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行业标准

智能电网行业标准

智能电网行业标准

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行业标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行业标准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起到了指导、规范和保障的作用。首先,行业标准

明确了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准确的指引;其次,行业标准统一了智能电网设备和系统的接口和协议,提高了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再次,行业标准规定了智能电网的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最后,行业标准加强了智能电网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现状

目前,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先后发布了多项关

于智能电网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些标准涵盖了智能电网的各个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管理、数据通信等。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重要的智能电网标准,为智能电网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基础。

三、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

是标准的更新和适应性问题。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迅速,标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技术的进步,导致标准过时或者与实际应用不符。其次是标准的协调和统一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者,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对标准的协调和统一提出了挑战。再次是标准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制定

和执行需要有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但由于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对于标准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是标准的国际化。随着智

能电网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深入推进,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成为一个趋势。其次是标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智能电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个环节和要素,尽量做到综合性和系统性。再次是标准的动态更新。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最后是标准的开放和共享。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多方合作和共享资源,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多的参与和共享。

总结起来,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标准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未来,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将趋向国际化、综合化、动态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助力智能电网的推进和应用。

智能电网IEC61850

智能电网IEC61850标准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变电站的必然发展趋势。智能变电站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智能一次设备和统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实时全景监测、自动运行控制、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状态自适应、智能分析决策等功能,对智能电网安全状态评估/预警/控制、优化系统运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与调度中心/电源/负荷及相关变电站协同互动等提供支撑的变电站。 本章介绍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建立全站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通信平台,实现站内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数字化通信,以全站为对象统一配置保护和自动化功能。 1 IEC61850标准基本情况 1.1 IEC61850提出背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etm,SAS)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变电站整体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数字化、信息化以及信息模型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SAS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0多种变电站通信规约。如此多种规约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也增加了厂家自身的负担。很多厂家为了适应更多的用户往往在其产品中集成了几种规约。现行的各种规约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以某一种规约成为大家公认的标准。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集成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不同厂家的职能设备(简称IED),甚

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

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 标题:国家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与发展 一、引言 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出发,探讨国家对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和发展现状,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话题。 二、政策导向 1. 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发展的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三五规划》中对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力装备的明确规划和部署。国家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智能电力装备研发和应用的财政扶持政策,为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2. 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落实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和支持本地电力行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规划和产业发展中,加大对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力装备的政策支持力度,鼓

励企业开展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三、发展现状 1. 智能电网建设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 级电力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纷纷投入到智能电网建设中,推动了电 力行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 2. 智能电力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在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方面,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力设备企业也纷纷 加大了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电力行业的实际需求,一批智能化设备在电网建设和改造中 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实现电力行业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四、个人观点 在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国 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是在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提 高电力行业整体水平,以及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各方应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电力行业智能化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互动电网还可以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电力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

智能电网行业标准

智能电网行业标准 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行业标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行业标准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起到了指导、规范和保障的作用。首先,行业标准 明确了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准确的指引;其次,行业标准统一了智能电网设备和系统的接口和协议,提高了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再次,行业标准规定了智能电网的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最后,行业标准加强了智能电网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现状 目前,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先后发布了多项关 于智能电网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些标准涵盖了智能电网的各个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管理、数据通信等。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重要的智能电网标准,为智能电网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基础。 三、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 是标准的更新和适应性问题。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迅速,标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技术的进步,导致标准过时或者与实际应用不符。其次是标准的协调和统一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者,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对标准的协调和统一提出了挑战。再次是标准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制定

