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体雕刻技术

牙体雕刻技术

牙体雕刻技术
牙体雕刻技术

牙体雕刻技术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牙体雕刻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144学时

适用专业:口腔修复工艺

一、课程性质

《牙体雕刻技术》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义齿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学》、《口腔医学美学》。

后修课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结合,课程设计全面性。本课程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既能够正确使用常用器械和设备,并能进行一倍及三倍牙雕刻,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转换,课程设计职业性。深入义齿企业调研,对学生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3.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牙体雕刻的制作流程来设计,每个项目的完成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做中学,做中教”,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4.线上与线下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开放性。应有开放性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有效的延伸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加深对牙冠外形特点的认识,完全掌握各牙牙冠外形的细节特征。

2.深刻认识不同牙冠外形的功能意义,以及不同功能接触特点对牙冠外形的不同需求

3.掌握牙体的相关理论知识及雕刻流程。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牙体雕刻,掌握牙齿的基本解剖特点。

2.熟练掌握恒牙雕刻方法,能够独自进行目标牙的外形雕刻,并掌握口腔科常用雕牙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应用解剖生理知识,理解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

素质目标:

1.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3.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体现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学习都是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任务为需求,以能力体系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观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五、教学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本课程教师团队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5名组成,其中兼职教师2人,占40%,均为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及行业专家。教师团队中,“双师”素质教育5人,占100%。

2.实训基地:

校内建有口腔修复工艺实训基地,包括牙体雕刻实训室、口腔临床实训室、口腔修复实训室等。实训设施齐全,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室都是按

照企业义齿加工流程进行设计,努力的实现模拟的企业实训场景,便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校外有足够而稳定的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生产实践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有哈尔滨雅冠义齿加工厂,齐齐哈尔阳光义齿加工厂等。

3.仪器设备:

日进YDM-160雕刻刀、日进YDM-165雕刻刀、游标卡尺、OLFA刀。

4.课程资源:

(1)助教资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设计、教案、课件、试题库、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等。

(2)助学资源:课程PPT、教学视频、微课、精品课资源、教材配套网络增值服务资源等。

(二)教学建设

1.教学模式

(1)教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2)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3)程序化的实训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牙体雕刻技术》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一教师为主导,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再运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站、网络课程等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手段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录像教学等手段。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完美融合,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容形象逼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教学效果更佳只管,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三)教材选用

根据课程的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由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校本教材《牙体雕刻技术》,国家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口腔解剖学》作为辅助。该书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增加较多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直接针对实际操作需要,便于学生理解及掌握。

六、教学设计

六、学生考核与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占比60%,其中包括每个项目的自我评价、小组成评价、教师评价和实训项目考核成绩。结果性评价占比40%包括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竞赛成绩)。

总成绩=过程评价(60%)+理论成绩(20%)+技能考核/竞赛成绩(20%)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牙体雕刻教学中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牙体雕刻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在牙齿雕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三维扫描仪扫描石膏牙模型和学生的雕刻模型,利用数字图形软件评价结果,辅助教学。结果将学生的雕刻结果经三维扫描仪扫入电脑,然后与电脑中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精确反映出学生作品在雕刻方面的不足,让学生的改正更加有的放矢。结论在牙雕教学中引入三维扫描技术将学生的作品做数字化处理后通过与标准化数字模型的对比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出学生作品的误差,并且这种误差可以在电脑上精确地体现并打印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精确地体会牙齿的形态,还可以在教学评价中,减少主观性因素。 标签:数字化石膏牙牙冠;三维数字化技术;牙体雕刻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而其实训课牙体的雕刻更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课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教学中大都采用图片、视频和老师手工展示雕牙的方式和方法,但在雕牙的过程中和最后的评价过程中,由于雕刻技术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在教学中的标准尺度无法准确地量化出来,导致部分学生在牙体的雕刻技术课上,始终无法准确地掌握牙体的形态和特点。随着计算机三维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齿雕技术在国内的快速传播,很多院校都有了自己的齿雕系统。本文尝试运用齿雕系统中的三维扫描仪,引入牙雕实践的教学中来,通过事先对牙雕课程的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建档,建立一个以大纲为标准的牙齿雕刻标准模型库,将需要雕刻的牙齿模型经过三维扫描仪的采集变成数字化的牙齿模型。在牙雕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量的扫描对比,从而精确地反映出学生作品与真实模型之间的差异,并加以量化,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牙齿的形态,并且在牙雕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减少主观性的因素,更好更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作品对标准模型的掌握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 shape D710三维扫描仪,快扫时间<25 s ,双摄像头,1.3M像素,精确度到20 μm,支持多代型同时扫描;要扫描的超硬石膏1:1牙模型。软件:3shape dental system 专业版,3D MAX2012版。 1.2 方法 ①首先将标准牙体模型固定于扫描版上,代型的扫描会自动进行。通过无障碍的摄像头角度,超敏锐的聚焦和最佳的机械运动精确度可取得最大的扫描精确度。 ②将在3 shape dental system 中扫描出的文件稍加修正输出为标准.stl格式文件。STL 文件格式是由3D SYSTEM 公司于1988 年制订的一个接口协议,

