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酚氧化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多酚氧化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多酚氧化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组织细胞中制备酶的方法,掌握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和化学性质

二、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酶,最适pH为6~7,它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来鉴定。它的最适底物是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与邻苯二酚的结构相似,也可以被氧化成各种有色的物质。

许多因素都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如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要测定这些因素对于酶反应的影响,一般是测定不同条件下酶的反应速度。

三、试剂

0.01M邻苯二酚溶液

柠檬酸缓冲液(pH 4.8,0.05M)饱和硫酸铵溶液

四、操作方法

(一)酶抽提物制备

1、取土豆匀浆液15ml,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合后4℃放置30分钟

2、6000转/分离心20分钟(注意离心前配平),倒掉上清。

3、将沉淀物用约8ml柠檬酸缓冲液溶解,即得到酶粗制品。

(二)多酚氧化酶的作用

1、取三支干净的试管编号为1、

2、3。

2、按下面要求制备各管

管1:加15滴酶抽提液和15滴0.01M邻苯二酚管2:加15滴酶抽提液和15滴水,混合均匀管3:加15滴0.01M的邻苯二酚,15滴水,混合均匀

3、将三支试管放于37℃水浴上。

4、每隔5分钟震荡试管并观察每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

什么是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特点:

1.生物活性和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2.由简单的结构组合而成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

