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八 第一讲强化学科四大基本能力1

专题八 第一讲强化学科四大基本能力1

专题八 第一讲强化学科四大基本能力1
专题八 第一讲强化学科四大基本能力1

专题八 地理解题技巧

第1讲 强化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感悟高考】(2012·江苏高考)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

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考情追踪】

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期,应强化规范审题、规范用语、规范解答、规范书写等方面的训练。

【技法点拔】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从文字表述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特别是综合题,往往每一个材料都设有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直接来自材料,有的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获取。解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注意从中提取关键词语,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

(2)从试题题干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题干是地理问题设置的关键,要明确题干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整合归纳。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设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指向性”即问的问题是什么,为解答问题提供具有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等限制性要求,这是设问信息最重要的表现,切不可掉以轻心。 2.从图示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解答从图示获取信息的题目必须过好地图关,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例”——分析“图中”的步骤。 3.从地理表格数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表格数据种类较多,大致有以下几类:

(1)时间型:即展示某一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如气候资料、人口增长、等数据),它主要反映出某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规律。(2)结构型:即展示某一地理事象内部的结构数据,如农业产值结构构成,三大产业结构构成等。(3)区域型:即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数据进行对比等等。

可通过表格的横向类比和纵向类比获取信息,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点、相异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如:某地三大产业构成变化表。

4.从试题答案或选项中获取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的获取是多种多样的,在组合型选择题或综合题中,前一题的答案也往往是下一题的设问,可以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答案。

【跟踪演练1】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单位:mm),

A .长江

B .珠江

C .黄河

D .淮河 (2)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河床海拔

B .年降水量

C .河流长度

D .流域内地貌特征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呈现方式)和内容(考核重点)建立正确的联系。

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跟踪演练2】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它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面积约4.3平方千米,钓鱼岛距我国大陆约330千米,距我国台湾省基隆市约170千米,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材料二 下面甲图为“我国钓鱼岛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海域等深线分布图(P 为日本的石垣岛,单位:米)”,乙图为“我国大陆至钓鱼岛地形剖面图”。

材料三 钓鱼岛周围海底蕴藏大量的石油,还具有极其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它是东海的鲭鱼渔场,每年鱼汛期间,浙江、福建、台湾的渔民都常来捕鱼,遇到台风季节,钓鱼岛与东南部的南小岛之间的海峡,却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良港,有上百艘船只在此躲避台风。

(1)下面两幅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海洋及其深度,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能反映我国钓鱼岛至台湾岛地形的剖面图是________,说出其判断理由。

能反映我国钓鱼岛至日本石垣岛地形的剖面图是________,说出其判断理由。

(2)试说明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3)试说明钓鱼岛成为我国许多渔船躲避台风的“避风港”的原因。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描述一般是指描写和叙述地理事象的形态特征、分布特征和变化

特征等,而阐释一般是指对地理事象形态、分布和变化的原因进行说明、解释。

1.技术要求性设问要精炼准确: 技术要求性设问是考查技能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综合性试题中经常出现。试题中的技能型要求往往都是很明显的。例如绘图类技能要求常见

的有“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运用锋面符号,在图中画出锋面的位置”等。识别出技能型要求设问后,应按照试题要求完成任务。

2.基础性设问要善于回归教材:基础性设问考查的内容多为一般的概念、分类或基础知识,这类问题的回答多与教材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再认再现教材知识并准确表达非常关键。因此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3.特征性设问描述要把握整体、兼顾微观:在描述地理事象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时,要弄清分布大势,变化趋势,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同时要兼顾微观变化。如: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整体趋势是上升,微观变化是有的年份也会下降,故气温变化趋势是波动上升,而不能答成上升。

4.综合性阐释设问要善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性设问不仅要求知道地理现象是什么,而且要求能够分析为什么,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难度较高。要突破该问题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复习时要注意对规律和原理的掌握,并会迁移应用到具体的试题案例中来。第二,掌握该类问题的构题特点,这类问题的关键词常有“分析……”“说明……”等,具体设问如“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等。

