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唐进之《李逵负荆》之喜剧性

浅析唐进之《李逵负荆》之喜剧性

浅析唐进之《李逵负荆》之喜剧性
浅析唐进之《李逵负荆》之喜剧性

浅析唐进之《李逵负荆》之喜剧性

摘要:中国古典戏剧历来多以喜剧为主,悲剧有之,但数量极少,在古典戏剧里也只占极少部分,较典型的悲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剧作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剧作家的写作心理和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理有关。喜剧中经常有滑稽、幽默和诙谐的表演场景,各种角色在里边彼此互相讽刺嘲弄、插科打诨,产生了不少令人捧腹大笑的笑料,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和趣味,所以观众尤其爱看喜剧。因此,“剧作家为观众写戏,必须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除逗乐的场面外,几乎都以大团圆为结局。”①在这些“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喜剧中,唐进之的《李逵负荆》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了。

关键词:唐进之《李逵负荆》喜剧性语言特色戏剧冲突大团圆结局

全剧描述了梁山脚下杏花庄上,卖酒的老汉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两个冒名宋江和鲁智深的强盗抢走。下山上坟祭扫归来的梁山好汉李逵来到王林店中吃酒,听到了王林的倾诉,不经调查就怒不可遏地赶回梁山,大闹忠义堂。宋江就只好与他用脑袋打赌并立下军令状,下山找王林对质。后来真想真相大白,李逵自知自己错怪了好人,只好负荆请罪。再后来,宋江责令李逵下山捕盗并派鲁智深相助,最终李逵捉住了强盗,梁山兄弟和好如初,王林父女也团圆了。这是一部歌颂性的喜剧,它所描述的内容无非是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救生民”的事情,其中就着力塑造了“李逵”这样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面英雄人物,在全剧的从头到尾中就凸显出了喜剧性的效果,带给了观众以笑和喜剧性的乐趣,而全剧的喜剧性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人物幽默、风趣和诙谐的语言特色。

一部好的戏剧,,少不了戏剧语言的作用,它在戏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叙述说明、过场连接、推动剧情进展、揭示人物性格和在危机时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②而在喜剧中,语言又“可以说明和加强情境的滑稽性”③全剧的主要人物是李逵,他性直鲁莽、嫉恶如仇但又有用于改过的精神,在处理“满堂娇被抢”这一事件时,他和宋江、鲁智深等人之间的对话,又凸显出了他幽默、诙谐的一面,而他们之间的这些幽默、诙谐的对话也带给了观众不少的笑料,因此增加戏剧的喜剧性效果。在全剧的第二折和第三折中,他的这些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在第二折中,李逵赶回梁山见到宋江后,不问事情的缘由就直唱道:“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俺宋公明在那里?请出来和俺拜两拜,俺有些零碎金银在这里,送与嫂嫂做拜见钱。”以致弄得宋江顿感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李逵所说的是什么事,而他的这一方面的言行用吴学究的话说是“忒口快心直哩!”又在第三折中,宋江、鲁智深和李逵下山找王林对质,走在去王林酒店路上时,宋江、鲁智深又遭李逵的调侃道:“花和尚,你也小脚儿?这般走不动!多则是做媒的心虚,不敢走哩。”“宋公明,你也行动些儿。你只是拐了人家女孩儿,害羞也,不敢走哩。”弄得宋江、鲁智深两人走在前也不是走在后也不是,走快也不行走慢也不行。另外还在第四折中,他知道自己错怪宋江就负荆请罪时,李逵云:“哥哥,你真个不肯打?打一下是以下疼,那杀的只是一刀,倒不疼哩!”宋江云:“我不打你。”李逵又云:“不打?谢了哥哥也!”这里显出了他“耍赖”的一面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他机智的一面。全剧演到这些场景时是极具充满笑料的,观众在观看到这里时,会为李逵的这些幽默、风趣和诙谐的语言不由得一笑的,这也同时达到了喜剧所要求的效果。自然,李逵语言的幽默、诙谐的这一特点在这部戏剧的喜剧性中占了极大的比例;而且我们也知道“幽默是喜剧审美主体多重复合的激情与喜剧客体对象多重价值因素的统一。它体现了主体超常的智慧,渗透着主体对审美理想实现的高度自信力,它给人以意蕴深沉的

