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IMO7378防污公约1999年7月修正案生效的通知

关于IMO7378防污公约1999年7月修正案生效的通知

关于IMO7378防污公约1999年7月修正案生效的通知
关于IMO7378防污公约1999年7月修正案生效的通知

防污公约附则II新程序布置手册-白杨中文new

73/78防污公约附则II 程序和布置手册 MARPOL 73/78 ANNEX II PROCEDURES & ARRANGEMENTS MANUAL 船名Ship's Name 白杨BAI YANG 船旗国 Flag 中国P.R.C. 船舶呼号 Distinctiveletters BPLT IMO 编号 IMO number 9389588 船籍港Port of registry 上海SHANG HAI 船级Classification 中国船级社 CCS 船舶类型Type of Ship 二类化学品船兼油船 TYPE 2 CHEMICAL TANKER/OIL TANKER 船舶所有人 Owner 上海中化思多尔特船务有限公司SHANGHAISINOCHEM-STOLT SHIPPING LTD

引言 1.为防止船舶排放有害物质或含这些有害物质的流出物入海而污染海洋环境,制定了经 1978 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 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后称73/78 防污公约)。 为达到其目的,73/78 防污公约包括了六个附则,给出了有关主要的6 类有害物质在船上处理和排放入海或排入大气的详细规则,即附则I(矿物油),附则II(散装运输的有毒物质)、附则III(散装包装形式运输的有害物质)、附则IV(生活污水)、附则V(垃圾)、附则VI(空气污染)。 2.73/78 防污公约附则II(以后称附则II)第13 条禁止将X、Y 或Z 类有毒液体物质或 含有这些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其他残余物或混合物排放入海,但符合规定的条件除外,包括以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标准为基础的程序和布置,以确保满足针对每类物质而规定的衡准。 3.附则II 要求的程序和布置标准,要求核准散装运载有毒液体物质的每艘船舶都应配 备一份程序和布置手册(以后称《手册》)。该《手册》已按附则II 之附录4 写成,涉及清洗液货舱和从这些作业中排放残余物和混合物时海洋环境方面的问题。《手册》不是安全指南,而应参考专门用于评估安全性危险的其他出版物。 4.《手册》的目的是确定能符合附则II 所需的布置和设备,以及高级船员确定有关货 物装卸、液货舱清洗、污液处置、残余物排放、压载和排除压载的所有操作程序,这些是为符合附则II 的要求所必须遵循的。 5.此外,《手册》连同船舶的货物记录薄,以及在附则II下签发的证书?,将一起被主管 机关用作控制目的,以确保船舶完全符合附则II的要求。 6.船长应确保对含有X、Y 或Z 类物质的货物残余或残余物/水混合物不排放入海,除非 这种排放完全符合本《手册》中所规定的操作程序。 7.船长应确保对含有X、Y 或Z 类物质的货物残余或残余物/水混合物不排放入海,除非 这种排放完全符合本《手册》中所规定的操作程序。 8 《手册》已经CCS代表主管机关批准,未经预先同意,不允许对其中的任何部分作变动或修改。 ?只包括签发给本船的证书:即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适装证书。

【免费下载】MARPOL公约附则IV

MARPOL附则IV(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规则)的修订和理解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发布时间:2007-03-23 浏览:1857 1 附则IV的出台及修订背景 为防止船舶排放生活污水污染海洋环境,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以下简称海 环会)于1973年通过了MARPOL 73/78防污公约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以加 强对船舶生活污水的管理,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然而,在1973年MARPOL 73/78附则 IV通过后到2000年3月13日的IMO海环会44届会议召开时的27年中,仅有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43%的77个国家接受了MARPOL 73/78附则IV,还达不到所要求的生效条件。 为使附则IV尽快被更多的国家接受,同时为了使《国际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的检 验与发证与协调检验发证体系相符,海环会在2000年3月第44次会议上审议了MARPOL 73/78公约附则IV修正案,以MPEC.88(44)大会决议批准,并规定在原附则IV生效后实施。 经修订的附则IV,充分考虑了各国之间履约的实际困难,适当缩小了原附则的适用范围,并适当降低了排放控制标准,以期能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而尽早达到公约所要求的生 效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该附则。至2002年底,就有另外三个国家宣布接受附 则IV。 2002年9月26日,随挪威签署批准加入MARPOL 73/78原附则IV的文件后,已累计有88个国家加入,而且这些国家所拥有的商船总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51%,原附则IV已达到了MARPOL公约第15条(2)规定的生效条件,于2003年9月27日生效,海环会海为此专门在2002年10月1日以PMP(157)号通函形式对外发布了原附则IV的生效通知。 2003年7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MEPC第49次会议注意到,原附则IV将于同年9月27日生效,决定在海环会第51次会议上通过经修订的附则IV,随后海环会第51次会议以第115(51)号决议通过经修订的MARPOL公约附则IV,并规定经修订的附则IV将于2005年8月1日生效。至2004年5月,宣布接受原附则IV的国家累计达到了95个之多。