2018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B卷

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期末 《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17级口腔班 B卷)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萌出: 2、横嵴: 3、楔状隙: 4、根尖孔: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临床牙冠是指 A.被牙龈覆盖的部分 B.发挥磨碎功能的部分 C.显露于口腔的部分 D.被牙本质所包裹的牙体部分 E.由牙釉质所包裹的牙体部分 2、()牙的功能不包括 A.捣碎和磨细食物 B.发音与言语功能 C.切割食物的功能 D.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E.保持口腔清洁 3、()牙萌出的特点错误的是 A.左右对称同期萌出 B.下颌牙比上颌同名牙萌出早 C.女性萌出早于男性 D.最早萌出的是下颌乳中切牙 E.最早萌出的是下颌中切牙 4、()对三角嵴的解释正确的是 A.位于合面,由牙尖的两斜面相遇而成 B.三个面相交而成 C.牙尖的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D.从牙尖顶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 E.两轴面相交而成 5、()下颌第一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唇面五边形 B.颊尖明显大于舌尖 C.可见近中沟 D.可见横嵴 E.牙冠舌倾 6、()畸形中央尖常发生于 A.上颌第二前磨牙 B.上颌侧切牙 C.下颌第二前磨牙 D.上颌第一前磨牙 E.上颌前磨牙 7、()上颌第一磨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颊沟末端形成点隙 B.可出现卡式尖 C.牙冠斜方形 D.牙根颊舌向分叉大 E.合面五边 8、()下颌第一磨牙的最小牙尖是 A.远中尖 B.近中舌尖 C.近中颊尖 D.远中舌尖 E.远中颊 9、()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分叉后名称正确的是 A.远中颊根、近中根、近中舌根 B.远中根、近中根 C.近中颊根、腭根、远中舌根 D.近中颊根、腭根、远中颊根 E.近中舌根、颊根、远中舌根 10、()第三磨牙的形态特点中错误的是A.其标准形态一般与第一磨牙相同 B.合面副沟多 C.牙的形态、大小、位置变异很多 D.根多合并成一锥形根 E.牙尖和边缘嵴明显 11、()下颌第二乳磨牙的特点除外 A.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特突,牙冠由颈部向合面缩小 B.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 C.牙冠短小,色白 D.第二乳磨牙的根干短,牙根向外张开 E.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大小相等,远中尖最 12、()10岁男童下颌一牙体特点是颊面似为一以近中缘为底的三角形,两颊尖之间有颊沟,颊颈嵴近中部分最突,呈明显的结节状。近中面近似以颈嵴为底的三角形。咬合面近似一以远中缘为底的三角形。该牙是 A.下颌第二磨牙 B.下颌第三磨牙 C.下颌第一磨牙 D.下颌第一乳磨牙 E.下颌第二乳磨牙 13、()髓室是由几个面组成() A.3个面 B.4个面 C.2个面 D.5个面 E.6个面 14、()副根管是指 A.根管的细小分支 B.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 C.常与根管成垂直角度 D.主根管的分叉,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 E.根尖部根管发生分歧 15、()某患者因右侧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翻瓣凿骨拔出,术后右侧下唇麻木,下颌尖牙处口内黏膜创伤性溃疡。损伤的神经是 A.下牙槽神经 B.下牙槽神经的下颌舌骨肌支 C.舌神经 D.颏神经 E.颊神经 16、()某颅底骨折患者出现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过敏、情感性和反射性味觉分泌障碍。其造成损伤的神经是 A.面神经在鼓索分出处的远端 B.面神经在分出鼓索与分出镫骨肌神经之间 C.面神经在分出镫骨肌神经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D.面神经在膝状节与内耳门之间 E.位听神经 17、()上颌骨不参与以下哪个解剖结构的构成 A.口腔顶和鼻腔顶 B.鼻腔侧壁 C.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D.颞下窝和翼腭窝 E.颞窝 18、()以下哪个解剖结构不位于下颌骨体部外侧 A.颏孔 B.正中联合 C.外斜线 D.頦棘 E.頦结节 19、()以下哪个解剖结构属于上颌骨 A.颞突 B.翼突 C.腭突 D.锥突 E.喙突 20.()以下关于眶下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眶下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B、眶下孔朝向前内下方,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进针方向应该为前内下 C、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 D、眶下孔向后外上通入眶下管 E、眶下孔的下方骨面上有尖牙窝 21、()关于上颌骨支柱及支架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较厚,利于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B、尖牙支柱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C、均下起上颌骨的牙槽突,上达颅底 D、颧突支柱主要承受前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E、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22、()咬肌的起始部位为 A.翼外板内侧 B.腭骨锥突 C.颞窝 D.蝶骨大翼 E.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的前2/3和颧弓深面 23、()不属于咀嚼肌范畴的肌是 A.颞肌 B.茎突舌肌 C.咬肌 D.翼内肌 E.翼外肌 24、()以下哪个肌肉参与颞下颌关节盘前伸部组成 A.颞肌 B.翼内肌 C.咬肌 D.翼外肌 E.二腹肌 25、()寻找腮腺导管口的标志是