微笑。”④

二、喜剧性的戏剧冲突。

“一部好的戏剧,必须具有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但在具体的剧本中,冲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⑤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也正是如此,在多种多样的冲突形式中达到了喜剧所要求的喜剧性效果。全剧有两个主要的戏剧冲突点,一个就是戏剧开头时,宋刚和鲁智恩两个强盗冒梁山好汉宋江和鲁智深的名在老汉王林家吃酒,顺带以“这杯酒是肯酒,这褡膊是红定”为由,强抢了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而梁山好汉是打着“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旗号的,但在这里却被这两个强盗利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滑稽的讽刺,也相应达到了一定的喜剧性效果。另一个戏剧冲突点就是李逵带着满腔怒气回到梁山和宋江、鲁智深对质的一幕,可以说是全剧戏剧冲突的高潮了。而“寓幽默风趣于紧张激烈的冲突之中,是此剧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⑥在这高潮的一幕中,所表现出来的也是如此,是极具喜剧性的。在第二折中,李逵和宋江对质时,用极其幽默、滑稽的语言讽刺宋江,而且语言也愈说愈“犀利”,以致两人之间的冲突、矛盾愈来愈加深,最终两人赌“六阳会首”,这时的戏剧冲突也达到了顶点。观众会在两人的冲突一步步到达顶点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为两人的“斗嘴”而捧腹大笑的;这时观众也被吊足了胃口,想着知道两人赌“六阳会首”后谁输谁赢,也一步步引入了下一折。在第三、第四折中,当李逵知道抢走王林女儿满堂娇的人不是宋江和鲁智深,而是一出误会时,戏剧的冲突点又转移到了李逵个人身上,他就选择了负荆请罪。在他的这一“负荆请罪”过程中,观众又自然会看到有趣的场景,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了。

三、传统式的大团圆结局。

中国的戏剧,不管是喜剧也好悲剧也罢,历来都是喜欢“大

团圆式”的结尾,喜剧尚可理解,但是就算是悲剧,十部当中就有那么八九部是以“大团圆式”为结尾的,“有的是由清官或明君出场,为民伸冤,有的是让悲剧主人公在仙境或梦中团圆,有的是由悲剧主角的后代继承遗志,终于报仇雪恨。”⑦例如经典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都是如此。悲剧尚且如此,喜剧《李逵负荆》更不用说了。全剧在引出“两个冒名宋江和鲁智深的强盗抢走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这个冲突起因后,为下文李逵和宋江、鲁智深的冲突、矛盾作了铺垫,误会加深,冲突也达到了顶点,全剧也达到了高潮。后来误会解除后,李逵就下山捉盗,最终“李山儿拔刀相助,老王林父子团圆”,真是一出经典的“恶人有恶报,好人有好报”的传统式的大团圆结局——梁山好汉众兄弟误会解除,王林父女团圆,观众心理舒畅,真是一片皆大欢喜。这样的结局自然会博得观众的笑声的,而“喜剧中的笑,不仅可以用于讽刺,用于揭露生活中的腐朽势力;而且可以用来歌颂、塑造正面英雄人物。”⑧本剧中的李逵、宋江等人就是这样的“正面英雄人物”。这样的传统式的大团圆结局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增加戏剧的喜剧性,而中国人是“性情明朗、酷爱和平(周作人语)”的,面对着这样的结局,又有谁会不喜欢以这样的方式为结局的戏剧呢?

结语

大致了解了康进之《李逵负荆》的喜剧性,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戏剧——不管是悲剧也好喜剧也罢——的感情和认识,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后的戏剧写作和研究有一定的帮助,至少是增加和拓宽了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①佴荣本著《笑与喜剧美学》,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8

年版,第4页。

②张志勋著《沫若史剧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第328页。

③〔英〕阿〃尼柯尔著,徐士瑚译《西欧戏剧理论》,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5年,第268页。

④同①,第110页。

⑤同②,第272页。

⑥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戏曲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第73页。

⑦胡德才著《中国现代喜剧文学史》,武汉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2页。

⑧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猪八戒形象分析

猪八戒形象分析论文 摘要:《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本文力图通过对猪八戒这一喜剧典型的人性的揭示,使人们对这一典型的文学艺术形象有一个再认识。 关键词:猪八戒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猪八戒是作品中喜剧典型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曾经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而在喜剧中,美是间接的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他的特点就是幽默、就是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而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得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但是对于这一形象,千年来,人们还是很喜爱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喜欢他超过了喜欢孙悟空,而且最近几年更是兴起了猪八戒热,有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电影《阳光灿烂猪八戒》等等,这都充分说明猪八戒是非常受宠的。为什么人们如此的喜爱他呢?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这一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憨头憨脑的傻样,拙嘴拙腮