探求生命奥秘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生物大分子制备的总体思路

1、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2、细胞的破碎

3、提取

4、分离纯化

5、干燥与保存

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1 多酚氧化酶的概念 植物多酚氧化酶是一类多基因家族表达的产物,是含Cu元素的膜结合蛋白,具有基团专一性,主要与植物色素的生成及其产品的色变有关。多酚氧化酶最早发现于1895年,1937年KubOwitz在实验室中第1次分离出多酚氧化酶。1907年Bertrand等从小麦麸皮中发现多酚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的存在。多酚氧化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移换酶和同工异构酶等几大类。酶蛋白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特性,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易变性失活的特点。各类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30C~50℃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若失活、变性,则就丧失了催化能力。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如多酚氧化酶,只能使茶多酚物质氧化,聚合成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蛋白酶只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2 多酚氧化酶的分布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由核基因编码的质体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即主要存在于叶绿体、黄色体和白色体等的内膜上。植物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各种器官和组织中PPO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异性,幼嫩部位的PPO活性较高,成熟或衰老部位活性较低。另外,环境胁迫、化学药品也能诱导PPO的表达,植株组织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的侵染,该部位的PPO活性也将上升。对于小麦,从植株幼苗到成熟籽粒都含有PPO,但是其活性和种类有差异,籽粒中的PPO主要存在于麸皮中。不同生物体、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发育时期PPO的含量和种类均有所不同。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曾从不同的植物中分离出PPO,其中以茶叶、葡萄、荔枝及番茄等中的PPO含量较为丰富,而小麦等禾谷类作物中PPO不是太丰富。虽然几乎所有的质体中都包含PPO,但在某些组织中很难检测到PPO的活性,如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保卫细胞的质体。 3 多酚氧化酶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功能 高等植物组织发生褐变主要是PPO活动的结果。PPO催化单酚羟基化为O﹣二酚,二羟酚氧化为O﹣醌,醌聚合并与细胞内蛋白质的氨基酸反应,产生黑色或褐色色素沉淀,最终导致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外观和风味变差,营养价值下降,造成经济损失。但关于PPO 的生理功能问题,至今尚未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目前研究比较多的都集中在它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上。多酚氧化酶位于质体的类囊体膜上,作为氧化还原酶,被认为与呼吸链末端的电子传递有关,能消除氧自由基的伤害,从而达到抗病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逐步发现了多酚氧化酶的其他生理功能。PPO参与植物色素的生成;还与植物抗逆、生长发育有关,可能促进已烯代谢;在光合作用中,可能在叶绿体内起着能量转换作用,传递光还原产生的分子氧;与植物的抗病虫等方面相关,大多数研究表明,PPO与植物的免疫抗性有关,如烟草对炭疽病、黄瓜对黑星病、苹果对轮纹病、棉苗对枯萎病、水稻对白叶枯病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氢氧化铝的制备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氢氧化铝的制备 一、单选题 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若A为浓硫酸,B为K2SO3,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变浑浊后澄清 C.若A为醋酸,B为CaCO3,C中盛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D.若A为双氧水,B为MnO2,C中盛Na2S溶液,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2.在实验室里,要想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石灰石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D.氨水 3.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B.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的NaAlO2溶液 C.向稀硝酸中加入铁粉 D.向硫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4.下列反应肯定能够得到氢氧化铝的是() A.氯化铝与氨水反应B.氧化铝与水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 B.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C.Cu溶于稀HNO3:3Cu+8H++2NO3-=3Cu2++2NO↑+4H2O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6.一定条件下,通过单质间化合可得到的是 A.FeCl3B.SO3C.Al(OH)3D.HClO 7.要使氯化铝溶液中的A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A.NaOH溶液B.稀盐酸C.氨水D.AgNO3溶液8.实验室用Al2(SO4)3制取Al(OH)3,最合适的试剂是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实验二十六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一、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产生醌。用分光光度法在525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和比活性。反应式如下: 多酚氧化酶 邻苯二酚(儿茶酚)+1∕2 O 2 ——————→ 邻醌+ H 2 O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 1. 材料:马铃薯块茎等 2. 仪器:UV-1206或UV-1240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或匀浆机;试管;移液管;纱布袋等。 3. 试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1mol·L-1pH 6.5磷酸缓冲液;0.1m mol·L -1pH6.5磷酸缓冲液;0.05 mol·L-1pH5.5磷酸缓冲液;30%饱和度硫酸铵;0.1 mol·L-1儿茶酚; 20%三氯乙酸。 四、实验步骤 1. 粗酶液的制备 称取马铃薯块茎5g于研钵中,加入0.5g 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事先用蒸馏水浸洗,然后过滤以除去杂质)和100ml 0.1mol·L-1pH6.5磷酸缓冲液,磨成匀浆,用几层纱布袋过滤,滤液加入30%饱和度硫酸铵,离心除沉淀,上清液再加硫酸铵使达60%饱和度,离心收集沉淀。将所得沉淀溶于2~3ml 0.01mol·L-1 pH6.5磷酸缓冲液中,即为粗制酶液。 2. 活性酶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入3.9ml 0.05 mol·L-1 pH5.5磷酸缓冲液,1.0ml 0.1 mol·L-1儿茶酚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然后加入0.5ml酶液(可视酶活性增减用量),迅速摇匀,倒入比色杯内,于525nm波长处以时间扫描方式,在1~2min 内测定吸光度变化(A)值。 五、酶活性的计算 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按下式计算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每min内A 525 和比活性。 A 酶提取液总量(ml) 酶活力(0.01A·min-1)=———————×——————————— 0.01×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 A 酶提取液总量(ml) 酶的比活性(0.01A·g-1Fw·min)=————————×—————————— 0.01×W×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 公式中:A —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值;W为样品鲜重(g)。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 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 PPO) 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 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Vc、EDTA、NaCl、柠檬酸4种添加剂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板栗仁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 最佳反应时间为3min, 最适反应温度为30℃ , 最适pH 值为6. 0, 米氏常数Km = 0.0694mo l/L, Vmax = 3.918OD/min。95℃水浴处理5min该酶已基本失活, 其中V c和EDTA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板栗; 多酚氧化酶; 褐变; 抑制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 idase, PPO ) 是由核基因编码的铜金属酶, 其酶促褐变机制是: 内源性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醌, 醌再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从而导致褐色素的生成。它能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 可以使一元酚羟基化, 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也可以氧化邻苯二酚生成醌[ 1]。而酚类物质是果疏组织褐变的物质基础, 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 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发育期, 其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均有所不同, 导致酶褐变活性也有所差异。云南富产板栗, 但对板栗仁PPO 的活性及影响活性因素的研究则未见报道。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板栗市场购外观良好, 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伤新鲜的云南板栗。 1.2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P)、邻苯二酚、乙酸钠、冰乙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甲醇、乙醛、盐酸、维生素C ( V c)、EDTA、柠檬酸、氯化钠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试验仪器: TGL - 16G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722W 型分光光度计、HH - 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冰箱等。 1.3试验方法 1.3.1粗酶液的制备 酶液提取参照文献[ 2] 的方法, 有所改进。称150g 冷冻鲜样, 加入PH 值6.0 的0.05mol /L冷冻磷酸缓冲液150mL 和15gPVPP, 打浆, 过滤, 于3℃下12000r /min 离心15min, 取上清液置于0~ 4℃保存备用。 1.3.2褐变度( BD) 的检测 称5g 样品加入15mL 蒸馏水中研磨, 离心( 14000r/min、15min)。沉淀溶于15mL 甲醇甲酸溶液(体积比1:1), 充分浸提15min 后离心。 将两次所得上清液混匀后用蒸水定容为25mL, 离心, 取上清液检测410nm 下的吸光值An ×10 表示。 1.3.3总酚( TP) 的提取和含量检测 称取5g 样品, 加入15mL 乙醛- 盐酸溶液( pH3.0) 研磨, 在恒温水浴中震荡1h, 取出离心15000r /min, 30min, 量取滤液体积, 吸取5mL, 用蒸水定容到50mL, 测定A 值, 用邻苯二酚做标准曲线。 1.3.4酶活性的测定 取2mL 0.2mol/L 邻苯二酚溶液和2mL一定pH值的磷酸缓冲溶液加入到试管中, 然后加入0.5ml的粗酶液, 水浴保温3min后立即倒人比色管中, 在410nm波长处测定反应混合液的吸光值变化(△A), 每30s读数1次, 共记录3min。空白用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又称黄酮类,由40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具有抗氧化、强化血管壁、促进肠胃消化、降低血脂肪、与增加身体抵抗力,并防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利尿、降血压、抑制细菌与癌细胞生长,及帮助消化。 简介 多酚类是指一组植物中化学物质的统称,因具有多个酚基团而得名。多酚在一些植物中起到了呈现颜色的作用,如秋天的叶子。 功效 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越来越受 科学界的关注。葡萄酒中含有许多有益健康的非酒精成分,包括白藜芦醇和多种类黄酮成分,这些强力抗氧化物都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对冠心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而蔬果的抗氧化作用主要就来自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 另一类富含多酚物质的饮料是茶,多喝茶也有预防肿瘤和冠

