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

网络财富

Intemet fortune Economic aspect

经济纵横

者信心。”FASB主席RobertHerz则表示,按市价检视金融机构的资产并报告损失并不会冲击金融市场,其担心政治力量介入会威胁到FASB的独立超然地位。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Young LLP全球副总裁贝斯布鲁克(Beth Brooke表示,废弃市价计价准则实际上就等于否定现实。

4.对比分析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说:国会没有错,错的是会计界”,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教授刘峰打趣地说,“其实会计只是替罪羊。”刘峰从学科角度分析说,会计学虽然与每个人的利益相关,但是又不能做到像温度计一样客观准确。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刘明辉分析说,虽然会计有反映和控制两项职能,但是社会各界对这两项职能的要求不一样。出问题时,强调的是会计的控制职能;不出问题时,才强调会计的反映职能。在二重标准要求下,会计显得比较被动。

会计界的观点建立在会计的“反映”功能基础上。他们认为,会计只是“温度计”,而企业财务状况好比人之身体温度,前者只能“如实反映”后者的高低,而不能决定其高低。在他们看来,市场价格是金融资产价值的现实表现,会计不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则不能“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这必然违背了会计的真实、充分披露原则。

而金融界的观点则主要建立在会计的

“控制”功能基础上。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

攻击路径具体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市场失灵,市场价格是

不足作为计价基准的,按公允价值计量,金

融机构不得不根据市场上的“挥泪甩卖价”计量金融资产价值,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

这与金融机构按内部估值模型计量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姑且称为市价失灵论。二是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导致极大的账面损失,强

烈地冲击了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市场陷入恐慌性抛售狂潮,起到了金融泡末发生器的作用,不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就

会消退(姑且称为会计助推论。前一攻击

路径直接针对会计反映功能,即公允价值计量并非就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实际情况, 而后一攻击路径则并非直接针对会计反映功能,而是强调会计反映结果对市场的反作用,即会计对市场的积极调控性影响(会计

不仅仅是消极反映市场交易结果——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金融泡末发生器作用。前一路径是基础,后一路径是主题。大多数时候,

金融界人士的攻击重点直奔其主题,即宣称

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泡末发生器。

5.总结

会计反映论和会计控制论,是两种不

同会计价值观,或者是两种不同的会计目标定位。在表象上看,会计反映论捍卫真实、公允的道德价值;会计控制论捍卫有效、有利的经济价值。会计价值观与会计目标定位不同,受其主导选择的会计制度也不同。

会计反映论追求如实反映,要求“现实是怎

样的,会计就应怎样反映”——会计应选择“按反映现实的会计制度”进行反映。会计控制论追求会计对经济运行的有效影响,要求“怎样是对经济有利的,会计就应怎样反映”——会计应选择“按有利于经济运行的会计制度”进行反映。体现在金融危机拯救行动中,会计界立足会计反映论,选择捍卫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其目前采取的主要行动是优化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金融界立足会计控制论,将会计作为一

项金融控制手段或金融危机拯救工具,选择

终止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白玲.浅议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J].职业,2008,(21.

[2]贺彩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探讨[J].中国农业会

计,2008,(08.

[3]杨壮.反思次贷危机:企业,最终为什么[J].中外管理,2008, (08.

[4]姜彤彤.论公允价值的计量[J].财务与金融,2008,(03.

[5]范俏燕.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J].财经科学,2008,(07.

作者简介:

刘涛(1978—,男,硕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经管

系助教,研究方向:审计。

荷花(1980—,女,大学本科,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系助教。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

周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自爆发以来不断升级扩大,从股市等金融领域逐渐波及到经济的其他领域。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行业,与这次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及其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到的巨大影响都不容忽视,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本文介绍了金融危机的起因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房地产业的状况说明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巨大影响,从而得出了一些启示与思考,使得人们能够冷静的看待房地产业的变化及潜在的危机,清晰的理解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关房地产业的政策,对房地产业未来的趋势有一个理性的预期。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房地产;房地产泡沫

引言

已经过去的2008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际上和国内都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由美国引起,发生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经济危机,造成各个产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地产业尤其不例外。

要想研究这次金融危机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看一看房地产与一国经济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一共关联大约40多个行业,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目前对整个国家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它的变化

都可以牵动整个国家的GDP。房地产行业

的相关税收种类繁杂,光契税一项在一个

正常开发的项目中,从开发公司拿地到业

主入住就需要收三次。对于政府财政更是

一笔不小的来源。由此不难看出,房地产

可以称作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其重要

性可见一斑。尤其是,随着金融产品的发展,现在大多数人购房都需要贷款,所以

房地产业就横跨了金融和实体经济两大经济体系,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也愈加强大起来。

