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点37 化学反应速率——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教师版含解析)

考点37 化学反应速率——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教师版含解析)

考点37 化学反应速率——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教师版含解析)
考点37 化学反应速率——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教师版含解析)

考点37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数学表达式为v=

c

t

?

?

,单位为mol/(L·min)、mol/(L·s)或mol/(L·h)。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对于已知反应m A(g)+n B(g)p C(g)+q D(g),其化学反应速率可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当单位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A)∶v(B)∶v(C)∶v(D)=m∶n∶p∶q。

例如:在一个2 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加入2 mol A,1 s后剩余1.4 mol,则v(A)=0.3 mol·L?1·s?1,v(B)=0.1 mol·L?1·s?1,v(C)=0.2 mol·L?1·s?1。

过关秘籍

(1)在同一化学反应中,无论选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值均为正值。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反应速率。

(3)同一化学反应中,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作依据。

(4)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恒为常数,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固体和纯液体参与反应的表面积有关,因此,通常增大固体或纯液体参与反应的表面积(如将固体粉碎,将液体变成雾状,加速搅拌等)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

4.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测定原理

测定不同反应时刻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通过观察和测量体系中的某一物质的相关性质,再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计算达到测定目的。

(2)测定方法

①量气法:对于反应2H2O2===2H2O+O2↑,CaCO3+2HCl===CaCl2+CO2↑+H2O等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可测量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释放出来的气体的体积。

②比色法: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可以用比色的方法测定溶液的颜色深浅,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不同反应时刻的浓度。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大小比较方法

1.根据定义求化学反应速率

v=

c t ??

2.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计算

同一个化学反应,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即v(A)∶v(B)∶v(C)=m∶n∶p,或

(A)(B)(C)

v v v

m n p

==。

3.由于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比较

(A) v

a

(B)

v

b

,若

(A)

v

a

(B)

v

b

,则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的大。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的结构、性质。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条件变化活化能

单位体积内

活化分子

百分数

单位时间内有

效碰撞的次数

化学反应

速率

分子

总数

活化

分子数

浓度

增大不变增多增多不变增多增大

减小不变减少减少不变减少减小压强

加压(减小容

器体积)

不变增多增多不变增多增大减压(增大容

器体积)

不变减少减少不变减少减小温度

升高不变不变增多增大增多增大

降低不变不变减少减小减少减小使用催化剂减小不变增多增大增多增大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3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为E1?E2。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与活化分子的关系:

影响

外因

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

化学反

应速率

分子总数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加增加不变增加加快增大压强增加增加不变增加加快

升高温度不变增加增加增加加快

使用催化剂不变增加增加增加加快

(1)催化剂有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之分,正催化剂即通常所说的催化剂,负催化剂又称为抑制剂。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催化活性才最高,反应速率才达到最大。

(2)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其物质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会影响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影响反应速率的大小。

(3)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恒温时:增大压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②恒温恒容时:

a.充入气体反应物→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b.充入稀有气体(或非反应气体)→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③恒温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或非反应气体)→体积增大→各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4)增加反应物的浓度,v 正急剧增大(突变),v 逆逐渐增大(渐变)。 (5)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四、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及其应用 (一)全程速率—时间图象

例如:Zn 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情况。

原因解释:AB 段(v 渐大),因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导致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C 段(v 渐小),则主要因为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 (H +)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二)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例如:某温度时,在定容(V L)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得出的信息是

(1)X 、Y 是反应物,Z 是生成物; (2)t 3时反应达平衡,X 、Y 没有全部反应。 2.根据图象可进行如下计算: (1)求某物质的平均速率、转化率,如

v (X)=13

3n n V t -? mol/(L·s);

Y 的转化率=23

2

n n n -×100%。

(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X 、

Y 、Z 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n 1-n 3)∶(n 2-n 3)∶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

专题8.1 化学反应速率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百强校·2016届哈尔滨6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数增加了 C.分子间所有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速率的因素判断 2.【2017届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 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 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 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3.【2017届湖北省恩施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是() ①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②改变气体的压强 ③加入催化剂④改变气体的温度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中,只有温度和催化剂才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浓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个数,而不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2017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 度、催化剂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改变压强不一定能改变有气体参与反应的速率 B.增大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压强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故B选;C.温度升高,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t c v ??=(A) (A);单位:mol/(L ·min)或mol/(L ·s)。 (3)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动”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 正=v 逆≠0 ②“等” :达到化学平衡时v 正=v 逆,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 ③“定” :外界条件不变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各物质的浓度、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变”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3.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 【经典题型】 一、化学反应速率 题型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 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 ) A.) mol/(L 0.010 ) (NH 3 s v? =B.) mol/(L 0.001 ) (O 2 s v? = C.) mol/(L 0.001 (NO)s v? =D.) mol/(L 0.045 O) (H 2 s v? = 【方法点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题型二:以图象形式给出条件,计算反应速率 【例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Y_______2Z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05mol/(L·min)__________。 题型三:根据已知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B )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二、化学平衡 题型四:已知一个可逆反应、一种起始状态