心病的作用。含有多酚物质的豆类食品则有防治乳癌和骨质疏松的作用。 共同特点 多酚化合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与维生素C 、E和胡萝卜素等其他抗氧化物在体内一起发挥抗氧化功效,清除有害人体健康的坏分子——自由基。 种类 多酚物质的种类很多,结构各异,其生物利用率、抗氧化性及对人体的影响也有差异。多酚类物质按结构大致可分为类黄酮、芪、酚酸和木酚素。目前科学界已经分离鉴定出八千多种多酚类物质。 常见多酚类化合物 儿茶素 儿茶素在茶叶、银杏、罗布麻、槟榔存在,表儿茶素在茶叶、银杏、越橘、贯叶连翘等中存在。它们具有止泻、保肝、降低胆固醇、抗炎等方面的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类成分和其他多酚类成分,如花青素、黄酮类成分、酚酸等成分的总称,占茶叶的10%~20%。在未经过发酵的绿茶中儿茶素类成分含量最高,可达25%,主要以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酚儿茶素(Gallocatechin)、表没食子酚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经过发酵的茶叶如红茶、乌龙茶等主要含有上述多酚的缩合物、茶黄素(Theaflavins)、花青素

氢氧化铝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氢氧化铝的性质,实验室制法 2、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3、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 4、知道明矾的净水原理 二、重点、难点 1、知道氢氧化铝的性质 2、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偏铝酸钠与盐酸二反应的过程及其图像分析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2、教师:课本知识以外,准备有关氢氧化铝图像的问题,以及有关净水剂的内容 3、学生:查找有关氢氧化铝的性质、用途 四、教学过程

实 验室制 Al(OH)3实验:在实验1的基础上继 续滴加氨水,观察现象。 提问:实验室如何制 Al(OH)3? 现象: 沉淀不溶解 得出结论: Al(OH)3只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可 用可溶性铝盐溶液跟碱(一般用弱碱, 例如氨水)反应制Al(OH)3 通过实 验,培养 学生的归 纳、总结 能力 铝的重要化合物的转化请学生写出下列转化的方 程式 (1)Al3+ + 3OH- = Al(OH)3↓ (2)Al(OH)3 + OH-= AlO2- + 2H2O (3)Al3+ + 4OH- = AlO2- + 2H2O (4)AlO2- + H+ + H2O = Al(OH)3↓ (5)Al(OH)3 + 3H+ = Al3+ + 3H2O (6)AlO2- + 4H+ = Al3+ + 2H2O 培养分析 对比能力 和归纳总 结能力。 引入实验探究用图像表示三者的转化关 系,实验操作基本图像离子 方程式。 分组实验 1.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 到AlCl3溶液中,直至过量。 2.将AlCl3溶液逐滴滴入到 NaOH溶液中,直至过量。 3.将盐酸逐滴滴入到 NaAlO2溶液中,直至过量。 4.将NaAlO2溶液逐滴滴入 到盐酸中,直至过量 现象 1、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当NaOH过 量时沉淀消失。 Al3+ + 3OH- = Al(OH)3↓ Al(OH)3 + OH- = AlO2- + 2H2O 2、先产生沉淀,振荡后消失,当AlCl3 过量时,产生的沉淀不再消失。 4OH- + Al3+ = AlO2- + 2H2O 3AlO2- + 6H2O + Al3+ = 4Al(OH)3↓ 3、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当HCl过量 时沉淀消失。 AlO2- + H+ + H2O = Al(OH)3↓ Al(OH)3 + 3H+ = Al3+ + 3H2O 学会用实 验解决问 题的方 法。通过 实验,用 分析对比 的方法认 识到量变 到质变的 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

