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和答案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和答案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和答案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和答案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

二、问答和计算

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的性状,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例是否都应该是3:1?为什么?

解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每个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

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的性状,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例不都是3:1。这是因为经典分离比例的出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生物体是正常的二倍体生物,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等位基因。如果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后代分离比例可能随之改变。(2)所研究的真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如果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则不均等分离,不出现一定比例。(3)F1个体形成的2种配子的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并且两种配子的生活力相同,受精时随机结合。(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均具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存活率。如果某种基因型在被观察前发生早期死亡,分离比例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5)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容易区分。(6)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被分析的群体比较大。(7)研究的性状为完全显性,如果为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或镶嵌显性,那么F2代的表型就不会表现3:1分离。

2.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3对基因独立分配。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亲本果形果色果味

甲灯笼形红色辣味

乙灯笼形黄色辣味

丙圆锥形红色甜味

丁圆锥形黄色甜味

问:(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哪些?(2)在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最高的组合是哪一个,请写出其基因型。这个组合的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何?这个组合的F2出现的全部表现型有哪些,其中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解答:(1)首先分析F2能够出现灯笼形果实的组合有:甲×乙、甲×丙、甲×丁、乙×丙、乙×丁;分析F2能够出现黄色果实的组合有:甲×乙、甲×丁、乙×丙、乙×丁、丙×丁;分析F2能够出现甜味果实的组合有:甲×丙、甲×丁、乙×丙、乙×丁、丙×丁;综合以上结果,能同时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为甲×丁、乙×丙、乙×丁。(2)甲×丁与乙×丙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均为1/4×1/4×1/4=1/64;乙×丁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为1/4×1×1/4=1/16;所以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最高的组合是乙×丁,其亲本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其F1的基因型为AabbCc,表现型为圆锥形、黄色、辣味果实,其F2出现的全部表现型为C21*C21=4种,有灯笼形、黄色、辣味果实,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圆锥形、黄色、辣味果实,圆锥形、黄色、甜味果实。其中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为1/16。

3.两个高粱品种,一个结红粒、黑壳,一个结白粒、黄壳。令二者杂交,F1表现红粒、黑壳。欲想在F3中选10个白粒、黑壳的纯系,F2至少应有多大群体?而在F3欲选到10个红粒、黄壳的纯系,在F2群体内至少应选多少红粒、黄壳的个体。已知每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独立遗传。

解答:根据杂交后F 1的表现型可知红粒和黑壳为显性,两亲本杂交所得F 1个体不分离,说明两亲本为纯合基因型且F 1为双杂合位点。

又已知F 3的纯系来自F 2的纯合基因型个体,而该纯合基因型占群体的比例为(1/4)n ,

占本表型群体的比例为(1/3)m 。“n ”表示F 1所含杂合基因对数,这里为2,“m ”表示所求某种表型所包含的显性性状数,这里为1。

综上分析可得:

①求F 2群体 则有(1/4)2 = 10/x , x=160

②求在F 2选红粒、黄壳个体数 则有(1/3)1=10/x ,x=30

所以,为在F 3 中得到10个白粒、黑壳的纯系,F 2至少应种植160个个体;而在F 3欲

得到10个红粒、黄壳的纯系,在F 2群体内至少应选留30个红粒、黄壳的个体。

4.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 )杂交,希望从F 3内选出毛、抗、无芒(PPRRAA )的株系1个,F 2至少选出毛、抗、无个体多少?已知上述每对性状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完全显性。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毛颖、抗锈和无芒为显性, 两亲本为纯合基因型且F 1为三杂合位

点。

又已知F 3的纯系来自F 2的纯合基因型个体,而该纯合基因型占群体的比例为n )41(,占本表型群体的比例为m

)31(。“n ”表示F 1所含杂合基因对数,这里为3,“m ”表示所求某种表型所包含的显性性状数,这里为3。

综上分析 欲求在F 2选毛、抗、无个体数 则有(1/3)3=1/x ,x=27

所以,为在F 3内选出毛、抗、无芒(PPRRAA )的株系1个,F 2至少要选留毛、抗、无个体27个。

5.玉米A C R 的种子为有色粒,其它均为无色。一个有色粒植株与下列植株杂交,结果是:与aaccRR 的后代50%有色,与aaCCrr 的后代25%有色,与AAccrr 的后代50%有色。请分析这个有色粒植株的基因型。

