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男性盆部和会阴断层解剖与CT、MRI-ShandongUniversity

男性盆部和会阴断层解剖与CT、MRI-ShandongUniversity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主管技师的职称考试人体影像解剖知识女性盆部和会阴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主管技师的职称考试人体影像解剖知识女性盆部和会阴 1、经第3骶椎下份的横断层 此断层为女盆第二段的开始,乙状结肠被切为前、后两个断面。直肠位于椎体右前方,并与乙状结肠直接相连。回肠集中于断面的右前部。子宫底位于断面中央,两侧为子宫阔韧带和卵巢,但子宫和卵巢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年龄、机能状态以及生育史密切相关,变化很大。 2、经第5骶椎上份的横断层 子宫体居中,左前方为乙状结肠,右前方均为回肠。子宫后方依次为乙状结肠、直肠。子宫两侧可见含有大小不等卵泡的卵巢断面。输尿管位于子宫断面后外方,其稍外侧有子宫动脉、子宫静脉断面。髂腰肌的前内方自内向外分别为髂外静脉、髂外动脉及股神经。梨状肌前内侧缘贴有腰骶干及1、2、3骶神经。在骶骨前方为椎外静脉丛。 3、经髋臼上缘的横断层 本断层为女盆第三段开始,由前向后由膀胱、子宫和直肠所占据。子宫位于子宫颈阴道部与子宫颈阴道上部之间,内腔即子宫颈管。子宫两侧有细小的子宫阴道静脉丛,后方呈弧形裂隙是阴道穹后部。 4、经股骨头上份的横断层 断层由前至后是膀胱、子宫和直肠。子宫的断面为子宫颈部,其两侧可见输尿管断面以及子宫阴道静脉丛的无数小断面。子宫断面中央有不规则的子宫颈管,其后方可见弧形裂隙状阴道穹后部。尾骨前外方直肠两侧有肛提肌。 5、经股骨头下份的横断层 断面中部由前至后依次可见膀胱、阴道和直肠。阴道为中段断面,其周围可见无数大小不等的子宫阴道静脉丛。CT横断图像上阴道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阴影,偶见当中的低密度区,代表阴道腔隙及分泌液。 6、经耻骨联合上份的横断层(图4-16) 此断层为女盆第四段开始,耻骨联合的后方从前向后依次为膀胱、阴道和直肠。在CT图像上,正常状态下适度扩张的膀胱壁

人体断面与影响解剖学[第五章盆部与会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盆部与会阴 重点难点剖析 1.盆部由盆壁、盆腔及盆腔脏器构成。盆壁以骨盆为基础,各骨借骶髂关节、耻骨联合、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相连结,加上盆壁肌、盆膈和盆筋膜构成盆腔。盆膈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于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封闭骨盆下口,内有肛管通过。盆筋膜分为盆壁筋膜、盆脏筋膜和盆膈筋膜,盆筋膜在盆腔内相互移行形成潜在性的盆筋膜间隙,常见有耻骨后隙、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隙。 2.盆腔脏器自前向后排成三列,前列为膀胱、尿道和男性前列腺等泌尿器官,中列为男性输精管壶腹、精囊或女性子宫、阴道、输卵管、卵巢等生殖器官,后列为直肠和肛管等消化器官。膀胱位于耻骨联合的后方,分为膀胱尖、体、底、颈四部分,膀胱颈与男性前列腺或女性盆膈相邻,膀胱底与男性输精管壶腹、精囊或女性子宫颈、阴道相邻。前列腺位于膀胱颈与尿生殖膈之间,分为前列腺底、体、尖三部分。前列腺依据胚胎发生分为前叶、中叶、后叶和左、右侧叶,依据组织结构分为内腺和外腺,依据带区分区法分为前区、中央区、周缘区和前纤维肌基质区。精囊呈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的后方和输精管壶腹的外侧。输精管末端膨大成输精管壶腹,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穿过前列腺开口于尿道。 子宫呈倒置的梨形,分为子宫底、体、颈三部分。正常成人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子宫体近似与地平面相平行,子宫颈位于坐骨棘平面以上。除盆底肌、尿生殖膈、阴道等子宫周围结构的承托外,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等的固定也起到保持子宫正常位置的作用。卵巢呈扁卵圆形,位于髂内动脉与髂外动脉夹角处的卵巢窝内,借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分别连于盆侧壁、子宫角。阴道位于膀胱、尿道与直肠之间,其上部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环状的阴道穹,阴道后穹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直肠在第3骶椎平面续于乙状结肠,其下端膨大为直肠壶腹,内有3条直肠横襞。 3.会阴为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呈菱形,以两侧坐骨结节

