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科技大学生化工程期末复习整理

苏州科技大学生化工程期末复习整理

苏州科技大学生化工程期末复习整理
苏州科技大学生化工程期末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机理模型:从过程机理出发推导得到

经验模型:完全不了解或不考虑过程机理的情况下,仅根据一定条件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的数学关联半经验模型:对过程机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数据得到的模型(最常用)

半衰期:即有一半反应物转为产物所需的时间1/20.693/

t k

倍增时间:菌体细胞质量加倍所需的时间 td=ln2/μ=0.693/μ

分批培养:底物一次装入罐内,在适宜条件下接种进行反应,经过一定时间后将全部反应系取出的培养方法

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发酵/流加发酵):它是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一种发酵方法

连续培养: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菌体的比生长速率:每单位细胞浓度的生长速度

基质的消耗比速:每单位细胞浓度的底物消耗的量

产物的形成比速:每单位细胞浓度的产物形成的量

维持消耗系数:

莫氏方程: Ks:半饱和常数

得率(或产率,转化率,Y):包括生长得率(Yx/s)和产物得率(Yp/s),指被消耗的物质和所合成产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生长得率(Yx/s):每消耗1g(或mo1)基质(一般指碳源)所产生的菌体重(g)

产物得率(Yp/s):每消耗1g(或mo1)基质所合成的产物g数(或mol数)

稀释率(D):补料速度与反应器体积的比值(h-1)

临界稀释率:恒化器所能运行的最大稀释速率Dc=μm

基因工程菌:微生物为操作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表达外源基因的工程生物体

生化反应器:是为适应生化反应特点而设计的反应设备。为以活细胞或酶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的细胞增殖或生化反应提供适宜环境,是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关键设备

全挡板条件:在搅拌发酵罐中增加挡板或其他附件时,搅拌功率不再增加,而旋涡基本消失b

D

×n=0.5(b:挡板宽度m,D:罐内径m,n—挡板数)

空混:流体在反应器内流动,不论其因何种原因而产生的流体粒子在反应器内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造成的物料微元之间的混合

返混:具有不同停留时间的粒子(微元)的逆向混合

比耗氧速率:指单位菌体浓度的耗氧速率,又称比呼吸速率或呼吸强度

比拟放大:以小型设备中进行科学实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为依据,设计制造大规模的反应系统,以进行工业规模生产

通风比Q/V:单位体积的通风量

空气线速度V S

:表征液体通风强度

N0(污染度):开始灭菌(t=0)时原有活菌数单位(个/批)

N s(灭菌度):经时间t后残存活菌数(灭菌度,一般要求Ns=10-3)单位(个/批)

灭菌效果/灭菌准数:V=ln(N0/Ns)

OUR (耗氧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发酵液内微生物细胞的耗氧量

CER ( CO2 逸出速率):单位体积发酵液单位时间内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RQ (呼吸商):表征好气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代谢状态的重要特征参数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酶、微生物、抗体等作为敏感材料,将所感受的生物体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填空

基因工程菌常用表达体系: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枯草杆菌系统

酶固定化的方法:吸附、包埋、共价键结合、交联

1、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将酶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固定到非水溶性载体上的方法(氧化铝、活性碳、多孔玻璃、硅藻土、硅胶)

离子吸附法:通过离子键将酶结合到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非水溶性载体上的方法(葡聚糖;琼脂糖、离子交换树脂)

2、包埋法:将酶物理包埋在高聚物内的方法。网格型回收率大于微囊型

①网格型:将酶包裹在高分子凝胶的微小格子中(1-4nm)(聚丙烯酰胺、海藻酸、角叉菜胶(卡拉胶))

②微胶囊型:将酶包裹在球形高分子半透膜中(<300um)(聚酰胺、聚脲、聚酯)

3、共价键结合法:将酶蛋白分子上的非必需官能团和聚合物载体上的反应基团通过共价键形成不可逆的连接的方法常用方法①重氮化法②烷基化法和芳基化法

载体:①天然高分子: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卡那胶,淀粉及其衍生物。(利用-OH)②人工合成的高聚物: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聚乙烯醇,氨基酸共聚物等(利用-NH

)③无机载体:多

2

孔玻璃,硅胶等

4、交联法: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与酶之间发生分子交联把酶固定化的方法

常用的交联剂:戊二醛蛋白质可与用戊二醛处理过的聚合物相作用,成不可逆的结合

按照反应器的输入机械功率来源分类:机械搅拌式生化反应器、鼓泡式生化反应器、环流式生化反应器

机械搅拌式反应器包括:1、搅拌系统:搅拌桨、搅拌轴和轴封、挡板防止旋涡2、温控系统:夹套传热、盘管传热3、通气系统:无菌空气制备系统、空气分布器(单管、环形管)

B STR PFR CSTR

1投料一次加料(起始) 连续加料(入口) 连续加料(入口)

2年龄年龄相同(某时) 年龄相同(某处) 年龄不同

3空混∞0 ∞

4返混0 0 ∞

双膜理论(图自己画)

①气液界面存在着滞流薄膜,溶质气体只靠分子扩散在两界膜内移动。

平衡

②气相中氧分压Pi与液相中氧分压C

i

③氧传质阻力仅存在于两层滞流膜中

④氧的传递是一个稳定的过程,传递途径上各点的氧浓度恒定

传氧速率方程:N=K L(C??C)(N:面积传氧速率,K L:液膜传质系数);