解答:根据与aaccRR 杂交的后代中50%有色,可判断该有色粒基因型中a 等位基因和

c 等位基因不能同时杂合;根据与AAccrr 杂交的后代50%有色,可判断该有色粒基因型中r 等位基因和c 等位基因不能同时杂合;根据与aaCCrr 杂交的后代25%有色,可判断该有色粒基因型中a 等位基因和r 等位基因必须同为杂合。综上分析,这个有色粒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

验证 将AaCCRr 分别与aaccRR 、AAccrr 、aaCCrr 杂交,其结果与题意相符,所以分析

正确。

6.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现用不同类型的萝卜的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长形×圆形→595椭圆形;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试分析该遗传性质及各杂交组合基因型。

解答:由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比例近1:2::1可知该性

状属1对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用D 和d 表示萝卜块根的形状,这里D表长形,d表圆形(用相反的显隐性关系表示结果一致)则有

长形×圆形→595椭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Dd ;

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1DD :1Dd ;

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1Dd :1dd ;

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1DD :2Dd :

1dd。

7.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下表为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分析亲本基因型。

亲本表型

后代个体数

紫茎、缺

刻叶

紫茎、马铃

薯叶

绿茎、缺

刻叶

绿茎、马

铃薯叶

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12 101 310 107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219 209 64 71

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722 231 0 0

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404 0 387 0

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70 91 86 77 解答:用A和a表示茎色,B和b表示叶型,由题可知紫对绿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

(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的后代中紫茎: 绿茎=1:1, 缺刻叶: 马铃薯叶=3: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2)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的后代中紫茎: 绿茎=3:1, 缺刻叶: 马铃薯叶=1: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3) 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的后代中无绿茎且缺刻叶: 马铃薯叶=3: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4) 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的后代中无马铃薯叶且紫茎: 绿茎=1: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5) 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的后代中紫茎: 绿茎=1:1, 缺刻叶: 马铃薯叶=1: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二、判断题

1.一个涉及四对基因的杂合体,已知这四对基因分别控制四对相对性状,且均为完全显性,若自交,其后代会有16种基因型。

2.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同时决定一个单位质量性状的遗传叫互作遗传,其细胞学实质属孟德尔的独立遗传。

3.孟德尔利用豌豆作试材,抓住粒部性状研究遗传变异规律。他在15株杂种一代的自交株上收获556粒种子分成4种类型,这些种子是F1。

4.已知牛毛色由一对基因控制,且AA是红褐色,aa是红色,Aa的雌性是红褐色,雄性是红色。现有一头红褐色奶牛生了一个红色牛犊,则其必为雄性。

5.某性状是由具重叠作用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的,则其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杂合体自交后代表型分离比例为63:1。

答案:1.×2.√3.×4.×5.√

三、填空题

1.一个涉及四对基因其中有三对是杂合的杂合体,若这四对基因分别控制四对相对性状,属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会产生种比例为的配子,若自交,下一代会有种表现型,比例为。

2.独立遗传的细胞学实质是:每对等位基因分别分布在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

3.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杂合基因的杂合体,若每对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在完全显性条件下,经自交,后代会分离出种表现型,比例为。经测交,后代会分离出种表现型,比例为。

4.具有n对互作关系的杂合基因的杂合体,可以形成比例为的种配子,自交后代尽管也能有个组合方式,种不同的基因型,但表现型不遵循孟德

尔遗传规律。

5.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则在一个群体中可能有种基因组合,在一个个体中会出现种基因组合,在一条染色体中可能存在有种基因组合。

6.一个含三对杂合基因的杂合体,属独立遗传,经自交,F2群体中,具有三个显性性状和具有两个显性性状一个隐性性状的个体,它们中的纯合体分别占F2群体的比例为和,占本表现型的比例为和。

