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基础)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基础)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基础)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基础)

高考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

【考试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重点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考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要点诠释:

(1).表达式为:υ = ?c/?t。

式中:v—化学反应速率,单位mol/(L?min)、mol/(L?s)、mol/(L?h)

Δc—浓度变化,单位mol/L

Δt—时间,单位s、min、h

(2).意义: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3).不用纯固体、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为某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不指某时刻的瞬时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须标明物质:同一反应,同样快慢。不同物质浓度变化可能不同,速率数值也就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2.化学反应速率与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气体或溶液)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应mA(g) + nB(g) = pC(g) + qD(g)

v (A)∶v(B) ∶v(C) ∶v(D) = m∶n∶p∶q。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格式:

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可按以下格式(“三段式”)求解: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mA + nB pC

起始浓度(mol·L―1) a b c

转化浓度(mol·L―1)x nx

m

px

m

某时刻浓度(mol / L)a-x

nx

b

m

-

px

c

m

+

6.比较反应的快慢的方法:

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换算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再比较数值大小。

(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aA+bB cC,即比较

(A)

v

a

(B) v

b ,若

(A)(B)

v v

a b

>,则用A表示时的反应速率比用B表示时大。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内因:反应物自身的结构和性质,内因对反应速率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如金属与水

反应的速率:Na >Mg >Al 。 (二).外因:化学反应速率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对于同一化学反应,改变外界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哪些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1)、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2)、其它因素:固体表面积、光照、超声波、放射线、溶剂、电弧、强磁场、研磨等 2、上述主要条件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只考虑单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趋

要点诠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具体解释如下: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说明:改变浓度只适用于当反应物为气体或溶液时的反应(不适用于固体或纯液体)。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若反应物为固体或纯液体,只能改变其接触面积;其浓度无法改变可视为常数,因此,改变固体或纯液体反应物的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说明:改变压强只适用于反应物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不适用于固体、纯液体及溶液)。当温度一定时,若增大压强,气体体积缩小,气体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加快。如果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纯液体或溶液,由于改变压强对它们的体积改变极小,因而对它们浓度改变可以忽略不计,可认为压强对它们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强调: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而影响反应速率的。我们在分析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最终落实到浓度上,将压强问题转化为浓度问题,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恒温时:缩小体积???

→引起增大压强 ???→引起浓度增大???→引起

反应速率加快 ②恒温恒容时:

a .充入气体反应物???

→引起浓度增大???→引起

速率加快 b .定容充入“惰性气体”???

→引起

总压强增大,但各气体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也就不变。(把与化学反应体系中各反应成分均不起反应的气体统称为“惰

性气体”)

③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

→引起体积增大???→引起

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引起反应速率减慢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适用于任何反应,即无论物质状态及反应是放热或吸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增大。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超过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每升高10o 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分为正、负催化剂,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如不特殊声明,催化剂均指正催化剂。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注意: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改变了反应历程,而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3、实例分析:采取如下措施,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1)对于不可逆反应的分析,如对反应:Zn+ 2HCl==ZnCl 2 + H2↑

采取单一措施(其它条件不变)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加入大小相同的Zn 粒不变固体浓度无法改变

预先把Zn 粒加工为Zn 粉增大反应物总表面积增大

加压不变反应物无气体,反应不可逆

升温增大升温速率加快

增加HCl浓度增大增大反应物浓度速率加快

增加ZnCl2浓度(加入ZnCl2固体)不变反应不可逆

及时排除H2不变反应不可逆

(2)、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3 △H<0 已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进行如下分析:

V正V逆二者关系移动方向N2 转化率缩小容积(即加压)↑↑V正>V逆→↑

升温↑↑V正<V逆←↓

定V充入N2(N2浓度增大)↑↑V正>V逆→↓

定V充入惰性气体(浓度均不变)——V正=V逆——

↓↓V正<V逆←↓

定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积

减压)

分离出NH3(NH3(浓度降低)↓↓V正>V逆→↑注:“↑”表示增大,“↓”表示降低,“—”表示不变

【典型例题】

类型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例1、一密闭容器内装有N 2和H 2 ,反应开始时,N 2浓度为2 mol/L ,H 2浓度为5mol/L ,两分钟后,测得N 2浓度为1·8mol/L ,则两分钟内N 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H 2和NH 3的平均反应速率又分别是多少?