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

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 (一)木头的特性及选材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着色处理,以加强量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纹的流畅、木纹的肌理,作一些较抒情的作品。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木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十分重要。 (二)木材的干燥处理 1、人工干燥: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干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坏而不利于雕刻。通常讲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干燥: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 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3、简易人工干燥:一是用火烤干木料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或烘干。这两种方法干燥时间可能缩短,但侵水后的木材容易变色,有损木质。 (四)雕刻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处理得当,也可能因险象环生而喜悦。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是心理多变而复杂有意义的过程。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木雕的制作流程: 1、通常要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 2、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凿粗坯:可从下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

各个牙体雕刻之基本形态要求

各个牙体雕刻之基本形态要求一、切牙类 (一)上颌中切牙的特征 * 唇面:Array1.大致形态是梯形。 2.整个牙体稍微丰满。 3.近远中唇面嵴明显。 4.颈缘线呈U字型。 * 舌面: 5.大致形态是三角形。 6.有舌面窝。 7. 有舌隆凸。 8.近中边缘嵴大致上是直线,宽度相 对狭窄尖锐;远中边缘嵴弯曲,相对 粗宽和圆钝。 9.从近远中看边缘嵴的顶点略微靠 近边缘嵴中央的内侧。10.颈缘线 呈V字型。 * 邻接面:11.大致形态是等腰三 角形。12.边缘嵴到达切1/3时特别 肥厚。(近中的位置比远中靠近切

缘)。13.边缘嵴和舌隆凸的过渡部呈凹状。(颈曲线)。14.从近中看能确定远中边缘嵴的中央部。 * 切缘 15.近远中径>唇舌径。16.切缘稍微靠近唇侧,大致上呈直线走向。17.唇侧的大致形态是四边形,舌侧三角形。18.牙颈部水平横断面的形态是圆三角形。

1.牙体要小一些。 2.近远中唇侧嵴发育不明显,轮廓比较圆。 3.切角征明显。 4.牙根征明显。 5.边缘嵴发达。(比较宽,厚) 6.盲孔(畸形舌侧窝)出现的几率 比较多。 7.切缘在唇舌向的中央位置, 远中 向稍稍向舌侧倾斜。 8.牙颈部的水平横断面的形态是 卵圆形。

(三)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的鉴别(位置的鉴别) 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大小大小 牙颈部水平横断面的形态圆三角行,或近似三角形的卵圆 形 卵圆形 唇面观切缘的 走行 水平直线弯曲并呈斜线走行

(四)下颌中切牙的特征 * 唇面 1.细而长。 2.切缘和牙体长轴大致成直角。 (牙根征基本上看不到) 3.近中的一半和远中一半大致同形同大。 (切角征基本上看不到) 4.近中和远中边缘到根尖大致呈一条直线。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部并发症(Local complications)和全身并发症(Systemic complications)。局部并发症常见,对机体影响较小。全身并发症少见,但对机体影响较大,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予高度重视。本章主要讨论口腔局麻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型、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 一、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血肿(Hematoma)由注射针头刺破血管所致,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偶见于颏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若局部组织疏松,血肿较大,特别是刺破翼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大量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图1);若局部组织致密,如腭粘膜下,血肿较为局限。血肿形成数日后,局部颜色变浅呈黄绿色,随后缓慢吸收、消失。血肿处理不当,可继发局部感染和牙关紧闭。 图1 血肿的早期肿胀上牙槽神经注射过程中立即出现肿胀预防措施:注射时应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刺破血管的机会。注射针尖不能有倒钩,减小组织创伤。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请心血管科、血液科医师会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处理:若局部已出现血肿,立即停止注射,压迫止血,给予冰敷。为避免局部感染和血肿扩大,酌情给予抗生素、止血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48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肿吸收消散。

