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_策略性行为理论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_策略性行为理论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_策略性行为理论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_策略性行为理论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策略性行为理论

李太勇

自7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新的分析方法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几乎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学者不得不重构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所分析的基本框架。学术界把这种用新的方法分析的产业经济学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它的主要特点是试图用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替代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该理论强调了市场结构的内生性问题,认为厂商行为是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主要决定性变量。因此,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焦点就转移到了市场行为,其中策略性行为是研究市场行为的核心内容。本文对策略性行为理论和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策略性行为的涵义和策略性行为理论的逻辑基础

策略性这个术语在很多学科中都出现过,但不同的学科给它赋予的内涵差别较大。在产业组织理论中,谢林(Schelling,1960)在其著作《战略冲突》中首次对策略性行为进行了定义,认为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厂商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这种影响竞争对手预期的行为就称为策略性行为。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策略性行为的产生取决于厂商在市场决策方面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而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只在寡占的市场结构中才会存在,因此策略性行为产生的市场基础应该是寡占或垄断(垄断者的市场行为对于潜在进入者的行为会产生影响)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主导厂商可以通过其行为影响整个市场环境,如市场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对手数量,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的成本和速度,市场的需求偏好等。也就是说,市场环境不再是外生给定的,厂商可以通过策略性行为改变市场环境,而市场环境是竞争对手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而主导厂商通过操纵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超额利润创造条件。

根据上面对策略性行为的定义,策略性行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在于它是否能对其他竞争厂商的不同行动路径所产生的收益预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策略性行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竞争对手的收入预期,第一是厂商的策略性行为能持续对市场的成本和需求结构产生影响。也就是说,通过对市场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对竞争厂商的不同决策路径的收益预期产生影响。如厂商策略地投资于过度的生产能力,进行大规模的R&D和广告活动,采取品牌多样化策略等。这些策略性活动可以通过提高行业的平均成本,或使需求结构收敛于几个大的在位厂商,使潜在进入者对进入后的收益产生悲观的预期,最终使潜在进入者放弃进入。策略性行为对竞争对手的收益预期产生影响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影响竞争者事前对未来事件估计的信念,即使不影响竞争对手所面临的实际成本和需求条件,至少会影响竞争对手的收入预期。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不灵通的厂商在决策时只能从信息灵通的厂商的行为中对信息作出推断。这样,对于信息灵通的厂商来说,就有可能采取策略性行动,向信息不灵通的

竞争对手传递不真实的信息,或者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操纵其他竞争对手对该信息的推断,以使竞争对手的决策结果对自己有利。这方面的理论有限制性定价(M ilgrom and Roberts, 1982a)及掠夺性定价(K rep s and W ilson,1982b;M ilgrom and Roberts,1982b)。

上文说明了策略性行为如何对竞争者的预期产生影响,但是策略性行为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能否使竞争对手相信策略性行为的实施者会一如既往地实施其预定策略。举例来说,某行业的现有厂商可以向外宣布,若有另外一家厂商涉入该市场,它就会采取一些积极进攻的行动。但在现实中,他的对手也许根本不吃这一套,除非对手厂商相信自己若进入该市场,原先那家厂商推行该种策略是合乎理性的。要使策略性行为成为一种理性行为,能够一如既往地实施,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使这种策略性行为产生一种不可逆的投资(Irreversib le investm en t),也就是说,投资结果产生沉淀成本,使厂商套牢,迫使他只能孤注一掷,继续实施这种策略性行动。因此,沉淀成本在策略性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在位厂商来说只有作出策略性的不可逆投资才会使这种行为可行,否则策略性行为就会失效;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他会非常关心进入是否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投资,沉淀成本的比例越大,进入的动力就越弱。

策略性行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改变竞争者对未来事件的信念,竞争者根据在位厂商的行动对决策信息作出推断,这在客观上就需要进行策略性行为的厂商在整个竞争博弈过程中处于先动地位,即采取策略性行为的厂商存在先动优势。因此,策略性行为的作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竞争的过程,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厂商的动态竞争问题得到了最广泛、最详尽的分析。这主要在于博弈论的引入,尤其是动态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发展,使这方面的理论超越了传统的静态框架。这一理论的发展得益于策尔滕(Selten,1965和1975)提出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 e Perfect N ash Equ ilib rium)、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 ayesian N ash Equ i2 lib rium)概念,前者对应于完全信息博弈,后者对应于非完全信息博弈,这两个概念严格要求在整个博弈路径中不仅在最终结果上要达到纳什均衡,而且在每一个节点上达到纳什均衡。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意义在于理论上大大减少了均衡的多重性问题,而且这一概念把策略性行为严格限制在可信策略上,即策略的实现在事后对于进行策略性行动的厂商来说是符合其最佳利益的。在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中,克瑞普斯和威尔逊(K rep s and W ilson,1982)所提出的与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相似的概念——“序贯均衡”(Sequen tial Equ ilib rium)概念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如在策略性阻止行为中的“信号显示”模型和“构造声誉”模型。

