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ISO45001-2018/ISO14001-2015)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加强公司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各项目部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

a)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急性传染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

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b)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项目部负责本项目有关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c)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d)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3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3.1地质灾害事件类型: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2危险程度分析

3.2.1崩塌。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3.2.2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发电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3.2.3滑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

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

3.2.4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于暴雨、冰雪融水、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3.2.5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地面塌陷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房屋、铁路、公路、矿山、水库等工程设施,造成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2.6“地裂缝”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2.7地面沉降。造成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地表土壤的自然压实;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地面沉降的危害是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造成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

4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a) Ⅰ级(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