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

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

昨日上午9时30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林为干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林为干是中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国50年重大贡献科学家之一,曾解开电磁学界“哥德巴赫猜想”,被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

遵照先生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1月29日,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他的学生正从世界各地赶来。

他说“当一辈子研究生”

他患了帕金森

90多岁了仍在写论文

昨日,讣告就贴在电子科大沙河校区东校门的宣传栏上。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推着自行车经过,停在讣告前说道:“啊?林院士去世了?”他们都是林为干的学生,也曾是他的同事。

刘心松,电子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在他眼中,林为干是一位勤勉治学的学者。“直到两三年前都还在坚持做研究、写论文。”刘心松是一专业学术刊物的编委,“有时收到林老师投的论文,有三四页长”。

1985年,在学校博士学位授位大会上,林为干用英语(课程)对参加会议的研究生们发表了讲话。他说:“来这里学习深造,就要立志当一辈子的研究生。”

这也是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2008年,89岁的他在接受电子科技大学校报采访时旧话重提:“要做一辈子的研究。”

在林为干的儿子林诒玉回忆里,从他记事起,“每到晚饭后半小时,母亲就告诉我不要喧闹,走路要小声,不能吵到了父亲…做功课?。长大后才知道…做功课?就是学习、读书、读文献,做研究、写论文、做科研报告”。

即使在特殊时期,林为干仍然不忘“做功课”,自掏腰包订阅影印的国际最高水平外文杂志。在林诒玉看来,“他的脚步一直紧跟着世界先进水平”。林为干的勤奋在学生中广为流传,他常常大年初二就在办公室里加班。

他患了帕金森

颤抖着双手在纸上推导公式

1989年,林为干从科研和教学一线退下来,但丝毫没有懈怠,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此后的七八年时间里,林为干发表了130余篇学术论文,独著或为第一作者的近30篇。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林为干解开了电磁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995年12月,林为干的学术论文《一个介质球的静电镜像群》在美国《静电学》学报上发表。该文攻克了一个百年难题。1892年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第三版)出版以来,关于点电荷在介质球中能够形成多大的镜像,位于何处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于是,这个百年未解的难题就成为了电磁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解开这个“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很多电磁学家的梦想。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林为干的颈椎出现病变,2008年后慢慢就不能行走了。他在家里支起一张小桌子,每天在小桌子上看书研究。曾为他立传的课题组在他家收集了几大信封报纸角和小纸片,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这是林为干在看报或吃饭时,突然来了灵感的“即兴研究”。

再后来,他患上了帕金森病,但每天仍用略显颤抖的手,拿着放大镜和笔,仔细研读最新的外文文献,并在纸片上推导公式。他说:“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到我100岁的这段时间里面,每年都能够发表一两篇论文,在100岁那年,还能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

他是“三好老师”

他的学生成中国微波界中坚力量

除了“当一辈子的研究生”,林为干还有一个心愿—————“当三好老师”。

他一共培养120多名硕士、80多名博士、10多名博士后,曾是新中国培养博士生最多的导师之一。这些弟子遍布海内外,推动了中国微波科技和微波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微波人才培养和微波事业传承的中坚力量。

曾有学生的论文被他修改9次,“可能对先生来讲是习以为常,对我而言则是震撼的。这让我明白,做学问要认真到一点一滴,认真到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

他对学生极尽爱护。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黄卡玛教授是林为干的门生。黄在求学时,曾由于长期熬夜研究和压力过大,唇上起了水泡。林为干把自家煤油炉带了过来,让黄带到宿舍去,多煮点蔬菜吃。

在学生的前途上,林为干也是尽心尽力。

曾令儒,中国首批电子学博士,从东方红系列卫星开始到“神舟”飞船,卫星和地面的检测数据传输技术、传输方案,他都曾带头参与研究,被称为“中国航天飞船的掌舵人”。林为干正是他的“伯乐”。

当时,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有个规定:优秀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如果达到了博士论文的水平,可以作博士论文答辩。林为干认为硕士生曾令儒十分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达到了博士论文水平,为此多次给学校撰写推荐信。最后,经过各种考核和评议,曾令儒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

生活中的他

骑车去开会挂破裤子一根皮带用了40年

在学生眼中,林为干生活简朴,丝毫没有大学者的架子。在出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期间,去城里开会,他经常骑自行车往返。有次去开会,裤子被自行车挂破了,林为干没时间赶回家换,找学生借了条裤子穿。

在林为干第二位夫人朱建华眼里,林为干“没架子、不讲究”,一根皮带用了40多年断成两截还在用。他的钱主要用在购买书报上,但对学生却毫不吝啬,出国讲学积攒的美元大都给了要出国的学生。

他爱好体育锻炼,学校组织游泳和短跑比赛,基本上都要报名参加。76岁时,他还雄心勃勃地规划着:努力锻炼身体,钻研学业,再当30年名副其实的教授和导师!