二、策略性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对厂商策略性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一个行业的竞争者数量,即要把一些现有厂商排挤出市场或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而策略性阻止行为又是策略性竞争行为的研究重点,本文也把策略性阻止行为作为最主要的内容进行介绍。根据前文的分析,策略性行为要想影响其他竞争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关键,在于现在的策略性行为可以持续影响未来的市场需求和成本函数,以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位者的策略性行为可以影响竞争者对未来事件的信念,从而也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产生影响。在分析策略性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时我们也根据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两种方式分别进行介绍,即影响未来市场需求和成本函数的策略性行为及影响竞争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策略性行为。

(一)影响未来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的策略性行为

11过度生产力策略 在早期的进入阻止分析模型中一般采用贝恩-索罗斯假定(B ain2 Sylo s Po stu late),即假定未来的进入者相信在位厂商的产量水平保持不变,但这一假定的合

理性受到怀疑,产量水平保持不变不是在位厂商的最优行为。斯宾赛(Spence,1977)对生产能力和生产产量进行了区分,在他的模型中生产产量受厂商在第一时期生产能力的限制,这样,只要会发生进入,生产能力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在存在进入威胁的情况下,在位厂商就能扩大产量使早期投资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结果使价格水平降低到使进入者的进入无利可图。这个模型的要点在于早期的生产力投资策略影响到了现在的需求和成本函数,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能力的改变会导致成本的调整。假定在一个市场上存在一个在位厂商,其生产能力为K0,一单位的生产能力的资本成本为R,单位产出的变动成本为W。当实际产量低于设计生产能力水平K0时,其边际成本为W;当实际产量超过设计生产能力水平K0之后,则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增加到W+R。因此,只要产量在K0以下的在位者的边际成本就比新进入者的边际成本低,进入威胁发生时在位厂商可以花费低成本增加产量,在不发生需求替代、转移的情况下,新进入者不可能分享到已经短缺的需求。而且早期对生产能力的过度投资必然发生大量的沉淀成本,因此对于日后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具有极强的承诺作用,它表明进入威胁发生时在位厂商会采取提高产量、降低价格的策略是可信的,而潜在进入者慑于进入后发生建立在行业总供给超过行业总需求基础上的破坏性竞争,就很有可能基于此预期而放弃进入。 21提高对手成本的策略 提高对手成本是厂商的主要策略性行为之一。在寡占模型中,某一厂商的利润取决于它与对手厂商的相对成本。如果厂商能较轻松地相对提高对手的成本,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厂商在竞争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可以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有利于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提高对手成本的策略很多,如排他性交易安排;促使原料供应商对竞争对手实行价格歧视性供应,向立法和管制当局游说,迫使其制定对竞争对手不利的政策;在位厂商可以大力进行研发和广告战,相对提高对手的成本;市场上的主导厂商可以采用不兼容技术而使竞争对手在技术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使其在市场认同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这里以广告为例分析提高对手成本的基本理论逻辑。广告的重要作用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加深产品差别化,给产品创造稳定、忠诚的商标偏好,使产品的需求弹性变小,因此很难使对先入厂商的产品需求发生较大幅度的转移。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要想在市场份额格局原来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挤占一席之地,它就必须在成功实现进入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比先入厂商多承受那部分广告推广成本,而且在位厂商在进入之前获得了先动优势,广告费用是一种沉淀成本,因而先期的广告投入为后期的策略性行为提供了可信的承诺,大大提高了进入阻止策略的可信度。

31品牌多样化策略 品牌多样化策略是指一个厂商创造多种品牌塞满每一个产品空间,以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策略性行为。一般来说,由于市场需求存在多样化和可分性的特点,从而为在位厂商实行品牌多样化策略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其能用于阻止进入的原理是:厂商按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细分市场推出多种差别化的产品,同时用多种品牌的方式强化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主观差别,在位厂商按品牌把整个市场分割成不同的销售空间,每个销售空间仅够一个或少数品牌产品生存,从而向潜在进入厂商展现出这样一种状况:由于在位厂商在产品空间上的先占权,潜在进入厂商很难找到可以切入的产品空间,任何新品牌进入该行业都将变得无利可图,因为该行业已没有多余的市场空间接纳新品牌的进入。而且,各个品牌都是针对细分市场的,扩散在各细分市场上的品牌或差异产品只能是被钉在其被事先安排好的销售空间,不然,跨空间的流动将使同一厂商经营的不同产品相互竞争,从而使进入厂商的新入品牌获利。对新入厂商而言,既然市场已被分割,若进入后在某一细分市场不成功,则

