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答案(hw)

国际贸易答案(hw)

国际贸易答案(hw)
国际贸易答案(hw)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1. 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

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DE ,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BCE ,总福利增加了CED 。

2. 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

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

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思路: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AE 单位钢铁与菲

律宾交换BE 单位大米,福利水平提高了U1-U0。同样菲律宾把一部分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B’E’与英国交换钢铁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U1’-U’0。

3. 在H -O 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

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

英国 菲律宾 大米 钢铁

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思路: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a 部分的面积的利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 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

纯收益为b,面积为1/2(120-100)*1000=10000。

4. “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

所带来的收益越大”。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

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

Pd 为自由贸易以前国内价格,Pw 和Pw ‘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内价格相差更大,比较这两种世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Pw 价格下净收益为c 面积,而Pw ’价格下净收益为b+c 。

5.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1000

元) 数量(吨)

价格 1000

P ’

P 数量

P

(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思路:

(1) 令Dc =Sc ,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

(2)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

于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3)

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 生产者利润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7

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

6. 假设A 、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

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 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 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

品?

(4)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

出口食品?

思路:

(1) 由于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 国,所以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A 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

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 根据H-O 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 国出

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 国出口。

7. 设越南(V 国)和马来西亚(M 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1)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

收益或损失。

价格

数量

思路:

(1) 自给自足时V 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 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 (2) 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QWD=QSW,得P=1, QDV=0.5, QSV=0.9,所以V 国出口量QSV- QDV=0.4,也等于M 国的进口量。

(3)

V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6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2*0.4=0.04

M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2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12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4*0.4=0.08

世界总收益= V 国净收益+M 国净收益=0.04+0.08=0.12。

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1. 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

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中国 菲律宾 大米 钢铁 大米 钢铁 劳动投入 .50 .25 .80 .35 土地投入 .20 .15 .10 .20 资本投入 .30 .60 .10 .45

(A )V 国大米市场 (B )国际大米市场 (C )M 国大米市场 P 0.7 数量Q 0.4 交易量 Q 0.4 数量Q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3)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情况又如何?

思路: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大米 ,进口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升,大米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受益;相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

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3)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

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

定。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阐述。

思路:不同意。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使中国的贸易量扩大,中国会扩大对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这种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力的收益是增加的,对这种要素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失业应该不会增加。

3.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

米。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给定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

(1) 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2) A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A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4)如果A国是个大国,上述3题的结论还会一样吗?

思路:

(1)A国会出口服装。

(2)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出口服装进口玉米,从而导致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

(3)由罗勃津斯基定理,大量移民的涌入会使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增加,同时使另一种产品——玉米的生产下降,贸易量扩大,社会总体的

福利也会扩大。

(4)如果A国是大国,则前两问不变。由于大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问的结论有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

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

4.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

汽车的特定要素。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思路:

(1)名义工资上升,但用葡萄价格衡量的价格实际工资;名义和实际地租上升;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2)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会增加,但是名义和实际利率的变化无法确定。

(3)名义和实际工资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5.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

此案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是大公司。为什么?

思路: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意味着增加与中国的贸易,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的趋势是增加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减少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所以美国一旦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就会改变国内各要素的收益:降低美国国内的劳动力的收益,同时增加国内资本的收益,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工会组织反对该提案,大公司支持该提案。

6.“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请评论。

思路:一般来讲,自由贸易通过使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且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优势的产品,使资源达到更优的配置,增加各国的总体福利水平。

7.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1)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2)罗勃津斯基定理

思路:

(1)只对特定要素成立。在特殊要素模型中,一种产品价格的增加会使该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的价格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价格下降,公共要素

价格的变动不确定。

(2)只对特定要素成立。因为特定要素的增加会使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但是公共要素的增加就会使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

加。

8.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证明:钢铁价格(Ps)上升(比如说,10%),(1)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增加;

(2)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下降。

思路:(见下图)

(1)钢铁价格上升之前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用CAWA的面积表示,钢铁行业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用DAWA的面积表示;

(2)钢铁价格上升后土地的名义收益降为CBWB,由于大米价格不变,钢铁价格上升,所以无论用何种价格来衡量土地的实际收益都是下降的。资本的名义收益

上升为EBWB,大于钢铁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实际收益也上升。

9.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L 是公共要素,资本K 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石油N 是生产汽油的特定要素。已知:汽车的生产函数为

1/2

1/2

(,)M f K L K L =?,国内需求函数为;392M M

P Q =,汽油的生产函数为

1/21/2

(,)G f N L N

L

=?,国内需求函数为8G G

P Q =

。该经济三种投入要素的禀

赋分别为:劳动200单位,资本4单位,石油16单位。国际市场上汽车价格为8,汽油的价格为4 。试求:

(1) 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均衡工资水平,以及汽车与汽油的产量、价格。 (2) 求开放后的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贸易量(假设小国情形)。 (3) 现在该国发现了新的大油田使石油禀赋从16骤升至784,求开放后均衡

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并联系“荷兰病“说明新石油储量的发现对经济的影响。

思路: (1) 1

11

12

2

22

,2392

196

2

1,28,14,8,1

M M M

M

G G G

M

G

M M G G W W W W W M P Q L L M P L L P P W Q P Q P -

-

=∴

=

==∴

======

同理综合上面两式得

(2)

11

2

2,

,

2100,0.8

84

20,49,29;40,2,38;

M G M

G M G M

G

M M M M M G G G M M W W W W M P M P L L L L W P P f Q IM Q f f Q EX f Q --

==∴

========-====-= 即

L r ’ L s ’ 工资率W 工资率

W

A B

(3)