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2,离子检验与推断

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2,离子检验与推 断 一、离子的检验1.检验离子的“四种方法”(1)生成气体,如、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苯酚的检验。 (4)焰色反应: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主要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及说明 Ba2+ 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先加稀盐酸,不产生沉淀,然后加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2++BaSO4↓ (白色) Mg2+ 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时沉淀不溶解Mg2++2OH?Mg(OH)2↓(白色) Al3+ NaOH溶液或氨水加氨水或适量NaOH溶液,有絮状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能溶于NaOH溶液,但不溶于氨水 Al3++3OH?Al(OH)3↓(白色) Al(OH)3↓+OH?+2H2O Fe3+ (黄色) 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红褐色)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Fe3++3SCN?Fe(SCN)3(红色) Fe2+ (浅绿色) NaOH 溶液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KSCN溶液,新制氯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红色2Fe2++Cl22Cl?+2Fe3+ Fe3++3SCN?Fe(SCN)3(红色) H+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H+表现酸性甲基橙溶液变红色pH试纸变红色锌粒生成无色气体Zn+2H+

Zn2++H2↑Cu2+ (蓝色) NaOH溶液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若加热则沉淀变黑 Cu2++2OH?Cu(OH)2↓(蓝色) Cu(OH)2CuO(黑色)+H2O H2S(或Na2S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Cu2++H2S2H++CuS↓(黑色) Ag+ 稀盐酸或氯化物溶液,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Ag++Cl?AgCl↓ (白色) NaOH溶液加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试纸变蓝 +OH?NH3↑+H2O Na+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焰色反应属于物理现象 K+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3.常见阴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或方法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及说明 OH?①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试液);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于红色石蕊试纸上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或酚酞试液变红); 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l?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Ag++Cl?AgCl↓ Br?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生成浅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Ag++Br?AgBr ↓ I?①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②滴入淀粉溶液后再滴入氯水①生成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②溶液显蓝色①Ag++I?AgI↓②2I?+Cl22Cl?+I2,淀粉遇碘变蓝色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味气体Ba2++BaCO3↓BaCO3+2H+ Ba2++ CO2↑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 3、单位: 4、注意点: (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③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典例2】反应A(气)+3B(气) 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0.15mol·L-1·min-1B.V B=0.6mol·L-1·min-1 C.V C=0.4mol·L-1·min-1D.V D=0.01mol·L-1·s-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4)催化剂: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O2(g)V2O5 △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2019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微题型微考点训练微考点18 Word版含答案

1.(2017·湖南娄底期末)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气过量时,钠转化为Na 2O 2 B .打磨的铝箔加热至熔化时,铝会滴落 C .点燃镁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 D .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 2O 3 2.(2017·太原模拟)“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A .Mg ――→HNO3Mg(NO 3)2 B .Mg ――→Cl2MgCl 2――→NaOH Mg(OH)2――→稀硝酸Mg(NO 3)2 C .Mg ――→O2MgO ――→稀硝酸Mg(NO 3)2 D .Mg ――→浓硫酸MgSO 4――→Ba (NO 3)2Mg(NO 3)2 3.(2018·湖北荆州中学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的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会逐渐褪色;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镁粉与液溴反应 B .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C .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D .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4.镁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硼砂工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含有MgCO 3、MgSiO 3、Al 2O 3和Fe 2O 3等),设计了回收镁的工艺流程:

(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酸浸时,生成滤渣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溶液c(Fe3+)/c(Al3+)为________。(已知K sp[Fe(OH)3]=4.0×10-38,K sp[Al(OH)3]=1.0×10-33,K sp[Mg(OH)2]=1.8×10-11)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2中的成分,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3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化学式),其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 ____。 (6)写出工业上从滤渣3中获得镁锭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8·重庆八中月考)Mg(OH)2可用于制造防火材料。工业上,以蛇纹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蛇纹石的主要成分为3MgO·2SiO2·2H2O,还有少量Fe2O3、FeO、CaO和Al2O3。 ②几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 (1)酸A宜选择________(填字母);加入酸A适当过量,但不宜过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硝酸b.稀硫酸 c.盐酸d.氢碘酸 (2)试剂B可选择NaCl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ClO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3)试剂C可能是MgCO3或MgO,加入过量试剂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向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加入一定量氨水,镁离子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镁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高于50℃时,Mg2+的转化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气体通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有关物质X 、Y 、Z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Z = 3X+2Y B .t 0时,X 、Y 、Z 的质量不再改变 C .t 0时,Z 的浓度为1.2 mol/L D .t 0时,反应停止,反应速率为0 2.500℃时,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 2和3molH 2发生反应: CO 2(g)+3H 2(g)CH 3OH(g)+H 2O(g) △H <0。CH 3OH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反应开始到10分钟时,H 2的平均反应速率v(H 2)=0.15mol/(L?min) B .从开始到25分钟,CO 2的转化率是70% C .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到800℃,再次达平衡时平衡常数减小 D .从20分钟到2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可能是增大压强 3.反应()()()() 4A g 5B g 4C g 6D g ++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0s 内,C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容器中D 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 B .0~30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 ·L -1·s -1 C .容器中A 、B 、C 、 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4:5:4:6 D .容器中A 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mol 4.已知反应()()()2X g Y g Z g +? ,某研究小组将4moX 和2molY 置于一容积不变

高考化学常识题常考点大全

高考化学常识题常考点 现行高考说明中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对有些现象能加以解释。下面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搜集体现渗透于生活中、生产的化学50例,以期对学生复习备考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1.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呆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2.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3.黄金的熔点是106 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3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4.有位妇女将6.10克的一个旧金戒指给金银匠加工成一对耳环。她怕工匠偷金或掺假,一直守在旁边不离开。她见工匠将戒指加热、捶打,并放人一种液体中,这样多次加工,一对漂亮的耳环加工完毕了。事隔数日,将这对耳环用天平称量,只有 5.20克。那么工匠偷金时所用的液体是:王水。 5.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6.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们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7.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萤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8.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Hb)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CO。 9.地球大气圈的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冷冻机里氟里昂泄漏。 10.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75%。 11.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0.9%。 12.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13.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14.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15.因为某气体A在大气层中过量累积,使地球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室效应”。气体A为:二氧化碳。 16.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造成的。 17.在五金商店买到的铁丝,上面镀了一种“防腐”的金属,它是:锌。 18.全钢手表是指它的表壳与表后盖全部是不锈钢制的。不锈钢锃亮发光,不会生锈,原因是在炼钢过程中加入了:铬、镍。 19.根据普通光照射一种金属放出电子的性质所制得的光电管,广泛用于电影机、录相机中。用来制光电管的金属是:铯。 20.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疾病时,常用“钡餐”造影法。用作“钡餐”的物质是:硫酸钡。 21.我国世界闻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在1942年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所制得的碱除用在工业上之外,日常生活中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这种碱。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22.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有些是用电镀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成,该硬铝的成分是:Al 一Cu一Mg-Mn-Si合金。 23.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8克。不慎误服时,除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外,并应加服一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大学化学考试考卷

大学化学考试试卷 学院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闭卷考试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4分) 1、某反应的ΔrHm Θ <0 ,当温度升高时,其平衡常数的数值将( )。 A 、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2、当主量子数n=3时,则角量子数l 的取值为( )。 A 、1、2、 B 、 0、1、2 C 、0、1 D 、0、±1、 3、某温度下,反应2NO(g)+O 2(g)=2NO 2(g)达到平衡,是因为( )。 A 、反应已停止 B 、反应物中的一种已消耗完 C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下列化合物晶体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A 、H 2O B 、 NaBr C 、 CH 3OH D 、Na 2O 2 5、蔗糖的凝固点为( )。 A 、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判断 6、已知某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分区为( )。 A 、 s 区 B 、d 区 C 、 f 区 D 、 p 区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 ) A 、实际上能进行的反应 B 、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C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系数均为1的反应 8、对于反应 Cr 2O 72- + 6Fe 2+ + 14H + = 2Cr 3+ + 6Fe 3+ + 7H 2O ,其ΔrGm= –nFE ,式中n 等于( )。 A 、1 B 、6 C 、3 D 、12 9、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 A 、Si B 、CO 2 C 、ZnS D 、Fe 3C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原电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 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能变为电能 C 、 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电能变为化学能 D 、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1、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 23p 3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2014高考必备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纲解读】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达方式 t A c v A ??= ) (,式中Δc(A)表示物质A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单位为mol/L ,Δt 表示时间,单位为s (秒)、min (分)、h (时)。v(A)表示物质A 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是mol/(L ·s)或mol/(L ·min)或mol/(L ·h)。 3.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如:对于化学反应:a A(g) + b B(b) = c C(g) + d D(g),则存在v(A):v(B):v(C):v(D) = a :b :c :d 。 注意:⑴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 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种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⑶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固体和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⑷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速率的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是同一个化学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所以为相同的速率。所以比较速率时不能只看速率的数值,还要说明是用那种物质表示的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①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②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③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a 与v (B)b ,若 v (A)a > v (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内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2)计算的依据是: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必等于降低总数.有关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个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5.难易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 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命题方向】 题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典例1在下列反应过程中,有3mol电子转移的是() A.1mol钠与水反应B.27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C.22.4L氧气(标准状况)与足量镁反应D.1.5molNaO与足量水反应22分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 B、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C、金属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NaO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2O═2NaOH+H↑,反应转移2mol电子,lmol钠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2Na+2HA、解答:22子,故A错误;

