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的乘除法教案

分数的乘除法教案

分数的乘除法教案
分数的乘除法教案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

姓名性别年级六年级总课时: 第课

教学

内容

分数的乘法、倒数、分数的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重点: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分数的除法、。

难点:应用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除法运算定律进行

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

与交

课前测试完成情况:

交流与沟通:

知识要点

一.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如

1

5

3

?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

5

7

?

21

34

?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乘法及乘法对加法的运算律

(1). a b = b a 这叫. (2). ( a b )c = a ( b c) 这叫.

( 3 ). a ( b + c ) = a b + a c 这叫.

二.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 分数的应用题 例题

例1.我们一起来热热身,先作几道简单题

321).45?= 252).36?= 7

3).189?=

334).104÷= 555).96÷= 7

6).219÷= .

例2.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1) ()163688712÷+?

2).

7221102113-

?- 36812871216

10442761320

?+?=+= 3102

32217

52

377

2

-?-

=--=

2) .?

?? ??

-?+8125.08.05

15

4). 195

4145

43÷

-? 26411554826415582615105310

??

+?- ???=+?=+= ()19191445519

14451910538

?-?=-=?=

1.661

29.3657+++

?????????? ??-+71275.3326411433÷

47391361610610

6010061020+++

=+

= 52037515443100715

520151544347155254

4415304

4152

????+-?? ???????

????=+-?? ?????????=+?????=?= 例3. 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600 ÷20=30(米)

600 ÷30=20(米) 600 ÷(30+20)

=600 ÷50

=12(天) 答:两队合作20天完成.

针对练习: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1)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1 )

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 (

1

20 ) 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

1

30

) 4)两队合做,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112030

+ ) 5)两队合做,需几天完成?( 11

1(

)2030

÷+ ) 115601(

)11122030605

÷+=÷=?= 答: 例4. 一堆货物,甲单独运6小时可以运完,乙车单独运8小时可以完成

现在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 ,需要多少时可以完成?正确的列式是:( A )

A :1÷( 8161+ )

B :65÷( 8

1

61+ )

例5. 一批重240吨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53,第二次运走总数的4

1

,还剩多少

吨?

31

2402401446020454

24020436

?+?=+=-= 答: 例6. 一批重240吨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35 ,第二次运走总数的4

1

,第一次

比第二次多运多少吨?

31

240240144608454

?-?=-=

答: 例7. 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53,第二次运走总数的1

5

,还剩50吨没有运

走,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 吨

31

505531150551

505

250

x x x x x x --=??

--= ???== 答:

课 堂

检 测 1. 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5

3

,第二次运走200吨,还剩51吨没有运走,

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2. 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28吨,第二次运走总数的53,还剩总数的4

1,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课后作业1.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的

8

3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24

11

,两次共运去40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全长的

5

1

,第二次截去全长的

4

1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截去2

1

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A B

C

D

E

签字教研组长:教学主任:学生:教务老师:家长:

老师课后评价下节课的计划:

学生的状况、接受情况和配合程度:给家长的建议:

分数乘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乘除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除法计算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教学对策: 设计一些找单位“1”的量和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多组织学生说思考过程,通过交流感受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在计算中,同学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相关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1、计算练习。 5/12×9/10 34×10/51 22/39×26/11 10/21×12/25×7/8 3/20×14×5/7 8/15 ÷6 11/6÷22 25÷15/16 8÷12/13 11/12÷22/9 15/16÷5/12 5/14÷10/21 学生任选3道乘法、3道除法进行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结合学生计算情况进行讲评。 组织学生小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解方程。 12x=9/11 3/8x=9/10 6/5x=15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讲评时指出解方程的格式及依据,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3、在○里填上“>”、“<”或“=”。 5/7×11/13○5/7 7/9×16○7/9×1/16 5/7×1○5/7 5/7×7/5○5/7 6/7÷3/5○6/7 3/8÷4/ 3○3/8 1÷10/9○1 8/11÷1○8/11 学生不计算,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判断,然后交流判断理由。 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结: 一个数乘真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乘以1,结果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 4、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单位“1”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1)白兔只数的5/12是黑兔的只数。 (2)已经修了公路全长的3/4。 (3)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加1/8。 (4)第三季度冰箱价格比第二季度便宜1/10。 (5)二班植树棵数相当于一班的9/8。 (6)还剩这堆煤的3/8。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每人选3题说说数量关系,然后指名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用3/10小时走了15/16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走1千米要多少小时? (2)一种柴油2/3升重8/15千克。1升这样的柴油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柴油有多少升?(3)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鸡的孵化期是鹅的7/10,鸭的孵化期是鸡的4/3倍,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4)一个乒乓球从50分米的高度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时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时能弹起多少分米? (5)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鲜牛奶的2/15。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升? (6)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鲜牛奶少13/15。一盒酸奶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下面我们看投影片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 . 这里字母a ,b ,c ,d 都是整数,但a ,c ,d 不为零. [师]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讲授新课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