1112

2

2

14,568,196,4,4,

4,49445

392,3922390

G G G

M

G M M M

G G M P L W L L L L W f IM

f EX --

-

========-===-=

很显然,巨大石油储量的发现,使汽车部门大量萎缩,经济更加依赖进口;同时出口部门得到极大的壮大。

10. 一个完全竞争的小国经济中有两个行业:工业制成品M 与粮食F ,价格分别

为M P 与F P ,生产函数分别为 2/31/3(,)M f K L K L =?,

1/3

2/3

(,)F f K L K

L

=? ,生产技术给定不变。社会总劳动量为*L ,总资本量

为*K 。试证明:

(1) 一种要素的增加必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

品产量下降。即要证*L 的增加引起F 产量增加,M 产量下降;*K 的增加引起M 产量增加, F 产量下降。

(2) 一种产品价格增加必使它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增加,而使另一种要素价

格下降。即要证M P 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 )增加,劳动力价格(W)下

降;F P 的增加引起劳动力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提示:W 与R 可以由本题内生地决定,而不像价格那样事先外生给定,此题可参考本章附录1)

思路: 先求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a KM , a KF , a LM , a LF ,

对M 部门有 a KM =21/3(w/r )1/3, a LM =2-2/3(r/w )2/3; 对`F 部门有 a KF =2-2/3(w/r )2/3, a LF =21/3(r/w )1/3

由规模报酬不变得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不变,从而可以求出经济中的要素总需求,

再由要素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可列出方程(1)与(2);再由完全竞争市场得出利润为零有方程(3)与(4)。用M 表示M 部门的总产量,用F 表示F 部门的总产量,方程如下:

L *= M a LM +F a LF (1) K *= M a KM +F a KF (2) P M = w a LM +r a KM (3) P F = w a LF +r a KF (4) 此方程组是关于r,w,M,F 的方程组,解得r=22/3/3*p M 2/p F ,w=22/3/3*p F 2/p M ,

M=1/3*[25/3p M /p F *K *-22/3(p F/p M )2L *],F=1/3*[25/3p F /p M *L *-22/3(p M/p F )2K *

] 将M 与L 分别对K*与L*求偏导得第一问即证明了著名的Rybcszynski 定理的,将w

与 r 分别对pM 与pF 得第二问即著名的Stolper-Samuelson 定理。 证明命题2的第2种方法:

要素市场上均衡时,有如下关系成立: 同种要素在两部门获得相同的收益:

资本收益:-11-223

3

3

3

M M M F F F M 2F 1P K L P K L K 3K 3

r ??===

=?? (1)

工资水平:2

21

133

33

M M M

F F F

M 1F 2P K L P K L L

3

L

3

ω--??=

==

=

?? (2)

(1)(2)

得到:

F M F

M

L L 4

K K = (3)

将(3)带入(1)得到: 1

1M M 33

M

F

L P (

)2

K P -= (4)

将(4)分别带入(1),(2)得到:2

23M

F

P 23

P r =

(5)

2

23F

M

P

23P ω=

(6)

由等式(5),(6)可以看出: M P 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 )增加,劳动力价格(W )下降;F P 的增加引起劳动力的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命题2得证.

第七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

1.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

的福利影响。

(2) 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

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思路:

(1)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为12000.0310*******+?=,消费量为

20000.021********-?=,所以净进口为300。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2) 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

150。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2. 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

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us = 1800 - 0.02 P ,Sus = 1400 + 0.03 P

请计算:

(1) 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 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

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

a. 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

产量及贸易量。

b. 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

何?

c. 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思路:

(1) 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

量为1640

(2) 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中国汽车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

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出口200。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0

(3)

a. 中国国内价格为13500,产量为1605,进口125。美国国内汽车的价格为

10500,产量为1715,出口125。 b. 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

收入。 c. 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243750,政府关税收入375000,社会总体福利

增加131250。

3. 本章专栏7.1中报道了俄罗斯提高白糖进口关税与国际白糖期货价格暴跌

的消息。请用国际白糖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供求变动来描述两者间的关系。

思路:

4. 设中国对小汽车的关税税率为180%,国内一典型的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

和部件关税 如下:

成本项目 钢板 发动机 轮胎 占汽车价格比重 20% 30% 10% 关税税率 60% 120% 30%

(1) 请计算对中国小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2) 如果钢板、发动机、轮胎的关税分别降为10%、30%、5%,计算小汽车的

有效保护率。

(3)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推出哪些关于有效保护率的一般结论?

Δ国际白糖市场的供求曲线

思路:由有效保护率公式1j ij i j j ij

t a t e a -=

-∑∑,可以计算得

(1)

%

5.322%

40%

3%36%12%180%

601%

30%10%120%30%60%20%180=---=

-?-?-?-=

汽车e

(2)

(3) 降低对产品零部件的关税有助于提高有效保护率。

5. 证明:两个计算有效保护率的公式( 1j ij i j j ij

t a t e a -=

-∑∑ 和'

j j

j j

V V e V -=

)相

等。

思路:因为自由贸易下)

1(∑-

=ij

j

a

P V )1()1('∑+-+=ij ij j j t Pa t P V 征收关税后,

∑∑∑∑∑--

=

-

-

-+-

+=

-=

ij

ij ij j ij ij ij ij

j j

j

j

j a

t a t a

P a

P t Pa

t P V

V

V

e 11(1()1()1('

按照原来的公式

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保护

1.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

的福利影响。

(2) 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

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3) 中国为汽车进口设定150单位的配额限制,国内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

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4) 中国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每辆3000美元的生产补贴,这时国内汽车的产

量、贸易量;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5) 上述三种政策都是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你认为政府应该实行哪一种政

策?在实践中会有什么问题?

