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一、原地跳起(直线运动)

例1 (2005 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

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d1=O.50m,“竖直高度” ;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

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解析设跳蚤起跳的加速度为口,离地时的速度为口,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为V,与此相应的

竖直高度为H,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由以上各式可得

代入数值,得。

二、接力赛跑(直线运动、)

例2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V t a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 S 1 和 S 2,则:

S 1 Vt

S2 1at

2 22

S 1= S 2+ S 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V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

S 2 V 13.5 m

2a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 -S 2= 6.5 m

评注 如果学生对接力赛交接棒问题情境熟悉,能将实际情境抽象成匀速直线运动追赶 匀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便不难解决。 注意接力区有一定的长度, 交接棒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

三、跳水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例 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 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 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

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

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以用于完 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点,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解析 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要讨论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 这个时间与运动员所做的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 只由竖直分运动决定, 因此忽略运动员的 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 程度上, “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 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可画出示意图如图 1。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 h=0.45m ;从最高

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

H=10. 45m .下面分段处理该运动。

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时间为

V 2

a 2S 0

3 m/s 2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

四、排球运动(平抛运动)

例5 某排球运动员站在离网3m 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不计空气阻力),击球点的高度为2.5m,如图2 所示。已知排球场总长为18m,网高度为2m。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解析球被击后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当球刚好触网而过时,

飞行时间

下限速度

当球刚好打在边界线上时,/s

故应满足:。

评注排球被水平击出后做平抛运动,当水平速度较小时,水平射程较小,可能触网;当水平速度较大时,水平射程较大,可能越界,所以存在一个范围。对排球恰好触网和

压线这两种临界状态进行分析,求出击球速度的临界值是求解本题时的关键。

五、滑雪运动(平抛运动、功能关系)

例4 倾斜雪道的长为25 m,顶端高为15 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0=8 m/s 飞出,

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

(取

解析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

y xtan 3x

4 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2

g=10 m/s )

在落到

除缓冲

=,

水平方向: s 2cos370

=v B t

代得数据,解得 v D =20m /s

(2) A 到 B 过程,运动加速 a=gsin θ-μgcos θ v B

2

—v 02

=2as 1

代人数据,解得 μ =2/15

x v 0t

1

2

y 2gt

2

联立①②③式,得飞行时间

t = s

落点的 x 坐标: x 1=v 0t =9.6 m 落点离斜面顶端的距离:

x

s

1

12 m

落点距地面的高度: h 1 (L s 1)sin 7.8 m

接触斜面前的 x 分速度: v x 8 m/s

y 分速度: v y gt 12 m/s

沿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v B v x cos v y sin 13.6 m/s

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距离为

s 2,由功能关系得:

mgh 1mv 2

B

mgcos (L s 1) mgs 2

解得: s 2=74.8 m

1.如图所示,一 高山滑雪 运动员,从较陡的坡道上滑下,经过 A 点时速度 v 0=16m/s , AB 与水平成 θ=530 角。经过一小段光滑 水平滑道 BD 从 D 点水平飞出后又落在与水平面成倾 角α= 37 的斜坡上 C 点.已知 AB 两点间的距离 s 1=10m ,D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s 2=75m ,不计通过 B 点前后的速率变化, 不考虑运动中的空气阻力。 ( 取 g=10m/s 2, sin37 0

=求:

(1) 运动员从 D 点飞出时的速度 v D 的大小; (2) 滑雪板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 :(1) 由 D 到 C 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 竖直方向:

H Dc =s 2sin37 o

= 12 gt

2、国家飞碟射击 队进行模拟训练用如图 1 的装置进行。被训练的运动员在 高为 H=20m 的塔顶,在地面上距塔的水平距离 S 处有一电子抛靶装置。 圆形靶以

速度 v 2 竖直上抛。当靶被竖直上抛的同时,运动员立即用 特制的手枪水平射击,子弹的速度 v 1 100m/ s 。不计人的 反应时间、 抛靶装置的高度和子弹在枪膛中的运动时间, 忽 略空气

阻力及靶的大小( g=10m/s 2

)。求:( 1)当 s 取值 在什么范围内,无论 v 2为何值都不能击中靶 (2)若s=100m , v 2=20m/s ,请通过计算说明靶能否被击中

解析:只要靶子在子弹的射程之外,无论靶的速度为何

值,都无法击中;如 果能击中,击中处一定在抛靶装置的正上方。 ( 1)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水平方向: s /

v 1t ① 1

竖直方向: H 1 gt 2 ②

要使子弹不能击中靶,则: s s / ③ 联立上面三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s 200m (2) 设经过时间 t 1击中 水平方向: s 1 v 1t 1 ④ 竖直方向: h 1 1

gt 12

⑤ 靶子上升的高度: h 2

12 v 2 t 1 gt 12

联立上面三式,并代入数据得: h 1 h 2 20m ,恰好等于塔高, 所以靶恰好被击中。

评析 解决平抛运动的关键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然后从题设条件找准分解的矢量,并分解。

六、冰壶运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2009 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 军, 这引起了

人们对冰壶运动的关注。 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 如 题 23 图,运动员将静止于 O 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 OO' 推到 A 点放手,此后冰壶沿

AO' 滑行,最后停于 C 点。已知冰面与各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冰壶质量为 CO' =r, 重力加速度为 g ,

例6 (2009年高考重庆理综试题

m ,AC = L ,

(1)求冰壶在A 点的速率;

(2)求冰壶从O 点到A 点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小;

(3)若将BO' 段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为0.8 ,原只能滑到C点的冰壶能停于O'

点,求A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1)对冰壶,从A 点放手到停止于C点,设在A点时的速度为V1,应用动能定理有-μ mgL=1 mV12,解得V1=2 gL ;

(2)对冰壶,从O到A,设冰壶受到的冲量为I ,

应用动量定理有I =mV1-0,解得I=m 2 gL ;