需要在该行业进行跨市转换,而这将导致太高的成本,与其冒这么大的风险进入这生存空间有限的目标行业,还不如放弃进入。另外,在产品或品牌多元化的情况下,在位厂商可以利用品牌之间的交叉补贴方式和低价格阻止进入厂商进入某一产品空间,潜在进入者要想获得与在位厂商相同的优势,就必须进行与在位厂商相同的全产品系列的投资,这也必将提高进入的成本,而且在位厂商在进行品牌多样化投资时,必然会产生沉淀成本,因而对以后的阻止进入威胁具有承诺作用。

(二)影响竞争者对事件估计信念的策略性行为

在寡占市场上,寡头垄断者受到许多他们无法准确估计的变量的影响,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对手的成本函数及其战略性决策以及整个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完全知识,很多信息为私人所有,因此,在寡占市场相互作用的策略性行为可以视为不对称信息博弈行为。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也为市场上的寡占厂商采取策略性行为来保护或拓展市场份额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多时期的寡头竞争中,企业的行为将显示它的某些私人信息,企业的对手则会在将来的竞争中利用这些信息。理性企业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将会力图利用策略性手段操纵其对手的信息,以便将来从中获益。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模型是与阻止进入有关的限制性定价(L i m it P ricing)和掠夺性定价(P redato ry P ricing)中的“声誉”和“信号显示”模型。 在位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长时期面临一系列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从博弈论的角度说,在位者要进行多阶段的重复博弈过程。对于单阶段博弈,也许可采取限制性定价或掠夺性定价的行为来威胁潜在进入者。但在多阶段博弈过程中,实施这种策略对在位厂商来说是理性的,尤其是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实施这种策略可以使在位者获得一个凌厉攻击者的声誉,阻止未来进入的价格所造成的短期损失将会在后来的垄断利润中得到补偿。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入者不知道在位者的类型(强硬者或软弱者)以及在位者的收益函数,只有一个先验概率对此进行估计,然后利用博弈过程中对在位厂商先前行动的观察按贝叶斯方式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利用修正的概率估计在位者的类型和可能的收益函数。因为进入者根据在位者先前的行动对事件的信念进行修正,因此在位者的行动历史对于进入者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操纵进入者的信念,干扰进入者对在位者类型的估计,在位者即使是一个软弱者,他也会在博弈的先前阶段积极进行价格战,树立自己是强硬者的声誉,以使进入者误认为在位者是一个强硬的攻击者,最终达到阻止进入者进入的目的。这就是声誉模型基本理论框架(K rep s and W ilson,1982)。

声誉模型与信号显示模型理论逻辑基本相似,基本目的都是为了阻止进入者进入或使现存的竞争者退出该市场。只是前者强调用价格行为的历史树立强硬者的声誉,以对竞争者产生威慑作用,而后者是通过价格行为向竞争对手传递有关成本的信息,影响竞争者对在位者类型的估计信念,如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M ilgrom and Roberts,1982)的垄断限制性定价模型。该模型强调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入者不知道在位者的生产成本类型,在位者试图利用限制性定价手段向进入者显示自己是个低成本的厂商,以区别于高成本的厂商,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是无利可图的,高成本的厂商制定高的价格(这一结果在博弈论中称为分离均衡)。当然,一家高成本的在位厂商为了扰乱进入厂商对他的成本类型的估计,可以利用在位者的先动优势采取限制性定价手段使进入者产生在位者是低成本厂商的幻觉。对于高成本厂商来说,这也是一种理性决策,进入者可能把他误认为是一个低成本的厂商,慑于进入后的价格战,进入厂商只能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性定价是一种信号干扰的手段,不是一种确切的信号显示

方式(这一结果在博弈论中称为混同均衡)。

三、策略性行为理论对反垄断政策的影响

首先,策略性行为理论为反垄断政策提供了更科学的经济理论分析基础。虽然在反垄断法形成的当初并没有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为其构筑经济理论基础,但是在100多年的反垄断政策的实施和反垄断法的不断修补过程中,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产业组织理论对反垄断政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它已经成为反垄断分析的一般理论。如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早期,由于受哈佛学派的影响,反垄断调查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商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如对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影响,任何增加市场集中度和提高进入壁垒的行为都假定为是反竞争的,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到70年代末期,反垄断实施机构开始把调查的重点从商业行为的结构效应转移到商业行为对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这一转变明显受到了芝加哥学派的影响。芝加哥学派又称为效率学派,这一学派强调有些商业行为在增加市场集中度的同时是增加效率的,反垄断法的不适当执行可能损害经济效率,效率优先成了反垄断政策的主要目标取向。70年代兴起的策略行为理论作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如结构主义学派对主导厂商的商业行为一样持怀疑态度,主导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大部分是限制竞争的,新理论不同于传统理论的地方在于有正式的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可以为不同的反垄断案例进行精确的分析,而并不象传统理论依赖于寡占理论和计量经济模型的松散解释,以弹性较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市场控制力的判断基础。从这方面来说,策略性行为理论,更可以成为反垄断政策经济理论分析的一般原则,但要真正成为反垄断政策的指导原则还需增加可操作性。