1.金融危机起因与房地产

首先,不可忽视的是,这次从美国

起源的金融危机的起因就与房地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动荡引起的。因为,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

88

89

Economic aspect Intemet fortune

网络财富

经济纵横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最先出现的就是“两房危机”,然后就是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而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直至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次贷引发的信用风险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我们就不难看出房地产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之大,同时,从美国房地产业引起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全世界,反作用于了各国的房地产业。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房地产业衰退程度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但是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1 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房地产业状况

本来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十分繁荣,甚至有些过热,各地的房价不断攀升,尤其是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同时,住房上的不平均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了一大问题。由于一部分居民买不起房,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建一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但是由于公平政策得不到保障,效果并不是很很明显。同时很多专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大的泡沫表示担忧,因为房地产业

对经济的影响颇大,大家担心一旦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碎,中国的经济将受到重创,十分危险,很多人甚至戏称“中国的房地产业绑架了国民经济”。

2.2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范围内房地产业变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的房地产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已处于衰退初期阶段,美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将在2010年走出波动周期谷底;在美国房地产相关债券市场价格短期大幅度下跌后,市场风险得到较大释放,进一步下跌的动能和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2009年至2010年美国经济及房地产经济复苏时债券价格才会回升。近期,美国政府出台了向贷款购房居民提供为期五年的抵押利率冻结计划,减轻了浮动贷款利息购

房者的利息负担;美联储也规定禁止对未按期还款的购房者采取处罚或其他措施,使得大量欠款者房屋免遭法院拍卖。但这些措施还不能根本改变房地产市场颓势。而在欧洲,从爱尔兰乡村到西班牙海岸,到处可以看到缩水的房价,一些地区遭受的打击程度甚至比美国还严重。今年欧洲各国的房地产市场或增速大幅放缓,或陷入停滞甚至大幅萎缩。房价方面,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德国西部地区均出现了下降。在成交量方面,爱尔兰房产成交量萎缩30%,西班牙减少15%,葡萄牙减少14%,德国的房产成交量也萎缩了9%。在印度,股市受美国次贷危机等负面消息而持续下跌,使得民众很难再有更多现金购置房产。

2.3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房地产业的变化

在中国,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增长进行传导。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外部需求萎缩,企业效益下滑,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进而制约消费增长,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从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增长短期存在过快下滑的风险,带来居民收入增幅下降、失业率上升、股票市场财富缩水、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下降等,都会促使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主要国家房地产市场的恶化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减弱、对房价下调的进一步期待等,都会对房

地产市场形成更强的调整预期,未来调整预期的改变只能依赖于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经济明确的上升走势。

2008年7月底,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双防”方针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保一控”政策。2008年9月以来,伴随通胀压力的逐步缓解,央行在2个月内 3次降息和2次下调准备金率,并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政策发出明显的“保增长”信号,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行业政策方面,继许多地方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刺激楼市政策之后,10月下旬,财政部和央行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商业贷款首次购买普

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调整为20%;公积金贷款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但伴随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房地产市场也进入调整期,货币政策的放松、交易税费的减免有利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但一方面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短期难以有很大成效显现,另一方面,短期内经济下行趋势未变,房地产市场仍难以独善其身。综上所述,预计2008年4季度房价环比小幅下降,房价同比涨幅继续降低,全年房价涨幅在6%左右。

3.启示与思考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不小,而且还可能在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继续吹大。这虽然可以制造短期的经济繁荣,甚至可以把GDP描绘得更美,但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美国这样金融监管严厉、金融市场发达的情况下,都会发生如此巨大的风险与危机。中国如果任由房地产泡沫吹大,后果也将显而易见。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房地产不是一个炒作投机的市场,中

国的绝大多数居民是没有能力进入这样高房价的市场的。一个居民没有支付能力的市场,如果仅是通过银行的金融杠杆来炒高房价、来制造短期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来增长GDP,那么这个房地产的泡沫一定会吹得比美国还要大。

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警惕。而要遏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滋生,就得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中的炒作与投机行为,就得限制房地产市场过于泛滥的流动性。这就是由雷曼申请破产导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2009-2012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咨询报告[EB/OL].中国报告咨询网,2008-11.[2]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EB/OL].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08-10.

[3]刘芃.国际金融危机对行业影响六: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起到警示作用[EB/OL].中国经济网,2008-10.

[4]杜猛.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企业[J].观点地产杂志,2007,(5.