5.多点式设问应做到点点到位:多点式设问是高考综合题设问的重要形式,该类设问主要结合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不同方面考查地理事物的特点,设问中涉及的各点是并列的,反映了该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所以该类问题往往可以拆分为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和阐释。解答该类问题,一方面要认准考查内容涉及的方面,不能因审题失误造成遗漏;另一方面要在充分调用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语言准确描述和阐释说明。

【跟踪演练3】(2012·福建高考)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表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

水域

滩涂

未利

用地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据上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论证和探讨问题就是用已知原理和规律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这类问题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开放性题目呈现。论证和探讨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即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必须亮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

(2)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在论证观点时要表达清晰,逻辑性要强,切不可出现与观点相背的论据或前后矛盾的论证。

(3)论证观点、表述和内容有机结合。论证时做到论点论据相统一,与所学地理知识有机结合,不能以原理代替答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

【跟踪演练4】(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

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2)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从文本解读入手 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从文本解读入手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过去十几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忽略语篇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怎么培养读的策略?怎么培养听的策略?怎么在上下文中猜生词?这些都是形式上的教学,没有关注语篇学习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而且在教学中,已经出现了模式化和程式化的现象。由此可见,要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篇,把握好教学的核心内容,如果丢了教学的核心内容,就丢掉了学科育人的平台,放弃了学科育人的途径,也就无法落实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这条建议里,我们强调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的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 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所以任何一个好的语篇内部,都是有明确的主题语境和具体的主题内容的,并且内容与内容之间都含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每个语篇都有自己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作者通过这些修辞方式来组织和呈现信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开展好教学的前提是要研读好语篇。 一、什么是文本解读? 那么语篇研读是指什么?它具体指读者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做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我们建议老师们在做文本解读时,主要回答三个具体问题。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 wh at ,回答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 how ,即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和内容结构,语篇的编排、段落之间有什么关联,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以及语言特点是如何为主题呈现服务的。也就是说,作者为了有效并恰当地表达这样一个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第三个要回答的问题是 why ,即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语篇所承载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或者说分析一下作者或说话人(不论是口语听力语篇还是书面语篇)传递了什么样的意图、情感态度或者价值取向?

必修二+专题八+第一课+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课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条件,理解其形成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能够说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名称,比较分析它们职能的异同点;(3)利用相关史料,感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约束,认识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分析美国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企图 (3)掌握《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性质及作用以及把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2.难点:对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分析。 【预习案】 任务一:布雷顿森林体系(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以下问题) 布雷顿森里体系的建立:(1944年) (1)背景: (2)内容 (3)影响: (4)本质: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5)瓦解: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 ②表现:美国放弃固定汇率,才有浮动汇率,宣布美元贬值

③原因: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衰退,体系内部不稳定性 任务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以下问题)1、关贸总协定的签署:(1947年) (1)背景: (2)目的: (3)宗旨: (4)性质: (5)作用: 【探究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先对议再组议,组内答案规范统一。) 2012年7月,美国债务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金融界也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下列材料摘自2012年9月6日的《经济参考报》,阅读材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维持了稳定的增长,各国货币中只有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1971年8月15日,随着美国公共财政因越南战争而陷入困境,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挂钩,浮动汇率制拉开了序幕。从此以后,美元继续维持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 40年来,美国36个财政年度出现赤字,共和党人里根在1981年至1988年担任总统期间,大幅度降低富人税率被称为实施“劫贫济富”的税收政策,与此同时,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与苏联展开大规模军备竞赛,8年期间,财政赤字达到13 387亿美元,超过从美国建国到1980年206年财政赤字之和。共和党人乔治·布什在1989年至1992年担任总统4年期间,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四大工程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方案 总公司所属各党支部: 为了认真贯彻总公司党委《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二〇一二年党委工作安排》(并市政总党发[2012]14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的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着力实施“先锋工程、素质工程、聚力工程、创新工程”,解决两级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加强两级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结合总公司实际,制定“四大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在实施“四大工程”中,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思想上求深。各党支部要深刻认识“四大工程”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将实施“四大工程”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二是标准上求严。要严格按照党委要求,逐项落实,严格把关,确保实施“四大工程”的严肃性。三是方式上求新。根据基层单位实际,设计开展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实践载体,推动“四大工程”深入开展。四是效果上求实。在推行“四大工程”过程中,各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在执行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先锋工程 “先锋工程”是总公司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亮点工程,也是充分发挥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两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开展好以“五亮五比五创五评”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带动党员干部创先进争优秀。 (一)主要内容 一是大力推行“五亮”活动,展示党员形象。在广大党员中大力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标准、亮承诺、亮评议”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多渠道亮身份、多方位树形象,增强党员意识,强化自我约束,接受群众监督。两级党组织将运用岗位考核、业务考核、绩效考核等手段,定期对每位党员履行岗位标准、兑现公开承诺、岗位业绩情况作出评价,在公司内部再次掀起党员比学赶超的新热潮。 二是积极开展“五比”活动,激发内在动力。两级党组织要把实施“先锋工程”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将“先锋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让领导放心和让职工群众满意上。按照总公司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广泛开展以“比素质、比干劲、比创新、比作风、比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教育引导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一课学案

