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女权主义思想

近代女权主义思想

近代女权主义思想
近代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是指“妇女要求身为人的完整权利” 。女权主义最早出现于近代欧洲,起初它受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的启迪,在大革命的感召下产生,而后又以自由主义的“自由平等”理论为出发点,阐释妇女权利和两性平等的思想,形成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争取参政和选举权为主要目标的近代女权运动,给近代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女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同阶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一样,形成于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男女不平等源自社会分工的不同。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由于体力上的优势,男性在生产中地位不断提高,随之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男性思想、意识也成为主流,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几千年来,女性都处于男权的控制之下,屈从于男性确立的种种传统、规范、习俗、偏见的限制,过着被动的生活。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进入到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眼界开阔了,独立意识增强了,先进的思想也开始为妇女所接受。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明确提出了人权观念:人权就是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安全和财产权。它源于人性和自然法,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从人权观念出发,他们得出结论:国家和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生而平等的权利,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违反了人性,因此应该摧毁这一制度,代之以新制度。人权观念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导。首先接受这种思想的不仅是新贵族、资本家、政客们,还有他们的妻子、女儿——女性同样渴望自由、平等的人权和尊严。

18~19世纪,西方进入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在革命运动最激烈的法国,我们看到许多妇女都勇敢地投身到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斗争中,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革命胜利后公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在宣布平等的人权原则时,却根本未提及妇女权利。妇女们发现,人权不过是男人的特权。两位著名妇女领袖:古杰和罗兰夫人发起了争取妇女权利的运动——女权主义运动。1791年,古杰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该宣言宣称:“在法律面前所有男女公民一律平等。”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妇女权利宣言,它标志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形成。罗兰夫人号召成立了“妇女立宪同志会”,要求把妇女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写进宪法中。但这一要求社会公正的运动却遭到了男权社会的强烈反对,后来,古杰和罗兰夫人都被冠之以“丧失了女性应有的品德的阴谋家”的罪名,送上了断头台。

二、早期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理论

欧洲近代启蒙思想表述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然而这里所说的“人”却把女人排除在外。西方的哲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权的来源和根据。而女人不是哲学意义上完整的人,因为她们缺乏理性这一本质,是一种感情的动物。理性是男人比女人优越的根据。由于缺乏理性,女人被剥夺了做人的资格。上述理念为同时代的大部分人所赞同,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告诫女人把男人当作自己的主人;洛克认为男人是强者和能者,妇女要服从丈夫;而康德认为女人是“未成年人”,需要男人保护和启蒙。实际上,这正是延续了数千年的父权制观念的体现,它打破了人生而不平等的陈旧观念,却保留了男女生而不平等的陈旧观念。然而这一观念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

最早的女权主义理论家是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她于1792年发表的《女权辩护》(THE RIGHT OF WOMEN)一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站在女性立场上研究妇女权利的理论著作。书中,玛丽首次将启蒙运动的人权理念应用到女性身上,系统地分析了社会对女人的偏见、束缚,要求社会把女人当作人看待,指出:不让女人分享人权,是与人权理论相矛盾的;把妇女排斥在人权之外的根据:“女人天生缺乏理性,低劣于男人”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不承认妇女的权利,不仅损害了妇女的利益,也阻碍了人类的进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促成的经济、社会变革,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想主流。“自由、

平等”成为自由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共同目标,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也对妇女权利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女权主义者则开始拿起自由主义的理论武器来捍卫女性权利。自由主义的奠基人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上卷中,曾运用社会契约论对君权、父权、夫权进行过批判。他强调“具有同样的共同天性、能力、力量的人从本性上是生而平等的,都应该享受共同的权利” ,这在逻辑上承认了妇女人权。然而,洛克对政府起源的解释却以父亲的自然权威为基础,在论及家庭内部关系时,他的理论也保留着父权制的特征,没有触及家族统治制度。在婚姻契约中,他排除了妇女的家庭财产权,把她们至于从属地位。