(二)牙关紧闭(Trismus)牙关紧闭或张口受限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注射后,较为少见。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肌失去收缩和舒张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而出现牙关紧闭。另外,注射针刺破颞下窝内血管形成血肿、局麻药对骨骼肌的毒性作用、注射针头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以及注射针污染造成的深部组织感染也可造成牙关紧闭。局麻所致的牙关紧闭多是暂时性的,一般可在2~3h内自行恢复。血肿和感染引起的牙关紧闭,在血肿消退、炎症控制后,也会逐渐恢复。 预防措施:减少穿刺次数,减小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及时更换出现倒钩的注射针。注意消毒,避免注射针污染而将细菌带入深部组织。 临床处理:对于肌肉麻痹引起的牙关紧闭,局部热敷,逐步进行张闭口训练。对于咀嚼肌损伤引起的牙关紧闭,口服镇痛药物。感染引起的张开受限一般发生在注射后数天,症状逐渐加重并伴局部疼痛,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三)注射区疼痛(Pain on injection)注射区神经丰富、注射压力过大、局麻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温度和口腔组织温度差异较大,都可造成注射疼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麻醉药物变质、混入杂质或未配成等渗溶液,注射针头钝而弯曲、或有倒钩损伤组织和神经所致。 预防措施:术前给予表面麻醉,减慢注射速度。注意麻醉剂质量和温度。检查麻醉器械,不使用有倒刺的注射针头。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牙体雕刻技术

《牙体雕刻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144学时 适用专业:口腔修复工艺 一、课程性质 《牙体雕刻技术》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义齿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学》、《口腔医学美学》。 后修课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结合,课程设计全面性。本课程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既能够正确使用常用器械和设备,并能进行一倍及三倍牙雕刻,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转换,课程设计职业性。深入义齿企业调研,对学生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3.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牙体雕刻的制作流程来设计,每个项目的完成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做中学,做中教”,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4.线上与线下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开放性。应有开放性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有效的延伸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加深对牙冠外形特点的认识,完全掌握各牙牙冠外形的细节特征。 2.深刻认识不同牙冠外形的功能意义,以及不同功能接触特点对牙冠外形的不同需求

3.掌握牙体的相关理论知识及雕刻流程。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牙体雕刻,掌握牙齿的基本解剖特点。 2.熟练掌握恒牙雕刻方法,能够独自进行目标牙的外形雕刻,并掌握口腔科常用雕牙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应用解剖生理知识,理解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 素质目标: 1.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3.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牙体雕刻技术

牙体雕刻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牙体雕刻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144学时 适用专业:口腔修复工艺 一、课程性质 《牙体雕刻技术》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义齿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学》、《口腔医学美学》。 后修课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结合,课程设计全面性。本课程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既能够正确使用常用器械和设备,并能进行一倍及三倍牙雕刻,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转换,课程设计职业性。深入义齿企业调研,对学生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3.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牙体雕刻的制作流程来设计,每个项目的完成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做中学,做中教”,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4.线上与线下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开放性。应有开放性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有效的延伸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加深对牙冠外形特点的认识,完全掌握各牙牙冠外形的细节特征。 2.深刻认识不同牙冠外形的功能意义,以及不同功能接触特点对牙冠外形的不同需求 3.掌握牙体的相关理论知识及雕刻流程。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牙体雕刻,掌握牙齿的基本解剖特点。 2.熟练掌握恒牙雕刻方法,能够独自进行目标牙的外形雕刻,并掌握口腔科常用雕牙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应用解剖生理知识,理解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 素质目标: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1.常用麻醉剂: 普鲁卡因procaine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丁卡因dicaine 2.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superficial anasthesia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sthesia 阻滞麻醉block anasthesia 3.常用的阻滞麻醉: (1)上颌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下齿槽,舌,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4.局麻并发症及防治 (1)晕厥: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脑缺 氧所致。 主要表现:头晕、恶心、心悸、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短暂下降。 主要原因:病人紧张、恐惧、空腹、血糖降低、体质虚弱。 处理:让病人平卧,头放低位,保证呼吸通畅,安慰病人。 (2)中毒:单位时间内,血液中麻醉剂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各种 程度的毒性反应。 原因:a/ 麻醉剂量大,浓度过高;b/ 注入血管内;c/ 体质差。 表现:轻度中毒- 兴奋型:多活,无理智,眼球震颤,血压上升 - 抑制型:沉睡、痛觉减弱,脉弱,血压下降。 中度中毒- 烦燥不安,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上升,脉缓, 面色苍白。停止注射,吸氧,注射安定。