其次,策略性行为理论拓展了反垄断当局对商业行为的调查范围。在反垄断法中,对商业行为的调查主要限制明显的反竞争行为,如直接的排他性行为。过去由于缺乏经济理论分析的支持,加上策略性行为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竞争的外部特征信号,因而对于反垄断调查当局来说,寻找这些策略行为的证据比较困难,因此很少涉及对策略性行为的调查。策略性行为理论正好为此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分析支持,有多种模型可以为反垄断当局对策略性的反竞争案例的推断分析提供理论工具。因而策略性行为理论为反垄断调查扩充到厂商的策略性行为领域创造了条件。70年代以来,反垄断调查已经涉及到厂商的策略性行为领域。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三大麦片制造商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利用品牌多样化、产品促销、货架空间的独占性分配等策略性手段排挤竞争。另外一个案例是联邦贸易委员会指控杜邦公司利用对钛氧化物生产能力的过度投资这一策略排挤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尽管联邦贸易委员会就这两个案例的起诉都没有获得成功,但是这种尝试对于策略性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反垄断政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策略性行为理论在为反垄断的调查提供科学的理论分析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反垄断调查的难度和成本。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策略性行为都是损害竞争、降低效率的,如策略性研发行为,在提高市场控制力的同时,有可能提高技术进步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水平。在反垄断调查的过程中很难权衡两方面作用的大小,这样可能会提高反垄断调查的成本。第二,在实践中,很难将策略性行为和人们所愿看到的竞争性行为区别开来。如通过降价来传递成本的压缩、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收集营销信息和安排某一产品的销售渠道,这些行动都是竞争性行为,很难将它们与策略性行为区别开来。因此,该理论的实际应用目前还相当有限,要想使该理论对反垄断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策略性行为理论应该在比较策略性行为的反竞争效果和增进效率的效果,以及如何区分竞争性行为和策略性行为方面提供可操作的原则。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试卷1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试卷(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专用基金:是指非营利组织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用基金是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医疗基金和其他基金。 经常性支出:是指政府组织为维护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资金耗费,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账务检查 二、单选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在法律上归属于( B ) A、所有者 B、社会 C、经营者 D、出资者 2、公共组织的活动经费来源不包括( C )。 A 有偿服务收入 B 公共财政开支 C 个人的投资 D 捐赠资金3.下列事业支出中不属于人员经费的是( D )。 A.基本工资 B.补助工资 C.其他工资 D.业务费 4、在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监督的大量工作是由 D 组织