2012— 2013 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编号: 08— 25 使用时间: 2012 年 11 月 21 日 专题八 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编写:张娜 审核人: 审批人: 【温馨提示】 1、 请用 20 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 2、 分层完成, A 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 B 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 C 层选做。 3、 首先依据自学引导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 重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4、 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附)必须记住的概念:浪漫主义、 《自由引导人民》 、贝多芬、雨果 【课程标准】 了解 19 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学习目标 】 1、 能记住 19 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解读材料、合作探究文学作品的价值,学会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情投入、与学生一起体会文学艺术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预习案——自学引导】 知识导学(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引导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一、结合《巴黎 1、浪漫主义的含义 :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圣母院》的内容 对社会现状不满, 宣扬人的情感至上, 追求个性的张扬, 积极追寻 理想世界 。 说说你对美与 2、时代背景★ 丑的看法? ( 1)政治上: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 2)经济上: 18 世纪后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延伸。 ( 3)思想上: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 3、特点: ( 1)不刻意突出理性,强调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紧密结合现实。 ( 2)表现手法:采用夸张,富于幻想与传奇色彩。( 3)中心:英国、法国。 4、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国家 代表人物 英国 拜伦 雪莱 济慈法国 雨 果俄国 普希金德国 海涅 名人名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代表作 《唐璜》—— “讽刺现代社会积弊 ”的百科全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自传色彩长篇叙事诗★《西风颂》、《解放的普罗米修斯》 、《致云雀》《秋天颂》、《夜莺颂》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叶甫盖尼·奥涅金》 、《上尉的女儿》 《致恰达耶夫》《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水利四大工程建设

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水利四大工程建 设 马礼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贫困山区水利工作而言,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从广大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根据XX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水利先行。 一、水利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水、电、路等问题都应解决。相对而言,水利显得更为特殊。更重要这是因为: 农业主导地位需要水利作支撑。我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县,农业是经济的主导,粮、猪、油等主要农产品是农村经济的支柱。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县现有各类水利设施2557处,这些水利工程长期担负着全县的农业生产与灌溉等繁重任务。目前,全县70多万亩耕地80%以上是靠水利工程来灌溉的;有60%的农村人口是靠水利工程休养生息的。农村的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利工程。