《断层解剖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大纲 The lecture notes of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供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使用) 前言preface 总学时:40; 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20 周学时:3 ; 学分:2.0 课程性质: 医学英语班及七年制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超声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人体各部连续断层中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包括对系、局解内容的复习总结);相应层面的CT、MR、超声图像的认识。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与断层标本示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有内容均包括:尸体断层图像与相应的CT、MR、超声图像。各章、节内容由断层解剖学教师与临床影像科医生分别讲授。 教学用书: 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A Textbook of Sectional Anatomy/刘树伟主编,2003.8 参考书: 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颅脑应用解剖学/李振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腹部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2006 视听教材: 四肢断层解剖/腹部断层解剖,2002; 脊柱区断层解剖/女性盆部断层解剖 /男性盆部断层解剖, 2003; 颅脑连续横、矢状、冠状断层解剖/纵隔的断层解剖,2004; 肺的的断层解剖,2007/李振平,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CAI课件/李振平主编 一、导论 Introduction of sectional anatomy 讲授To lecture

2015断层解剖学复习资料

断层解剖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单选题 一、头部 1.在横断面上,识别距状沟前部的标志 A.禽距 B.侧副隆起 C.侧副沟 D.海马 E. 海马傍回 2.显示基底核区的最佳横断层面 A.胼胝体干 B. 胼胝体压部 C.松果体 D.前连合 E.后连合 3.识别中央旁小叶的标志 A.扣带沟 B.扣带沟边缘支 C.中央沟 D.中央前沟 E.中央后沟 4.内囊前肢与内囊后肢分界的标志 A.豆状核 B.壳 C.苍白球 D.尾状核 E.背侧丘脑 5.在横断层面上,小脑延髓池两侧的脑组织 A.小脑扁桃体 B.小脑半球 C.小脑蚓 D.枕叶 E.舌回 6.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楔叶 B.楔前叶 C.缘上回 D.外侧沟 E.顶枕沟 7.胼胝体干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侧脑室 B.第三脑室 C.尾状核 D.外侧沟 E.顶枕沟 8. 半卵圆中心以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E.楔叶 9. 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内囊 B.外囊 C最外囊 D.第五脑室 E.第六脑室 10. 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上的结构 A.胼胝体嘴 B. 胼胝体膝 C. 胼胝体干 D.海马 E. 海马傍回 11.内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尾状核 B.豆状核 C屏状核 D.杏仁体 E.背侧丘脑 12. 胼胝体压部两侧的腔隙为侧脑室 A.前角 B.中央部 C.三角区 D.后角 E.下角 13.红核和黑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侧脑室 B.第三脑室 C.中脑水管 D.胼胝体膝 E.透明隔 14. 鞍上池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交叉池 B.大脑纵裂池 C.小脑上池 D.环池 E.大脑外侧窝池 15.齿状核横断层面上的结构 A.小脑上池 B.小脑扁桃体 C.小脑上脚 D.小脑中脚 E.小脑下脚 16. 第四脑室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小脑半球 E.小脑蚓 17.形成“Y”形小脑幕的结构 A.大脑镰 B.小脑幕 C小脑镰 D.大脑镰和小脑幕 E.小脑幕和小脑镰 18.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白质区 A.内囊 B.外囊 C.最外囊 D.视辐射 E.听辐射 19.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白质区