英国著名政治学、经济学、自由主义理论家约翰?穆勒(1806~1873)十分关注女权运动。他在其著作《妇女的屈从地位》中,进一步分析了妇女处于屈从地位的原因:两性法律上的不平等是女性处于屈从地位不能真正获取自由的根源;对女性的奴性教育,使女人没有自己的意志,只能顺从旁人的控制;社会拒绝女性进入公共领域,使女性受困于家庭,使妇女的意见、才能不能得到表达。他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女人有能力管理政府,应该享有参政权,并着重指出:“不让女人参与政治的制度是不公正的制度。”该书被誉为19世纪世界女权运动的“圣经”。

三、近代女权运动及影响

近代女权运动的舞台主要出现在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深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英国。19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使自由主义原则在国家政治上得到进一步实现,妇女从中获得充分的宪政知识,增强了自由平等意识,她们试图把议会改革作为实现女性平等权的契机。因此,在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中,她们都掀起了妇女选举权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在女权主义者的引领下,各地都建立了妇女组织,并逐渐合并成全国性组织,她们对议会和各党派寄予厚望,追随不同党派,如:“樱花同盟”追随保守党,“自由妇女联合会”则为自由党效劳。“自由妇女联合会”试图利用自由党妇女组织给党派造成压力,支持妇女选举权立法。1884年的改革中,为了让大多数议员能够接受,她们向议员提交的选举权法案的内容非常狭窄,按照该法案只有10余万名妇女能获得选举权,大部分是较富有的财产所有者。结果该法案非但没有在议会中获得支持,而且在妇女中失去了众多支持者,妇女选举权在19世纪始终没有实现。在被议会一次又一次否决之后,许多女权主义者对政府和党派产生了怀疑。1892年,议会再次否决了妇女选举权,妇女被激怒了,有7000名妇女退出“自由妇女联合会”,另组成“全国妇女自由联合会”,它与后来成立的“全国妇女选举协会中心”把实现妇女选举权作为唯一目标,不再依赖任何党派。有些激进的妇女组织开始联合工人,把目标投向寻求公众的支持。

19世纪后期,有组织的女权主义运动开始在西方世界广泛兴起。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经过女权主义者不懈的努力,她(他)们的主张最终得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妇女陆续获得了法律上平等的政治权利。1906年芬兰妇女最早获得了选举权;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44年最早发出女权主义声音的法国妇女,终于在建国155年后获得了选举权。

19世纪的女权运动,唤醒了更多妇女的参政意识、平等意识,她们开始走出家庭,忘我的投入社会政治生活,挑战社会传统,扩大自身社会影响,逐步把局限于男性的政治、经济权利扩大到女性阶层。19世纪妇女参政、参与公共事务已经为很多人所接受。很多妇女开始在学校委员会、济贫委员会等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甚至直接介入政党政治生活。在争取选举权的斗争中,她们开始改写已有的法律条文,代之以对妇女更公正、更平等的法规,来捍卫女性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利和利益。

总之,近代女权主义思想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根源于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批判,吸收并发展了近代资产阶级先进思想理念,开创了使妇女成为独立的“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兴起的

19世纪女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两性不平等关系提出了挑战,改变了妇女的传统地位,对近代社会政治传统造成巨大冲击,为20世纪妇女政治平等权的实现打下基础。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精神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3、梦的理论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 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 4、移情 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 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 二、行为主义 (一)基础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 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 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 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 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

