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例题精选(含答案详解)

诗歌鉴赏例题精选(含答案详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受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主要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

2、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凄婉、哀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指向比较明显,结合诗歌内容,很好判断是反衬的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既要写出用了什么手法,还原画面,还要写出要表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词句含义的理解。联系诗歌内容,注意运用的手法。很明显就能看出该句所采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1、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1、词的上阕写日间情景,偶尔放晴,却薄暮昏暝。词的下阕写夜间情景,更深人去,酒已都醒。上、下阕以暗移的时间为经线自然衔接,将词境渐次推进。

2、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较为明显,只要抓住“秋阴”、“向暝”、“凄冷”、“寒声”、“雁影”这些重点词,即可确定情感类型。因为“秋”、“暝”、“凄冷”、“寒”均是表达凄情愁思的,而“雁”是思乡怀人的物象。下阕更深人去的凄清、孤灯映孤影,醉酒都醒,强化了旅思乡愁的表达。而末句“如何消夜永”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钟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钟殊: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词中“荷花”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借啼鸟声声慨叹年华虚度的惆怅,衬托出作者孤身漂泊在行旅中的凄凉寂寞之感。

2、“荷花”表现了词人清操脱俗的品格。(或清高自好、高雅洁净、出淤泥而不染等亦可)。从全词看,表现了词人孤独冷寂、浪迹天涯的艰辛,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反映了词人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解析】1、考查对词句的鉴赏。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漂泊生活为时已经不短了。

2是对全词的鉴赏。“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做自己的知己。于是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是自指。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解析】1、词的上阕明显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由此不难看出词中描写的春天最美好的时节是早春。再结合“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或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描绘,不难分析出为什么。

2、词的下阕大意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再想看就晚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解析】1、本题考查诗人为何有“寂寞壮心惊”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结合注释①了解到本诗写作时间是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但“边隅还用兵”,吐蕃回纥乘虚而入,战乱再起。战火已烧至雪岭一带,注释②告诉我们“雪岭”在成都西北,作者曾住在成都草堂。此时严武已去世,杜甫的生活失去依靠,他又开始了漂泊生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机问题,而是面对“天地日流血”的战乱,发出“朝廷谁请缨”的疑问并由此产生了“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这样再概括出答案就容易了。

2、“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又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照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七、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独游南湖

査慎行①

外吏②无交旧,归人应简酬。

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

多情天井派③,日夜向东流。

【注】①査慎行: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曾任南书房编修,后受株连下狱,雍正时被赦还家,此诗写于回家途中。南湖,指济宁市区王母阁胡。②外吏:指在地方衙门做官的人。③天井派:指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派,水流。

(1)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

【答案】1、寓情于景。将伤感孤独之情融于对“远影”、“孤亭”、“暮”、“秋”等凄凉景物的描写之中。

2、仕途失意的孤寂、苦闷之情,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英雄迟暮的叹惋之情。通过对交游甚少的境况的叙写和秋天日暮时分的景物的描摹,表现出内心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两句则是借运河水流的“多情”和日夜南流,写出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解析】1、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中描绘的景物,营造出悲凉、孤独的气息,正是作者内心所感,可见是借景抒情。

2、本题重在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首联表达了伤感孤独之情,尾联一句“日暮向南流”即为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文书的使者和往来官员休息之所。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分析“紧”字。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答:

【答案】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该字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以乐景衬哀景,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

门内之凄清,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门外马嘶人起”暗示了诗人孤独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怨愤之情。

【解析】1、本题重在对词语言的鉴赏能力的考查。字意一分,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亦可。渲染怎样的氛围一分,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最后感情一分。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手法一分,写出以景结情、

情景交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或乐景衬哀情的任何一个即可。景物特征一分,答“喧闹”或与之接近的词句即可。情感二分,身心俱疲一分,无奈与怨愤一分。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昔人”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 “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1)C (2)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A错误,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B错误,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不是地名。D错误,暮色中的乡关之景,表现缠绵的乡愁。 (2)首联描写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颔联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故答案为:⑴C; ⑵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词语理解、内容、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

