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一、实践背景和选题原因

近年来,为实现首都和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加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功能愈发重要。“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是北京迁出对象。

现实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让职业院校以百计的北京不堪重负。另外,北京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特别是质量高的教育资源。这种现状引起了教育的地区性失衡。不仅大量人口涌入京城,还使教育不公平愈发严重。

因此为了缓解这些现状,从近距离地区入手,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方面尤为重要。

二、实践意义和目的

(一)实践意义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情,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1.关注河北落后教育,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从现实看来,三地基础教育差距不小,急需通过政策“外力”来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2.提高社会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未来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肩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也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我们要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在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的同时,广泛参与国家建设,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通过参与支教活动,更好地了解基层教育现状与经济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实践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开展与完成,我们可以为西部村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差异与教育差异的相关性,从而为推动全民教育尽力,以提升我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建设责任感。

(二)实践意义:

从政策角度看,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四次提到“京津冀”,去年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就提出:“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推动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有序迁出,老校区向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发创新基地和重要智库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引导东城区、西城区中等职业学校向郊区县疏解。”说明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尽管相关政策方向已经出台,但是关于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流程及分工

(一)分工:

(二)实践流程

在学期初老师布置下这个小组作业之后,我们就组成了一个小组。在国庆假期期间,本来想要趁着7天小长假大家去河北以及天津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一些图片以及视频等实践资料,但是后来由于大家假期安排不同,没有共同的空挡时间,于是这个计划就暂时搁下了。在国庆回来后,大家找了个实践讨论了一下确定选题的问题。鉴于布置的作业的大主题是:京津冀一体化,最初确定的主题是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原因,发展状况,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一体化的未来的展望。大家决定选一个“点”,从小的方面进行展开。针对近年来教育改革是个热门话题,大家便决定针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直以来,教育公平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实行一体化招生,于是我们想探究一体化招生对于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组员们一致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以小见大的同时不会显得空泛。确定选题之后,便到了分工的环节。在这个大主题下,因为有6个组员,我们将其分成了6个部分。首先是实践背景和选题原因,第二是实践意义和实践目的,第三是实践流程与分工,第四是以问卷或者资料查阅采访的形式呈现的实践内容,第五是实践的结果,最后是实践感悟以及在每一个步骤中查阅的资料来源。然后就是将这每一个小任务分配到组员手上。在后面一段时间里,大家就各自的任务进行查阅资料,不时进行线上的讨论等。

四、实践内容

(一)资料查阅

1、小组人员分成两组,分别从网络和纸质材料两种途径入手,查阅关于京津冀

2

两组同学组内整理、讨论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并以电子版的方式存档。

3、小组讨论(2016\10\6)

全组通过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共同讨论整理了了查阅到的资料,并以电子版方式存档。在讨论过程中,各组员踊跃发言,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的认识,还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

4、查阅成果

(二)采访(2016\10\01-2016\10\10)

小组投票表决选择实地采访,并按社会阶级分为:中学生、大学生、白领、家长。以下是几次采访的字幕节选:

1、(受访者:小A——河北某高二学生)

问:您好,请问您了解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这个政策吗?

答:不是很清楚,听说过,我父母很关注这个政策,班主任也提起过几次,大概就是河北分数线会和北京一样吧。(笑)

问:那你觉得这个政策有利于教育公平吗?

答:应该会促进教育公平吧,毕竟北京分数线低众所周知,这样我们的分数线应该也会低一点。

问:好,谢谢您,祝学习顺利!

2、(受访者:B——中财大一新生)

问:您好,您知道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吗?

答:不太清楚。

问:好的,谢谢。

3、受访者C——北京家长)

问:您好,请问您知道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这个政策吗?

答:知道。

问:您觉得这个政策有利于教育公平吗?