浅析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喜剧性

浅析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喜剧性 作者:张丹 作者简要: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3班,2008010341 内容摘要:喜剧作为美学的审美范畴之一,是很有代表性的。而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又是喜剧作品中很具有代表性的,至少在中国的情景喜剧中是这样的。在下文中,我将浅谈一下喜剧以及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喜剧性。主要是谈一谈《武林外传》的喜剧感和它引起笑的原因,以及它背后的力量。 关键词:喜剧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笑原因 序论:美学的审美范畴包括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沉郁与飘逸以及空灵。这些审美范畴可谓是各有千秋,可我对喜剧却情有独钟。说到喜剧,大多数人应该会想到喜剧电影,而我要分析的是一部情景喜剧。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将就这部在中国颇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喜剧以及《武林外传》的喜剧性。 本论: 一、喜剧总论 喜剧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以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喜剧体现古人的一种时间感。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1】的确,无论是在《伪君子》中的答尔丢夫,还是《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亦或是《看钱奴》中的贾仁,他们都是“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正是如此,他们的行为才会显得滑稽可笑,这几部剧也才因此成为喜剧。马克思也曾说过“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2】正是由于历史的不断前进,《伪君子》中的那种已经丧失任何实在内容的宗教崇拜,《堂吉诃德》中的中世纪的黑暗的宗教统治,《看钱奴》中的贫富天定、因果报应的思想,才得以被送进坟墓。 二、喜剧的分类之情景喜剧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喜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欢乐喜剧与正喜剧,荒诞喜剧,闹剧,情景喜剧。【3】 而我主要要分析的《武林外传》则属于其中的情景喜剧。情景喜剧是有规律连续播放的、附有笑声的、以反映相对固定的室内场景中某个特定社群内多个角色间所发生的,带有喜剧性色彩的生活故事的系列短剧。情景喜剧的空间设置以家庭为主要场景,角色设置多为性格鲜明的城市小人物,叙事方式为实录,营造贴近感。情景喜剧通过调侃式的语言制造游戏性,增添娱乐性。 《武林外传》是一部80集的大型章回体古装电视喜剧。它以郭芙蓉这个初入江湖的黄毛丫头的视角来看世界。出生名门的郭芙蓉一心向往投身武林,成为一代女侠,但是她一心助人却好心帮了倒忙,最后被同福客栈的老板娘点醒在客栈中当了杂役。老板娘佟湘玉心地善良、风情万种,但却抠门至极,刚过门丈夫就去世了,于是担负起了抚养小姑子莫小贝的重任。再加上和老板娘有些暧昧关系的跑堂白展堂,饱读诗书却又十分迂腐的账房先生吕秀【1】叶朗:《美学原理》,第35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页,人民出版社,1972。 【3】俞天鹏、亢春光:《实用美学》,第24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胡少平指导教师:王老师 内容摘要:《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被明代人所称为“四大奇书”之一,是传统积累型小说,且它是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的作者以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西游记》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对猪八戒这一古型文学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有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猪八戒形象分析特点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猪八戒是作品中喜剧典型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曾经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而在喜剧中,美是间接的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他的特点就是幽默、就是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而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得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但是对于这一形象,千年来,人们还是很喜爱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喜

_樱桃园_的喜剧性分析

2009年8月社科纵横 Aug ,2009 总第24卷第8期S OC I AL SCIENCES REV IE W VOL.24NO.8 域外文化学习与研究 樱桃园!的喜剧性分析 * 王建成 **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内容摘要#契诃夫的最后一部戏剧 樱桃园!自从问世以来在舞台上一直就被人们进行不同的阐释,但笔者却坚持认为该剧是喜剧。从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之?丑%的剧情看, 樱桃园!应该是作者所说的?喜剧%。从作者的贫苦出身、医生职业以及他的婚恋生活看,笔者也渴求身体康复后自己的?新生活%的到来,该剧具有浓厚的喜剧特征是不足为怪的。?关键词#悲剧 喜剧 樱桃园!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9)08-0162-03 一、从剧情看 樱桃园!的喜剧特色契诃夫(1860~1904)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最后一个杰出的作家,其生前最后一部戏剧 樱桃园!自从1903年问世以来,每一年 樱桃园!都在上演,而且越演越多。人们满怀人世沧桑、物是人非、世纪交替的复杂情怀,对各自心中的 樱桃园!情结反复进行这到底是?悲剧%、?喜剧%还是?悲喜兼具的严肃剧%的阐释,恰如契诃夫所说:?从误解开始,以误解结束,这就是我的戏的命运。% 樱桃园!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女地主朗涅夫斯卡娅是樱桃园贵族之家的女主人,长年客居法国,突然有一天想到了樱桃园,于是举家回到了阔别五年之久的故乡。由于朗涅夫斯卡娅长期沉醉在寄生虫式的生活中,贪慕虚荣,债台高筑,樱桃园即将面临被拍卖的命运。面临破产的她却依旧寻欢作乐,沉湎在幻想、空谈之中,不愿正视现实。从前曾做过朗涅夫斯卡姬的仆人、父亲是樱桃园庄园农奴的罗巴辛,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为商人、企业主和暴发户,野心勃勃的他像一头?遇到什么就吞吃什么的肉的野兽%。罗巴辛建议把树砍光,然后盖别墅出租,用这些钱付利息,樱桃园就可以保存下来。但朗涅夫斯卡娅和哥哥加耶夫却根本听不进去,他们想保住樱桃园,却没有任何主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愿沉浸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中,从而使樱桃园最终难逃被卖掉的命运,买主竟 是罗巴辛&&&昔日樱桃园农奴的儿子现在却成了这里的新主人。随着樱桃树一棵棵的倒下,每个人的?新生活%也即将开始了。失去了樱桃园的朗涅夫斯卡娅挥泪与樱桃园告别,去巴黎追求毫无价值的?爱情%;哥哥加耶夫去银行当职员;瓦里雅去给别人家当了管家;罗巴辛以樱桃园的新主人的身份在做着新的发财梦。但新一代大学生特洛费莫夫和安尼雅却在临行前高喊:?别了,旧生活!%罗巴辛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取代封建贵族是历史的必然,但契诃夫敏锐地察觉到俄国的未来并不属于他们,所以他在剧本末尾让年轻一代新人安尼雅和特洛费莫夫振臂高呼,跟?旧生活%说?再见%。该剧围绕着?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这个核心,写出了贵族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阶级地位变动。但随着时代的演进,这个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主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就木的20世纪初可以反思?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十月革命后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苏联解体后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已经失去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感觉到更多的来自精神世界的困惑和迷茫,越来越怀念过去的心灵寄托,从而使 樱桃园!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的争论一再白热化。 1904年1月, 樱桃园!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次演出,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 樱桃园!阐释 162 *** 本文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访学成果。 作者简介:王建成,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访学博士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博士生,济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喜剧和悲剧