(6) 如果国际汽车市场价格降为8000美元,分析关税(仍为3000美元)和

配额(仍为150)对国内价格、进口量、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影响。

思路:

(1)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为12000.0310*******+?=,消费量为

%

25.421%

40%

5.0%9%2%180%

601%

5%10%30%30%10%20%180=---=

-?-?-?-=

汽车e

20000.021********

-?=,所以净进口为300。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2)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

150。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3)本题国内价格、产量、贸易量和消费者福利与b相同,厂商和政府的福利变动要

视配额的分配方式而定,具体方式及其福利分配参看教材。

(4)生产补贴后国内汽车产量为1590,净进口为210,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不

变,厂商利润增加,政府收入下降。

(5)一般来说生产补贴社会的福利净损失最小,所以建议使用生产补贴。在实践中的

问题是政府的财政会遇到困难,所以尽管对社会有利的事政府也不一定会做。

(6)

2.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

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Sc = 1200 + 0.03 P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us = 1800 - 0.02 P,Sus = 1400 + 0.03 P

请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

a.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

量及贸易量。

b.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

何?

c.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4)

a.美国为每辆出口的汽车提供3000美元的补贴,这时各国汽车的价格、产

量和贸易量。

b.对每个国家的消费者、政府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5)

a.中国为美国的汽车进口设定的配额为100, 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

产量。

b.与自由贸易相比,各国消费者、厂商的福利变动情况。

c.如果中国为美国的汽车进口设定的配额为150, 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

产量。

(6)

a.中国政府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提供3000美元的单位补贴,两国汽车的价

格、产量及贸易量。

b.与自由贸易相比,各国消费者、厂商的福利变动情况。

c.比较它与关税、进口配额的福利影响。

思路:

(1)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量为1640

(2)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中国汽车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出口200。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

(3)

a.中国国内价格为13500,产量为1605,进口125。美国国内汽车的价格为

10500,产量为1715,出口125。

b.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

入。

c.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243750,政府关税收入375000,社会总体福利增

加131250。

(4)

a.中国国内价格为10500,产量为1515,进口125。美国国内汽车的价格为

13500,产量为1805,出口275。

b.与自由贸易相比补贴降低了国内消费者剩余和政府收益,增加了厂商的利润。

(5)

a.中国汽车价格为14000,产量为1620;美国汽车价格为10000,产量为1700

b.与自由贸易相比,中国消费者受损,厂商获利;美国消费者获利,厂商受损。

c.中国汽车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美国汽车价格为11000,产量为1730。

(6)

a.两国汽车价格均为11100,中国汽车产量为1623,进口155。美国汽车产量为

1733,出口155。

b.与自由贸易相比,两国的消费者福利增加,中国厂商的利润增加,美国厂商的利

润降低。

c.对中国政府的上述三种政策,关税增加131250单位的社会福利;生产补贴增加

65250单位的社会福利;进口配额为100时增加100000的社会福利。

3.政府对外贸权和进口产品分销权的控制为什么被认为是一种非关税壁垒?

思路:政府控制该国厂商进口的权力实际上限制了该国的进口数量,该国进口多少进口什么不是市场能决定的,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可以根据国内产业的需要妨碍自由贸易,因而构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

4.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提高劳工标准保护国内企业,为什么?画图说明。

思路: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工资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充足拥有较低的劳动投入成本,发达国家如果能够通过提高劳工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提高工资则会提高该产品的世界价格,从而使本国厂商扩大生产,阴影部分即是国内企业获得的额外好处。

5.在本章第4个专栏的“柠檬酸与柠檬酸钠倾销案”和“钢丝绳倾销案”中,为什么在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企业倾销成立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却最终以“无实质损害”结案而不征反倾销税?

思路:因为WTO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倾销成立;(2)国内产业受到损害;(3)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虽然美国国内行业遭受了损害,中国企业也确实有倾销行为,但是二者不具有因果关系,中国产品与美国同类产品不具有竞争性,在质量和用途上有很大的不同,柠檬酸和柠檬酸钠行业受损是源于从澳大利亚和以色列进口的产品的直接竞争,国内钢丝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生厂商美国缆绳公司(Wire Rope)关闭了许多工厂。

5.为什么中国企业向美国低价销售柠檬酸对美国国内产业不造成实质损害而

美国向中国倾销新闻纸却严重损害中国的新闻纸生产企业?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一般性结论?

思路:中美两国生产的柠檬酸和柠檬酸钠在质量上从而在最终用途上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柠檬酸质量很高,主要用于食品和药品,而中国只生产未经提纯的低质包装的柠檬酸,主要用于洗涤剂的工业产品,很少用于饮食业和制药业,因为中国产品的质量与在美国饮食业和医药业的接受程度,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无法与美国产品匹敌。因此,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柠檬酸和柠檬酸钠对美国的同类产业产生了实质性的损害或潜在的损害。另一方面,美国向中国倾销的新闻纸却因为物美价廉极大地压缩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对国内企业的生产、销售挤兑以及使国内企业在吸收就业方面的能力下降,而且在正常的财务运作方面也将受到影响即发展空间受到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倾销与本国产品有很大替代性的产品时,本国行业才会受到严重伤害。

6.既然出口国对本国的出口企业的补贴增加了进口国的福利,为什么进口国

政府要征收反补贴税?