抵抗表征_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

抵抗表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 作者:周春, ZHOU Chu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5,34(5)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0条) 1.Lorde Audre Sister Outsider 1984 2.hooks bell Outlaw Culture:Resisting Representation 1994 3.Murray, Pauli Song in a Weary Throat: an American Pilgrimage 1987 4.hooks, bell Feminsit Theory from Margin to Center 2000 5.Christian Barbara Black Feminist Criticism:Perspectives on Black Women Writers 1985 6.James Joy Shadowboxing:Representations of Black Feminist Politics 1999 7.hooks, bell Introduction: Revolutionary Attitudes: In Black Looks: Race and Representation 1999 8.Collins;Patricia Hill Black Feminist Thought 1991 9.Unspeakable Things Unspoken 2000 10.Smith, Barbara Home Girls: A Black Feminist Anthology 1983 引证文献(3条) 1.季文君美国诗歌中的美国色彩——格温多琳·布鲁克斯和黑人女权主义[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6) 2.龚云霞"骡子"的救赎之舟——试析《紫色》中美国黑人妇女的自我解放[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3.龚云霞黑人女性自我身份之构建——解读沃克的小说《紫色》[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05888657.html,/Periodical_hnsfdx-sh200505022.aspx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摘要]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托尼# 莫里森的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享誉全球的巨作5宠儿6 更是解释了莫里森在确定女性主体意识方面所做的 深刻探索。文章以塞思一家祖孙三代为线索, 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从沉睡到觉醒, 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关键词] 黑人女性; 奴隶制; 主体意识 On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Establishment of Black Femele Characters in Beloved DU Yu- hang (Quanzhou Economy Trade College, Fujian 362000, Quanzhou ) [ Abstract] As the first blackwoman tow 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Toni Morris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n Realism for her effective words and consummate writing techniques.Morrison makes a wider exploration in sub jectivity consciousness establishmen t of black women in her world wide novel Beloved. Based on three generations of Sethe’s family, this paper exhibits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 t of black female’s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from sleeping to awakening and from spontaneity to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black women; slavery;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在美国女性主义出现之初, 美国黑人女作家就开始为深受美国白人和黑人男性 双重压迫的美国黑人女性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 莫里森在5宠儿6中以鬼魂故事的方式阐释了一种美国黑人女性特有的历史观。作为一位女性, 莫里森更多地将女性的独特感受、经历和哥特文学融合在一起, 弱化了传统哥特的超自然因素, 强调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 幽灵0并非非人的神秘力量也非家族的罪恶史, 而是来自现实生活中, 源于性别角色的禁锢性规定以及以性别为导向的女性空间的束缚。身为黑人女性, 莫里森具有极其深邃的洞察力, 拥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 她能够进入那些非黑人和非女性所不能进入的情感领域。在5宠儿6中, 她深刻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探索了作为自我意识怎样从觉醒到回归再到重建, 鼓励黑人女性从白人主流文化价 值观的桎梏中挣脱出来, 弘扬黑人女性的传统美德以实现黑人女性心灵世界重 构的伟大目标。父权社会中, 妇女通常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 被认为低人一等。黑人妇女不仅因为性别而被侮辱, 还因为肤色而被否认。在奴隶制度下, 黑人女性被剥夺了作为女儿、姐妹、妻子或母亲的身份, 受到社会的严重歧视。因为肤色和性别, 她们受到残酷压迫, 如, 小说中对塞思的定罪是盗窃罪) ) ) 把自己和子女从奴隶主那里偷盗出来。在这段情节描写中, 莫里森把塞思弑婴的行为 ( infantic ide) 变成破坏财产罪, 揭露了黑人被奴隶主当成/ 动物0、/ 财产0这一残酷事实: 奴隶制下的黑人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 奴隶主有权买卖自己的奴隶, 有权出租他们, 即便打死奴隶也不会作为杀人罪被判刑。Menand women were moved around like checkers Anybody Baby Suggs knew, let alone loved, who hadn’t run off or been hanged, got rented out, loaned out, bought up, brought back, stored up, mortgaged, won, stolen or seized1 (Morrison 23) 然而, 性别和肤色的双重压迫并没有压倒黑人妇女, 她们关注自身地位, 她们中的许多人为建立平等身份进行了不懈斗争, 小说中塞丝通过弑婴这种极端的方 式来维护她作为母亲的身份; 贝比# 萨格斯通过/ 林中空地0传教来确立其自由人的身份; 丹芙通过逐渐成熟和走向独立来确立其全方位的身份。她们多劫的命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一,概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世界上的人群主要有三类:正常人、精神病人和天才。其中,天才和精神病是人群中的两个“变态”,正常人是“常态”,以对这三类不同人群的研究为起点(源头),分别形成了世界心理学的三大主流: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派和其他心理学派(包括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三大主流学派的起源不同,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也各异。