作者简介:周舟,女,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

院,研究方向:流通经济。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学习与借鉴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邢福俊 ? 成 吉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之时,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区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所诱发,而日本则主要是由于其国内金融体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所引起的。而我国目前金融体制上存在的脆弱性,与日本的状况则十分相似。因此,仔细分析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我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健全金融运行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1997年,日本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的事件,给日本的金融体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第七大证券公司三洋证券公司、第11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位列第四的山一证券公司、德阳城市银行、日本骨干证券公司———丸庄证券等纷纷倒闭或破产,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不仅震撼了日本,也晃动了世界。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给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引以为鉴。 一、内部因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对于日本金融也一样。我们只 有找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才能为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服务, 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的 宏观调控力度,保证整个国民经济 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通过了 解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全貌,我们 认为,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 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 1.不良债权严重。据日本官方 在1997年公布的数字,其金融机构 的不良债权为50万亿日元,而据日 本的经济学家估计,最少为400万 亿日元。这就是说,官方的数字是 大大低估了不良债权的数额,可能 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是,无论 是官方还是民间的预测,都不能不 说不良债权严重是日本金融危机发 生的罪魁祸首,这么说一点也不算 过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良债 权严重是其发生的最直接的主要原 因。自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 以后,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就 成为日本经济中最严重、最难以解 决的问题。1986~1990年间的经 济泡沫使日本资产价格暴涨,人们 以价格被大大高估的资产如股票、 房地产等为抵押品向金融机构贷 款;但自从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在 1991~1997年间,这些资产的价格 发生了暴跌,大幅贬值使贷款难以 回收,因此形成了金融机构的巨额 不良债权。同时,由于不同利益集 团之间的纷争,往往出现将政治问 题与经济问题搅在一起的状况,也 无疑增加了解决不良债权的难度, 从而使金融机构本身对于不良债权 处理缓慢,造成了投资者对经济前 景失去信心,纷纷将投资的重点转 移到国外,使日本金融机构失去了 投资者有力的支持,为金融危机的 爆发埋下了隐患。 2.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日本政 府对于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是日本 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所在,是金 融危机爆发的系统原因。一个完善 的金融体系,应是包括监控协调者、 业务运作者、社会监督者这样“三位 一体”的完善体系。而日本金融危 机的发生,正是在最上层的监控协 调者这一环出了差错。日本经济快 速发展的高速列车进入90年代后 速度骤减,几度达到零或负值。据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 本经济去年增长率仅为0.5%。在 这种情况下,政府却对证券业和银 行业的监管失灵,风险管理不力。 尤其是当一些上市公司在年终结算

