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的形式介绍

对联的形式介绍

对联的形式介绍
对联的形式介绍

对联的形式介绍

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对”,要求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节奏对称。以下几种形式的对联可谓妙趣横生。

一,缺字联:就是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间春节前夕,郑板桥和苏州知府一同外出巡游,

见南门街一户人家贴了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郑板桥眉头紧锁,赶紧买了衣服、肉、粮食前去扣门,见这家一贫如洗。主人收了礼物后,千恩万谢。在回来的途中,知府忙问他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的根底。郑板桥笑道:“人家大门上不是明写着吗?你看,十个数字,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嘛!”

同学们,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仪廉”这幅讽联的真正含义吗?

二,拆字联:就是如字谜一样,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部分,组成对联

一个官家小姐立志嫁一个有才学的人。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一二句分别拆“寺”、“诗”,且末句古诗的最后一字与首句末字同。几年之后,广东才子林大钦赴京赶考,读到《孟子》中的“斧斤以时入林”,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林’。”二人终成连理。

再如下面的新婚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

人间配定好人。”

三,数字联:就是将数词巧妙的嵌入其间,读来妙趣横生。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据诸葛亮生平史实和传说撰写的对联,

上联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收二川,排八卦,六击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类似的如:“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四,回文联:就是对联顺念和反念,读音都一样

一日,才子李调元来到川东一古刹,长老和尚请他为自己师傅画的“出水荷花”上唐伯虎题的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补写下联。李调元略一思索,挥毫在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

再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五,连字联:就是利用多音字现象,用同一汉字的不同音义组成对联

宋代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的石碑上有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加点的字读“ch??”,通“潮”;没有加点的读“zh??”,“早上”的意思;下联加点的字读“ch?ng”,意思为“常常”没有加点的读“zh?ng”,通“涨”

再如:“好(h??)读书不好(h??)读书;好(h??)读书不好(h??)读书。”

六,双关联:就是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对联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同,

其真正的意思是隐含的。

才子徐文长年少时恃才放旷,经常出私塾先生的洋相。一次,先生指着他的鼻子说:“眼珠子,鼻孔子,珠(诸)子在前孔子在后”,他灵机一动,指着先生的胡子对出了下联:“胡后生,眉先生,后生却比先生长。”先生怒不可遏,吼道:“猿断木楚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徐文长毫不示弱,随口吟道:“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敢出蹄(题)。”先生气得脸色发青,

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同学们,你知道“总裁为您服务,

领袖由我安排”这副对联贴在什么店面最合适吗?

七,叠字联:就是单字的重叠,但这种对联不易把握。

清人刘树屏题愚园花神阁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风风雨雨,冷冷清清;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再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本节将着重介绍对联格律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即对联中平声仄声的排列规律,简称声律或声韵。 在讲解平仄声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格律分类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 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不过,个人倾向于接受之。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从对联最基础的内容讲起,已经掌握平仄的联友就权当复习一下。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是正格联的联律了。为了不至于误导,俺将

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尾字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句脚平仄规则。 一、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虎雨画墨 龙风诗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上海彩凤绿叶良友 宁波金龙红花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2021年对联的形式特点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 (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 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如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又如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平 平仄仄平) 1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 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 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 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 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 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 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 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 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 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 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 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 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

对联的几种形式

对联的几种形式 联绵对 读心心已死,问月月独明。 本句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上句如此,下句亦然。句首句尾重字不在此列。 联绵又作连绵。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连绵词有很多,比如: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谈到双拟对,下面简单说下。双拟对。 雨骤雨添色,风来风裹声 双拟对,就是一句之中所论。假设第一字是雨,第三字