完成的 A、财政部门 B、审计部门 C、上级主管部门 D、公共组织自身 5.区分长短期投资的依据主要取决于( C )。 A.投资期限长 B.投资收益 C.投资的目的或意图方面的差异 D.投资风险 6、( A )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A、财务报表 B、财务情况说明书 C、资产负债表 D、收支情况总表 7.非营利组织进行长期投资的目的主要是( A )。 A.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B.容易变现 C.流动性强 D.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投资报酬率8.下列经济业务可以直接用现金支付的是( A )。 A.支付职工退休金 B.上交税金 C.支付材料款D.预付货款 9、( C )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中心。 A 收入管理 B 支出管理 C 预算管理 D 定员定额管理 10、下列关于预算外资金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归国家 B 预算外资金的支配权和调控权归政府 C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权归财政 D 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权归国家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1)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 (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 (3)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 (4)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 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 (5)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6)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公司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关人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判断。 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原则一:风险收益的权衡——对额外的风险需要有额外的收益进行补偿。 原则二: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 原则三:价值的衡量要考虑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原则四:增量现金流——只有增量是相关的。 原则五:在竞争市场上没有利润特别高的项目。 原则六:有效的资本市场——市场是灵敏的,价格是合理的 原则七:代理问题——管理人员与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 原则八:纳税影响业务决策。 原则九: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有些可以通过分散化消除,有些则否。 原则十:道德行为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而在金融业中处处存在着道德困惑。 原则十一:权责利综合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行使多大权力,就担负多大责任,同时分享多大利益。 原则十二:动态平衡原则——是指企业每年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应维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 指货币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 1.不是所有的货币都有时间价值,只有把货币作为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产生时间价值。 2.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时间价值率是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 时间价值的意义: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第二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简答论述) 1、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特点? 概念: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对公共组织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所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并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 特点:(一)政策性强(二)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三)涉及面广(四)类型的多样化 2、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有何任务? (一)加强公共组织预算管理,保证各项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现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五)按规定及时编报决算,如实反映公共组织财务状况 (六)加强财务分析与财务监督,保证公共组织各项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3、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依法理财原则(二)勤俭节约原则(三)量入为出原则 (四)效益原则(五)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则 (六)责任性原则 第三章预算管理(名词解释) 一、公共组织预算的概念: 公共组织预算是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 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 七、定员的含义:定员即定编,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所规定的人员指标额度。 定额的含义: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和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 第四章收入管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公共组织收入的概念 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政府组织、事业单位) 二、公共组织收入的特点 第一,收入将引起公共组织资产的增加,也可表现为公共组织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试题与答案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财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的是(D) A.相关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一贯性原则 D.配比原则 2.现金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A ) A.保证日程生产经营的需要 B.获得最大的收益 C.使机会成本与固定性的转换成本之和最低 D.使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低 3.为核算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所属单位的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应设置( D )账户。 A.拨出经费 B.专款支出 C.对附属单位补助 D.拨出专款 4.事业单位出售、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净值应计入( C)账户。 A.事业结余 B.事业基金 C.专用基金 D.其他收入 5.期末,下列科目余额不应转入“事业结余”的是( A)。 A.经营收入 B.事业收入 C.其他收入 D.上级补助收入 6.公共组织财务决策的方法有( C)。 A.定性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优选对比法 D.趋势预测法 7.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A)。 A.连环替代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8.净现值率指标的优点不包括( D )。 A.充分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 B.可以动态上反应资金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C.比其他折现相对数指标更容易计算 D.可以直接反应项目投资的实际收益率 9.主管单位对其所属单位的拨出经费按( A )列支。 A.拨款数 B.所属单位实际支出数 C.计划数 D.所属单位银行支出数 10.某事业单位销售商品一批,含税售价3260元,税率为13%,销项税额为( C )元。 A.423.8 B.362.22 C.375.04 D.487.13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应按照( ABC )的要求进行管理。 A.按计划拨款 B.按用途使用 C.按预算级次拨款 D.按领款单位的要求拨款 2.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 ACD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业务活动表 D.现金流量表 3.行政单位的结余分为(AB )。 A.经常性结余 B.专项结余 C.预算资金结余 D.预算外资金结余 4.下了各项中,应计入非营利组织购入自用材料入账价值的有(AB )。 A.买价 B.运杂费 C.负担的税金 D.支付的借款利息 5.票据贴现息的计算与(BCD )因素有关。 A.银行存款利率 B.票据到期值

最新《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案例点评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案例点评 第一章公共组织 一、课后习题 1.何谓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有何特性? 答: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2)公共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3)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 (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2.我国的公共组织如何划分?与西方国家有何异同? 答:公共管理既包括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又包括行使某种公共职

能的非营利组织的公共管理。相应地,公共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非营利组织。政府组织是国家统治者依据宪法和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正式组织,包括了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立法、司法机关。非营利组织是指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可分为公立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 长期以来,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仅属于国家所有,即“公共管理”局限于“国家行政”,国家行政机关是惟一的公共管理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政府统一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多样性需要,公共建设的大幅度提升,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单一性的产品和低效率的运转,已不能有效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政府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决定了政府不能把所有的社会公共事务都包揽下来。一些原先由政府行使的公共管理职能逐步转移、下放或还给非营利组织如某些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甚至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使。事实上,西方国家大量出现的志愿性团体、社区自治,以及“治理”概念的提出都表明:“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但他们不是唯一的主体。相反,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已经证明,政府承担的不少公共管理职能及具体内容,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来承担,这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可行,后者不一定比前者差”。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政府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不计其数的国内团体也建立起来了。很明显,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好处是很多的。在西方国家,它们已经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期合作伙伴,尤其是社会和卫生服务。在这些国家,它们在

