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需要建设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新能

源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先进电网,它在传统电网

的基础之上,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多元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等多项重要指标的提升。

智能电网所蕴含的意义非常深远,它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实

现节能降耗和环保减排等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

智能电网技术和标准体系,来确保智能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

安全性。

一、智能电网技术体系

智能电网是由众多的设备组成的,因此它的技术体系也非常复杂。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电力系统基

础设施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是电力信息平台的建设。

1. 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智能电网的建设首先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这需要

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来实现对电

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精确控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解决多个技术难题,例如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

2. 电力信息平台的建设

电力信息平台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系统之一,它的建设涉及电力

行业中的各种信息系统,包括电网监控系统、负荷预测系统、市

场交易系统以及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需要建立起来并

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对运行状态、需求变化、市场情况的实时监

测和掌握。

二、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是确保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目前,智能电网领域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的技术标准不一致,不同的设备互相之间缺乏互操作性,这给智能电网的推广和

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智能电网标准的建设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国际标准的借鉴和引进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智能电网标准,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并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成熟标准,以此作为我国标准建设的基础和依据。

2. 标准建设的开放性

标准建设需要开放性和参与性,需要引导各个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标准的建设过程。这样可以确保智能电网标准的覆盖范围广,融合性好,适用性强,并促进标准创新与技术发展的互动。

3. 标准建设的全面性

标准建设需要全面考虑智能电网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管理和评估等方面,建立全面、系统的标准体系。此外,标准的实施过程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依从性。

结论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将对未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鼓励创新,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在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_设技术规范(正式发布版)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_设技术规范(正式发布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ICS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679 — 2011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 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smart substation 2011-02-07发布 2011-02-07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 I I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体系架构及功能要求 (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体系架构 (2) 一体化监控系统架构 (2) 系统功能要求 (3) 应用间数据流向 (6) 6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 (7) 系统结构 (7) 网络结构 (9) 7 系统配置 (9) 硬件配置 (9) 系统软件配置 (10) 时间同步 (11) 性能要求 (11) 8 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 (12) 9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12) 编制说明 (13)

前言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为规范智能变电站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体系架构、功能要求和系统配置等,为智能变电站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标准和依据。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吉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福、倪益民、黄国方、石俊杰、郭建成、柳力、李震宇、张强、窦仁晖、姚志强、樊陈、任雁铭、廖泽友、季玮、葛立青、李刚、叶海明、许伟国、赵蔚娟、黄少雄、徐石明、张海滨、杨松、吴玉林、苏麟、王海峰、周帆、杜奇伟、陆天健、张建华、李江林。

智能电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需要建设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新能 源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先进电网,它在传统电网 的基础之上,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多元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等多项重要指标的提升。 智能电网所蕴含的意义非常深远,它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实 现节能降耗和环保减排等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 智能电网技术和标准体系,来确保智能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 安全性。 一、智能电网技术体系 智能电网是由众多的设备组成的,因此它的技术体系也非常复杂。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电力系统基 础设施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是电力信息平台的建设。 1. 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智能电网的建设首先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这需要 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来实现对电 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精确控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解决多个技术难题,例如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 2. 电力信息平台的建设 电力信息平台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系统之一,它的建设涉及电力 行业中的各种信息系统,包括电网监控系统、负荷预测系统、市 场交易系统以及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需要建立起来并 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对运行状态、需求变化、市场情况的实时监 测和掌握。 二、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是确保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目前,智能电网领域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的技术标准不一致,不同的设备互相之间缺乏互操作性,这给智能电网的推广和 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互动电网还可以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电力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与关键技术分析论文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与关键技术分析论文 一、智能电网简述 伴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加深、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 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普及,对电力的需求与 供给也提出了更快更有效率更能反映市场价值的要求。智能电网 的出现,利用高效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综合展现、处理、分 析与管理各位生产与运营数据,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 情况汇聚到一起。智能电网综合了最新发展的通信与信息技术, 在智能生产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智能保护系统、智能通信系统 等多个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完成电力生产活动,并能够形成一个统 一的数据资源池,将电能生产、传输、供电、销售等各个环节的 信息融合在一起,也就将电能的供给与消费全过程呈现出来。在 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智能电网也是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模式,为电网生产与运营实现更加智能化与高效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能电网的出现与发展是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电网生产运 营方面的一个集中而深度的体现,智能电网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 技术,将所有不同环节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电能生产与经营环节 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让经营者进行集中分析与处理,更准确、更高效、更科学合理的安排电网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在 英美等发达国家,智能电网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推行并发展起来,从企业到用户,都能更精准的通过数据来了解电网的运行情况与 用电信息,推动企业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来获得更好的效益。信 息系统是支撑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信息系统是各类监 控采集数据的汇总点,也是分析处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合理有效

