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的社会风险

技术的社会风险

技术的社会风险
技术的社会风险

技术的社会风险

在高风险的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成为最重要的风险源之一。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一个在当代颇具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在传统的观点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之间,他一方面继续坚持现代性的基本立场,同时对于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建立反思现代性的口号。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化推动,使人类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高新技术在带来极大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其后果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是如此,其作为一把双刃剑,蕴含着矛盾的两面性,此外,技术还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20世纪80年代末,一门新颖、独特、颇具神奇色彩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悄然兴起、并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短短十几年中,纳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前沿战略科技。

一、纳米技术研究状况

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为纳米(10-9m)级的超细材料,纳米技术就是指以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来开发新的产品。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此纳米粒子在磁性材料、电、催化、传感、陶瓷增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技术涉及几乎现有的一切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它为公对信息和生物技术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而目也促使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诸如印染、纺织、医药、食品、机械、建筑等的生产和加工中。一些科学家认为,纳米技术将导致重大的社会变革。正像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引发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技术可能成为下一个技术革命时代的核心。

纳米技术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跨学科特性,它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门体现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前沿领域。现在已不能将纳米科技划到任何一个传统学科,如物理、化学、材料等。如果将纳米科技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可以衍生出诸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摩擦学等众多分支,这些新名词所体现的研究内容亦有交叉重叠。若以研究对象或工作性质来区分,纳米科技包括3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我们是否进入纳米时代的重要标志;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是纳米科技研究必

不可少的手段和理论与实验的重要基础。

现在国内公众对纳米科技的理解,似乎仅仅是讲纳米材料,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国内科研经费的资助及有影响的成果的获得,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领域,而且我国目前纳米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最先在纳米材料这一领域表现出来,我国300余家从事纳米科技的公司也主要是从事纳米材料,尤其是纳米粉体材料的生产,而有关对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产生最深刻而广泛影响的纳米器件的研究,国内研究开发力量的部署严重不足。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虽然主要还停留在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但目前已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不断抢占战略制高点。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开始进行以“纳米”为主题的高科技研究。1991年,美国政府正式将纳米技术列入“国家22项关键技术”和“2005年的战略技术”;l997年,美国国防部将纳米技术提高到战略研究领域的高度。2002年2月,白宫正式发布“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ational Nano-technologyInitiative,NNI),提出了美国政府发展纳米科技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部署。报告指出:纳米技术将对21世纪早期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许可以与信息技术或细胞、基因和分子生物所带来的影响相媲美。

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则认为,纳米技术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将要经历的第一场不具备绝对领先优势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科技革命,如果美国要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其经济上的领导地位和保证其国家安全,则需要在未来的10~20年中显著、稳定地增加对纳米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

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美国正在进行的研究重点领域包括:①纳米生物系统;②纳米结构与量子控制;③纳米元器件与系统结构;④纳米过程与环境;⑤多现象模型与模拟。在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目前美国正在进行的研究重点领域包括:①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②纳米电子、光电子与磁性材料;③用于保健、治疗和诊断的纳米技术和装置;④纳米过程与环境改良;⑤高效能源转化与储存;⑥微型航天飞机与太空探测;⑦用于监测传染性疾病和生物威胁的生物传感器装置;⑧纳米技术与经济、安全的交通;⑨纳米技术与国家安全。

然而,当人们陶醉在纳米材料的许多新奇功能和它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时,医学界出于特殊的职业敏感性、开始冷静地考虑纳米材料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的深远影响。事实上纳米技术还将在生态环境、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引发诸多问题,从而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其影响遍及农业、医疗、制药、计算机、国防,甚至人类的文明。它将取代基因技术而成为最受争议的应用技术。