和执行需要有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但由于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对于标准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是标准的国际化。随着智 能电网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深入推进,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成为一个趋势。其次是标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智能电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个环节和要素,尽量做到综合性和系统性。再次是标准的动态更新。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最后是标准的开放和共享。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多方合作和共享资源,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多的参与和共享。 总结起来,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标准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未来,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将趋向国际化、综合化、动态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助力智能电网的推进和应用。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规划解读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解读 国家电网公司6月29日在京发布智能电网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这两个规划是国家电网公司进行整个智能电网规划的重要规划。 关键设备规划面面观 智能电网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是《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子规划之一,主要包括关键设备的现状分析、研制技术路线、研制内容和目标等。 在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首先进行了关键设备的现状分析,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设备方面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例如已有设备基本满足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常规需求;其中部分设备已经达到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在电网的二次控制方面,特别是在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上,我国一直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再就是我国具有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但是从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来说,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是大部分关键设备不能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其次是智能设备技术标准不统一,互换性差,技术性能有待提升;再者部分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比如我国在数字化变电站二次控制部分核心设备交换机,还处于进口阶段。 从关键设备的研制思路来看,关键设备不是泛指所有的输配电设备,而是指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技术特征,可显著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的设备。目前从关键设备的研制进展来说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已有设备、在研设备和待研设备。国家电网公司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发展思路,对于已有的关键设备,注重提升设备性能、拓展产品种类、提高产业能力、加大推广应用。 针对正在研制的设备,国家电网公司工作思路是明确目标重点、加快研制进度、强化示范应用、形成生产能力。在在研设备里面需要突出的提到的是变电站智能设备研发,现在电工行业的很多变压器厂家、开关厂家、互感器厂家都在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发智能变电站的关键设备智能化,特别是在开关和变压器方面,现在都在研制。在在研设备中提出明确目标重点,例如在开关和变压器智能化方面,主要是指要明确工作重点,那些检测确实需要外界检测,50万千瓦的变压器和11万千瓦的变压器重点如何区分,开关重点在哪里,这是首先要明确的。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化变电站现在有74个,在今年下半年将基本完成设备的招标,这些设备,特别是开关设备和互感设备,必须具备智能化的要求,这就需要强化示范应用。

国家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ICS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2) 5配电自动化系统 (3) 6信息交互 (6) 7配电自动化对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8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7) 9验收的技术要求 (8) 10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多种配电通信方式综合应用的典型案例 (11)

前言 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指导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作为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导则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在总结以往配电自动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公司生产运行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配电自动化量大面广的特点,以及不同规模和不同条件下配电自动化的应用需求,对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性技术要求。 本导则是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同期编制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在依据本导则的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工作提出了可操作的规范性要求。 本导则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导则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市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标准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行业也在不断迎来新的变革和发展。智能电网作为电力行业的新一代发展方向,正逐渐成为各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重点。国家电网作为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运营商和管理者,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智能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升级版,其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 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和优化,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为了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电网制定了一系列的智能电网标准,以指导和规范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营。 首先,国家电网智能电网标准明确了智能电网的总体架构和功能要求。智能电 网的总体架构包括了电力物联网、数据中心、智能终端和智能调度中心等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通过高效的通信网络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而智能电网的功能要求则包括了电力系统监测、故障诊断、自愈控制、智能调度、能源管理等方面,以满足电力系统对于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其次,国家电网智能电网标准还明确了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技术 要求。例如,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带宽、低时延的特点,以满足对于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的实时性要求。智能电网的数据中心需要具备大规模数据存储和高效数据处理能力,以支撑对于电力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和智能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特点,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细化监控和智能化控制。 最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标准还包括了智能电网的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的 要求。智能电网的运维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到智能设备和智能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度集成性,制定相应的运维流程和管理规范,以保障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智能电网的安全保障需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以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

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

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智能电网技术是21世纪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通过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手段,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从而实现电网的集中调度、智能运行和高效管理。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电力科技领域的热门课题。 一、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状况 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开始被国际上的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所关注。在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包括互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物联网(IoT)等技术的应用,为智能电网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电力系统信息化方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EMS (电能管理系统)、DMS(分布式管理系统)和SCADA(监控

与数据采集系统)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电网运行提供了多方位信息保障。 3.新能源技术方面:包括风能、光伏、水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4.能量储存技术方面:包括超导材料、电池储能、氢能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旨在解决智能电网中能量存储和调度等问题。 二、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状况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系统的各个层面和节点,如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等。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包括: 1.发电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火力、水电等发电设备的效率和质量,并逐步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拓展。 2.输电端:借助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对电网的各个节点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反馈运行状态,提高电力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监控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监控 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电网监控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 网监控方式难以满足高效、智能的需求,智能电网监控的引入成为了 当今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智能电网监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网设施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提高电网的 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电网监控主要包括设备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应用等环节。设备监控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电网设施的状态。数据采集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 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分析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找出异常情况 和潜在问题。应用环节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实时的监控报警、 故障诊断和维护建议,帮助电力企业进行决策和运行管理。 智能电网监控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 的分析,可以了解电网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故障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 提前做好电网规划和运行调度,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智能电 网监控还支持多种应用功能,如用电负荷预测、电网容量评估、电网 拓扑优化等,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运行指导。 智能电网监控的实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首先,需要建设 复杂的监控系统和网络,包括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中心等。其次,需要开发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统一的标准接口,实现多个系统的互 联互通。此外,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智能电网监