其中,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是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的研究,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在对天才的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为反省心理学派(杜向阳从1987年开始研究天才,20年后的2007年创立反省心理学);其他学派则是起源于对“正常人”的研究,是在对正常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如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三大主流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应用体系都有所不同· 二,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三,反省心理学派 反省心理学派成立于2007年12月,创始人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中国人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以反省为主要研究方法,故名“反省心理学”。反省心理学在心理结构、意识流、潜(无)意识、二元心理、智力与天才、天才培养、心理分析、心理调控、心理治疗、创造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心理的计算机比喻、打开心理黑箱等多项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超越了西方心理学,并做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忠诚的女权主义卫道士,在她的作品中处处能够看到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急切呼唤。本文将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分析伍尔芙女性思想的形成因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析女主人公的生活模式与心理状态,从自然、战争、男性、社会以及婚姻观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主义思想。此外,本文还将归纳伍尔芙女性主义的创作方式,分析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与意义。 关键字:达洛维夫人,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 前言 在西方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中,当更多人对女性的关怀还停留在浅薄的情感方面时,伍尔芙已经意识到同情与慰藉并不能真正的改善女性的生存现状,只有实现在物质、精神全方位上的独立才能真正的实现女权主义。《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很典型的展示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断的抗争、对现实的妥协。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创新地用意识流创作手法,选择上流社会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再现了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伤害。伍尔芙借由作品中的多个女性形象积极的倡导全社会的女性都应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倡导男女在社会中的平等。让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批判,最重要的是伍尔芙在文中给出了实现女权主义的方向——“保留自己的房间”。即做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 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解放、自由权利的争取,我们从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可以得知,《古兰经》中有大量的篇幅主要讲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也铺垫了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将会不断地提高。如果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政府大力解放妇女权利的行为,成为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妇女的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伊斯兰教则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在叙利亚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之后,叙利亚的部分人民对西方的思想是持排斥态度的。在他们看来西方的现代化以及世俗化,其展现的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尽管西方的世俗化受到了部分叙利亚人民的排斥,但正是接受世俗化的叙利亚人民推动了叙利亚妇女的解放,一个家庭为了追求利益而允许妇女外出工作,因而在对待妇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旧有的思想,使妇女有了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而这要归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人们的思想的转变。也因为西方殖民主义,带给叙利亚西方的思维模式,使具有西方思想的文化与叙利亚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从而促进了叙利亚的世俗化,和女性的解放。妇女的解放,不应该单单是从妇女所得到的权利来看,更应该从妇女的思想解放来看,与西方妇女相比穆斯林妇女的思想是幸福和自由的,由于参加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人大多都是城市的中下层居民,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要: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其代表作《飘》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斯佳丽这一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斯佳丽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飘》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本文将从爱情、生活和事业两方面分析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斯嘉丽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女性主义思想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少女时期的斯嘉丽与阿希利的爱情;二是与查尔斯的第一次婚姻;三是与弗兰克的第二次婚姻,四是与男主角瑞德的第三次婚姻。 关键词:女性主义;《飘》;斯嘉丽;女性 Unscramble of the femin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 Abstract: Margaret mitchell's famous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modeled the visualize of Scarlett is widely known by every barber.The reason that Scarlett's enchantment became enduring,is the outher's successfully modeled of character nature. Key Words: feminism ;Gone with the wind ;scarlett ;femininity