二、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5 3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项目编号:03J ZD0021)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09201211  [作者简介]张成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陈占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谢一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3 张成福,陈占锋,谢一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 风险;风险社会;风险治理 [摘 要]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风险社会 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 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9)0520005207 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危机常态化已现端倪。实践一再证明,认识危机,解决危机,局限于危机本身就显得捉襟见肘。危机的内核是风险,将着眼点从危机转向风险,从如何预防和处置危机转向如何理解和管理风险,是认识危机的更高境界,也是解决危机的根本之道。尤其在风险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风险因素异常活跃,风险局面纷繁复杂,只有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危机频发的严峻态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对风险的基本认识 风险的典型定义可界定为影响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某种不确定性,也可用函数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乘积。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只要具 有不确定性,就会存在风险。实际上,任何事情和行为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亦都存在风险。 作为一个复杂概念,风险具有一系列的双重属性:(1)客观性与主观性。一方面,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相伴随,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与各种风险共存和抗争的过程。另一方面,风险又是高度主观的。风险不仅仅在于风险本身,也在于风险附着的对象。任何事情本身都不是风险,任何事情也都能成为风险,这有赖于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人类运用知识和经验做出风险决定,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和容忍度,甚至于建构风险,因此风险又是主观的。(2)潜在性与现实性。一方面,风险并不在于它正在发生,而在于它可能会发生,从可能变为现实尚有一段距离,还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就是风险的潜在性。正是这一特征使得人类可以利用相关方法和技

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的

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的“四步曲” 2009-02-10 15:53 文章来源:《WTO经济导刊》 https://www.doczj.com/doc/7d15245943.html,/column/print.shtml?/by/ca/200902/20090206045414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管理关系品牌的声誉、员工的道德凝聚力和士气,以及消费者的认同,是品牌公司经营全球供应链不能省略的必要步骤。供应链的社会责任风险控制是与产品质量控制同等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必要过程。 文/蒋贞蕾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我们看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跨国公司拥有越来越长和复杂的供应链。资料显示,耐克公司的全球供应商有900个,供应链上的工人达66万人;沃尔玛则光供应商就有4万个。 一个跨国公司的完整供应链,首先是全球的,即在全球寻求最佳生产要素配置,包括从劳动力、资本到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组合。其次是多层次的,即供应商的关系和位置是有层级划分的。一个全球的和多层次的供应链,涉及到工人、供应商、制造商、储运中心、批发和零售商、客户多个利益相关者,以及采购、运输、制造、储存、分销等各环节的经济活动。 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供应链存在着内部和外部的风险。一般而言,供应链风险从外部来讲外部风险主要指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如自然灾害)、社会环境风险(如恐怖事件、危机事件)和经济环境风险(如经济萧条、经济大滑坡等)。内部风险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供应商风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发和交付过程中的风险。 责任消费拷问“血汗工厂”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对一个商品的基本要求,就是品质要过关,即物美。在物美的基础上,如果能价廉,当然更好。但随着公平观念的深入,最早在西方的消费者中间开始逐渐关心商品后面的环境安全和劳工权益问题。 比如,在购买的时候开始关心这个商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生产它的工人是否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下生产,是否能拿到能维持生计的工资,是否每月能有合理的休息时间,而不是过度加班。更期望这些工人不是未满16岁的童工,没有遭受工厂虐待或性骚扰等等。如果发现商品的生产不能符合法定要求的劳动标准和要求,这些生产商就会被称为“血汗工厂”。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从服装行业,玩具行业到电子行业,先后有多个超大跨国公司卷入“血汗工厂”的丑闻,导致西方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声势浩大的罢买和抵制活动,无论对品牌公司的声誉,还是实际财务绩效,均造成巨大损失。 “反血汗工厂”运动最后则成功地使公司开始意识到,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的社会责任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承担供应链条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 是品牌公司经营全球供应链不能省略的必要步骤,供应链的社会责任风险控制是与产品质量控制同等重要的领域。“反血汗工厂”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则是因为消费者作为品牌公司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和团结作用。 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的“四步曲” 供应链的社会责任风险,关涉公司品牌声誉和财务绩效,当前大部分领先的公司已经在开始发展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 “对症下药”供应链风险管理 在风险分析方面,应首先全面了解供应链,确定公司目标中要监控和管理的供应链能够到哪个层次。通常,一个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是富于层次的,根据供应商的地位和作用,可归类5类:

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时代。现代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与传统风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它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 专家在面临新风险时往往也难以对其做出准确的说明与预测. 现代风险是隐形的,并且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现代风险与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联系在一起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这种高度复杂性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对科技发展后果的控制能力越来越低。 现代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将不再限制在传统民族国家的疆界之内,而是会迅速地涉及到其他国家甚至全世界。