(3)设AB之间距离为S,对冰壶,从A 到O′的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μ mgS-μ mg(L+r -S)=0-1mV12,

2

解得S=L-4r 。

评注冰壶运动是冬季奥运会上有趣的一个集体项目,有“冰上棋类”之称,不仅涉及摩擦力,直线运动,功能关系,还与弹性碰撞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知识高度相关。

七、蹦极运动(力和运动分析、功能关系)

例7 “蹦极”运动是勇敢者的运动,蹦极运动员将弹性长绳系在双脚上,弹性绳的另一端固定在高处的跳台上,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后,会在空中上下往复多次,最后停在空中,如果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忽略运动员起跳时的初速度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把运动员、弹性绳、地球作为一个系统,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一定低于跳台的高度

B.第一次下落到最低位置处系统的动能为零,弹性势能最大C.跳下后系统动能最大时刻的弹性势能为零D.最后运动员停在空中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小解析由于运动过程中不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所以A、D正确,第一次下落到最低处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弹性绳伸长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B 正确,故选ABD。

八、蹦床运动(直线运动、动量定理)

代入数值得

评注 将运动员和蹦床的接触、 分离过程抽象为一个碰撞过程, 并进行理想化处理。 还 需注意动量定理表达式的矢量性。

九、杂技表演(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例 9 ( 2005 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如图 3 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 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 A 点由静止出发绕 O 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 B 时,女演员在极 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 A 。求男演员落地点 C 与 0 点

的水平距离 s 。已知男演员质量 。和女演员质量 之比 : = 2,秋千的质量不计,

秋千的摆长为 R , C 点比 O 点低 5R 。

例 8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 60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 3.2m 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 离水平网面 5.0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 2s 。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

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

解析 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 m 的质点,从高 处下落,

刚接触网时的速度的大小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 ,刚离网时的速度的大小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 mg 和网向上的弹力 动量定理,得

F 。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

由以上三式解得

解析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刚分离时男演员速度的大小为 ,方向与 相同;女演员速度的大小为 ,方向与 相反,据动量守恒,有

条件,由运动学规律

已知 : =2,由以上各式可得 s=8R 。

评注 划分物理过程和确定研究对象是本题解答关键。 十、滑水运动(受力分析、力的平衡)

例 10 在电视节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精彩而刺激的水上运动──滑水运动,如图 4 所示, 运动员在快艇的水平牵引下, 脚踏倾斜滑板在水上滑行, 运动员在水上优美洒脱的身 姿,娴熟的技术,如行云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常会为运动员精彩的表演而喝彩。运 动员在快艇的水平牵引下脚踏倾斜滑板在水上匀速滑行, 设滑板光滑, 滑板的滑水面积为 S 。 滑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水的密度为 p ,不计空气阻力。理论研究表明:水对滑板的作

用力大小 ,方向垂直于板面,式中 v 为快艇的牵引速度。若运动员受的重 力为 G ,则快艇的水平牵引速度 v ,应多大

解析 选滑板与运动员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 并画出受力图, 员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 G ,水对滑板的弹力 N (N 的方向与滑板垂直)及绳子对运动 员所受的拉

力 F ,水对滑板的阻力不计。因为快艇做匀速运动,所以滑板与运动员所受的合 力必为零,建立平衡方程,即可求出快艇的水平牵引速度的大小。

选滑板和运动员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由题意知 ②

将②代入①得

分离后,男演员做平抛运动,设男演员从被推出到落在

C 点所需的时间为 t ,根据题给

根据题给条件,女演员刚好回到 A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滑板与运动

评注解题时应注意利用题中提供的已知信息:“水对板的作用力大小为

,方向垂直于板面”。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滑板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例11(2007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滑板运动是一种陆地上的“冲浪运动”,滑板运动员可在不同的滑坡上滑行,做出各种动作,给人以美的享

受.如

图 1 是模拟的滑板组合滑行轨道,该轨道由足够长的斜直轨道、半径 R1=3.4m 的凹形圆弧轨道和半径 R2=1.6m 的凸形圆弧轨道组成,这三部分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依次平滑连接,其中 M点为凹形圆弧轨道的最低点, N 点为凸形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凸形圆弧轨道的圆心 O点与 M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1kg 可看作质点的滑板,从斜直轨道上的 P 点无初速滑下,经过 M点滑向 N 点,P点距 M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h=1.8m,不计一切阻力, g 取 10m/s2.(1)滑板滑到 M点时的速度多大

(2)滑板滑到 M点时,轨道对滑板的支持力多大

(3)改变滑板无初速下滑时距 M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h,用压力传感器测出滑板滑至 N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F N,试通过计算在方格纸上作出 F N-h 图象(作在答题卡上)

(注:原题为 R1=1m,是该题中一处科学性错误)解析:( 1)滑板从 P到M过程,机械能守恒 mgh=1 mv M20 ①

2M

∴滑板滑到 M点时的速度 v M= 2gh =6m/s

v2

(2)在M点, F N-mg=m v②

2

轨道对滑板的支持力 F M=m(g+v)=

M R2

(3)

滑板从 P到N,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

mg(h-R2)= 12mv N20

评注:画出滑板在 M点、N点的受力分析图,选取适当的过程列出机械能守恒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 M、N两点的动力学方程,便可顺利求解。

小试牛刀]

1.赛艇(2009·黄冈质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两艘赛艇a、b在两条平行的直赛道上行驶.t=0 时两艘赛艇处在同一计时位置,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 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能够表示其所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艘赛艇始终没有追上另一艘的图象是

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是

A 2M/S

B 4M/S

C 6M/S

D 8M/S

3.滑雪。在冬天,高为h=1.25m 的平台上,覆盖一层薄冰,一乘雪橇的滑雪爱好者,从

距平台边缘s=24m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平台边缘滑去,如图所示,当他滑离平台即将着地

时的瞬间,其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45°,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

在N点,

∴ F N mg(3 R2) ,代入数据得F N=

2.跳高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 1.8M 高2

1)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多大;