目录 一、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1 (一)少女时期的斯嘉丽 1 (二)斯嘉丽的第一次婚姻 4 (三)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 4 (四)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 4 二、战后事业的崛起 6 三、战后新生活14 参考文献19 后记20 参考文献18 后记20 女性主义由来已久,它的的理论更是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基于这一现实,女性文学也随之蓬勃发展。"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宜昌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的各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1]"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2] 出版于1936年的玛格丽特.米歇尔的成名作《飘》正是适应了这一潮流。作者以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为原型,"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3](13),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种植园为背景,描写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小说中虽有对战争恢弘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而其中最吸引人心的莫过于斯嘉丽和瑞德之间马拉松式的爱情。女作家始终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南方种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 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 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 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 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宗教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宗教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 新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奥德赛》中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奥德赛》中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奥德赛》和《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史诗,统称为《荷马史诗》。本文以《奥德赛》中体现出佩涅洛佩的“智慧机巧”的纺织寿衣和弯弓招亲的计谋为出发点,来解析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奥德赛》佩涅洛佩女性主义 一、引言 《奥德赛》中涌现出诸多积极活跃的勇敢女性,呈现出女权主义思想的色彩。而这部史诗也流露出对女性的怀疑,如女性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这尤其造成了阿伽门农否定女性的态度。虽然作者努力塑造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但这些都是透过男性角色的角度,即通过男性眼睛和话语表现出来的。因此,它也有厌恶女权主义的痕迹。这些不免让人对《奥赛罗》中的女权主义产生疑惑。 二、《奥德赛》中女性主义的凸显 自《奥德赛》这部史诗创造完成之始,对于其中的女性主义,便出现了难以统一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奥德赛》就是西方国家厌恶女性主义的源头。最突

