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

20200302诗歌炼字

一、诗歌鉴赏(共3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逢故人

王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①,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②营。

[注]①垄:田埂。②海西:北海西头,极偏之地。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百战”极言战争频繁,“一身”又突出孤单凄凉,数字“百”“一”对比鲜明。

B.“何时”即是“无时”,蕴含无尽的失望,“每日算归程”突出归乡急切,语言委婉。

C.“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

D.身处偏远的海西军营,见到故人只有羌笳助兴,诗人悲喜交集,一醉方休,愁绪更深。

2. 颈联中“寒”废”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答案】1. C 2. “寒”字交代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周围的环境,突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废”字表明城池的荒废破败,表现边塞的荒凉以及战争的频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C项,“‘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理解错误,此句写边塞之人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登高望远,以迅疾的马之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其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在寒冷的季节登临高处写出了其内心的强烈情感,而登高望远的结果却只能徒增伤感的心情,更加深了情绪之怅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本题:

颈联“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中,“寒”即“寒冷”的意思,“废”即“荒废”的意思。此句写边塞之人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以迅疾的马之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其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在寒冷的季节登临高处看到的只是城池的一片荒凉,由此登高望远的结果却只能徒增伤感的心情,更加深了情绪之怅然。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浙江小矶①春日

范成大②

客里无人共一杯,

故园桃李为谁开?

春潮不管天涯恨,

更卷西兴暮雨来。

[注] ①小矶:杭州东南钱塘江边的一个石矶,隔江面对西兴。相传春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将入吴为臣仆,越人在此和他痛哭饯别,谈论国事,坚定了勾践复仇雪耻的决心。②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是其青年时期游杭州时所作。

尾句中的“卷”字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①卷,席卷,迅速有力地掠过,形容气势迅猛。②“春潮”“卷西兴暮雨来”,写出了钱塘江潮挟着西兴的暮雨,向小矶飞洒而来的景象。③“卷”字有力地表现了“春潮”与“暮雨”的关系、西兴与小矶的距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从炼意上来说,卷在诗句中为“席卷”之意,指迅速有力地掠过,形容气势迅猛。“更卷西兴暮雨来”中用“卷”形容西兴的“暮雨”迅速有力地掠过。从炼境上来说,结合上句“春潮不管天涯恨”,写出了钱塘江潮挟着西兴的暮雨,向小矶飞洒而来的景象。“卷”字强有力展现了钱塘江潮裹挟“暮雨”而来的力度,也写出了个人在世事浮沉中的无力之感,抒发了诗人对统治者贪图卒乐、荒淫无道的批判之情。

【点睛】

古诗词鉴赏常见考查角度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句意及情感主旨等信息,至少占一半分数,所以要做好鉴赏题,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①

毛泽东

西风烈②,长空③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④,喇叭声咽⑤。雄关漫道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这首词作于1935年2月底中央红军重新攻占娄山关之后。娄山关:在遵义市之北,是从贵州入四川的要道。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碎杂,碎乱。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4. 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5. 说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与“咽”两个字运用的妙处。

【答案】4. 意象:西风,长空、雁,霜、晨月、马蹄声、喇叭声、雄关、苍山、残阳。气氛:凄冷,紧张,激烈,悲壮。

5. “碎”形容马蹄声的细碎;“咽”形容喇叭声的低沉,好像哽咽的喉咙发出很低沉的声音,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红军的行动。“碎”和“咽”两个字,以声衬静,巧妙地点出了红军行军之势,把红军行进时纪律的严明,动作的迅速烘托了出来。【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意象、意境的能力。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答题步骤一般三步。①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有手法的写出手法。

全词上阕写景,选取西风,长空、雁,霜、晨月、马蹄声、喇叭声这些意象,以烈、碎、咽来突出特征。句意为: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

下阕选取雄关、苍山、残阳。以真如铁、如海、如血来突出特征。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真如铁”三字,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一般为:(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句意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作者以表现

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6.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6.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7.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涉及内容、情感、手法。题干为“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答题角度而言此题相当于炼字题,结合注释首先解释词语意思,然后翻译相关诗句,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有手法和结构作用的要指出来。

答案中“‘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时时’突出频率之高”,以上内容属于解词释义方面;

答案中“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 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

景”“ 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属于诗句大意;