氢氧化铝的制备

氢氧化铝的制备 上节课我们学了铝的化合物的一种,氧化铝,具有一种重要的性质,两性。现在我们再来研究铝的另外一种化合物,氢氧化铝。为了研究它的性质,我们先来制备它。 现在提供几种药品,请大家根据这些药品来讨论一下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先说说方法,我们再来做实验。 氧化铝不溶于水。硫酸铝加氨水,一个是加氢氧化钠, 请同学上来制备一下。 学生,多制备一些,加多了氢氧化钠,发现氢氧化铝沉淀消失。好像物极必反啊。 用另外一种方法,加氨水,多加也不会消失。成功了。 对她表示感谢。 大家看到了,用氨水可以制得,但用氢氧化钠,多加了就会消失。为什么会消失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先请同学将硫酸铝与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再试着写一写离子方程式。 我们现在制得了氢氧化铝,就要来研究它的性质了。先看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现在我们将它分面两份。 刚才同学制取的时候,多加了氢氧化钠,发现消失了。这么说好像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向这份氢氧化铝沉淀中再加氢氧化钠,看看有什么现象。 氢氧化铝是一碱,是吧,所以它应该能和酸反应。向另一份加硫酸,看看有什么现象。 所以说它既可以和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这和氧化铝是相似的。我们把它叫做两性氢氧化物。 下请同学写写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 再写写和碱反应的方程式,生成物是盐和水,和氧化铝和碱反应生成物是一样是偏铝酸钠。 那为什么它是两性的呢? 它难溶于水,但也有溶的,溶于水的那部分是可以进行这样的电离的。 是个动态平衡。那为什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自己结合呢?到高二我们学习了溶解平衡后就会知道,少量是可以共存的。 所以向里面加入酸,会怎样的啊,如果向里边加碱呢? 注意啊,这酸和碱必须是强酸强碱。如果是弱酸弱碱是不可进行这样的反应的。 这就是为什么刚才我们要用弱碱,氨水来制取氢氧化铝。 它作为酸很弱,作为碱也很弱。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的报告

朴东日: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掌握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的一般原 理及操作技术。 二、试验原理 酚氧化酶(PPO)催化各种酚与O2氧化为醌。本实验是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在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 冲液PH6.0的反应体系中,PPO催化邻苯二酚形成褐色 的醌,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 变化,通过OD值上升的读数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 材料:李子样本80个(按照80个预算药品)李子处理:果实发育早期、果实发育中期、果实发育后期、发 育中期果实用1-MCP处理、发育中期果实用乙烯 处理。 药品: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6.4)20mL 1mL(0.1mol/L)邻苯二酚 4mL磷酸缓冲液(pH6.4) 四、实验方法:

1.PPO的提取取1g李子果肉样品,冰浴研磨,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6.4)20mL,在4℃下离心(4200r/min)10min,取上清液为蜜柚果肉PPO酶提取液。 2.PPO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将1mL(0.1mol/L)邻苯二酚加入4mL磷酸缓冲液(pH6.4)中,加入1mL酶液,立即于波长420nm下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每隔20s记录1次,共记录3min。以不加酶提取液的反应液做对照,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0.01为1个PPO酶活性单位。 3.最后作吸光度A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依据曲线最初直线段的斜率(ΔA/t)计算PPO活力。(注意空白为:2.5 mL缓冲液和0.5 mL 0.01 mol/L邻苯二酚溶液)一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以每分钟每毫升增加吸光值0.001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4.多酚氧化酶酶活的计算公式:E=M×60/V (式1)式中:M—每秒钟增加的吸光值V—粗酶液的体积/mL。