减轻灾害影响、提高抗灾能力,需要水利作保障。我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洪旱灾害十分频繁。受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影响,年降雨量平均达1000毫米左右,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季际变化大,其中丰水年的降雨量为枯水年的1.3倍。每年主汛期5—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左右,且多为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同时,我县又是典型的干旱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据资料统计,在上世纪的100年中,我县发生干旱67次,平均1.5年出现一次,共发生洪灾33次,平均3.1年出现一次。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统计测算,洪旱灾害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达到了30%-60%。也就是说,每次的干旱或洪灾要造成农业40%左右的减产减收。因此说,洪旱灾害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把根治洪旱灾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之基础,需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品位需要水利来提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为新农村描画的美好图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要兴利除害,大修水利,增强抗灾能力。其次要依靠水利工程提升新农村的品位。把农村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饮用水质的提高、小水电的建设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打造出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促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德育大纲》中也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改精神编写的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 1.“外语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主要途径是练,因此,学习外语是一个练功夫的过程。英语语言知识和规则是必须学的,但是只有在足够的操练中,才能领会所学的知识和规则。 2.“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说是读写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早起朗读的习惯。出声并大声地朗读,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听英语广播和英文歌曲的习惯。随时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如:坚持写英语日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等。 3.重视语音训练,把学好语音看作学好英语的基础。语音训练不仅是入门阶段的重点,而且要求贯彻始终。语音语法基础不太扎实的注意查漏补缺。 4.认为句型练习提供典型句子结构,是进行基本语法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语法教学是以句法为主,或者说以基本的句型结构为主,词法结合句法学习。各课的语法句型是核心,体现各课的语法重点。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是: 首先,它有一个全国跨学科的总体框架,在这个统一的框架内让各个学科把各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来。我觉得这个顶层设计非常清晰。 其次,新版课程标准和原英语课标相比,它的维度更加简化。原来画了个复杂的大圆形,现在分成核心素养四大块: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在强调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新课标比老课标更简洁。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把“思维品质”提升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 再次,原来的语种不太全,这次修订还增加了其他语种,现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都有了,语种的增加对中小学语种的布局是有影响的,比以前要全面了。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科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首次出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但其实“核心素养”与2003年课标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其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为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部分,情感态度即是“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没有变化,学习策略对应的即为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 2003版课标中提出的综合语用能力,除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明确的描述,对于其他几项能力的描述却较为模糊。而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在语用能力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明确描述,对每一项能力如何形成以及形成需要达到的标准都做了更加明确和定性定量的描述,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述教育部考试中心构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中,生物科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教育部考试中心构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中,生物科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哪些内容?【100分】 答:生物科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支撑高水平人才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是发展生物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涵盖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关键思维等维度。在《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4个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中:“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观点;“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运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并能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侧重于实验和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是指能够理性地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的担当和责任感。现行高考生物科能力考查目标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结合现行高考生物科对能力考查的积累和凝练,基于学科素养发展、价值塑造的现实要求,反映新课程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时代性、传承性、学科特性,将新高考生物科关键能力确立为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新高考生物科关键能力与高考评价体系、现行高考生物科能力目标的关系如图1所示。理解能力要求深入了解必备知识的内涵并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将单一、零散的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作为能力培养与素养发展的基石。在学以致用的培养理念下,对知识的输出提出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从生物学视角获取关键信息、解释生物学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进行表达。这是对现行高考生物科理解能力及获取信息能力的延续和提升,也是对学科素养发展的铺垫。实验探究能力是生物学自然科学属性的鲜明体现。通过对《生物课程标准》、中学教学实际、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考量,提出学生要具备实验探究能力,即在对所学实验的实践和学习后,能够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如分析问题、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掌握科学探究的整个流程。解决问题能力是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理念的体现,

完整版工程建设项目史上最完整的全流程图

工程建设项目史上最完整的全流程图,必收藏备用!2019-05-29 11:19 工程建设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众人眼中的“老大难”,文中四大流程中的24 张图带你全面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全流程! 一、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流程 1.1 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流程 1.2 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建议书、可研)流程 1.3 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流程 1.4 工程建设项目准备阶段工作流程 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 2.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本流程 2.2 招投标基本流程 2.3 合同签订流程 2.4 施工准备流程 三、项目风险管理与信息管理流程 3.1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3.2 项目信息管理流程 3.3 竣工验收流程 四、工程项目监理工作基本流程 4.1 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的总流程 4.2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流程

4.3 施工阶段工程投资控制流程 4.4 施工阶段工程进度控制流程 4.5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4.6 施工阶段安全监理控制流程 4.7 合同管理控制流程 4.8 信息管理控制流程 4.9 组织协调控制流程 4.10 工程质量问题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流程4.11 工程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4.12 工程洽商控制及签证工作流程 4.13 工程竣工验收控制流程 一、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流程