对7378防污公约附则III的建议修正案

对《73/78防污公约》附则III的建议修正案 (经修正的附则III) 现有的《防污公约》附则III由下述文字取代: “防止海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污染规则” 第1条 适用范围 (1)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附则规定适用于所有装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的船 舶。 (1.1) 就本附则而言,“有害物质”系指那些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IMDG 规则)*中确定为海洋污染物的物质,或满足本附则附录中 衡准的物质。 (1.2)就本附则而言,“包装形式”系指IMDG规则中对有害物质所规定 的盛装形式。 (2)除非符合本附则的规定,应禁止运输有害物质。 (3)作为对本附则规定的补充,公约每一当事国政府应颁发或促使颁发关于包 装、标志、标签、单证、积载、限量和免除的详细要求,以防止或最大限 度减少有害物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4)就本附则而言,对于以前曾经装运过有害物质的空容器,除非已采取足够 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其中已没有危害海洋环境的残余物,否则应将它们视为 有害物质。 (5)本附则要求不适用于船用物料及设备。 第2条 包装 根据其所包装的特殊物品,包装件应足够将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减至最低限度。 第3条 标志和标签 (1) 盛装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应永久地标以正确的技术名称(不应只使用商标名 称),并应加上耐久的标志或标签,以指明该物质为海洋污染物。在可能 *参见本组织以MEPC.122(75)号决议通过的,并已经或可能经海安会修正的IMDG规则; 见IMO出版号IMO 200E和IMO 210E。

的情况下,此种识别还应用其它方法予以补充,例如采用相应的联合国编 号。 (2)标记正确技术名称和在盛装有害物质包装件上粘贴标签的方法,应使包装 件在海水中至少浸泡3个月后,标记和标签内容仍能保持清晰可辨。在考 虑合适的标志和标签材料时,应注意所用材料和包装表面的耐久性。 (3)盛装少量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可免除标记要求。* 第4条** (1)在所有有关海运有害物质的单证上涉及这些物质时,应该使用该物质的正 确技术名称(不应仅使用商标名称),并对该物质进一步注明“海洋污染物” 字样。 (2)托运人提供的运输单证应包括或应附有经签字的证明或声明,说明交付运 输的货物已经妥善包装、标记、标签或适当张贴,并处于适合装运状况,以将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减至最低限度。 (3)每艘装运有害物质的船舶,应具有一份特别清单或舱单,列明船上所装的 有害物质及其位置。使用一份载明船上所装全部有害物质位置的详细积载 图可用以代替这种特别的清单或舱单。岸上的船舶所有人或其代表也应持 有这些单证的副本,直至将这些有害物质卸下船为止。离港前应备有一份 上述单证的副本,以供港口国当局指定的个人或组织使用。 (4)在任一停靠站,如有装卸作业,即使是部分,也应在离港前向港口国当局 指定的个人或组织提交修改过的单证,该单证应列明装船的有害物质,标 明其在船上的位置和详细的积载计划。 (5)如果船舶按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要求持有特殊 清单或舱单或详细积载图,则可将本条要求的单证与危险货物单证合并。 如果合并单证,则应将危险货物与本附则所述的有害物质加以明确区分。 第5条 积载 有害物质应正确地积载和加固,以便最大限度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且不损害船舶和船上人员的安全。 第6条 限量 *参见IMDG规则中提供的具体免除;见IMO出版号IMO 200E和IMO 210E。 **本条中所指的“文书”并不排除使用电子数据处理(EDP)和电子数据交换(EDI)传输技术作为纸文件的辅助。

MARPOL7378附则Ⅵ浅谈

MARPOL73/78公约附则VI浅析 全球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臭氧层破坏、酸雨腐蚀、细颗粒粉尘增多、气候变暖。船舶中柴油机排烟、制冷剂泄漏和垃圾焚烧等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排放的NOx占化石燃料源的15%左右, SOx占人为源的4%~9%,随着运输船舶数量日益增加,其大气污染排放也日趋严重。为了降低船舶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IMO制定国际防污公约MARPOL73/78附则VI-“防止船舶大气污染规则”,已于2005年5月19日正式生效。船舶排放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包括SOx、NOx、ODS(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消耗臭氧层物质和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船上焚烧排放至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本文从如上几种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相关要求和应对措施一一阐述。 1 SOx排放控制 为了降低SOx排放, 其一是安装使用经认可的废气滤清系统或任何其它技术方法来保证SOx排放量符合公约要求,其二通过使用符合公约要求的低硫油来达到SOx排放标准,绝大部分船舶都是采用第二种方法。2012年7月1日起,ISO8217:2012国际船用燃油标准中的燃油硫份含量从4.5%降低到3.5%,并且暂定2020年1月1日以后,船用燃油硫份含量上限降低至0.5%。 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的MEPC环保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陆续增加船舶使用低硫油区域,这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及的SECA/ECA区域