【答案】v (N 2)=0·1 mol/(L ·min ), v (H 2)=0·3 mol/(L ·min ), v (NH 3)=0·2 mol/(L ·min )。

【解析】 N 2 + 3 H 2 ? 2NH 3

起始浓度(mol/L ) 2 5 0

浓度变化(mol/L ) 0·2 0·6 0·4 三步分析法 2 min 后浓度(mol/L )1·8 4·4 0·4

所以:v (N 2)=

min

2/2.0L

mol =0·1 mol/(L ·min )

v (H 2)=0·3 mol/(L ·min ) v (NH 3)=0·2 mol/(L ·min )

【总结升华】通过计算,发现三者速率有何联系:即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气体或溶液)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举一反三:

【变式1】在一个容积为5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4NH 3(g)+5O 2(g)

4NO(g)+6H 2O(g),60 s 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 ,则此反应

的平均速率为( )

A .v(O 2) = 0.005 mol/(L ·s)

B .v(NO) = 0.004 mol/(L ·s)

C .v(H 2O) = 0.0015 mol/(L ·s)

D .v(NH 3) = 0.001 mol/(L ·s) 【答案】C 、D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可先求出以NO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速率,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关系再换算成其它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平均速率。 即:v(NO) = 0.3 mol/(5 L ×60 s)=0.001 mol/(L ·s) 则:v(NH 3) = v(NO) = 0.001 mol/(L ·s)

v(O 2) = 0.001 mol/(L ·s)×5/4 = 0.00125 mol/(L ·s) v(H 2O) = 0.001 mol/(L ·s)×6/4 = 0.0015 mol/(L ·s)

注意:化学反应速率是浓度的变化量与反应时间的比,而不是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应将物质的量除以体积变成浓度。 【变式2】反应2SO 2+O 22SO 3经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 m ol/L ,在这段时间内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

A .0.1 s

B .2.5 s

C .5 s

D .10 s

【答案】C

【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SO3浓度增加0.4 mol/L,且v(SO3)=2v(O2),因此这段时间为:

【变式3】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B (g)2C (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 / 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 / (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 / (L·s)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 / L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类型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例2、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 (A)=0.15 mol / (L·s);②v (B)=0.6 mol / (L·s);

③v (C)=0.4 mol / (L·s);④v (D)=0.45 mol / (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_______。

【答案】④>③=②>①

【解析】将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换算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速率数值的大小。

若以物质A为标准,将用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为用物质A表示的速率,则有:v (A)∶v (B)=1∶3,则②表示的v2 (A)=0.2 mol / (L·s);

v (A)∶v (C)=1∶2,则③表示的v3 (A)=0.2 mol / (L·s);

v (A)∶v (D)=1∶2,则④表示的v4 (A)=0.225 mol / (L·s)。

故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总结升华】本题也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大小,则

①、②、③、④的数值分别为0.15

1

0.6

3

0.4

2

0.45

2

,即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举一反三:

【变式1】在2A + B=3C + 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 = 0.5 mol·L-1·s-1

B. v(B) = 0.3 mol ·L-1·s-1

C .v(C) = 0.8 mol·L-1·s-1 D. v(D)= 1 mol ·L-1·s-1

【答案】B

【解析】对化学反应速率要注意:无论可逆反应还是不可逆反应都可以研究速率;对一反应的速率利用不同物质来表示时,各数值与其方程式前系数成正比。由此可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v(A):v(B):v(C):v(D) = 2:1:3:4若令v(B)= 0.3 mol·L-1·s-1,此时将v(A)、v(C)、v(D)表示的速率分别转化为用v(B)表示,则分别为0.25、0.27、0.25mol·L-1·s-1,所以,答案为B。