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风险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时代。现代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与传统风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它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lrich Beck)所提出的“风险社会”(risk society)概念,并认为他的观点从特定的角度把握了现代社会的本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并制订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价值。 贝克认为,我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与传统的现代化社会完全不同的“风险社会”之中。在传统的现代化社会中,人们相信人的理性力量可以控制自然和社会,使人类社会有秩序、有规则地发展。这种对社会的看法可以称为一种“常态社会”的观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前进以及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这种“常态”社会的观点已经日益不能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世界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风险社会”这一事实。 贝克指出,“风险”(risk)本身并不是“危险”(danger)或“灾难”(disaster),而是一种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当人类试图去控制自然和传统、并试图控制由此产生的种种难以预料的后果时,人类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风险在人类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对策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对策 [关键词] 社会风险;社会危机;风险控制;和谐社会 [摘要]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推进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利益失衡,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的主要原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逐步控制和化解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社会风险意味着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就变成了现实性,社会风险就转变成了社会危机,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累积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了潜在的、相当大的威胁,从而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及其形成原因 从当前中国社会的总体形势看,整体平稳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风险。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体系运行平稳有序,社会整体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各种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不少问题和矛盾还呈现出继续恶化的态势,社会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当前,“三农”问题、腐败问题、国有资产流失、贫富悬殊问题、就业问题、金融风险的加剧、安全生产问题、犯罪猖獗问题、诚信危机等这些问题中潜藏着巨大

的社会风险,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十分紧迫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失控从而形成社会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些社会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之源。 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严峻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可以说,上述问题中的某个问题一旦失控,后果就可能不堪设想。由“三农”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三农”问题到了必须加以解决的地步。腐败不仅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不断侵蚀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国有资产流失使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不断削弱,并加剧着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中国居民基尼系数已经接近警戒线水平,而且仍然呈现上升态势,贫富悬殊正在危及中国的社会稳定。当前中国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已经进入失业预警区,不采取紧急措施,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社会危机。金融风险指数递增,金融风险转变成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加重。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累积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转型不断推进,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利益失衡,可以说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的主要原因。 1.中国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利益分配不均和利益分化加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注意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益分配不均与利益分化加剧的过程,导致了社会风险的不断累积。 第一,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一直实行的是一种不平衡发展战略,必然造成利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及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及治理 摘要:风险社会是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上提出的。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风险,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社会风险的对策。 标签:风险;治理;中国 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学界对“风险”问题较早地提出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当推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卢曼和英国的吉登斯。在贝克那里现代性的特征被称为“风险社会”,即体现“有组织地不负责任”。吉登斯在对现代性的分析中引入了时空特性,他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区别开来的明显特质就是现代性意味着社会变迁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扩大和空前的深刻性。他们认为风险不是人们的主观预期,也不是人们在认识中附加给它的主观成分,而是事物客观关系在人们认识中的主观反映,是对事物固有属性的揭示,因而具有不容否认的客观根据,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风险 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人均收入水平也在3 000美元之下,也就是国外学者所说的“动荡阶段”。目前我国社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生态破坏的风险和全球化的风险等方面。 (一)经济发展的贫富冲突风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已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风险因素。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关键性指标。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这种贫富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反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和行业之间。贫富悬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必然增大不同利益主体的碰撞几率和摩擦系数,增加了矛盾激化与表达的可能性,从而产生群体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进而会产生与社会的对抗行为,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与冲突,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生成。 (二)生态破坏的环境风险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现象。水体、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据国家环保部统计: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比例仅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26.3%,暴露于未达标空气质量的城市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近3/4。再加上近年来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等都给我国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和社会风险。

《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公共事业管理5班201030810524 刘瓅璠 《世界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一、作者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吴英姿,孙淑敏译。 乌尔里希·贝克(1944-),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与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和拉什共同提出“第二现代”的观念,力图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主要著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和《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等。 吴英姿,1971年生,海南文昌人,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美国格林奈尔学院访问学者。 二、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三、页数 243页 四、内容大意 由欧洲的这位杰出社会和政治理论家所写的这本重要著作集中了一些重要的论文。这些论文认为,为了理解我们当今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风险社会、需要一种新的参考框架。贝克关注风险的生态和技术问题及其社会和政治涵义。与此同时。他讨论与回答了由其以前的、被引用较多的关于风险社会的著作所引起的批评。本书视点主要集中在风险的生态和技术上的问题,及其社会学和政治上的启示。贝克提出,我们现在拥有了一个在若干年前尚未有过的“地球政治”,并且它可以被置于世界风险社会的动力和冲突的说法中来理解和组织。什么是环境?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荒野?什么是人类中的“人”?这些及类似问题必须在跨国环境中被记住、重置、重新考虑和重新讨论,即使无人得出答案。 五、读后心得 贝克在第一章提到现代性,包括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那么什么是现代性?它不仅是资本主义(马克思)、合理化(韦伯)、功能差异(帕斯森和卢曼),还包括政治自由,市民身份以及市民社会的动力。答案的关键在于,对于现代社