N v=K L a(C??C)(N v:体积传氧速率,K L a:体积溶氧系数h-1)

灭菌主流方法:湿热灭菌法

灭菌方法:加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化学药剂灭菌法【分批灭菌、连续灭菌】

发酵用无菌空气的质量标准:无菌、无灰尘、无杂质、无油、无水、有压力

无菌程度Ns:10-3 (N0数量级:103~104个微粒/m3 )

过滤除菌的机制:惯性碰撞滞留作用、阻拦滞留作用、布朗扩散作用、重力沉降作用、静电吸引作用

化学参数的检测:O 2:磁导式氧分析仪、CO 2: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IR )

问答

补料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分批培养的比较

补料分批培养 V.S. 分批培养 解除底物抑制、代谢阻遏

补料分批培养 V.S. 连续培养 不易染菌,菌种不易老化变异

基因工程菌工业化培养的基本原则( LS-1级)

①培养设备能够防止重组菌外漏,可以在密封的状态下,对设备进行灭菌

②培养装置的尾气需要经过除菌或灭菌后方能够排除到大气中

③泡沫过多的培养过程,要求有专用的泡沫收集装置

④发酵液的后处理,包括:菌体分离、破碎等工艺,须在密闭设备内或者安全柜内进行

溶氧系数及其测定

亚硫酸盐氧化法

N v =K L a(C ??C)

反应原理:

① 用Cu 2+作为催化剂,溶解在水中的O 2能立即将水中的SO 32-氧化成为SO 42-

② 氧化反应速率几乎恒定不变

③ 氧分子一经融入液相,立即就被还原掉,氧化反应的速率取决于溶解氧的速率,因此,可以根据氧化反应的速率间接推算溶氧速率

测量步骤:

1、Na 2SO 31mol/L ,CuSO 410-3mol/L 置于待测反应器中,搅拌

2、开阀通气4-20min ,准确记录氧化时间t

2Na 2SO 3 + O 2 → 2Na 2SO 4

3、停止通气搅拌,通气前后各移取一定量样液

4、在样品中加过量碘液

Na 2SO 3 + I 2 + H 2O → Na 2SO 4 + 2HI

5、剩余的I 2用标定的Na2S2O3溶液反滴定至终点,以淀粉为指示剂,记录体积V1(空白)和V2(通气)

2Na 2S 2O 3 + I 2 → Na 2S 4O6 + 2NaI

溶氧电极法

原理:

溶氧电极实际上是一种电解电池,有两个电极,由银丝组成的阴极和由铅皮组成的阳极。电流与氧浓度成正比

阳极:Pb → Pb 2+ + 2e

阴极:2e + 1/2O 2 + H2O → 2OH -

溶氧电极法——动态法 Dynamic Method 重点

原理:

发酵过程停止通气片刻,溶解氧因被生产菌利用而浓度降低,人为地制造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溶氧和耗氧速率不平衡),来求KLa 比拟放大的依据及准则:

()

r C C a k dt dC L --=*

依据:1、氧传递速度相等2、比较搅拌桨叶顶端速度3、比较单位液量所需的搅拌功率4、混合时间相同5、雷诺准数相等6、通过反馈控制尽可能使重要环境因子一致

n, kLa, ①几何尺寸D的放大②通风量Q的放大(Q/V ,VS , kLa)③搅拌功率P的放大(Re ,P/V,πD

i

F/V, Hp)

准则:发酵罐比拟放大的基准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从大量的科学试验材料中,把握住影响生产过程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不使次要矛盾过分的激化

连续灭菌与间歇灭菌的比较

分批灭菌

优点:①设备投资较少②染菌的危险性较小③人工操作较方便④对培养基中固体物质含量较多时更为适宜

缺点:灭菌过程中蒸汽用量变化大,造成锅炉负荷波动大,一般只限于中小型发酵装置

连续灭菌

优点:①保留较多的营养质量②容易放大③较易自动控制④糖受蒸汽的影响较少⑤缩短灭菌周期⑥在某些情况下,可使发酵罐的腐蚀减少⑦发酵罐利用率高⑧蒸汽负荷均匀

缺点:设备比较复杂,投资较大

采用高温短时(HTST)灭菌法的理论基础:

化学反应动力学指出,在活化能大的反应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也大;反之,如果某一反应的活化能非常小,那么该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也很小。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杂菌死亡速度要比营养成分破坏速度快得多,所以培养灭菌采用高温短时的方法,可以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

生化过程优化控制中智能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

构建模糊逻辑控制器的步骤:

1、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

2、确定各变量的模糊子集划分及隶属度函数

3、建立一系列IF-THEN型的模糊定性规则:

If X is A and Y is B,THEN Z is C

规则数取决于模糊子集个数和可在线测量的状态变量数

4、执行模糊推论

苏州大学848生物化学部分真题答案汇总

概述 SDS-PAGE法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 答案: (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凝胶介质,蛋白质在其中的电泳速度决定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电荷数量。 (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与蛋白质大量结合,结合带来两个后果:①由于SDS是阴离子,故使不同的亚基或单体蛋白质都带上大量的负电荷,掩盖了它们自身所带电荷的差异; ②使它们的形状都变成杆状。这样,它们的电泳速度只决定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3)蛋白质分子在SDS-PAGE凝胶中的移动距离与指示剂移动距离的比值称相对迁移率,相对迁移率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将含有几种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质混合溶液以及待测蛋白溶液分别点在不同的点样孔中,进行SDS-PAGE;然后以标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为纵坐标,以相对应的相对迁移率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待测蛋白的相对迁移率,即可计算出待测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试述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受哪些因素调控? 答案:(1)变构调控:丙酮酸氧化脱羧作用的两个产物乙酰 CoA和NADH都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乙酰CoA抑制二氢硫辛酰胺乙酰转移酶(E2),NADH抑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E3)组分。 (2)化学修饰调控:丙酮酸脱氢酶磷酸化后,酶活性受到抑制,去磷酸化后活性恢复。