的反映生产运行情况,并且辅助支持相关人员做好处理工作;另一方面,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将原有较难同步的信息实现快速有效的合理关联,将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融合成一个整体,实现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 “互联网+”的提出,对智能电网发展提出了新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方式对电能供给与需求的处理越来越力不从心。结合各类信息系统,才能更有效的分享信息、处理数据、监控问题、调度资源从而获取更好的效益。 这些突出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条件下的智能电网能够满足更好的企业生产与经营需求,更庞大的信息存储体系和更多样的业务发展要求,互联网时代下,给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快捷的优质服务。 1)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由于有了各类信息系统提供的各项保障,一个统一有效的数据资源池成为了可能,大量的数据作为信息可以提供以作生产与经营分析所需。 2)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处理过程:信息数据的普及以及数据处理技术本身的高效率,使得生产运行方式和营销管理能够得到更快更准确的响应,确保用户能够更高效的获得结果。 3)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有了IT 技术的高效支持,不仅能够通过传统的电话与上门服务,还能够通过网厅、微信、APP 等多种渠道多种支付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4)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使用体验:“互联网+”下的发展,使得一些原本必须由宽带、光纤等固网接入享受的服务在移动终端上成为可能,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了更高效的移动终端接入与查询,便于在外场的工作。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规划解读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解读 国家电网公司6月29日在京发布智能电网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这两个规划是国家电网公司进行整个智能电网规划的重要规划。 关键设备规划面面观 智能电网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是《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子规划之一,主要包括关键设备的现状分析、研制技术路线、研制内容和目标等。 在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首先进行了关键设备的现状分析,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设备方面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例如已有设备基本满足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常规需求;其中部分设备已经达到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在电网的二次控制方面,特别是在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上,我国一直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再就是我国具有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但是从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来说,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是大部分关键设备不能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其次是智能设备技术标准不统一,互换性差,技术性能有待提升;再者部分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比如我国在数字化变电站二次控制部分核心设备交换机,还处于进口阶段。 从关键设备的研制思路来看,关键设备不是泛指所有的输配电设备,而是指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技术特征,可显著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的设备。目前从关键设备的研制进展来说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已有设备、在研设备和待研设备。国家电网公司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发展思路,对于已有的关键设备,注重提升设备性能、拓展产品种类、提高产业能力、加大推广应用。 针对正在研制的设备,国家电网公司工作思路是明确目标重点、加快研制进度、强化示范应用、形成生产能力。在在研设备里面需要突出的提到的是变电站智能设备研发,现在电工行业的很多变压器厂家、开关厂家、互感器厂家都在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发智能变电站的关键设备智能化,特别是在开关和变压器方面,现在都在研制。在在研设备中提出明确目标重点,例如在开关和变压器智能化方面,主要是指要明确工作重点,那些检测确实需要外界检测,50万千瓦的变压器和11万千瓦的变压器重点如何区分,开关重点在哪里,这是首先要明确的。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化变电站现在有74个,在今年下半年将基本完成设备的招标,这些设备,特别是开关设备和互感设备,必须具备智能化的要求,这就需要强化示范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标准体系研究与建立

在推动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过程中,完善健全的标准体系是重中之重。本文在明确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标准的建立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在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框架下,从系统设计、信息交互、主站终端、运维检修4 个层面全面开展了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对试点工程后的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推广配电自动化具有指导意义。 配电网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重要性日益凸显。配电自动化对于提高配电网生产运行管理水平、提升供电可靠性、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配电自动化不仅在配电网故障情况时进行快速诊断、自动隔离,以减少故障停电范围,恢复非故障段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通过监视配电网的运行工况,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合理控制用电负荷,改善供电质量,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电网经济运行。此外,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可加强配电网故障抢修、检修的信息互动与业务集成,为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提供技术支撑,提高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在国家电网公司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中,标准制定是重中之重,标准先行对建设好智能电网的意义不言而喻。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建立技术、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以及试验、认证、评估

