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1、探地雷达

1.1工作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在国内也称为地质雷达,它是利用超高频(106~109Hz)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宽带脉冲发射天线将纳秒高压脉冲源提供的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脉冲电磁场,并以脉冲电磁波形式射向目标体。宽带脉冲接收天线将来自目标体的反射脉冲电磁波转化为电脉冲信号传送给宽带取样示波器后以时域方式显示出来,再经计算机处理后给出时域特性或频域特性显示。在雷达移动探测过程中,定时向地下发射脉冲电磁波,并不断接收到目标体的反射波,它们组成雷达剖面图像。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可确定目标体(管道、洞穴、埋藏物、地层等)的分布特征。也可以通过读取接收到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和求取电磁波传播速度来计算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1)SIR-3000型地质雷达(40-50万元)

生产商: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公司)

经销商:北京西尼德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参数:

1.单通道实时数字采集处理器探地雷达,操作平台为WindowsCE。

2.主机可适配所有高中低频雷达天线,频率范围从16MHz到2.2GHz。

3.存储器:1G内存。可插标准CF闪烁内存卡。

4.显示器:强光8.4”TFT800X600分辨率,64K彩显。

5.显示模式:线扫描、示波器式。

6.显示方式:实时彩显,彩色/灰阶行扫描,变面积/波形显示,线性扫描方式中可使用256种色源来表示信号的幅度和极性。

7.数据格式:RADAN(dzt)

8.扫描速率:最高可达300线/秒。

9.样点字节:8位或16位。

10.扫描样点数:256/512/1024/2048/4096/8192

11.操作模式:须具备连续测量、测量轮、点测三种模式可选。

12.测量范围:0~8000ns自选;

13.增益:手动或自动。1~5节点(-20~+800dB可调)。

14.滤波器:垂直滤波器-有限、无限低通和高通可调。水平滤波器-叠加、背景去除。

15.动态范围:120dB。

16.尺寸:315x220x105mm左右,重量:4.1kg。

17.电源:要求电池内置,外接电源10.8VDC,15VDC

18.具有位置自动伺服系统,便于信号的准确接收。

19.迭加:2~32768个扫描。

主要特点:

1.SIR-3000型雷达的一体化设计,加上内置式可充电电池,性能坚固耐用,整机仅4公斤重,是目前市场上最轻便的雷达系统;

2.SIR-3000型雷达高分辨率强光型液晶显示,可在野外强光下操作;

3.除了传统的USB、Ethernet,RS-232等接口外,还配备了独特的微型闪存装置,提供更便捷、快速的数据传输方式;

4.目前GSSI公司提供的雷达天线种类是最多,使购买我们雷达的用户具有了强大的扩展余地,可满足不同工程检测的需要。而且,所有的天线都可与SIR-20/SIR-3000型雷达主机兼容。频率从16MHz到2.2GMHz

5.天线和主机之间使用完全频蔽的同轴电缆进行数据传输,更加结实耐用,防土、防尘能力强,不受环境限制。

6.GSSI公司开发的各种功能的雷达软件包更丰富了雷达系统的应用,除了配备专用的雷达数据后处理软件,用户还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特殊功

能的软件模块,并且所有雷达软件基于Windows2000/NT/XP,可在PC机上进行数据处理。

(2)Zond-12e地质雷达(36~40万元)

生产地:拉脱维亚

经销商:欧美大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中国)

性能参数:

单通道或双通道

探测时间范围:1至2000ns,步长1ns

发射脉冲频率:115kHz

扫描速率(max):56/秒(单通道);80/秒(双通道)

探测采样率:512/s

分辨率:16bit

增益范围: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增益选择线性增益或指数增益增益控制范围:0to80dB

动态范围:128dB

滤波器:用户可选择高通滤波器:0.00;400;800Hz

探测模式:连续或步进堆叠

数据接口:以太网接口

输入电源:背带式充电电池组10.5-13VDC,0.4A

电池容量:6.5Amp*h

耗电电流:0.7A

尺寸(不含PC机):35x30x5.5cm

重量(不含PC机):3.0Kg

技术优势:

在野外环境适应方面和数据采集的操作方面:

①可单人操作,主机仅3kg;

②密封金属机壳,可很好地适应风沙和潮湿环境,并且抗干扰能力强;