(Sulfur Emission Control Area)。截至2015年7月1号,生效的SECA区域范围和硫份要求如下: 1. 波罗的海、北海、英吉利海峡,硫份含量上限为0.1%,见下图; 2. 在欧盟港口停泊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硫含量超过0.1%的燃油。该要求适用于欧盟港口停泊(系泊和锚泊)的船舶,对在港口外抛锚的船舶不适用。硫份含量上限为0.1%; 3. 北美沿岸,包括美国、加拿大沿岸200海里水域,以及邻近的太平洋海岸,大西洋海岸,以及8个主夏威夷岛屿,硫份含量上限为0.1%,见下图;

7378防污公约附则:防止海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污染规则范文

73/78 防污公约附则:防止海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污染规则 第 1 条适用范围 1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附则的条款适用于所有装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的船舶。 1.1 就本附则而言,"有害物质"系指《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国际危规)参见业经本组织以第A.716 (17)号决议通过的或可能将由海上安全委员会修正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国际危规)。中被确定为海洋污染物的物质。 1.2 确认包装形式有害物质的导则载于本附则的附录中。 1.3 就本附则而言,"包装形式" 被定义为《国际危规》中所规定的有害物质的盛装形式。 2 有害物质的装运,除按照本附则各项规定进行外,应予禁止。 3 为防止有害物质污染海洋环境或将此种污染减至最低限度,本公约的各缔约国政府应颁布或促使颁布关于包装、标志、标签、单证、积载、数量限制和例外等方面的详细要求,以补充本附则的规定。 4 就本附则而言,凡以前曾经用于装运有害物质的空的容器,除非已采取适 当的预防措施,保证其中已没有危害海洋环境的残余物,否则应将其本身视为有害物质。 5 本附则的要求不适用于船用物料和设备。 第 2 条包装 在考虑其特定装载内容的情况下,包装应能将对海洋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第 3 条标志与标签 1 装有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应永久地标以正确的技术名称(不得只用商业名 称),并且还应永久地加上标志和标签,以表示该物质是海洋污染物。此种识别标记,在可能时还应用其他方法予以补充,例如,使用有关的联合国编号。 2 在装有有害物质的包装件上标注正确技术名称和贴标签的方法,应是能使该信息在海中浸没至少三个月后仍然可以从包装件上辨认出来。在考虑适当的标志和标签时,应考虑包件所用材料和其表面的耐用性。 3 装有少量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可免除标志要求。 第 4 条单证 1 在所有关于海运有害物质的文件上提到这些物质名称时,应使用该物质的正确技术名称(不得只使用商业名称),并且在该物质上还应补充标明" 海洋污染物"字样。 2 托运人所提供的运输文件中,应包括或附有一份经签字的证明或声明,说 明为了使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减至最低程度,交运的货物业已妥为包装、标志和加标签,或进行张贴,并处于可供装运的适当状况。 3 第艘装运有害物质的船舶,应有一份特别的清单或舱单,列明船上所装的 有害物质及其位置。可以使用一份载明船上所装全部有害物质的位置的详细积载图来代替这种特别的清单或舱单。船东或其代表也应在岸上存有这种文件的副本,直至将这些有害物质卸下为止。在离港之前,应给予港口国主管当局指派的人员或组织一份这些文件的副本。

MO防污公约附则VI

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 2009港口国监督指南 MEPC.181(59)决议 2009年7月17日通过 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第38条(a)款有关防止与控制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授予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的职能, 并忆及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已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 进一步忆及已经通过的MEPC.129(53)决议,即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港口国监督指南, 注意到经MEPC.176(58)决议通过的经修正的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 预计将于2010年7月1日生效, 并注意到MARPOL73/78防污公约第5和6章,以及该公约附则VI第10和11条,对于进入港口的外籍船舶,1997年议定书的成员国应履行控制程序,认识到根据经修正的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相应条款,需要对针对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港口国监督指南进行修正, 已经考虑由散装液体和气体分委会第13次会议准备,并由17届船旗国履约分委会审议的经修正的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2009港口国监督指南, 1.通过经修正的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2009港口国监督指南,并以附 录的形式公布; 2.邀请各缔约国政府,自2010年7月1日起,在依据经修正的MARPOL73/78防 污公约附则VI进行港口国监督时,应实施经修正后的指南;和 3.同意在之后一段时间,将该2009指南纳入经A.882(21)决议修正的A.787(19) 决议,即港口国监督程序。