近几年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 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风险社会悄然而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一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式的质疑。研究主题的确立是由时代主题决定的,由社会实践需要引起的。21世纪,人类社会的时代主题已经由过去的“战争与和平”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环境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共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正在成为人类构思的美好远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规避风险寻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并将成为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因此,风险社会理论逐渐进入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 风险社会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于理论界的。近几年来,许多学者从理解和解决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出发,对风险社会兴起的背景、风险社会的概念和内涵、风险社会的历史成因以及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对这些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具体归纳如下: 一、风险社会产生的背景研究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深化,全球化影响的日益扩张,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社会进步和发展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现代工业化文明在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处处产生和遗留了许多不可见的副作用,而且这些副作用正变得明显可见,正在逐渐将当代社会置于一种无法逃避的发展困境之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体系,揭示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理论和社会发展和安全的问题是相伴而生的。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产生了“发展=经济增长+自然生态”的发展极限论。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出现,对于人的关注不断得以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体现出来,产生了“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等新的发展思想。社会发展理论的变革是与社会

风险社会与社会危机管理

马克思的风险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阐发的基本纬度之一,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理论容量。马克思立足于理性和价值的统一,认为风险社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此发展阶段里,对人类产生局部影响的风险演变成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全球性风险。 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人类实践活动的二重分裂性是风险社会的存在论基础。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其自身具有二重分裂的性质,包含着创造与异化的双重内容。其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风险社会的运作逻辑。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介入,打破了实践发展给予人类的自由与实践所导致的风险之间的张力的相对平衡,实践的破坏性方面被片面突显,由此形成全球风险社会。其三,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抗是风险社会的实质。全球风险社会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化过程中扩张和转化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抗的最高表现。其四,消灭资本以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摆脱风险社会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消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抗,就要消灭其最高表现形式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当作资本失去合理性而趋于消亡时,全球风险社会也将逐渐消亡,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风险社会语境中,马克思的风险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马克思的风险社会思想不仅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而且为全面透视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当代中国己经出现了“风险社会”的诸多症候。马克思的风险社会思想为转型期中国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一)风险社会的本质之源 以知识、技术和信息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深刻地改变了经济、社会的运作逻辑,而相对于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风险社会是指由现代化和全球化而可能引致人类毁灭性损失的社会发展形态,其中现代化和全球化是风险社会产生的本质之源。风险社会的本质之源之一:现代化。现代化从根本上是指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过程,即政治上,民族国家的建立和世俗权力合法化;经济上,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工业化的推进;社会上,传统秩序的衰落和社会高度分;文化上,神化宗教衰微和世俗文化兴起。风险社会的本质之源就是源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首先,我们处在一个反思性现代化的风险时代。“反思性现代化”①是英国现代社会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首创之词,他将纷繁复杂而又深邃隐蔽的风险理论置于深刻洞察现代性的基质之上,风险社会理论是他从社会理论视角研究现代性问题的“副产品”,在其庞大的结构化理论和反思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并不具独立性,而是紧密穿插与交错在现代性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失控的世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区别于古典工业社会的“外部风险”,被称为现代社会的“人造风险”。前者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自然现象是否发生及其对人类的社会财富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损失和损失程度的客观不确定性,后者则源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潜在威胁。贝克也开门见山地指出:“风险的概念直接与反思性现代化的概念相关。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风险,与早期的危险相对,是与现代化的威胁力量以及现代化引致的怀疑的全球化相关的一些后果。它们在政治上是反思性的”。②他认为,风险是建立在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化和民族主义基础之上的,而这其中以科技为动力的现代化是不可见、不可计算、不可预测风险的最主要原因,风险自然成为人类追求财富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副产品,并伴随着迅速增长的生产力和高度发展的科技急剧膨胀。因此,在风险社会中,风险不是源于人类无知、鲁莽的行为,而是建立在理性的实验、判断、分析、比较和论证基础上的。其次组织科层化,尤其是组织和制度本身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可能。因社会系统理论久负盛名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于1993年出版的《风险:一 个社会学理论》一书,将风险理论融于其庞大的社会系统理论之中其中风险成为其诊断现代社会的三个主要议题之一。不断分化的社会日趋复杂,降低风险的组织制度在合法化和理性化原则指引下不断扩张,其本身具有风险性,为此以差异理论为风险分析切入点的卢曼认为,在一重偶现性上(空间)基础上,不同的个体会关注一个方面而不关注另一方面本身是偶然性而非必然性的选择,即风险是一种“偶然图式”,①进一步引入时间维度,在二重偶现性上(空间和时间)指出风险是未来指涉。阿方索·莫拉莱斯随后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为该书发表的书评中开门见山地将其主题归结为“源于人类技术变迁的制度风险渗透于公众生活的众多领域,是现代社会的中心特征”②。 2.风险社会的本质之源之二: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的强化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的,反之亦然。③跨越区域界限、不可阻挡的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潮流,当代社会的风险已是全球性风险。 首先,全球化使得风险扩散效应加剧。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不断推进的全球化本身是一个不确定和充满风险的过程,其结果也往往难以预料和控制。全球化意味着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紧密相连,风险以跨越时空的方式进行传播,缺场在全球化时代越来越来犹如在场,从而使此时此地的风险演绎建构为彼时彼地的风险。因此贝克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性的风险时代,就其轴心原则而言,它的挑战是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无法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界定的现代文明制造的风险,④因为在时间、地域和影响群体上具有非特定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风险的相互影响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风险的相互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以2008―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风险、市场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均没有影响。企业风险、市场风险对企业社会责履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没有影响。 【关键字】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企业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一、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不仅企业开始积极行动,政府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层次也逐步提高(陈政,2007)。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四号等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规定和报告也相继出台。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便成了学术界与相关组织的关注焦点。而企业在追求利润时不可避免地会有风险相伴,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风险是否会有联系呢? 本文将视线放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风险关系上,弄清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企业对企