7.假定人的棕眼为蓝眼的显性,右撇是左撇的显性。一个棕眼、右撇的男人与一个蓝眼、右撇的女人结婚,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小孩为蓝眼、左撇,他们的第二个小孩为蓝眼、左撇的概率是。

8.苯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患有该病的人不能利用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苯酮尿症在婴幼儿期就表现出来,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智力迟钝。有一对正常夫妇,丈夫的一个姐姐患有苯酮尿症,妻子有一个弟弟也患苯酮尿症。若这对夫妇生小孩,他们的第一个小孩患苯酮尿症,那么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患苯酮尿症的概率是。9.有角、黑毛公羊与无角、白毛母羊杂交,产生下列子代:公羊:1/4有角、白毛,1/4有角、黑毛,1/4无角、黑毛,1/4无角、白毛;母羊:1/2无角、黑毛,1/2无角、白毛。则说明杂种有无角与有关,其亲本中公羊的基因型为和Aabb,母羊的基因型为和aaBb。

10.黄、圆、红与绿、皱、白品种杂交,F1黄、圆、红,每对性状有一对基因控制,独立遗传,欲在F3内获得绿、圆、红株系10个,F2至少应选绿、圆、红单株个,且F2至少应安排种植株。

11.黄胚乳玉米的花粉授给白胚乳玉米雌花上,F1是黄胚乳;可是把白胚乳玉米花粉授给黄胚乳玉米雌花,F1仍为黄胚乳。这种现象是花粉引起的现象。

答案

1.23(1:1)323(3:1)3

2.分离自由组合

3.2n(3:1)n2n(1:1)n

4.(1:1)n2n4n3n

5.10 10 4

6.1/64 3/64 1/27 1/9

7.1/8

8.1/4

9.性别AaBb aabb

10.90 640

11.胚乳直感

四、选择题

1.一个绿株水稻品种甲和另一个绿株水稻品种乙杂交,F1均为绿株稻。如用甲品种与F1回交,回交群体仍均为绿株稻。但用乙品种与F1作回交,在回交群体内分离出大约25%的紫株稻。请选择甲乙的基因型。

A.IiPp iiPP B. iiPP IIpp C. IiPp Iipp D. IIPP iipp

2.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形种子(R)对皱形种子(r)是显性,三者独立遗传。则TTGgRr×ttGgrr产生的后代的表型种类及比例为。

A. 3/8蔓茎绿荚圆粒、3/8蔓绿皱、1/8蔓黄圆、1/8蔓黄皱

B. 1/4蔓绿圆、1/4蔓绿皱、1/4蔓黄圆、1/4蔓黄皱

C. 1/4蔓绿圆、1/4蔓绿皱、1/8蔓黄圆、1/8蔓黄皱

D. 1/8蔓绿圆、1/8蔓绿皱、3/8蔓黄圆、3/8蔓黄皱

3.红花与白花个体杂交,F1是红,F1与白花亲本的回交后代是红与白个体呈1:1分离,这种红对白是。

A. 一因多效

B. 完全显性

C. 共显性

D. 不完全显性

4.红花与白花个体杂交,F1是粉红花,BC 1是红花、粉红花、白花个体呈1:2:1分离,这种红对白是。

A. 一因多效

B. 完全显性

C. 共显性

D. 不完全显性

5.在镰形血红蛋白的人与正常人通婚的孩子血液中,两种血红蛋白都有,则正常血红蛋白对镰形是。

A. 一因多效

B. 完全显性

C. 共显性

D. 不完全显性

6.白化玉米苗不能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这是。

A. 一因多效

B. 完全显性

C. 共显性

D. 不完全显性

7.某种性状表现相同的两个品种杂交,F1表现与亲本不同,这是。

A. 一因多效

B. 完全显性

C.不完全显性

D. 多因一效

8.番茄的红果(Y)为黄果(y)的显性,二室(M)为多室(m)的显性,使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子一代(F1)群体有29株红果二室,31株红果多室,9株黄果二室,11株黄果多室。亲本的基因型为。