控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这些挑战需要电力企业和相关技术供应商共同 努力,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推广。 智能电网监控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网设 施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对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 网监控可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帮助电力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采 取措施,保障供电安全和质量。此外,智能电网监控还可以与其他领 域的信息技术结合,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和 可持续发展。 总之,电力行业智能电网监控是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电网设施的实时监测、数据 分析和故障诊断,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智能电网监控的实 施面临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但其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推动电力行 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电力企业和相关技术供应商应共同努力,推动智能电网监控的研究和应用,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 力量。

电力大数据标准

电力大数据标准 电力大数据标准是指在电力行业中用于规范和统一电力数据管理、交换和应用的标准化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力大数据标准: IEC 61970/61968系列:该系列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制定,包括IEC 61970和IEC 61968两个部分。它们定义了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管理的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支持电力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 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建模和数据交换的通用信息模型。它由IEC 61970标准定义,提供了描述电力系统各种组件和操作的统一数据模型,促进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 DLMS/COSEM:DLMS/COSEM(Device Language Message Specification/Common Object System Environment)是一种用于远程电表读取和数据管理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模型。它定义了电表数据的结构和格式,并支持电表与远程监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PMML(Predictive Model Markup Language):PMML是一种用于描述和交换预测模型的标准化语言。它可以用于电力行业中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支持不同系统之间的预测模型的共享和应用。 IEEE 2030.5:IEEE 2030.5是一种用于智能能源系统和设备之间通信的标准。它定义了基于Web服务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模型,支持智能电网中各种能源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 这些电力大数据标准帮助推动了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管理,促进了电力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电力公司和相关组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进行数据管理和交换。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方案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能源供应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智能电网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探讨能源行业智能电网方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I. 智能电网的背景和意义 智能电网,也称为智能电力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的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对能源的高效管理、有效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智能电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提高供电可靠性:智能电网通过实时监控和故障自动检测,能够迅速发现并修复电力系统的故障,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优化能源分配:智能电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能源的分配,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可以更好地整合可再生能源,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提供个性化能源服务:智能电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能源消耗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能源服务,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能源消耗。 II. 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方案 为了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和方案,包括: 1. 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以及对节点之间的智能互联。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收集和分析电力系统中的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预测和优化。 3. 分布式能源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能源存储技术,将电力系统中的能量进行储存和分发,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和地区的能源需求。 4. 充电桩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充电桩和电动汽车技术,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实现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和用电管理。 5. 智能电表和用电监控技术:应用智能电表和用电监控技术,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情况,推动用户节能和用电行为改变。 III. 智能电网方案的可行性和挑战 智能电网方案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国内智能配电网发展历程

国内智能配电网发展历程 随着信息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配电网正逐渐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重要 发展方向之一。智能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升级版,其关键技术包括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决策和智能应用等,是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从发展历程、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对国内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 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发 展智能配电网的总体目标和路线图。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智能配电网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促进智能 电网、新能源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2017年,全国发改委发布了《智能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 了智能配电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优先方向。2018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市场化交易有关事项管理办法》,明确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 的智能化水平。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智能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智能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国内智能配电 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丰硕,为我国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技术标准 国内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不能离开完善的技术标准支撑。目前,国内智能配电网相关技 术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包括了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标准、系统集成标准等。在设备 技术方面,智能配电网必须拥有智能感知、智能保护、智能控制等功能,确保配电网的智 能化运行。在通信协议方面,智能配电网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通信网络,实现设备间的信息 互联互通。在系统集成方面,智能配电网需要实现各种设备的协同工作,确保整个系统的 高效稳定运行。 国内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标准也不断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上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相比, 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内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标准还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电力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和研发。地方政 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本地区域的智能配电网建设和运营。这些政策法规的 相继出台,为国内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政策支持。 四、行业应用