思路:出口国的补贴降低了进口国的价格对厂商有利,但是进口国国内的工业会受到威胁,产量会下降,他们会努力游说,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征收报复性的反补贴税,消费者会反对反补贴税,但是本国政府往往把企业的利益放在优于消费者的地位上,所以政治经济学往往能解释反补贴税的出现。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1)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 单选 1.5分*30题=45分 ● 判断 1分*10题=10分 ● 简答题(5选4)5分*4题=20分 ● 计算题5分*2题=10分 ● 案例分析5分*3题15分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一般要选择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以基期计算的报告期出口或进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则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已经排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故称为国际贸易量。 贸易依存度(计算题):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依存度或对外贸易系数,即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在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被称为净贸易条件。 ◆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贸易比价,即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了;如果贸易条件等于100,说明贸易条件不变。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包括出口数量、进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财政政策、伙伴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 %100)本国的(出口额出口依存度=?GNPorGDP %100)(?GNPorGDP 本国的进口额进口依存度=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100该国国民生产总值 总额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对外贸易依存度=?%100) 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m x P P N

【VIP专享】国际贸易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篇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它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 法来自()。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B:俄林的生产要素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经部长会议()表决通过。 A:2/3以上多数 B:一致同意 C:3/4以上多数 D:1/2以上多数 3.对外贸易政策的主体是()。 A、各国政府 B、企业 C、机构 D、个人 4.甲乙两国同时生产汽车和机床,甲国比乙国生产汽车成本低1/3,生产机床成本低 2/5,按照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在其它条件一样时,()。 A.甲国机床汽车都生产 B.甲国生产机床,乙国生产汽车 C.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D.乙国处于劣势,退出这两个行业,转而生产别的物品 5.只考虑进出口价格的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影响的是()。 A、净贸易条件 B、收入贸易条件 C、单因素贸易条件 D、双因素贸易条件 6. 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的是()。 A、新贸易保护主义 B、贸易自由化 C、管理贸易 D、保护幼稚工业论 7. 反倾销税的税额征收标准是()。 A、倾销价格 B、倾销差价 C、国际市场价格 D、国内售价 8. 下列一体化形式中带有超国家性质的是()。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部门一体化 9. 下列理论不是用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是()。 A、劳动熟练说 B、人力资本说 C、要素禀赋论 D、技术差距论 10. 国际分工形成于() A:16——18世纪中叶B: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D:二次大战以后 11.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进口关税外,还往往根据目的加征额外关税,叫做进口附加税,其中包括() A:差价税 B:特惠税 C:反倾销税 D:普惠税 12.设在关境之外,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准 许在区内开展商品自由加工制造等业务活动,目的是为了便于本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这种经济特区是指() A:出口加工区 B:保税区 C:自由边境区 D:自由贸易区 13. 国际商品协定的主要对象是() A: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 B: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 C: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 D:发达国家的制成品 1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 A:总理事会B:部长会议C:分理事会D:临时性机构 15.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阶段,西方国家 的限制进口措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点在于() A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措施都日益加强 B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C关税壁垒措施加强,而非关税壁垒措施削弱 D进一步提高关税 16.进口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国际贸易答案剖析

思考题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 导论 5、如何正确理解国际贸易惯例?它与国际贸易条约有何异同点?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由国际组织或权威机构制定的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和解释. 国际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它对贸易双方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国际贸易惯例对贸易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条约是两个不同的概论,其不同点主要的有以下几条:一、前者属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普遍采取的做法,且这种做法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次数上的反复性,已被各国接受和承认。后者则是两个或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条约的形式达成某种贸易协议,其效力只在缔约国之间有效;二、前者不是书面的规则,后者则属书面的规则;三、在国际法上,条约的效力高于惯例的效力;四、对于前者,各个国家都有遵守的义务,对于条约,非缔约国没有遵守的义务;五、一般是惯例产生的时间要早于条约的时间,条约往往是对惯例的重要肯定。相同点有以下几条:一、都具有国际法上的效力,可以作为国际法院判决的根据;二、惯例如果被条约采用,则转化为条约的内容;三、都属于国际贸易方面的规则。 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 思考题: 1、什么是贸易术语? 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指用一个简短的英文词语或缩写的英文字母来说明交易中的价格的构成;来确定交易双方有关责任、费用和风险的划分,表明交货地点的专门用语 2、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有哪些?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规则》 4、试比较CIF和DES的异同。 DES和CIF在主要价格构成上有相同之处,即货价中都包含运费和保险费。但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手续、费用和风险责任划分上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CIF是象征性交货,买方应凭单付款;DES是实际交货。卖方必须把货物置于买方实际控制之下,买方才有责任付款。 (2)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不同。CIF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而DES以在目的港实际交货后为责任转移的界限。 (3)保险性质不同。CIF中卖方办理保险是一种义务,应按合同或惯例规定履行;而DES卖方是为自己买保险,不构成一种义务。 (4)CIF合同为装运合同,只规定装运时间;DES合同为交货合同。必须规定到货时间。 第二章标的物及相关条款 思考题: 2、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有哪些?试从法律角度说明品质条款的重要性。 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1)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1、看货买卖2、凭样品买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答案) 第一章 案例分析题:某年 3 月,A 公司与 B 公司按照 CIF 条件签定了一份出口某种日用品的合同。由于考虑到该商品的季节性很强,买方要求在合同中规定货物必须在4月底之前运达目的港,以保证5月初投入市场,过期买方不再接受货物。卖方为了卖得好价钱,同意了买方的条件,并在合同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发运了货物,然而载货船只在途中发生故障,修船延误了时间,结果货到目的港已是五月中旬。买方拒绝接受货物,并提出索赔,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卖方认为,合同是按照 CIF条件成交的,根据《INCOTERMS 2010》的解释,CIF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以装运港船上为界划分,也就是说卖方只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风险,而在运输途中发生的货物损坏,灭失以及延误的风险均由买方承担。但买方则认为,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已明确规定了期限到达,这是买方接受货物的前提条件。现在货物抵达目的港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最后期限,买方自然有权要求解除合同。你认为卖方主张有理,还是买方主张有理? 答:我认为是买方的主张有理。 理由:虽然根据《INCOTERMS 2010》的解释,CIF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以装运港船上为界划分也就是卖方只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风险,而在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在一般情况下卖方不承担因为装船之后的由于运输公司逾期到达目的港的风险责任。但是,由于在合同中有一条对于卖方极其不理的条款:“保证在 4 月底之前到达目的港,过期买方不接受货物”,买方也同意签署了合同,那么就应当根据合同中的条款履行,买方可以拒绝接受逾期货物。 第二章 思考题: 1、EXW 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卖方基本义务: (1)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合同约定的货物置于买方的处置之下 (2)承担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提交商业发票或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讯息,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 买方基本义务:(1)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受领卖方提交的货物,并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货款。(2)承担受领货物之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3)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任何出口和进口许可证或者其他官方许可,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并办理货物出口的一切海关手续。 2、比较 FCA、CPT 和 CIP 的异同点。 相同点: 第一、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也包括海运。 第二、卖方在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出口国的内地或港口把货物交给承运人或第一承运人照管。 第三、卖方自行负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它官方批准证件,并办理货物出口所必须的一切海关手续;买方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它官方批准文件,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必要时经由另一国家过境运输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l、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A、非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B、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C、非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D、普遍的、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2. 买方信贷是指() A. 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B. 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C. 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D. 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3. 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A. 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 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 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 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4、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门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立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5、A国规定07年从B国进口打火机数量不得超过100万只,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属于( ) A.“自动”出口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全球配额 6.下列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的情况是()。 A.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B.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5% C.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8% D.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0% 7. 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 )优惠待 遇。 A.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 B.仅在现金补贴上的 C.仅在财政上 D.仅在退还进口税上的 8. 共同市场与完全经济一体化相比,前者未实现()。 A. 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B. 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C. 货物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D. 统一的对外经济社会政策 9.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A.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 B. 商品出口战略 C. 技术转让战略 D. 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10.发达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属于( ) A垂直型分工B互补型分工C水平型分工D混合型分工

