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编辑原则

电视编辑原则

第一节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内容是剪辑处理的重点,电视编辑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准确的叙事与表意。


一、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
·各种形态的电视节目在镜头组接时都要考虑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的逻辑性,这也是整个电视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节目构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性、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性和时间空间转换的逻辑性。
(一)生活逻辑
·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把动作或事件发展过程,通过镜头组接清楚地反映在屏幕上,是电视编辑最基础的工作。编辑要尽可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认识过程,确保镜头编排次序上正确的逻辑关系。
(二)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是指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的心理活动规律,即满足人么欣赏电视片的视觉心理要求。它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欣赏情趣,引导观众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加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主观镜头能够使观众深入到节目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节目中,主观镜头能有效地调整观众观看事物的视点,起到视觉连缀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片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和喜怒哀乐,是带有一定心理描写的镜头。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是镜头组接的最基本原则,它对于内容的表述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在叙事性为主的段落中,时空构成严格,根据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因果联系等完成画面的表情达意,观众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在表现性为主的段落中,对列的镜头之间不一定存在时空上的直观联系,但必须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以获得前后镜头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叠加或者相互映射等效果。


二、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
(一)层次关系:具体指镜头的层级递进或递减,旨在符合观众观看事物的规律
(2)呼应关系:呼应关系之镜头之间具有看与被看、听与被听的联系,又称视线关系。视线的匹配成为镜头连接的常用手段。
(3)平行关系:镜头分别展示不同的形象,它们可能是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空间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位产生的相关联系。平行关系也可以是将两个相互关联的对象交替组接。
(4)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指两个镜头之间在内容、形状或语义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位和作用。一种情况是,具有并列关系的镜头强调内在的一致性,在组接时通过某种相似性获得积累效果。
(5)对比关系:对比关系式指揭示出镜头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将它们形象化地突出出来,又称为冲突关系。
(6)隐喻关系:隐喻关系是指镜头间画面内容的对列作用,产生比拟、象征的作用,引发观众心

理上的联想。
(7)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通过镜头的转换由原因引起结果,或者由结果推导原因,符合观众的欣赏逻辑。
(8)意外关系:意外关系是指编辑过程中刻意制造悬念,突破常规,使观众的心理期待暂时停顿,转移观众的注意力。




第二节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一、电视动作变量
*构成运动感的因素
1.主体的运动 2.摄像机的运动 3.剪辑率
*影响运动状态的变量
(1)速度:主要描述被摄体运动的强度、镜头运动的强度和镜头转换的强度,因此,也可以称为是一种电视动作速度。
(2)方向:是镜头中被摄对象或者运动镜头的动向,它是观众判断动作连续性的依据。这是影响影视知觉最重要的因素。在影视表现中,应尽量保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观众观赏心理的顺畅。
(3)动势:是被摄体或镜头运动的倾向性,受到速度和方向的双重制约,包括动或者静、动的强度以及动的方向等形式。当物体移动时,人们不仅仅看到物体的位移,还能感受到动作的动势。


二、动静搭配法则
(一)动接动:将一些被摄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运动方向一致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要切除组接处的起幅落幅。运动镜头由三个部分构成:起幅、运动过程和落幅。
(二)静接静:当两个运动镜头的动动形式相同、运动方向相反时,保留上一人镜头的落幅和下一个镜头的起幅 固定镜头相接
*这两个把握两个基本前提:1.速度相近的画面衔接,保持运动强度的基本一致;2.同趋向的画面衔接,保持动势的基本一致。
(三)例外规则:1.画面内容有强烈的转换,上个镜头往往蕴藏着强烈的内在情绪或者某种暗示性因素,为下个镜头的出现提供情绪的爆发或者内容的铺垫。 2.有提示性因素。
*总结:我们关注镜头间组接规则的目的有两个:
(1)怎样让两人镜头接的顺畅 (2)应该把哪两个镜头进行组接


三、挖掘运动镜头表现力
(一)推镜头
*推镜头是摄像机逐渐接近被摄主体或者通过镜头焦距变化使画面效果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时拍摄的画面。
1.确定视觉重点,突出主体或细节。2.渲染人物内心活动。3.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绪。
(二)拉镜头
*拉镜头是指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通过镜头焦距变化使画面效果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时拍摄的画面。
1.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空间。2.突出视觉形象之间的联系。3.形成鲜明的退出感、结束感。
(三)摇镜头
*摇镜头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变,在改变镜头光轴的过程中进行拍摄的画面。
1.描述较大的环境空间。2.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3.发挥纪

实性表意功能。4.摇出意外之物,引起观众注意。5.表示剧中人物主观视线。6.快速摇形成甩镜头
(四)移镜头
*移镜头是在摄像机机位按特定的轨迹运动过程中进行拍摄的画面。
1.视觉空间的巡视。2.立体表现复杂场景。3.主观视线的平行叙述。
(五)跟镜头
*跟镜头是指摄像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时拍摄的画面,其特点是镜头对准运动物体,并以相同的速度伴随其运动,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
1.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2.营造主观参与氛围。
(六)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是指利用升降装置使摄像机在垂直运动过程中进行拍摄的画面。
1.表现高大事物。2.展示规模和气势。3.寄托寓意。