( 2)若平台上的薄冰面与雪橇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μ=,则滑雪者的初速度是多大

4. 射箭 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 运动员骑在奔驶的马背上, 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 固定目标. 假设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 v 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 v 2.跑道离固

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 d .要想命中目标且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

B .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

d v

1 v

2

v 2

C .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d

v

2

D .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d

5.蹦床运动 .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弹簧床对运动员的弹力 F 随时间的变 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m/s 2

则结合图像可推算出: ( )

A .运动员的质量为 40kg

B .运动员的质量为 200 kg

C .运动员跳起的最大高度为 20m

D .运动员跳起的最大高度为

5m

6.撑杆跳高 (201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 ) 完整的撑杆跳高过程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三 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比赛中,俄罗斯女 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 5.05m 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设伊辛巴耶娃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 =

1.25m/s 2

匀加速助跑,速度达到 v =9.0m/s 时撑杆起跳,到达最高点时过杆的速度不计,过 杆后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心下降 h 2= 4.05m 时身体接触软垫,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时

间 t =.已知伊辛巴耶娃的质量 m = 65kg ,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 2

,不计空气阻力.求:

A .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 dv2

(1) 伊辛巴耶娃起跳前的助跑距离;

(2) 假设伊辛巴耶娃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求软垫对她的作 用力大小.

7.乒乓球 ( 2008年高考江苏省物理)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

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

2L 、网高 h ,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

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

( 设重力加速度为 g )

(1) 若球在球台边缘 O 点正上方高度为 h 1处以速度 v 1 ,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 P 1点( 如图 实线所

示 ) ,求P 1点距O 点的距离 x 1。.

(2)

若球在 O 点

正上方以速度 v 2 水平发出,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

P 2( 如图虚

线所示 ),求 v 2 的大小

(3)

若球在 O

正上方水平发出后, 球经反弹恰好越过球网且刚好落在对方球台边缘

P 3,求发

8.水上滑板运动 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 研究表明, 在进行水上滑板运动 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 F x 垂直于板面,大小为 kv ,其中 v 为滑板速率(水可视 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 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 θ=37°时(题 23 图),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相应的 k=54 kg/m ,入和滑板的总质量为 108 kg, 试求(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2,sin 37 °取3 ,忽略空气阻力):

5

(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 3)水平牵引力的功率 .

球点距 O 点的高度 h 3.

参考答案

1.【答案】 ABD 。从图上可以看出 A 图中加速度一样,但 a 赛艇有初速度,所以 b 赛艇 始终追不上

a ;B 图中 a 、

b 均做匀速运动,但速度不一样,所以速度小的始终追不上; D 图 中 a 在前 15 秒内没有追上 b ,而后速度又小于 b ,因此始终追不上; 从 C 图中可以看出经过 20 秒 b 追上 a .

2.BC

3.

(2) 设发球高度为 h 2,飞行时间为 t 2,同理根据平抛运动

5. AD

6. (1) 设助跑距离为 x ,由运动学公式 v 2

= 2ax

2

v 解得: x = =32.4m 2a

(2) 运动员过杆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设接触软垫时的速度为 v ′ 2

=2gh 2

设软垫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为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

ma ′

v ′,由运动学公式有:

v ′

由运动学公式 a = t

解得:

F = 1300N

. (1) 设发球时飞行时间为 t 1, 根据平抛运动

h

1

1

2

gt 12

x 1 v 1t 1

解得

2h 1

x 1 v

1

h 2 2gt 22

④ x 2 v 2t 2

⑤ 且 h 2=h

2x 2 L

v

2 L

2 2g h

(3) 如图所示,发球高度为 h 3, 飞行时间为 t 3,同理根据平抛运动得,

h 3 12 gt 32

x 3 v 3t 3 且 3x 3 2L

h 3 h 12gt 2

s v 3t

由几何关系知,

x 3+s=L

联列⑨ ~(14) 式,解得

h 3= 4

h

3

⑶4

h

3

(1)以滑板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

件可得

设球从恰好越过球网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t ,水平距离为 s ,有

F N cos mg F N sin

F ②

由①、②联立,得: F =810N

1○2 1○

(14)

1○1 答案 : ⑴ x 1

⑵ v 2

(2) F N mg / cos

F N kv2

mg 5m/s

得v

kcos

(3) 水平牵引力的功率: P=Fv=4050 W

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在体育训练和竞技中,运动员的奔跑、跳跃、投掷、推拉、击打、蹬踢等运动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奥的物理学知识。如果运动员懂得这些知识并加以运用,必会对自己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作为一名体校的物理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穿插讲解一些物理学知识点在体育中的运用,必会提高学生参入运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便于巩固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下面我来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一些运用。 一、“速度”的概念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反之,越慢。比赛场上的大多数运动,几乎都与速度的快慢有关联。比如径赛和短道速滑等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通过用时的多少来确定。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消耗时间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名次,用时少的速度就快些;而银幕前和比赛现场的观众 则特别关注跑或游在最前面的运动员,他们是根据在相同的时间内跑或游的路程长短来判断快慢。 体校教师经常会参与各种级别运动会的计时工作,每次赛前培训会议上,裁判长总会强调,掐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看到发令枪“冒烟”迅速开始计时。物理教师当然知道 其中的奥妙,因此,在讲授速度的概念时,以此为例,告知学生,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公里/秒,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运用速度的概念 经过简单的计算,马上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竞技体育不仅是实力的比拼,更是战术的博弈。而利用速度的变化制定实施的战术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有效,并且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竞技项目中。 比如,篮球比赛中,球员突然启动或者停止甩开防守,行进间急停跳投,假动作快慢集合扰乱防守人的节奏,快攻中加速奔跑摆脱防守等等,都是通过速度的改变来达到目的。还有马拉松比赛,平静漫长的奔跑过程,是实力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2004年雅典 奥运会,我国选手孙英杰虽然只获得一万米长跑的第六名,但正是在她的高质量变速领跑下,消耗了对手的体力,我国另一位运动员邢慧娜匀速跟跑,保存了体力,最终赢得一万米长跑的奥运会金牌。 二、“弹性形变”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发生改变,当外力消失后,物体逐渐恢复原有形状,这样的形变称之为弹性形变。