答:要是真能实现的话,能促进公平。

问:谢谢。

(三)问卷(2016\10\01-2016\10\20)

1、制作了一个四个问题的网络问卷。

2、收集问卷,汇总,制作图表。

四、实践结果——目前京津冀三地高校的比较分析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教育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促进创新的重要渠道,其协同水平直接决定和间接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受教育状况呈现梯次分布。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严重不平衡,制约三地的产业布局、人才汇聚以及创新能力。京津冀共有中央直属高校51所,43所位居北京;京津共有“985工程”和“21 1工程”高校39所,河北省仅1所。京津冀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显著不均衡,三地人才培养呈现梯次分布,约75%的研究生培养集中在北京,约60%的专科生

培养集中在河北,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北京地区集聚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但由于承载力限制,教育资源呈现饱和、外溢状态;天津教育资源优良,基本与本地承载力匹配;河北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布局和质量、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的严重不平衡的直接原因是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差异,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三地的区位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政策壁垒。

要促进京津冀教育的合作发展,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

(一)建立联动机制,开展定期协商,统筹三地教育合作发展

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联动机制,进行定期协商,就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教师队伍的交流轮岗等进行顶层设计。根据京津冀发展的定位布局,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二)立足京津冀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三地职业教育互补发展

1、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招生、培养、实习实训、发展机制。制定职业教育跨区域招生准入办法,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布局职业院校,建立以服务、文化和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北京职业教育集群,建立以机械、冶金、电子为核心的天津职业教育集群,建立以农业、纺织、化工医药、石油加工为核心的河北职业教育集群。

2、以职业教育集群为基础,建立区域内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职业院校开放,通过学校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基地的日常运转。3)建立职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统一规划职业人才培养计划、教材、标准,统一三地人才培养规格,建立统一的职业人才库,三地自由就业,带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三)立足区域功能定位需要,建设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体系

综合规划京津冀高等教育布局,形成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培养符合三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高等教育人才。北京和天津要建立和完善以研究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功能区,河北要建立和完善同本地产业相联系的本、专科教育功能区。建立三个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北京为核心搭建人力资源互通平台和高等教育高端合作平台,以天津为核心搭建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河北为核心建立高校产学研协同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四)立足教育公平发展需要,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合作机制。灵活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河北要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通过名校办分校方式和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形式吸收北京和天津优秀义务教育资源向河北转移,促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对河北的有效辐射,提升河北义务教育质量。

2、政府主导,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交流提高长效机制,搭建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一体化培训平台,提升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三地教师统一发展、统一培训、统一提高,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实现教师共赢发展。

3、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整体提升计划,利用北京和天津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在职教育,建立三地校长教师区域内交流轮岗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五)改革财政体制机制,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保障制度

京津冀三地政府根据教育合作需要,购买跨区域的教育服务或者优质教育资源,为师资培养、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资金支持,为教育项目、基地、学校建设等提供资金保障。制定公用经费补贴、减免土地费用或者租金、公建民营、以奖代补的具体办法,购买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五、实践感悟

当前,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倾向,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资源配置过程起的各种异质性表现,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由于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约束,京津冀三地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单位建设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入学率达到 53%,率先实现了区域高等教育普及化”。[3]同时,根据庄士英等人的调查,北京占有了全国 55%的科研资源和高校,尤其是研究生培养机构,北京是河北的 6.8 倍,本科培养单位,北京也接近河北的两倍,同时,师资、经费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4]相比较显性的资源配置差异,那些资源调配能力、政策推动能力、人才吸引能力、在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资源具有集聚效应,即资源在空间上集聚产生经济效应后,总是可以吸引其他经济活动在此聚集,因此,这种显性和隐形的资源配置差异无疑会使三地高等教育一体化呈现巨大的异质性。第二,伴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各区之间权责更加明确,由此,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作为服务本地、辐射区域、带动他地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也便会转向立足本地、服务区域、适应全地,其中本地发展则成为了其最为核心的职能指向。由于三地功能各异以及地位差异,各种推动三地建设符合自身职能要求的高校建设政策会相继出台,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政策初衷为顾全大局的前提下,通过比较优势获得集体发展。然而,这种异质性的发展,如果没能很好的处理差异、一味的追求差异,则可能导致最终的附属发展、依赖发展甚至是两极发展。京津冀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经