③只要按动滚动、回车和空格键即可操控所有的现场数据采集工作,便于将计算机密封在塑料袋内,不需要使用鼠标;

④可选购遥控设备,用于地质雷达的操纵及数据采集

⑤速度快,脉冲重复频率为115kHz;

⑥手动、距离、时间、GPS触发;

⑦便携式蓄电池,可连续工作16个小时;

⑧可对主控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自检;

⑨雷达与计算机已实现无缝连接;

(3)LTD-2100便携式探地雷达(28万元)-建议采用生产地:中国青岛

经销商:青岛国科海洋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性能参数:

1.系统增益:160dB;

2.发射脉冲重复频率:64~512kHz可选;

3.时间窗:2~1us,可选;

4.A/D:16位;

5.采样点数:128~4096样点/扫描,可选;

6.扫描速率:8~300扫描/秒,可选;

7.水平距离标记:手动或测量轮自动标记;

8.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8h。

9.尺寸:300*210*60mm

10.重量(含电池):≤3kg

11.功耗:20W

12.供电方式:内置12V锂电池,或外接12V直流电源

技术特点:

①基于ARM开发,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②系统采用分布控制、流水作业,得以实现更多的实时数据处理功能;

③更多使用的DSP可以实时完成滤波、背景消除、边缘锐化等处理,突出目标特征,降低图像判读难度;

④基于WinCE操作系统开发的实时采集软件LTDSample和雷达数据处理软件IDSP6.0是全中文界面,操作简便、易上手;

⑤随仪器为用户提供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解释的多媒体演示和典型工程探测图谱,使用户快速成为行家里手。

2、三维激光扫描仪

目前,大多数激光扫描仪所采用的工作方式是脉冲激光测距的方法,采用无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以点云形式获取扫描物体表面阵列式几何图形的三维数据。该类仪器主要是由一台高速精确的激光测距仪,配一组可以引导激光并以均匀角速度扫描的反射棱镜。激光测距仪由其内部的激光脉冲二极管发射激光脉冲,经过旋转棱镜,射向被测物体。然后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记录由自然物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从而进行测距。对每一个扫描点而言,可以测得测站至扫描点的斜距,再配合扫描的水平和垂直方向角,可以得到每一个扫描点与测站的空间相对坐标。若测站的空间坐标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得每个扫描点真实的三维坐标。

(1)徕卡HDS8800(195万元)

生产地:瑞士

经销商:广州市欧克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DS8800是目前扫描距离最远的扫描仪距离2公里,今年3月份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购买的产品为徕卡HDS7000。

性能参数:

1、最远扫描范围可达2000m

岩石表面可达1400m

2、扫描视场角

垂直80°

水平360°

3、工作温度0℃至+50℃

4、整机重14kg,IP65

5、1类激光,扫描速度为8800点/秒

6、手持式外业控制面板,防强光干扰,

7、内置7000万像素数码相机

8、可拆卸的电池组,保证3小时连续扫描

优势:

徕卡测量系统是全球最大的测量仪器及软件的研发商和制造商,是三维激光扫描仪领域的领导者。徕卡测量系统为您提供国际水平的培训和全球化的技术支持,这也是徕卡产品受到广大用户青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培训包括了室内理论和室外实践两种。

(2)徕卡ScanStationC10(135万元)---建议采用

scanstationc10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化程度最高的扫描仪,去年7月份在中国上市。

性能参数:

单次测量精度:6mm

点位:4mm

距离:60μrad/60μ

角度(水平/垂直):rad(12"/12")

标靶获取精度:2mm

范围:300m@90%;134m@18%反射率(最短0.1m)

扫描速率可达50,000点/秒,最大即时速率

光斑大小4.5mm/0~50m(全宽半高基准),7mm(基于高斯面) 视场角----水平方向360度,垂直方向270度

优势:

1.更低的成本

2.快速

3.精度更高,细节更丰富

4.更安全

5.更少的介入性

6.更丰富的信息

徕卡HDS典型应用案例

地质灾害应急

项目名称:新疆雪崩灾害现场调查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徕卡测量系统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使用仪器:ScanStation2

使用软件:Cyclone、CloudworxforAutoCAD

项目背景:

2008年3月13日13时许,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霍城县境内大东沟隧道施工现场发生雪崩。现场地质环境复杂,坡面有大量积雪,随时有垮塌的危险,常规的测量手段无法介入,同时在隧道的南口,工程进度紧迫,需要尽快对灾后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出具科学全面的报告。