(3)丙酮酸脱氢酶(E1)组分受GTP抑制,为AMP所活化。 简述保证DNA复制忠实性的因素及其功能? (1)半保留复制的原则, (2)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A-T G-C 。 (3)DNA聚合酶I的校对作用, (4)引物的切除, 简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 答案: 真核生物的转录在很多方面与原核生物不同,具有某些特殊规律,主要包括: (1)转录单位一般为单基因 (单顺反子),而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多为多基因(多顺反子) ; (2)真核生物的三种成熟的RNA分别由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催化合成; (3)在转录的起始阶段,RNA聚合酶必须在特定的转录因子的参与下才能起始转录; (4)组织或时间特异表达的基因转录常与增强子有关,增强子是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的远程调控元件,具有增强转录效率的作用; (5)转录调节方式以正调节为主,调节蛋白的种类是转录因子或调节转录因子活性的蛋白因子。 某一肽链中有一段含15圈α-螺旋的结构,问: (1)这段肽链的长度为多少毫微米?含有多少个氨基酸残基? (2)翻译的模板链是何种生物分子?它对应这段α -螺旋片段至少由多少个基本结构单位组成?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常考15大题

1、简述钠钾泵的本质和工作原理。 答:钠钾泵是膜上的一种能够同时运输Na+和K+的ATP酶,本身就是Na+、K+-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双重活性。它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为贯穿膜全层的脂蛋白,为催化部分;小亚基为细胞膜外侧半嵌的糖蛋白。在Na+和K+存在时,Na+、K+-ATP酶分解1个分子ATP,产生的能量通过Na+-K+泵的构象变化,运送3个Na+从细胞内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外高浓度侧,同时把两个K+从细胞外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内高浓度侧。基本过程:1.膜内侧Na+、Mg+与酶结合;2.酶被激活,ATP分解,产生的高能磷酸根使酶发生磷酸化;3.酶构象改变,Na+结合位点暴露到外侧,酶与Na+亲合力变低;4. Na+被释放到细胞外,酶和K+亲合力变高,K+结合到酶上;5.酶发生去磷酸化;6.酶构象复原,K+被释放到细胞内侧; 7.恢复至初始状态。如此反复进行。 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的机制(信号假说)? 答:1.核糖体上信号肽合成;2.胞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蛋白质合成暂停;3.核糖体与ER膜结合,形成SRP-SRP受体-核糖体复合体;4.SRP 脱离并参加再循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5.信号肽被切除;6.合成继续进行;7.核糖体在分离因子作用下被分离;8.成熟的蛋白质合成暂停。 3、如何理解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分选中的枢纽作用? 答:在ER合成的蛋白质,通过转运小泡运输到GC,这种转运小泡被COPⅡ所包绕;蛋白质在GC内进行加工和修饰,再被分拣送往细胞的相关部位。反面GC网络(TGN)执行分拣功能,包装到不同类型的小泡,并运送到目的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质膜、细胞外和核膜等。因此GC在蛋白质分选中具有枢纽作用。 4、G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答:G蛋白是指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α、β、γ3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并具有GTP酶的活性。G蛋白有两种构象,一种以αβγ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为非活化型,另一种构象是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为活化型。作用机制:静息状态下,G蛋白以异三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并与GDP结合,而与受体呈分离状态。当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时,触发了受体蛋白分子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α亚单位转而与GTP结合,与βγ二聚体分离,具有了GTP酶活性,使GTP分解释放磷酸根,生成GDP,诱导α亚单位构象改变,使之与GDP亲合力增强,最后与βγ二聚体结合,回到静息状态。β亚单位的浓度越高,越趋向于形成静息状态的G蛋白异三聚体,G蛋白的作用就越小。 5、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cAMP信号途径? 答:激素、神经递质等第一信使与相应的膜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G蛋白,并活化位于细胞膜上的G蛋白效应蛋白——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生成第二信使cAMP,cAMP可进一步分别引起相应底物的磷酸化级联反应、离子通道活化等效应,参与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等不同生理过程。绝大多数细胞中cAMP进一步特异地活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来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对于不同的腺苷酸环化酶,影响其活性的因素也不一样。 6、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PIP2信号途径?