附录 经修正的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2009港口国监督指南 第一章总则 1.1 本文件是要为遵照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 (下文中,简称附则)实施港口国监督检查提供一个基本指导,为实施检查、缺陷判定和执行控制程序提供一致性。 1.2 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VI的条款包含以下需要遵守的规定: .1 400总吨或400总吨以上的所有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需要持有IAPP证书。对400总吨以下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主管机关可以制定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其符合规定; .2 产生臭氧消耗物质(不包括氢-氯氟碳)的新装置,在2005年5月19日之后,禁止使用。每艘配有产生臭氧消耗物质循环系统的船,要求建立一个臭氧消耗物质记录簿; .3 对氮氧化物的控制,I级排放限制适用于所有2000年1月1日或之后但在2011年1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上所安装的大于130千瓦的船用柴油发动机。 依据VI/13.7条,排放限制等效于I级可以适用于1990年1月1日或之后但在2000年1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上所安装的,功率输出大于5,000千瓦,并且每缸排量等于或大于90升的船用柴油发动机。 II级排放限制适用于所有2011年1月1日或之后但在2016年1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上所安装的大于130千瓦船用柴油发动机。 依据13.10条提出的要求,III级排放限制适用于所有2016年1月1日或之后建造的船舶上所安装的大于130千瓦的船舶柴油机。然而,当这些船舶在已确定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区*之外运行时,适用于II级排放限制。 依据附则VI/13.2条,重大更改的船用柴油发动机应按照控制限制的要求取得证书; .4 对硫氧化物和颗粒物质的控制须达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1 任何船上使用的燃料油的硫含量,依照附则VI/18.2条,要求不能超过以下限制: .1 4.50%m/m ,于2012年1月1日之前; .2 3.50%m/m ,于2012年1月1日或之后;和 *依照附则VI/13,作为DD/MM/YYYY,没有区域被划分为排放控制区。

防污公约

《防污公约》附则VI修正案将于2010年7月1日生效 发布时间:2010-06-29 | 文章来源:办公室 | 浏览次数:59 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在2008年10月举行的第58次会议上,分别藉决议MEPC.176(58)和MEPC.177(58)通过《防污公约》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修正案和《氮氧化物技术规则》修正案。上述修正案将于2010年 7月1日全球生效。 《防污公约》附则VI的主要改动包括: 1、逐步调低全球的燃油含硫量上限,先由2012年1月1日起调低至3.5%(现时为4.5%),再由2020年1月1日起调低至0.5%(具体情况视乎最迟于2018年完成的可行性检讨结果而定)。适用于硫排放控制区的燃油含硫量限值由2010年7月1日起调低至1.0%(现时为1.5%),并由2015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低至0.1%。 2、逐步调低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凡在2011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上安装的船用柴油机,其NOx排放限值调低至14.4 g/kWh(现时为17.0 g/kWh),以符合“II级”排放标准;凡在2016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且在排放控制区内运作的船舶上安装的船用柴油机,则受最严格的“III级”排放标准所管制。 3、凡在1990年1月1日或以后但在2000年1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上安装、输出功率超过5 000 kW且每缸排量在90升或以上的现有船用柴油机,在为其而设的认可方法面世并经核准后,必须符合“I级"排放极限值(即17.0 g/kW)。 4、运载原油的液货船必须备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管理计划。 5、船上如有含消耗臭氧物质(ODS)的可重新充注系统,必须保存一份《消耗臭氧物质记录簿》。 《氮氧化物技术规则》修正案涵盖有关直接测量和监测方法的条文、为现有柴油机制订的发证程序,以及适用于须符合II、III级排放标准的柴油机的试验循环。该修订文本将影响到EIAPP证书的格式、台架试验条件和程序、计算验证公式及计算软件(如有)等。

《防污公约》附录VI

附录VI 《防污公约》附则VI燃油样品的燃油验证程序 (第18.8.2条) 应使用下列程序判定船上交付和使用的燃油是否符合附则VI第14条要求的标准。 1 一般要求 1.1 应使用第18条第8.1款要求的代表性燃油样品(“MARPOL”样品)验证供应上船的燃油硫含量。 1.2 主管机关应通过其主管当局管理验证程序。 1.3 负责本附录所述验证程序的实验室应就其进行试验的方法获得完全认可*。 2 验证程序步骤1 2.1 主管当局应将MARPOL样品交付实验室。 2.2 实验室应: .1 将密封号和样品标签的详细信息记入试验记录; .2 确认MARPOL样品上的封印未受损;以及 .3 拒绝任何封印受损的MARPOL样品。 2.3 如MARPOL样品的封印未受损,实验室应继续验证程序并应: .1 确保MARPOL样品完全均匀; .2 从MARPOL样品中取出两份小样;以及 .3 重新密封MARPOL样品并在试验记录中记入重新密封的详细信息。 2.4 应按附录V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两份小样依次进行试验。就本验证程序而言,该试验分析结果应分为“A”和“B”。 .1 如结果“A”和“B”在试验方法的可重复性(r)范围内,则结果应视为有效;和 .2 如结果“A”和“B”不在试验方法的可重复性(r)范围内,则两*按ISO 17025或等效标准认可。