人体断层解剖学期终考试总复习题1

.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期终考试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眦耳线 2.连合间线 3.半卵圆中心 4.内囊 5.蛛网膜下池 6.大脑动脉环 7.咽旁间隙 8.肺段 9.纵膈 10.胸膜隐窝 11.主动脉肺动脉窗 12.Glisson系统 13.第二肝门 14.肝段 15.门腔间隙 16.腹膜后间隙 17.肾上腺三角 18.膀胱精囊角 19.前列腺峡 20.椎间管 21.侧隐窝 . . 22.钩突关节 23.骨纤维管 24.翼状襞 25.髌上囊 二.填空题 1.成对的脑池包括--------,----------,----------和------------。 2.大脑半球分五叶即---------,------------,----------,---------和-----------------。 3.四角形鞍上池的四个角分别为-----------,-------------,-----------和-----------------。 4.基底核包括----------,-------------,---------------和----------。 5.脑室系统包括-------------,----------------,--------------以及连通脑室的-----------和------------等 6.颈内动脉依据行程分为-------------,-----------,------------和------------五段。 7.椎动脉起自----------依其行程分为-----------,-----------,---------,---------和----------段,至-----------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较大的分支是----------------。 8.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即-------------动脉,分布于基底核区的--------------,---------和————。易破裂出血,故名----------------动脉。 9.海绵窦位于--------------两侧,内有------------------和---------------通过,窦的外侧壁上有 --------------------,---------------,-----------和-----------通过。

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

第八章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 成人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韧带等连接而成。自上而下可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尾段等四部分。 多数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二者围成椎孔。椎弓由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接椎体狭窄部分,其上、下缘分别为椎上、下切迹,相邻的椎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其内有神经、血管通过。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板移行部,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图8-1-1)。 除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外,其他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共23个。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环等构成。髓核富含水分,位于椎间盘的中心偏后部分。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围绕髓核呈同心圆状排列,其前部较厚,后部较薄,故髓核易向椎体后方或后侧方突出。Sharpey纤维环位于椎间盘最外层,由胶原纤维构成。透明软骨终板紧贴于椎体上下缘,构成椎间盘髓核的上、下界(图8-1-2)。 图8-1-1 椎骨一般形态

图8-1-2 椎间盘及椎管内容 后纵韧带和黄韧带是具有重要临床病理意义的结构(图8-1-3)。后纵韧带起自枢椎体后缘,向下沿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至骶管,细而坚韧。黄韧带参与椎管后壁的构成,起自上位椎骨椎板的下前面,止于下位椎骨椎板的后面和上缘,呈节段性。正常厚度为2~4mm,超过5mm即为增厚。后纵韧带增厚钙(骨)化、黄韧带增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图8-1-3 脊柱韧带 椎管由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内有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脑脊液等。椎管前壁由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构成,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后壁为椎板和黄韧带。上述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变化,均可累及椎管,使其变形或狭窄。 脊髓位于硬膜囊内,上连延髓,呈圆柱形,因颈膨大、腰膨大致其各段粗细略有差异。脊髓末端变细,为脊髓圆锥,于第1腰椎(小儿平第3腰椎)椎体下缘水平处续为终丝。一般来说,成人第2腰椎水平以下椎管内无脊髓组织,仅有马尾神经。脊髓亦分颈、胸、腰和骶尾段等,但影像上各段界限难辨。脊髓节段与同序数的椎骨多不对应。 脊髓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其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紧贴硬脊膜内面,两者之间潜在腔隙为硬(脊)膜下腔(图8-1-2),CT及MRI上均不能显示此腔。硬脊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蹄组织构成,呈盲囊状包绕脊髓、蛛网膜及软脊膜,形成长筒状的硬膜囊。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间隙为硬膜外腔,其内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还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识别脊髓被膜