练一练:计算 (1)b a · 2a b ; ()22329b a a b b +?-- 出示投影片 )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练一练:计算 (1)(a 2 -a )÷1-a a ; (2)y x 12-÷21y x + 三、随堂练习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小学吴丽春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上可课,你们都认识我吗?(生答)我来介绍一下,我姓吴,所以你们就叫我-吴老师。就现在而言,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我们是怎样的关系呢? 2、师:今天吴老师给你们上课,高兴吗?(生:高兴)现在我要看看那一小组的同学坐得最好,好的奖励1小组3个五角星。(教师奖励五角星)。今天啊,我们的同学表现真好! 3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刚才老师提供给你

的一些信息和数据,能编成应用题吗? 生:“吴老师要奖励四年级的同学,每组奖励3个五 角星,奖励4组,一共要奖励多少个五角星? 师:算式怎样列啊? 生:乘法算:3×4=12(个) 师:假如用加法算那就是:3+3+3+3=12(个) 师:刚才几个相同加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我们就用乘法 来计算。 比如说:老师现在要练习写粉笔字,写了“吴”,“吴”,“吴”,“吴”再写一个“吴”,刚才写了几 个(生:5个),一共写了几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齐读意义 二、教学除法 1、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谁能把它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算式是什么? 生:12÷3=4(组) 生:12÷4=3(个) 板书三种算式,说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观察算式,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学习分数除法有一定的认知需求,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可以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理清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找准单位“ 1”,是掌握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理清数量关系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重点:熟练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回顾一下,本章我们都学了哪几方面内容?

梳理知识形成系统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解决冋題 解决问题3 < 含有两怯知数的和倍问题 I 合做的工程碾 二、分块复习 (一)倒数 1、 什么是倒数?举例说明。 2、 1和0有没有倒数?小数呢? 3、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二) 分数除法的意义 把2 X 3=6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想: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 7 义相同吗? (三) 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本单元内容和分数乘法有什么关系? 师生小结。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计算 卩数除以整数 除以斓 倘单的分数除送解决问题

2、算一算,比一比 2-3 3 吃的商比被除数小,为什么? 5 2宁3的商比被除数大,为什么? 5 3、比较大小。 3 丿? 3 20於? 20 3 4 2 4 4 5 3 X-1? 3 20 X 5? 20 3 4 2 4 4 5 书? X9? 3 5 3 5 4、判断题。 甲数是乙数的-,那么乙数是甲数的5倍。 5 ( ) 一个自然数除以分数,商一疋大于这个自然数。 ( ) 2 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 2 。 5 5 ( ) 梨比苹果多-,也就是苹果比梨少- 。 7 7 ( ) (四)解决问题一 1、张大爷养了 200只鹅,鹅的只数是 鸭的只数的 2 5 ,养了多少 只鸭? 2、 张大爷养了 200只鹅,鹅的只数比 鸭少-,养了多少只鸭? 5 3、 张大爷养的鸭和鹅共有700只,其中鹅的只数是鸭的 2,鸭和 5 鹅各有多少只?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解决问题二 合做的工程问题 一项工作,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20天完成, ______________ ?(只 3 . 9 _ 4 .0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分式的乘除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分式的乘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分式的乘除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式的乘除法运算。 2、 使学生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运算 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以及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 (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 探索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1.回忆: 计算:4365÷; 10 965? . 2.例1计算: (1)222222x b yz a z b xy a ÷; (2)x b ay by x a 2222?. 由学生先试着做,教师巡视。 3.概括:分式的乘除法用式子表示即是: 4. 例2计算:4 93222--?+-x x x x . 分析:①本题是几个分式在进行什么运算? ②每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什么代数式? ③在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是否可以分解因式,怎样分解? ④怎样应用分式乘法法则得到积的分式?