A. YYMm×YyMM

B. YyMM×YyMM

C. YyMm×Yymm

D. YYMM×Yymm 9.某杂交组合的F2群体呈27:37的分离比例。请选择该遗传的性质。

A. 独立遗传

B. 互补遗传

C. 连锁遗传

D. 抑制遗传

10.在家鸡中,鸡冠的形状是受二对独立遗传的基因互作来决定的。已知R P 为胡桃冠,rrpp为单冠,R pp为玫瑰冠,rrP 为豌豆冠。则胡桃冠鸡与纯种豌豆冠鸡杂交后代产生的表型种类及比例可能为。

A. 胡桃冠1/2、单冠1/2

B.胡桃冠1/2、豌豆冠1/2

C. 胡桃冠1/2、玫瑰冠1/2

D. 胡桃冠1/4、玫瑰冠1/4、豌豆冠1/4、单冠1/4 11.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盘状果实(D)对球状果实(d)是显性,且这两对基因是独立的,则Wwdd×wwDd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 1/4WwDD、2/4WwDd、1/4Wwdd

B.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

C. 1/2Wwdd、1/2WwDd

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 12.已知小麦的相对性状,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这三对基因之间无互作。则基因型PpRRaa×PPRrAA后代表现型为。

A. 毛颖、抗病、无芒

B. 毛颖、感病、有芒

C. 光颖、感病、有芒

D. 光颖、抗病、无芒

13.一个涉及3对杂合基因的杂合体,已知这3对基因独立遗传,分别控制3对相对性状,且属完全显性,若自交,其后代会有几种表现型。

A. 4

B. 8

C. 9

D. 16

14.某两对基因所控制的杂交组合的F2群体呈27:37的分离比例。则双亲的基因型可能为。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15.在香豌豆中有两个白花品种,二者杂交产生的F1开紫花,F1植株自交,其F2群体分离为9/16紫花:7/16白花。该性状的遗传属于。

A. 抑制作用

B. 显性上位

C. 隐性上位

D. 互补作用

16.南瓜有不同的果形,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如果用两种不同型的圆球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F2出现3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该性状的遗传属于。

A. 积加作用

B. 显性上位

C. 隐性上位

D. 互补作用

答案:1.D2.A3.B4.D5.C6.A7.D8.C9.B10.B11.D12.A 13.B14.AB15.D16.A

孟德尔遗传定律常见题练习

孟德尔遗传定律常见题型练习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B) A、10/16 B、6/16 C、9/16 D、3/16 2.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 ). A、7/16 B、3/8 C、5/8 D、9/16 3.将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C ). A、1/8 B、1/16 C、1/32 D、1/64 4.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答案:AAbb aaBB 5.已知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有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答案:4种9/16 6.牵牛花颜色有红色和白色之分,叶有阔叶和窄叶之分,红色(R)和阔叶(B)分别是显性性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RrBb和rr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答案:6种4种 7.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会出现3:1性状比的亲本组合是(D) A、EeF f×EeF f B、EeF f×eeFf C、Eeff×eeFf D、EeF f×EeFF 8.南瓜中白色果(A)对黄色果(a)为显性,扁形果(B)对圆形果(b)为显性。纯合白色圆形果和纯合黄色扁形果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答案:aaBb 9.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答案:YYRr和YyRr 10.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答案:AABb 11.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有(d)/无(D)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Dd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答案:3/16 12.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 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 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 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D)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 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 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2.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本节在必修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之间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 案)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下面是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江西名校联盟摸底]孟德尔遗传定律有许多适应条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来说要表现为完全显性 B. 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C. 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分子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显性基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才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其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B、D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C不正确。 答案:C 2. [湖南衡阳联考]若一植物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粉红花一定为杂合子,一白花种群出现了一粉红花植株A,植株A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粉红花与白花植株。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花的基因型可能为DD B. 植株A的后代可能存在纯合致死 C. 该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植株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可能为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依题意,控制花色的基因可能为不完全显性,则可能白花为DD,粉红花为Dd,红花为dd,Dd自交后代只有粉红花和白花,则可能是红花dd致死,分离比为粉红花∶白花等于2∶1,A、B、C说法正确;该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说法错误。 答案:C 3. [福建漳州七校联考]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等于() A. 3∶2∶3 B. 3∶4∶3 C. 5∶2∶5 D. 1∶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概率的计算。据题意,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得F2(1AA、2Aa、1aa),F2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和aa各占3/8,所以F3中 AA∶Aa∶aa=3∶2∶3。 答案:A 4. [江西上饶六校联考]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