论喜剧和悲剧 By MYJY 戏剧与人类发展的历史难舍难分,从西方的古典戏剧、现代戏剧到中国的各类戏曲及本土化的话剧,每一类戏剧都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有人说,戏剧是作为艺术以及文学的最高形式,这也许就是千百年来戏剧文学经久不衰的原因。 许多经典的剧目都为人们耳熟能详,其中即有让人莞尔一笑的喜剧,也有让人惋惜垂泪的悲剧。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反应和表现,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我们的生活。 关于喜剧与悲剧的讨论总是经久不衰,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黑格尔的《美学-戏剧体诗》到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陈瘦竹的《论喜剧中的幽默与机智》等等,都向我们展现了古今中外人们对“什么是悲剧”与“什么是喜剧”这个话题的理解与看法。 喜剧,顾名思义必然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轻松欢快节目,喜剧作品通常是放松、轻快、调侃或者拥有一个美好团圆的结局。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并且这种表现“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伤害”,黑格尔则认为“主体非常愉快与自信”能够“超然于失败”才是真正的“喜剧性”,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福斯塔夫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不高尚却也并非恶人,懦弱却又爱说大话,憨厚却又狡黠,他在戏剧中只是一个增加笑点的小人物,但却深受人们的喜爱,居莱顿在《剧体诗》中就高度评价说他说“福斯塔夫是最杰出的喜剧人物”。 喜剧并不单单是“可笑性”,陈瘦竹就认为喜剧应该是“幽默”与“机智”的,喜剧虽然让人心情愉悦,但也包涵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它们通过嘲讽戏剧的人物、环境以及自嘲,从而体现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不足,由于喜剧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被指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不足时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反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并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虽然观看戏剧是人们更期待一个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朱光潜也说“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戏剧尤其是戏曲杂剧,即使过程之中有些许悲剧的穿插,但其结局大多是完美的大团圆。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喜剧而言,悲剧却往往更能深入人心。也许很多时候,人们观看完喜剧后只会一笑置之,之后便渐渐的淡忘了,但人们对看过的悲剧却容易耿耿于怀许久,在纠结之中不断回味,所以相当多的作家和编剧都会选择悲剧来诠释他的故事。 作为经典的作品,一般很少有喜剧。纵观中外古今,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都属于悲剧,鲁迅先生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烂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或许能给人以一种震撼和对心灵的沉重撞击,正是这种震撼和心灵撞击,而奠定了悲剧作品的永久流传。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原则的核心在于“怜悯”与“恐惧”,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用引入康德的“崇高感”对悲剧加以补充。《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哈姆莱特》等剧目都表现出了悲剧中“怜悯”与“恐惧”的因素,哈姆莱特的遭遇让人们为之怜悯,美狄亚的