亦是雨,二雨拟第二字,下句亦然。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例: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拟”的意思是似,比。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交络对我们的习惯叫法是交股对,股俗指腚股。其实古人定义名称时候,都很生动形象,嵌字格可见一斑。 举例: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少”应对“多”,“密”应对“疏”,现以“密”对“多”,以“少”对“疏”,故是参差成对。此例中上联第四字对应下联第七字,上联第七字对偶下联第四字,谓正交股。 又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 “六幅”应对“一段”,“湘江”应对“巫山”,现在作交络状成对,平仄谐调,意义不损。此谓搓对,这两个例子,可以较清楚的说明交络对(磋对,参差对)的含义了。再举一例:“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按理是“舳舻”对“风潮”,“利涉”对“来往”,倘不通变,调换过来,平仄不谐;参差一下,平仄既谐,意义不损。由于通变,故增此一格。由此也足见古人十分讲究对仗,但更要做到决不以辞害意。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当然也有很多偏例,例如下面这个:

2019初三中考冲刺对联知识点总结

2019初三中考冲刺对联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技法点拨】 一、对联常识储备 ⑴对句和出句字数要相等。⑵对句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⑶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⑷停顿也需对应。⑸一般情况下是仄起平收。 二、备考答题技巧 使用“拆合法”对对联最有效。 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

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陋风”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又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等。 当然,以上“拆合法”是对答做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我想还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读多记名言警句。 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联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等。

二、多关注一些对联高手的佳联、妙对。 像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 三、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 【真题例析】 一、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班级召开“建绿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设置了属对环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 下联: 。 【解析】运用上面所讲方法,把“青山外早莺争树”,切分为“青山~外~早莺~争~树”五节五个词语,然后分别作对,即可以最快的速度对出下联。 【参考答案】示例:①绿水旁游鱼跳波。②绿村旁蜻蜓点水。③绿园里粉蝶戏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对联的正确写法

对联的正确写法 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 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 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 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 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 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一、实字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目对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八、巧变对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九、隔句对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了统一的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门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的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等。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楹

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例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大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对联的要求: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颈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2007-09-08 07:57:44) 转载 分类: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就必须掌握平 仄,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对联也无从谈起;不讲平仄,决不是对联.说到掌握平仄,还是有规律,有方法的. 一,要了解平仄,就要先学习基本功.主要掌 握<声律启蒙>,这是很有必要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训蒙骈文>中,"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小日蒙蒙.野桥霜正 滑,江路雪初融......"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特别是<训蒙骈句>词语平仄,对仗工整,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可能有的文友认为,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 诗,而又区别于律诗,因为律诗只有五言,七言,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律诗成为格式化 了,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对联的格式.

对联的格式 2019-01-01 一、款式、布局、称谓 如写春联、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 。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责任、任意去写。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上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 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中贺、挽联等的称谓与书信同。如赠男友的对联,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 一般关系称谓 是何种关系称呼对方自称 朋友的父亲 朋友的母亲 朋友的子女

朋友的亲戚 师生 老师或师傅之妻 老师的父亲 父亲的祖父毋 父亲的父母 母亲的父母 祖父的兄嫂 妻子的父母 母亲的姐夫、妹妹 哥哥的妻子 姐姐的丈夫 伯父、叔父的儿子姑、舅、姨的女婿 妻子的哥哥 妻子的姐夫 父亲的表兄弟 母亲的表兄弟 母亲的表姐妹 妻子的祖父毋 妻子的姨父母 子的.岳父 女的家翁令尊(世伯) 令堂(世伯母)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对联知识练习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对联知识练习及答案 一、对联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基本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内容(相关)。 按用处分,基本类型有: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兽联、居室联、题赠连、名胜联。 二、对联积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丑去寅来千里锦(牛奔虎啸九州春)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三、对联知识拓展 1、我国最早的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新学期开始了,教室的墙上要贴一副对联,你建议用那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爷爷马上要八十大寿,我要为他写副对联:(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我的书房里摆设很多,但是总觉得缺点书香味,不如贴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3、“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

集麻姑仙坛记碑(集字联)