1.1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流程 可厅性研究 投资决策阶段 立项决策 初涉设汁及其*批 施匚图设计及其审批 施工许可 采购与施工Ffr e ! 主庐准备啜匸验收 竣匸结算与竣工决算殳付使用阶段 项打后评价

1.2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建议书、可研)流程 企业投资坝 目 編制妆卜1建谏书 F 报批项冃建魂H 1刪 违址勺按、Ml雪方 rOi'J 宾我得I地空用収 迪过招标?拍恩捷牌般 方式获 性 J - f Ml 鉴告土地出让普 网』克轴土ft出 止金”敢堰廉氏 冇i i吉 屈用权证》 血过 实施顶LI 1.3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流程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信息社会使得许多传统职业消失,同时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职业。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帮助学生适应变化和未知,并具备不仅能做这个工作,能做好这个工作,还能做好其他工作的能力。 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本身处在一个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环境中。信息时代要求融合多种技术和资源,并要求个体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即在更宽广的范围内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宏观思维和过去未来思维,而面对不确定性,如何革新思维并能“以不变应万变”是个人必须具有的能力,关键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它的习得对个体来讲是一种学习方向的重新调整,也为职业岗位的变换与定位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最早“关键能力”一词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在1972年给欧盟的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提出,很快就激发了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学者的研究兴趣,并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各国学者都认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关键能力”的概念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开始对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进行研究与思考。 到20 世纪80 年代,德国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的概念,并于1987 年写入了德国职业培训条例中。职业行动能力是关键能力更高一级的能力概念,在德国专家劳尔·恩斯特看来,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应包括三项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会全面、系统、综合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方法能力———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社会能力———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等。 梅腾斯“关键能力”的思想就是要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全面性和可迁移性”。他认为职业教育应瞄准四种“关键能力”:(1)基本能力。(2)水平迁移能力。(3)可迁移的知识原理。(4)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阿诺德认为,“关键能力”理论的关键是“迁移和认知问题”。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与迁移培训”将“关键能力”的定义分为五个方面:(1)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2)交往与合作。(3)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4)独立性与责任感。(5)承受能力。凯泽的“关键能力”概念为(1)明确主题的能力。(2)独立性与参与能力。(3)团体或社交能力。(4)系统或方法能力,即理解因果关系。(5)反省能力。我国学者尹金金等将其定义为:针对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个体不仅能胜任当前需求快速变化的工作,而且能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变化所具有的跨职业多种能力的整合。 从上述有代表意义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关键能力”有以下几个本质特点:(1)“关键能力”的概念源于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对“关键能力”的探索是教育自我反思、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2)对单一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无法使劳动者适应职业流动和职业变迁,必须培养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外的、能使劳动者“以不变应万变”的素质,这种素质属于劳动者能力中之核心,是劳动者对不同职业的适应能力,就是劳动者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3)“关键能力”培养的模式为:知识→能力→适应职业变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依靠不同职业或专业领域具有共性的知识和能力,当职业发生变更,或劳动者年龄发生变化时,劳动者过去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起作用。如社会和法律知识、经济常识、计算机知识、外语、自然科学、历史知识等,逻辑性、计划性和连贯性思维,有效地运用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教育部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教育部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时间:2014-04-28 [大中小]浏览次数:1882 [打印] [关闭] [收藏] 教育部(微博)于4月25日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在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近期工作目标是“建成一个体系、确立一个体制、形成一个格局”,即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五个统筹”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 据介绍,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为此,《意见》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一是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二是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

党建工作四大工程

近几年的党建工作实践,已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工作基础,要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台阶,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部门实际出发,抓重点,抓难点,把上级关于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们要扎实推进“四项工程”,进一步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实施理论武装工程,进一步提高全院干警的政治素质。一是要以“三个代表”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结合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7.1”和“9.3”讲话精神,以及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把理论武装工作引向深入。各支部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好学习,使全体同志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二是要坚持联系实际,务实管用的原则。要针对干警队伍的思想实际,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根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体党员干警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使广大干警在学好政治理论的同时,实现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的双提高,从而增强大家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高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三是创建学习型法院,争当学习型法官。要以深入学习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开展争当学习型法官