解 原式=)2)(2()3)(3(32-+- +?+-x x x x x x =2 3+-x x . 5.练习: ①课本第8页练习1。 ②计算:2()x y xy x xy --÷ 三、 探索分式的乘方的法则 1.思考 我们都学过了有理数的乘方,那么分式的乘方该是怎样运算的呢? 先做下面的乘法: (1)=??=??? ??b a b a b a b a 3=????b b b a a a 33b a ; (2)=???=?? ? ??b a b a b a b a n n n b a . 2.仔细观察这两题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一下,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m n )(k ) =___________(k 是正整数) 3 4.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正确与否: (2)计算下列各题: 学生小结: 1. 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 2.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 22212(1)441x x x x x x x -+÷+?++-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完整)分数乘除法复习教案

(完整)分数乘除法复习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分数乘除法复习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分数乘除法复习教案的全部内容。

分数乘除法回顾整理(一) 【学材简析】 分数乘除法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的内容,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变为一课,是对分数乘除法这两个单 元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自我检测。通过教学、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 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设计理念】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用分数乘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用分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等等.内容多、知识点广,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的 实质.假如能面面俱到地复习好,很可能学生会产生思维疲劳,达不到好的复习效果,某种意义上 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假如能面面俱到地复习好,不能很好地体现复习课“由厚变薄"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以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复习为切入点展开复习教学,同时,我还精心设计了倒数、 四则混合运算、比的知识、分数应用题等题目,通过对典型题目的归类、对比,让学生们经历了一 个有37页厚度的文本知识“变薄”到由几道题的点滴记忆。让学生们在说和做过程中,再次经历 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又丰富、提升了有效的思维,积累了有效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策略】 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通过练习与交流,边理边练,将本节复习内容进行归 纳梳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化简比等知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 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概念、计算方法、典型的解决问题. 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知识 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二、三单元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你还记得这两个单元都 学了些什么内容?(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旧知的认识,并提出 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复习 (一)复习分数乘除法 1、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A 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2.分数乘分数. B 分数除法: 1。分数除以整数。 2。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

分式乘除法教学设计教案

§3.2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目标 一、情境导入 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 (1)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各是多少?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的比是多少? 2.观察下列运算: ,43524532543297259275,5 3425432??=?=÷??=???=?,.279529759275??=?=÷ 猜一猜??=÷=?c d a b c d b a 与同伴交流。 二、讲授新课 经观察、类比不难发现,ac bd c d a b =?.ad bc d c a b c d a b =?=÷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法则 例1计算(1)223286a y y a ? (2)a a a a 21222+?-+ 注意: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2计算(1)x y xy 22 63÷ (2)41441222--÷+--a a a a a 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做一做: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 (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3)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2.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设计】 1.对于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因为在乘除法中,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经常性的相互交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的相互交叉时如何计算,除法是重点,掌握和理解他们的意义及运算规则 2.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能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 3.教法设计:引导与讲授相结合。 4.学法设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导纲 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你能看图编几道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 你能列出用加法和乘法、除法计算的式子吗? 通过列式计算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乘除法各有什么意义? 应注意什么? 3.自学设疑 你有什么问题?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组1: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组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3.理解除法的意义 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组3:列式计算:12÷3=4 12÷4=3 (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组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人教版《分数乘法》教案