40部经典法语电影

40部经典的法语电影(法语专业的学生必看哦!)来源:刘韬的日志 1.印度支那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暗的房间、湿湿的街道,晚霞中金黄色的渡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最后一班地铁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弗郎索瓦特吕弗Fran**ois Truffaut 一部没有正面描写二战的二战电影,特吕弗艺术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电影。 4.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1988) 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 吕克贝松的光影梦幻,一部大海的童话 5.浪迹天涯/流浪者Sans toit ni loi (1985) 导演:艾格妮丝瓦尔达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新浪潮之母瓦尔达最重要作品,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惨死在荒郊野外的发人深省的悲惨遭遇。影片一个突出点是它的纪录片风格。 6.冬天里的一颗心/今生情未了Un coeur en hiver (1992)导演:克劳德索泰(claude sautet)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法国电影,一部充满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终沉浸在拉威尔略带哀伤的奏鸣曲里的电影,它让人沉浸,让人着迷,让人久久的徘徊在男女主角那短暂却深刻细致的感情之中:许多人因此迷恋上法国电影。 7.玛歌皇后La Reine Margot (1994) 导演: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ereau 一部气势磅礴的法国历史巨片,它犹如一页历史书中的精美插图,将我们带回1 572年的法国。在历史的血腥中渗透爱情的狂野,在宏大的场面下触摸个性的张扬,其中暧昧的激情场面与残酷的大屠杀镜头让观众久久难忘。 8.怒火青春/仇恨La Haine (1995) 导演:马修卡索维茨Mathieu Kassovitz 影片描绘了这样的一个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分辨正与邪的差别,所谓的正邪的斗争和残杀,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仇恨。影片动感的手持摄影虽然已经不算新鲜,但仍然很好的渲染了混乱的社会环境和青年人动荡的精神世界,与对比强烈的黑白胶片共同形成鲜明的风格。 9.禁色迷情/我们之间Entre Nous (1983) 导演:黛安娜科依斯Diane Kurys 故事取材于导演儿时不幸的家庭遭遇,创作上秉持了冷静平和的历史观,使这部电影得以跳出格局窄小的个人回忆,而成为女性意识觉醒时代的见证。 10.罗曼史Romance (1999) 导演:凯特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 它是当代情色电影的代名词,不凡之处在于导演使影片超出了狭隘的“女性主义”电影社会化的诉求理念,而成为一部别致的探讨女人生理本质的另类电影。

浅议猪八戒形象的辩证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猪八戒形象的辩证性作者姓名:张斌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兰州大学 准考证号: 0523********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王亚林老师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09年10月25日

浅析猪八戒形象的辩证性Analysis of the dialectic of the image of The Piggie 张斌 Zhang bin

目录 内容摘要 (4) 正文目录 (3) 参考文献 (11)

浅析猪八戒形象的辩证性 (张斌) 内容提要:我国古代著名小说《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猪八戒是作者在书中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角色,这一角色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个喜剧形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他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 在《西游记》里四个护卫中猪八戒是最具人性化的一个,象征着是中国农民,是具有喜剧色彩的中国传统男人。但是人们在评价猪八戒时通常对这一人物形象持批判态度,可如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其实他身上有许多不能一味批判的东西。首先,他的贪吃贪睡贪财贪色,只是为满足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其次,他能真正做到漠视神权、无视皇权;再次,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与纯朴憨厚的品质;他还具有智慧、勇猛、幽默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贬损他,应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猪八戒形象辩证性 《西游记》以其特殊的情节, 神奇的人物, 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几千年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堪称一绝,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唐僧师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小说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袁于令曾评说:“三教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并驰中原。”足见它在文学史上的绝无仅有、独具特色的魅力。在书中烂若繁星、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中,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最具特色,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酗酒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作品中的猪八戒一副憨像,呆头呆脑,常常是被人捉弄和嘲笑的对象。但他偶尔迸发出的一点小聪明,又让人为之惊讶,尤其是他的满口幽默语言让无数读者

朱光潜《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朱光潜 至于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 多研究一下“儿戏”,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首先是儿童从这种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人为什么爱追求刺激和消遣呢?都是要让生命力畅通无阻,要从不断活动中得到乐趣。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所以戏剧所产生的美感在内容上是最复杂、最丰富的。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不过望文生义,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悲剧情感本来都是不健康的,悲剧激起它们,就导致它们的“净化”或“发散”,因为象脓包一样,把它戳穿,让它发散掉,就减轻它的毒力,所以对人在心理上起健康作用。这一说就是近代心理分析大师佛洛伊德(S·Freud)的“欲望升华"或“发散治疗”说的滥觞。他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原始欲望,最突出的是子对母和女对父的性欲,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到下意识里形成“情意综”,作为许多精神病例的病根。但是这种原始欲望也可采取化装的形式,例如神话、梦、幻想和文艺作品往往就是原始欲望的化装表现。佛洛伊德从这种观点出发,对西方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

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以《虎口脱险》为例 一、法国喜剧的特点 法国喜剧在世界喜剧电影中占据着主流地位,法国喜剧电影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幽默,而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浪漫的人生理念。很多人都很喜欢欧洲电影,觉得欧洲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是许多年才积累下来的,是仿造不出来的,尤其是法国的喜剧电影。法国电影不同于好莱坞的影片,就像法国菜与麦当劳快餐的差别。区别于美国喜剧没心没肺的单纯搞笑,法国喜剧总是能让人在笑过之后得到一些什么。法国人的幽默是众所皆知的,他们的喜剧电影其实是他们法式幽默的本能体现,没有任何刻意的修饰与安排,所有的笑点都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魅力也正是如此。 二、《虎口脱险》的简介 剧情:二战期间,英国轰炸中队第一支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 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大胡子中队长雷金纳德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奥古斯德(布尔维尔饰)

