患者偏好④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11.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了解) P12 ①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②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12.疾病管理的概念(掌握) 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13.疾病管理的主要特点(掌握) ①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②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③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14.残疾管理的目的(了解) 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 15.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的要点(熟悉) 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系统性收集健康状况、健康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评估这些信息和临床及经济结局的关联以确定健康、伤残、疾病、并发症、返回工作岗位或恢复正常功能的可能性。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16.中国迫切需要健康管理的主要表现(熟悉) ①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②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③慢性病的疾病负担。④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 17.健康管理对于推进医改工作的意义(熟悉) 我国的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静静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提高国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民生工程核心的支柱产业之一。使健康管理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 18.健康管理的相关学术机构(了解)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