的活动,注重在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实效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完善学习制度,坚持周六集中学习制度,引导干警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党委中心组要带头抓好学习,院庭两级领导干部,要落实一岗双责,以实际行动组织开展好学习型支部、学习型法官的争创工作。要强化学习的检查考核,力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活动,把全院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2、实施司法为民工程,进一步端正广大干警的执法指导思想。坚持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新要求,是当前摆在全体干警面前的一道新的理论命题,用司法为民的要求审视我们的审判工作,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每一名法院工作人员责无旁贷,它要求我们在审判执法的全过程中,慎用权力,善待百姓,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我们评判工作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努力追求司法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了更好地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今年我们一是要在职业道德建设上迈出新步伐,要抓好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的教育活动,精心安排,周密组织,运用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法官的职业道德水准。二是要在审判作风建设上取得新进展,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执法行为,杜绝简单粗暴,要增强办案干警的群众观念和形象意识,既提倡公正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练习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单选题 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2.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3.《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和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別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 A.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B.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4.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自下而上的,由全国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但由于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而群众又信任苏维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号召立即推翻临时政府,那是错误的。基于这种分析,列宁提出( ) A.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B.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C.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D.立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5. 1831年11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并发布宣言称:“真正自由的霞光从今天起照耀在我们城市的上空,任何东西也遮不住它的光彩。"这说明在法国( ) A.工业革命使民众注重经济诉求 B.社会变迁呼呼工人阶级联合 C.社会主义成为起义的指思想 D.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已经觉醒 6.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7.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关系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关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习一得 摘要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有关论述,结合高考试题命制与高中教学实际,探讨“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关系,提出学科教学要重视在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和关键能力形成发展之间架设桥梁,提高教学质量,对接高考考试内容的要求。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教学 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并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规定高考在学科内容考查上,应指向“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四层内容;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概括了考试的要求;具体阐述了高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考查的内涵及其关系[1]。结合高考试题命制与高中教学实际,分析、研究“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关系,可以促进高考评价体系的实施,指导高中学科教学处理好必备知识教学与关键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看待“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本点 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考查、评价的角度,明确地阐述了理解、看待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评价应该关注的三个基本点[1]。一是,高考对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评价,是考查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来实现的。二是,必备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必备知识是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知识。必备基础知识,包括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与基本思想,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基础知识体系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构成,是应对情境所必备的各种复杂的产生式系统。三是,关键能力是支持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关键能力指,“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例如,高考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在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高考大纲(理综能力测试)中,用“化学学习能力”作表述,具体规定从“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查[2]。 高考评价体系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内涵及其关系的论述不仅是理解、处理高考在学科内容考试评价的重要问题,也是认识处理学科教学中基础知识教学与必备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问题。 从学科教学的视角看,分析研究“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还需要研究高考试题命制是怎样体现“必备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试题的能力考查是以哪些必备基础知识为基础;试题对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的考查要求与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深广度在质上的关联性、在量上的契合度。从实施层面研究“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可以帮助高考命题更好体现必备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关系,指导高中学科教学更好地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教学与关键能力培养的关系,更好地对接高考考试评价的内容要求,不容忽视。 二、高考试题考查要求要体现必备知识是关键能力发展的基础

建设工程四大目标

浅谈建设工程四大目标 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优秀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四控(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两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组织协调工作)”的工作。只有做好以上的几项工作才能够保证项目建设在可控状态下运行。 建设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四大目标两者间存在着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此,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人员(项目管理者),必须掌握在什么情况下它们表现为对立关系,在什么情况下表现为统一关系。从建设工程业主的角度出发,往往希望建设工程的投资少、进度快、质量高、安全好。从建设工程承包方的角度出发,往往希望建设工程的成本低、进度快、质量和安全无事故。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采取某种措施,可以同时实现其中两个要求,如即投资少又工期短,则该两个目标之间就是统一的关系,反之如果只能实现其中的一个要求,如工期短,而另一个要求不能实现,如质量差,则该两个目标之间就是对立的关系。 1、建设工程四大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 建设工程四大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比较直观,易于理解。一般来说,如果对建设工程的安全实用功能和质量要求较高,就需要采用较好的工程设备和建筑材料,就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同时,还需要精工细作,严格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使用安全(安全费用增加),不仅增加人力投入(人工费相应增加),而且需要较长的建设时间。如果要加快进度、缩短工期,则需要