彭市小学备课纸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习习惯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养结合点 课堂文化探 索结合点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 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 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 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 (个);(3)(个);(4)3个就 是6个就是,再得到(个)。(根据学生发 言依次板书) 3. 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

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

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 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01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2 了解约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对分式的结果约分。 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乘除法则及运用分式乘除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分式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分数的乘除法复习 计算:(1)2924231039 ?÷;() 分数乘法、除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 2 类比:把上面的分数改为分式:()(1) ,2f u f u g v g v ?÷(0u ≠)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分式的乘除法则 ()(1),2(0)f u f u f u f v f v u g v g v g v g u g u ???=÷=?=≠?? 你能用语言表达分式的乘除法则吗? 分式乘分式,把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乘除法则的初步应用及分式的约分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例1 计算: ()()22232321;2511 x y x x y x x x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点评:(1)分式的乘法,可以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再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这叫约分。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最简分式。

(2)分式的除法运算实际上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这里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需要分解因式才能约分的分式乘除法 例2 计算:(1)22221486;(221211 x x x x x x x x x +?÷-+++) 点评: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多项式因式,因先分解因式,然后按法则计算。 2 分式结果的化简及化简的意义 例3 化简:2222944(1);(2)692x x x x x x x --+++- 点评:在进行分式运算的时候,一般要对要对结果化简,为什么要对分式的结果化简呢? 请你先完成下面问题: 例4 当x=5时,求22969 x x x -++的值。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对分式的结果化简了吗?(把分式的结果先化简,可以使求分式的值变得简便) 3 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22232226811;263;(4)24433212x y x y x xy x x x y x x x ?÷?+÷+++- 2化简:()()22 2521;21025xy x x xy y y y y x +-+++- 3下面约分对吗?如果不对,指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 ()22222222)112221=;22+22()3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y x x +++===+++++( 4 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222112005."1x x x x x x x x -+-÷-=-+的值,其中甲同学把x=2009错抄成2900”,但他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作业:P 34 1,2,3 B 1,2,3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第五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后,理解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就显得水到渠成。教材设置了蒸包子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学生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总结。 (二)核心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在学习表内除法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在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 2.在不同的练习中,掌握求商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 (五)学习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看看下面的题目你能快速口算出结果吗? 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口诀吧! 师:看来,乘法口诀不但可以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也可以计算除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计算乘、除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初步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继续探究乘除法的关系打下了基础。】2.问题探究 (1)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出示下图) 师:瞧,厨师正准备蒸包子,你能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对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给予肯定。 师: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思考,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①乘法问题:每笼装4个包子,装了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需要蒸? 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4×6=24(个) 师:这是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师:如果知道了: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装4个,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对,可以问,需要装几笼? 师:那算式该怎样列?

(完整版)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学习分数除法有一定的认知需求,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可以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理清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找准单位“1”,是掌握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理清数量关系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重点:熟练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回顾一下,本章我们都学了哪几方面内容?

二、分块复习 (一)倒数 1、什么是倒数?举例说明。 2、1和0有没有倒数?小数呢? 3、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二)分数除法的意义 把 7 2×3=6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想: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吗? (三)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本单元内容和分数乘法有什么关系? 师生小结。 2、算一算,比一比。 53÷2= 2÷53= 43÷10 9=

5 3÷2的商比被除数小,为什么? 2÷5 3的商比被除数大,为什么? 3、比较大小。 43÷21?43 20÷4 5?20 53÷9?53 43×21?43 20×45?20 53×9?5 3 4、判断题。 ①甲数是乙数的 5 1,那么乙数是甲数的5倍。 ( ) ②一个自然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这个自然数。 ( ) ③52 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 52 。 ( ) ③梨比苹果多 72,也就是苹果比梨少7 2 。 ( ) (四)解决问题一 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 鸭的只数的 52 ,养了多少只鸭? 2、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 鸭少 5 3 ,养了多少只鸭? 3、张大爷养的鸭和鹅共有700只,其中鹅的只数是鸭的 52 ,鸭和鹅各有多少只?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解决问题二 合做的工程问题 一项工作,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20天完成, ? (只列式不计算) ①甲乙合做1天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一)》 2、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分数乘法(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及分数除法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后续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及分数混合运算及应用的基础。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7、媒体资源 白板PPT课件 8、教学过程