甘蔗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doi :10.13570/https://www.doczj.com/doc/7f16633297.html,ki.scc.2015.03.023甘蔗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唐云仙,杨丽涛1,2*,杨柳2,廖芬2,李杨瑞1,2 (1.广西大学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5;2.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 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摘要:综述了甘蔗多酚类物质的成分、分布、代谢、降低酚害途径及遗传改良调节PPO 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甘蔗;多酚;褐变;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624(2015)03-0062-03 植物多酚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果实、皮、根和叶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鞣质、单宁[1]。目前人们对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等进行的研究比较多,因为植物多酚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而这些酚类物质的含量较其他酚类物质多。研究人员在农业、林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对植物多酚进行了基础应用研究,也获得一些成效,如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及日用化学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2]。多酚类物质又是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主要底物,为了减少褐变,研究者对多酚进行了很多研究,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褐变的发生,从而提高组织培养的成活率。甘蔗是一类多酚含量很高的植物,甘蔗组织培养中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愈伤组织的继代、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发生。本文就前人在甘蔗组织培养中的一些研究及甘蔗多酚的结构、代谢、降低酚害途径进行概述。 1甘蔗品种和组织的多酚含量 甘蔗同某些食用植物如大豆、茶叶等一样,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具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化合物。甘蔗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在酶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肉桂酸和黄酮类的前身衍生出来的,其分子结构包含了一个独特的共振电子体系,该结构具有一个重要特征是pH 敏感性[3]。Saska 等研究发现甘蔗中的多酚类物质多集中在生长点周围的蔗梢部分,其中分子量≥5000的高分子多酚类物质在蔗叶占33%,蔗梢占37%,去梢后的蔗茎仅占30%,可见蔗梢虽仅为蔗茎的小部分,但多酚类化合物比蔗茎含量还丰富,且相对集中;还测得甘蔗生长点、梢部汁、去梢蔗茎汁三部分的压榨汁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536mg/kg 、2668mg/kg 、553mg/kg [4]。多酚类是蔗糖颜色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甘蔗中的多酚类物质含有C 6-C 3-C 6的碳骨架,同时在苯环上都具有两个以上的羟基,属水溶性色素,最为常见的有3类:即花青素、花黄素、儿茶素[5]。孙晓雪通过HPLC-UV 初步分析,发现甘蔗梢在60%乙醇洗脱时得到的表儿茶素最多(约占56%),其组分中还含有儿茶素、儿茶酚、绿原酸、没食子酸[6]。 Duarte-Almeida 用大孔树脂提取蔗汁中的酚类物质,并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酚类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鉴定出蔗汁中主要含有麦黄酮、毛地黄酮、芹菜苷元、咖啡酸、芥子酸和羟基肉桂酸6种酚类物质,之后他们进一步利用HPLC 分离和鉴定了不同品种的甘蔗混合汁、糖浆、糖膏和高级化糖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木犀草素和麦黄酮衍生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咖啡酸、绿原酸和香豆酸)的含量[7-8]。植物显红、蓝、紫色是花色素造成的,花色素易受酶、酸、碱或加热作用的影响。霍汉镇提到蔗汁中的鞣质是儿茶素的缩合物,因为鞣质受氧化酶作用并与铁反应而使得甘蔗压榨汁呈暗绿色,甘蔗中原有的色素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的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小麦黄素使之显黄色。在甘蔗中还发现花色素类中的天竺葵花色素、矢车菊花色素,它们分别含有4个-OH 、5个-OH 。酚酸类化合物分子量较小,在甘蔗中发现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有苯甲酸的衍生物,如奎尼酸、莽草酸等;有肉桂酸(苯丙烯酸)的衍生物,如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还有含两个苯环的化合物,如绿原酸[9]。 2甘蔗多酚的代谢 甘蔗是一种体内含多酚类物质较高的作物,尤其是甘蔗幼嫩茎尖和嫩叶鞘部位含量更高[10]。在甘蔗茎尖组织培养时,细胞在茎尖组织和继代过程中受到破坏,细胞内的多元酚类化合物被氧化,对细胞有害的褐色醌类物质形成速度加快,在茎尖组织上聚集大量的醌类物质,使甘蔗组织变褐色,这种褐化物在培养基中收稿日期:2014-12-18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技术示范(桂科攻1222009-1B )。 作者简介:唐云仙(1990-),女(壮族),广西北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作物生理与代谢调控。 通信作者:杨丽涛,女,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生态生理和分子生物技术,E-mail :liyr@https://www.doczj.com/doc/7f16633297.html, 中国糖料,2015,37(3):62-64综述62