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

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 摘要:本文从7个方面多角度归纳剖析了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机理,具体包括货币政策、信贷、金融创新、杠杆、国际资本流动、非理性行为以及过度投机行为等方面,分析了资产价格泡沫宏观调控的历史经验教训,最后对我国资产价格泡沫调控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产价格;泡沫;宏观经济政策 一、资产价格泡沫的历史现象与启示 资产价格泡沫(简称泡沫)一般是指资产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而持续大幅上涨、最终突然破裂的现象。历史上许多著名金融危机都与泡沫密切联系。源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持续18个月的大衰退,终结了美国宏观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7年空前的长期稳定状态,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其影响至今未绝。 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日趋深刻,深入研究泡沫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二、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机理分析 1、货币政策与泡沫 一般认为,美联储长期低利率货币政策是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但背后逻辑并非一目了然。Mishkin(2011)介绍了货币政策的“过度冒险渠道(risk-taking channel)”传导机制:低利率提高过度冒险行为。因低利率刺激金融机构寻求高收益,投资者易产生货币幻觉,认为低名义利率表明实际回报也低,从而鼓励购买高风险资产;收入与估值效应导致机构冒险。若金融公司借短贷长,低短期利率增加净利息差幅,从而增加公司价值,利于公司增加杠杆的能力;低利率增加抵押品价值,从而增加放款能力;长期低利率增加了政策的可预测性,促使资产管理者低估风险;“格林斯潘看跌期权”增加了系统性风险,金融公司被鼓励追求相似的投资策略,增加了回报的相关性。 次贷危机前,Jackson Hole共识主导美联储,激励了泡沫的充分发展。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该策略行效良好,但在次贷危机中导致美联储无视资产价格大幅上升的警报,错失调控良机,尽管殷鉴不远。1996-2006年美国房价累计涨92%,超1890-1996年房价涨幅(27%)3倍,在2005年顶峰期房价涨12%,是同期实际人均GDP增速的近6倍,2008年初,住房抵押总价值约占GDP90%,且房价明显受不断增加的杠杆推动(莱因哈特和罗格夫,2009,chapter13)。日本住宅价格指数从1980年的5800升到1989年20600(金德尔伯格,pp144)。 货币政策对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能力影响巨大。由于美联储的积极应对,1987年美国股市单日下跌20%,未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2000年网络股泡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启示 法学083 084772325 滕杰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中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新兴市场之一,而且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研究次贷危机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影响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2月份显现,3月份初次爆发,此后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周边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波及程度也越来越大。这引发了投资者对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市场信心受到巨大的冲击,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各国央行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向市场金融机构注入短期流动资金。政策成效还未完全显现,雷曼兄弟的破产,房地美和房利美被国有化进一步恶化市场信心和紧缩市场流动性。由此次贷危机导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激发对金融体制和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道路给予启示。 一、次贷危机的起因 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直接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资产质量下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至2004 年中期,美国的利率被降至46 年来最低水平,仅为1%,靠低利率政策刺激的美国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成功登顶。此时,为了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美联储又开始逐步调高利率,2004 年中期以后连续17 次上调联邦利率,至2007年8 月利率达到5.25% 水平。①联邦利率的调整产生了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低利率政策大大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扩张,使得美国的房价迅速上扬;再加上美国的一些贷款机构实施零首付政策,使得房价越推越高,泡沫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伴随着利率的调升,还款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同时,不断下跌的房价又使得相当数量的投资购房者手中的房屋资产急剧缩水。在这两种压力下,还款人不得不放弃房产,拒交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而持有资产抵押债券的投资者也就成为间接受害者。 次贷危机产生的间接原因是金融创新体系的缺陷。美国金融体系不断创新的结果是金融链①沈雄伟.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23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论文提纲 一、财务管理概念 (一)、财务管理的定义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产生最佳效果 (三)加强财产控制,健全财产管理制度 (四)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五)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六)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滁州电大栾春伟 【内容摘要】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我国作为一个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国家,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像,其影像现已殃及我国的实体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日渐明显. 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财务影响 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危及我国实体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就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应用和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策略 从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来看,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大体经历了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内部财务控制、投资财务管理和现代财务管理四个阶段。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革命时期,面对机器大工业取代传统家庭手工业,企业要扩大规模,不能仅依赖于少数投资者来提供资本,面向大众投资者筹资成为迫切需要,在此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实务主要是筹资管理;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面对技术创新时代的到来和各种产业部门的大量涌现,各企业普遍面临着如何为扩大生产规模而筹措更多资金的问题,所以,资金筹措和财务核算是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无数企业破产,面对残酷的现实,财务管理的重点由扩张性外部融资转向预防性的企业生存,这一时期财务管理学的研究重心转向内部控制;20世纪50年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政策更加复杂,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更高,现金流量分析、资本预算和货币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50年代末期的另一个突出变化是对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视;20世纪60~70年代,投资主体多元化,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分析再度受到重视,财务管理重点研究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形成,即研究如何均衡负债与普通股、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以及使企业形成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 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发展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基本规律,即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doc

? 1 1637年郁金香狂热 ? 2 1720年南海泡沫 ? 3 1837年恐慌 ? 4 1907年银行危机 ? 5 1929年大崩溃 ? 6 1987年黑色星期一 ?7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9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10 2009年的次贷危机 ?11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12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13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 ?14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 ?15 1907年经济危机 ?16 1929年危机 ?17 1973年“石油危机” ?18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19 1987年金融地震 ?20 日本经济泡沫 ?21 亚洲四小龙告急 ?22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23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与个人理财(会计)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与个人理财(会计)

金融危机和个人理财 班级:会计0705 学号:0704050529 姓名:王莹 指导老师:张启望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1.金融危机 (2) 2.美国的次贷危机 (2) 3.个人理财 (4) 3.1个人理财的定义和内容 (4) 3.2个人理财的正确做法 (4) 3.3个人理财的观念 (5) 3.3.1壹般观念 (5) 3.3.2时下最为流行的个人理财观念 (5) 3.4九个个人理财的好习惯 (6)

4.我对大学生个人理财的见法 (6) 5.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和个人理财 摘要:美国次级抵押信贷风波起于今春,延于初夏,在仲夏七八月间扩展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虽经各国央行联手注资、美联储降低再贴现利率等干预措施,目前危势缓解,但其冲击波仍在继续蔓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都应该学习壹些理财知识,规划自己的理财生涯。 关键词:次贷危机;个人理财;量入为出 1.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壹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2.美国的次贷危机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X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壹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壹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当下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 次级抵押信贷本始于房屋的实际需求,但又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和客户的仍款能力相脱节,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但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但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可能更为惨烈。 在美国,有经济学家将这些问题定义为"说谎人的贷款",而在这些交易中,银行和金融充当了“不傻的傻瓜”的角色。这次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壹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当下的股灾和金融风波。

房地产产生泡沫的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学号: 现代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结课论文 课题名称:房地产泡沫产生原因及防范策略研究院(系): 姓名: 指导老师: 班级: 日期:2014/12/25