个结果均应放弃,并应由实验室重新提取两份小样进行分析。 提取了新小样后,样品瓶应按上述第2.3.3段重新密封。 2.5 如试验结果“A”和“B”有效,应计算这两个结果的平均值“X”。 .1 如结果“X”等于或低于附则VI要求的适用限值,则燃油应视为符合要求。 .2 如结果“X”高于附则VI要求的适用限值,则应进行验证程序步骤2;但如结果“X”超出规定限制0.59 R(R为试验方法的 复现性),则燃油应视为不合格,且不必进一步试验。 3 验证程序步骤2 3.1 如按上述第2.5.2段需进行验证程序步骤2,主管当局应将MARPOL样品送至另一个经认可的实验室。 3.2 实验室收到MARPOL样品后应: .1 按第2.3.3段规定的将样品标签和密封号的详细信息记入试验记录; .2 从MARPOL样品中取出两份小样;以及 .3 重新密封MARPOL样品并在试验记录中记入重新密封的详细信息。 3.3 应按附录V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两份小样依次进行试验。就本验证程序而言,该试验分析结果应分为“C”和“D”: .1 如结果“C”和“D”在试验方法的可重复性(r)范围内,则结果应视为有效。 .2 如结果“C”和“D”不在试验方法的可重复性(r)范围内,则两个结果均应放弃,并应由实验室重新提取两份小样进行分析。 提取了新小样后,样品瓶应按上述第3.2.3段重新密封。 3.4 如试验结果“C”和“D”有效,且结果“A”、“B”、“C”和“D”在试验方法的复现性(R)范围内,实验室应计算这些结果的平均值“Y”: .1 如结果“Y”等于或低于附则VI要求的适用限值,则燃油应视为符合要求。 .2 如结果“Y”高于附则VI要求的适用限值,则燃油不符合附则VI要求的标准。 3.5 如结果“A”、“B”、“C”和“D”不在试验方法的复现性(R)范围内,主

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第MEPC.271(69)号决议 (2016年4月22日通过) 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1997年修正议定书附则修正案 防污公约附件VI规则第13条修正案 (氮氧化物第III层排放控制区操作性遵行记录要求) 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关于防止和控制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国际公约赋予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的职能的第38(a)条, 注意到经1978年议定书和1997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防污公约)第16条,该条规定出修正程序并授予本组织适当机构审议和通过其修正案的职能, 在其第六十九届会议上,审议了关于氮氧化物第III层排放控制区操作性遵行记录要求的防污公约附则VI修正草案, 1 按照防污公约第16(2)(d)条,通过防污公约附件VI规则第13条修正案,其文本载于本决议附件中; 2 决定,按照防污公约第16(2)(f)(iii)条,该修正案将于2017年3月1日被视为获得接受,除非在该日之前,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缔约方或其总计商船队构成不少于世界商船队总吨位50%的缔约方,已通知本组织反对该修正案; 3 邀请各缔约方注意,按照防污公约第16(2)(g)(ii)条,上述修正案在按照以上第2段获接受后,将于2017年9月1日生效; 4 要求秘书长,为防污公约第16(2)(e)条之目的,向所有防污公约的缔约方发送本决议及其附件中所含修正案文本的核证无误副本; 5 进一步要求秘书长向本组织并非防污公约缔约方的会员国发送本决议及其附件的副本。

附件 防污公约附件VI修正案 (氮氧化物第III层排放控制区操作性遵行记录要求) 附则VI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 第3章 控制船舶排放要求 规则13 – 氮氧化物(NO ) X 1 在现有第5.2段之后增加一个新的第5.3段如下: “5.3 本规则第5.1段所适用并按第II和第III层发证或仅按第II层发证的船舶,其船上安装的船用柴油发动机的层级和开/闭状态须在进入和离开在本规则第6段之下划定的排放控制区时,或在此等区域中开/闭状态改变时,连同日期、事件和船位,记录于主管机关所规定的记录簿中。” 2 在第5.1.1段中,将符号“NO X”改为“NO2”。 ***