类型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例3、把镁带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可知,①③肯定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而镁带的表面积越大则与盐酸的接触越充分,显然反应速率越快。此反应的实质是Mg+2H+=Mg2++H2↑,与氯离子浓度无关,所以④对此反应速率无影响。

【总结升华】故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举一反三:

【变式1】对于反应H2+I2=2HI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中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的是(假定温度不变)()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充入H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Ne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Ne

【答案】AB

【解析】A项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项体积不变充入H2相当于增加反应物H2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项体积不变充入Ne,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项压强不变充入Ne,则容积扩大,各物质浓度减小,故反应速率减小。

【变式2】反应3Fe (s)+4H2O (g)高温Fe3O4 (s)+4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①增加原料Fe的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D

【变式3】下列反应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N2+O2=2NO ②Fe +CuSO4=FeSO4+Cu

③N 2+3H22NH3④2SO2+O22SO3

A·只有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增大压强一般指缩小容积,要求反应物要有气体化学反应速率才会加快,只有反应②中无气体。注意:这里与平衡是否移动无关。

例4、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1)V/mL c/(mol·L-1)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解析】最先出现浑浊的实验,化学反应速率最快。将A与C相比较,二者只有温度不同,且C的温度比A的高,故C比A反应更快;将B与D相比较,二者也只有温度不同,可知D比B反应更快。再将C与D相比较,温度相同,溶液的总体积都是20 mL,D 中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是C组的二倍,故D组中的Na2S2O3的浓度更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浓度大的反应更快。

【总结升华】本题探讨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要注意前提是单一变量,即温度相同时比较浓度的影响,浓度相同时比较温度的影响。

举一反三:

【变式1】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1和2(或4和5)。(2)1、3、4、6、8;或2和5。(3)反应温度;6和7,8和9。(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变式2】“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c(I-)/mol·L-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32-)/mol·L-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2=。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29.3s(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解析】由题目中表格数据可分析出c(I-)、c(S2O3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显蓝色所需时间越少,故实验目的应是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由①⑤中数据可列关系:显色时间t2=(0.040·0.040·88.0)/(0.120·0.040)=29.3 s,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显色时间t2<22.0s。

类型四: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分析

例5、某温度时,在3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

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Z+Y3X;0.067mol/(L·min)

【解析】(1)在时间为3min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1.0、1.6,在时间为“0”时物质的量分别为0.4、1.2、2.0,故物质的量变化为:

X由0.4mol→1.0mol,增加0.6mol。

Y由1.2mol→1.0mol,减少0.2mol。

Z由2.0mol→1.6mol,减少0.4mol。

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X∶Y∶Z=3∶1∶2

据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系数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2Z+Y3X

(2)2min钟末,X的物质的量为0.8mol,增加的物质的量为0.8-0.4=0.4(mol),容积为3L的容器,则物质的量浓度为0.4/3(mol/L),再除以时间,得X的反应

速率为:

0.4/3×2=0.067mol/(L·min)

【总结升华】首先要看清图中横坐标、纵坐标及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找到X、Y、Z转化的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之比,便可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据反应速率的概念,可求出X 的反应速率,再据曲线是否通过原点,可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命题规律:(1)根据图像确定速率的大小。(2)根据图像确定反应方程式。(3)根据图像确定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化学反应速率例3】

【变式1】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产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镁条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

(2)随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

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从图中分析,镁条投入稀盐酸中,反应

速率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慢。逐渐加快的原因只能是反应液温度随反应进行逐渐升高,逐渐减慢的原因则是盐酸浓度的减小。注意:t1~t2盐酸的浓度也减小,但温度升高是主要因素。

强调:依据图像所反映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逐一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