取得成果:

为了满足地质灾害专家的需要,工作人员现场制作了灾害地区的1:100地形图,同时对隧道的内部进行了测量,以了解雪崩对洞体的影响。通过一天的扫描得到三套数据:地形点云(进一步可量测各种坡度坡向数据)、危险岩体裂隙量测分组、精细的等高线地形图,这些数据给地质专家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信息。

优势比较:

此次应用充分的发挥了扫描技术的非接触、高清晰的两大特点。对于危险的滑坡洞口扫描,最大限度的缩短了在雪崩现场的测量时间,保证了测量的安全性,同时获得了足够的点云数据。同传统的测量手段比较,扫描点云可以精确的反映微细地貌特点,尤其在隧道南口的测绘中,扫

描点云清晰的反映了岩石的裂隙、产状等数据,为地质专家的评判决策提供了精确的空间信息。此次应用证明了徕卡HDS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优越性:高效率、非接触的扫描测量方式保证了外业采集的安全性;精确细致的点云数据保证了测量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完整流畅的软件工具保证了成果的现势性,特别对于此类时间要求非常紧迫的测量任务。

(3)I-Site8800(200万元)

生产商:美国美测测绘公司

经销商:北京未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本参数:

尺寸455hx246dx378w

重量14kg

内置电池:可更换,NiMh电池,可供3小时连续工作

内置补偿器:水平精度20”

操作温度:0to+50°C(短时工作-20to+50°C)

可靠性:ISO9022

防护级别:IP-65(IEC60529)

数据存储:工业PC,通过以太网线连接

标准三角基座安装

提供5/8”标准GPS安装接口

坚固防水运载箱

特点:

激光扫描仪:最远距离可到2000米,速度达每秒8800点,垂直80°,水平360°视场角。

集成数码相机:7千万像素球幕相机,不需要额外校准或数据处理。

人性化设计:设计为可1人携带及操作,所有功能内置。

照准望远镜:内置,测绘专用的望远镜,可用于后视。

手持操作控制器:工业级防水防尘平板电脑用于扫描参数设置、扫描控制和结果查看。

学校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与事故处置应急处置预案

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 应急预案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行政,应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做到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落实安全责任,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三、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土城中学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赵泽(校长) 畐闻长:陈鹏(副校长)陈雪梅(办公室主任) 成员:学校中层、团委、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 1、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镇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2、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 和险情的调查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3、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络、接待等日常工作。协同上级有关部门维护灾区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师生、财产和学校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新增茶店互 通式立体交叉工程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方案

建设单位:江西省四通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一、工程简介 (3) 二、适用范围 (4) 第二章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4) 一、风险分析 (4) 二、事件分级 (8) 第三章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9) 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9) 二、现场应急指挥小组 (11) 第四章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 (15) 第五章监测与预警 (15) 一、风险监测 (15) 二、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17) 三、预警 (18) 第六章处置程序 (18)

一、信息报告 (18) 二、启动应急预案 (18) 第七章处置措施 (20) 一、先期处置 (21) 二、应急处置 (21) 三、后期处置 (22) 第八章应急救援体系 (22) 一、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22) 二、保障措施 (23) 第九章应急救援方案 (23) 一、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 (23) 二、专项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4) 第十章事故的处理 (25) 一、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25) 二、组织事故调查组 (26) 三、现场勘察 (26) 四、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28) 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29) 六、事故的审理与结案 (29)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以下简称铜大线)是贵州省规划高速公路网(“678”网)中“一纵”——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大线起点位于铜仁坝灌溪,终点位于大龙镇,沿途经茶店镇、万山特区、玉屏县、田坪镇,路线全长56.926Km,已于通车。本项目是在已通车的铜大线上增设互通开口,为茶店镇以及规划工业园区服务。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新增茶店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建设,对推动茶店镇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城市扩容、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增茶店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及与S201连接线路基、路面、桥涵、排水及绿化等。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范围当现场发生地质灾害(不含地震)时进行应对和处理,是项目部总体应急预案的子预案。 第二章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 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 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冻土深度在,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相对高差。井田内沟谷较为发育,多呈树枝状,个别沟谷切割较厉害,地势较陡峭。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2) 1.3适用范围 (2) 1.4工作原则 (2) 2.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3) 2.1应急组织机构 (3)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 2.3应急工作组 (6) 3. 预防预警机制 (7)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7) 3.2预警 (8) 3.3预警支持系统 (9) 3.4预警级别及发布 (9) 3.5预警预防行动 (10) 4. 应急响应 (12) 4.1应急响应分级 (12) 4.2应急响应行动 (13) 4.3情况通报 (14) 4.4特别情况处理 (15) 4.5信息共享和处理 (15) 4.6指挥和协调 (16) 4.7应急处置 (17) 4.8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18) 4.9群众安全防护 (18)