高一化学之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知识点总结

7-25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2、计算公式: 3 例1mol/L ,那么,用SO 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例2:以下是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已知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 N 2 + 3H 2 2NH 3 起始浓度(mol/L ) 1 3 0 2 min 后浓度(mol/L ) 0.6 2 min 内浓度变化量(ml/L ) 分别用N 2、H 2、NH 3的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 注意:同一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 aA +bB =cC +dD ,速率关系式: v(A)∶v(B)∶v(C)∶v(D) = 。 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根据速率关系式,转化成同一种物质的速率,再比较大小 例3 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根据在 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气的速率最大的是( ) A 、v (H2)=0.3mol*(L*min )^-1 B 、v (N2)=0.2mol*(L*min )^-1 C 、v (NH3)=0.25mol*(L*min )^-1 D 、v (H2)=0.4mol*(L*min )^-1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⑴内因(决定性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反应速率越 。 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效碰撞使化学键断裂和形成 ⑵外因(外界条件): ①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正)催化剂,通常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 。 例:实验2-6 MnO2与FeCl3催化H2O2分解 ②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 。 例:冷水、常温、热水情况下H2O2分解 例4:已知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若反应的温度由20℃升高到90℃,则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_________倍。 ③反应物的浓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 。 注意,固体的量不影响反应的速率 例:2mol/L 与6mol/L 的HCl 与Fe 反应 ④固体的表面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之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____ 例:块状的大理石与粉状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⑤压强:对于气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体系的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 总结:1、等温等积,充入气体反应物 2、等温等积,充入惰性气体或其他无关气体 3、等压等温,充入无关气体 4、其他条件不变,缩小或扩大容器体积 ⑥其它条件:反应物状态、光、溶剂等,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例5:下列反应开始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金属均为粉末状): A 、Mg 0.1mol 与6mol/L 硝酸10ml 60℃ B 、Mg 0.1mol 与3mol/L 盐酸10ml 60℃ C 、Fe 0.1mol 与3mol/L 盐酸10ml 60℃ D 、Mg0.1mol 与3mol/L 硫酸10ml 60℃ 例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备H2时,下列措施不能够使得H2生成的速率加大的是 A 、加热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实验知识归纳

实验知识归纳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汽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汽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蒸汽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那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他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 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 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l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 用做出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出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l(OH)3。 10.纸上层析 五、常用的取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欲除去苯中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出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出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出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一. 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mol/(L·min)或mol/(L·s) 2.计算公式v =Δc /Δt 注意:①一般来说,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浓度等外界条件在不断改变,因此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在 不断变化。我们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速率值是指某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中学阶段只研究平均速率。 ②一般不用固体物质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因为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定值。 3.特点 (1) .同一反应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一样. (2)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值等于各物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反应mA+nB=pC+qD的v (A)∶v (B)∶v (C)∶v (D)=m∶n∶p∶q (3)比较反应速率快慢一般要以同一物质的速率值作为标准来比较 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来测定的。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也包括必须依靠仪器来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在溶液中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的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概念: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3)活化能: 活化分子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注意: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而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是指外界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内因。 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增大反应物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因为当其它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 注意: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反应速率。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 注意:压强的改变,本质上是改变气体的浓度,因此,压强改变,关键看气体浓度有没有改变,v才可能改变。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它条件相同时,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只要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当然,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次数增多反应也会相应加快(次要原因)。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 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习题中一般指的是正催化剂。 5.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习题中构成原电池也可增大反应的速率。 【注意】改变外界条件时,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但不可能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 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过程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变。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可逆过程。 2. 可逆过程的表述 表述这类过程时,约定采用” ”来代替反应中原来用的”=”,把从左到右的过程称作正反应;从右到左的过程称作逆反应。 3.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①两同:即相同条件、正反应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符号”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 ③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 223 2SO+O 2SO反应体系中有SO2、O2、SO3。二.化学平衡: 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