等综合体系。本文在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应用基础上,追溯了现有标准的建设发展历程,并对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建设进行了梳理。 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 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快速故障隔离。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为实现配电网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故障处理、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主站、子站(可选)、配电终端和通信网络组成,通过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互连,实现数据共享和功能扩展,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如图1 所示。

智能电网全介绍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目录[隐藏] ∙• 基本简介 ∙• 历史发展 ∙• 智能目标 ∙• 主要特征 ∙• 通信技术 ∙• 量测技术 ∙• 设备技术 ∙• 控制技术 ∙• 支持技术 ∙• 参考资料 智能电网-基本简介

智能电网结构示意图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生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是指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远程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它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形成电网全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互动电网具备可靠、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能源体系,特别提高集能源大成的传统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二是

智能电网 标准体系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智能电网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网 络化改造,实现电网设备、用户设备、发电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性能。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是指为了规范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三大类。技术标准 是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中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包括通信标准、数据标准、控制标准等,用于指导智能电网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管理标准是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中的管理要求和规范,包括安全管理标准、运行管理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用于规范智能电网的运行和管理。产品标准是智能电网设备的产品要求和规范,包括智能电表标准、智能变电站标准、智能配电设备标准等,用于指导智能电网设备的生产和应用。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吸收国际先进标准和规范,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在制定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智能 电网标准体系可以规范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其次,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可以促进智能电网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最后,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可以促进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智能电网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强标准体

智能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结构

智能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结构 摘要:智能配电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等优点,尤其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管理难度,减少电网管理工作量,是全面建立智能电网的 基础。我国在智能配电网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推广智能配电网系统,扩大智能配电网在 电网中的比率势在必行。 关键词:智能配电系统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一、智能配电网系统结构 智能配电网系统结构由内部系统、外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内部系统是 智能配电网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通信系统、配电子站系统、配电主站系统构成。 配电主站系统具有决定配电子站系统与通信系统的作用。而外部系统组成部分相 对较多,包括七大分系统:故障报修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负荷管理系统等。另外,因智能配电系统允许接入分布式电源,具有一定的自愈 功能。智能配电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 图1智能配电系统整体架构 1.1配电主站系统 配电主站系统是智能配电系统的核心,具有较高的管理要求,尤其在进行硬 件与软件的选择时应建立在用电区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如对配电自动化水平要 求不高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软件系统配置。 1.2配电子站系统 配电子站系统的整体结构为模块化设计,独立性强、安全性高,当发生异常 时排除难度较母站难度小。根据相关规范标准配电子站系统应支持所有接线方式,而且隔离故障时应能相互独立,确保固定地区用电质量。恢复供电应具有互联性 特点,并依据供电方案完成故障区域内的正常供电。通常情况下,配电子站系统 包括通信汇集型子站与监控功能型子站,前者实现配电网相关参数的收集,整合 后传送给控制终端,后者负责监控配电网运行情况,及时预警电网故障。 1.3通信系统 智能配电网中的通信系统具有明显层级关系,不同层级通信系统功能区别较大。如配电子站系统与配电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要求较高,属于通信系统的骨干层。而配电子站系统之间的通信要求相对低。构建通信系统时应充分考虑通信的 安全性与稳定性,建议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使用专网进行,尤其在要求较高的馈 线自动化区域,为保证通信质量可使用光纤专网通行。 二、智能配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1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 先进配电系统自动化在进行故障处理和自我恢复、分布式电源和可以平移负 荷调度、通信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时,通常需要制定在具备可自我恢 复的配电网络结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非故障停电 区域,缩减停电恢复时间。而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要求全面考虑分布式电源、储备 能量系统、客户定制电力技术以及智能需求侧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它的作用需要延伸至客户的室内网,在确保用户用电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不断 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 2.2配电网快速仿真和模拟技术