重度中毒- 肌肉痉挛,抽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注射安 定5-10mg,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3)过敏反应:患者曾使用过麻药,再用时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或过敏样 体征。 a/ 即刻反应:注射后数分钟即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全身发麻、 发痒、寒战、皮肤荨麻疹、皮疹、喘息样发作,甚至过敏 性休克。 b/ 迟缓反应:用药数小时后才发生口腔、舌、面、咽、颈肿胀。 处理:v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3-5%溴化钙10ml静滴地塞米松5-10mg 氢化考的松100-200mg。1/1000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4)感染:深部注射的感染症状出现较晚,麻醉后4-5天才出现局麻部位肿 胀,蜂窝织炎。 (5)血肿:注射时刺破血管,引起软组织内血肿形成。 处理:及时冷敷止血。1-2天后热敷及理疗,以促进吸收。 (6)注射针头折断:病人不合作。(小儿) 处理:手术前检查针头,发生意外即拍X片定位,手术取出。 (7)暂时性面瘫:麻药浸润、压迫等引起,或针头刺伤。 处理:注射部位要准确,理疗、针灸恢复。 口腔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滞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使该部位失去痛觉。确切的含义是局部无痛,但其它感觉如触压感、温度感仍存在,病员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一、局麻特点:摘自:医学教育网 (一)、局麻药物的选择: 局麻药物具有阻滞神经传导的作用,并应具备以下药理性质:产生完全麻效,对注射部位的组织无刺激,不造成神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麻醉作用快,维持时间长;安全范围大,被吸收后无明显毒性反应;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可耐高温高压消毒,可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剂配伍而不易分解。 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口腔科常用的有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利多卡因、阿替卡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常用局麻药物比较 2%普鲁卡因 2%利多卡因 4%阿替卡因 2%丁卡因类型酯类酰胺类酰胺类酯类医

牙体雕刻技术综合复习题

牙体雕刻技术综合复习题 1.某医生拔除患者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时,发现他在同样施用旋转的方式且施力的大小和速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侧切牙的牙根尖三分之一折断在牙槽窝内,分析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单选题] * A.侧切牙的牙根比中切牙的牙根更易折断 B.侧切牙牙根尖三分之一常有弯曲,施用旋转力拔除时较易折断(正确答案) C.拔除侧切牙时,旋转力施用不够 D.与拔除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先后顺序有关 E.以上都不是 2.男婴,1岁半,口内检查发现,上下颌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萌出,按照一般乳牙萌出顺序在其口内萌出的下一颗牙为() [单选题] * A.下颌乳尖牙 B.上颌乳尖牙 C.下颌第一乳磨牙(正确答案) D.上颌第一乳磨牙 E.下颌第二乳磨牙 3.牙齿口内定位左上区是指() [单选题] * A.A区 B. B区(正确答案) C. C区 D.D区 E. E区

7. 乳牙有多少颗牙() [单选题] * A、6 B、7 C、7 D、20(正确答案) E、5 8. 智齿指哪个牙位() [单选题] * A、切牙 B、尖牙 C、前磨牙 D、上颌前磨牙 E、第三磨牙(正确答案) 9. 下颌第一磨牙的发育沟有()条() [单选题] * A、5条(正确答案) B、4条 C、3条 D、2条 E、6条 10.牙体各轴面最突部分称作(C) [单选题] * A.牙尖 B.结节 C.外形高点(正确答案) D.牙体长轴 E.以上都不是