归因决定领导风格

作者:风里_李峰来源:中欧商业评论发表时间:2013-09-25 发表评论(0)收藏(2) 分享: ? ? ? ? 一位领导者如何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她)的领导风格。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ies),是心理学研究世界观的一个角度。在商业管理领域,一位领导者如何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或她的领导风格。 飞人们常犯的“自恋式归因” 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马云的《我的成功不是偶然》,都体现了自恋式归因。 一个人踩着梯子爬到楼顶,一脚踢倒梯子,大喊:“我是飞上来的!” 不同的人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不同的道理。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一种心理现象,我称之为“自恋式归因”(自我服务的归因偏差,self-serving attribution bias)。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人喜欢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结为外界因素,这是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思维方式。当然,这种思维一般是无意识的。 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马云的《我的成功不是偶然》,都体现了自恋式归因。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政治人物,往往无意识地把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运气),像对待那把梯子一样,一脚踹倒,登高享受万众膜拜。 客观认识自己,可以避免自恋式归因造成的自我膨胀。并非所有成功者都会落入自恋式归因的俗套。在这一点上,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是榜样,他用运气解释自己的成功。1979年,他对媒体说:“不管怎么说,我是比较偏向宿命论的,不论如何努力,若不是幸运相陪,绝对不能成功。因此每逢难题发生时,我总认为命运会作最后的裁决,所以不会特别担忧。我经常告诉别人,说自己的运气很好,这是事实而非谦虚。像我这样身体虚弱、又无资金的人,纵使能勉强创业,也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而我却能如此顺利地拓展事业,或许可以说是命中注定……虽然人类最终的结果是取决于命运,但应该努力之处还是得全力以赴,不脚踏实地,老是叫唤‘听天由命’是没有用的。” 王石可爱之处,就是他虽然在为人处事上面很傲,但在归因上面却很低调,在他归纳的成功公式中,运气占了90%:成功100%=运气90%+理想主义5%+激情2%+坚韧意志2%+控制力2%+自省力2%+平常心2%-浮躁1%-懒惰1%-贪婪1%-依赖1%-没有同情心1%。 你有没有基本归因错误 上级看下级,往往难免犯基本归因错误。 一般人对自己的事情,看到外界因素多点,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对于别人的事情,看到内部因素多点,因为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他们的处境。这种现象可以用图形—背景理论解释:看自己的成败,环境

体育中的物理知识

体育中的物理知识 情景扫描(人物事件的描述)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各种各样的机械运动随处可见;在我们从事体育活动时,我们不仅让体育器材做着各种运动,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机械运动。我们运用运动学知识不仅可以来解释很多的运动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从事各种运动,以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在游泳池里我们如何获得前进的动力?短跑为什么要采用蹲踞的姿势?在运动场上和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拔河比赛时,如何才能做到稳操胜券?在推铅球时如何才能推得更远?等等。 动感地带(设计的问题) 一年一度的全校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传统的拔河比赛将率先举行,从同学的身高体重来看,各个班都差不多,力气也应大小相当,如何才能在势均力敌中胜出?这是我们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首先应搞清楚的。 问题1:拔河比赛比什么?是哪边拉力大哪边赢吗? 问题2:我们在拔河时,我们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由什么因素决定? 问题3:比赛中,我们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增大摩擦力? 十几位同学如何用力合力才最大? 实践活动(安排活动) 问题1: 理论分析: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问题2: 理论分析:把一队拔河的同学视为整体,分析他们的受力情况:竖直向下有重力,竖直向上是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有绳子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队伍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取决于绳子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哪个大。当拉力大于摩擦力,人就向前运动;当摩擦力等于拉力人保持静止。摩擦力不可能大于拉力,那如何实现向后倒,把对方拉过来呢? 模拟拔河:找两位同学代替两队进行比赛,从旁边进行观察和分析。 当两位同学力气悬殊时,力气大的同学很轻松就可以把力气小的同学拉过来:他可能是直接收绳子,也可能是边拉边移动脚步。但当两位同学力气相当时,问题就不是这样简单:当摩擦力等于拉力人保持静止,这时获胜者的脚在原地不动,他是利用腰腹力量身体向后倒,把对方拉过来,在对方身体前倾不方便发力时,再向移动脚步使自己的身体变为好发力原姿势,重复前面的过程,逐渐将对方拉过来而获胜。 问题3: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归因就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理其原因。当学生学习结果出现时,老师和学生都要寻找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即进行成败归因。学生不同的成败归因,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及后继行为。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教师要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归因特点进行分析。 一.了解学生归因风格、因材施教 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由于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生活经历、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归因风格也千差万别。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有“习惯性无助”的学生,要努力引导他们对失败做出努力不够的归因、并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功体验,时间久了,学生便会改变原来的归因风格,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对于有“推卸责任”倾向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而要耐心地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客观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利性归因” 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身因素,而把消极结果归因于自身以外的情境或他人,这种倾向就是自利性归因偏差。在学校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教学质量好,而把学生的失败归因于学生学习不努力或能力差等等。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学生的学