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标准体系研究

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标准体系研究 摘要:针对智能变电站发展过程中继电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国家电网公司制定 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引领其快速规范发展。从整体设计、工程管理和现场工作三 个层面,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分类梳理和解读,揭示了标准制定的背景及用途。 通过列举远方操作和智能变电站间隔改扩建两个应用实例,来具体阐述技术标准 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标准体系; 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传统变电站正逐步向智能变电站发展。以应用 IEC61850标准和电子式互感器为特征的数字化变电站,国内在2006 年就开始了 探索尝试。,到2012年,国网公司启动以标准配送式建设为特征的新一代智能 变电站,达到节省土地面积和缩短安装调试时间等目的。同时,为提高标准化水平,规范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国网公司从2007年起,开展了智能变电站 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借助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截至 2016 年底,已建成投运的智能变电站达三千余座。 1标准体系介绍 以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为契机,国网公司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围绕工程应用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标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标准体系涵盖了继电保护功能应用模型和技术规范、相 关设备技术规范、工程文件及其配置规范和检验测试类规范等内容,对继电保护 工程应用中涉及的设计、研制、验收、安装、测试以及检修等方面作了全面和规 范的指导。 1.1整体设计类标准 (1)工程应用模型和技术规范类标准。针对模型不完善的现状,在 IEC61850基础上,制定企业标准《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对 IEC 61850进行 细化和补充,实现各制造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性,用于提高智能站设备生产、调试、检修和运行的便利性。 (2)智能电子设备类标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设备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交换机、故障录波和网络分析记录设备等。,国 网公司相继制定并发布了《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智能 终端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和网络交换机相关设备配置原则及技术要求,为智能变电站设备的技术、制造和选型提供了依据。 (3)统一规范类标准。修订现有成熟的技术标准,使其能适用于智能变电站,是智能变电站标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技术标准需要不断适应电网发 展的体现。 1.2 工程管理类标准 (1)工程文件管理相关标准。由于工程文件是装置功能以及通信关系的载体,早在智能变电站实践初期就已经被关注,国网公司制定并发布了《智能变电站继 电保护工程文件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工程文件管理和应用,并重点提出了CCD文件。CCD文件是指回路实例配置文件,仅从SCD文件中导出,完整包含装 置配置的GOOSE和SV发布/订阅信息。使用CCD文件,可以简化工程配置和维护,文件的工程配置流程如图 1所示

智能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智能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建设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对电力的供应和建设的关注也逐渐增多,电力在配送、质量、供应方面的安全和 可靠的要求是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对我国智能电网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探讨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为日后的智能电网建设和电力供应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智能电网理念逐渐形成,代表未来电网发展方向的智能电网已成为 世界范围内电网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电网智能化 也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要改变这 一现状,发展低碳经济是一条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可以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全 面而深刻的变革,促进生态环境的改良,推进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打造具有中国 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之一。 1、智能电网的概述及要求 1.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电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无论是从电力工业发展的角度还 是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的角度来说,各国已根据国情逐渐形成了适合于本国的技术 路线和发展方向。如今我们已具备了统一和联合的大电网,除了考虑用电和配电 之外更需注重未来大能源基地的建设、长距离和大容量输电线路的建设,把变电、调度、发电和输电等各环节统一起来实现智能电网建设。 1.2智能电网的要求 和传统中的配电网比较,对智能配电网的要求要更高:①智能配电网的自愈能力要强,要能够解决供电不间断的问题;②智能配电网要具有更高级别的安全性能,要能够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以避免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现象;③智能电网要能够支持可再生能源上网时的即插即用要求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要求; ④对配电网和设备的管理要实现可视化管理运作,要全面来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诊断和分析;⑤要支持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使用智能化的电表,提升用户的用电知情权;⑥对配电网的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对其运行和管理的数据要高度集成融合。 2、智能电网存在的问题 2.1发电环节 对于智能电网,在发电环节,从网厂协调和机组的运行控制方面来说,由于 原电力网注重的是低电压穿越,且现有的风电调风性较差等都决定了我国需要构 建大能源建设基地并保证其能源集中分布。所以说对于大能源的太阳能和风电的 发电是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建设智能电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2.2输电环节 根据我国水电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于西南和西北地区,而用电负荷比较大 的地区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这就存在负荷和电源不均的矛盾。解决的主要措施 是需要高电压、大容量的输电机制,在增加输电容量和提高输电电压等级的同时,也会带来输电潮流控制问题、电能质量问题、系统诊断问题等一些新的挑战。 2.3变电问题 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智能化变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二次设 备的智能化、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对于变电站和智能电

浅析电网规划智能化

浅析电网规划智能化 摘要: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形对推动能源转型,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 重要支撑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网智能化的内涵与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电网 智能化存在的问题,接着给出了智能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最后结合现状总结了 智能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以期助力新时期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 关键词:智能化;双碳;新能源 1电网智能化的内涵和意义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 度电气化、能源配置日趋平台化、能源利用日益高效化,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 时代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是能源转型的必须。而电网智能化是新型电力 系统建设的基础,新型电力系统是电网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推力,两者相辅相成、 协调统一。 电网智能化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具有强大 的资源配置能力,形成结构坚强的送端和受端电网,承载能力增强;电网的安全 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具备抵御突发事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适应清洁 能源的快速发展,对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利用大幅提升;实现全环节在线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高效调控;实现用户与电网之间的智能互动,完善需求侧管理,为 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电网智能化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智能终端 四个方面,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2目前电网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2.1调度自动化方面