生化分离工程实验试题答案

生化分离 1.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加入NaCl-SSC缓冲液的原因 答:①形成等渗液②PH中性,维持DNA稳定③抑制DNA酶活 2.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如何鉴定分析DNA的纯化 答:当A260/A280=→DNA最纯,<混有Pro,>混有RNA,~→较纯 3.DNA提取实验中,加氯仿-异戊醇的作用是什么震荡离心后,分几层每一层的 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使核蛋白质变性、乳化;分三层;上层为DNA和核蛋白的水层,中层为变性蛋白凝胶,下层为氯仿二异戊醇的有机溶剂层。 4.在DNA提取时,RNP(脱氧核糖核蛋白)是如何去除的 答:用氯仿一异戊醇剧烈震荡10min,使其乳化,然后离心除去变性蛋白。 5.茶叶咖啡因提取实验中,加生石灰的作用 答:①吸水②吸收单宁酸③使提取液受热均匀(热缓冲) 6.索氏提取和传统提取有何不同 答:传统提取耗时,效率低。索氏提取利用溶剂回流、虹吸原理,反复多次纯萃取,减短提取时间,节省材料,效率高。 7.茶叶咖啡因提取的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咖啡因易溶于乙醇,易升华等特点,以95%乙醇作溶剂,通过索氏提取、浓缩、焙炒、升华得到纯化咖啡因。 8.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离子交换剂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答:①使离子交换剂充分溶胀②酸碱除杂③把活性离子(反离子)转型为clˉ。 9.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TCA和丙酮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PH在±时,TCA:使杂质蛋白变性,多得黏蛋白。丙酮:沉淀黏蛋白10.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加TCA后,为什么要将PH调 答:①TCA变性能力与PH值密切相关;PH↑,TCA变性能力减弱;PH↓,TCA 变性能力增强 ②当PH在时,黏蛋白是最稳定的,卵清蛋白等杂质蛋白不稳定易沉淀,可得到相对较纯的黏蛋白。 11.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为什么要维持PBS的PH在 答:黏蛋白的PI值约,小于,蛋白质带负电,又由于大多杂蛋白PI值约为10,不易于转型的离子交换剂交换而被洗脱时利用交换剂与蛋白结合程度不同而把它们分离开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12.请画出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鸡蛋卵黏蛋白的预期实验结果图,并对该图作合 理分析。 答:分析:第一个波峰:稀土ode杂蛋白;第二个波峰:目标蛋白洗脱 13.简述大蒜SOD提取中,SOD活性测定原理。 答: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释放O2ˉ,生成有色中间产物,初始阶段中间产物积累在滞留30~45s后,与时间成线性关系(4min内),在420nm有强烈吸光值。当SOD,它催化O2ˉ与H+结合生成O2和H2O2,从而阻止中间产物积累,因此,通过计算可求出SOD酶活。 14.栀子黄色素提取实验中,吸附前为什么滤液PH调制3

苏州大学生化问答题题库 生物化学 必考

1.简述酶的“诱导契合假说”。 酶在发挥其催化作用之前,必须先与底物密切结合。这种结合不是锁与钥匙式的机械关系,而是在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这一过程称为没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酶的构象改变有利于与底物结合;底物也在酶的诱导下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酶的催化攻击。这种不稳定状态称为过渡态。过渡态的底物与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最相吻合,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受试大鼠注射DNP(二硝基苯酚)可能引起什么现象?其机 理何在? 解偶联剂大部分是脂溶性物质,最早被发现的是2,4-二硝基苯酚(DNP)。给受试动物注射DNP后,产生的主要现象是体温升高、氧耗增加、P/O比值下降、ATP的合成减少。其机理在于,DNP虽对呼吸链电子传递无抑制作用,但可使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升高,影响了ADP+Pi→ATP的进行,使产能过程与储能过程脱离,线粒体对氧的需求增加,呼吸链的氧化作用加强,但不能偶联ATP 的生成,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3.复制中为什么会出现领头链和随从链? DNA复制是半不连续的,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领头链。另一股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随从链。原因有①.链延长特点只能从'5→'3②.同一复制叉只有一个解链方向。DNA单链走向是相反的。因此在沿'3→'5方向上解开的母链上,子链就沿'5→'3方向延长,另一股母链'5→'3解开,子链不可能沿'5→'3。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而出现随从链。 4.简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其调节机制。 .乳糖操纵子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编码降解乳糖的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序列P和一个调节基因I,在P 序列上游还有一个CAP结合位点。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ac操纵子的调控区,三个编码基因由同一个调控区调节。 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可分为三个方面: (1)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时, 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起动;有乳糖时,少量半乳糖作为诱导剂结合阻遏蛋白,改变了它的构象,使它与O序列解离,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转录起动。 (2) CAP的正性调节没有葡萄糖时,cAMP浓度高,结合cAMP的CAP与lac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结合,激活RNA转录活性;有葡萄糖时,cAMP浓度低,cAMP与CAP结合受阻,CAP不能与CAP结合位点结合,RNA转录活性降低。 (3)协调调节当阻遏蛋白封闭转录时,CAP对该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如无CAP存在,即使没有阻遏蛋白与操纵序列结合,操纵子仍无转录活性。 5.何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写出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 DNA序列的结构特点。 解释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识别DNA位点的核苷酸序列呈回文结构。 1.酮体是如何产生和利用的?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经有限氧化分解后转化形成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肝细胞以β-氧化所产生的乙酰辅酶A为原料,先将其缩合成羟甲戊二酸单酰CoA(HMG-CoA),接着HMG-CoA被HMG-CoA裂解酶裂解产生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被还原产生β-羟丁酸,乙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HMG-CoA 合成酶是酮体生成的关键酶。肝脏没有利用酮体的酶类,酮体不能在肝内被氧化。 酮体在肝内生成后,通过血液运往肝外组织,作为能源物质被氧化利用。丙酮量很少,又具有挥发性,主要通过肺呼出和肾排出。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先被转化成乙酰辅酶A,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2.为什么测定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可以