4.10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19) 4.11信息发布 (19) 4.12应急结束 (20) 5. 善后工作 (20) 5.1善后处置 (20) 5.2社会救助 (20) 5.3总结分析 (20) 6.应急保障 (21)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21)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21)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23) 7.监督管理 (23) 7.1宣传、培训与演练 (23) 7.2奖励与责任 (24) 7.3监督检查 (24) 8.附则 (24) 8.1名词术语解释 (24)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24) 8.3预案解释部门 (24) 8.4预案实施时间 (24)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法规和规范性文本,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管委会主任是本行政区域突发性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均应当服从管委会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五、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2.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对受灾地进行紧急援救;检查、指导辖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它与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有关的重要事项。 (二)运行机制 针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易发程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预测预警系统。要发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骨干和枢纽作用,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建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和村(社区)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按领导负责制指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确定联络报告方式,以及由危险区范围的单位、居民(村民)作为监测信息报告员而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提高管理处应对道路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安部《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程序规定》、《安徽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安徽省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安徽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管理处辖段内道路突发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发布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管理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3.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公路管理处为主的管理体制。 4.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参与应对工作的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应对。 三、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指挥体系由道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监控中心(信息中心)、现场处置组组构成。

(一)应急指挥部组成 1.为加强道路突发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处置能力,管理处结合实际,成立管理处道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 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同志兼任应急办公室主任。应急指挥部负责落实及督促其他部门应对道路突发地质灾害急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部署集团公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检查落实情况; (2)统一指挥管理处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行动; (3)负责启动本预案,并根据救援效果,适时调整救援方案; (4)当应急处置工作由上级应急指挥部门统一指挥时,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门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 (5)承办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应急工作机构,其职责如下:(1)负责24小时值班接警工作; (2)负责管理处地质灾害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分析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提出报告和建议; (3)组织协调各应急工作组工作; (4)传达、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决策、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 (5)根据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工作组的要求,负责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Q/XZSJ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ZSJ-212.111-2014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2014-06-30发布2014-07-01实施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布

Q/XZSJ-212.111-2014 目次 前言 (Ⅲ) 批准页 (Ⅳ)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的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3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 3.1 地质灾害事件类型: (1) 3.2 危险程度分析 (2) 4 事件分级 (2)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2) 5.1 应急组织体系 (2) 5.2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3) 6 预防与预警 (4) 6.1 危险源监控(风险监测) (4)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5) 6.3 预警结束 (6) 7 信息报告 (6) 7.1 报警系统及程序 (6) 7.2 报警方式 (6) 7.3 通信、联络方式 (6) 7.4 报告形式和内容 (7) 7.5 向外求援方式。 (7) 8 应急处置 (7) 8.1 响应分级 (7) 8.2 响应程序 (7) 8.3 应急处置 (8) 8.4 应急结束 (8) 9 处置措施 (9) 9.1 事件调查 (9) 9.2 保险理赔和安抚抚恤 (9) 9.3 总结与改进 (9) I

Q/XZSJ-212.108-2014 10 应急保障 (9) 10.1 应急队伍 (9) 10.2 应急物资与装备 (9) 10.3 通信与信息 (10) 10.4 经费 (10) 10.5 其他 (10) 11 培训和演练 (10) 11.1 应急业务培训 (10) 11.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10) 12 附则 (11) 12.1 术语和定义 (11) 12.2 预案修订 (11) 12.3 制定与解释 (11) 12.4 预案实施 (11) 13 附件 (11) 13.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络方式 (11) 13.2 重要物质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2) 13.3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3) 13.4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3) 13.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3) II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 . . .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6.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5.8~6.3℃,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9.7℃,极端最低气温-27.2℃。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1.3m,冻土深度在1.5m,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247.4mm~609.3 mm,平均420.8 mm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3.5m/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1792.8m,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1525.0m,相对高差267.8m。井田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8017757008.html,)/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本乡实际,特制订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㈠成立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谋慧 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 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 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国土所,杨忠兼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 ㈡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分队 队长:袁谋慧 副队长:陈托杨忠 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 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 各村村主任