国际贸易答案

请先核对试卷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 1 . 世界出口总额总是( B ) B . 等于世界进口总额 2. 在国境内设置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国家,其国境(C)C.小于关境? 3.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是(A)A.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4 . 下列商品中,主要通过拍卖方式交易的商品是(D) D. 茶叶 5. 下列观点不符合绝对优势论的是(C)C .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 6. 世界贸易组织始终坚持的货物贸易的主要保护手段是(C)C. 关税? 7. 在贸易条约与协定中,通常适用的法律待遇条款是(A)A. 最惠国待遇条款? 8. 成员方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对外关税,允许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 动,商品、资本、服务、人员均可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D) D.共同市场9. 在商品倾销的做法中,以占领、垄断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其实施会严重地 损害进口国家利益,并通常会招致“反倾销税”等措施地址的商品倾销方式是(B) B.掠夺性倾销 10. 根据《2010 通则》,FOB 术语下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B)B. 装运港船上11.根据《2010通则》,下列贸易术语中需要由买方办理出口通关手续并承担相应费用的 是( A )? 1 2 . 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运输标志一般由(B )B . 卖方决定 13. 对于国际上没有公认的规格和等级的一些商品,如冷冻鱼、冻虾等,通常采用的品质表 示方法是( A ) A . 上好可销品质? 14. 轮船公司在提单上未作任何不良批注的提单是(A)A .清洁提单?1 5. 小件急需品和贵重货物,其有利的运输方式是(C) C. 航空运输?16.根据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规定,基本险的责任起讫采用(A) A.仓至仓条款? 1 7. 付款人对远期汇票表

国际贸易实务答案A商-交

《国际贸易实务》考试试题(一)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按商品流向可将国际贸易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三种。 2、在托收支付方式下,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跟单托收可分为付款交单、承兑交单。 3、信用证条件下,制单结汇有三种做法收妥结汇、押汇、定期结汇 4、在海上损失中,就货物损失的性质而言,海损可以分为共同海损、单独海损。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 1、在凭卖方样品交易时,卖方为防止日后出现有关品质的异议,通常备份一些样品,以作 为品质评定的依据。这些样品被称作( C ) A、对等样品 B、参考样品 C、留存复样 D、回样 2、相当于银行保函的信用证是( C ) A、对开信用证 B、不可撤销信用证 C、备用信用证 D、循环信用证 3、进出口合同中索赔条款有两种规定方式( CD ) A、异议条款 B、索赔条款 C、异议和索赔条款 D、罚金条款 E、检验和索赔条款 4、海运提单之所以能够向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是因为( D ) A、海运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货物收据 B、海运提单可以转让 C、海运提单是运输契约的证明 D、海运提单具有物权凭证的性质 5、在汇票的使用过程中,使汇票一切债务终止的环节是( D ) A、提示 B、承兑 C、背书 D、付款 6、属于顺汇方法的支付方式是( A ) A、汇付 B、托收 C、信用证 D、银行保函 7、某信用证每期用完一定金额后即可自动恢复到原金额使用,无需等待开证行的通知,这份信用证是( A ) A、自动循环信用证 B、非自动循环信用证 C、半自动循环信用证 D、按时间循环信用证 8、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的行为是( A) A、提示 B、承兑 C、背书 D、退票 9、商品检验证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是( BCDE ) A、证明货物运输、装卸的实际状况 B、能明确责任归属 C、是通关放行的有效证件 D、是履行合约、交接货物和结算货款的主要依据 E、是对外索赔的有效凭证 10、FOB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点在( A ) A、船弦 B、目的港船上 C、目的港码头 D、收货人 11、我国某公司从德国进口一批电冰箱,以CIF上海成交,运货船只在途经马六甲海峡时,遭海盗洗劫,货物尽失,而该货物只投保了平安险,这种损失的责任方是( D ) A、卖方 B、运输公司 C、保险公司 D、买方 12、下列运输方式中属于租船运输方式的是(ABC ) A、定程租船 B、定期租船 C、光船租赁 D、航班租船 13、一般地说,交易磋商有四个环节,其中达成交易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环节和必经的法律步骤是( BD ) A、询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14、在下列商品检验做法中,符合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习惯做法的有( ACD) A、装运港检验 B、运输工具上检验 C、工厂检验 D、买方营业所检验 15、某公司出口某种商品以人民币对外报价:RMB¥2000PerM/T CIF NEW YORK ,若外商要求改报美元,已知中国银行的外汇牌价为:USD100= RMB¥875.62/877.36应报( A ) A、USD228.41 B、USD 227.96 C、USD220.21 D、USD225.32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由于一切险已经包括了一般附加险,因此,在投保一切险时,只需根据需要,加保特殊附加险。(√) 2、使用班轮运输货物时,货方不再另行支付装卸费,船货双方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 3、清洁提单是指不记载有任何批注的提单。(×) 4、信用证上未规定可否分批和转船装运,我们就必须一次装直达轮,否则不能结汇。( ×) 5、只要在L/C有效期内,不论受益人何时向银行提交符合L/C所要求的单据,开证行一律不得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 6、如果货物在产地检验,那么货物离厂后出现的品质、数量等方面的风险概由买方负责。( √)