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专业考研数学分析真题

一.求极限(20分): 1、曲线)(x f y =与x y sin =在原点相切,证明:2)2(lim =∞→n nf n 。 2、求极限:??? ??-→x x x x cot 11lim 0。 3、求5020)]cos(1[lim x dt t x x ?-+→。 4、求极限???? ? ?++++++∞→32323212111lim n n n n n n n n Λ。 二.导数及高阶导数(20分): 1、设35x x x y ++=,求'y 。 2、已知x x y -=14 ,求)4()(>n y n 。 3、由方程?-=+x y dt t y x 022)cos(确定了y 是x 的函数,求dx dy 。 4、设)()('),('t f t tf y t f x -==,)('''t f 存在且)(''t f 不为零,求三阶导数33dx y d 。 三.证明题(17分): 1、设)(x f 在)0(],[>a b a 上连续,在),(b a 内可导。 证明:存在),(,b a ∈ηξ 使)('2)('ηη ξf b a f += 。 2、证明:方程)2(11≥=+++-n x x x n n Λ在)1,0(内必有惟一实根n x ,并求n n x ∞→lim 。 四.积分计算(18分): 1、计算不定积分:?+2) 1(x e dx 。 2、计算定积分:dx e x ?-2ln 01。 3、讨论反常积分 )0()1)(1(02>++?∞+ααx x dx 的敛散性,若收敛,求出其值。

五. 解下列各题(30分) 1、设22 ()z f x y =+ , 其中f 具有二阶导数, 求22z x ??, 2z x y ???。 2、计算积分 (),l x y ds +? :l 顶点为(0,0), (1,0), (1,1)的三角形边界。 3、计算积分 xdydz ydzdx zdxdy ∑ ++??,∑为锥面22y x z +=在平面 4=z 下方的部分,取外法线方向。 六. 解下列各题(20分) 1、计算积分 0 (0)ax bx e e dx b a x --+∞->>?。 2、假设(,)(,)f x y x y x y ?=-,其中(,)x y ?在点(0,0)的邻域中连续,问 1)(,)x y ?满足什么条件时,(,)f x y 在(0,0)点偏导数存在; 2)(,)x y ?满足什么条件时,(,)f x y 在(0,0)点可微。 七.(13分) 求椭圆线2211 x y x y z ?+=?++=?上长半轴和短半轴的长。 八.(12分) 1、证明:当1≥t 时,不等式2 ln(1)t t +< 成立。 2、设 )1ln(1)(223x n n x u n +=,Λ,2,1=n .证明函数项级数∑∞=1)(n n x u 在]1,0[上一致收敛,并讨论其和函数在]1,0[的连续性、可积性与可微性。

苏大本科《生物化学》习题集

脂类、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生物化学习题集 糖一、名词解 释 1、直链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 键连接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多糖分子。 2、支链淀粉:指组成淀粉的D-葡萄糖除由α-1,4 糖苷键连接成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成分 支。 3、构型:指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这 种排列的改变会关系到共价键的破坏,但与氢键无 关。例氨基酸的D型与L型,单糖的α—型和β— 型。 4、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 的化合物,与糖蛋白相比,蛋白聚糖的糖是一种长 而不分支的多糖链,即糖胺聚糖,其一定部位上与 若干肽链连接,糖含量可超过95%,其总体性质与多 糖更相近。 5、糖蛋白:糖与蛋白质之间,以蛋白质为主,其一 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分子链相连所构成的分子 称糖蛋白,其总体性质更接近蛋白质。 二、选择 *1、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ABCD) A 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B 研究生物体的代谢变化及其调节 C 研究生物的信息及其传递 D 研究生物体内的结构 E 研究疾病诊断方法 2、直链淀粉的构象是(A) A螺旋状B带状C环状D折叠状 三、判断 1、D-型葡萄糖一定具有正旋光性,L-型葡萄糖一定 具有负旋光性。(×) 2、所有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都是2:1。(×) #3、人体既能利用D-型葡萄糖,也能利用L-型葡萄 糖。(×) 4、D-型单糖光学活性不一定都是右旋。(√) 5、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四、填空 1、直链淀粉遇碘呈色,支链淀粉遇碘呈 色,糖原与碘作用呈棕红色。(紫蓝紫 红) 2、蛋白聚糖是 指 。 (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3、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组成的均 一多糖。(葡萄糖)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统计学(数据分析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统计学(数据分析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Statistics(Data Analysis Specialty) (门类:理学;二级类:统计学;专业代码:0712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具备一定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掌握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创新与实践能力,能从事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开发、大数据可视化以及大数据决策等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或继续攻读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是一门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受到系统而扎实的计算机编程训练,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在大数据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大数据处理应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培养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于数据科学理论体系的培养,即发展和完善数据科学理论体系,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基础;第二阶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在夯实数据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具体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3.具有良好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下游技术:Downstream Processing也称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是指对于由生物 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1) 2.双水相萃取:当两种聚合物、一种聚合物与一种亲液盐或是两种盐(一种是离散盐且另 一种是亲液盐)在适当的浓度或是在一个特定的温度下相混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双水相系统。利用物质形成的双水相系统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待定) 3.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是将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 溶剂的一种萃取技术,它兼有传统的蒸馏技术和液液萃取技术的特征,超临界流体(SF)是状态超过气液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下物质特有的点——临界点后的流体。 4.反胶团萃取:Reversed Micellar Extraction反胶团萃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 形成的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使生物分子在有机相(萃取相)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于溶解在有机相中或在有机相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的现象。 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内聚集而成的,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是一种自我组织和排列而成的,并具热力学稳定的有序构造。 5.膜组件:膜分离装置的核心部分,指膜的规则排列(188) 6.超滤:(Ultrafiltration ,UF)凡是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以上的高分 子的膜分离过程。(192) 7.反渗透:(RO或HF)在渗透实验装置的膜两侧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 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得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的现象。(171)8.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MF)主要用于分离流体中尺寸为0.1~10μm的 微生物和微粒子,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9.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浓差极化,是指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 膜上,因而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这种浓度差导致溶质自膜面反扩散至主体中。(177) 10.纳米过滤:(Nanofiltration,NF)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以压力差为推动 力,从溶液中分离出300~1000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膜分离过程。(195)11.色谱分离:(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CR)也称为色层分离或层析分离, 在分析检测中常称色谱分析(Chromatographic Analysis,CA),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力、分子极性、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各组分以不同速率移动时,使物质分离。(252) 12.分配色谱:(Distribution chromatography)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 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其过程相当于连续性的溶剂抽提。(264) 13.阻滞因素,阻滞因数:也称比移值,指溶质在色谱柱(纸、板)中的移动速 度与流动相移动速度之比,以R f 表示,因而也称为R f 值。(265)