调控装备水平未跟上模式转型。随着“双碳”目标的设立,将构建以新 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调控业务也将向源网荷储多元协同调控模式转型, 现有的设备状态感知系统将无法满足转型需要,调控技术支持系统也需进一步扩展。 系统本体安全和态势感知能力仍旧不足。缺乏针对重要敏感数据、人员 异常行为等威胁的主动探测、发现的技术手段,针对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的 配套安全防护措施需研究应用,海量网络安全信息缺乏智能研判、综合分析、自 动处理技术手段。 2.2配电自动化方面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不高,营配调基础不扎实,运行指标还有较大提升 空间。建设、运维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全,自动化、通信、配电二次 等专业人员匮乏,专业协同不够,职责界面有待细化。系统应用和数据发掘不够,应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功能完善推动不力,配电自动化功能及其在供电服务指 挥等环节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2.3通信网方面 光缆纤芯资源紧张,成为制约通信网发展的隐患。部分用户站存在 220kV线路单光缆接入的问题,保护控制业务无法满足双通道要求。电力网业务 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类业务系统对对传输网络带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随着大规模配电网自动化、低压集抄、分布式能源接入、用户双向互动 等业务的快速发展,通信需求量爆发式增长,通信网络需适度超前,提前储备, 提前满足未来多元化的业务承载需求。 2.4智能终端方面 220千伏及以上等级变电站存在状态不良、运行不稳定、疑似内部缺陷 的变电设备,需要加大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变压器铁芯和中性点接地电 流在线监测装置、容性设备绝缘监测装置等智能化终端的普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推广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经验做法的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推广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经验做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6.23 •【文号】国标委发函〔2019〕11号 •【施行日期】2019.06.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推广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经验 做法的通知 国标委发函〔2019〕11号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承担单位,各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探索,制定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见附件),开展了加快创新基地建设的有益实践。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各承担单位要学习借鉴智能电网创新基地经验,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强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各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加强与智能电网创新基地的沟通衔接,在智能电网领域国家标准立项、先进标准推广应用等方面予以支持。 附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9年6月23日附件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智能电网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对于实现能源生产革命、消费革命和技术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智能电网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构建技术标准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形成高效的标准化协作机制,促进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是标准化支撑智能电网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愿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开放、包容,形成广泛合力,紧密围绕先进标准创制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以“打造一个平台、实现两个突破、发挥三个作用、推动四个创新”为目标,建设引领型、综合型、国际型技术标准创新高地,为支撑能源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个平台: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多方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公共创新平台。 ——两个突破: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研制,构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机制,实现市场化、国际化两个方面重大突破。 ——三个作用:强化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标准孵化器作用,发挥打通智能电网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器作用,凸显综合效益最优技术标准汇集器作用,服务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个创新:创新“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新模式,创新技术产业联盟培育发展新举措,创新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径,创新标准化各类资源要素共享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体系架构和相关技术探析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体系架构和相关技术 探析 摘要:智能电网对信息化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海量电网信息多维、多元发展 的新时期下,更需要先进、科学的信息化技术分析和处理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然后阐述了信息化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构建智能电网信息 化体系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化体系;架构;技术 信息化是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信息化必须成为实现智能 电网互动化、自动化的公共平台以及技术手段,以提高信息化平台传输、存储、 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拓展信息平台的广度与深度,让信息平台交互信息的方式 更加丰富,从而为智能电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全面支撑,以更好的实现从传统 电网向互动、高效、环保、经济的现代化电网的转变。 1.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内涵 智能电网的构建,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整合各类业务系统,让基础性业务 系统更加标准与完善,同时又能保证层次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化模式实 现了智能电网各类业务之间的互通与互动,让智能电网在构建形式上更加层次分明,成为功能完善且高效的集合体,统一整合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促进电 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又能尽快达成电力企业的业务目标。 智能电网是完整的信息架构与设施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实时监控电力资产、 电力客户以及电力运营情况,需要利用“随需应变”的信息来保障电力公司管理、运作的可靠性,提高电力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相比传统电网,智能电网的监视 范围更广,能够实时整合多种管理信息与数据,从而为电网工作人员提供完整、 全面、详细的电网状态视图,提高电力业务的分析能力,弥补传统电网信息的局 限性、滞后性等不足,让电力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及其前景 16008619 嵇鹏飞在上海世博园中,国家电网馆内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所展示的智能电网尤为引人注目,只要通过智能电表和交互终端就能远程控制家中的防盗装置、家用电器和娱乐设施等,同时可以降低能耗节省电费。这个便捷智能的家居方式只不过是智能电网的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应用而已。那么,前景极其诱人的智能电网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它在中国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一、前世今生:智能电网的提出 一般说来,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4个里程碑: 第一个是美国2001年EPRI最早提出“Intelligrid”(智能电网),并开始研究,欧洲2005年成立“智能电网(Smart Grids)欧洲技术论坛”,也将“SmartGrids”上升到战略地位展开研究。目前,“智能电网”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术语和称谓为:“The Smart Grid”(DOE, USA,2008)。 第二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为智能电网大下了一个主要的框架。 第三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四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可见这个是智能电网在中国的一个升级版,显示了中央建立智能电网的决心。 由此可见,智能电网的提出时间并不长,甚至只是一个新的概念。不过,它主要的特点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技术集成。通过集成一系列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电网的智能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 二、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它是随着技术发展和业务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很早就展开对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探索,各国政府和电网公司也开始将发展智能电网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良药。现在一般认为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电网设备间的信息交互为手段、以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节能为目的的先进的现代化电力系统。细分可分为: 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 智能电网是新技术在电网行业应用的产物,涉及到通信、传感器、信息等技术,这些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也是智能电网能够实现新应用的保证。 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通过传感器可以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测量并传输数据,获取实时数据,并提供各种信息交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智能电网的直接推动力,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实现高级应用,并在合适的时机催生出新的应用模