▲二、工作责任 (一)乡国土所负责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初步地质调查,确定有无后续灾害,划分危险区,指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估和提出灾后重建方案以及防治措施。 (二)发生灾害的村委会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设立警戒区和疏散危险区群众。 (三)派出所负责维护抢险秩序,协助政府组织人员转移。 (四)卫生院负责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 (五)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运作,保证抢救及善后工作顺利进行。 (六)民政所负责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调配、发放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配合政府共同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 (七)交通、公路部门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断的道路进行抢险,恢复交通,保障交通畅通。 (八)供电所负责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施维护。 (九)水利站负责对水库、防汛设施的监测工作。 (十)电信所、广播站负责保障通讯畅通。 ▲三、组织及准备 各职能部门负责成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演练方案

川交路桥路面分公司下普路一标项目部防汛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下普路修建项目第一合同段因连续降雨,发生山体坍塌及洪水淹没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危险区域职民工撤离,做好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演练,提高项目部应急救援职能部门与现场协作队伍的快速协调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市剑阁县境因遭受连续降雨,导致下普路修建项目第一合同段边坡坍塌,滑坍体冲毁成型路基和项目部进出场便道,坍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及时启动《下普路第一标段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预案》,在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和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项目部相关救援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及时组织滑坡危险区的职民工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坍塌进一步扩大,降低损失。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一)、在下普路第一标段防汛抢险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二)、参加演练单位及人员: (1)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下设部门 组长:静海 副组长:何敏 副组长:阳俊 (2)防汛抢险办公室: 组长:正国 副组长:才秀 成员:王攀 (3)工程技术物资设备保障组: 组长:钟鑫 副组长:何毅 成员:天斌夏金 (4)、安全保通组: 组长:波 成员:雍强黄鸿杰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祸的应急反响才能,保护人民生命产业安全,依据《地质灾祸防治法令》,结合本乡实践,特制订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一、组织领导㈠建立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领导小组组长:袁谋慧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领导小组下设作业室,作业地址设乡疆土所,杨忠兼作业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㈡建立乡地质灾祸应急分队队长:袁谋慧副队长:陈托杨忠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各村村主任二、作业职责(一)乡疆土所担任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开始地质查询,断定有无后续灾祸,区分危险区,辅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价和提出灾后重建计划以及防治办法。(二)发作灾祸的村委会担任组织抢险部队进行抢险,合作政府及相关部分建立戒备区和分散危险区大众。(三)派出所担任保护抢险次序,帮忙政府组织人员搬运。(四)卫生院担任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患病防备作业。(五)财政所担任救灾资金运作,确保抢救及善后作业顺利进行。(六)民政所担任设置流亡场所和救助物资供应,分配、发放救助物品,妥善组织哀鸿日子,合作政府一起做好哀鸿的搬运和安顿。(七)交通、公路部分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止的

路途进行抢险,康复交通,保证交通疏通。(八)供电所担任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备保护。(九)水利站担任对水库、防汛设备的监测作业。(十)电信所、广播站担任保证通讯疏通。三、组织及预备各职能部分担任建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部队,做好救援配备、资金、物资的预备。四、地质灾祸分级及上报程序地质灾祸依照人员伤亡、经济丢失分为四个等级。村委会担任供给灾祸的丢失状况陈述(包含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等),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断定灾祸等级,并依照《地质灾祸防治法令》及地质灾祸速报准则的规则予以上报,一起做好灾祸开始评价剖析。五、地质灾祸查询及处理程序(一)应急分队担任查询地质灾祸状况,包含发作地址、时刻、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类型、规划、原因、发展趋势,对采纳的防备对策和往后的防治作业提出主张。(二)依据查询结果,由应急分队将地质灾祸状况上报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六、预警信号及躲避搬家在突发性地质灾祸发作征兆后,各村应及时组织详细职责人搞好监测,发放避险理解卡,断定并布告预警信号,保证通讯疏通,以便乡民在灾祸临界点前可以得到报警和及时躲避搬家。七、搬运道路及疾病操控突发性地质灾祸发现征兆后,有关乡直单位和相关村应做好人员产业撤离预备,按规则道路搞好搬运,卫生部分要做好医疗救治和疾病操控预备。 以上这篇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就为您介绍到这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 . . .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6.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5.8~6.3℃,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9.7℃,极端最低气温-27.2℃。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1.3m,冻土深度在1.5m,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247.4mm~609.3 mm,平均420.8 mm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3.5m/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1792.8m,最低处