氢氧化铝的物化性质

氢氧化铝的物化性质 下面由宜鑫化工为大家整理介绍氢氧化铝的物化性质如下: 一般所谓的氢氧化铝实际上是指三氧化二铝的水合物。如向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或碱而得到的白色胶状沉淀,其含水量不定,组成也不均匀,统称为水合氧化铝。只有在铝酸盐溶液中(含有Al(OH)4-离子)的溶液中通CO2才可得到真正的氢氧化铝。 结晶的氢氧化铝与水合氧化铝不同,难溶于酸,加热到373K也不脱水,在573K加热2h才能转变为偏氢氧化铝(AlO(OH))。 氢氧化铝属两性氢氧化物。由于其存在两种电离形式,既是弱酸,可以有酸式化学式H3AlO3,又是弱碱,可以有碱式化学式Al(OH)3。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氢氧化铝的酸性在于它是路易斯酸可以加合OH-,从而体现碱性Al(OH)3由于两种电离的存在,可以产生两种盐:铝元素两种盐:⒈铝盐:Al3+ AlCl3,KAl(SO4)2·12H2O(明矾)。它们的水溶液因Al3+的水解而显酸性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2.偏铝酸盐,AlO2- NaAlO2,KAlO2.它们的水溶液呈碱性:AlO2- + 2H2O → Al(OH)3 + OH- 当两类盐混合时,即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 Al(OH)3 Al3+ + 3 AlO2- + 6H2O == 4Al(OH)3↓氢氧化铝主要有325目、800目、1250目、5000目四个规格。白色粉末状固体。几乎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吸附色素。 以上就是宜鑫化工对氢氧化铝物化性质的介绍,更多咨询,欢迎联系宜鑫化工了解产品和价格,宜鑫化工32年专注批发供应氢氧化铝。

多酚氧化酶检测试剂盒(PPO)说明书

货号:QS1404 规格:50管/24样 多酚氧化酶检测试剂盒(PPO)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PO(EC1.10.3.1)主要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产生醌,从而引起褐化,与果蔬加工、茶叶品质和组培等密切相关。 测定原理: PPO能够催化邻苯二酚产生醌,后者在525nm有特征光吸收。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液体,6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4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0mL×1瓶,4℃避光保存; 粗酶液提取: 1、细菌、细胞或组织样品的制备: 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血清(浆)或果汁样本的处理: 按照血清(浆)或果汁体积(mL):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取0.1mL血清(浆)或果汁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25nm,蒸馏水调零。 5min 第1页,共2页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_王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10)09-0347-04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山东临沭人,主管药师,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E-mail : wanghui0602@https://www.doczj.com/doc/7f16633297.html,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 WANG Hui (Shandong Bausch & Lomb Freda Phar. Co., Ltd., Jinan 250101, 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s widely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have many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anti-tumor,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tion and anti-ag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u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vonoid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vonoids. Key Words: flavonoids; bioactivity;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植物成分,具有C6-C3-C6 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代谢物。主要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查尔酮、花色苷等[1]。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又有抑制酶活性、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且无毒无害。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进展很快。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且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余者则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系非平面型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溶解度稍大[2]。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 [11] Denyer S P, Baird R M. Guide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i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M].2nd e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6: 325-326. [12] Mao k, Masafumi U, Takeshi K, et al Evaluation of acute corneal barrier change induced by topically applied preservatives using corneal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 in vivo [J].Cornea , 2010, 29(1): 80-85. [13] Noecker R. Effects of common ophthalmic preservatives on ocular health[J]. Adv Ther , 2001, 18: 205-215. [14] Kostenbauder H B.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ck S 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and Febiger, 1983: 811-828. [15] Berry H, Michaels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me of its monoalkyl ethers against Bacterium coli [J]. J Pharm Pharmacol , 1950, 2: 243-249.