业成败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长处和短处,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同样,学生的成败归因也存在着“自利性偏差”,教师应引导他们全面、正确地分析成败的原因,既看到自身的长处,也看到自身的不足。 三.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归因参照系统 任何人的归因都要受他人的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往往要受到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教师对他们的成败归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的成败原因,消除归因误差。教师的行为有时还对学生的成败归因产生间接的参照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特别的帮助,尤其是该生在学习顺利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不仅不利于该生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使之无法发现、避免和改正差错,而且影响到该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对成功的信心,同时,教师对该生的特别帮助还可能影响到班级其他学生对该生的看法,认为他能力不够才需要额外帮助。这种间接压力更使该生认为自己无能,从而感到自卑、抬不起头来。 四.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改变原来的归因倾向,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归因训练有多重方法,在教育上应用较多也较方便的是教师对学生归因的强化矫正法。例如,对一些没有认识到努力重要性的经常失败的学生加以训练,先让他们完成一项任务,然后对他们的成败结果进行归因。对那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的学生予以强化,面对那些未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的学生予以引导,甚至明确指出他们失败是由于努力不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体育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无重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科,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孩子们在走、跑、跳、平衡、钻爬等的活动中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了体质。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体育课的功能。因此,体育教学应该以此为目标,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很多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是以活动内容代替目标,体育活动也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大家都知道,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因为体育游戏是孩子喜欢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而体育活动应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比如:立定跳远活动中,教师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幼儿自主探索立定跳远的环节和比赛游戏环节上,却忽视了教师正确示范立定跳远动作以及幼儿正确练习的环节中。 2、最求创意,轻视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现在崇尚创新,无论什么样的体育活动,都要求幼儿创新。有的教师单纯追求表面的新颖、热闹,重视形式上的翻新,器械运用上的独特。这个问题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比如在一段时间内统统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玩圈、玩轮胎、玩竹筒、玩纸盒等等,不管这“一物”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是否对“增强幼儿体质”有益,往往导致内容拼凑,器械“中看不中用”。 3、活动组织难以做到“收放自如” 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特别喜欢“动”的活动,在体育活动时组织过程中,由于活动环节缺少一环扣一环,老师往往在放开孩子活动后很难再收回孩子的思维进行有序的开展,更是无法吸引孩子的。就很难做到收放自如。比如:在孩子进行跑步活动时,由于孩子都很喜欢跑,而老师又没有在跑的基础上有更好的环节去吸引孩子,这样就会导致课堂一片混乱。 4、体育教学中轻视辅助活动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教学提纲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 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一、原地跳起(直线运动) 例1(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O.50m,“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 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解析设跳蚤起跳的加速度为口,离地时的速度为口,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为V,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为H,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由以上各式可得 代入数值,得。 二、接力赛跑(直线运动、) 例2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 =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归因风格问卷说明

归因风格问卷说明 PmB代表“坏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 题号:2、7、13、14、19、22、28、31 这是测量你是不是把坏事件归因于持久性的原因,把这8项得分相加,如果你的总分是0或1,那么你在这一维度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得分2或3是一个中等乐观的人,4既不乐观也不悲观,5或6就是有点悲观,而7或8则意味着十分悲观。 PmG代表“好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 题号:1、6、8、9、16、17、26、27 同样把这8项的得分相加,如果总分是7或8,那你在这个维度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6是中等乐观的人,5或4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3是有点悲观,2、1和0则是十分悲观。 PvB代表“坏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 题号:5、10、11、12、15、21、30、32 PvG代表“好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 题号:3、4、18、20、23、24、25、29 依照前面的方法得出总分,并据此得出在相关维度上是否乐观,PvB得分低、PvG 得分高,意味着乐观;PvB得分高、PvG得分低则意味着悲观。 你,乐观还是悲观呢?

测试:归因风格问卷——你乐观还是悲观? (2007-01-03 23:28:26) 转载▼ 分类:MSN搬家 标签: 杂谈 仔细阅读下面每一个叙述,想象这些情形可能发生在你身上,选出最适合你的选项并做好记录,每一个叙述只能有一个选项(先不要去管每一道题目后的字母,如PmB、PvG等)。 1、你和你的伴侣在一场争吵后和解了(PmG) A我原谅了他0 B我通常是一个宽大的人1 2、你忘记了你伴侣的生日(PmB) A我不善于记住生日1 B我由于忙于其他的事情0 3、你从一个神秘的敬佩者那里获得了一束鲜花(PvG) A我对他很有吸引力0 B我是一个普通人1 4、你想竞争一个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你成功了(PvG) A我在竞争过程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0 B我在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尽心尽力1 5、你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约会(PvB)

体育运动运动中的物理问答整理汇编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一、原地跳起(直线运动) 例1 (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 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O.50m,“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 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解析设跳蚤起跳的加速度为口,离地时的速度为口,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为V,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为H,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由以上各式可得 代入数值,得。 二、接力赛跑(直线运动、) 例2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1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近年来高考试题经常实际情景为背景,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STS ),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之中,考察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以体育运动为背景,列举如何应用中学物理知识解答问题。 例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m 。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本题以接力跑中的交接棒为试题背景来考查运动规律的应用等。 【解析】 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V t a =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 1和S 2,则: 1S V t = 2221at S = S 1=S 2+ S 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2 2 0 3 m/s 2V a S ==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2 213.5 m 2V S a ==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S 2=6.5 m

练习.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 接 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 出25 m 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 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 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例2.跳台跳水是我国的传统强项体育运动。我国某优秀跳水运动员在10m 跳台项目中,起跳达到最高位置时,估计她的重心离跳台台面的高度为1m ,当她下降到手触及水面时要伸直,双肩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这时她的重心离水面大约也是1m 。若从最高点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其重心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那么: (1)她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可利用的时间为多少? (2)入水之后,她的重心能下沉到离水面约2.5m 处,试估算水对她的平均阻力约为她自身重力的几倍? 〖解析〗将运动员视为一个质量全部集中在其重心的质点。运动员从最高点到手触及水面 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她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可利用的时间设为t ,则 s g h t 4.121== 运动员从最高点到其重心下沉到离水面约2.5m 处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0)(221=-+Fh h h mg 可解得运动员受到的阻力 mg F 9.3= [点评]本题是一道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学问题,重点考查动能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进行运动过程分析。 例3. 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 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 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所示表示了其中 的几个状态.在“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 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然后运动员停止发力,杠铃继 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 度恰好为零.从运动员开始“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 个过程历时0.8s ,杠铃升高0.6m ,该杠铃的质量为150kg . 求运动员发力时,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g 取10m /s 2) 解:设杠铃在题述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m ,则有t v h m 2 1=,解得v m =1.5m /s