《7378防污公约》附则Ⅱ和《散化规则》修正案

【时效性】有效 【法规名称】交通部关于国际海事组织《73/78防污公约》附则Ⅱ和《散化规则》修正案生效的通知 【法规分类】交通管理 【颁布部门】交通部 【颁布日期】1994年6月20日 【实施日期】1994年6月20日 【正文】交通部关于国际海事组织《73/78防污公约》附则Ⅱ和《散化规则》修正案生效的通知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三十三届会议于1992年10月30日通过两项决议〔MEPC.57(33)和MEPC.56(33) 〕,分别对《关于1973年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73/78防污公约)附则和《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 (散化规则)作了修改(两个修正案内容详见附件)。 近接该组织通知,在这两个修正案默认接受程序规定的时间内,无任何缔约国表示反对。因此,该修正案将于1994年7月1日生效。 我国是《73/78防污公约》缔约国,并对上述两个修正案未提出反对意见。因此,应执行上述修正案。现将两个修正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行。 附件一:《73/78防污公约》附则Ⅱ及附录Ⅱ和附录Ⅲ修正案文本第1条 第(6)段现行文本由下述内容替换: “有毒液体物质”系指本附则附录Ⅱ中所指的或根据第3条第(4)款规定暂时被评定为属于A、B、C或D类的任何物质。 第(7)段最后一句现行文本修正为如下内容: 特殊区域应为: (a)波罗的海区域,和 (b)黑海区域,和 (c)南极区域。 插入新的第(9A)款,内容为: (9A)南极区域系指南纬60°以南的海域。 第2条 增加如下新第(7)款: (7)(a)如果本附则和国际散化规则和散化规则的修正案涉及到由于装运某种物质的要求的提高造成构造或设备和装置的改变,而直接适用 该修正案被视为不合理或不可行时,主管机关可对在该修正案生效之日前建造的船舶的适用,作出变更或推迟一个指定时间。此种放宽,应在考虑本 组织制订的导则①的情况下,根据每种物质确定。---------- ①参见由本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并以第MEPC/Circ.266号通函散发的73/78防污公约附则Ⅱ和国际散化规则及散化规 则有关污染危害的物质清单修正案适用的导则。 (b)根据本段规定允许对某一修正案的适用给予放宽的主管机关,应向本组织提交报告,说明有关的船舶、所运的货物、每一船舶从事的贸易 以及放宽的合理性的细节,以便周知本公约的各缔约国供其参考并采取任何适用的行动。

《防污公约》附则VI及氮氧化物技术规则修正案msin0623anx

ANNEX 16 RESOLUTION MEPC.132(53) Adopted on 22 July 2005 AMENDMENTS TO THE ANNEX OF THE PROTOCOL OF 1997 TO AME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 1973, AS MODIFIED BY THE PROTOCOL OF 1978 RELATING THERETO (Amendments to MARPOL Annex VI and the NO x Technical Code)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MMITTEE, RECALLING article 38(a)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concern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mmittee (the Committee) conferred upon it b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rine pollution, NOTING article 16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 1973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1973 Convention”), article VI of the Protocol of 1978 relat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 1973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1978 Protocol”) and article 4 of the Protocol of 1997 to ame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 1973, as modified by the Protocol of 1978 relating thereto (herein 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1997 Protocol”), which together specify the amendment procedure of the 1997 Protocol and confer upon the appropriate body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function of considering and adopting amendments to the 1973 Convention, as modified by the 1978 and 1997 Protocols, NOTING ALSO that, by the 1997 Protocol, Annex VI entitled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ir Pollution from Ships is added to the 1973 Conven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nnex VI”), NOTING FURTHER that regulation 2(5) of Annex VI specifies the amendment procedure of the NO x Technical Code, HAVING CONSIDERED the proposed amendments to Annex VI and the NO x Technical Code, 1. ADOPTS,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6(2)(d) of the 1973 Convention, the amendments to Annex VI and the NO x Technical Code, the text of which is set out at Annex to the present resolution; 2. DETERMINES,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6(2)(f)(iii) of the 1973 Convention, that the amendments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been accepted on 22 May 2006, unless prior to that date, not less than one-third of the Parties or Parties the combined merchant fleets of which constitute not less than 50 per cent of the gross tonnage of the world’s merchant fleet, have communicated to the Organization their objection to the amendments;

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7378防污公约)