济的新的增长极,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不平衡问题,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积极的应对。当前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已经日益成为影响一国、一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的协调好这三股力量对于我们构建更高质量的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一)公民社会新型构建

公民社会是当前学术界着力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之一,这一概念的界定为我们理解、分析当前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其把民族国家从市场和政府两元模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元主体格局,其新型的划分模式为我们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第一,公民作为公民社会中极为重要的载体,其对于公民社会的构建和国家的良好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对公民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来使其摒弃传统思想中腐朽、糟粕的部分,以积极的国民意识、集体意识来代替,以此实现传统思维束缚的突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的结合,同时要积极发挥国家教育的功能,即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形象等方式,实现在同人民互动的过程中推广政策、完成教育。

第二,公民意识觉醒之后,公民应积极践行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构建公民团体等方式,显示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和能动力量。由于政府是基于人民公意而形成的代表人民利益的实体,其从根本上仍然对于公众的公意拥有畏惧,这种畏惧经常表现在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当中。因为,丧失公信力的政府,其自身的合法性就已经受到了质疑,这样以来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也就被消除了,面对这样的境遇,政府往往会做出妥协,即使面对自身利益的减少,其也会通过衡量来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即牺牲较小利益,来维护或实现更大利益。因此,在当前社会中,公民不应该是被动的适应“臣民”角色,而应该积极的扮演好主人公的角色,真的成为社会的公民、国家的公民,真正的让自己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市场环境实现改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市场要在传统生产要素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谓传统生产要素是指劳动力、物质资本、技术等较易衡量和定价的生产要素。正如前文所述,政府存在失灵且政府通过强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可能形成政策惯性抑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进行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相关企业、相关学校在市场中进行博弈和选择,让企业通过真正的禀赋优势来进行生产,让学校在进行权衡利弊之后对校址、专业、授课模式等进行自我安排,通过三地企业的联动实现三地学校的重新配置;通过三地学校的优化重组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二,市场要在非传统生产要素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人力资本,由于其具有出资适格性,因此其只是较传统生产要素较难定价而非不能定价。[6] 诚然,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出资在全国市场中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但是,其不代表我们不能依托自身的优势进行试点、不能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去开创和完善人力资本的市场。正如桂昭明教授所言“作为生产要素资本中的一员,人才资本的转移也同样应该在人才市场上实现,而不能仅仅以人才与新旧用人单位的意志为出

发点。”[7]因此,我们要加紧建立人力资本的相关市场机制,包括价格评估、交易、保障监督等,真正让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真正的让“人才”安心的做“人才”,以此真正的让学校敢“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参考资料:

①百度

②维基百科

③新华网、人民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医疗协同信息管理平台方案

医院协同医疗信息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简介 景腾达远(南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一、项目建设意义 (一)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本,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以实时互联共享方式开展协同医疗服务,降低协同医疗成本和能耗,提高协同医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官兵与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官兵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二)满足医院与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时协同医疗服务、控制成本和节约医疗资源的需求;落实十八大和医改精神,促进医院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密切医院与其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的联系,提高医院软实力和竞争力,增加医院病源及病源的含金量,增加医院的收益。 二、项目创新点 (一)在区域内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协同医疗服务,实现区域内多医疗机构协同交叉、一体化的协同医疗信息平台,使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官兵和人民群众就诊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方便官兵与人民群众,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二)将健康管理、协同诊断、转诊管理、预约服务、回访管理、医疗支援与协作、基层医疗机构医护培训管理等业务融合于一体化的协同医疗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与诊疗服务质量,使医院的诊疗服务更科学、更专业、更全面、更合理、更便捷,强化医院的软实力,全面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竞争力。 三、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手段,建设以协调医疗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医疗资源与信息资源,提高协同医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患者诊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强化医院软实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四、项目子系统介绍 (一)信息共享基础平台 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建立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对庞大的健康档案库进行存储和处理。同时在国家医疗信息交换网络尚未建立、标准尚未颁布时,我们采用消息中间件和技术以及独立的区域医疗信息交换系统,作为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与医疗信息交换网络互联的桥梁,便于日后实施与国家医疗信息交换网络的对接。 (二)协同诊断管理系统 1、协同医学影像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全员级、区域、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协同三维临床诊断,通过互联网实现协同医疗机构的影像远程诊断与咨询服务。 2、协同医学检验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区域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区域内样本委托检验及诊断。 3、协同病理与内窥镜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区域病理与内窥镜诊断与咨询工作站,通过互联网实现协同医疗机构的病理与内窥镜的远程诊断与咨询服务。 4、协同超声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区域超声诊断与咨询工作站,通过互联网实现协同医疗机构的超声的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都北京的部分功能、产业将向河北、天津疏解转移。保定市的人才市场将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如何把握人才的发展趋势、正视人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及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标签: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信息化 随着国家稳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大,国家级战略新区雄安新区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措施项目的迁移落地,未来在北京、天津、河北将形成一个统一的人才市场格局。在新的人才格局发展过程中,作为京畿重地,保定市的人才市场将面临一个难得的人才发展机遇。 一、把握人才的發展趋势 从总体上看,目前京津冀区域中河北地区人才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甚至部分专属区域和专业领域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北京、天津人才市场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从三个层面可以判断未来的人才趋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势是一种必然: 从制度层面来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构建起来,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相关的区域配套制度和政策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和政策的效力正在逐步的显现。 从产业布局调整来看,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以来,大量的不属于北京功能定位的产业陆续搬迁到天津、河北,这些产业的调整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需求,其中对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明显的。 从近三年的京津冀区域人员流动情况来看,一些年轻人开始考虑选择在天津、河北置业、就业,出现了人才从北京外流的趋势。 二、正视人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 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的人口大市,有着较好的人才储备、较好的教育基础、较好的区位优势,但是在区域人才交流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1)“热”与“冷”的矛盾,从人才市场的温度来看,北京作为区域的龙头,人才市场吸附能力最强,将天津、河北的优质人才资源吸引到北京,出现了过热的人才竞争格局,但是在河北由于大量人才外流,出现了有些企业在当地无法招聘到适合的人才,只能到北京去高薪挖人才到河北来工作。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整理)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天津定位.

近日,《京津冀一体化》蓝皮书发布,未来,北京的部分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央企和其它企业迁往河北,已成定局。保定成为中国行政副中心的传闻风靡一时,官方虽未正式公布,不过基本算是尘埃落定。 在此前的京津冀一体化中,天津的角色尴尬,而未来随着保定崛起,河北完成经济和社会腾飞,天津未来堪忧。为此,天津需未雨绸缪,以改革应对挑战,争取成为京津冀改革的先锋。以体制优势破局。 “两不靠”的天津 新年之初,天津突击限购汽车,曾引起巨大争议。事实上,虽同为直辖市,北京上海限购,虽争议巨大,但尚有资本,天津限购,则属自剪羽翼,自拔爪牙。 2013年,天津生产总值达到14370亿,比上年增长12.5%。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殊为难得。但是,众所周知,天津的快速发展,主要是滨海新区带动,而滨海新区的崛起,主要靠央企的投资,这种依靠外来和尚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对于投资依赖巨大,更不具备产业安全性,天津崇高的政治地位,使其在权力干预经济仍然盛行的中国,能够获得来自中央政府和各个部委、央企的垂青与暂时照顾,但是,中国的政治周期,一般以十年计算,过去的十年,天津得到了国家的垂青,未来十年是否国家仍鼎力支持天津,难以确认。新一届政府将改革重点,重新转移到上海,同时,在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到区域均衡发展,未来对于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内陆区域的振兴,相信国家将投入更多,天津的资源优势,即将被稀释,天津对此需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本土产业,振兴民营经济。