分式的乘除法 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 四、学法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1)2424 3535 ? ?= ? 5252 7979 ? ?= ? (2)525959 797272 ? ÷=?= ? 242525 353434 ? ÷=?= ?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板书)分式的乘除法则是: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7.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word教案

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数学联系:体会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3. 能够熟练应用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好吗?(点击)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些材料:9格的红色条片、6格的蓝色条片、3格的黄色条片,小组合作用这些条片拼一个长方形(指长方形)。要求最底下一层是红色的条片,中间一层是蓝色的条片,最上层是黄色的条片。 小组合作,汇报:你们是怎么拼的?(两种拼法) 那么在这个长方形中红、蓝、黄三种颜色的条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谁能说说下面一个长方形。 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想法来研究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 二、探究: 1. 小兔欢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点击)我们书上也有,一起把书翻到71页看第二题,你能看懂吗?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小兔欢欢提出了什么要求?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的?(点击) 大家理解的都不错。在数射线上做3的乘法,1×3积是3,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2×3积是6,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依次类推,然后做6的乘法,1×6积是6,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9的乘法也是一样,1×9积是9,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 请大家继续在数射线上做3、6、9的乘法,并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点击)小朋友,刚才大家在数射线上做3、6、9的乘法,又在表格里分别把3、6、9乘法的积用“√”标了出来,那么3、6、9的乘法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比一比哪组发现的多? 2.汇报: 方案1:积之间的关系。 生:3、6、9的乘法都在18这里打勾。 师:发现了吗?谁还有补充? (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个9=3个6=6个3 18=2×9=3×6=6×3 4个9=6个6=12个3 36=4×9=6×6=12×3 方案2:积之间的关系:(弧线) 生: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弧线都在18、36碰头了。发现了吗?谁还有补充?为什么会在18、36这里碰头呢?谁有进一步发现? 生:①它们的积都是18、36。 ② 2个9=3个6=6个3 18=2×9=3×6=6×3 4个9=6个6=12个3 36=4×9=6×6=12×3 方案3:生:2个9=3个6=6个3,谁还有补充?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没有进一步的发现? 生:18是3、6、9的乘法相同的积。 为什么它们有相同的积18呢? 小结:看来3、6、9乘法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才我们找到了18和36是3、6、9的乘法相同的积,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积还会有几呢? 问:你们想得真好,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积有多少个呢? 3.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2个9是18,就是2×9=18,3个6是18,就是3×6=18,还有6个3是18,就是6×3=18,36也是这样。这些算式积都是18(36),因数却都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因数是怎么变化才引起积的不变?以18、36任意一组算式为例,开展四人小组讨论。

最新分数乘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法的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教学主题:分数乘除法(教材113页)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复习,能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4.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知识 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你还记得这两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相机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的复习 和整理》。) 二、口算导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一)口算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113页,快速口算(课件出示题目) 3 x 2 = 4 5 A--3 = 10 4 2 x 5 = 3 6 5“ 5 ____ I __________ 9 6 = 718= 9

3.2 5.2 6 5 1^ 5 9 3 11 12 -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教师:请你结合习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又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复习倒数 教师追问:那么,什么是倒数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口答: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 第2题) 注意强调: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四)梳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观察左面两列算式,你能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规律?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所以我们说分数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师:相信简单的口算一定难不倒大家,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则混合运算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前两列题目)

北师大五年级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分数乘法 一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 51,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53513515151513=?=++=? 学生2:;5 3513511151515151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涂一涂,算一算。并想一想,你觉得自己能从图中想出什么数学问题? (1) (2) 学生提问:从上面两个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由教师引导其它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 (3)学生观察过程并讨论。并做一做下题。 提问:为什么可 以 直接约分?你还能从中 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4)练一练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作业 1、达标测评 2、计算 拓展性学习涂一涂,算一算 7个 15 2 是多少? 个人意见: 集体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