心理论文之归因风格

归因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归因理论。从此,归因理论便在海德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了。 归因是指人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归结和说明解释的过程,即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坏境而出现的行为,归因是社会认知的内容之一。 归因的类别主要有三种: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和综合归因。根据归因的类型将人分为两类: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总是对事情作内在归因。这样的人相信事在人为,他们把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疏忽,他们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个人手中,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努力去靠个人奋斗争取成功。外控者总是对事物作外在归因,这样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于命运,他们相信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因此比较会顺从命运的安排,没有激情、缺乏对新事物的兴趣,不会去积极地探索、超越。 其实,人的归因风格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活环境、早年经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曾经发生的偶发事件或重大创伤经历等等。就拿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比较侧重内部归因的人,对发生的事情比较侧重作客观的原因分析,一般发生了事情,我都会先分析自己的做法有

没有错误,并会统筹全局来分析考虑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我从小家教就比较严格,父母老是以比较高的标准来约束我,因此我从小就形成了一个严谨细致的性格;再者我的生活环境,我家庭自身比较重视教育,比较有学习氛围,因此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并非常鼓励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事在人为,爸妈都让我们去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不大容许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当然了,父母的严格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性格的另一个方面,当生活中有太多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会心情低落并将事情归因于命运不好(嘻嘻)。再说我的另一个朋友阳阳,虽然我和他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但是由于他小时侯他家长天天吵架,根本不管孩子吃饭睡觉什么的,因此他从小就长的瘦瘦小小的,并且怕这怕那的,性格也特别内向,出了事,老是说自己天生命不好,学习不好也说是自己命不好,偶尔有些成功了,就说是上天眷顾他……他就俨然成了一个完全的外控者。。。。 归因理论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分析;社会理论问题,根据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行为的期望与预测,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那么,咱们为什么要进行归因呢? 归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对自己所作事情归因有助于明白自己所做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助于对自己的做事能力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地了解,并且有助于决定自己今后的对策与改进。对他人归因,有助于更清楚

归因风格问卷

ASQ问卷 仔细阅读下面每一个叙述,并想象这些情景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选出最适合你的选项并在其标记字母A或B上画一个圈,每一道题只能选择一项。 1.你和你的伴侣(男朋友或女朋友)在一场争吵以后和解了 A 我原谅了他或她 B我通常是一个宽大的人 2.你忘记了你伴侣(男朋友或女朋友)的生日 A我不善于记住生日 B我由于忙于其他的事 3.你从一个神秘的敬佩者那获得了一束鲜花 A我对他或她很有吸引力 B我是一个普通人 4.你想竞争一个办公室官员的位子,结果你成功了 A我在竞争过程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B我在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尽心尽力 5.你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约会 A有时候我的记忆会出错 B有时候我会忘记我的约会记录本 6.我作为主人成功地举行了一场晚宴 A那天晚上我特别迷人 B我是一个好的主人 7.你因为超期而欠图书馆一些钱(如80多元) A我太沉浸在我现在所看的书了,所以我忘记了归还日期 B我由于忙于我要写的报告,所以我忘记了归还 8.你的股票为你赚取了很多钱 A我的经纪人决定在一只新股票上碰碰运气 B我的经纪人是一个出色的投资人 9.你赢得了一场田径比赛 A我觉得我不会被击败 B我训练很刻苦 10.你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失败了 A我考试时不如别人聪明灵活

B我没有为这次考试做好准备 11.你精心为朋友准备了一顿午餐,可他或她却几乎什么也没有吃 A我不是一个好厨师 B我准备得太匆忙了 12.尽管你为此训练了很长时间,但你还是在这次体育比赛中失利了 A我不是很好的运动员 B我不擅长体育运动 13.你对你的朋友发了脾气 A他或她总是责骂抱怨我 B他或她心情不好 14.你因为没有及时去交个人所得税而领到了罚款 A我总是延迟去交税 B今年我一直懒得去交税 15.你邀请一个人去约会,他或她拒绝了 A那天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B我邀请他或她约会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16.你在晚会上会经常被邀请跳舞 A我在所有晚会上都很突出 B那天晚上我打扮得很帅气 17.你在工作面试中表现得特别好 A我在面试过程中感到非常自信 B我应答得很好 18.你的老板几乎没有给你足够时间完成一项工作,但你还是完成了 A我很会做我的工作 B我是一个讲效率的人 19.你近来一直感到筋疲力尽 A我从来就没有休息的机会 B这周我特别忙 20.你救了一个快要窒息死的人 A我知道怎样帮助别人摆脱窒息的技术 B我知道在危险情形下应该做些什么 21.你的恋爱对象想要把你们的关系凉上一段时间 A我太自我为中心了 B我在他或她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

