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

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一、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二、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2009-12-17 14:00:36| 分类:地理专题复习|举报|字号订阅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 ,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 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

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0~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0~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时节普通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呈现在春季。由于固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空中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理,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才能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淡色土和湿润严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由于晴天时,白昼太阳辐射激烈,空中增温激烈,夜晚空中有效辐射强降温激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管什么中央,都是离空中越近,日较差越大,由于大气的直接热源是空中长波辐射。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均匀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域月均匀最高温度在7月份呈现,月均匀最低温度在1月份呈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均匀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二、影响气温年较差的要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要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到达46℃。低纬度地域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域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关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域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

(完整版)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呈现在春季。 原因: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空中接触面积小,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节,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 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淡色土和湿润严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由于晴天时,白昼太阳辐射激烈,空中增温激烈,夜晚空中有效辐射强降温激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①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山顶)。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接受地面长波辐射能量多;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故(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白天气温高;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夜间(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气温低。 凸出地形:由于海拔高、与下垫面接触面积小,气温(与同一地段的平地近地面空气相比)受地表(长波辐射)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②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

日较差

一、气温日较差 1、气温日较差的定义: 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原因: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原因: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原因: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白天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 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故气温日较差小。 (3)地形:海拔较高的山顶比山麓气温日较差小。 原因: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海拔较高的高原上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同纬度海拔较低的平原。如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下垫面性质 ①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②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③旱地比水田大。 原因: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二、气温年较差 1、气温年较差的定义: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2、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气温年较差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仅1~2℃;中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增大,一般可达10~20℃;高纬度地区可达30℃以上。 原因: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很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故气温年较差很小。中高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冬季则相反。因此,冬夏获得的热量其差别很大,故气温年较差大。 (2)同一纬度,陆地上气温年较差大,海洋上则小。中纬度的内陆,气温年较差可达30~40℃,海洋上仅10~15℃。 原因:海陆物理性质不同,致使海洋增温和冷却缓慢的缘故。 (3)一般来说,气温年较差凸形地小于凹形地;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风速大的地区小于风速小的地区。 (5)植被覆盖地区小于裸地。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

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 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

气温日较差规律: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晴天。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内陆。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山下平原;(小尺度地形) 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规律: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原因: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x6)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 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 季节一般夏季>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 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 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平地>凸地(如小山丘)。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 ,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 ,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就北半球来说 ,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 ,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 ,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 ,但在中高纬度地区 ,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 ,日照时间长 ,白天温度高 ,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 ,冷却时间不长 ,使夜间温 度也较高 ,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 ,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 ,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 ,通风不良 ,热量不易散失 ,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 ,加上 辐射冷却 ,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

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 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 ,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 ,湍流交换较强 ,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 ,而换来自由 大气中较暖的空气 ,气温的年较差 ,日较差皆较小] ,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 ,平地那么介于两者之间 ,山谷大于 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 ,海拔高 ,空气稀薄 ,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 ,晚上大气逆辐射弱 ,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 ,水域面积大 ,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晚上大气逆辐射强 ,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 ,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且距海越远 ,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 ,因为晴天时 ,白天太阳辐射强烈 ,地面增温强烈 ,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管什么地方 ,都是离地面越近 ,日较差越大 ,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二、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 ,太

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的一般规律: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地,山谷>山峰,晴天>阴天;低纬地区>中纬地区>高纬地区。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空气流动性强等原因而日较差较小],山谷大于山峰,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大)。 (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实例:1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但年较差小,因此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形容高原气候特色. 2 西北地区:地处中纬,深居内陆,气温较同纬地区偏高(光照长,云量稀少,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的很少.)气温日、年较差均大.形成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同一纬度带由于海陆分布的差 异而形成了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气候(海洋上冬暖夏 凉,气温年较差小,大陆夏热冬寒,年较差大,海洋上云

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地理纵横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 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 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