医学遗传学复习思考题(详细答案)

医学遗传学复习思考题 1、医学遗传学的概念是什么? 是遗传学基本理论与医学紧密结合的一个学科,是以人体的各种病理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遗传病的发生、发展、遗传方式、转归、诊断及预防治疗措施的一门学科。 2、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如何?狭义遗传病:由于配子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导致所发育成的个体产生的疾病。 广义遗传病:由于遗传因素而罹患的疾病。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先天性遗传病不全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具有先天性。 家族性遗传病不完全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具有家族性。 3、确定某种疾病是否有遗传因素参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如何进行确定? 1. 群体筛选法 情缘关系越近,同病率越高——有遗传因素参与 2. 双生子法 同卵双生与异卵双生的同病率差异大——有遗传因素参与 3.种族差异比较 同一居住地不同种族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有遗传因素参与 4.伴随性状分析 某一疾病经常伴随另一种已经确定由遗传决定的性状或疾病出现— —有遗传因素参与4、赖昂假说有哪些基本内容?

①女性有两条X 染色体,其中一条有转录活性,另一条无转录活性,在间期细胞核中螺旋化呈异固缩状态。 ②失活发生在受精后的第十六天(细胞增殖到5000-6000,植入子宫壁时) ③失活的X染色体是随机的和恒定的。 ④计量补偿,X染色质数=X染色体数一1 5、性染色质的数目与性染色体数目的关系如何?X染色质数二X染色体数一1 Y染色质数二Y染色体数 6、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各有何主要特点? 减数分裂:真核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由二倍体减少到单倍体的现象。 减数分裂I 前期I 细线期: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呈细线状。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粗线期:染色体变短变粗,非姐妹染色体见发生交叉。双线期:联会复合体解体,交叉端化。 终变期:四分体更短更粗,交叉数目减少,核膜、核仁消失。中期I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 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各二分体移至两级后解旋、伸展,核膜重新形成。减数分裂II 前期II :二分体凝缩,核膜消失。中期II :二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II :染色单体被纺锤丝拉向两级。 末期II :染色单体到达两级后解旋伸展,分别形成细胞核,细胞一分为二。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doc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 ~④ 中的遗传问题() ①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2.在孟德 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需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⑤⑥D.①④⑤ 3.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3: 1 D.杂合子测交后代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运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D.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5.基因型为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 3:1 B.1:2:1C.1:1:1:1D.9:3:3:1 yyrr )豌豆杂交,F2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 种子为 480 粒,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A. yyrr , 20 粒B.YyRR,60粒 C. YyRr, 240 粒D.yyRr,30粒 7.番茄的红果( A)对黄果( a)是显性,圆果( B)对长果( 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 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 .1:2:1 C .1:1 D .1:1:1: 1 8.基因型为 ddEeFf 和 DdEeff 的两种豌豆杂交,在 3 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 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 1/4B .3/8 C . 5/8 D.3/4

孟德尔遗传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孟德尔遗传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2011年11月20日