12.三角嵴是指() [单选题] * A.由牙尖顶至牙颈部的线形隆起 B.由牙尖顶至合面中央的线形隆起(正确答案) C.由牙尖顶至边缘嵴的线形隆起 D.由合面两牙尖相连而成的线形隆起 E. 由牙尖的任两斜面相遇而成的线形隆起 13.下列哪项不是构成上颌中切牙舌窝的隆起:() [单选题] * A.近中边缘嵴 B.远中边缘嵴 C.切嵴 D.颈嵴(正确答案) E.舌面隆突 14.下列哪一项是上颌中切牙牙根颈部横断面形态() [单选题] * A.方圆形 B.窄长形 C.卵圆形 D.圆形 E.圆三角形(正确答案) 15. 下述上颌尖牙冠唇面形态描述哪个不正确?() [单选题] * A、尖牙唇面轮廓呈五边形 B、两条牙尖嵴相交成直角 C、牙尖顶偏近中方向 D、唇面外形高点在颈1/3处(正确答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实验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54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自学学时30学时。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牙体牙列的正常形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特点,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有的放矢。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实验一:牙体测量与雕刻 目的要求∶ 1、了解口腔牙齿的形态与尺寸,掌握牙体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牙位牙齿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熟悉该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 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测量离体牙或石膏模型,将测得的数值写入实验报告。 2、雕刻刀的正确使用,至少选择雕3牙位牙齿进行雕刻。 实习二: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上、下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标志。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即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 3、了解了解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 实验内容∶ 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实习三: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颌面部表面解标志。 3、了解面部比例关系、美容角。 实验内容∶ 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是口腔科最重要基础操作之一,是完成口外、口内修复的必备技术。低年资医生往往不能有效掌握技术要领,从而导致麻醉效果差,甚至麻醉失败。这里谈谈口腔局部麻醉的药物,方法,注意事项及经验。其次说一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图5~1 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 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 神经阻滞 麻醉(上颌结节注射)的前庭沟 底 半张口,注 射针与上颌 牙的咬合面 成15度角, 向上、向后、 向内方向刺 入 1.5~ 2.5厘 米 1.5~2毫 米 同侧上颌磨 牙、牙周膜、 牙槽骨及颊 侧牙龈(不包 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 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腭侧龈缘 至腭中线 联线1/3 处 大口张,从 对侧下颌尖 与第一前靡 牙间,向上、 后、外方向 刺入 约0.5~1厘 米 0.5毫升 同侧上颌前 磨牙的腭侧 粘膜及牙龈 鼻腭神经 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腭龈乳头 基部(腭乳 突处) 大张口,与 牙长轴 平行或从侧 方刺入 约0.5厘米0.2毫升 腭侧粘膜及 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翼下颌韧 带外侧颊 大张口,从 对侧下颌两 约1.5~2.5 厘米触及骨 1.5~2毫 升 同侧牙、牙周 膜、牙槽骨及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牙体观察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 【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测量牙体牙 【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 1.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 2.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mm为单位)。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和图2-2)。 (1)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2)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2.IA,图2-2A)。 (3)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图2-18,图2-2B)。 (4)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图2-IC,图2-2C)。 (5)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图2.1D,[]2-2D)。 (6)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图2-1E,图2-2E)。 ABC E D

FG 图2-1前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冠厚E,牙颈宽 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EFG 图2-2后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颈宽E.牙冠厚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7)牙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图2.1F,图2-2F)。 (8)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图2.1G,图2-2G)。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结果表中。 4.根据测量数值,对照离体牙,分别绘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磨牙各面的外形。[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和尖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如何区分上下颌的前牙? 2.如何区分上下颌和左右侧的前磨牙? 3.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4.上下颌第一磨牙为三根时,其牙根的分布、形态有何区别?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离体牙的测量结果和绘制的外形图。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简介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面向口腔医院义齿制作中心、综合医院口腔科技工室、口腔义齿制作公司、口腔材料、设备经营企业等行业一线岗位,从事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修复体质检、义齿生产档案管理,口腔材料、设备等企业营销及有关技术支持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学制及学历:全日制三年,专科学历。 专业概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学校特色建设专业之一。该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突出,教学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新颖,而且专业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在专业培养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校建有完善的口腔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全适应国内外口腔医学技术发展要求。本专业多年来有多家稳固的、具有一定带教经验的实训实习教学基地,形成了一整套良好的后期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现设有包括浙江省口腔医院、杭州市口腔医院等一批教学实习基地,以及包括各大口腔义齿制作中心等在内的1 1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习条件。与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教学合作和交流,同时引进日本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相关的专业教材、教学模具,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进行示范性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使教学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历年来,在全国“日进”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技能比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个人单项一、二、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熟练制作常用修复体的能力;掌握使用口腔修复常用材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口腔保健和□腔疾病预防知识。 课程设置:人体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口腔解剖生理及组织病理学、美学基础、口腔修复工艺概论、牙体雕刻技术、口腔材料学、口腔疾病概要、口腔预防保健学、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口腔医学美学、临床模型修复体制作、齿科技工管理等。 就业面向:毕业后能在口腔医院义齿制作中心、综合医院口腔科技工室、口腔义齿制作公司从事义齿制作和质检工作;口腔材料、设备经营企业从事口腔医疗器械营销工作。近几年本专业的最终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本专业毕业前或毕业后可参加国家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高级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腹有诗书气自华

各个牙体雕刻之基本形态要求.