国际贸易概论A卷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浏阳校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国际贸易概论 考试试卷 试卷类型: A 考试时量: 90 分钟 拟题人梁青海 审题人 葛花 适用班级: 大专47、54、56班 注意: 1、本试卷仅为试题本。 2、题目应在相应的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本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20题,1.5×20=30分) 1、一国在同类产品上如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 )。 A 、贸易顺差 B 、净出口 C 、贸易逆差 D 、净进口 2、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指( ) A 、要素禀赋理论 B 、相互需求理论 C 、贸易差额理论 D 、中心-外围论 3、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资本移动 4、证券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属于( )。 A 、 直接投资 B 、 间接投资 C 、长期投资 D 、短期投资 5、关税的主体是( )。 A 、本国的进出口商人 B 、进出口货物 C 、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D 、消费者 6、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 A.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7、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就不能进口,它是( ) A 、关税配额 B 、自主配额 C 、国别配额 D 、绝对配额 8、进口押金制是通过( )的方式来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 A 、限制进口数量 B 、加大进口商资金负担 C 、加大出口商资金负担 D 、提高进口关税率 9、通过出口国实施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是( )。 A 、进口配额制 B 、“自动”出口配额制 C 、进口许可证 D 、出口配额 10、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的是 ( ) A 、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 ¦ ¦ ¦ ¦ 专¦ 业¦ :¦ ¦ ¦ ¦ ¦ ¦ 年¦ 级¦ 及¦ 班¦ 级¦ :¦ ¦ ¦ ¦ ¦ ¦ 学¦ 号¦ :¦ ¦ ¦ ¦ ¦ 姓¦ 名¦ :¦ ¦ ¦ ¦ ¦ ¦ ¦ ¦

《国际贸易概论(第3版)》人大版第一单元复习思考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复习思考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3.转口贸易 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其中,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4.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位置,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位置。 7.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8.垂直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9.水平型国际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0.混合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11.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2.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13.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别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

国际贸易答案7

第7章 习题答案 1.图7.1显示了小国征收关税对福利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图中画出了小国对小麦(W)的需求曲线D 和供给曲线S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该小国小麦市场的均衡由供求曲线所决定,即为D 和S 线的交点。假设国际市场上小麦的价格为10元,如果允许进行自由贸易,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该小国小麦市场的价格也一定是10元,此时,该小国的供给为OB ,需求为OA ,AB 就是小麦的进口。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由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即a + b + c + d + e + f 。生产者剩余则由供给曲线以上,价格线以下的区域表示,即 g 。该小国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的福利为:a + b + c + d + e + f + g 。 如果该小国征收2元的从量税,因为是小国,国际价格依然是10元,国内小麦的价格则变为12元。小麦生产为OE ,消费为OF , W B E F O 图7.1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进口为EF,关税使得进口从AB减少到EF,这显示了关税对国内企业的保护作用。因为消费者必须多支付2元,消费者剩余变为f + e,消费者剩余因为关税而减少了(a + b + c + d),因此,关税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样,国内厂商的销售价格也上升了2元,因此生产者剩余变为a + g,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关税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有益,关税对国内的厂商起到了保护作用。关税除了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外,还为政府带来了关税收益,因为每一个单位的进口政府收取2元,进口额为EF,所以关税收益以c表示。我们假设关税收益作为转移支付用于国内,而不是浪费掉,因此可以作为国内福利的一部分。将这三部分的福利综合在一起,征收关税后该小国的福利为a + c + e + f + g。比较该小国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和在征收关税后的福利,我们发现征收关税导致该小国的福利减少b + d。我们称之为关税导致的净损失,这是消费者损失超过生产者和政府得益的部分,之所以有净损失是因为关税造成价格的扭曲,导致资源的浪费配置,使得国家的福利下降。 我们可以将小国关税的福利效应归纳以下:关税增加国内该产品的价格;关税减少国内对该产品的消费,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关税增加国内对该产品的生产,使国内厂商获益;关税减少进口;关税为国家带来税收;关税使得小国总体福利减少。 我们上面关于小国福利的分析是基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即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只考虑了关税对生产和消费小麦这一个市场的影响,关税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在内。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及答案-免费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及答案-免费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及答案 选择/判断 合同的商定与履行: 一、判断以下说法正确与否: 1. 在国际贸易中,达成一项交易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盘和接受。()√ 2. 发盘必须明确规定有效期限,未规定有效期的发盘无效。()× 3. 一项有效的发盘,一旦被受盘人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合同即告成立。()√ 4. 在交易磋商过程中,发盘是卖方作出的行为,接受是由买方作出的行为。()× 5. 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一项发盘发出后,发盘人可以随时将其撤销。()× 6. 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作出,原发盘即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 7. 一项接受,可以由受盘人作出,也可由发盘人作出。()√ 8. 国际货物买卖交易磋商中的接受,应以声明或行动表示,但在特定条件下,缄默也可以构成接受。(√)9. 逾期送达发盘人的接受,只要发盘人默认,合同即成立。()× 10. 因传递原因造成逾期接受,如发盘人未及时表示同意