集麻姑仙坛记碑(集字联) 集崔敬邕碑集字联 和风被物; 明月扬辉。 始制文字; 庭叙彝伦。 泉流无滞; 山深自幽。 清风入幕; 初月衔山。 俊华茂实; 革薄从忠。 化日光清景; 春风育太和。 层云笼远树;

金月入幽轩。 武乡王者佐;伯夷圣之清。 孤云垂大海;远树接荒城。 畏服文子奇;良佐武乡侯。 泉石含幽景;风云入妙思; 烟云凝篆字;泉石和瑶音。 情幽契泉石;高义薄云天。 槐云幕日景;松泉和风声。

篆云笼远树; 孤月衔东山。 卫青咸称大将;李白妙有天才。 李白风流才子;中郎绝妙好辞。 扬子云作奇字;王景略是雄才。 国唯善以为宝;师之克乃在和。 渊明清风自远;景略奇才无前。 大化育物殊灵蠢;圣人作事有始终。

龙起云垂白日晦; 鹰扬风疾青天高。 作事思于世有济; 唯贤乃为国之光。 奇石灵泉含幽景; 和风好月契清谈。 临文爱积双声字; 作史人和一姓书。 荒诞如陈穆王传; 先声咸震岳家军。 海国风清春日永; 山居树茂夏云深。 远源之富,奕世之美;育善以和,奖干以贞。 特禀清贞,少播令誉;

入参彝叙,出佐边戎。 集麻姑仙坛记碑集字联五百年名世; 六七作圣人。 文章有灵变; 谭笔无归期。 四海水皆立; 九天云下垂。 竹引闲云去; 山迎好月来。 苍松多古色; 碧莲发异香。 但道桑麻盛; 而无牟马音。 金石传古字;

山水有清音。 雨过松增色; 池清莲自香。 松高不引鹤; 坛远不闻钟。 洞垂百尺瀑; 坐有五车书。 神仙多道气; 山水有清音。 流云引华月; 修竹多清音。 登山先得月; 傍水时闻钟。 十顷莲华香似海;半庭松盖碧如江。

颜真卿楷书集字联练习 案例

“颜真卿楷书集字联练习”教学案例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书法。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为弘扬我国书法精髓,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颜真卿的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王维诗中的一副对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滔滔的江水好像流到了天地之外,两岸的青山仿佛在若有若无之中。“山色有无中”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在这里先请大家欣赏老师临写的这副对联和准备奖励给这一节课中表现最出色的两名同学的作品,今天,看谁是最棒的!设奖励机制,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高昂的氛围中学习。 二、基本笔画的书写训练 1.老师发现这副对联中“色、地”二字的竖弯钩这个笔画难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颜体中的竖弯钩有哪些特征,应该怎样去书写才对?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也让别的同学在书写时加以注意。 2.学生看“色、地”,探讨分析,学生畅言,交流书写要领,让观察仔细的同学临写一次,从实践中看效果。 3.教师示范书写二次。强调竖弯钩的特征和书写方法,加深印象。找学生临写,争取做到每位学生都能从书写中获得体会。并能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完成书写。 三、畅谈感受品读“帖”字,感悟书写规律 学生“读”帖,寻找字中的结构秘密,总结“无、有”字的规律。教师范写,学生自书互评,交流书写要领。然后按总结的要领去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改正。 1.在“山色有无中”这5个字中,同学们感觉到哪个字最难写? 2.大家都认为这两个字书写难度大一点,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无、有”这两个字在间架结构和运笔上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其中的奥妙。 3.学生畅述,教师适当小结。这两字在写法上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并

对联格式的要求

对联格式的要求 对联格式的要求对联的形式和要求(之一)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下面先看一副对联: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出毛病了。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会明白。 实字(名词)天、地、人、树、鱼、花…… 活虚字(动词)打、吹、腾、升、进、出…… 死虚字(形容词)高、矮、长、短、大、美…… 助字(动词)乎、耶、哉、也、焉、兮……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于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对联的形式与要求(二) 第二讲:对联的形式与要求(之二) 主讲:王永川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 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汉语的平仄和节奏 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替使用,以达到音