各个牙体雕刻之基本形态要求 一、切牙类 (一)上颌中切牙的特征 * 唇面: 1.大致形态是梯形。 2.整个牙体稍微丰满。 3.近远中唇面嵴明显。 4.颈缘线呈U 字型。 * 舌面: 5.大致形态是三角形。 6.有舌面窝。 7. 有舌隆凸。 8.近中边缘嵴大致上是直线,宽度相对狭窄尖锐;远中边缘嵴弯曲,相对粗宽和圆钝。 9.从近远中看边缘嵴的顶点略微靠近边缘嵴中 ..央的内侧。10.颈缘线呈V 字型。 * 邻接面:1.大致形态是等腰三角形。 12.边缘嵴到达切1/3 时特别肥

厚。(近中的位置比远中靠近切缘)。 13.边缘嵴和舌隆凸的过渡部呈凹状。(颈曲线)。14.从近中看能确定远中边缘嵴的中央部。 * 切缘 15.近远中径>唇舌径。16.切缘稍微靠近唇侧,大致上呈直线走向。17. 唇侧的大致形态是四边形,舌侧三角形。18.牙颈部水平横断面的形态是圆三角形。 -

(二)上颌侧切牙的特征(和上颌中切牙比较) 1.牙体要小一些。 2.近远中唇侧嵴发育不明显,轮廓比较圆。3.切角征明显。 4.牙根征明显。 5.边缘嵴发达。(比较宽,厚) 6.盲孔(畸形舌侧窝)出现的几率 比较多。 7.切缘在唇舌向的中央位置, 远中 向稍稍向舌侧倾斜。 8.牙颈部的水平横断面的形态是 卵圆形。

(三)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的鉴别(位置的鉴别) 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大小大小 牙颈部水平横断面的形态圆三角行,或近似三角形的卵圆 形 卵圆形 唇面观切缘的 走行 水平直线弯曲并呈斜线走行

(四)下颌中切牙的特征 * 唇面 1.细而长。 2.切缘和牙体长轴大致成直角。 (牙根征基本上看不到) 3.近中的一半和远中一半大致同形同大。 (切角征基本上看不到) 4.近中和远中边缘到根尖大致呈一条直线。

《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91074872)

《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您的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仅有()高等学校开设口腔医学专业。 [单选题] * A.1所 B.2所 C.3所 D.4所(正确答案) E.5所 2、无牙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此类牙称为()。 [单选题] * A.槽生牙 B.侧生牙 C.端生牙(正确答案) D.多牙列

E.双牙列 3、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称为()。 [单选题] * A.中线 B.牙体长轴(正确答案) C.轴嵴 D.外形高点 E.线角 4、横嵴为()牙合面的重要解剖标志。 [单选题] * A.下颌第一前磨牙(正确答案) B.上颌第一前磨牙 C.下颌第二前磨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下颌第一磨牙 5、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牙是()。 [单选题] * A.下颌中切牙(正确答案) B.下颌侧切牙 C.上颌侧切牙 D.上颌中切牙 E.下颌尖牙

6、牙合面发育沟呈H、Y、U的牙是()。 [单选题] *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正确答案) E.下颌第二磨牙 7、近中颊尖、远中颊尖与远中尖约相等为()的主要解剖特征。 [单选题] * A.下颌第一乳磨牙 B.下颌第二乳磨牙(正确答案) C.上颌第一乳磨牙 D.上颌第二乳磨牙 E.下颌第一磨牙 8、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出现的牙是()。 [单选题] * A.下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一前磨牙 C.下颌第二前磨牙 D.上颌第一磨牙(正确答案) E.下颌第一磨牙 9、正常接触区的位置和形态非常重要,其意义错误的是()。 [单选题] *