1859年达尔文正式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里程碑式的巨著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将整个科学界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时代。简单点说,达尔文进化论可以概括为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学说的中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即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然而,由于时代的因素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进化论也存在着很大缺陷。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达尔文学说的主要缺点是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阐述不够。 首先,要指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中,“生存”这两个字是不够的,因为如果适者只是能生存而不能繁殖和留下后代,它的适应性特点便不能影响进化。其次,假使生物能繁殖而它的适应性特点不能遗传的,那同样对进化也不能产生效果。因而一个完美的进化理论,必然要牵涉到遗传的问题。而在达尔文发表进化学说的时期,由于近代遗传学还没有出现,这种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达尔文所采用的遗传学是当时流行的前人遗留下来的融合遗传的学说,其要点是,在两性繁植的过程中,亲本的遗传性能象两杯溶液一样,在子代里混合。例如在杂交的过程中,将父本比作一杯墨水,母本比作一杯清水,而子代是一杯浓度较低颇色较淡的墨水。 后来,1869年,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提出了“泛生论假设”。大致地说,达尔文的遗传学理论是这样的达尔文设想父母传递给子女的“建筑平面图”是父母的性腺通过汇集身体各部分的信息而形成的。更确切一点说,达尔文假设,机体的数十亿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把他称之为“胚芽”的各种信息粒子传送到性器官。达尔文之所以对这一理论感兴趣,是因为它说明了机体的“建筑平面图”怎样才能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由于使用而发生改变的某些器官,如,鸭脚和长颈鹿的脖子,则传送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改变的胚芽。换言之,达尔文的遗传学理论为“后天获得性”,即在环境与自然选择的共同影响下由某些种逐渐传递给其他种的性状的遗传提供了解释。可以看出,达尔文提出的遗传理论强调的是外界环境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根本因素,这遭到了不少生物学家的质疑。遗传学基础的不牢固也是达尔文进化论受到怀疑的重要因素。 1866年,孟德尔写下《植物杂交的实验》,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表明,遗传是颗粒式的,而不是融合性的,这种颗粒式物质结构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只彼此分离和自由组合,但绝不发生融合。因此变异在杂交之后并不消失,而是一代一代地保留着,虽然有时并不表现出来。只有这样,自然选择才可能把变异积累起来形成新种,物种也才能不断进化。显而易见,孟德尔的这种颗粒式遗传理论不仅代表了遗传学的正确发展方向,现代遗传学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教学设计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 A.100% 褐色褐色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解析】本题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棕色鸟和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 2:1,则可以推测出亲本为杂合子(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2:1,所以白色与褐色可能为AA或aa。棕色(Aa)与白色相交,后代棕色(Aa)总是占1/2。要想进一步判断褐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可以让两者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 C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 【答案】 B 3.(2009·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1∶1。 【答案】 C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答案】 C 5.(2009·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chap.4.连锁遗传规律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连锁遗传规律》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连锁: 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遗传的现象。 连锁遗传: 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相引组: 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如:PL/pl。 相斥组: 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如:Pl/pL。 完全连锁: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F1只产生两种亲型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 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代出现新性状的组合,但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 交换: 成对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基因的互换。交换的过程:杂种减数分裂时期(前期Ⅰ的粗线期)。 交换值(重组率): 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交换值(%)=(重新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基因定位: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其一定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间的距离和顺序?基因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连锁遗传图: 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和距离?可绘成连锁遗传图。绘制连锁遗传图:以最先端基因为0,依次向下,不断补充变动。位于最先端基因之外的新发现基因?应把0点让给新基因,其余基因作相应变动。 连锁群: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 两点测验: 先用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合亲本)分别测定两对基因间是否连锁,然后根据其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点测验: 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测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 单交换: 在三个连锁基因间仅发生了一次交换。 双交换: 在三个连锁区段内,每个基因间都分别要发生一次交换。 干扰: 在染色体上,一个交换的发生是否影响另一个交换的发生?根据概率理论,如单交换的发生是独立的,则双交换=单交换×单交换=0.184×0.035×100%=0.64%;实际双交换值只有0.09%,说明存在干扰。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练习题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练习题 【例题1】(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 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 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例题2】(2010全国理综I,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 :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扁盘的基因型应为,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1 :1 ,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例题3】(2009年上海生物,29)牡丹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深红色的牡丹同一白色的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的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例题4】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已知黑颖(用字母A表示)对黄颖(用字母B表示)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 l 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d)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2孟德尔杂交实验二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 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 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 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 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二、教学重点及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实施方案 (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精讲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实质。 (2)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3)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体现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自由组合。 (2)应用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从而出现性状比例9∶3∶3∶1。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与前面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边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边理解掌握孟德尔杂交试验现象及解释、测交验证、本质等,最终理解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相统—的观点,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程序 导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 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 (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 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 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 分析: (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 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 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 粒为显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 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 合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 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 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 (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遗传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遗传专题训练 1.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②代表染色体 B. Ⅲ阶段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C. Ⅱ阶段细胞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D. Ⅰ、Ⅳ阶段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3.某植物的花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酶M的活性显著高于酶N,当两种酶同时存在时,所有的底物都只能和酶M 结合.某纯合植株甲和白花植株杂交,产生的F1自交,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红花:白花=12:3: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纯合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MNN B.有色物质Ⅰ为蓝色,有色物质Ⅱ为红色 C.F2的蓝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6 D.F2的红花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5 4.紫花和白花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紫花植株中有4/9的个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 B.子代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16 C.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 D.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紫花:白花=1:3 5.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1)甲图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乙图细胞名称是______ ____, 该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_ __。 (2)甲、乙、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 _____,基因的 分离定律发生在图_______中。 (3)形成丙图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 6.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 分别位于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 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该动物是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果蝇,图D为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 所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请画出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另一 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图像。 但如果在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基因 型为aaX B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7.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遗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单基因遗传病复习思考题 医学遗传学(1.简单讲: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2.具体讲,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被视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 遗传病(经典遗传学认为,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修饰基因(某些基因对某种遗传性状并无直接影响,但可以加强或减弱与该遗传性状有关的主要基因的作用。具有此种作用的基因即为修饰基因。) 系谱(所谓系谱是从先证者或索引病例开始,追溯调查其家族各个成员的亲缘关系和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或某种性状分布)情况的资料,用特定的系谱符号按一定的方式绘制而成的图解。) 系谱分析(对具有某种性状的家系成员的改善分布进行观察,通过对该性状在家系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复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群体中存在于同一基因座上,决定同一类相对性状,经由突变而来,且具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互称为复等位基因。) 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外显率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在杂合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当外显率低于100%时则为外显不全或不完全外显。) 隔代遗传(双亲正常,子女患病,子女的患病基因来自父亲,这种遗传现象称为隔代遗传。) 近亲(是在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个体间的关系。) 亲缘系数(两个近亲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具有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亲缘系数。) 交叉遗传(XR患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其携带者母亲,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也就是从男到女再到男,这个现象就是交叉遗传。交叉遗传是XR病致病基因遗传的特点。) 二、问答题: 1、遗传病的特性 (1)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中(2)遗传性(垂直传递):遗传病一般具有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的特性(3)终生性:虽经治疗可以改变遗传病的表型特征,但却不能改变细胞中已发生改变的遗传物质(4)先天性:个体一出生就发病的特性,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在出生时就发病(5)家族性:遗传病特别是显性遗传病往往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但具有家族倾向的疾病却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夜盲症。 2、试述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的依据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二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B.狗的长毛与卷毛 C 2 A B C 3 (G) A. D. 4. A.1/2 B.1/4 C.1/6 D.1/12 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4仔,它们 的表现型是() A.全部黑色B.三黑一白C.一黑三白D.ABC三种都有可能 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7.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 .TtBB 的个体 B.1:2:1 C.1:1:1:1 D.9:3:3:1 11.若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与基因型 为AABbCcDDEe的个体交配(各对等位基 精心整理