此外,天津虽贵为直辖市,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领先。2012年,天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626元,而同期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天津仅略高于全国水平。而同期的北京为36469元,上海为40188元,均远高于天津。珠三角的深圳、东莞等城市,更为天津可比。作为省一级统计单位,天津也是仅位居全国中等水平。而在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天津更多是依靠投资拉动,未来是否仍能保持持续高速,值得疑问。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既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同时,权力对于经济的干预亦很大,实行的强政府与强市场的模式,与西方的强市场弱政府模式不一样。天津的尴尬之处在于,在权力和市场两套体系中,都不占优势。 在以权力划分势力的体系中,天津虽贵为直辖市,但是身居北京之边,天津在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方面,吸附能力远不如北京,建国初期,北京的经济总量大约之后上海的五分之一,天津的二分之一,但是,此后形式大变。北京借首都的特殊地位,不仅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成为北方经济中心。100%的中央部级机构,集中于北京,在100多家央企中,有超过50%以上的央企总部驻扎北京,这两大因素,注定了北京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而这两大资源,使北京具备无与伦比的吸附能力,所以,北京限车也好,限房也好,全国精锐,亦不得不迁就北京,无他,烧香拜佛,求人求财,无法绕行。 甚至,在经济和社会改革领域,天津与北京相对,并不领先,比如在北京的2100多万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有800万,占常住人口的总比重达到3 8%,接近40%了,而在北京的1400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大约仅400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不到30%,天津相对北京,人才吸附能力差别巨大,而这背后,体现了城市包容能力,开放程度。前不久天津的限购的争议,根源就在于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一、实践背景和选题原因 近年来,为实现首都和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加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功能愈发重要。“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是北京迁出对象。 现实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让职业院校以百计的北京不堪重负。另外,北京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特别是质量高的教育资源。这种现状引起了教育的地区性失衡。不仅大量人口涌入京城,还使教育不公平愈发严重。 因此为了缓解这些现状,从近距离地区入手,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方面尤为重要。 二、实践意义和目的 (一)实践意义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情,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1.关注河北落后教育,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从现实看来,三地基础教育差距不小,急需通过政策“外力”来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2.提高社会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未来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肩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也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我们要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在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的同时,广泛参与国家建设,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通过参与支教活动,更好地了解基层教育现状与经济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实践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开展与完成,我们可以为西部村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差异与教育差异的相关性,从而为推动全民教育尽力,以提升我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建设责任感。 (二)实践意义: 从政策角度看,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京津冀一体化

热点试题 京津冀一体化 河南陈连喜 【热点材料】 2014年6月10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 【跟踪训练】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北京所在地的地形特征是() A.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据近百年的实测资料显示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其主要原因是() A.北京西和北有山地,阻挡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B.北京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C.北京地区河流众多,提供充足的水汽,故降水多 D.天津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交汇处的山麓地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北京附近的河流是从西北流向东南,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北京处于山麓地带,位于夏季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天津处于沿海地势低平,不能形成地形雨,故降水多于沿海地区的天津。 【答案】 1.D 2.A 首都经济圈是一个经济现象,东京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首尔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了韩国的60%,而我国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左右。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据此回答3~4题。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9281988.html,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作者:柳玉民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7年第02期 摘要: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也随即提出,为了加快人才资源一体化战略的落地执行,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文章通过知网平台,对近5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和综合述评。 关键词:京津冀人才资源文献研究 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也随即提出,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截至目前,近10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研究的文献有近865篇。 一、主要研究内容 近年尤其是近五年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人才流动、一体化的必要性、机制体制、对策策略、开发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刘海云等(2015)在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人力资源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强并完善教育财政投入;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战略;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实现错位互补。张卓等(2015)在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的构想中指出可以为高层次人才分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佟林杰等(2015)在京津冀区域人才特区建设的实现困境与路径选择中指出可以通过理念重构,实现人才自发聚集;通过搭建载体,健全人才特区运行机制;可以通过制度完善,提升人才特区使用效益等实现人才一体化。就现有的政策而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并由财政资金落实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待遇。在战略层面,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共享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大众,已经达成完全共识。在战术层面,人们对通过何种方式,哪些途径,哪些领域,哪些部门,如何合作等实现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讨论的比较多,涉及内容也比较丰富,呈现的是百家争鸣局面。而在战役层面,基本没有人进行研究和阐述,尚属空白領域。由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时代性和特殊性,目前,国外文献中就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研究尚未检索到相关内容。 二、协同发展的历程 1.萌芽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3年期间,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和秦皇岛等地的民间团体和单位自发进行临时性、局部地区的人才合作,形式简单,内容狭隘,聚集力弱,彼此相对封闭,一体化程度低,尚未形成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