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促使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方提供调控风险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自1923年Sheldon 在其《管理哲学》一书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这一概念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CSR)问题开始受到各界关注,学术界对其关注点主要有两点:其一,何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其二,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哪些经济后果。 而何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仍然有很多争论。欧盟白皮书对CSR是这样定义的“CSR是一种观念,凭借这种观念,公司将对社会与环境的关注同经营活动连为一体,同时也把与股东的相互作用连为一体”(万晓文、李明望,2010);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指企业在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基于一套制度安排(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客户、员工和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所必尽(法律上的)或应尽(道德上的)的责任。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对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后果研究中,Moskowitz (1972)对样本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赋值后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越好越多,股票平均回报率越高。Spicer(1978)通过对污染行业的股价变动进行分

风险社会与中国

风险社会与中国 肖瑛 2012-09-11 09:41:42 来源:《探索与争鸣》(沪)2012年4期第46~51页【英文标题】Risk Society and China 【作者简介】肖瑛,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社会学院教授,上海200444 【内容提要】中国融入全球化和加速经济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参与世界风险社会与自身风险社会之形塑的过程。中国的风险社会既是世界风险社会的一部分,又具有独特的生成与运行逻辑,包括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合拍、经济发展模式、功利主义意识形态、政府能力和利益追求等因素在风险生成中占据关键位置,而非理性主义的内在悖论在其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面对中国这一独特的风险社会,需要选择独特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进路。风险社会与中国的讨论,在方法论上仍是一个外来理论和概念如何本土化的课题。 【关键词】风险社会/中国风险社会/本土化 1986年,德国学者贝克出版《风险社会》,该书在德国售出60000本,远超一般学术书籍的销量;1992年,《风险社会》英文版出版。自此,“风险社会”成了描述当代人类生存状况最为常用的概念。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非传统安全”观念开始在我国国际政治学界和军事学界大行其道,为“风险社会”的流行铺垫了路基;2003年SARS爆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少数国内学术刊物开始介绍和翻译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风险社会”的研究迅