和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路易·德·菲耐斯饰)的帮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军展开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挥和中队长还是在浴室顺利的会面,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同时,也闹出了不少温情的笑话。他们用微薄的力量对抗严酷德军,险相迭生,滑稽搞笑,为了逃出虎口,共同战斗。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 背景:路易.德.费内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著名的喜剧明星,他因主演以二战为背景的喜剧片《虎口脱险》而被观众所熟知。说到这部影片,每个看过的人都能立刻回忆起这个可爱的法国小老头,以及他在影片中表现的歇斯底里、在土耳其浴室里唱《鸳鸯茶》等等让人过目不忘经典的镜头和搞笑的台词。他的喜剧天赋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脱险》曾在法国创下票房收入过亿的记录,并使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法国头号喜剧演员。 本片是最著名的有关二战的喜剧电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其中主演路易·德·费内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著名的喜剧明星,他的喜剧天赋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脱险》曾在法国创下票房收入过亿的记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是真正的喜剧艺术,天生被赋予浓厚的幽默感的法国人为我们奉献了永远的精神大餐。这是一部喜剧片,也是一部战争片,但是我们看完整部电影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死去,即使是被那个斗鸡眼的德国机枪手

名著中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被明代人所称为“四大奇书”之一,是传统积累型小说,且它是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的作者以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西游记》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对猪八戒这一古型文学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有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猪八戒形象分析特点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猪八戒是作品中喜剧典型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曾经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而在喜剧中,美是间接的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他的特点就是幽默、就是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而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得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但是对于这一形象,千年来,人们还是很喜爱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喜欢他超过了喜欢孙悟空,而且最近几年更是兴起了猪八戒热,有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电影《阳光灿烂猪八戒》等等,这都充分说明猪八戒是非常受宠的。

什么是喜剧性

什么是喜剧性 第四节喜剧性 一、什么是喜剧性 作为审美类型的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戏剧形式的喜剧,而是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如同前面所讲到的悲剧性一样,我们这里所讲的喜剧性,也不是指戏剧的一种,而是指一种重要的审美类型,这种喜剧性涉及文学艺术的许多门类和领域。 1究竟什么是喜剧性呢,鲁迅先生讲过:“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作为审美类型的喜剧性,虽然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事件和人物,但它主要还是指分布在文学艺术许多门类和领域中的喜剧性艺术。除了戏剧艺术中大量的喜剧作品之外,喜剧性艺术也表现在雕塑(如我国东汉雕塑《说书俑》,如图,,,,,所示)、绘画(如当代画家方成的漫画《武大郎开店》)、文学(如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政治讽刺诗《开会迷》)、喜剧电影(如中国的《女理发师》和美国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等许多艺术门类与领域之中。 当然,喜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其发展历史十分长久,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首先出现的是悲剧,随后出现的便是喜剧。至于作为戏剧类型的正剧,则是晚了许多,直到,,世纪法国文学家狄德罗和剧作家博马舍大力提倡“严肃戏剧”,才

推动了正剧的快速发展。希腊喜剧最初产生于祭祀酒神庆典中的欢乐歌舞和化装游行,同时也吸收了民间滑稽表演的成分。希腊喜剧的题材大都取自日常生活,属于政治讽刺剧或社会讽刺剧,现实感十分强烈。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创作了《阿卡奈人》等,另一位古希腊喜剧作家米南德创作了《恨世者》等一批喜剧作品。古希腊喜剧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常常带有夸张性,动作与台词滑稽可笑,具有一定的社会讽刺作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法国的莫里哀,都创作过许多杰出的喜剧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抨击了唯利是图、贪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夏洛克;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喜剧《第十二夜》,所有情节都围绕着两对恋人的爱情误会而展开。法国莫里哀的《伪君子》,将讽刺矛头直指虚伪卑劣的教士达尔丢夫;莫里哀的另一出喜剧《太太学堂》,在笑声中深刻揭示了婚姻、家庭等社会问题,成了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先声。,,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更是通过描写一个骗子冒充的钦差大臣如何受到地方显贵们的巴结、讨好,鞭挞了沙皇制度下官僚集团的腐朽和没落。现当代喜剧已经出现了新的悲喜剧类型,就是用喜剧的手法展现小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如前面提到的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上,这种悲喜剧风格更多地体现在世界各国的电影艺术中,出现了一大批悲喜剧风格的影片,如前苏联导演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命运的嘲弄》,都是时而令人发笑,时而催人泪下,具有独特新颖的悲喜剧风格。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山田洋次先后拍摄了,,多集喜剧系列片“男人辛苦”,其中包括我国观众熟悉的《幸福的黄手帕》,都是以喜剧的风格讲述了小人物悲剧性的故事。冯小刚的三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以及他另外的影片《一声叹息》和《天下无贼》,也都具有类似的风格。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 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 (一)、喜剧的分类 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种形式于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皮笑肉不笑的嘲讽,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易卜生在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 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具体来说,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体现了人的非本质,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2、喜剧属于戏剧的一种类型,他有自己特定的美学涵义:(1)他是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是不一样的,艺术中的喜剧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了现实中的喜剧性冲突,又表现了主体的审美态度(2)剧情发生排除偶然性,并且集中表现喜剧性本质(3)艺术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否定性与批判性,它是美对丑,善对恶的彻底胜利。从创作者创作心理角度来看,他是人对生命的乐感及自娱入世情怀的折射。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说明其实喜剧它是没有悲剧那种悲怆性的体验的,而是一种自我胜利的优越感。当旧事物被历史实践所抛弃时,人们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视那些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旧事物。还加之以其智慧的微笑,在审美上嘲笑它们,并通过这种喜剧意味的笑来否定、揭露丑恶的脆弱,从而达到对美的肯定。所以喜剧精神的实质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人对自己力量和尊严的充分自信。 (三)、悲剧的分类 1、命运悲剧:这一类的悲剧表现了英雄人物与至高无上的神的旨意或者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悲壮而有徒劳的抗争。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宇宙、对自然知之甚少,坚信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运,于是,悲剧的主人公大都是神或英雄,他们崇尚事迹和精神能够净化人