间为()。BD A.发盘发出后 B.发盘生效前 C.发盘生效后 D.发盘到达受盘人的同时 E.受盘人表示接受前 6.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受盘人对以下哪些内容提出添加或更改,均视为实质性变更发盘条件()。ABCD A.价格 B.付款 C.品质 D.交货时间与地点 E.不可抗力 贸易术语价格 判断以下说法正确与否: 1.按CIF贸易术语成交,卖方的责任应在目的港交货。× 2.我国按CIF条件出口某项商品,合同规定按信用证付款方式成交,买方在约定时间内未开来信用证,但约定的装运期已到,为了重合同和守信用,我方仍应按期发运货物,以免影响我国对外信誉。× 3.我国从日本进口货物,如按FOB条件成交,需由我方派船到日本口岸接运货物;如按CIF条件成交,则由日方租船舶将货物运往中国港口。可见,我方按FOB进口承担的货物运输风险,比按CIF进口承担的风险大。× 4. 按DES 术语成交,卖方是否投保,由其自便,按CIF 术语成交,卖方则必须投保。√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A卷

《国际贸易概论》A卷开卷考试 一、填空题(20分) 1、跨国公司理论主要有、、和。 2、跨国公司是以为基地,通过形式,在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生产或经营的企业。 3、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是世界经济活动中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4、贸易自由化是指各国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和协定,,减少或撤销 ,使世界贸易较地进行,促使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与生产。 5、关税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征收的税,具备税收的三个基本属性,即、、 。 6、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7、在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中,通常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是和 。 8、世贸组织的只要特点表现为其协定的、机构的、管辖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的、与有关国际经济组织决策的。 9、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和这四种形式提供服务。 10、国际技术贸易是和相分离的贸易。 二、判断改错题(20分) ()1、内部化理论属于早期跨国公司理论。 改正: ()2、目前跨国公司侧重于用价格手段争夺市场。 改正: ()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改正: ()4、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历史上的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化而言的。 改正: ()5、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改正: ()6、关税也是一种税收,具备税收的基本属性,因此,与其他税一样,关税也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改正: ()7、制定和实施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比关税的制定更迅速、更简单。 改正: ()8、歧视性政府采购是一种直接限制进口商品数量的非关税措施。 改正: ()9、关税减让原则是关贸总协定最为重要的原则。 改正: ()10、关贸总协定的历次谈判不仅降低了关税,也约束了非关税壁垒。 改正: 三、选择题(10分) ()1、在结合以往跨国公司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是。 A、垄断优势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下列不属于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是。 A、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 B、外部贸易发展迅速 C、推行综合型多样化经营 D、拥有全面的技术优势 ()3、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 A、重金主义 B、重银主义 C、重铜主义 D、金银主义 ()4、以下哪种税不属于进口附加税? A、反补贴税 B、反倾销税 C、差价税 D、特惠税 ()5、优惠关税的类型不包括。 A、特惠税 B、普遍优惠关税 C、最惠国关税 D、差价税 ()6、下列哪一项措施不是限制数量的非关税措施? A、进口配额制 B、直接限制进口 C、进口许可证制 D、国内税 ()7、关贸总协定生效于。 A、1946年2月 B、1947年4月 C、1947年10月 D、1948年1月 ()8、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原则上应取消。 A、关税手段 B、数量限制 C、单边的 D、双边的 ()9、第一次将非关税壁垒列入关贸总协定谈判的是。 A、日内瓦回合 B、狄龙回合 C、肯尼迪回合 D、乌拉圭回合 1

《国际贸易概论》练习题及完整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政府采购协议》,政府应遵守非歧视国民待遇原则采购()。 A、武器 B、军用物资 C、办公设备 D 国家安全所需物资 2、首次确立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框架,以便在透明和渐进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协定是()。 A、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议草案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关贸总协定 D、服务贸易总协定 3、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 A、海关税则 B、海关编码 C、海关统计 D、海关年鉴 4、按照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实行协议分工的国家必须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 A、具有互补性 B、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C、大致相等 D 无要求 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 A、热带产品 B、服务贸易 C、农产品 D、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2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包括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服务贸易和_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___。 6、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订与修改是由()进行的。 A、国家行政机构 B、海关 C、国家执法机构 D、国家立法机构 7、1993年11月1日获得所有成员国批准生效并标志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条约是()。 A、《罗马条约》 B、《布鲁塞尔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单一文件》 8、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立的经济特区属于() A、综合型经济特区 B、自由边境区 C、过境区 D、科学工业园区 9、阐述协议国际分工理论的著作是() A、《国富沦》 B、《对外贸易论》 C、《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4、日本教授小岛清在其著作__《对外贸易论》__中提出了协议国际分工理论。 10、歧视性政府采购一般是指政府优先购买()。 A、外国产品 B、合资产品 C、名牌产品 D、本国产品 1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的时间是()。 A、1992年8月12日 B、1989年1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6年11月18日 12、承租人选定机器设备,由出租人购置后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这种租赁方式是()

国际贸易练习题_答案

《国际贸易》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 1、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见下图。 (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国家之间需求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林德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的,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和特点的理论。格鲁贝尔等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4)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第2章国际贸易政策 1、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什么? 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2、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 3、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7)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4、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保护的对象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已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保护的措施不只限于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 (4)保护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5)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5、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2)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3)不同商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同 第3章国际贸易措施 1、关税是指什么?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