加班加点或适当增加施工机械和人力,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增加安全防护设施,这将直接导致施工效率下降,单位产品费用上升,从而使整个工程总投资增加;加快进度往往会打乱原有的计划,使建筑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之间产生脱节现象,按原计划采购的材料、设备、施工现场和场地、资金使用等一系列的紊乱,增加建设工程控制和协调的难度,不仅有时可能欲速不达,而且会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或留下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如果要降低投资,就需要考虑降低安全实用功能和质量要求,采用较差或者普通的工程设备和建筑材料;同时,只能按费用最低的原则按进度计划,整个工程需要的建设周期就较长,在这种情况下的工期其实是合理工期,只是相对与加快进度情况下的工期而言,显的工期较长。 从以上分析表明,建设工程四大目标之间存在对立的关系。因此,不能奢望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四大目标同时达到最优,既要投资少,又要工期短,还要质量高、安全好。在确定建设工程目标时,作为建设项目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不能将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四大目标割裂开来,分别孤立地分析和论证,更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目标而忽略其对其他三个目标的不利影响,而必须将四大目标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反复协调和平衡,力求实现整个目标系统最优。 2、建设工程四大目标的统一关系 对建设工程四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例如:加快进度缩短工期,虽然需要增加一定的投资,但是对业主而言,可以使整个建设工程提前投入使用,从而提早发挥投资效益,还恩能够在一定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 精神。 二.【知识结构】 一.诞生的历史条件 1、客观: 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③思想基础:19世纪人类思想的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 2、主观: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理论与工人实践相结合 二.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要内容:①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揭露和批判了种种社会流派 ③制定了党的策略和原则 ④无产阶级应建立自己的政党 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三.诞生意义:使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三.【重点阐释】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理论上: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背景)变为科学(史实) 实践上:科学的理论(史实)顺应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背景),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现实上: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2.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区别? (1)受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制约,空想社会主义是反映早期无产者群众的解放要求,科学 社会主义是反映无产阶级的解放要求。 (2)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说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不能说明。 (3)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是能够解放自己的伟大的革命 阶级,而空想社会主义把希望寄托在拥有财富和权力的社会上层。 (4)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而空想社会主义否定阶 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四.【练习】 1.(06上海)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种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 承人和天才的完成任务者”。这里,“三种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2.工业革命后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并没有使工人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这一现象导致的后 果有①经济危机发生②空想社会主义诞生③三大工人运动发生④造成工人阶级的绝对贫 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 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引文中“社会主义创始 人”是指 A.法国启蒙思想家 B.马克思与恩格斯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巴黎公社领导人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C.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5.下列思想家中,有一人物与其它三人的思想主张不同的是 A .欧文 B.卢梭 C.圣西门 D.傅立叶 6.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不包括的是 ①德意志古典哲学②浪漫主义③英法空想社会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教案

第1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6.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1.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 (1)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在微生物所需要的化合物中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源,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类型的划分也是以是否能合成含碳有机物为依据,能合成含碳有机物的是自养型,反之则为异养型。 (3)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2.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 (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 (2)观察菌落需用固体培养基,因此培养基要添加琼脂。 (3)倒平板的温度一般在50℃左右较为适宜,温度过高会烫手,温度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4)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减少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造成培养基污染。 (5)平板划线法只适用于微生物的提纯,不适合进行计数,并且在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处的菌种最纯。 (6)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算公式估算水样中的活菌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7)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长期保存。 3.利用微生物加工食品的误区 (1)误认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实际上,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的含量是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误认为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都需要无氧条件。果醋制作过程中,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因此需要有氧条件。 1.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统计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 ) 2.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再开启锅盖( ) 3.腐乳制作中,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调味( ) 4.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 5.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 6.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 7.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 8.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 9.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 ) 答案 1.× 2.× 3.× 4.√ 5.√ 6.√7.×8.×9.√ 1.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2.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3.在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