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和它对果蔬类食品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它的酶学性质加以控制。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性质抑制 0引言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甚至在土壤中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以检测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由于其检测方便,是被最早研究的几类酶之一。自1883年Yoghid发现日本漆树液汁变硬可能和某种活性物质相关,1938年Keilin D.和Mann G.研究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得到多酚氧化酶并将这类酶称为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又称儿茶酚氧化酶,酪氨酸酶,苯酚酶,甲酚酶,邻苯二酚氧化还原酶,是六大类酶中的第一大类氧化还原酶[1]。 1多酚氧化酶的结构特性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有Cu2+离子的结构蛋白,可以催化酚类上的羟基,使之转化为醌或催化多酚类变为氧合醌。因为醌类具有较强的电化学性质,会发生自动氧化、蛋白质的亲核聚合反应及一些二级反应,而这些反应都会导致酶促褐变反应的发生[2]。 多酚氧化酶的共同特征是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在广义上,多酚氧化酶可分为三大类:单酚单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se,EC.1.10.3.2)和漆酶(laccase,EC.1.10.3.1)。在这三大类多酚氧化酶中,儿茶酚酶主要分布在植物中,微生物中的多酚氧化酶主要包括漆酶和酪氨酸酶。 2 多酚氧化酶的来源和制备 2.1多酚氧化酶的来源 多酚氧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 2.2多酚氧化酶的制备 制备马铃薯丙酮粉:取50g去皮切丁的马铃薯与60mL丙酮(-20℃)混合粉碎抽滤,滤渣用-20 ℃的丙酮冲洗至白色室温下晾干。 PPO粗提液的制备:5g马铃薯干粉与40mL粗酶提取液混合搅拌1min 静止1hr,4℃离心(4℃,15000rpm,15min)过滤取上清,即得PPO粗提液,粗酶提取液为4.2g+1000mL0.2M PB。 PPO纯化之盐析:PPO的纯化常采用盐析法。盐析主要是利用酶蛋白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的原理。硫酸铵由于价廉、溶解度大,且能使蛋白质稳定,故是最常用的盐析剂。 粗酶制剂加入等体积饱和(NH4)2SO4静置1hr,4℃离心(4℃,17000rpm,10min)收集沉淀加15mL0.2MPB溶解再次离心(条件同前)收集上清,即得PPO粗酶制剂取4mL粗酶制剂于冷冻干燥机上冻干,得PPO干粉[3]。 3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机理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0)是从真菌到植物乃至哺乳动物体内都广泛存在的一类铜蛋白,它能有效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形成相应的醌类物质。在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程式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程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氢氧化铝公开课学案 必修一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氢氧化铝》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及性质。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氢氧化铝的用途,利用所学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化学问题。【重点、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和制备;铝三角的转化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邻居王阿姨胃病范了,医生开了一些药给她,其中有一瓶药叫做“胃舒平”。胃舒平又名复方氢氧化铝,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

你知道“胃舒平”治疗胃病的原理吗?这说明Al(OH)3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探究1】一、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2、参考教材P66,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实验2的化学方程式。 【再写一写】将实验1、2、3的化学方程式全部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你觉得实验室如何制备氢氧化铝?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问题讨论】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铝的过程中通入的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如果用盐酸或硫酸来代替二氧化碳酸化是否合适? 写出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NaAlO2溶液中加入强酸会有什么现象呢?实验室没有现成的NaAlO2溶液,如何得到? 根据反应现象,以及Al(OH)3的性质,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说明:AlO2-不能与

_____离子大量共存,Al3+不能与_____离子大量共存思考:如何实现下面的转化? Al(OH)3 Al3 + AlO2 — 在医学上的应用: 你现在知道“胃舒平”的原理了吗? 净水:阅读教材P66资料卡 明矾——复盐 电离方程式:净水原理:Al3+ + 3H2O = Al(OH)3+ 3H+ 注:胶体具有很强的性,可以凝聚水中的悬浮杂质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由于铝在体内累积对人体健康有害,目前含铝净水剂正逐步被含铁净水剂所取代。课后查阅资料,Al(OH)3还有什么用途?【总结归纳】 1、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________色、________状、_____溶

提取方法对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立祥吴红梅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合肥230036)摘要本文采用不同缓冲液匀浆法及其浸提法、丙酮粉法提取茶多酚氧化酶,比较提酶方法对酶活性和 酶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匀浆法提取酶活性的效果优于珍酮粉法;匀浆浸提法提取酶活性的效果高于 缓冲液匀浆法;并以柠檬酸盐缓冲液匀浆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好。而酶制剂的单位酶活性则是丙酮粉法较高,分别 为缓冲液匀浆法及匀浆浸提法的12-35倍。 关键词提取方法茶多酚氧化酶酶活性酶制剂 茶多酚氧化酶(氧化还原酶,PPO,EC.1.10.3.1)是茶中一类重要末端氧化酶类,它不仅在茶树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茶叶加工中,尤其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对于催化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变化也起着主导作用。 茶氧化酶类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百年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较多的集中于研究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同工酶、活性及影响因子,而对多酚氧化酶的应用研究很少;随着当前茶色