摘要:本文运用综合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通过中国知识网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运用高级检索方法,在“篇名”处输入了“房地产泡沫成因”和“防范策略”两个关键词,搜索有关房地产泡沫成因和防范策略的相关学术论文,然后按照时间排序,选择了近十几年关于房地产可行性研究的20篇学术论文作为参考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概述了房地产项目泡沫的成因及其防范策略,认为是否能够有效的预防房地产泡沫是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房地产泡沫的预防不仅仅需要政府转变观念,还需要严格控制银行贷款,并且进行有效的土地制度改革,从而防止房地长泡沫的产生。 关键词:泡沫经济、房地产泡沫成因分析、房地长泡沫防范策略

1前言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样,房地产泡沫会给人们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在新形势下,中央政府要房地产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适时监测,以防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乃至重蹈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海南房地产泡沫覆辙(1)。 2泡沫与泡沫经济 2.1泡沫的定义 2.1.1泡沫经济现象的历史回顾 荷兰1634-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 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法国) 南海泡沫 日本房地产泡沫 我国1910年的橡皮风潮、80年代长春的“君子兰”泡沫、1992年-1993年海南、北海房地产泡沫。 2.1.2泡沫的定义 概念:泡沫是由投机导致的资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持续上涨。泡沫又称价格泡沫、资产泡沫(asset bubble),或投机泡沫(speculative bubble),或资产价格泡沫。 两重含义:(1)指资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持续急剧上涨的过程或状态;(2)指资产价格高于由市场基础决定的合理价格的部分。(2) 2.2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3) 2.2.1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2.2.2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主要包括银行信贷信用、有价证券、产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 2.2.3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 2.3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泡沫经济 2.3.1价格波动与泡沫经济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 曾经强大到似乎要买下整个美国的日本,在1990年的金融危机后,轰然倒塌,接下来十年的一蹶不振。到底是什么让日本如此不堪一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追溯他的历史,来找出答案。 背景: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50 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起因:房市投机和楼市圈钱投机 这些热钱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随着日本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住房需求猛增,对土地的需求也飞快地增长,需求促使土地价格猛涨,房价也猛涨。于是,过剩的流动资金找到了出路,进行房市投机。因此,土地的买卖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买了卖,再买,再卖.......举国大搞房地产的开发,各大城市都是一派建筑工地的红火场面,到处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景象 随着日本企业战后的不断发展,技术上已经超过美国。制造业的崛起,使得日本股市有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进入牛市,股价不断攀升。而日本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不单单是提高了公司及其领导的威望,而且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投资股票。似乎再没有比通过股票来赚钱更容易的了。使用贷款进行投机也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行市上涨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利息费用。这也诱使日本公司用公司资金和公司贷款去进行投机,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股市,股价也因此被进一步抬高。同时,公司在投机上获得的成功也增加了公司利润。利润的增加会使人们买进更多的股票:景气一浪高过一浪。 而维持高股价的原因是,股价的下跌会损害到公司的威望并且对公司的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就存在着通过买进股票(集团之间或者集团内部相互持股)来防止出现价格损失的倾向。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不错的途径,但是如果不直接指明原因的话,那么这种做法会给揭露缺点造成困难。这会掩盖可能出现的畸形发展及其不利影响。此外,在日本公司内部员工们会普遍形成一切向上看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楼道、茶馆或是澡堂里也不会有人就可能或是必要的纠正措施展开讨论。为什么不会?因为股票价格——这个收买不了的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仲裁人——在不断上涨。25年以来它都在不断上涨。即使是石油危机也不能动摇股市的乐观情绪。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投资计划的正确性吗?因此,人们一直坚信股价的上涨。 同时,日本的好企业在大牛市期间,大多是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将大量低成本的募集资金,一部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票和土地投资外,当然要把银行的借款必须还掉。银行的大量资金是如何能找到好的项目,把钱贷出去。(日本的银行和证券业务是严格的分开的,和中国的银行一样,禁止银行从事国债和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即使是外国的证券业务也受到限制。)那想当然的,在房

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上)