48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 张 领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00 ) 区域发展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占据十分重要的意义,京津冀区域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的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首先阐明了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目前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对策。 一、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指在某一个地区,为了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使人才资源在各个区域可以实现自由流动已达到本区域发展繁荣的过程和方案。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是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11个地市之间人才流动、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的一个人才交流和教育资源互相分享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人才的交流为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 二、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京津冀区域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北京其显著的政治功能及其所带来的经济优势,加上历史文化等原因使它得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诸如人才、技术、经济等资源,大大拉开了北京市与其他地区的在各方面的差距,这三个区域的资源分布不均,北京市和天津市带来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对周边地区没有多大的带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北省的发展,河北省人力资源最差,较京津两地无论是人力资源的素质还是教育资源都有很大的差异,在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从事人员,诸如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等人才差异最大,这几类人员所占的比重明显低于京津两地的比重。核心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体制上的不同导致的,从而阻碍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二)政府的执行力缺乏力度,政策有效性不足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包含的范围少,所涉及到的领域层次低,集中在人才交流、人才疏通、人事代理、档案转接等几个方面,要形成全方位、广范围的人才发展格局在目前还很难形成。加之政策的有效性不足,政策的执行力度欠缺力度,所以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规划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执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三地有明显的隔离。二是地区差异大。京津冀这三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人才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三地的人才市场处于独立的状态,相互沟通少,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正因为三地的人才流动慢,故人才交流的机会为零,导致整个区域的人才实力就很难得到显著提高。 (三)人才区域利用效率低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已经存在很多年,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整体合作、协调发展的局面,北京市和天津市拥有着全国最优秀的各种资源,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亦或是科技人才的保有量始上终处于全国的前几名,但是依然存在人才利用率低下,以至于人才的发展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没有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相对北京市和天津市来说,河北省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抱有的期望是最高,态度是最积极,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各自行政区内的人才只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流动,互相之间的交流很少,人才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三、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一)减轻地域间的隔离,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自由流动京津冀三地发展的程度不一在很大程度是地域间有较大的隔离,所以要实现人才一体化发展要减少地域间的隔离。首先要整合三地的教育资源,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三地的人才结构和布局,实现区域间教育资源的转移,将北京、天津具有比较优势的教学资源转移到河北省,增强教学资源较差地方的竞争力。其次,单单靠转移教育资源并不能改变河北省教育劣势的现状,应从根本改变这种劣势,中央和河北省政府应加大对河北省的教育投资,将这个人数众多带来的劣势转为人力资源优势,第三,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培训业务,按照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在教学资源、培训项目、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有所区别,建立适合于本地的培训平台,是得各大高校与培训机构能融洽合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合作共享,促进人才流动 首先在心理上要打破地方保护人才的这种想法,要创造所有可能的机会为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带来更多的契机,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解放思想,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有针对性的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作为重点,不断推进人才引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更大范围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要重视产业转移带动人才流动对人才一体化的作用,产业转移对人才流动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北京市在对此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北京时短期内的就业率,也要考虑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承受能力,针对产业类型的不同,充分衡量被转移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网络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可能,也为人力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想取得一个好的成果就不可避免的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来建立一个规范有秩序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来提高人才利用率,发挥更大的效果。首先要建立京津冀区域人才信息库,建立包括有高端人才信息库,专业型人才信息库,高校人才信息库等多种信息库,以便各地有针对性的获得人才信息并及时调用。其次,建立用人单位需求库,为人才招聘提供便捷,满足双方需求,为人才发展提供机遇。