答案中“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属于手法效果即对于情感的作用。

答案中“反衬”“含蓄”“运用叠词,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属于语言修辞的效果。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思路:⒈一看诗题:诗题既然是“月”,那么,诗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写“月”了,诗的主题当然也是与“月”有关了。朝着这方面去理解诗歌,总不会太离谱。⒉二看注解:先看注解的好处在于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避免在阅读时对不懂的地方过多纠缠耽误时间。3.三看诗文,找出描写月表达情感之处。

提取哪些诗句,描写了何种景:“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作者描写了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

抒发的情感有:(1)孤独寂寞(2)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3)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4)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

【点睛】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训练及答案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 ★★考点解读★★ 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 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 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

感。“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此题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三、【2019届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骢马 万楚 金路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释:①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答案】15.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1)示例1: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示例2:“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示例3:“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即可看出来,结合诗歌中词人的言行举止分析,动作“卷”,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自比“孙郎”,出猎时像孙权一样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语言,老夫聊发少年狂,“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2)赏析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这句话的特点是用典,因此可以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赏析,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⑴示例1: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示例2:“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示例3:“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

20200302诗歌炼字 一、诗歌鉴赏(共3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逢故人 王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①,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②营。 [注]①垄:田埂。②海西:北海西头,极偏之地。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百战”极言战争频繁,“一身”又突出孤单凄凉,数字“百”“一”对比鲜明。 B.“何时”即是“无时”,蕴含无尽的失望,“每日算归程”突出归乡急切,语言委婉。 C.“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 D.身处偏远的海西军营,见到故人只有羌笳助兴,诗人悲喜交集,一醉方休,愁绪更深。 2. 颈联中“寒”废”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答案】1. C 2. “寒”字交代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周围的环境,突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废”字表明城池的荒废破败,表现边塞的荒凉以及战争的频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C项,“‘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理解错误,此句写边塞之人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登高望远,以迅疾的马之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其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在寒冷的季节登临高处写出了其内心的强烈情感,而登高望远的结果却只能徒增伤感的心情,更加深了情绪之怅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本题: 颈联“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中,“寒”即“寒冷”的意思,“废”即“荒废”的意思。此句写边塞之人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以迅疾的马之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其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在寒冷的季节登临高处看到的只是城池的一片荒凉,由此登高望远的结果却只能徒增伤感的心情,更加深了情绪之怅然。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浙江小矶①春日 范成大② 客里无人共一杯, 故园桃李为谁开? 春潮不管天涯恨, 更卷西兴暮雨来。 [注] ①小矶:杭州东南钱塘江边的一个石矶,隔江面对西兴。相传春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将入吴为臣仆,越人在此和他痛哭饯别,谈论国事,坚定了勾践复仇雪耻的决心。②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是其青年时期游杭州时所作。 尾句中的“卷”字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①卷,席卷,迅速有力地掠过,形容气势迅猛。②“春潮”“卷西兴暮雨来”,写出了钱塘江潮挟着西兴的暮雨,向小矶飞洒而来的景象。③“卷”字有力地表现了“春潮”与“暮雨”的关系、西兴与小矶的距离。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1)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故答案为:⑴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⑵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体会。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卜算子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环境之美、闲适之情。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含答案)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一、明其义 诗义的理解,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要理解和把握诗义,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犹如剥笋般,在递进中直达诗歌的真义。 具体来说,解诗句之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 (一)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整体把握的基础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题则是诗歌的眼睛。从这“眼睛”中,我们或可以、摸索到诗歌的大概目的,或可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觉,或可抓住描写的事物,或可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诗等,而这些内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以细致分析诗歌垫定了基础。 1、从题目可以推导出诗歌大概的目的。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看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是写给张丞相的,写给张丞相干什么呢?原来是求得功名。 书生“上”书丞相,目的可能是求得重用、提出治国之策略、表达不想出山的想法等,这些猜想内容,都是由“上”而得,然而继续诗,与“欲济无舟楫”联系,就知道“上张丞相”的目的了――想求得重用,希望丞相引荐。 2、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3、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题中的“喜”字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感情。 诗歌正文没有“喜”字,但是却处处见“喜”:诗人正在盼望春