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1525.0m,相对高差267.8m。井田内沟谷较为发育,多呈树枝状,个别沟谷切割较厉害,地势较陡峭。 井田内主要河流为井田南部的石湖河,井田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525m。本矿副平硐井口标高1540.867m,主斜井井口标高1556.631m,进风斜井井口标高为1582.893m,井口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525.536m,井口高于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 经实地考察,本井田内西北部采空区上方地表有不同程度的地裂缝和2处地表塌陷区,裂隙最大宽度10cm,塌陷区面积分别为9782m2和39540m2,塌陷最大深度为50cm。 本井田共有可采煤层6层,分别为2上、2、3、5上、5、6号煤层,各煤层特征如下: ①、2上号煤层 2上号煤层为2号煤层的上分层, 赋存于太原组顶部,分布在井田东南部,煤层厚0.75~2.15m,平均厚1.41m,含夹矸0~1层,为结构简单的薄~中厚煤层,煤厚变异系数为22.07%,可采性指数为100%,属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泥岩及砂岩,底板以黑色泥岩及炭质泥岩为主,下距2号煤层0.70~1.70m,平均1.15m。 ②、2号煤层 2号煤层是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太原组顶部,在井田东部有12个钻孔煤层单层夹矸大于0.70m分了层,分为2上号和2号煤层。2号煤层厚2.06~7.80m,平均厚4.95m,夹矸0~4层,厚0.20~0.65m,多为泥岩,属结构简单--复杂的中厚--厚煤层, 煤厚变异系数为24.86%,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2021)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49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设备(2021) 1、探地雷达 1.1工作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在国内也称为地质雷达,它是利用超高频(106~109Hz)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宽带脉冲发射天线将纳秒高压脉冲源提供的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脉冲电磁场,并以脉冲电磁波 形式射向目标体。宽带脉冲接收天线将来自目标体的反射脉冲电磁波转化为电脉冲信号传送给宽带取样示波器后以时域方式显示出来,再经计算机处理后给出时域特性或频域特性显示。在雷达移动探测过程中,定时向地下发射脉冲电磁波,并不断接收到目标体的反射波,它们组成雷达剖面图像。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可确定目标体(管

道、洞穴、埋藏物、地层等)的分布特征。也可以通过读取接收到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和求取电磁波传播速度来计算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1)SIR-3000型地质雷达(40-50万元) 生产商: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公司) 经销商:北京西尼德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参数: 1.单通道实时数字采集处理器探地雷达,操作平台为WindowsCE。 2.主机可适配所有高中低频雷达天线,频率范围从16MHz到 2.2GHz。 3.存储器:1G内存。可插标准CF闪烁内存卡。 4.显示器:强光8.4”TFT800X600分辨率,64K彩显。 5.显示模式:线扫描、示波器式。 6.显示方式:实时彩显,彩色/灰阶行扫描,变面积/波形显示,线性扫描方式中可使用256种色源来表示信号的幅度和极性。 7.数据格式:RADAN(dzt)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docx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一、总则 (一)为高效有序地做好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依靠科学、因地制宜,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 (四)本预案所称地质灾害应急是指发现灾害的灾前应急、灾害发生过程中应急和灾害发生后应急。 (五)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乐居乡境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 二、应急机构和职责 (一)乐居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 乐居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 1、乡指挥部组成: 乡指挥长:乡人民政*乡长 乡副指挥长:乡人民*府分管国土资源所副乡长 国土资源所所长 成员:国土资源所、财政所、派出所、水管站、民政所、卫生院、、安监站、武装部、乡中心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 2、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和指挥全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2)调动、整合全乡救灾力量,决定并组织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 (3)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启动《乐居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