苏大08生化与细胞真题

苏州大学2008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等电聚焦电泳 2、Edman降解 3、疏水相互作用 4、双倒数作图 5、转化 6、限制性内切酶 7、柠檬酸转运系统 8、位点特异性重组 9、信号肽 10、锌指 二、是非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18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VitB6的衍生物,可作为氨基转移酶,氨基酸脱羧酶,半胱氨酸脱硫酶等的辅酶。 3、核酸具有方向性,5’-位具有自由羟基,3’-位上具有自由的磷酸基。 4、6-磷酸果糖激酶-1受A TP和柠檬酸的变构抑制,AMP、ADP、1,6-双磷酸果糖和2,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 5、16C的软脂酸可经七次β-氧化全部分解为8分子乙酰CoA,可净生成130分子A TP. 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移换反应,为可逆反应。 7、胸腺嘧啶降解的终产物为β-氨基异丁酸、NH3和CO2. 8、RNA pol Ι存在于核仁,对α-鹅蒿覃碱不敏感。(不会打那个字) 9、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指一些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蛋白质因子。 10、天然双链DNA均以负性超螺旋构象存在,当基因激活后,则转录区前方的DNA拓扑结构变为正性超螺旋。 三、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有1个或1个以上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含硫氨基酸包括: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 D、半胱氨酸 2、关于α-螺旋正确的描述为: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3、下列那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 A、 pI为4.5的蛋白质 B、 pI为7.4的蛋白质 C、 pI为7的蛋白质 D、pI为6.5的蛋白质。 4、关于同工酶,哪些说明是正确的?

数学分析考研2021复旦与山东科大考研真题库

数学分析考研2021复旦与山东科大考研真题库 一、山东科技大学《603数学分析》考研真题

二、复旦大学数学系 第1部分数项级数和反常积分

第9章数项级数 一、判断题 1.若收敛,则存在.[重庆大学2003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举反例:,虽然,但是 发散. 2.若收敛,,则收敛.[南京师范大学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举反例:满足条件,而且很容易知道 但是发散,所以发散. 二、解答题 1.求级数的和.[深圳大学2006研、浙江师范大学2006研] 解: 2.讨论正项级数的敛散性.[武汉理工大学研]

解:由于,所以当a>1时收敛,当0<a<1时发散;当a=1时,由于 ,故发散. 3.证明:收敛.[东南大学研] 证明:因为所以 又因为 而收敛,故收敛. 4.讨论:,p∈R的敛散性.[上海交通大学研] 证明:因为为增数列,而为减数列,所以.从而

所以.于是当p>0时,由积分判别法知收敛,故由Weierstrass判别法知 收敛:当p=0时,因为发散,所以发散:当p<0时, 发散. 5.设级数绝对收敛,证明:级数收敛.[上海理工大学研] 证明:因为绝对收敛,所以.从而存在N>0,使得当n>N 时,有,则有 ,故由比较判别法知级数收敛. 6.求.[中山大学2007研] 解:由于,所以绝对收敛. 7.设,且有,证明: 收敛.[大连理工大学研] 证明:因为,所以对任意的ε,存在N,当n>N时,有

, 即 取ε充分小,使得,即.因为,所以单调递减,且 现在证明.因为,即则 . 所以对任意的ε,存在N,当n>N时,有.对任意的0<c-ε<r,有 所以存在N,当n>N时,,则 因此 ,

生物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同工酶 2、酶活性中心 3、蛋白质等电点 4、底物水平磷酸化 5、葡萄糖异生作用 6 7 8 9 10 ( ) 10、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多肽)结合后形成颜色化合物,在534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 1、Watson和Crlick的DNA双股螺旋中,螺旋每上升一圈的碱基对和距离分别是: A. 11bp, 2.8nm B. 10bp, 3.4nm C. 9.3bp, 3.1nm D. 12bp, 4.5nm

( ) 2、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A. 不可逆抑制作用 B.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 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 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 ) 3、米氏动力学的酶促反应中,当底物浓度([S])等于3倍Km时,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的百分数(%)为: A. 25% B. 50% C. 75% D. 100%( ) 4、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A. α-酮戊二酸 B. 琥珀酸 C. 琥珀酰CoA D. 苹 A. 考马斯亮蓝试剂 B. 二苯胺试剂 C. 地衣酚试剂 D. DNS试剂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20种天然氨基酸中_____和色氨酸只有一个密码子。 2、某一种tRNA的反密码子是UGA,它识别的密码子序列是 ___ 。 3、pI为4.88的蛋白质在pH8.6的缓冲液将向电场的 _______ 极移动。