电力行业标准最新版本

电力行业标准最新版本 电力行业标准是指在电力生产、传输、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中,为了保障电 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电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电力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电力行业标准最新版本的发布,通常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组 织制定的。这些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评审、行业论证等多个环节,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电力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往往代表着行业的最新发展水平和技术要求。 其次,电力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往往会对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和 要求。比如在电力生产方面,标准可能会对发电设备的技术指标、运行参数、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在电力传输方面,标准可能会对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电力调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在配电和用电方面,标准可能会对配电网规划、用电设备选型、电能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的制定,有利于统一行业标准,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水平和运行效率。 此外,电力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还往往会涉及到新兴技术和新的发展趋势。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这就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比如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也需要对这些新技术和新应用进行规范和指导,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电力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提高电力系统 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电力行业标准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版本的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推动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希望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2024年智能配电网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智能配电网市场调查报告 1. 引言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 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管理和优化运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领域变革的推进,智能配电网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本报告旨在对智能配电网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其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2. 市场概述 智能配电网市场是指相关企业和机构为满足电力系统管理和能源需求的需求,提 供智能化配电设备、系统和解决方案的市场。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受益于政府政策的倡导以及能源转型的需求。 3. 市场规模与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智能配电网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预计,未来几年智能配电网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预计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0%以上。这一趋势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 •能源需求的增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智能配电网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政府政策的支持: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补贴措施来推动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

•技术发展的推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也为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4. 市场挑战与机遇 智能配电网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技术标准与互操作性:目前智能配电网市场上存在多种标准和技术体系,互操作性问题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和互操作性的提高,将为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 •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配电网涉及到大量的能源和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提高用户对智能配电网的信任度,将为市场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5. 市场主要参与者 智能配电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设备供应商:提供智能配电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如ABB、西门子等。 •系统集成商:负责将各个配电设备和系统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企业。 •服务提供商:提供智能配电网运营维护、数据分析等服务的企业。 •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和规划,推动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议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管理系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智能电网结合了信息通讯技术、电力系统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智能化、互联互通为目标,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电力行业智能电网的建议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创新 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加强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创新则成为推动电力行业进步的关键。建议电力行业加大对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智能电网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二、完善智能电网的规划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建议电力行业制定相关的规划和管理体系。这包括确定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制定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智能电网的安全保障机制等。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智能电网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加强对智能电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建议电力行业加大对智能电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通过设立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培训项目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智能电网建设中来,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智能电网与能源的协同发展 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建议电力行业加强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并通过智能电网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调度和管理。这将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电力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五、保障智能电网的网络安全 作为一个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系统,智能电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议电力行业加强智能电网的网络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保障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六、加强智能电网的宣传与推广 智能电网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升电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宣传和推广不足的问题。建议电力行业加强智能电网的宣传与推广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组织、展览展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智能电网的意义和价值,并积极参与到智能电网建设中来。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

1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 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组性;垂直的多级控制机制反应迟缓,无法构建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系统;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 完善与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 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9210 ] 。 与传统电网相比,人们设想中的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与业务流信息等) 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与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 生产与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与优化,为电网运 行与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完整与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并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控制实施方案与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更为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与管理[9210 ] 。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架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架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与体系。 由于智能电网可及时获取完整的电网信息,因此可极大地优化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体系,承载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 2 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不同 电力行业作为社会基础产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产业之一。电网建设与国家能源资源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本国的能源资源条件、能源资源输入可能性以及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等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电力工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电网建设规模日趋扩大,电网负荷变动剧烈,区域负荷不平衡;另一方面,电网架构依然薄弱,亟待坚固补强。中国能源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必须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发展远距离、大跨距、大容量输电,加强统一协调与规划建设,形成统一调度运行的统 一或联合电网。 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已步入成熟期,输电网架构变化很小,电网发展趋于平稳,电力需 求趋于饱与,电力供应及冗余储备趋向平衡。出于体制与利益需求,他们最为关注的是停电时间最小化与市场效益最大化。因此,从国外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来看,其侧重于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环保、灵活应变的智能电力系统,更多地从市场、安全、电能质量、环境等方面出发,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待与研究智能电网,更多地强调信息与电网的结合及基于信息的 业务重整。另外,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所倡导的智能电网,更关注于分布式电源及客户端的接入、信息的获 取与传输及其之上的高级功能与业务应用。但随之带来的巨额投资及技术不确定性,将是一