网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浅析

网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浅析 网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浅析 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发电、输电,在供电质量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也有一定差距。目前,用户遭受的停电时间,绝大部分是由于配电系统原因造成的。配电网落后也是造成电能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电力系统的损耗有近一半产生在配电网,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自愈和优化运行能力远低于输电网,因此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智能配电网主要技术内容及特征 1.1 配电网自动化相关概念 配电网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1.1.1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配电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电力作为商品的属性也集中体现在配电网这一层上。配点网自动化应面向用户并适应经济发展水平。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条件、负荷需求、技术水平,以及投资效益等因素,遵循下面几项原则进行:

(1)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在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供电条件、供电水平、电网结构和客户性质,因地制宜地选择方案及其设备类型。 (2)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自动化基本功能,在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扩展管理功能。 (3)配网自动化通讯建设应该与调度自动化通讯、集中抄表系统通讯等结合起来,并考虑今后发展智能化的趋势。 (4)主站系统设计原则应遵循各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扩展性、开放性、容错性,满足电力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1.1.2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大致可分为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配网自动化终端等。 (1)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主站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配电SCADA 主站系统;配电故障诊断恢复和配网应用软件子系统DAS;配电AM/FM/GIS 应用子系统DMS 构成。 (2)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 因为配网监控设备点多面广,配电SCADA 系统的系统测控对象既包含较大容量的开闭所、环网柜,又包含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柱

智能电网建设的探讨

智能电网建设的探讨 摘要:智能电网是以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为目标,它作为世界电网的共同趋势,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及电力工业特点提出了智能电网的定义。传统电网已难以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智能电网的提出符合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本文主要从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组成与功能来探讨智能电网的建设。 关键词:智能电网主要技术配电运行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电力客户、电力资产、电力运营的持续监视。与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电网进一步扩展对电网的监视范围和监视详细程度,整合各种管理信息和实时信息,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全面、完整和细致的电网状态视图,并加强对电力业务的分析和优化,改变过去那种基于有限的、时间滞后的信息进行电网管理的传统方式,帮助电网企业实现更精细化和智能化的运行和管理。 2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 2.1智能电网: 即为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具有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智能主要体现在:可观测--量测、传感技术;可控制--对观测状态进行控制;嵌入式自主的处理技术;实时分析--数据到 信息的提升;自适应;自愈等。 2.2传统电网: 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组性;垂直的多级控制机制反应迟缓,无法构建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系统;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 目前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善 和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 化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电网与社会需求所产生的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节能、降耗以及高效地使用电力资源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 智能电网优点: 与传统电网相比,人们设想中的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 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