4、核酸的基本结构单元是 __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 _ _ 。 5、糖酵解途径的限速酶是 _ _、_ _、__ 。 6、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 ___????____ 组成;参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 __?___ 因子。 7、3-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可将 ___ 产生的___所携带的电子转 入线粒体内膜。 8、某DNA模板链核酸序列为5’ TTACTGCAATGCGCGATGCAT-3’,其转录产物mRNA的核苷 酸排列顺序是____,此mRNA编码的多肽链N-端第一个氨基酸为 ___,此多 9 10 O O ( CH 3 CH 2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30分) 1、请写出米氏方程,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5分) 2、计算1mol丙酮酸彻底氧化为CO 2和H 2 O时产生ATP的mol数。(6分) 3、按下述几方面,比较软脂酸氧化和合成的差异:发生部位、酰基载体、二碳片段供 体、电子供体(受体)、底物穿梭机制、合成方向。(6分) 4、简述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6分) 5、请写出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所需要的主要酶或蛋白,并简要解释其功能。(7分)

苏州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解答(A卷)

苏州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解答(A 卷) 2 4 021 1 1.(24) sin arctan (1)lim 12 (2)(),1() 1()x n n k k n k k x x x x f x x x f x n f x n ξξ→==-∈∈≤≤?≤≤∑∑1求方法:泰勒公式展开答案-设在有限开区间(a,b)上连续,x 证明存在(a,b),使得f()=方法:取m 为f(x) 最小值,M 为最大值m f(x)M m M,用介值定理 2 2 ()2 2()12.(18)())1 (0),1,211 ()11011 (0)(1)! k k k n f x n n f k x f x n x x x x f k ∞∞=+==?= ++=-设是(-,+)上无穷可微函数,f(求…… 解:令通过在处的泰勒展开,把用替换 结果: 3222212 2 22 32 2 22 3.(18)()(())() 4 3 S S xdydz ydzdx zdxdy I S S S x y z xdydz ydzdx zdxdy d x y z x y z S S π -++=++++-++=++??? 若为简单封闭曲面,分别计算曲面积分 当原点在之内和在之外的值,其中取外侧。解:由于从而若原点在之外,则I=0 若原点在之内,则取单位球体,使原点落于球体内部,设球体体积V 则有I+(-V)=0I=V=

2 2000cos cos 4.(15)(0)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b a b a ax bx dx b a x ax bx ax bx xy dx dx dy x x xy dx x xy I dy dx x ∞∞ +∞+∞+∞->>=--===? ???????+0 b b a a +0试用积分号下积分法和积分号下微分法求I=解:由于xsinxydy=-cosxy|替换,化为二重积分 I= …由于一致收敛,交换积分顺序 …… 1 102222() 5.(18)()lim 0,1 1()1 2}1(),lim () lim 0(0)0,(0)0 11111111 ()(0)(0)(0)()(0)() 2211,()(02x n n n n n x f x f x x f n a f a a n f x f f x f f f f o f o n n n n n n n f f n →∞ =+→∞→==+'=?=='''''=+++=+''→∞∑ n 设二次连续可微,且证明()绝对收敛 ()若数列{a 满足则存在 证明:(1)由当时2 2 11 132******** )111(0)()211121()1(1),1(),1() 211 1 1(1)1())(1( ))2 1 1 ln ln ln(1()) 1 1()1ln(1(n n n n n n n n n i n i n f f n n a a a a f f f f a n a a a n a f f f a n a a f i f i n f i ∞ ∞ ==+-==''?=+?=+=+=+-=+?++-?=++→∞+∑∑∑∑ 收敛绝对收敛()……累乘得 ()( 两边取对数,由()知道时,1 11 ))()ln(1())ln lim n i A n n n f f i i a A a e =→∞ ?+??=∑ 绝对收敛 极限存在,设为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题2及答案教学提纲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题 2及答案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处理、细胞分离、纯化、产品加工。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沉淀法和结晶法等。 3.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4.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简单洗脱和梯度洗脱。 5. 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各种蛋白质等电点 的不同。 6. 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板框压滤机和转筒真空过滤机。 9.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扩散性能,与液体有相似的密度。 二、单选题 1.供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资源不包括( D ) A. 动物 B. 植物 C. 微生物 D. 矿物质 2.下列哪个不属于初步纯化:( C ) A. 沉淀法 B. 吸附法 C. 亲和层析 D. 萃取法 3.HPLC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4.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那种固液分离手段( B ) A. 离心分离 B. 过滤 C. 沉降 D. 超滤 5.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C ) A. 高压匀浆法 B. 超声破碎法 C. 高速珠磨法 D. 高压挤压法 6.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D ) A. 乙酸乙酯 B. 正丁醇 C. 苯 D. 丙酮 7.液-液萃取时常发生乳化作用,如何避免( D ) A. 剧烈搅拌 B. 低温 C. 静止 D. 加热 8.盐析法与有机溶剂沉淀法比较,其优点是( B ) A.分辨率高 B.变性作用小 C.杂质易除 D.沉淀易分离 9.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 D ) A. 织物介质 B. 堆积介质 C. 多孔固体介质 D. 真空介质 10.哪一种膜孔径最小( C ) A. 微滤 B. 超滤 C. 反渗透 D. 纳米过滤 11.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 亲和色谱 C. 凝胶过滤色谱 D. 反相色谱 1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 B )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水 D.溶剂 13.下列细胞破碎的方法中,哪个方法属于非机械破碎法( A ) A. 化学法 B. 高压匀浆 C. 超声波破碎 D. 高速珠磨 14.离子交换树脂适用( A )进行溶胀 A. 水 B. 乙醇 C. 氢氧化钠 D. 盐酸