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四大特点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 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臵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 两姊妹,一般长 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

张迁碑集字联

张迁碑集字联 四言对联风八方征淑气日五色焕天章留云以景御风而行奉三雅颂休祉策六驺广胜游行万里路览三代书地八方生淑气日五色焕天章霞中浮月树表披风敦行以表风尚树德可遗子孙五言对联高问不随流俗中朝独有遗芳才原不世出德可为人师览千家述鸿绪宗六艺守雅言道在渊鱼思文有金石声龙跃千重烟景虎啸万叠云山芳原有胜事艺苑重高文其人有山林气斯文同金石声风月归诗伯山林重隐流山高芳草不谢树小珍禽时来风月自成景山林别有天岁月焉容虚负山林可共胜游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棠阴猎留遗爱兰台共缵新书鸿景常成字禽言雅有诗退之文起八代长卿诗善五言鸿文重东国雅艺谷南宗弦月不容虚负名山可共胜游鸿休征百禄雅颂进三多治国上万言策行道受千金方晋字存淑懿明书重雅风七言对联 兰风体芳素林月性高虚蔽芾荫分林外日颉頏声起树间禽览四时风月读百家文章地不语而生百物天不言且行四时良珮双温穆新兰独芬芳敦行以表流俗问高德可遗子孙闻林后风为近山前月常新风高日落生新景月舞烟归有书声灵禽守名节仙鸿尚高风风雅相高晋七子功勋卓立汉三君留月除芳慕披风御素弦高台览月光先受巨石分流声不平披书留雪起载策上云门盖代诗才师正雅平生书体爱来禽平章三代器浏览百城书广开言路宣仁义常表心声征人才七略述天路九流宗兰台汉代文章故渊雅晋人书艺自风流岐伯释素问仲景述方书家本遗留珍定武石文初勒纪岐阳蔷夫干利禄高隐重山林家近云山多野兴人对风月有新诗人有山林气文同金石声家为近山多野兴人于对月有新诗山花送芳素林月本高虚晋君三雅颂新祉遗我双鱼感旧游诗爱孟东野文遗孔北山旧本遗留真定武石文初勒记岐阳诗书多岁月城市有山林孔明出师前后表张载体道东西铭诗有山林气书兼龙虎姿立功德言于永世通风雅颂以为诗受书文中子决策武安君

硬笔书法格式要求

硬笔书法格式要求 和毛笔字一样横式竖式扇面只是尺寸略小可以A4 A3 或者正常的信笺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

“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

对联入门知识

对联知识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又叫对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联就有两个特点,一是声律,二是对仗。 二、声律基本知识 中国声律分有四声,平、上、入、去、而对联要用的声律就只需要平仄,仄就是非平,所以除平声之外的“上、入、去”就是仄声。 按照现在来看有分古声律,和今声律, 1今声律是指普通话,普通话的四声为: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例如:妈ma1(阴平),麻ma2(阳平),马ma3(上声),骂ma4(去声) 2古声 有时候联友看到一些古人作的对联,平仄不对,其实他们用的是古声,而中国的方言众多,他们使用的古声又不同,所以现代人欣赏时,往往会认为他们平仄不对。 现在指的古声保留得最好的是粤语,古音大多数与粤语差不多,湖南地区的方言的声律也是与古声差不多。 如何分辨古声,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使用诗词网站查询,但是由于现在的人多数用普通话的声律来作对联,已经很少人用古声作对联。

这是采用当代诗人黄莽的《一天学会格律诗》的教程中节选出来,用普通话分辨古声的办法。 ————————区分入声字 (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鼻属于去声四寘除外),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 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杂凿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二)凡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得德。 te:特忒慝螣。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策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 另外he:大都是入声 e:大都是入声

对 联 的 格 式

对联的格式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的格式,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五、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

六、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皓月花园管理处:欧阳素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