高考地理热点猜题之京津冀一体化

高考地理热点猜题之京津冀一体化 【该热点与高考高频考点之间的关系】 1、地理位置特点; 2、地形特点; 3、水文特点; 4、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5、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6、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服务的种类、范围、等级之间的关系 7、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8、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 9、产业转移转移的原因、影响、产生的问题及其采取的措施; 10、环境问题(生态效益、水资源);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京津冀部分地区交通路线图 (1)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10分) (2)与西北部相比,说出图示区域东南部地形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8分)

(3)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指出此生态屏障的位置及生态效益。(12分) (4)分析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市最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自然原因。(8分)材料三: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已经成为北京企业外迁的共识。 (5)分析“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6)概括北京市未来产业的特点。(8分) 材料四:保定素有“京师门户、京畿重地”之称。保定市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高等教育实力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3月26日发布,规划明确: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 (7)分析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中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2分) (8)指出保定在承接产业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10分) 材料五:“唐山钢铁”不利态势图 (9)说出振兴“唐山钢铁”和打造绿色企业的主要措施。(12分) 材料六:顺义历史上被誉为“京郊粮仓”。近年来顺义着重发展以观光农业、名优花卉、高价位蔬菜和优质果品为主导的产业带,并为燕京啤酒、汇源果汁等企业提供原料。(10)试分析顺义农业区位条件发生的变化。(10分) 材料七:张家口市崇礼县每年11月~次年4月初可滑雪,现有多家大型滑雪场和配套酒店,有高速公路连接北京。崇礼与北京将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 (11)概括崇礼具备与北京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条件。(8分) 材料八: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该工程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 (1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12分) (13)南水北调工程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说明反对者的理由。(11分)材料九 2015年7月,北京市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意见披露了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将在通州区建设市行政副中心。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经济观察 ECONOMIC OBSERVER 改 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在京津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第一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北的经济发展,在京津冀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与京津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隐含着一些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难题,如经济结构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解决。 一、河北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0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河北省经济总量扩张迅速,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同程度的拉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 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全省农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态 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农村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实行,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这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 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推动全省经济起到了主导作用。第二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基本稳定。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第三产业由封闭式内向型向开放式外向型转变,商业、饮食、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部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基数上迅速增长。在第三产业总量发展迅猛的同时,近两年创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基本持平,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也说明了我省三大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是符合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规律的。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逐步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业结构优化的同时拉动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大的促进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是比较低的,整个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较大,第二、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的比重比较大,新兴工业还刚刚起步。 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没有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重,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农业“市场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向外向型经济转化的力度不够,缺乏竞争力强的名优特产品。生产力水平低,可出口产品不多,农产品基本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低效、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产业多年来始终占据着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文 / 赵炳坤 王翔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唐山市为例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唐山市为例 摘要:本文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唐山市的经济现状,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保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对唐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几点建议,并且做出了积极地展望,希望能对唐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唐山;经济发展 0 前言 京津冀区域是中国经济核心区域之一,但其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京津冀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区域经济合作。而近几年国家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无疑是给河北省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生机,也是唐山市必须要抓住的历史机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即推动三地交通、环保、产业和市场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打破市场分割,逐渐取消商贸、运输、资金流转、人才流动的各种行政关卡,以市场一体化推动产业金融一体化。“京津唐”处于“京津冀区域”的地理中心,唐山作为河北经济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必将优先受益,提速发展。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着行政壁垒、交通运输、空间制约、土地资源、产业困扰、能源短缺、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唐山毗邻京津,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握有机遇,在有效缓解京津发展压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1唐山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现状 2011年提交国务院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三地规划统筹而成。该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河北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环渤海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目前,社会各界对京津冀一体化意义的评价之高是空前的,比如:媒体称其为中国经济改革新征程的“一号工程”,国家发改委称其为推进国家经济改革和城镇化的“头等大事”,总书记称其为“重大国家战略”。而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郭金龙谈到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时,强调要从战略意义上理解其深远意义:一是集中解决中国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矛盾与挑战的战略性调整;二是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华北乃至整个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三是我国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支点,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动机;四是解决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首都治理的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把首都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认为,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三个趋势:一、行政区经济被经济区经济代替;二、政府为主的经济被市场为主的经济代替;三、封闭的自成一体的经济被开放经济代替。京津冀地区发展基础良好,如果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对加快打造我国大国地位相匹配,与综合国力相适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京津冀城市群,赢得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书记周本顺认为:党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央对我国新阶段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国家全局性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自古以来,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京津冀要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三地密切合作、协同发展是唯一选择。 认识来源于现实,先看:一个大城市病治理了多年,越治越严重。就人口而言,按2004年的规划,到2020年人口不能超过1800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构想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构想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与战 略构想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出现“南快北慢”的状况,与这一区域内经济联系较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从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考虑,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经济圈;协调发展 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然而,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无序竞争所带来的问题凸显,尽快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呼声渐高。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