(完整版)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20201018144329)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 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 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 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 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 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 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 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 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 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b. 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作为理论研究 的起点; c. 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 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a. 筹资管理理财阶段:如何筹集资金成为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b. 资产管理理财阶段: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 定资产等)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c. 投资管理理财阶段:最优投资决策问题; d. 通货膨胀理财阶段; e. 国际经营理财阶段;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学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心得体会 财管12-11班 夏嘉鸿 05号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间,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的学习结束了。首先,非常有幸跟随老师进行学习,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老师讲课通俗易懂,知识面广且大都结合实际,引领我们以自己的观点剖析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一些观念。 这学期学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的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比如经济法、统计学、会计学基础等。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在本学期学习之前我对财务管理也大体有个模糊的概念,知道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个人,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都具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在我国公共组织主要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作为公共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务制度机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对单位的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所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并处理财务关系的一向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目标从它的演进过程来看,均直接反映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反映着公共组织利益集团利益关系的均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 经过这一学期系统理论的学习之后,我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明确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以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以(加强公共组织预算管理,保证各项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现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按规定及时编报决算,如实反映公共组织财务状况,加强财务分析与财务监督,保证公共组织各项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期末考试 (2)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2.税收筹划:通过税收筹划,在保证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使非营利组织利益达到最大化。 3.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对公共组织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所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并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 4.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公共组织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包括预算资金收支活动,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资金收支活动和经营活动。 5.公共组织收入: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 6.事业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7.经营收入: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8.公务卡: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贷记卡。 9.公共组织支出:公共组织为完成国家规定的行政或公共事业任务,进行工作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必须的费用开支。 10.政府组织经费支出:指政府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11.库存现金限额:公共组织为保证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向银行提出申请并经开户行审查同意后,保留的库存现金最高额度。 12.坐支:以本单位的现金收入直接支付自己的现金支出。 13.零余额账户用款数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公共组织,根据财务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尚未动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4.公共组织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15.公共组织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债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资源流出公共组织。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财务学有三个分支:金融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这三个分支相互联系,具有相通的理论基础,但侧重领域不同。金融学侧重货币、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投资学侧重投资机构的证券投资;财务管理学则侧重组织的投资和筹资。 任何经济组织都需要财务管理,但是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有较大区别。本文讨论的是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即企业财务管理,也称企业财管、企业理财。 企业还需要财务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企业的财务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各有其职能,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彼此关联,相互独立。按照总体规划安排,财务会计单编为《会计》;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合编为《财务成本管理》,分设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三编。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有三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一)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点:(1)创立容易。例如,不需要与他人协商并取得一致,只需要很少的注册资本等。(2)维持个人独资企业的固定成本较低。例如,政府对其监管较少,对其规模也没有什么限制,企业内部协调比较容易。(3)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的缺点:(1)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时企业的损失会超过业主最初对企业的投资,需要用个人其他财产偿债;(2)企业的存续年限受制于业主的寿命。(3)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用于经营。 多数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较小,抵御经济衰退和承担经营失误损失的能力不强,其平均存续年限较短。有一部分个人独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规模扩大后会发现其固有缺点日益被放大,于是转变为合伙企业或公司制企业。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期末考试 (2)演示教学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期末考试(2)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2.税收筹划:通过税收筹划,在保证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使非营利组织利益达到最大化。 3.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对公共组织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所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并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 4.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公共组织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包括预算资金收支活动,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资金收支活动和经营活动。 5.公共组织收入: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 6.事业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7.经营收入: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8.公务卡: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贷记卡。 9.公共组织支出:公共组织为完成国家规定的行政或公共事业任务,进行工作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必须的费用开支。 10.政府组织经费支出:指政府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11.库存现金限额:公共组织为保证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向银行提出申请并经开户行审查同意后,保留的库存现金最高额度。 12.坐支:以本单位的现金收入直接支付自己的现金支出。 13.零余额账户用款数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公共组织,根据财务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尚未动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4.公共组织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15.公共组织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债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资源流出公共组织。 名词解释: 16.应缴款项:是公共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应当上缴国库的各种款项,它是公共组织与国家预算之间的往来项目,包括应缴财政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及其他按规定应上缴的款项。 17.规费:政府组织向公民或社会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和工本费。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1.概念: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a.起点、前提和导向:环境、假设、目标; b.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原则、方法; c.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 管理、企业分配管理; d.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并购、国际企业、集团、 小企业、通货膨胀、破产; e.财务管理理论的其他领域:发展理论、比较理论、教 育理论; 第二节财务管理环境 1.概述:概念、分类、意义; 2.宏观环境:经济、法律、社会文化; 3.微观环境:企业类型、市场环境、采购环境、生产环境;第三节财务管理假设 1.理财主体假设 - 自主理财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 理财分期假设; 3.有效市场假设 - 市场公平假设; 4.资金增值假设 - 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 5.理想理财假设 - 资金再投资假设; 第四节财务管理目标(右边四种)1.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2.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 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 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 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 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 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 b.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 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c.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 化; 2.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 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概述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活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二、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2、不以盈利为目的 3、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 5、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为责任的多元化 公共组织的动机:加强服务、便民利民、以谋求公共利益 三、三类公共组织的财务特征: 1、政府组织:政府组织业务活动的目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并无直接经济目的 资金供应渠道单一,不具有营业性,增值性,但具有限制性 单位预算具有强制性 资金管理受限制 2、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一般不提供物质产, 不以营利为目的 出资者不要求投入资产的回报,也不准备收回资产,但对资金的使用有限制3、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并非为了取得经济回报 资源提供者不享有给该组织的所有权 资金和财产的提供者特征是以民间的身份出现的 业务活动以生产精神产品和从事社会服务活动为主 四、预算外资金的含义: 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五、预算外资金的特征: 财政性(所有权归国家、支配权和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使用权归单位) 六、财务清算的程序: 1、成立财务清算机构、 2、财务清算的实施、 3、财务清算报告的审批 七、成本核算的特点: 1、从核算容上看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 2、从核算方法上看是不严格的成本核算 3、从核算形式上看是部的成本核算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复习资料全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特征:(1)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3)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2、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如国家举办的学校、医院、研究所、文化艺术团体、新闻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为界定事业单位的公共组织特性,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可划分为公益型、非公益型和经营型三类。 3、公共组织预算:是指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包括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事业单位、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执行不同的预算制度。 4、定员定额:是确定公共组织人员编制额度和计算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是公共组织预算编制的依据和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最主要的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定员即定编,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所规定的人员指标额度。定员制度是确定单位人员数额的规范,编制管理必须坚持按编制控制人员,实行编制包干,增人不增加经费,减人不减少费用。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 5、事业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作为事业收入;根据经批准的经费使用计划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构成非政府组织单位的事业收入。 6、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特征:(1)经营收入是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2)经营收入是非独立核算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7、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内容包括:(1)行政性收费(2)事业服务性收费(3)政府性基金(4)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及其他资金(5)用于乡镇政府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6)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7)社会保障基金。 8、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具有非补偿性特征。事业支出是事业单位支出的主体,它反映着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规模和支出水平。(1)量入为出,统筹安排各项事业支出;(2)正确界定事业支出范围,如实反映事业发展规模和支出水平;(3)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9、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1)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费用;(2)实行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相配比的原则;(3)实行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10、公共组织资产:是指公共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公共组织带来服务功能或者经济效益。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特征:(1)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预期能够给公共组织带来服务功能或者经济利益;(2)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来计量;(3)资产必须为公共组织所拥有或者控制;(4)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5)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11、公共组织流动资产:是指公共组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特点:(1)具有灵活的变现性;(2)价值一次性消耗或者转移;(3)周转期限短。