出的“厌女主义者”阿伽门农的态度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一个“坏女人”,丈夫不在家时,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而在奥德修斯的心中,女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温柔善良的,一种是危险可怕的。这使作者看待的女性主义的态度更加难以辨别。 《奥德赛》中,佩涅洛佩是贤妻的代表人物。她几乎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拥有美貌的同时,富有智慧,体现了女性的价值。在这部史诗中,佩涅洛佩成就了她丈夫――奥德修斯完整的人物形象,是所有人物联系的枢纽,是读者了解《奥德赛》的一个重要的角色。两个著名的故事与佩涅洛佩相关,其中一个是佩涅洛佩的织寿衣的计谋。织布与佩涅洛佩的形象休戚相关,除了以织布操持日常家务,还把织机编织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佩涅洛佩用给公公拉埃尔特斯织寿衣的计谋来拖延求婚人,通过织布、拆布和重织这一系列过程,拖延三年的时间,等待丈夫归来。这一切离不开神明――纺织的守护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启发,从而显示出她聪明机智,善于使用谋略。 遭受女仆出卖,织衣计谋的事情败露之后,佩涅洛佩只能面对求婚者的求婚。此时,发生了第二个与她相关故事,即弯弓招亲的计谋。但是,对此进行研

女性主义详细总结

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的缘起 1.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在feminism一词中包含有“女性”与“女权”的双重含义,故又译“女权主义”,随着近现代以争取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的妇女运动而兴起的思想潮流。(王先霈:637)朱刚认为,学术界一度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这个译法值得商榷。欧美学术界通常用“feminism”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其历史跨度延绵数百年,内容非常庞杂,极难准确定义。而中文的“女权”的含义则比较明确,指历史上女性为了获得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努力,其目标明确,颇有声势,涌现过不少知名的女权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确切地说,女权主义真正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朱刚:336) 2.父权时代的妇女处境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由于女性十分珍贵及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且由于男性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性自尊,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从大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女性小雕像可见一斑。虽然纯粹的“母权制”在那一时期是否存在尚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可找到大量的考古学的证据、生物学的证据、心理学的证据、人类学的证据以及用希腊语、罗马字及希伯来语等记载的诗歌、神话等“书写的证据”。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金属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林树明:7-8) 父权制社会的发展摧毁了女性不可复得的伊甸园,并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在父系社会看似秩序严明的“合法性”社会运行机制中,女性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并通过对女性的贬抑(女人祸水说、淫乱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如束胸缠脚),从而彻底赢得这场“性别之战”(克里斯蒂娃)。女性作为人类对立的另一元,在物种上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在文化语境中却只能作为“先前文明的残片”,作为男性与女性对立的历史败北者和现实异己者,被置入父权制社会的边缘地带。进而通过制定一整套礼法、伦理防范网络,让女性来成全男性壮伟强劲的虚荣,借此平息强大父权社会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阉割焦虑(弗洛伊德)。(王岳川:372-373) 3.十九世纪之前的女权主义 评论家在公元五世纪的雅典文学中发现有与男性社会相抗争的女主角。欧洲女权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之交,当时法国女诗人克里斯汀德比桑(Christine de Pisan)做长诗,批评男性没有按照宫廷礼仪和基督教精神来对待女性,并且分析了敌视女性(misogynist)传统中的种种谬见。十六世纪女权主义的代表要算著名的荷兰学者埃拉斯谟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2003年12月学术交流Dec.,2003 总第117期第12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17No.12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修树新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批评家。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 表人物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阐发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她们的理论、观点体现 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两大任务———寻找、建构一个内涵丰富的黑人女性文学传统;考察并 消除文学作品中有关黑人女性气质和黑人女性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刻板模式。 [关键词]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312-0165-03 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异军突起,成为评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和英美派、法国派并驾齐驱。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崛起有着必然的历史原因。首先,黑人妇女遭受着双重压迫,即来自白人世界的种族歧视和黑人世界的男性压迫。出于这种特殊体验而写出的黑人文学作品必然和白人女性及男性的作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次,在男权中心社会中,黑人女性文学一直被忽视、曲解或视为异端。直到20世纪70年代,黑人女性形象在评论中仍被歪曲、排斥;甚至到了70年

代末期,各类版本的文选选集要么对黑人女作家的作品闭口不谈,要么就对像佐拉?尼尔?赫斯顿(Z ora Neale Hur2 ston这样的黑人女性文学史上重要的先驱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即使大多数当代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黑人女性作品的关注也不够。“由于黑人女批评家和作家意识到白人男性和女性,黑人男性都在将自己的经验作为标准而视黑人妇女的经验为异端,这就促成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诞 生。”[1](P3561974年在美国文学界发生了两大标志性的事件。一是《黑人世界》(Black W orld特刊上发表了朱恩?乔丹(June Jor2 dan和玛丽?海伦?华盛顿(Mary Helen Washington的文章,封面登有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照片;另一件是爱丽斯? 沃克(Alice Walker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In Search of Our M other s’G ardens在MS杂志上的发表。这两件事为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蓬勃发展拉开了序幕。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系统地研究并阐述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Smith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萌芽》(T oward a Black Feminist Criticism开篇便指出,没有一个黑人女权主义批评角度,黑人女性作品不但会被误读,长此以往,这些作品终将被毁掉。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方法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前提:在黑人女性作品中,性政治以及种族、阶级的政治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其次,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应致力于探求黑人女性作品没有体现的与黑人女性身份未曾感受到的性与种族的政治。再次,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必须承认黑人妇女悠长的历史,还应旨在发掘黑人女作家的“不同”。史密斯强调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立足点应是“自治”但不是“隔离”;应该是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对话和结合。她通过对大量的黑人女作家作品的分析,揭示了她们在文本、主题、意象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白人、男性作家的共性, [收稿日期]2003-09-17 [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资助项目(2003088 [作者简介]修树新(1969-,女,吉林德惠人,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妇女研究中心成员,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试析心理治疗不同流派的技术