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上)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刘明] 发布时间:12-11-08 16:28:10 9 如果不深刻反思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就无法真正走出这场迄今仍在持续演进的危机,更无法有效防止未来发生类似的危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导是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则是危机积聚、形成和触发的关键。 一、寻找增长出路如何埋下危机种子 上世纪80年代以迄对金融市场的“去监管化”,其直接后果是包括证券化债务在内的“金融工程”迅猛发展、日趋复杂,以令人瞠目的规模释放出流动性,并被认为最终直接导致本轮危机。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结果是不是引导资金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担纲的相关产业如上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本世纪不到10年的房地产兴盛等,究竟能够带领美国经济走多远。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提高住房拥有率是两党共同的努力,支持住房贷款的激进政策既有实现“美国梦”的理想主义的一面,更有寻找增长发动机的现实考虑。此后的一段发展表明,房地产兴盛使美国在21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没有陷入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衰退,仅仅大约8个月之后即告复苏;但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膨胀所带来的短暂繁荣,却掩盖了并且继续积累着“新经济”泡沫破裂之后美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从而为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埋下了更深层的种子。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最终对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造成了远较“新经济”泡沫更为严重和持久的损害。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早期,美国房价大约上涨了130%。在这场“繁荣”中,人们认为房价能够永远涨下去。自2006年起,房价开始下跌,此后跌幅超过30%。如果考虑进通货膨胀的因素,则本轮金融危机后的房价大约已经回到了房地产泡沫开始之前。 早在2005年,随着美国利率的升高,美国“次贷”债务人开始出现违约。许多人的贷款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抵押贷款的拖欠数增加。到2009年,超过500万笔贷款出现了拖欠,大约占美国抵押贷款总数的10%。最终银行只好没收房产,然后再予出售,这就是所谓的取消抵押品赎回权(foreclosure)。 同时,房价下跌导致违约增加,可能是因为房主认为当时的房价已经不值得按原贷款支付,即“资不抵贷”,他们拥有的已经是负资产。从2007年开始,负资产的抵押贷款数量急剧上升。美国全国不动产协会估计,截至2011年年底,有1100多万美国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大于其房产价值,约占全部抵押贷款屋主的22.8%。 与借贷人和房主相对应的另一面,银行和相应的抵押贷款证券持有者也遭受巨大损失,金融系统的问题由此暴露出来。经济学家们最多预测到房价下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却无人预测到房价下跌通过抵押贷款这样的媒介制造出连锁式恐慌,直至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房价下跌仅仅是触发点,连锁式的雪崩才是这场危机的全貌。 2007年1月,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崩溃,三四个月之间跌去40%。但是直到当年10月,股市才到达崩盘的临界点。这就说明,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后的9~10个月间,人们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当股市崩盘的时候,其螺旋式下降的急剧程度远超过房价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衰退则直到2009年中才暂告缓解,但此后迄今,复苏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 从地域的角度看,美国的房地产投机行为最初集中在不大的区域,但是,雪球越滚越大,区域性的危机迅速波及全美国。

抑制房地产泡沫问题

抑制房地产泡沫 摘要 如今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飞涨,高额的房价后面是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这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就房地产价格的评价形成原因,演化机理通过一定的数据和公式,建立一定模型,对其进行了探索。分为以下几步。 1. 建立房地产泡沫模型。 经查阅,由R-B 模型建立房地产泡沫衡量模型。经过计算,衡量了不同城市的房产泡沫。发现主要城市的房价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泡沫组成 2.采用层次分析法来探索高额房价形成的演化机理。 从三个角度,九分支个深入分析影响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分别为消费者需求、国家政策和房地产商期。和分属的建设成本利润投机等,根据经验粗略地比较各因素重要程度和权重,建立分析模型后,对所有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用matlab 软件进行判断, 2. 根据判断结果选出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和非线性等回归模型, 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参数,通过程序检验分析判断后,所得到的房价模型为: 12345.3511 1.29250.00940.0003W x x x =+++ 在建立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将科学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4.解决措施 根据模型求解的结果提出了抑制房价的有效措施,预测了未来房价的发展趋势。这些建议可帮助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优势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测度模型层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matlab

目录 一、问题背景与重述 (3) 1.1问题背景 (3) 1.2问题重述 (3) 二、模型假设 (3) 三、符号说明: (3) 四、问题分析 (4)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 5.1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模型 (4) 5.1.1理论准备 (4) 5.1.2泡沫的测度 (5) 5.2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6) 5.3房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9) 5.3.1理论准备 (9) 5.3.2影响房价的因素分析 (9) 5.3.3建立房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3) 5.4房价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6) 六、模型的检验与改进 (17) 6.1模型的检验 (17) 6.2模型的改进 (18) 七、模型评价与推广 (19) 7.1模型的缺点 (19) 7.2模型的优点 (19) 7.3模型的推广 (19) 八、抑制房价的建议 (19) 九、结果预测 (21) 十、参考文献 (21) 十一、附录: (22)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王玉鉴 2012-3-28 9:04:17 来源:《海南金融》 2012年第3期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六次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共性特征,并总结其原因和规律,进而通过对比历次金融危机的救治措施,提炼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金融危机;原因与规律;比较;启示 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等六次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金融危机。从全球范围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提高经济体系的弹性,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我国在后危机时代需要重点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一、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基本情况 这六次典型的金融危机共同表现为: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力,造成金融体系混乱,并突出表现为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恶化,风险不断累积,而使整个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一)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