他眼里只有工作,平时不打牌,不应酬,家里来了客人,问候几句后就扎进了书房。

少年时的他

广东求学一路跳级15岁考入清华

林为干自幼天资聪颖,初二就完成了初中全部学业,并考取了当时广东最好的广雅中学。到高二时,他悄悄地去考大学,一举考上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央大学三所名校。最终,15岁的他选择北上,入读清华大学。

1945年,林为干赴美留学(课程),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后来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科学院和国家科学艺术院三重院士的温纳里教授曾是林为干的导师。他曾经问:“林,你是系里最勤奋的学生。我想知道你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什么?”“我的祖国!”林为干回答说,中国还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更需要有志之士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1951年,林为干学成归国,1957年举家西迁到成都,参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的筹建。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林为干简历

1919年10月出生于广东台山。

1939年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毕业。

195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回国后,在岭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任教。

1957年调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副院长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林为干成就

作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林为干一生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出版著作四部,发表重

要学术论文300多篇,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

林为干先生在微波领域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认可。他于1990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2003年被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先生在学术上的坚持让人动容。他的成绩、他的努力都说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电子科大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秉中教授

他的脚步一直紧跟着世界先进水平

———林为干儿子林诒玉

没架子、不讲究,一根皮带用了40多年断成两截还在用———林为干夫人朱建华(记者王冕综合光明日报)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际著名微波理论学家,“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为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23日9:30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我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深切缅怀林为干先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先生的追思和崇敬。

林为干先生去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刘延东、赵乐际、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曾培炎、杨晶等中央领导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四川省政府副省长黄彦蓉,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校长谢和平,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朱世宏,我校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上将,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吴正德等,以及我校党委书记王志强、校长李言荣对林为干先生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共台山市委、台山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第二十二研究所、第二十九研究所、第五十五研究所,广东院士联谊会,南开校友总会,我校海内外各地校友会等单位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来自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林为干先生同事、学生、好友等分别敬献了花圈或发来唁电。

1月28日,林为干先生追思会在沙河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王志强、校长李言荣,校党委副书记王亚非和林为干先生家人出席会议,从海内外各地赶来的林为干先生好友、学生,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电工学院负责人,部分骨干教师、离退休教师等8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追思会播放了由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摄制的关于林为干先生的纪录片《学者恒心》,与会人员向林为干先生默哀,共同追记先生的光辉人生。

王志强通报了治丧期间各级领导、相关单位和校友的悼念慰问情况,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王志强说,林为干先生一生爱党爱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关爱学生,提携后辈,立德树人,培养出的许多优秀学生都已成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栋梁之才。先生以96岁高龄驾鹤西去,国家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成电失去了一位老领导和老师长。王志强表示,深切缅怀、沉痛悼念林为干先生,就是要将先生崇高的师德传承下去,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办好,继续保持学校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术领域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并把林为干教育发展基金办好用好。

李言荣回忆了自己与林为干先生的交往渊源和深厚感情。他说,林先生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学术大师,无论是在其热爱一生的微波电子学的科学研究,还是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提携后人方面都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林为干先生虽然远去,但是先生热爱学校、热爱事业、追求科学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成电人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林为干先生的学生和同事好友纷纷发表诚挚感言,追忆先生生平事迹,感恩其对自己成长的帮助,以此表达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黄卡玛跟着林为干做了6年研究,到川大工作后,他每年都会带着自己发表的论文去看望林为干。这一切都源自林为干的一句期许,“下次来看我,我希望你把发表在国外高水平期刊的论文带过来。”

1月29日上午,林为干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市殡仪馆举行。林为干先生的同事、好友、学生和各界人士300多人来到殡仪馆,向曾给予他们诸多教诲的林为干先生作最后的告别。殡仪馆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先生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竹丛中,身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九时,告别仪式正式开始。王志强、李言荣、吴正德,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广西科技大学校长李思敏,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罗大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覃干超,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薛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副所长刘新年,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Thomas Wang教授,校领导余敏明、朱宏、熊彩东、王厚军、杨晓波、王亚非来到林为干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林为干的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握手表示慰问。林为干先生的好友、学生、同事胸佩白花,依次走到先生的遗体前,深深三鞠躬,以致哀思。