《人体断面解剖学》考试大纲

《人体断面解剖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2015级起) —、编写说明 本大纲依据医学影像学专业成人业余专升本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编写,适用于成人教育业余专升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课程教学,指导师生共同顺利 完成教学任务。本课程总学时数为66学时,自学33学时,课堂讲授33学时。 二、本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人体断面解剖学》应用断层解剖方法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在断面上的形态、位置关系及其连续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影像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人体断面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B 超、CT、MR图像学习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断面解剖学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通过自学及课堂面授,使学员了解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 展,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断面解剖学基础。 四、教科书与参考书目 选定教科书为刘树伟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断层解剖学》(第二版)。 五、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绪论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应用意义。了解人体断面解剖学 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前景展望。掌握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二)学时安排:总学时:2学时,其中面授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断面解剖学的定义、特点和学习目的。 2、断面解剖学发展历史。 3、断面解剖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4、断面解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5、断面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6、断面解剖学学习方法。 第一章头部 (一)目的要求: 了解头部的境界、分区和标志性结构,了解头部断面解剖学常用基线。了解大脑 沟、回的形态、脑内部结构特点,掌握脑室、脑池的形态、位置,了解脑血供特点及 脑血供。掌握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面解剖及其CT、MR图像。了解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矢、冠状断面解剖及 CT、MRI图像。掌握眶、颞骨、鼻、鼻旁窦、咽、口底和三大唾液腺的横断面解剖及 CT、MR图像。 (二)学时安排:12学时,其中面授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头部境界、分区。标志性结构。头部断层解剖常用基线。 2、颅脑应用解剖:大脑沟、回的应用解剖。脑内结构的应用解剖。脑室、脑池 的应用解剖。 3、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 4、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第二章颈部 (一)目的要求: 了解颈部的境界、分区及标志性结构。了解器官的配布规律及颈部断层解剖结构 特点。掌握颈部筋膜、筋膜间隙及其连通。掌握颈部的连续断面解剖及CT、MR图像。掌握喉的断面解剖,了解其CT图像。 (二)学时安排:9学时,其中面授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颈部境界、分区;颈部的标志性结构。 2、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颈部断层解剖结构特点;颈部筋膜、筋膜间隙;颈部 局解。 3、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4、喉的断层解剖及CT图像。

断层解剖学总结

断层解剖学总结 1 眶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2 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3 岛盖:额叶,顶叶,颞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 2 基底核的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内,有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4 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为新纹状体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宽厚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嘴,膝,干,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胼胝体纤维呈辐射状向前后及两侧分别形成额釬,枕gan,半卵圆中心的主要纤维联系左右侧大脑半球的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5 前连合:位于穹窿柱前方的终板内,呈“X”形,构成第三脑室前臂的一部分 6 穹窿: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脚,体柱三部分 内囊: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为。 7 辐射冠:投射纤维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称为辐射冠 8 半卵圆中心: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线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组成 3 间脑分布: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侧临内囊,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1 松果体位置:位于胼胝体压部的下方,以柄附着于第三脑室后部临床意义:松果体偏离正中线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信号 9 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 10 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通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下后动脉经过 11 桥池:又称脑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斜坡之间,扁且宽阔,向上连通脚间池,向后连通小脑延髓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 12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第三脑室后方,向上至胼胝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21 中脑周围的脑池有脚间池,四叠体池,环池,鞍上池 13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14 大脑外侧窝池:又称大脑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颞叶,岛叶之间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隙,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深静脉通过 15 虹吸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为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16 空蝶鞍:在Ⅱ型或Ⅲ型蝶鞍,若蛛网膜下隙异常扩张并突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则垂体被压与鞍底,CT或MRI图像上出现空蝶鞍 17 蝶鞍:位于颅中窝中央部,包括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垂体窝,鞍背和后床突 20 大脑深部的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纤维

人体断面解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头部 眦耳线 Reid基线 上眶耳线 连合间线 AC-PC线Broca区 髓突 半卵圆中心扣带沟缘支禽距 毯 距状隐回 蝶骨翼突 颧弓 翼腭间隙(翼腭窝) 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咽外侧间隙咽后间隙 咬肌间隙 颞下间隙 椎前间隙 颊咽筋膜 椎前间隙 翼肌间隙 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 帆间池 小脑延髓池伏隔核 脑池 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 环池 胼胝体周池 脑桥小脑角池 帆间池 大脑大静脉池 四叠体池 小脑上池 小脑延髓池 小脑溪 终板池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延池 鞍上池 大脑大静脉 内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脑底静脉环 丘纹静脉 Meckel腔 鞍膈 第二章颈部 梨状隐窝 舌会厌襞 杓状会厌襞 会厌前间隙 声门旁间隙 颈动脉鞘 颌下间隙 喉中间腔 第三章胸部 肺门 肺根 主动脉肺动脉窗 奇静脉弓