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金融危机起源于外债引起的货币危机。当时,西方商业银行看好拉美和东亚国家的发展势头,在政府担保的背景下,大力向其贷款。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个拉美大国的净银行债务从1977年的365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末的3350亿美元,约为发展中国家总外债的一半,对外借款成为这些国家为贸易赤字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国家的资本有减少的趋势。但这时,拉美国家总体负债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借款国平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1982年,墨西哥宣布不能按时还债为先导,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 (二)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 1985年,五个发达国家达成“广场协议”,同意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促使美元贬值,日元、马克升值。日本经济因日元升值而受挫,日本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猛涨,形成“泡沫经济”。同时,日本银行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而发生挤提,导致银行最终破产倒闭和政府提供大量援助,产生了银行危机。1985—1989年,日本银行贷款的增加额为128万亿日元,其中62万亿是贷向不动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银行的贷款的相当一部分已成为不良资产,银行不良资产占GDP 的2~3%(日本GDP总值为500万亿日元)。1989年,日本收紧货币政策,刺破资产泡沫。1990年股市崩溃,1991年房地产价格狂跌,日本经济开始陷入长期衰退。 (三)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

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应对政策分析

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应对政策分析 [摘要]2010年以来央行几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央政府出台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而老百姓住房问题早已成为今日的热点话题,房地产举足轻重地关系到人民生活安定及国家经济形势稳定。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其进一步泡沫化成为人们的聚焦社会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银行开发商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房地产按揭贷款无法收回,引发金融危机,伴随其房产泡沫的破灭,银行、房产公司大量倒闭破产而被收购,国民经济饱受重创,经济陷入低迷。目前,我国房产市场状况令人担忧,房产泡沫化严重,由其果,究其因,出对策,稳经济,安民生已经刻不容缓。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在全球迅速蔓延,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维持经济增长,应对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中有一项就是新发行了400万亿人民币用于各项重点及基础行业建设,不可否认,这些资金在应对危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些新涌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却带来了很大隐患,造成我国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房地产市场有利可图,房价一路飚升引发人们进行新一轮的投机活动,只要手里还有闲置资金便想方设法投入房产市场。很多新房空置,很多人有买不起房,买不到房。房产问题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些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兴衰。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控房价,整顿房产市场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了国家继续兴旺,人民生活安乐,解决不好,一旦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调控房产市场是一项十分艰巨且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各方利益,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胆大心细,深入分析各种相关问题,对症下药。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维持着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流通顺利进行,同时银行金融枢纽,而其在房地产市场同样是很关键的利益主体,对它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要怎样才能合理控制银行放款额度呢?第一,调高利率增加的利息远不能和房产市场的高利润相比,人们的投资投机热情很难被抑制;其次,利率的提高本身很有限,如果利率调控范围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则会引发还贷危机,加速房产泡沫破灭;再次高利率是银行贷款盈利性更大,更加刺激了商业银行铤而走险,发放不良贷款,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从2010年以来央行多次调控的都是存款准备金率,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0.5个百分点,这样一方面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紧缩通货,抑制通货膨胀的恶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下子将房地产泡沫戳破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而对于另一利益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也不能一味打压,对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引导,鼓励中低价位、中小套房、经济适用房房产开发。同时也要加强对房地产市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作者:T ZY S Y —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例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视角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美国消费需求、贸易政策以及出口企业的金融环境等不同因素对外贸的影响,并对如何减轻次贷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次贷危机、对外贸易、影响途径 当前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正在全球经济生活中上演,2007年3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不仅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也受到牵连。全球范围内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不仅在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危害,而且伴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萎缩和投资者投资信心的悲观而使实体经济也陷入了萧条之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纷纷向市场注入资金,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恢复市场信心,但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没有进一步缓解,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在增加,目前全球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前几次经济危机的总和。加入W T O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期待中国经济能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目前,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次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不能如实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的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其表现形式就是美国房地产十多年的繁荣和大量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克林顿上台期间,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的法律法规。低利率刺激了房价上涨,再加上美国金融监管的松动,使得大量房贷机构贷款给信用等级差和收入较低的购房者,进一步激发了美国人买房的热情。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使得金融机构将其打包成一系列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加强信用后再由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最终出售给投资者。经过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化,信用等级不断增强,受到各国投资者的欢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的流入,进一步加强了虚拟经济的泡沫。在这十多年的繁荣期间,美国房价每年增幅超过10%。“9.11”事件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境地,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继续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连续13次降低利率,至2004年中期,利率从 6.5%一直降到1%,达到46年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买房热情不断升温。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的条件下,各金融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进行信贷规模的扩张,降低住房消费者市场准入标准,让大量的无资格或偿还能力较低的借款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所以,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有问题购房者的首选,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急剧上升,抵押贷款占全部房贷的比例从以往的不足5%快速跃升到2006年的30%左右。之后,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 5.25%。从2006年6月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加上利率连续攀升,增加了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负担,导致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无力还贷,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产生了大量的房贷违约和银行坏账。其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由此受“多米诺骨牌”的效应,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引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 总之美国房地产以及虚拟市场的繁荣景象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虚假繁荣,一旦信用链条中断,美国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受到巨大冲击。但究其原因又是由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出现漏洞,对于银