第三节 空间组合的方向性
一、轴线与轴线规律
*轴线,又称为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想线。
*轴线的分类:
(1)动作轴线:动作轴线也叫做运动轴线,指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线路或轨迹。动作轴线是一条假想线,它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
(2)关系轴线:关系轴线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关系轴线是直线。
(3)方向轴线:方向轴线是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能看到物体之间构成的连线。方向轴线也是一条直线。
二、轴线的合理突破
(一)运用运动镜头:在违反轴线规律的两个镜头之间插入一个越过轴线的连续运动镜头,观众在同一镜头内能清楚地看到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变化,形成连贯流畅的画面方向感。
(二)运用被摄主体的运动:在同一镜头内,随着被摄主体的运动,轴线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轴线,再依照新轴线进行拍摄和组接,镜头组接找到新的合理依据,空间转换流畅,不易产生视觉跳动。
(三)运用被摄主体的特写:特写是集中表现被摄对象的画面,能更细致地表现被摄体的某一部分,不反映与其他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但在吸引观众注意力,淡化越轴造成的视觉跳动等方面可释放巨大的能量。
(四)运用空镜头:空镜头是画面中无人物的景物镜头,它们都是无方向性的,一旦插入,即能造成时空的间隔和停顿,使轴线的转换显得流畅。
(五)运用场面中的俯拍全景或远景:在一些大场面的镜头连接时,如果主体运动速度不快,俯拍全景或远景也是突破轴线的有效手段,视点的变化,为轴线的突破提供了转换的契机。
(六)运用大的动作:运用动作剪接点也可以使上下镜头顺利越轴。



第四节 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
一、电视景别的叙述意义
*一方面,不同的景别代表着

不同的画面结构方式,其大小、远近、长短的变化会造成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视觉节奏;另一方面,不同的景别是对被摄对象不同目的的解析,会传达不同性质的信息。
(一)远景的张力:用以展示广阔空间;用以以势传情;用以借景抒情;用以开篇或结尾。
(二)全景的叙事性:用以交代事件或场景的全能;用以完整展示人物形体动作;用以发挥画面的内在结构力;用作段落叙述的总角度。
(三)中景的过渡性:用作叙事性段落的描写镜头;用以表现被摄主体的结构特征。
(四)近景的表达力:用以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用以营造与观众的交流感。
(五)特写的汇聚力:用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用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用以创造情绪气氛。

二、电视角度的视点价值
*镜头角度是在拍摄时所确立的视点和方位。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又称水平拍摄角度。
1.正面角度:正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正面角度一般产生庄严、稳重、对称等感觉。
2.正侧面角度:正侧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侧方向,与被摄体正面成90度角的拍摄角度。这个角度有利于勾画被摄体对象侧面轮廓形状和运动姿态。
3.背面角度:背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后方向进行拍摄的角度。
4.斜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对象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拍摄角度。
(二)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包括摄像机镜头的光轴与平面所成的夹角,又称垂直角度。
1.平角度:平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角度。
2.仰角度:仰角度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低了被摄体对象的位置,镜头光轴方向向上仰起时进行拍摄的角度。
3.俯角度:俯角度是指摄像机的位置高于被摄对象的位置,镜头光轴方向向下俯视时进行拍摄的角度。
4.顶角度:顶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近似于与地面垂直,从被摄体上方自上而下进行的拍摄的角度。

三、景别与角度的组合
*拍摄角度的和谐性原则和含义:
(一)对于同一主体,同机位同景别的镜头不能直接相接。当出现同机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时,可以,通过“硬”切插入其他相关镜头;通过“软”切将前后镜头进行叠化或白场处理。
(二)景别角度的变化和内容的节奏相一致。
1.前进式句子:由远景向特写方向发展,适合于从事物的整体引向细节作介绍,把观众的注意力从环境逐渐引向兴趣点,给人的感觉是情绪和气氛越来越加强。
2.后退式句

子:由特写向远景方向发展,适用于表现愈益低沉、深远的情绪和减弱的气氛。
3.环形式句子:由上述两种句子交替进行,形成一定的循环,称为环形句子。
4.穿插式句子:它是一种把几种句式相结合的句型,其特点是情绪随着景别的变化而起伏不定。
(三)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或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镜头组合:同类景别镜头的组合称为等同式句子,可以产生一种因积累、对比的强烈效果而引起视觉上的震惊和心理上的震动。
2.两极镜头对比连接:不同类镜头的组接,即大跨度景别的镜头组接,用表现广阔范围的全景和表现细节的特写组成“两极镜头”,造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或冲突感,可以强调。渲染或者突出人物内心情感与环境氛围,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五节 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

一、选择合适的影调和色调
(一)影调和色调的形成:影调是指画面上明暗关系的总体倾向,它是画面造型和构图的主要手段,也是创造氛围、形成风格的手段之一。色调,即色彩基调,是指当画面的色彩组织和配置以某一颜色为主导时呈现出来的色彩倾向。色调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色彩在整个作品中的时间长度;二是该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空间面积。
1.按照明暗分布倾向划分:影调大致分为亮调(高调)、中间调(明暗调)和暗调(低调)。
2.按照色相分布倾向划分:色调分为暖色调、冷色调、中间色调。
3.按照色彩深浅程度划分:色调可分为浓彩和淡彩。
4.按照色彩组合效果划分:色调可分对比色调与和谐色调。
(二)影调和色调的作用:造型作用;创造色彩、光线效果;构成影视作品色彩和黑白的基调;突出被摄对象及其主要细节;创造特定环境的特定气氛;塑造人物形象;加强和减弱戏剧情节的节奏等。

二、影调与色调的统一
(一)调子和内容、情绪的统一
(二)相邻镜头画面调子的统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