诗歌鉴赏例题精选(含答案详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受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主要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 2、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凄婉、哀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指向比较明显,结合诗歌内容,很好判断是反衬的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既要写出用了什么手法,还原画面,还要写出要表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词句含义的理解。联系诗歌内容,注意运用的手法。很明显就能看出该句所采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1、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1、词的上阕写日间情景,偶尔放晴,却薄暮昏暝。词的下阕写夜间情景,更深人去,酒已都醒。上、下阕以暗移的时间为经线自然衔接,将词境渐次推进。 2、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较为明显,只要抓住“秋阴”、“向暝”、“凄冷”、“寒声”、“雁影”这些重点词,即可确定情感类型。因为“秋”、“暝”、“凄冷”、“寒”均是表达凄情愁思的,而“雁”是思乡怀人的物象。下阕更深人去的凄清、孤灯映孤影,醉酒都醒,强化了旅思乡愁的表达。而末句“如何消夜永”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1.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 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②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小题2】 “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答题时结合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结合词的内容,“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在诗中的作用.诗句意思: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冰塞川雪满山 2.示例一:两首诗都运用比喻的手法。【甲】中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信心。【乙】诗句以浮云比喻“保守势力”,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示例二:两首诗都运用用典的手法。【甲】中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乙】诗句”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语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语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尽管知道前路障碍重重,但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语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从中可以看出,两句诗文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政治抱负的追求。据此理解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律·喜闻捷报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答案】(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解析】【分析】⑴。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⑵诗人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故答案为:⑴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⑵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 (清)陈维崧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 (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几句,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D; ⑵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 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 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颔联 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 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首联诗人清晨沿着 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 村景色。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 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 [明]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颔联借助历史故事说理,自然是用典手法,需要分析出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来。(2)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1)用典。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表达出诗 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不见莺啼有吠蛙”寓指春去夏至,花落 时节;呼应首联(或呼应标题)以景结尾,委婉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或无奈与自嘲)。 3. 阅读 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添盆中石菖蒲水仙花水 杨万里[注] 旧诗一读一番新,读罢昏然一欠伸。 无数盆花争诉渴,老夫却要作闲人。 【注】杨万里:号诚斋,南宋诗人,主张积极备战,正直敢言。因自己的抱负无法 施展,遂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后痛恨奸相专权,终忧愤而死。 (1)全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评论认为,全诗的精妙处就在于“无数盆花争诉渴”的“争诉渴”三字上。 “争诉渴”三字有怎样的妙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中考备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精选10首达标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备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达标检测10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在表现什么?(2分) 答: 2.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字和“”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分)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前两句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 2.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些诗句体现出来的?(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2分) 答: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2021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及解析

【2021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较,本诗描述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如何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述,如“忽如一晚上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述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那么是间接描述,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述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九、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情感。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固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埋怨,但想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却难以操纵。 【2021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那个地址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前人以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 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 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 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 C 15. 相同点: 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②抒发的感情相同。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本句是实写朋友走后的场景,而非虚写。故选C。 15.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写景抒情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精选练习题汇编 一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2.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二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3.诗中横线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水声 B.泉声 C.江声 4.诗歌后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6.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荆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7.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的诗句是?

8.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诗歌描写的季节是() A.早春B.暮春C.初夏D.盛夏10.分析诗歌第三句中“黄”字的妙处。 六送狄宗亨 【唐】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 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 又惜空度凉风天。 11.请简析本诗首句的作用。 12.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中表达了哪些“愁”? 七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拦得溪声日夜喧”一句中的“拦”字意在表现群山有情,不舍得溪水离开自己温暖的怀抱。 B.“万”字体现出阻挡重重,“堂堂”二字写出了溪水峰回路转,突围而出,成江成海的气势。 C.后两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 D.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诗人却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

2023高考模拟好题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模拟好题汇编:诗歌鉴赏 (附答案解析) 一、(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②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逐:挨着次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B.颔联用夸张、对比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C.“活水”句,化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东风”句是说读书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D.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体会,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具感染力。 2.本诗构思巧妙,意趣高雅。请结合尾联分析。 【答案】 1.B 2.①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只有读书人才能感受到书斋的美好风光。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③卒章显志。读书的美好情境,是不读书的权贵们所难以领略到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对比”错,“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没有对比。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的能力。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 尾联以跨着金鞍的贵公子处处寻春反衬,用贵公子浅层次的感官追求来反衬诗人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的高贵,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 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 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 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 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 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 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 之早。据此分析作答。 (2)诗歌的尾联“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将“月亮”比作“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独吟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运 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和出发时间之早,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情。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⑴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 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 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①,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②,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③北望心。百年④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①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②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③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④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之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眼前景来抒发作 者无以自遣的心境,抒情极为沉痛。 C.整首诗反映了诗人愁苦悲哀的心境;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照, 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D.“老病”二句,短短十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献池州牧 杜荀鹤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虽献给地方官,却与展示才华抱负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有所不同。 B.“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颈联“惊断莺声”化用《春望》“恨别鸟惊心”,凸显战争的残酷。 D.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中,语言清新而通俗,平易近人。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哪些“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 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叶-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歌-(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答案】 1.思念家乡 2.A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黄鹤楼》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天净沙秋思》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B.《黄鹤楼》是登楼远眺,《天净沙秋思》不是。 C.“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理解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D.“归乡途中”理解有误。《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黄鹤楼》作者登楼远望,临大江抒发感慨,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故选A。 译文: 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诗歌鉴赏题及参考答案

历年中考诗歌鉴赏题集 (一)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新凉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5、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的景象。(2分) 16、“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三)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5.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冰壶洞 明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24.“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25.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六)梅花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1)

【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1)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③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④寒挂屋山头。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②沈:污染。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④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赠别几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①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2021年语文中考题精选—《诗歌鉴赏》 1.(2021·北京市)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2021·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1/ 80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3.(2021·山西省)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 ②其名为鲲.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鲲体积巨大,______ 。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______ ?______ ? (4)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