展的大趋势下,中国之所以出现“南快北慢”的状况,与这一区域内经济联系较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无论是从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的需要来看,还是从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问题考虑,都要求京津冀地区必须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担当起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 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明显滞后。资料显示,就单位国土面积GDP产出而论,“长三角”是京津冀都市圈的3.45倍,“珠三角”是京津冀的3.25倍;以人均GDP 而言,“长三角”是京津冀的 1.84倍,“珠三角”是京津冀的 2.63倍,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行政区划观念过强,适应市场经济的合作机制还未形成。突出表现在:行政意识远远强于市场意识,区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缺乏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重复建设、产业雷同问题突出;跨省市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还缺乏有效协调,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区域经济合作缺乏高层协调机制,长期以来主要局限于学术讨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实质性进展。 2. 受“分灶吃饭”财税体制的局限,条块分割严重。区域内各省市的绝大部分发展措施往往首先考虑本行政区利益的最大化,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学懂弄通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首都自身发展关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本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题和主线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源头和主题。2014年以来,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这一主题的首位度和管总作用。从正面看,我们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从反面看,就是怎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三地解决各自面临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主题正反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围绕“建设一

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主题,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的内在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这一变革进程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这一变革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演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贯通,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这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一以贯之的主线,努力推动京津冀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紧扣主题、围绕主线,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绿色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要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减量发展成果,主动弱化对津冀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转而更大力度面向全球市场扩大开放,依靠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全球创新要素聚集加快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并对津冀乃至全国发挥更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

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在当前形势下,认真研究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而紧迫 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华民族正在加快伟大复兴的步伐,而 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开发开放重点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当前环渤海地区的联合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近些年国家对京津冀各个地区分别明确了城市定位,希望三地进 步合理分工、协调布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区域整体综合实力。现在国家和各个地区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区域总体战略布局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内容。 京津冀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摆脱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通过市场调节和行政推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具备区位、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但整体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有很大差距,需要通过一体化发展,进资源、优化结构、聚集能量,形成更大的综合优势,取得更大的整体

效果。这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京津冀各地分别来看,都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多年来在京津冀联合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绩,但还没有形成全局性的目标、规划、部署与举措,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人们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不少重要问题 的认识上还很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基本上还是各想各的,各干各的。从全局角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统一的相互协调的目标、规划、方针、政策和措施。 二、认真搞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要搞好京津冀问题的研究,需要做到5点:一是要注意从全国和 区域全局上看问题;二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三是研究工作能够联 合开展,并做到长期坚持不懈;四是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要与合作发 展的实际工作推进相结合;五是三地的领导层、工作层、企业界、学 术界等,要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京津冀一体化工作要从规划抓起 建议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京津冀和国家有关部门派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组成一个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的班子,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布局。对各地有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予以积极支持;对不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进行调整和 限制。京津冀都市规划圈可以按照“8+2 ”模式来协调区域城市资源和经济发展。所谓“ 8+2 ”模式,就是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加上环京津的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张家口、承德8个河北省的城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河北的衡水、邢台、邯郸城市也可以逐步加入进来。 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都要配合这个总体规划,制定各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针对“京津冀城镇圈”研究,提出 了一个政策性文件和若干研究报告与专题,对13个城市在“京津冀城市圈”内担任的职责、分工分别做了界定,京津冀三地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方面搞好规划。 四、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