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73/78防污公约)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73/78防污公约)(经1984年至1991年修正)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包括修正案)第一章总则第1条定义就本附则而言:(1)“油类”系指包括原油、燃料油、油泥、油渣和炼制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石油(本公约附则Ⅱ所规定的石油化学品除外),在不限于上述规定原则的情况下,包括本附则附录Ⅰ中所列的物质。(2)“含油混合物”系指含有任何油分的混合物。(3)“燃油‘系指船舶所载并用作其推进和辅助机器的燃料的任何油类。(4)“油船”系指建造为或改造为主要在其装货处所装运散装油类的船舶,并包括油类/散货两用船以主全部或部分装运散装货油的本公约附则Ⅱ中所规定的任何“化学品液货船”。(5)“油类/散货两用船”系指设计为或者装运散装固体货物的船舶。(6)“新船”系指:(a)在1975年12月31日以后订立建造的合同的船舶;或(b)无建造合同时,在1976年6月30日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船舶;或(c)在1979年12月31日以后交船的船舶;或(d)曾经重大改建:(i)其改建合同是在1975年12月31日以后订立者;或(i i)无改建合同,但其改建工作是在1976年6月30日以后开始者;或(iii)其改建工作是在1979年12月31日以后完成者。(7)“现有船舶”系指非新船的船舶。(8)(a)“重大改建”系指对现有船舶所作的下述改建:(i)实质上改变了该船的尺度或装载容量;或(ii)改变了该船的类型;或(iii)根据主管机关的意见,这种改建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要延长船舶的使用年限;或(i v)这种改建将在其他方面已使该船变成一艘新船,以致应遵守本议定书中不适用于现有船舶的有关规定。(b)尽管有本款(a)项的规定,但对载重量为20000吨及20000吨以上的现有油船进行改装以求符合本附则第13条的要求时,在本附则范围内,不就视作构成了重大改建。(9)“最近陆地”。“最近陆地”一词,系指该领土按照国际法据以划定其领海的基线,但下述情况除外:就本公约而言,澳大利亚东北海面的“最近陆地”,系指距澳大利亚海岸下述各点的连线:自11°00'S142°08'E的一点起至10°35'S141°55'E的一点,再至10°00'S142°00'E的一点,再至9°10'S143°52'E的一点,再至9°00'S144°30'E的一点,再至13°0 0'S144°00'E的一点,再至15°00'S146°00'E的一点,再至18°00'S147°00'E的一点,再至21°00'S153°00'E的一点,最后至澳大利亚海岸24°42'S153°15'E的一点所划的一条连线。(1)“特殊区域”系指这样的一个海域,在该海域中,由于其海洋学的和生态学的情况以及其运输的特殊性质等方面公认的技术原因,而要采取防止海洋油污的特殊强制办法。特殊区域包括本附则第10条中所列各区域。(11)“油量瞬间排放率”系指任何一瞬间每小时排油的公升数除以同一瞬间船带节数之值。(12)“舱柜”系指为船舶的永久结构所形成并设计为装运散装液体的围蔽处所。(13)“边舱”系指与船壳边板相连的任何舱柜。(14)“中间舱”系指纵向舱壁间的任何舱柜。(15)“污油水舱”系指专用于收集舱柜排出物、洗舱水和其他含油混合物的舱柜。(16)“清洁压载”系指在这样一个舱内压载,该舱自上次装油后,已清洗到如此程度,以致其中的废液,倘使在晴天从一个静态船舶排入清洁而平静的水中,不会在水面或邻近的岸线上产生明显的痕迹,或形成油泥或乳化物沉积于水面以下或邻近的岸线上。如果压载水是通过经主管机关认可的排油监控系统排出的,而根据这一系统的测定查明该废液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那么,尽管出现有明显的痕迹,仍应确定该压载水是清洁的。(17)“专舱压载”系指装入这样一个舱内的压载水,该舱与货油或燃油系统完全隔绝并固定用于装载压载水,或固定用于装载本公约各附则中所指各种油类和有毒物质以外的压载水或货物。(18)“船长”(L)为量自龙骨上面最小型深85%处水线总长的96%,或为该水线处自船首柱前边至舵杆中心的长度(如果这一长度较大的话)。船舶设计为倾斜龙骨时,据以计量长度的水线应与设计水线平行。船长(L)以米计量。(19)“首尾垂线”应以自船长(L)的前后端,首垂线应与据以计量长度的水线上的船首柱前边相重合。(20)“船中部”系指在船长(L)的中部。(21)“船宽”(B)系指船舶的最大宽度,对于金属船壳的船舶,在船中部量至肋骨型线,对船壳为任何其他材料的船舶,则在船中部量至船壳的外表面。船宽(B)以米计量。(22)“载重量”(D W)系指船舶在比重为1.025的水中处于与勘定的夏季干舷相应的载重吃水线时的排水量和该船的空载排水量之间的差数(以吨计)。(23)“空载排水量”系指船上舱柜内没有货物、燃油、滑油、压载水、淡水和锅炉给水,以及船上没有消耗物料、旅客和船员及其行李时的排水量(以吨计)。(24)某一处所的“渗透率”系指该处所假定要被水占据的容积与该处所总容积之比。(25)船内的“容积”和“面积”在任何情况下应算至型线。(26)虽本条(6)已有规定,但为了明确本附则第13、13B、13E和18(4)条的要求,“新油船”系指:(a)该油船的建造合同系在1979年6月1日后订立者;或(b)无建造合同时,则该油船系在1980年1月1日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的建造阶段者;或(c)该油船系在1982年6月1日以后交船者;或(d)该油船曾进行了重大改建:(i)其改建合同是在1979年6月1日以后订立者;或(ii)无改建合同时,则其改建工程是在1980年1月1日以后开工者;或(iii)其改建工程是在1982年6月1日以后完成者。此外,对于载重量为70000吨及70000吨以上的油船,在引用本附则第13(1)条的规

最新7378防污公约附则II新程序布置手册-白杨中文-new汇总

7378防污公约附则I I新程序布置手册- 白杨中文-n e w

73/78防污公约附则II 程序和布置手册 MARPOL 73/78 ANNEX II PROCEDURES & ARRANGEMENTS MANUAL 船名Ship's Name 白杨BAI YANG 船旗国 Flag 中国P.R.C. 船舶呼号 Distinctive letters BPLT IMO 编号 IMO number 9389588 船籍港Port of registry 上海SHANG HAI 船级Classification 中国船级社 CCS 船舶类型Type of Ship 二类化学品船兼油船 TYPE 2 CHEMICAL TANKER/OIL TANKER 船舶所有人 Owner 上海中化思多尔特船务有限公司SHANGHAISINOCHEM-STOLT SHIPPING LTD