奇静脉食管隐窝 肋膈隐窝 肺动脉窦 主动脉窦 心包上隐窝 气管前间隙 食管后间隙 主动脉下隐窝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左冠状动脉窦 右冠状动脉窦 隆嵴下淋巴结 左下气管旁淋巴结 第四章腹部 肝门 第二肝门 网膜孔 胃脾隐窝 脾肾隐窝 网膜囊前庭 肝肾隐窝 网膜囊上隐窝 网膜囊下隐窝 肝裸区 胃裸区 胃膈韧带 胃胰韧带 胃脾韧带 肝蒂 左肾上腺三角 右肾上腺三角 脾周间隙 门腔间隙 肋膈隐窝 肠系膜根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肝胰壶腹 腹膜后间隙 左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膈下腹膜外间隙 脾裸区 肝尾状叶 肾筋膜 背裂 Glisson系统 正中裂 Couinaud 肝段 肾旁前间隙 肾周间隙 肾旁后间隙 第五章男性盆部 和会阴 坐骨肛门窝 耻骨后间隙 尿生殖膈 膀胱精囊角 第六章女性盆部和会阴 直肠子宫陷凹 卵巢悬韧带 膀胱子宫陷凹 盆膈 闭孔内肌 第七章脊柱区 椎间盘 椎静脉系 腰神经通道 神经根管 侧隐窝 盘黄间隙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大纲13页word文档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断面解剖学(section al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2.0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验22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它是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随着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断层标本与CT、MRI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与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奠定基础理论知识。 六、教学重点: 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教学以精讲多练、学生观察断层标本为主,辅以局解标本、模型、绘制断层结构图、组织讨论和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解基本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七、主要先修课程: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Introduction 【目的要求】 1.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2.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意义。 3.了解断层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主要内容】 1.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及性质详细讲解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关系及特点。 2.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和学习方法一般介绍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前景;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及学习

断层解剖学复习

1.什么是连合间线? 连合间线为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脑丘体定位手术和X刀,r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故脑丘体定位断层解剖研究多以此线为基线。 2.红核髓质束损伤表现-Benedikt综合症 红核位于上丘平面,经红核髓质束的纤维下行至髓质前角,兴奋对侧肢体的屈肌运动神经元,同时抑制该肢体的伸肌运动神经元,一侧红核损伤,常可引起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包括震颠,共济失调和舞蹈样运动,可能还有同侧眼球运动麻痹。这些症状称Benedikt综合症 3.什么叫鞍上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由大脑纵裂池,外侧窝池,交叉池、脚间池和环池或桥池组成。 4.大脑白质内含哪三类纤维?a.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褚结构,呈扇形放射称辐射冠。b.联络纤维:连接一侧半球各皮质区,人脑的联络纤维极为发达,与投射纤维和连合纤维相比,其量最大。c.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相应皮质区 5.第三脑室的位置境界交通 位置: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含脑脊液的腔隙称第三脑室。境界:前壁:前连合和终板后壁: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上壁:联络丛和丘脑髓纹下壁:自前向后为视交叉,漏斗,灰结节和乳头体交通:前端借室间孔通侧脑室。后端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6.大脑动脉环(willis)的构成位置及意义 构成: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前后左右围成位置: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意义: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及左右大脑半球的血液向交通,显示脑血液供应的巨大代偿潜能,对维持脑的血液供应有重要作用。 7.胸骨角平面标志性意义 a.上下纵膈的分界平面 b.后方平对第四五胸椎之间的椎间盘 c.平对主A弓的起端和止端 d.气管杈在此平面上 e.是胸部得重要平面 f.奇静脉弓在此平面跨越右主支气管,并向前汇入上腔V.g左主支气管于此平面越过食管的前方,形成食管的第二个狭窄.h胸导管在此平面由右转向左行.j通过第2胸肋结合,为计数肋的标志性平面。 8.右肺上叶: 尖段S1后端S2前段S3。中叶:外侧段S4内侧段S5。下叶:上段S6内侧底段S7前底段S8外侧底段S9后底段S10 9.正中裂:又称cantlie线,在肝膈面相当于胆囊切迹中点至第二肝门下腔V左前缘的连线。该线略弯向右侧。左叶间裂:在肝膈面为镰状韧带左侧1CM处和下腔V左前缘的连线。有叶间裂:在肝膈面,相当于从下腔V右缘引弧形线至肝的右下角与胆囊切迹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转至脏面,连与肝门右切迹 10.什么是前穿质: 此处为颈内动脉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处,有许多血管出入小孔:是大脑中动脉发出营养深部结构的部分 11.外侧沟分几支: 外侧沟为大脑半球最深最明显的沟,它起自颞极前上方的外侧沟向后上走行不远即分出短的前支、升支和长的后支、前支和升支呈Y或V字形 12.扣带沟: 中央沟、边缘支(前方为中央旁小叶)、顶下沟 13额下回分为那几部: 眶部、三角部、岛盖部、后两部分为Broca区为运动性活动区(说话中枢) 14.什么是前连合