林为干先生去世的消息引发了我校师生的深切缅怀。先生家门前被花圈环绕,花圈上写满了对林为干院士的追思与祭奠,一个一个花圈按照次序层叠起来,一直延伸到家门前的小区道路两侧。作为林为干的学生,吴正德教授说:“每当回忆起林为干教授给予的关爱,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他对学生的真情关怀,他为学生们指出一条条道路,对有困难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我成为一名教师后,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这种关怀。”

林为干先生去世后,我校及时在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相关新闻,并开设了网上灵堂。成电师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表达对先生的缅怀与哀思,并表达了将先生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决心。网友“CcccccC宸”表示,“林院士是真正让人敬佩的,一生奉献给中国的电磁学以及微波技术发展,他说的‘一辈子都要做研究生’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90多岁高龄还在研究马丢函数,让人发自心底的敬佩,真真是中国的微波之父!”

网友“成电学子”说,“虽与您素未谋面,但您的大名早已斐声寰宇!阅读完您的生平事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做一辈子研究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感谢您为成电学子树立起一座丰碑,感谢您为国家和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成电永远怀念您。”

林为干先生去世的消息还得到了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关注。《华西都市报》称赞林为干先生“有为人生,大干事业,无论是报国的拳拳之心,科学研究的矢志不渝还是滋兰树蕙的辛勤耕耘,林为干都坚守着最初的人生理想。”

林为干先生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国50年重大贡献科学家之一。从教60多年来,为我国电子学特别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曾是新中国培养博士生最多的导师之一,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

林为干先生毕生追求真理、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淡泊名利,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和美德。他的逝世是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和我校的重大损失,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把林为干先生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林为干先生!

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九十华诞

2008年10月20日是我国电磁理论科学和微波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教授的九十寿辰。19日晚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为林院士举行九十寿辰庆贺晚宴。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王川,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副主任吕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李思敏,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校长邹寿彬,副书记王志强、罗佳慧、王亚非,副校长朱宏,李乐民院士、陈星弼院士、李小文院士,以及兄弟高校代表和林院士的学生亲朋等100多人出席了寿宴。

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寿宴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宣读了教育部给林院士发来的贺信。教育部贺信高度评价了林院士,并希望电子科大广大教职员工以林院士为榜样,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邹寿彬致辞。他说:林院士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他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学习林院士甘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将个人的发展融于学校的整体之中,为把电子科大建设成为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王川代表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省委组织部和省人才办向林院士九十大寿表示衷心祝贺。他说,林院士为我国微波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扎根四川、奉献四川,为四川和电子科技大学做出了巨大贡献,集中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和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希望各级各类人才以林院士为榜样和楷模,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为四川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他代表省委组织部向林院士敬献了生日贺礼。

林院士的学生吴振德教授等向林院士敬献珍贵的照片。

电工学院徐建华书记和樊勇院长代表电工学院向林院士赠送贺寿对联。

电工学院徐建华书记致辞。

香港城市大学容启宁教授向林院士敬赠金马,祝福林院士:龙马精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林院士的儿子林诒玉教授致辞,回顾了父亲光辉的历程。

林院士的学生、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薛泉教授宣读容启宁教授对林院士的贺信。

林院士的学生李大伟博士当场倡议:在场的林院士的学生在《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一书中签名,并将签名的书敬献恩师,以表感激之情。

林院士的学生、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窦文斌教授向恩师祝寿。

林院士的第一个女博士李江教授向恩师祝寿,回顾了恩师对自己的关怀与厚爱。

林院士的学生张登国教授向恩师祝寿。

林院士的夫人朱建华博士用流利的英语代表林院士向海内外光临寿宴的领导和亲朋好友致谢。

林院士的夫人朱建华博士和吴振德教授一起点燃生日蜡烛。

林院士的夫人朱建华博士代表林院士切高达六层的生日蛋糕。

林院士和夫人朱建华博士共同举杯,向海内外光临寿宴的嘉宾致谢。

在悠扬的音乐中,大家齐声共唱《生日快乐歌》并全体起立,一起为林院士的九十寿辰举杯庆祝。林院士与每一位前来敬酒的嘉宾碰杯、交谈。林院士的学生纷纷上台,讲述林院士对自己悉心教导的故事,感谢师恩。

林院士夫妇与嘉宾合影照片-1。

嘉宾合影照片-2(右起:阮成礼教授、吴振德教授、林诒玉教授、聂在平教授、杨日胜博士、贾宝富教授和喻志远教授)。

嘉宾合影照片-3(右起:薛泉教授、胡斌杰教授、李四敏副校长、王秉中教授、魏子伦总经理、张登国教授、雷毅总经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