1. 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 货物的质量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货物的数量 一、 不定项选择题 1、 “以毛作净”实际上就是()。 B 、按毛重计算重量作为计价的基础 2、 国际贸易中,大宗农副产品、矿产品以及一部分工业制成品习惯 的计 量方法() C 、按重量计算 3、 在国际贸易中,木材、天然气和化学气体习惯的计量单位( ) C 、 按体积计算 4、 在国际贸易中,酒类、汽油等液体商品习惯的计量单位( )。 D 、 按容积计算 5、 在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计重方法是( )。 A 、 净重 6、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合同中使用“大约”、“近似” 等约量字眼,可解释为交货数量的增减幅度为( )。 B 、 不超过10% 1. BDE 2.A 3.A 4. D 5.ABC 6.D

7、采用FOB术语成交,数量的机动幅度一般由()。 A、买方和船方共同协商与以确定 8采用CIF和CFR术语成交,数量的机动幅度一般由()。 B、卖方和船方共同协商予以确定 9、在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度量衡制度有()。 A、英制 B、美制 C、国际单位制 D、公制 10、溢短装数量的计价方法包括() A、按合同价格结算 B、按装船日的行市计算 C、按货物到目的地时的世界市场价格计算 二、判断题 1、某外商来电要我方提供大豆,按含油量18%、含水量14%,不完善粒7%,杂质1%的规格订立合同。对此,在一般条件下,我方可 以接受。(错) 2、中国A公司向《公约》缔约国B公司出口大米,合同规定数量为50000公吨,允许卖方可溢短装10%。A公司在装船时共装了58000 公吨,遭到卖方拒收。按公约的规定。买方有权这样做。(错) 货物的包装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按照国际惯例,如果合同中没有相关规定,则运输标志一般由(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

2014年《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大市场理论的提出者是(A)。 A.德纽和西陶斯基 B.范纳 C.李普西 D.巴拉萨 2、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某公司将在国内市场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抛售,这属于(A )。 A、偶然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持续性倾销 D 间歇性倾销 3、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 C )。A、海关统计 B、海关编码 C、海关税则 D、海关年鉴 4.按照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实行协议分工的国家必须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C)。A.具有互补性 B.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C.大致相等 D.无要求 5、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将贸易量指数加进来,得到的是(D )。 A、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B、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C、弹性贸易条件指数 D、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6、某国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配额,全年进口额控制在400万美元以内,具体规定:从印度进口不超过160万美元,从南非进口不超过120万美元,从美国进口不超过120万美元。这种配额被称为( C)。

A、自动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 关税配额 7、关税的税收主体是(C )。 A、海关 B 进口货物 C进出口商人 D 出口货物 8、专门贸易体系的统计界限是( C )。 A、一国的国境 B、一国的边境 C、一国的关境 D、一国的沿海 9、目前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形式是( B ). A、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 B、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 C、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电子商务 D、企业与个人之间电子商务 10、某国对进口摄像机按照货物的价值征收7%的关税,同时另加每台16美元,从征税方法来看,这种税是( D )。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滑准关税 D、复合税 11、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国的时间是( A )。 A 、2001年12月 B、2011年12月 C、2010年11月 D、2010年12月 12、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是( C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3、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较有影响的理论是( B )。

《国际贸易概论》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6分) 1. 关税的税收客体是() A 出口商 B 进口商 C 进出口货物 D 转口商 2.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 里昂惕夫 B 俄林 C 亚当·斯密 D 大卫·李嘉图 3.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中首次涉及到非关税壁垒的是()。 A 狄龙回合 B 肯尼迪回合 C 东京回合 D 乌拉圭回合 4. 某国对某种商品按货值的10%征收关税,另加每公吨15美元,从征税的方法来看这种税叫做() A 从量税 B 从价税 C 混合税 D 选择税 5.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形成() A 净出口 B 净进口 C 贸易顺差 D 贸易逆差 6.跨国公司为减轻税赋或逃避东道国外汇管制在公司内部购买商品时使用的价格叫() A垄断价格 B 协定价格 C 内部价 D 转移价格 7.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密切相关。 A 劳务输出 B 技术输出 C 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 8.甲乙两国原来对锡矿砂分别征收20%和30%的进口税,现两国相互间商品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进口的锡矿砂统一征25%的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形式是() A 自由贸易区 B 共同市场

C 经济同盟 D 关税同盟 9.19世纪上半叶德国保护贸易的代表人物是() A 李斯特 B 密尔顿 C 李嘉图 D 凯恩斯 10.()是指进口国家有意识地利用复杂苛刻的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来限制商品的进口。 A 贸易技术壁垒 B 进口押金制 C 专断的海关估价 D 最低进口限价 11. 关贸总协定第六条规定, 构成倾销的条件之一, 是出口价格() A 低于国际价格 B 低于该国的正常价格。 C 低于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 D 低于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 12.欧共体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A 普惠税 B 最惠国关税 C 特惠税 D 差价税 13.关贸总协定历史谈判中持续时间最长和参加国家最多的是()。 A 乌拉圭回合 B 东京回合 C 狄龙回合 D 肯尼迪回合 1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 A 总理事会 B 专门委员会 C 部长会议 D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 15.出口卖方信贷是指()。 A 卖方对买方的信贷 B 卖方所在地银行对买方的信贷 C 卖方所在地银行对卖方的信贷 D 买方所在地银行对卖方的信贷 16.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 A 在质和量上都是相同的 B 在质和量上都是有差别的 C 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有差别的 D 在质上是有差别的,在量上是相同的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国际贸易(海闻著)课后答案

第一章 导 论 1. 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 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 什么主要的区别? 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 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 产品的必要手段。 (2) 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 系。 (3) 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 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 贸易量迅猛增长。 (2) 贸易依存度加大。 (3) 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 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 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 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 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 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都不及西欧? 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 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w w w . k h d a w .c o m 课 后 答 案 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