人体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解剖学教研部 - 1 - 实用断层影像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分支。目前,人体断层解剖学已成为识别多种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基础科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科学,属于应用解剖学范畴。本世纪70年代以来B 超、CT、MRI和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给断层解剖学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要想提高医学影像的分析能力和诊断准确率,应具有扎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否则将无法胜任用现代化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临床工作。因此,学习和研究断层解剖学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需要,我们利用自制的实物标本和CT图像、MRI图像,制作了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视听教材。由于本学科正处于飞速发展之

中,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以求改进和进一步完善。(一)颅脑部断层影像解剖(1)颅脑正中矢状断面(图1):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六个部分组成,通常,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胼胝体分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和胼胝体压部,透明隔,第三脑室,前下方有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是视交叉周围的蛛网膜下池。脚间池是大脑脚之间的蛛网膜下池,交叉池和脚间池合称鞍上池,鞍上池向下与脑桥池相续,内有基底动脉。第三脑室后方分别有中间帆腔、松果体、大脑大静脉池、中脑四叠体,背侧有四叠体池,向上与大脑大静脉池相续。小脑幕位于小脑与端脑枕叶之间,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枕大池也称为小脑延髓池。颅脑正中矢状层面MRI图像: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胼胝体,胼胝体膝,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脚间池,脑桥池,中间帆腔,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四叠体池,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小脑幕,枕大池,位于延髓、小脑与枕鳞之间。(2)眶耳基线断面(图2):是以眶下缘与外

断层解剖学教案复习过程

《断层解剖学》教案 The lecture notes of sectional anatomy (供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 前言preface 总学时:82; 讲课学时:62; 实验学时:20 周学时:4 ; 学分:3.5 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学专业(六年制)本科生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超声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人体各部连续断层中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包括对系、局解内容的复习总结);相应层面的CT、MR、超声图像的认识。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与断层标本示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有内容均包括:尸体断层图像与相应的CT、MR、超声图像。各章、节内容由断层解剖学教师与临床影像科医生分别讲授。 教学用书: 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A Textbook of Sectional Anatomy/刘树伟主编,2003.8 参考书: 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双语版)/刘树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颅脑应用解剖学/李振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全国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 腹部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2006 临床中枢神经解剖学/李振平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3 视听教材: 四肢断层解剖/腹部断层解剖,2002; 脊柱区断层解剖/女性盆部断层解剖 /男性盆部断层解剖, 2003; 颅脑连续横、矢状、冠状断层解剖/纵隔的断层解剖,2004; 肺的的断层解剖,2007/李振平,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CAI课件/李振平主编 网站浏览:网址

(三)断层解剖学大纲

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供影像专业)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修订 绪论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2.熟悉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任务3.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及学习方法与目的。第一章头部1.掌握大脑半球在三维断面上的表现,基底核、内囊及外囊的组成、形态、位置及其在三维断面上的表现,海绵窦的位置、穿行结构及最佳显示断面掌握颅后窝的主要结构及小脑和小脑幕的断面形态掌握侧脑室,第三脑室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断面表现掌握桥池、脚间池、交叉池、四叠体池、环池、小脑延髓池、鞍上池的位置和断面表现,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分段,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最佳显示断面,及其在横断面和冠状断面上的表现,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矢、冠

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2.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基线的概念,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鞍区的三维端面表现,垂体的位置、形态、毗邻。 3.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脑的位置、形态及分部,鞍区的组成及鞍底的形态了解颅后窝的组成及枕骨大孔的位置,第 五、六脑室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行经及分布概况了解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和位置,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范围的断面表现,硬膜窦的断面表现,眶与视器与鼻旁窦的构成及毗邻,面部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交通及其临床意义。第二章颈部 1.掌握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2.熟悉颈部连续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其MRI 图像,喉的连续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3.了解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第三章胸部 1.掌握掌握肺门、肺根和肺段在横断面上表现,纵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