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a

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摘要:《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神魔小说。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猪八戒的理想是过上古代普通老百姓那种"男耕女织乐井田"的生活模式。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对 猪八戒这一喜剧典型的人性的揭示,使人们对这一典型的文学艺术形象有一个再认识。猪八戒率性而为,张扬个性。猪八戒:代表人的阴神,所以他才贪财、贪色、贪吃、贪睡、贪名、贪利,但是往往什么事都缺不了猪八戒。 关键词:猪八戒、形象、贪吃贪睡、猪头人身 一、猪八戒形象的特征 猪八戒在西游记里普通人的化身,他唠叨埋怨和他的思想有关,他并不想去西天取经,只想在自己的家里陪着老婆,孩子好好的过日子。正因为如此,他在取经的路上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想要唠叨埋怨,老是想着散伙回家。而且他还有自己的私心,自己的小算盘,有好吃的了再没吃之前还想前师父师兄,但再没吃够的情况下,又会将师父师兄的那份也全吃了。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老是捉弄他,因为他比较好玩,他喜欢美色,贪图享乐,竞耍一些小聪明,而且能够吃苦耐劳,什么脏的活,不好干和差事全都给他做。而沙僧是一个没有生活情趣,非常木讷,只懂得忠心护主的一个随从。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身上既有神的本领和神通,还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更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是颇受大众喜闻乐见的一个人物形象。 猪八戒勤恳憨实厚道。十八回在高老庄猪八戒曾替老丈人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作为西行队伍中的一分子,虽然不是取经舞台上的主角,但也起到了很好的帮衬作用用孙悟空的话是"放屁添风"。八戒是在小说第十九回正式加盟取经队伍,紧接着便是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师徒们遭遇黄风怪,八戒一钉钯把虎怪的头颅筑了九个窟窿,首次荣立战功。在以后的日子里,八戒往往成了开路先锋。尤其是遇到孙悟空难一施展神通的水战时,他就开始大展神威。流沙河、通天河、黑水河......只要有水里的勾当,就离不开他。每次遇到一些悟空不屑于干的苦工时,八戒常常主动上前,最典型的有两回:六十四回八百里荆棘岭,八戒"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日夜兼程开道。六十九回绝山稀柿同,八戒"脱了皂直缀,丢了九钯","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然变作一个大猪",顶着恶臭拱路。从这个角度看,他不仅勤恳憨实,还是他猴哥的好帮手。也正是因为他老实厚道,经常被悟空捉弄,为西行的枯燥生活增添了一点趣味。猪八戒还比较情真恋旧。十八回娶了高翠兰后,他以自己的勤劳能干成为模范丈夫,让高翠兰",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被孙悟空降伏时节?他要西上取经了,面对心爱的人,他不仅依依不舍,还思念已,以后遇到灾难动不动就喊散伙,要回高老庄去。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如此一个专一、恋家、富有责任心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个好男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西游记》中,在取经的路上,"他外在的种种缺点掩映着他内在的种种点"。在佛家看来,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猪八戒作为一名佛家弟子,却

《变色龙》喜剧性五次递增

《变色龙》喜剧性五次递增 这篇小说很短,俄语原文只有一千多个单词,翻译成中文也才两千字,却成了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第一段: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这个警官是小说贯彻首尾的唯一的主角,可对他的外貌没有任何描写和形容,只是叙述他“穿过市场的广场”。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契诃夫在艺术上的一种风格。他的《万卡》开头也是这样的: 九岁的男孩万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出外去做晨祷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着锈笔尖的钢笔,然后在自己面前铺平一张揉皱的白纸,写起来。 对万卡的面貌衣着,也是不着一字。干净利索的叙述代替细致的描写,这是契诃夫的一种追求。他曾经写信给年青的高尔基说:“如果我写‘一个人坐在草地上’,这就容易懂,