财务管理(XX)章节练习_第1章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章节练习_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甲、乙共同经营A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A企业属于() A、股份有限公司 B、个人独资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普通合伙企业 2、 下列关于财管中的长期投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投资的直接目的是获取长期资产的再出售收益 B、长期投资是公司对经营性长期资产的直接投资 C、投资的主体是公司 D、投资的对象是经营性资产 3、 为财务管理确定具体量化的目标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是() A、财务分析 B、财务预测 C、财务决策 D、财务计划 4、 在股东投资资本不变的前提下,最能够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程度的是() A、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 B、每股净资产 C、每股市价 D、每股股利 5、 下列有关利润最大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B、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所投入资本额的关系 C、考虑了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 D、许多经理人员都把提高利润作为公司的短期目标 6、 下列有关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权益的市场增加值是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B、因为股东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所以股价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同等意义 C、企业与股东之间的交易也会影响股价,但不会影响股东财富 D、主张股东财富最大化,并非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7、 下列不属于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方式是(D )

A、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B、给予股票期权奖励 C、解雇经营者 D、规定资金的用途 8、 下列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股东和经营者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具体行为目标不尽一致 B、股东的目标是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要求是增加报酬、增加闲暇时间和避免风险 C、经营者背离股东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D、股东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最佳解决办法是找出能使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之和最小的办法 9、 公司的下列财务活动中,不符合债权人要求的是( C ) A、提高利润留存比率 B、降低财务杠杆比率 C、发行公司债券 D、非公开增发新股 10、 根据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下列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D) A、企业与供应商 B、股东和经营者 C、股东和债权人 D、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11、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是( B ) A、股东财富 B、净现值 C、现金流 D、资本成本 12、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实务起着指导作用,下列不属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有(B) A、现金流量理论 B、净增效益理论 C、价值评估理论 D、资本结构理论 13、 下列金融资产中,收益与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相关程度低的是(A ) A、固定收益证券 B、权益证券 C、衍生证券 D、非固定收益证券 14、