试析心理治疗不同流派的技术摘要:一般认为,如果不计折中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理论、以人为中心理论和认知理论代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几个主要模式。本文分别对上述四种理论所对应的疗法进行内涵和基本方法、技术的介绍,同时给予简单的评述,以此加深对心理治疗不同流派的学习。 关键词: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理情行为疗法 当代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估计。20世纪80年代有人粗略统计出,当时存在的心理治疗法总共达250多种,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有400多种。一般认为,如果不计折中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理论、以人为中心理论和认知理论代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几个主要模式。下面分别对上述四种理论所对应的疗法加以介绍。 一、精神分析疗法 在所有的心理治疗理论中,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疗法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流派。精神分析理论还有许多名称,如心理动力学、心理动力疗法、动力心理学、深蕴心理学、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等。从总的倾向来看,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描述人的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心理学说。对立、冲突概念贯串于这个学说的各个部分。最基本的对立大概是人的本质上的二元属性的对立,即作为生物学的人与作为社会性的人的对立。 精神分析的策略和治疗技术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收集信息的策略和干预策略两大类,前者以自由联想为代表,后者以解释为代表。下面略作介绍。 (一)自由联想 弗洛伊德曾称它为“达到无意识的康庄大道”。自由联想的基本要求是,让病人集中注意于头脑中“流出”的任何念头、意象或思想,不用意识指导思维,不对出现的东西进行任何评判,即时说出这些思想。然而,这不易做到。在对话时,咨询师通常都努力保持一条思路将谈话的要点串联起来并排除无关的想法。同时,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谨慎从事,说话前都要先“三思”,那些让人感到不适应、愚蠢的或羞愧的事物一般不好意思开口说出。但随着咨询师的鼓励和指点,病人能够逐渐进入状态。同时,咨询师要学会“去伪存真”,从联想得到的无意识材料中剥去伪装,得到材料的真意。这与梦的解析是同一个道理。 (二)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在精神分析治疗中是另一个了解无意识内容或内在冲突的途径。在睡眠中,防卫机制转弱,被压制的感觉会浮现上来,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潜意识的绝佳途径”,因为梦中会把潜意识的希望、需求与害怕表达出来。按精神分析的理论,梦有显相和隐意之分,显相是梦中的情境和事件,隐意则是隐蔽在显相后的无意识动机。在揭示梦的隐意过程中,常要运用自由联想来产生更多的材料,以找到显相和隐意之间的联系。 (三)澄清 澄清就是对病人所讲的而咨询师觉得不清楚、不明确之处,要求病人作进一步的说明。澄清是一般的倾听技巧,不过精神分析所要求的澄清往往更直截了当。澄清的基本作用是理解来访者的生活详情以及他(她)的内心活动详情。另外,澄清还可能帮助咨询师查明来访者是否患有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有思维障碍的疾病,因为言语不清很可能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05888657.html,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覃艳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0期 摘要:《恋爱中的女人》作为D.H .劳伦斯的著名代表作,该著作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 会价值及自我意识等问题,并通过女性恋爱中心理问题的探索,对人性的自由发展、自然与工业文明、恋爱及婚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解读。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女性主义;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覃艳艳(1975-),女,土家族,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1 D.H .劳伦斯认为《恋爱中的女人》是他的最佳作品,而这部作品也是他最受争议的作 品,该作品通过讲述厄秀拉与古德兰两姐妹的感情与生活纠纷,反映出上世纪20初女性面对女性主义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思想。“女性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词汇中的feminisme,可理解成以女性经验为动机的政治运动及社会理论。凯特曾定义女性主义为:反抗世人用习俗或者法律强行地阻挠妇女们享有自由的所有人为障碍。 一、《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 厄秀拉是一位经济独立、外表柔弱及控制欲强的知识女性人物。她讨厌家里陈旧腐朽的味道,讨厌父母养育儿女为乐的家庭观念,她是一位现代知识女青年,她努力奋斗,成功地进入了大学殿堂进行学习,可是她却发现大学与她的理想追求相差甚远,内心苦闷彷徨,后未拿到毕业证就离开了大学。回到家乡,厄秀拉并没有像其他女性那样在家里相夫教子,而是在当地一所中学当了一名老师,通过工作从而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古德兰是一位活力四射、观念独立、漂亮的才女画家,劳伦斯对古德兰的衣着、外在及行为等方面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古德兰要比姐姐厄秀拉更为开放,思想也更为独立,面对喜欢的男性大胆地追求,但不依赖他们。 而赫麦妮则是一位更加独立的女性,她是一位贵族,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赫麦妮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劳伦斯将这个人物形象是进行了过度丑化的,赫麦妮具有资产阶级贵妇的跋