案》。 (二)指挥部办公室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乐居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1、办公室组成: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乐居国土资源所所长兼任。成员由国土资源所同志组成。 2、办公室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汇总及分析灾情,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2)传达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3)负责与上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协调乡政*的应急救灾工作; (4)组织有关部门和会商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5)负责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的信息发布,统一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做好宣传、报导等工作; (6)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有关部门的职责 国土资源所:承担乐居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检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构筑群测群防网络;组织应急调查、灾情核查和灾害监测工作并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会同乡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灾害评估,确定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 乡财政所:负责筹集救灾应急资金及其下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为救灾应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派出所:负责应急工作的治安管理,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助组织灾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 水利站:组织和督促主管部门开展库周、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日照旭日发电有限公司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坚持一保人身、二保厂房、三保设备的原则。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地质灾害风险来源、特性分析 3.1.1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由于本单位地处山区,故本预案只对山地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防。 3.1.2 滑坡和崩塌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3.1.3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 3.1.4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3.2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紧急情况的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可能对石泉电厂2号进水口、原220kv开关站、GIS楼、110 kv开关站、1—3号主变压器、1号生产办公楼和2号主厂房区域内,各种运行设备及生产构建筑物和办公设施造成一定损坏,进而导致2号进水口堵塞、110 kv开关站和1—3号主变压器被掩埋,电站局部或整体功能破坏,出力受限或全厂停电,与系统解列。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为切实做好我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因突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烟台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区政府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国土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安监局、公安分局、民政局、环保局、建设管理局、卫生局、交通局、气象局、水利局、监察局、供电公司、有线电视管理处、各镇街等单位的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统一领导全区的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 1.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分局,区国土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职责是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策,协调各方面开展工作;拟定抢险救灾临时条令、命令;接待上级和外地来福救援工作;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联络各工作组,把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 2.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国土分局牵头,成员单位为气象局、安监局、建设管理局、环保局、相关镇(街)。职责是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发生的措施;提供具体准确的气象预告;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临时安置点的意见。

地质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工作场所 ××项目部的施工作业场所,及生活区域。 二、事故特征 项目部所在区域因人为、自然等灾害引发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倒塌、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应急职责 (一)区域施工人员 1、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灾害现场,并向周围人员呼救。 2、向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报告。 (二)施工区域负责人、安全人员 1、组织先期抢救,迅速将周围施工人员疏散,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2、向项目部经理报告。 3、向医疗机构请求援助。 (三)项目部经理 1、按既定程序组织抢救。 2、向上级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四、现场应急处置 (一)现场应具备条件 1、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张贴紧急救助的疏散路径及联系电话。 2、通讯、照明工具、救援器具等。 3、急救箱及急救药品,担架及救护车辆。 (二)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发出灾害警报,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

2、现场负责人、应急工作组成员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各部门及时赶赴事故现场。 3、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 4、事故超出应急能力时,向119、120以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5、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 (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地质灾害事故后,发现人员应大声呼叫,通知到更多的人员,并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工作组,报告内容应包括灾害地点、灾害性质、影响程度、现场情况等内容。 2、应急处置工作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同时要立即到现场进行核实,并派专人进行警戒。 3、若地质灾害不会危及员工安全和财产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组应组织人员进行处置。 4、若地质灾害超出项目部的处置能力,应急处置工作组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撤离集合地点:×××××)。同时要及时通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电话:×××)和公司总部(电话:×××)、业主(电话:×××)等单位。 5、人员在应急撤离点集合后,应急处置工作组要安排各单位负责人清点人数,组织人员迅速撤离。 6、人员撤离的同时,根据地质灾害发展情况,在保证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险人员对项目部重要设备、财产等进行转移。 五、注意事项 1、主要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组人员必须24小时开手机,以便及时进行联系。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完整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100米,最大宽为300米,估计厚5—10米,体积 1.68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25户130人,约125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特别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 (一)灾前预警 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责任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判断出险情时发出预警。

预警方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责任,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服从组织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 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四清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机构组成 1、灾害调查组: 由国土所牵头,负责灾情调查上报和监测点的建立,危险区、段、点的确立。 2、宣传教育组: 由中学及中心小学牵头,负责防治知识宣传、灾情收集报道。 3、医疗救护组: 由卫生院具体负责救护工作,首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秩序维护组: 由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负责秩序维护,组织疏散、保护财产等。 5、后勤保障组: 由民政所及财政分局组成,负责对灾后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