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3、从题目知描写对象 例4、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听笙的感受的。这样对“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内容意思就能有准确的理解:以花为意象描写听音乐的感觉。笙的声音如千树天上的桃花,是何等繁缛绚丽。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 4、诗题中常见字词的理解 诗题中的一些字,也有引导我们理解诗意的作用。 即事:就眼前有所触发的景物写诗,又称即兴。有这两个字的诗多是借景抒情。这样有利于学生判断写作手法。 例如,韩翃的《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通过寒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受宠权贵的讽刺之情。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带有“咏”字的诗,从内容上分为“咏物”“咏史”“咏怀”等类别。 例如,李贺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这类诗多是酬和之作。 例如,苏轼的《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 答题步骤: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第一步 _________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_________ _________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 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花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 (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必备知识】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 (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 (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较为常见。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所“炼”的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完整版)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①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解析】【分析】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故答案为: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他们两个人都是爱国诗人,所写的诗也都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但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又不一样,答题时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如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必胜高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1: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及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象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反复表现的主题。第二句中表达最为传神的自然是“锁”字,故而为诗眼,宫女们被锁在宫内,年华逝去,无法出门。 三、四句中落红的自由与宫女们的不自由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女们的可悲、可怜。 答案:(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由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插翅也难飞,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颈联中的“时”“旋”两个虚词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颈联写山中寡妇生活困难,只好不时地挖来野菜,野菜也不够吃,还要连菜根一起煮着吃;不时地砍柴,柴火还不够烧,还要带着树叶一起烧掉。写出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态。 答案:“时”“旋”均表动作的次数,经常而非偶尔,可见寡妇家里常常断粮,不得不常常挖野菜度日;常常砍柴也很困难,不得不连树叶一同烧掉。两个表频率的虚词,强化了寡妇贫困艰难度日的情景。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练习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 (练习与答案) 【考点解读】 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 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 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 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 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经典例题】 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___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春望 [唐]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答“A”,错误的请答“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的愁情形成对比。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居竹轩 【元】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___ (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 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 (附练习答案解析) 【考点解读】 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技巧点拨】 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问题: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炼字(含答案)

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炼字 一、常见设问方式: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某诗/某联中的“某”“某”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3.某诗/某联中的“某1”字一作“某2”字,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二、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三、规范答题模板: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步骤1,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步骤2)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步骤3) 四、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以景语发端:新雨之后,澄宇如洗,水面轻雾,缥缈如烟,秋风鼓荡其间,具有一种清新怡人的情致。 B.次句写登舟之情景,词人华发束巾,年事虽高,但轻装登舟,缘溪而行,在轻巧的笔调中传达出词人的洒脱风貌。 C.下片中“寻”“试”两个动词,运笔灵巧,表达出词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 D.结尾处词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写出此次行程的目的地——钱塘,想象丰富;词人一夜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 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 白居易 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 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 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 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 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 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 “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合人物感情,生动) 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 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 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合人物心情) 四、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中“秋”的有何含义? “秋”既是写时令,又是写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2、“寒鸦飞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五、画堂春•雨中杏花 陈子龙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注]魂宵:这里是极美,令人销魂的意思。 1、上阕中,“弄”字极富表现力,请说出好在何处? “弄”字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就把一树杏花变成了一群顽童,读之似见它们在雨中追逐、雀跃、欢呼、嘻笑……表现了无限的生机。 2、下阕中,从哪些方面来些杏花的? 从“味”、“形”、“色”三个角度来描绘,味是“粉香”,形是“玉颜”,色是“淡红”。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典诗歌鉴赏 诗歌的练字 含答案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诗歌的炼字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掌握诗歌炼字的设题方式和解题思路,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2、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审美体验诗歌的炼字之妙,逐步掌握诗歌语言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3、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古典文化,提升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景法、探究法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传说有一天, 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 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你认为他们哪个加得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①, ②, ③, (附答案:①‘摇’‘映’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②但‘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③而“扶”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2、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 (抢答:说说下面诗句中哪些字词用得最妙?)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山青花欲燃 ④大漠孤烟直 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附答案:①闹,动词,用拟人手法,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②孤,形容词,以景物的孤寂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苦。③燃,动词,把花与“火”相比,化静为动,表现了花的明丽、鲜艳等。④直,形容词,营造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抒空虚寂寞,凄惨忧戚之苦。⑥一枝,数量词,皑皑深雪,孤梅独放,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总结规律: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量词) 三、核心知识建构 诗眼:一句之眼: 重点找动词,活用词(使动.意动.被动) 一篇之眼: 统摄全篇,关乎主旨 词性:动词: 化静为动,生动形象 形容词: 凸显特点,描摹传神 副词: 活跃情韵,化板滞流畅 数量词: 或夸张或写实,引人联想 叠词: 增加音韵美,声色美 四、常见设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 杜甫 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