因为它清清楚楚,不妨碍注意力;要是我写‘一个高高的窄胸脯的、留着棕色胡子的人坐在绿色的已经被行人践踏过的草地上,一声不响地、心虚地、战战兢兢地往四下里看’那就相反,这句话变得不好懂……”契诃夫所说“容易懂”和“不好懂”是很含蓄的口语,其实他要说的是:对人物的描写,要害不在外貌,外貌描写越是简洁,形象越是鲜明;相反,越是详尽,反倒越是模糊。这样的说法可能有点片面,但是不要忘记,契诃夫是一个短篇小说圣手,他没有写过长篇,只写过中篇(《第六病室》)。写长篇小说与短篇不同,如托尔斯泰《复活》对主人公玛丝洛娃第一次出场的肖像就有上百字,并且反复改了多次。一线教师在分析小说时,少不得要说到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却每每忽略了在短篇小说里这一切并不是必要的。考虑到短篇小说的特点,对于契诃夫这样简洁明快的开头,就很值得钻研。 契诃夫的最高目标是:“一点多余的东西也不应有。凡是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都应毫不容情地去掉。”根据这一点,《变色龙》的开头,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应该是必要的,因为是“新大衣”(其实是新制服),心态上有点志得意满。这一笔的必要却不限于此,读者读到后面会看到,这个外套还有更多心理暗示的功能。值得研究的是,主角没有什么外貌描写,配角却有:“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 作者:李贺 学校: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答辩组成员:职称: 职称: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 李贺 内容摘要:提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那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刻划的喜剧典型。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爱看《西游记》的重要原因之一。八戒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他那无所不在的对人生欲望的强烈追求。他贪色、贪吃、贪穿、贪睡、贪图安逸、贪生怕死、又爱打小报告。总之,这个人物性格鲜明,同孙悟空一样,都是《西游记》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形象。下文将结合吴承恩的《西游记》,就猪八戒的典型性格加以论述分析。 关键词:西游记猪八戒形象分析 有人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我看这话并不妥当。就思想意义来说,猪八戒对孙悟空有某种衬托作用,但就美学意义来讲,这个形象却自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他是个喜剧形象,在小说中起着“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特殊作用。 猪八戒是很丑的,但又是很美的。人、猪、妖分开来看,格八戒性格的几个组成部分,都是丑的:人是自私、贪婪的人;猪是长嘴、大耳、身粗壮大、贪吃贪睡的黑猪精;妖的变化是大土堆、大科猪、癞象,……还有风来雨去的魔法。但是这三个部分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却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猪八戒的一言一行,都像一幅幅成功的漫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看过之后,总是要禁不住发笑,笑他的贪婪自私,笑他的弄巧成拙,笑他的想捉弄人反而自已吃亏,笑他的呆头呆脑,说话傻里傻气……。但笑过之后,却又不能不引起沉思,联想到现实中那些自私的人,自作聪明的蠢人,联想那些有缺点的好人,这一形象的教育意义,就是在笑声中鞭鞑某些消极、落后乃至丑恶的东西,可使那些有缺点的好人,笑着向自己的过去告别。 作者集中地批判、嘲笑了他的“贪”。 猪八戒有四贪:贪吃、贪睡、贪财、贪色。 猪八戒的贪吃,显得出奇。一则由于他吃相之蠢,不论食物的好坏和软硬,都一个劲儿地吞,从来不嚼一嚼,品一品。一路上常常因为吃不饱而嘟嘟囔囔的发牢骚。一听说个“吃”字,甚至连瞌睡都赶跑了。二则由于他食肠如壑,饭量大得惊人,堪称古今无双。他吃将起来,不管饭食好坏,总是风卷残云一般,一股劲儿往嘴里“丢”。一顿

漫谈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漫谈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摘要:赵本山的小品在语言层面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具体表现在机械、不一致、歧义、戏拟等四个方面。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赵本山的小品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机械不一致歧义戏拟 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独特而本色的,其小品强烈的喜剧色彩源于内在的机智活泼的情节设计与外在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仅就其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 机械 任何喜剧都是写人的,而一个正常的个体应该灵活舒展,富有弹性。可是当这个有生命的正常的个体突然像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械在运转,其表现就必然是可笑的。所以柏格森说:“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必然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而且“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赵本山小品中随处可见故作机械的语言《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的发言:“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语言方式是赵本山从富有民间气息的二人转的“说口”中借鉴而来的,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音乐性带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它之所以是可笑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时的人物像一只调好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将设定好的语言程序释放出来。《钟点工》中赵本山不自觉地对宋丹丹说:“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啊,她没你难看,你比她难看。”真是越描越黑。此时的赵本山好像说什么话已不由自己掌控了,像个全自动机器在自行运转。语言的机械性在《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和宋丹丹一人一句地自我介绍时表现得更加典型:“(宋)我是白云,(赵)我是黑土;(宋)我七十一,(赵)我七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