公共财务答案

公共财务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专用基金:是指非营利组织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用基金是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医疗基金和其他基金。 经常性支出:是指政府组织为维护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资金耗费,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账务检查 二、单选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在法律上归属于( B ) A、所有者 B、社会 C、经营者 D、出资者 2、公共组织的活动经费来源不包括( C )。 A 有偿服务收入 B 公共财政开支 C 个人的投资 D 捐赠资金 3.下列事业支出中不属于人员经费的是( D )。 A.基本工资 B.补助工资 C.其他工资 D.业务费 4、在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监督的大量工作是由 D 组织完成的 A、财政部门 B、审计部门 C、上级主管部门 D、公共组织自身 5.区分长短期投资的依据主要取决于( C )。 A.投资期限长 B.投资收益 C.投资的目的或意图方面的差异 D.投资风险 6、( A )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A、财务报表 B、财务情况说明书 C、资产负债表 D、收支情况总表 7.非营利组织进行长期投资的目的主要是( A )。 A.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B.容易变现 C.流动性强 D.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投资报酬率 8.下列经济业务可以直接用现金支付的是( A )。 A.支付职工退休金 B.上交税金 C.支付材料款 D.预付货款 9、( C )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中心。 A 收入管理 B 支出管理 C 预算管理 D 定员定额管理 10、下列关于预算外资金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归国家 B 预算外资金的支配权和调控权归政府 C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权归财政 D 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权归国家 三、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8分)。 ABCD AD ( ABCD )( ABCDE )( ABCDE )( ABCD )( CDE )( ABDE )( ABCD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公共组织有何特征? ⑴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⑵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⑶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物。 ⑷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 ⑸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⑹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2、公共组织支出的确认要符合哪些条件?(略) 3、政府组织和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形成来源有哪些? 政府组织和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国家拨款形成,国家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政府组织的财政拨款和对事业单位的事业性补助拨款的收支结余,按规定留给单位使用,形成一部分净资产来源;二是出资者出资形成,出资者在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以货币资金、实物或无形资产对事业单位出资,也形成一部分净资产来源;三是按规定提取形成,按规定,事业单位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直接转为基金,这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重要来源;四是介于分配形成。 4、比较事业单位与政府组织相比的财务特征。(略)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期末考试 (2)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就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得,拥有法定得或授予得公共权力得所有组织实体. 2、税收筹划:通过税收筹划,在保证遵守国家税法得前提下使非营利组织利益达到最大化。 3、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根据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得原则,对公共组织有关资金得筹集、分配、及使用所引起得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并处理财务关系得一项综合性得经济管理工作。 4、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就是以现金收支为主得公共组织资金收支活动得总称,包括预算资金收支活动,未纳入预算管理得其她资金收支活动与经营活动。 5、公共组织收入: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她活动依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 6、事业收入:就是指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得收入. 7、经营收入: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得收入。 8、公务卡: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得,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与财务报销业务贷记卡. 9、公共组织支出:公共组织为完成国家规定得行政或公共事业任务,进行工作与开展业务活动所必须得费用开支. 10、政府组织经费支出:指政府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得资金耗费与损失。11、库存现金限额:公共组织为保证日常零星开支得需要,向银行提出申请并经开户行审查同意后,保留得库存现金最高额度. 12、坐支:以本单位得现金收入直接支付自己得现金支出。 13、零余额账户用款数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得公共组织,根据财务部门批复得用款计划收到得,尚未动用得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4、公共组织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规定得标准以上,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得资产 15、公共组织负债:指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现时债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得资源流出公共组织。 名词解释: 16、应缴款项:就是公共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得、应当上缴国库得各种款项,它就是公共组织与国家预算之间得往来项目,包括应缴财政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及其她按规定应上缴得款项。 17、规费:政府组织向公民或社会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得手续与工本费。 内容:行政规费(商标注册费、商品检验费、公证费)与司法规费(诉讼与非诉讼费) 18、定员:即定编,就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得人员编制与定员比例所规。依据: 20、定额:主要就是指确定预算得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依据: 21、增量预算法:就是以当年预算得具体数字为基础,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期各项业务得可能增减变动来确定下一年度预算比上年预算得增减变动额。22、零基预算法; 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得费

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摘要:长期以来,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不健全,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不当,是制约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不断开拓和深化财务管理理论,适应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必须变革和转换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逐步建立起完整、适用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理论 一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历程 现代财务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外的发展也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规范化的理论研究只有50年左右的时间卫。在我国,财务和会计长时间无法区分,制约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但从80年代开始,这种情况慢慢得到了改善,尤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财务管理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财务理论研究得到快速发展,财务理论的文章迅速增加。独立出来的财务管理活动经过约100年的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已经形成了以筹资管理、日常资金管理、投资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体系。相应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根据当时财务管理主要内容的变化、发展,人致经历了叔个飞跃性的发展阶段,即筹资管理研究阶段、日常资金管理研究阶段、投资管理研究阶段、现代财务管理发展和完善阶段及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成熟阶段。 (一)筹资管理研究阶段(19世纪末一20世纪30年代) 在这一阶段,西方经济较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与贷款公司等已成为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重要因索,为企业运用金融工具、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筹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科技的进步,不仅使更多新的企业涌现出来,还使企业规模得以扩人。这样,各类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问题。因此,如何筹集资金成了当时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 (二)日常资金管理研究阶段(20世纪30代至50年代)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全面的经济危机,企业产品人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支付能力削弱,经营衰退,人量企业破产倒闭。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在残酷的竟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不应仅仅在于筹资,企业必须使所筹集的资金得到有效率的配置和利用。因此,在这一阶段,公司内部的日常资金管理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三)投资管理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 第二次世界人战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市场竟争日益激烈,使投资风险不断加人,投资管理受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