体育中的物理

体育中的物理 第一课时 一、举重中的物理知识 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上场之前总要 在手上擦些“白粉”。这些“白粉”是镁粉, 擦过之后,可增大手与被握物体的摩擦, 减少运动中的失误。千万不要以为举重只 是“一举之功”的“力气活”。这个短短几 秒钟之内的“举手之劳”却包含了最丰富 生动的物理学、生物学知识。 有人把举重的要诀归纳为“近、快、低”。从提铃到举起,都要求杠铃尽量贴“近”身体纵轴,否则便会因重力和惯性产生的力矩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杠铃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或接近两脚形成的支撑面中心,有利于发力并减少无用和有害分力,并充分发挥身体的杠杆作用。杠铃重心上升的S形曲线应尽量靠近支撑面中心垂线,弧度越小越好。 “快”的价值在于以爆发力赋予杠铃足够的加速度和上升高度。优秀运动员提铃时,杠铃垂直上升速度约为1.6米/秒,出现“超重”现象。发力峰值达到人铃重量之和的1.5倍以上。而迟缓的“生拉硬拽”必然导致事倍功半,是举重动作的大忌。 “低”的要领在于发力后体位迅速下降。由于提铃高度不可能与肩平齐,而只能拉到腰部,这时必须赶紧“放下身段”,“屈尊下就”,充分利用宝贵的零点几秒时间,抢在杠铃下落之前将胸部转入横杆之下并将它稳稳接住。人体重心下降速度之所以能够超过自由落体,是因为用力向上提肘时,反作用力能够使下蹲加快。剩下的事便是靠着强大的两腿和躯干力量站立起来了。 举重选手最动人的姿态要数高高举起杠铃的瞬间了,如果说双臂形成的V 字象征胜利,那么这种V型姿势确实和胜利大有关系。因为较宽的握距有利于减少需要举起的高度。这里服从的原则还是一个“低”字。 为什么每个运动员的挺举成绩都毫无例外的高于抓举成绩?原因在于抓举要求不能停顿,需要一气呵成,而挺举却能分成两个步骤,不仅减少了杠铃一次上升的必要高度,而且身体能得到休息和调整。 举重是靠瞬间爆发力取胜的高强度无氧运动。需要调动腿、腰、背、肩、臂

物理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及解读

2011年6月刊 改革与开放 物理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及解读 吕中战(廊坊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各种体育运动中都蕴涵着物理学知识,同时为了提高竞技体育运动的成绩,专业人员从物理学中总结了许多规律,用于改进体育训练的效果,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下面分别从几个常见的体育活动动来谈一谈物理学知识的应用。 Abstract:In each kind of sports is containing the physics knowledge,simultaneously to improve athletics sports'result,the specialists summarized many rules from the physics,uses in improving the athletic training the effect,serves many,quick,the good province purpose.Below moves separately from several common sports discussed that physics knowledge application. 关键词:香蕉球流体力学初速度跳高滑冰动能铅球作用力拔河牛顿第三定律伯努 keyword:Banana ball hydromechanics initial velocity high jump ice-skating kinetic energy shot action tug-of-war Newton third law uncle vertical stroke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6-0146-01 在平时生活中观看体育比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项需求。事实上,许多运动项目中蕴涵着物理原理。下面从举几个常见的体育运动用物理学知识来解读一下。 一、在足球比赛中“香蕉球””或“落叶球”的原理 我们在足球比寒中经常见到罚角球或者任意球直接进门的精彩镜头。一般是几名防守队员在罚球点儿和球门前组合成“人墙”,用以阻断球的前进线路。而罚球队员,挥脚一记大力攻门,足球绕过“人墙”,向球门方向飞行,临到门前却又沿弧线拐过弯进入球门死角,让守门员猝不及防。这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香蕉球”或“落叶球”。那么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为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有一定孤度呢?原来,在罚球的时候,队员并非用脚直接踢足球的重心,而是发力点在重心稍偏处,并在击球时用足背给球一定的磨擦力,让球在飞行的同时保持高速旋转。这时,足球在向前飞行的同时与其周围的空气之间摩擦,球周围的空气又会被带着共同旋转。于是,足球两侧空气的流动速度一快一慢。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因为球两侧空气的流速不同,它们对球所产生的压力也不相同,所以,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足球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偏转,最后运行轨迹就成为了孤线。 二、投铅球为什么要提前进行滑步 在田径项目的比赛上,标枪运动员都采用助跑的方法,在快速奔跑中把标枪投掷出去。这是为了使标枪在出手以前就有较高的速度,再加上运动员有力的投掷动作,标枪就能飞得更远。铅球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是要在投掷圈内进行,而投掷圈的半径是固定的,不能依靠助跑来增加铅球运行的初速度。铅球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运用背向滑步的办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连贯动作,使铅球在未出手时就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初始速度。一名高水平的铅球队员来,依靠背向滑步推铅球要比原地发力投铅球大约可增加约两米甚至以上的距离。那么投铅球时的角度应该是多少?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向斜上方抛出物体时,仰角为为45°抛出的距离最远。但是,推铅球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铅球的抛掷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离地面具有一段高度。那么在相同的出手速率情况下,作45°及40°仰角抛掷,当落回抛掷点相同的高度时,水平距离以45°角的距离较远。然而,在出手高度再至地面过程中,水平距离应该是40°的更大一些。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在铅球比赛中要得到好成绩,那么出手的仰角一定要小于45°。角度随铅球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对出手高度为l.8米—— —2米,而出手速度为8米/秒以上的人来说,出手仰角应为39°—— —43°左右。 三、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大小吗 在拔河比赛中是不是哪一队的力气就一定能胜利呢?这并不是个简单的力量相加的问题。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参加拔河的两个队伍中A对B施加了多大拉力,B对A也同样也产生一样大小的反作用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通过受力分析,当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所以如何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是胜负的关键。大家知道,静磨擦力与两个值是成正比,一是磨擦系数,二是对接触面的压力。于是要设法增大上述两项值,首先,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静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其次,要穿上鞋底花纹较深较大的鞋子,也可以增大摩擦系,使摩擦力增大。 四、跳高时为什么要的助跑发力 在体育比赛中,跳远的运动员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而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则要短得多。如果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是否就跳不高呢?跳高运动员能纵身飞起越过横杆,靠的是助跑的惯性力和起跳蹬地的反作用力二者的合力。惯性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地面反作用力是竖直(或近似竖直)向上的,所以起跳后的身体重心会沿着一个类似抛物线轨迹运动。抛物线轨迹孤顶的高度(所能跳过的高度)取决于起跳一瞬间腾起的初速度与腾起角的大小,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是增加跳高高度的两个关键,一般来讲,要尽可能增大这两项的值。如果选择长的助跑则会造成水平速度过大而腾起角度过小。因为跳高并非单纯的垂直向上,越过横杆还必须有一个向前的力量;再则,还须充分利用水平速度来增大腾起初速度,因此腾起初速度越大则跳得越高。当腾起角固定时,腾起初速度就是起决定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刘延柱《自由下落猫的转体运动》《物理通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2 【2】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杨巍《少年体育训练》2009 146 --