引言 1.为防止船舶排放有害物质或含这些有害物质的流出物入海而污染海洋环境,制定了 经1978 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 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后称73/78 防污公约)。为达到其目的,73/78 防污公约包括了六个附则,给出了有关主要的6 类有害物质在船上处理和排放入海或排入大气的详细规则,即附则I(矿物油),附则II (散装运输的有毒物质)、附则III(散装包装形式运输的有害物质)、附则IV(生活污水)、附则V(垃圾)、附则VI(空气污染)。 2.73/78 防污公约附则II(以后称附则II)第13 条禁止将X、Y 或Z 类有毒液体物质 或含有这些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其他残余物或混合物排放入海,但符合规定的条件除外,包括以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标准为基础的程序和布置,以确保满足针对每类物质而规定的衡准。 3.附则II 要求的程序和布置标准,要求核准散装运载有毒液体物质的每艘船舶都应 配备一份程序和布置手册(以后称《手册》)。该《手册》已按附则II 之附录4 写成,涉及清洗液货舱和从这些作业中排放残余物和混合物时海洋环境方面的问题。 《手册》不是安全指南,而应参考专门用于评估安全性危险的其他出版物。 4.《手册》的目的是确定能符合附则II 所需的布置和设备,以及高级船员确定有关货 物装卸、液货舱清洗、污液处置、残余物排放、压载和排除压载的所有操作程序,这些是为符合附则II 的要求所必须遵循的。 5.此外,《手册》连同船舶的货物记录薄,以及在附则II下签发的证书?,将一起被主 管机关用作控制目的,以确保船舶完全符合附则II的要求。 6.船长应确保对含有X、Y 或Z 类物质的货物残余或残余物/水混合物不排放入海,除 非这种排放完全符合本《手册》中所规定的操作程序。 7.船长应确保对含有X、Y 或Z 类物质的货物残余或残余物/水混合物不排放入海,除 非这种排放完全符合本《手册》中所规定的操作程序。 8 《手册》已经CCS代表主管机关批准,未经预先同意,不允许对其中的任何部分作变动或修改。 ?只包括签发给本船的证书:即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适装证书。

7378防污公约附则:防止海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污染规则范文

73/78防污公约附则:防止海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污染规则 第1条适用范围 1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附则的条款适用于所有装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的船舶。 1.1就本附则而言,"有害物质"系指《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国际危规)参见业经本组织以第A.716(17)号决议通过的或可能将由海上安全委员会修正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国际危规)。中被确定为海洋污染物的物质。 1.2确认包装形式有害物质的导则载于本附则的附录中。 1.3就本附则而言,"包装形式"被定义为《国际危规》中所规定的有害物质的盛装形式。 2 有害物质的装运,除按照本附则各项规定进行外,应予禁止。 3 为防止有害物质污染海洋环境或将此种污染减至最低限度,本公约的各缔约国政府应颁布或促使颁布关于包装、标志、标签、单证、积载、数量限制和例外等方面的详细要求,以补充本附则的规定。 4 就本附则而言,凡以前曾经用于装运有害物质的空的容器,除非已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证其中已没有危害海洋环境的残余物,否则应将其本身视为有害物质。 5 本附则的要求不适用于船用物料和设备。 第2条包装 在考虑其特定装载内容的情况下,包装应能将对海洋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第3条标志与标签 1 装有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应永久地标以正确的技术名称(不得只用商业名称),并且还应永久地加上标志和标签,以表示该物质是海洋污染物。此种识别标记,在可能时还应用其他方法予以补充,例如,使用有关的联合国编号。 2 在装有有害物质的包装件上标注正确技术名称和贴标签的方法,应是能使该信息在海中浸没至少三个月后仍然可以从包装件上辨认出来。在考虑适当的标志和标签时,应考虑包件所用材料和其表面的耐用性。 3 装有少量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可免除标志要求。 第4条单证 1 在所有关于海运有害物质的文件上提到这些物质名称时,应使用该物质的正确技术名称(不得只使用商业名称),并且在该物质上还应补充标明"海洋污染物"字样。 2 托运人所提供的运输文件中,应包括或附有一份经签字的证明或声明,说明为了使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减至最低程度,交运的货物业已妥为包装、标志和加标签,或进行张贴,并处于可供装运的适当状况。 3 第艘装运有害物质的船舶,应有一份特别的清单或舱单,列明船上所装的有害物质及其位置。可以使用一份载明船上所装全部有害物质的位置的详细积载图来代替这种特别的清单或舱单。船东或其代表也应在岸上存有这种文件的副本,直至将这些有害物质卸下为止。在离港之前,应给予港口国主管当局指派的人员或组织一份这些文件的副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