Q/GDW 43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 -- Q/GDW ICS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430—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controlcabinet in Smart Substation 2010-××-××发布20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使用环境条件1 4技术要求1 5防护等级4 6技术服务4 编制说明5 前言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的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控制柜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提出的技术性能参数基于国内外变电站智能控制柜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经验。由于智能变电站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原则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逐步修订和完善。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设计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家林、郑旭、李琪林、陈志蓉、曾健、张国钦、潘峰、秦华、浦知新、李娴、刘中元、张玉军、信珂、黄国方、阮黎翔、刘盛、孝小昂、邵松涛。 --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的功能要求、安装要求和技术服务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智能变电站的新建工程,其它扩建、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4797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GB/T 4798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180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术语 GB/T 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18663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 GB/T 19183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 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394—2009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IEC 61587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系列 3使用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1000m; 环境温度:-5℃~+45℃(户内); -25℃~+55℃(户外); 最大日温差:25K; 最大相对湿度:95%(日平均); 90%(月平均);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抗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30g,垂直加速度0.15g; 注:以上环境条件可根据具体工程调整。 4技术要求 4.1电源 控制柜电源额定电压:AC380/220V,50Hz。 4.2控制柜尺寸 控制柜尺寸宜按照GB/T 19183.2—2003《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第2部分:箱体和机柜的协调尺寸》中尺寸系列的数值选择。控制柜尺寸宜为800(宽度)×600(深度)mm、1000(宽度)×800 --

2021年国家关于电力智能化文件

2021年国家关于电力智能化文件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需求的 稳定和高效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提高电力供 给的智能化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 系列关于电力智能化的文件和政策。 《电力智能化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1年,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电力智能化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首次将电力智能化正式列入国家 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15年电力智能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发展规划。其中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宏观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智能化电力系统,实 现供电可靠、安全、高效、清洁的智能化能源互联网。 2. 技术支撑:围绕智能电网、智能终端、智能用电、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推动电力智能化技术水平提升。 3. 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鼓励和引导社 会资本投入电力智能化建设。

《关于加快推进电力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也联合 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力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 具体举措: 1. 加大投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 大智能化改造投入。 2. 技术标准:建立国家统一的电力智能化技术标准体系,推动行业技 术规范统一。 3. 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电力设备制造、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 《智能电网发展规划(2021-2035年)》 为了贯彻落实《电力智能化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也发布了《智 能电网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以下主要举措: 1. 建设目标:着力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实现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安 全性的统一。

2023年智能电网行业分析报告

2023年智能电网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智能电网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3) 二、中国智能电网发展之路 (5) 三、国网智能电网继续推进 (8) 1、配网自动化全面铺开 (9) 2、智能变电站加速升级 (11) 四、投资策略及重点公司简况 (12) 1、国电南瑞 (13) 2、电科院 (14) 3、许继电气 (15) 4、正泰电器 (15) 5、四方股份 (16)

一、智能电网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碳经济中能源传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电能传输又是能源传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能传输不仅要考虑到安全性、传输损耗、新能源电力上网、维护成本、电能调度优化、用户管理和监测,还需要考虑到能源供给和消费不均衡带来的远距离传输问题。传统的高压输变电方式显然不能完成如此复杂的电能传输任务。发展智能电网成为低碳经济下的必然选择。 智能电网,即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智能电网主要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特征。坚强的特征表现在能够抵御大扰动和故障、防范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确保信息安全;自愈的特征表现在实时的安全评估能力、预警机制、故障诊断和自我修复能力;兼容的特征表现在适宜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用户高效互动、满足多样化电力需求;经济的特征表现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集成的特征表现在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融合和共享;优化的特征表现在降低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