苏州大学考研真题数学分析2005(含答案)

苏 州 大 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数学分析 1.(20')1lim (0) lim lim lim 1 1(2)lim ( ),()0,()()() ()() () ()0,()n n n n x a a b b b f a f a f x f a x a f a x a f a f a →∞ →∞ →∞ →∞ →<≤≤==='''- ≠'---''''''≠求下列极限()解:因而因此其中存在 解:由于存在,从而f(x)=f(a)+f (a)(x-a)+f (a)2 2 2 2 2 2 (()) 2 11()()(()())lim ( )lim ( ) ()() ()() (()())()()() ()()((()))2 lim ( () ()()((())) 2 lim x a x a x a x o x a x a f a f x f a f x f a x a f a f x f a x a f a x a x a f a o x a x a x a f a o x a →→→+-'---- =''-----''''--+-=-''''-+-=f (a)(x-a)+f (a) f (a)(x-a)+f (a) 2 2 2 2 2 () (()) 2 () ()()((())) 2 1()() 2lim ()2[()] ()(()(()) 2 a x a x a o x a x a x a f a o x a f a f a x a f a f a f a o x a →→-''+--''''-+-''-''==- -'''''++--f (a) f (a)(x-a)+f (a) f (a) 000002.(18')()[01]()()0()0.()[0,1]()[0,1]}[0,1],()0,1,2}{},()()0()0()lim x x f x f x f x x f x f x f n x k f f x f x →='≠?==→→∞=='=k k k n n n n n n 设在,上可微,且的每一个零点都是简单零点,即若则f 证明:在上只有有限个零点。 证明:设若不然在上有无穷多个零点,不妨设{x x 则存在{x 的一个子列x 使得x 且x ,从而则00 000 ()() ()() lim 0()[0,1]x x f f x f x f x x x x x f x →--==--k n x 与题设相矛盾! 所以在上只有有限个零点。

山东科技大学数据库原理试卷A与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数据库原理》考试试卷(A卷) 班级姓名学号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 2、两段锁协议中的两段指的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3、数据管理技术经过了、和三个阶段。 4、索引的建立有利也有弊。建立索引可以___________,但过多地建立索引会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是一个非常特殊但又非常有用的函数,它可以计算出满足约束条件的一组条件的行数。 3、数据库恢复是将数据库从状态恢复到的功能。 4、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故障。故障主要有、、介质故障和四类。 8、在SQL中,____________ 子句用来消除重复出现的元组。 9、在关系模式R(U) 中,如果X →Y ,Y →Z ,且Y 不是X 的子集,不存在X ←→Y 的情况,则称Z ____________依赖于X 。 10、判断一个并发调度是否正确,可用 __________ 概念来衡量。 二、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三个模式之间存在下列映射关系,将正确的填入括号中( ) A. 外模式/ 内模式 B. 外模式/ 模式 C. 模式/ 模式 D. 内模式/ 外模式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 A. 存储结构与物理结构的逻辑独立性 B. 数据与存储结构的逻辑独立性 C. 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D. 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独立性 3、以下关于外码和相应的主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外码并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 B. 外码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 C. 外码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而且唯一 D. 外码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但并不一定唯一 4、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提高了系统效率 B.方便了用户使用 C.数据的结构化 D.节省了存储空间

生化分离工程作业(1)

作业 1. 生物技术: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2. 生化工程:生物化学反应的工程应用,主要包括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等,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学概念,基因重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纪整合而形成了系统生物工程。 3. 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反应工程与生物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生物反应器为中心,主要研究发酵动力学、酶动力学,生物反应器中的传递过程,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规律以及生物反应器的检测和控制等。 4. 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化工产品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 5. 热源:与工质发生热量交换的物质系统。可分为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或者为热源和冷源。热源是指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质系统,冷源是指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质系统。 6. 微生物工程:即是指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7. 生化分离工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和所包括的单元操作及其适用范围? 8.那些单元操作适用于生物小分子物质的提取 层析、离子交换、亲和、疏水、吸附、电泳 9.那些单元操作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提取 沉淀、吸附、萃取、超滤 10.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推广使用、亲和技术的推广使用、优质层析介质的研究、上游技术对生化分离过程的影响、发酵于提取相结和:生物反应器方面 11.说出世界上十家生物工程方面的大公司的名称。 Amgen安进、Roche/Genentech罗氏、基因泰克、Johnson强生、NovoNordisk 诺瓦诺德、EliLilly礼来、Sanofi-Aventis赛诺菲、Abbott雅培、MerckKGaA 德国默克、Schering-Plough先灵宝雅、Wyeth惠氏 作业 1.絮凝:利用絮凝剂(通常是天然或合成的大分量聚电解质以及生物絮凝剂)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剂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 2.凝聚: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例如水解的凝聚剂,像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3.凝聚值: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值来表示,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毫摩尔/升),称为凝聚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