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目录 提纲: 摘要 引言 简单介绍房地产以及引出房地产泡沫 一、房地产泡沫的实质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一)造成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失衡 (二)容易引起金融危机 (三)造成生产和消费危机 (四)容易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三、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一)过度投机 (二)消费者及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 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 四、防止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措施 (一)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监控和管理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三)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四)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五、我国房地产泡沫成因及其治理过程 (一)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治理的对策

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内容摘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而且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导致泡沫的行业之一。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我国房地产的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影响很大,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房地产泡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有较多争论,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泡沫?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怎样完善政府的各项制度及各种市场机制,从而达到控制泡沫的目的,使房地产行业保持健康的发展呢?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的实质 所谓泡沫指的是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两大特征是:商品供求严重失衡,需求量远远大于供求量;投机交易气氛非常浓厚。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最早可考证的房地产泡沫是发生于1923年—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这次房地产投机狂潮曾引发了华尔街股市大崩溃,并最终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积累,到90年代初期破裂的日本地价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房地产泡沫,从1991年地价泡沫破灭到现在,日本经济始终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甚至被比喻为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一) 造成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失衡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意味着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泡沫经济期间,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聚,投机活动猖獗。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大企业的高额利润许多来源于土地投机和股票投机带来的营业外收益,结果放松了对本企业的经营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太地区(泰、马、印尼、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太发展中地区各国(或地区)经济的影响由于各国(或地区) 的经济结构层次不同、金融体制与市场的完备程度不同、金融管理能力强弱不同、“泡沫经济”程度不同、不良债款比率高低不同而呈现出所受影响程度不同、特点不同。 以1 9 9 7 年7 月到1 9 9 8 年7 月(危机爆发后的一年期间内) 的三项经济指标(货币汇率下跌幅度、股市价格指数下跌幅度、经济增长率下降幅度)来衡量各国 (或地区)所受金融危机的不同影响程度。(见表)从表的数字可以看出, 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泰、马、印尼、韩国; 其次为菲律宾; 再其次为新加坡、香港; 受影响程度较小的是台湾; 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的是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特点也有一些不同: (1) 直接内发的有泰、马、印尼、韩国, 间接引发的有菲、新、台湾、香港; (2 )迅速引发的有泰、马、印尼、韩国, 滞后引发的有菲、新、台湾、香港; (3 )全面触发的有泰、马、印尼、菲、韩国, 所有三项经济指标均出现暴跌趋势, 部分触发的有新、台湾、香港, 它们的币值一直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跌趋向, 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跌趋势; (4) 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的有中国。 泰国: (1)影响程度、特点及原因 泰国受影响较大,而且都是直接内发的、迅速引发的和全面触发的,这是起因于其内在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和金融政策失误、银行与金融机构有大量贷款被投入房地产、股市从而形成有较大成份的“泡沫经济”、不良债权比率高、外债数额庞大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弊端。 (2)具体影响 出口贸易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货币汇率下跌。 受金融危机影响,股票价格指数下跌,到2000年为止泰国的股票价格指数已下跌35%。 国内总产值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总产值增长率19 94 年为8. 8 % , 1995 年下降到8. 7 % , 1996年又跌至6. 7 %。由于泰国外向型经济已十分发达, 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依赖性强, 因而只要出口停滞, 就有可能障碍国内经济增长, 从而加剧经常项目逆差。泰国在1995、1996 年的经常项目逆差占G D P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自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起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产生了金融危机。针对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现状,本文探讨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市场,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 二、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被转移出去了。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加息,房地产业开始趋冷,一些借款买房人不能按期还贷而违约,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如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出现亏损以至破产。同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也随之变成了垃圾债券,它的价格下跌引起了投资于此机构出现财务困难。投资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纷纷要求赎回投资,造成基金公司流动性困难,不得不暂停赎回,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不肯拆出资金。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从银行和债券市场都无法融到资金,次级债危机就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引起了造成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下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