因独立遗传),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1/14 B.1/8 C.1/16 D.1/32 12.关于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 13. 14 乙、 A 15 A.aB. 16.茉莉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组合中,能确定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25 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100 紫花+107白花 A.③和④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和④ 17.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 皱粒豌豆杂交,并将F1黄色圆粒自交得 F 2 。为了查明F 2 的基因型及比例,他将 F 2 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不发 F2 6 a显性, mm A.雄性、mmB.雄性、MmC.雌性、MmD.雌性、mm 20.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 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 1 自交, 精心整理

伴性遗传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

伴性遗传专题练习 1.【2013广东】(双选)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A.白眼雄果蝇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题型】遗传系谱图 1.(2013江苏卷,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Ⅱ-2的基因型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不是 1、3 常染色体隐性 (2)AaBb AABB 或 AaBB(AABB 或 AABb) 5 / 9 2.(2008广东)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2)Ⅱ一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Ⅱ一6的基因型为,Ⅲ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3)假如Ⅲ一10和Ⅲ一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不患病的概率是。 (1)A D (2)1/2 aaX B Y 8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1、医学遗传学概念 答: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遗传病的概念与特点 答:概念: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 特点:遗传性,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中,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终生性,先天性,家族性。 3、等位基因、修饰基因 答: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修饰基因:即次要基因,是指位于主要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中,对主要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的基因,分为加强基因和减弱基因。 4、单基因遗传病分哪五种?分类依据? 答:根据致病基因的性质(显性或隐性)和位置(在染色体上的),将单基因遗传病分为5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 5、什么是系谱分析?什么是系谱? 答:指系谱绘好后,依据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点,对该系谱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遗传方式,进而预测发病风险,这种分析技术或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6、为什么AD病多为杂合子? 答:1遗传:患者双亲均为患者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生出纯合子的概率就很小2突变:一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概率很小,两个位点都突变的概率更小 7、AD病分为哪六种?其分类依据?试举例。 答:①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与患病纯合子(AA)完全一样。例: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短指 ②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介与患病纯合子(AA)和正常纯合子(aa)之间。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侏儒) ③共显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表现出来。例:人类ABO血型,MN血型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④条件显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条件下,表型反应不同,可能显性(发病),也可隐性(不发病),这种遗传方式叫显性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叫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例:多指(趾) ⑤延迟显性遗传: 基因型为杂合子的个体在出生时并不发病,一定年龄后开始发病。例: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共济失调综合征,遗传性舞蹈病 ⑥从(伴)性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于性别差异而出现男女分布比例或基因表达程度上的差异。例:遗传性斑秃 8、试述不完全显性遗传和不完全外显的异同。 相同点:1、都属于AD,具有AD的共同特点; 2、患者主要为杂合子; 不同点:1、不完全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产方式;不完全外显是一种遗传现像; 2、不完全显性遗传中杂合子全部都发病,但病情轻于患病纯合子; 不完全外显中杂合子部分发病,只要发病,病情与患病纯合子一样; 9、试述AR病的特点 答:1、患者多为Aa婚配所出生的子女,患者的正常同胞中2/3为携带者; 2、病的发病率虽不高,但携带者却有相当数量;

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资料讲解

华兴中学高13级暑期复习 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AaBb和aaBb两个亲本杂交,在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完全显性时,子一代表现型中新类型所占比例为() A.1/2 B.1/4 C.3/8 D.1/8 2.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显性。一株黄色非糯的玉米自交,子代中不可能有的基因型是() A.yybb B.YYBB C.Yybb D.YYbb 3.狗的黑毛(B)对白毛(b)为显性,短毛(D)对长毛(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白色短毛狗交配。共生出23只白色短毛狗和9只白色长毛狗。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bbDd和bbDd B.BbDd和BbDd C.bbDD和bbDD D.bbDD和bbDd 4.假如高杆(D)对矮杆(d)、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DdRr和ddrr两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有 A.2种B.3种C.4种D.6种 5.已知基因A、B、C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 B C 表现型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 A.1/8、3/8 B.1/16、3/16 C.1/16、3/8 D.1/8、3/16 6.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两结基因独立遗传),其F2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占F2新类型总数的() A.1/16 B.1/8 C.1/3 D.1/5 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基因型为RrYY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3︰1 B.1︰2︰1 C.1︰1︰1︰1 D.9︰3︰3︰1 9.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即Ab∶aB∶AB∶ab=4∶4∶1∶1,这个生物如自交,其后代中出现双显性纯合体的几率是() A.1/8 B.1/20 C.1/80 D.1/100 10.人类中,基因D是耳蜗正常所必需的,基因E是听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如果双亲的基因型是DdEe,则后代是先天性聋哑的可能性是 A.7/16 B.3/16 C.1/16 D.1/2 11.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显性常染色体遗传病,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双亲中有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A.25%或30% B.50%或100% C.75%或100% D.25%或75% 12.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