女性主义简介

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自由、理性与平等的追求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在时间上是所有女性主义的流派的起点,在理论上也是其他各派的出发点或修正和改造的对象。其批判对象主要是法律上、形式上的不平等,所以批判力非常有限,改革诉求也显得过于温和。 十八世纪欧洲女性者因为新资产阶级男人反抗君权的启发而开始质疑男权的神圣性。自由主义崇尚理性,主张人之为人是因为具有推理能力,而非因徒具人之形体,所有人在接受教育以后都具备同等的理性,故应平等对待。而且强调人性不分性别,女人亦具有理性思辩能力,男女不平等是习俗以及两性差别教育造成的,为了消弭人为不平等,应给予女性同质的教育;同时由于在兴趣、才能方面个人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女性应有充分和平等的机会作选择,以便人尽其才,为社会提供更充沛的人力资源,提高竞争力,此外,法律应不分性别,男女一视同仁。 台湾的妇女运动在七0和八0年代深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如「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人尽其才」,及反对妇女保障名额、修改法律中的性别歧视等主张都十族展现追求平等的精神。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在二十世纪后期的发展趋势是扩大公领域范围,增强国家保护弱势个人(如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的公权力;并且有鉴于个人自我实现的机会深受经济力影响,而愈益注意经济分配的公平性,主张应由政府积极介入以减轻市场经济祸害;在法律方面则由消极的反对性别歧视的立法,进而积极以立法消除歧视或矫正已有的不平等。如公设托儿所、受害妇女庇护所、加强就业训练都是近年来自由女性主义强调的重点。八0年代以后的自由派女性主义者,终于体认到做一个齐家治国的女超人并不容易,故提出家务分工、弹性工时及减轻男性养家重担等概念。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十八世纪英国的玛莉?乌丝东奎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最有名的著作发表于1972年的《为女权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他认为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标是做一个理性的人,而理性的实践则是透过妻子与母亲的身份来表达。 十九世纪美国的玛格丽特?芙乐(Margaret Fuller)不仅主张女性在法律地位和世俗生活理的权利,并更进一步的从存在哲学的观点,强调女性有追求内在自由的权利。即包括心灵的充实、智识的成长、理性与创造力的激发。芙乐认为母职是女性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女性必须超越特定的家庭关系而去追求自我成长。而且特别指出女性的自我成长不是为了作一个称职的妻子或母亲,而是为了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芙乐强调女性特质,不鼓励女性和男性直接竞争较劲。虽然男女特质不一样,但女性所拥有的权利却是相同的。芙乐一方面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同时其思想亦具有浓厚的宗教与存在哲学的意味。 十九世纪英国的约翰?史都特?米尔(John Stuart Mill)将女性权益的观点表现于《女性的屈服》(The Subjection of Woman)一书。Mill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Mill将政治哲学里公共领域的契约概念扩充到婚姻关系,认为婚姻契约必须经由当事人同意,在平等的条件下订定共同生活的方式。契约精神就是自主与自我决定,婚姻契约使女性不会在违反自身自由意志的情况下结婚。Mill主张女性应有一技之长与经济独立的能力,这样才不会为了长期饭票而无奈地走进婚姻。Mill也从自由竞争的观点指出,女性的能力如果真的不如男性,那么不胜任的女性就会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不需要一开始就排除女性竞争的机会,开放机会给女性会给社会带来更多优秀的人才,使社会的运作更有效率。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工作总结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