维护《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 2.课程性质:必修课 3.课程类型:B 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5.计划学时: 86学时 6.学分:6学分 7.适用层次及专业:三年制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8.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9.所属系部:口腔医学系 10.编制教研室:口腔基础教研室 11.编制者: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牙体解剖、颌面部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牙列、牙合与颌位及口腔功能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掌握牙体、牙列、颌面部解剖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熟悉下颌的运动及牙合的关系,理解口腔功能的生理机制。 2、具体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牙体解剖形态、口腔颌面部及局部解剖形态及位置毗邻关系。 2.掌握牙列的基本形状及牙排列的规律。 3.掌握牙合与颌位。 4.熟悉牙合与咬合的关系,了解牙合的发育过程。 5.熟悉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咀嚼功能。 6、了解口腔其他功能 能力目标 1.能通过冠长、冠宽、冠厚、根长、牙列长度与宽度的测定,能够掌握体的解剖形态及牙列的形状。 2.能通过对牙合平面的测定,能够掌握解剖学牙合平面和修复学牙合平面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3.能通过牙倾斜度的观察,掌握各牙的唇颊舌向倾斜斜度和近远中向的倾斜度。 4.能通过修复学牙合平面与上颌牙的接触关系,掌握上下颌牙上下位置关系。 5.能通过中性牙合、近中牙合及远中牙合的观察,掌握它们与面型的关系。 6.能掌握咀嚼效率的定义。 7.能熟悉咀嚼效率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素质目标

各个牙体雕刻之基本形态要求

,. 各个牙体雕刻之基本形态要求 一、切牙类 (一)上颌中切牙的特征 * 唇面: 1.大致形态是梯形。 2.整个牙体稍微丰满。 3.近远中唇面嵴明显。 4.颈缘线呈U字型。 * 舌面: 5.大致形态是三角形。 6.有舌面窝。 7. 有舌隆凸。 8.近中边缘嵴大致上是直线,宽度相 对狭窄尖锐;远中边缘嵴弯曲,相对 粗宽和圆钝。 9.从近远中看边缘嵴的顶点略微靠

,. 近边缘嵴中 ..央的内侧。10.颈缘线呈V字型。 * 邻接面:1.大致形态是等腰三角 形。12.边缘嵴到达切1/3时特别 肥厚。(近中的位置比远中靠近切 缘)。13.边缘嵴和舌隆凸的过渡部 呈凹状。(颈曲线)。14.从近中看 能确定远中边缘嵴的中央部。 * 切缘 15.近远中径>唇舌径。16.切缘稍微 靠近唇侧,大致上呈直线走向。17. 唇侧的大致形态是四边形,舌侧三角 形。18.牙颈部水平横断面的形态是 圆三角形。 -

,.

,. (二)上颌侧切牙的特征(和上颌中切牙比较) 1.牙体要小一些。 2.近远中唇侧嵴发育不明显,轮廓比较圆。 3.切角征明显。 4.牙根征明显。 5.边缘嵴发达。(比较宽,厚) 6.盲孔(畸形舌侧窝)出现的几率 比较多。 7.切缘在唇舌向的中央位置, 远中 向稍稍向舌侧倾斜。 8.牙颈部的水平横断面的形态是 卵圆形。

(三)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的鉴别(位置的鉴别)

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大小大小 牙颈部水平横断面的形态圆三角行,或近似三角形的卵圆 形 卵圆形 唇面观切缘的 走行 水平直线弯曲并呈斜线走行牙颈部 舌面窝深度浅深 面积大小(四)下颌中切牙的特征 * 唇面 1.细而长。 2.切缘和牙体长轴大致成直角。

牙冠基本形态的石膏雕刻分解

项目四 牙冠基本形态的石膏雕刻 知识目标 1. 牙冠的解剖形态知识。 2. 能够从长方柱开始再现牙体的形态。 3. 基托蜡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简介。 4. 各类牙牙水平横断面的形态。 5. 各类牙牙颈缘线的位置和形态。 能力目标 1. 学会雕刻蜡牙冠。 2. 学会从长方柱开始再现牙体的形态。 情感目标 1. 通过牙冠基本形态的1倍石膏雕刻,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并 课程名称 牙体雕刻艺术与技术 学年 第 学期 学时计划 课 内 学时 学生课余 学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授课对象 授课方式 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且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 1. 掌握各类牙冠和牙根的大小的平衡。 2. 掌握各类牙水平横断面的形态。 3. 掌握各类牙颈缘线的位置和形态 4.掌握基拖蜡的使用方法。 难点 项目教学法 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雕刻牙冠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结合创设情景、观察分析、实践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 学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以赛促学法。 3.项目分解法。 4.行为导向法 5. 学炼相结合的方法 教时 32学时 教具 全口1:1石膏牙列模型、基托蜡、切削刀、46#、48#雕刻刀、切削刀、酒精喷灯、石蜡油、酒精灯、红蓝铅笔、棉花。 课前准备 所用教具,本项目所需理论知识 项目提出 1. 2. 项目分析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牙冠基本形态的1倍石膏牙雕刻,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教时、教具和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