怎样的归因风格最具有适应性

怎样的归因风格最具有适应性?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倾向于进行内归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这固然说明当代大学生勇于正视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勇于自己承担责任,对于今后奋发上进也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但如果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话,这种归因方式也容易导致个体产生自怨自责、后悔等不良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那么到底什么是归因风格呢? 归因是指出事件性质或者推论事件发生原因的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在长期的归因积累下,归因也会逐渐稳定成为一种人格特质,即归因风格,其指个体因为特有的归因认知方式而产生的较为稳定的归因。(针对社会现象的,如考试失败,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它较多地涉及情感和动机因素,因此在对这类现象进行归因时,必然会受到动机和情感的影响,因此就不大可能完全按照客观的推论规则进行推论,而且,归因结果也会影响人们随后的情感和动机状态,所以这种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于归因风格的划分有很多种理论,其中以韦纳的三维理论最为著名,这里也只介绍韦纳的归因风格的划分方式。个体往往通过三个维度来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评价: 维度一,原因的部位:凡是属于行为或活动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都是内部原因,凡是行为或活动主体之外的都是外部原因,这两种归因行为也称为内归因和外归因。比如小明和小红都没考及格,但是小明想:“都是我没有努力才没及格的。”小红就认为:“都是这次试卷太难了,才导致我没考及格。”小明的归因风格就是内归因,小红的则是外归因。 维度二,原因的稳定性:在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中都有一些原因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另一些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比如小兰这次也没考及格,但是小兰就怪自己能力太差了,才考不及格。那小明和小兰的归因风格同时内归因,但两者的归因风格却有差别,小明的内归因是不稳定的,即努力是可以变化的,下次就对努力就是了。而能力则是不易变化的,所以是稳定的归因风格。 维度三,原因的可控制性:即找的原因是否可以受到人为的意志控制,比如人的心境、疲倦和暂时的努力虽然都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原因,但它们受意志控制的程度不同,努力是受意志控制的,心境和疲倦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被意志所改变。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 理健康。

体育运动活动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内容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 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 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12.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和。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和。 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 山东省微山县西平一中张春梅董辉 体育是我们最喜欢的课程,平时同学们在体育课中,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其实每一项体育运动中都渗透着许多物理知识。体育与物理形同兄妹般亲密。下面介绍几个最常见的用到物理学原理的运动现象: 一、举重中的物理知识 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上场之前总要在手上擦些“白粉”。这些“白粉”是镁粉,擦过之后,可增大手与被握物体的摩擦,减少运动中的失误。 二、跑步中的物理知识 短跑运动员在短跑时要换穿短跑运动鞋,这种鞋的底部安有小钉,运动员在高速奔跑时,小钉可以扎进跑道,有效地防止运动员打滑摔倒。跑步越向内跑道,跑的越快,这是向心力的缘故。跑到终点后,会继续前进一段路程,这是惯性在起作用。 三、游泳中的物理知识 游泳穿“鲨鱼衣”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特殊的游泳衣──“鲨鱼衣”。穿这种游泳衣的目的是减小运动员与水之间的摩擦,提高成绩。 四、球、投篮、乒乓球、足球等球类中的物理知识 (一)铅球投远 速度:速度快,瞬间爆发力,投得就远。因为初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投掷的也越远。我们查阅书本知识知道S=v2Sin2a/g,当a不变v越大S也越大。当v不变时,a=45°时,S 最大。 (二)投篮:角度成450角投进的成功率较高 距离越近,投进的成功率。碰板时,几度打过去,会几度弹回来。查阅相关的知识我们作出的解答是:在碰板中,若以几度打过去,就会以几度返回来,这道理与光的反射定律是相似的。对于投篮距离越近,投中率越高,是因为球在前进过程中还一边不断地下落,若距离近一些,下落的距离也会小一些,这样命中率也就大了。 (三)乒乓球中的物理知识 接球,击球时球从运动→静止,静止→运动。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球击中网,网会发生变形。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当乒乓球瘪了,放入热水中一烫,就会恢复原状。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从高出落下,再回升,势能→动能→势能。越高的地方落下,转化成的动能越大,被反弹上去越高。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归因与决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归因与决策 一、归因及其理论 (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通过归因人们能预测、评价行为,以便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 人们行为表现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外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 (二)归因的理论 1.海德的朴素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被誉为“归因理论之父”。 (1)理论要点 海德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关于人类行为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观点,并由此建立了“朴素心理学”,旨在系统地阐述没有经过训练的观察者如何正确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归因分为两种类型:内部归因——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个体自身有关;外部归因——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其所处的情境有关。 (2)评价 海德的归因理论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他对行为原因所做的个人—环境的划分一直是归因的基础,但他未能对这两点作更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详细的说明。 2.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the 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erences)扩充和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

质直接引起的。 (1)了解行动意图 一个人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果能够知道其行为的真正目的,那么对于其个性的推断就会更有把握。在评定行动者的企图时,需要充分利用有关行动者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只有与行动意图有关的行为后果,才能用来推断行动者的人格特质。 (2)推断个性本质 从行动者意图推断其个性本质的过程中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 ①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社会赞许”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合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而行为的社会赞许性越小,本质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②非共同性效应(noncommon effects)。非共同性(或称独特性)是推断个性本质的重要因素。行为中的非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断的可靠性越高。 ③选择自由性(freedom of choice)。如果某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那么其行为与其态度很可能是一致的;否则就难于做出相应的推断。 3.凯利的三度理论 三度理论(the cube theory)是对海德归因理论的又一次扩充和发展。 (1)理论要点 ①归因过程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存在)、行动者(人)以及所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称为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协变性原则。 ②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下列三个变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