素研究的深入,体外应用酶促氧化茶多酚制取茶色素是未来趋势,开展茶多酚氧化酶应用研究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就茶多酚氧化酶提取方法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茶多酚氧化寻求较好的制备方法,为应用酶促茶多酚氧化制取茶色素奠定基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鲜叶采摘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园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二叶及一芽三叶初展,洗净后放入冰箱待用。 1.2 茶多酚氧化酶提取 1.2.1 丙酮粉法:称取洗净茶鲜叶(-20℃冷冻)25g,放入组织捣碎机内,加225ml冷丙酮(-20℃)捣碎5′(即5min,下同)(3′+2′分两次进行,中间停5′),然后迅速抽滤,滤渣用80%的冷丙酮洗至液体无色为止,所得的滤渣即为丙酮粉,干燥后的丙酮粉置于冰箱中备用。称取1g丙酮粉放于研钵中,加10ml0.1M柠檬酸-0.2M磷酸氢二钠缓冲液,2g石英砂, 2gPVP,冰浴研靡20′,离心(400rpm)10′,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1.2.2 匀浆法:称取茶鲜叶(冷冻)25g,放入组织捣碎机内,加PVP50g,再分别加入冷藏的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pH5.6)或柠檬酸盐缓冲液

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张云丽)

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及其运用 摘要:植物多酚( 植物单宁)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的天然产物,叙述了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多酚在国内外食品工业、医药保健、日用化学品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展望了多酚在国际市场上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植物多酚;抗氧化性; 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又名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在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植物多酚(polyphenol)是多羟基苯,如苯二酚、苯三酚等。植物多酚是在植物性食物中发现的、具有潜在促进健康作用的化合物。由于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而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1】酚类化合物是众所周知的抗氧化剂。主要有黄酮类、多 酚类、多糖类和维生素类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农业、食品工业副产品(如茶叶、花生壳、柑橘类果皮、果汁残渣等)的提取物中也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其中有些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很高。因此来自农业和食品工业副产品的植物多酚将成为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重点开发研究对象【2-3】。 一、植物多酚研究利用的化学基础 人类最初对植物中所含多酚类化合物的利用, 是将其用于鞣制皮革, 并将这类化合物称为植物单宁( vegetable tannins)。按照White和Bate-Smith 的定义, 植物单宁是指分子量在500—3000 范围内的具有鞣性的多元酚。1981年,Haslam 提出了植物多酚这一术语,它包括单宁及相关化合物( 如单宁的前体化合物和单宁的聚合物)。这一名称能更全面地概括这类天然产物的特点, 也符合各学科领域的实际研究情况,因而被人们广泛采用。植物多酚的化学研究始于18世纪末。其结构复杂, 化学性质活泼,并且常以大量性质相似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形式存在, 因此本世纪30 年代以前,多酚化学的进展一直非常缓慢。植物多酚的科学分类方法直到1920 年才由Freudenberg 提出,即根据化学结构不同,植物多酚分为水解单宁( 酸酯类多酚) 和缩合单宁( 黄烷醇类多酚或原花色素)。前者主要是酸及其衍生物与多元醇以酯键或甙键形成,可细分为单宁和鞣花单宁两类。后者主要是羟基黄烷醇类单体的缩合物, 单体间以C—C 键相连如图1所示。[4]

铝的性质与制备

铝的性质与制备复习课 一、铝的原子结构与存在 1. 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二、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铝土矿――→NaOH 溶液过滤滤液――→CO 2过滤沉淀――→灼烧氧化铝(熔融)――→电解冰晶石 铝 1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2通入滤液中的CO 2能否用过量的盐酸代替? 3写出电解氧化铝过程中阳极、阴极的电极方程式。 4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制取钠单质,为什么要通过电解氯化铝来制取铝单质? 5加入冰晶石起到什么作用? 6金属冶炼的方法有哪些? 三、铝的化学性质 1. 将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能佛燃烧?将铝粉撒向酒精灯火焰能否燃 烧?为什么? 2. 利用铝、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有哪些? 3.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4.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酸反应,常温下为什么能用铝制槽车来储运浓硫酸和浓硝酸?

5.铝热反应的发生利用铝的哪些化学性质? 四、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 (1)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则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__。 【应用体验】 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2.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①Al②NaHCO3③Al2O3④Mg(OH)2⑤Al(OH)3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3.用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O 2与H 2 的混合气体 B.1.12 L H 2 C.大于1.12 L的H 2 D.小于1.12 L的H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