速增多。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章直接把中国放置在风险社会语境下展开相关研究,这些文章的作者要么对“风险社会”理论的内涵望文生义,要么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已进入贝克意义上的“风险社会”阶段。这种放置不仅是一个在中国如何开展风险研究的“后设”(meta-)问题,而且涉及西方理论如何本土化这一经典的方法论问题。本文试图从风险社会的本来含义、当代中国风险生产之逻辑两个不同维度,来回答中国进入风险社会的预设是否合理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开展风险研究的若干可行路径。 “风险社会”基本观念之廓清 风险社会理论是反身性现代化(reflexive modernization)理论的一部分。关于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之建构逻辑,笔者做过专门阐述,此处不赘,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来重建贝克关于“风险社会”的想象。 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晚期阶段,是现代性从古典工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形塑的崭新社会形式,是一种新的现代性。在《风险社会》的开篇,贝克就对古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历史终结论”展开批判。在他看来,古典社会学大家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都视“工业社会”为现代性的最终和永恒存在状态。贝克否定这一判断,像哈贝马斯那样强调“现代性的未完成性”,并提出现代性的自我再生产从工业社会内部消解了工业社会的合理性。“19世纪,现代化在面对其对立面的背景下发生:一个传统的民德世界,一个需要了解和把握的自然;今天,在21世纪的门槛上,在发达的西方世界中,现代化已经消耗和丧失了它的对手,现在还破坏了它自己的前提,即工业社会及其诸功能原则。”[1] 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有三层意思:第一,它是现代化自身制造的;第二,

公司社会责任实施评估报告

公司社会责任实施评估报告 安全委员会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是指为服务和促进企业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与运行程序,其组织结构通常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珠海恒香日用品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将逐步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应用指南来全面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通过管理体系评审等方式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并在2012年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应用指南的认证,忠实履行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标准,从而保证公司相关服务产品的质量得到实现、相关方人员的安全健康得到了保证、降低了给社会及环境带来危害的风险。 1、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高社会责任履行能力 公司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公司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中,将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中,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应用指南完善了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要求与行为守则。各部门、各项目、

各岗位在日常管理中全面落实履行了社会责任的要求,在制度、资源和人员上保障公司经营活动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要求,确保企业全面、全员、全过程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资源保障,努力推进全员社会责任培训、加强社会责任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建设、开展重大社会责任活动、研发和应用社会责任相关的管理工具、加强社会责任方面的交流以及建立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管理体系等重大举措,逐步建立自我学习、持续改进的社会责任能力动态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公司及其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知识、技能和意愿,在社会责任实践、管理、研究、公益、文化、知识等各个领域增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2、构建了全面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质量安全文化要求,公司通过管理手册、程序等作业规定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接口;通过合同和外部管理程序明确各参建方的责任和接口。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保证体系覆盖过程的完整性。横向包括工业安全、职业健康、卫生防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治安保卫、辐射防护8个领域,纵向包括安全组织与策划、合同采购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与预控、施工过程安全控制、事件与事故管理、应急管理、安全培训、安全评价与考核等部分,全面覆盖安全管理各方面。 公司根据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编制了43个程序,覆盖了组织、设计控制、采购控制、不符合项管理等质量管理要素,明确了公司及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从恢复到发展的近三十年间,中国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全面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社会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不过,在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能力不足、民众接纳程度不高等(王思斌,2013)。究其原因,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是嵌入型的,不过政府与社会还未发现社会工作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陈蓓丽,2011)。考虑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问题,不仅着眼于整体社会和谐运行的需求(主要侧重于发展社会工作必要性论述)、社会工作相关政策(社会工作发展的自上而下动力机制)、困境人群的需求等因素,更要考虑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情境给其带来了什么影响。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重 新审视。回顾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恰恰与转型期中国逐步进入风险社会是一致的。不过,看似没 有关系的风险社会研究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实际上有着很强的相互作用性。在风险社会理论看来,中 国社会工作发展是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专门制度设计,但它基于现代性框架下的制度安排与实务开展,让其本身包含着诸多风险和有可能制造新的风险。传统的以平等、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理念的社会工 作发展政策和相关制度已难以有效应对。因此,迫切需要引入一种以风险责任为基本价值理念,即以风 险责任的承担作为维持和获得权力(权利)的基本原则,以风险分配机制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工作发展政 策。 关键词:风险社会视域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4)02-0039-08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4.02.0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贫困村风险防范与危机应对”(项目编号: (12YJC840036)阶段性研究成果和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河南乡村社会管理工作现状调查”(项目编号:07YBRW042)阶段性研究成果。 田丰韶,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河南开封475001)。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田丰韶社会工作· ·39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 范文

企业年度风险评估报告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找出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增加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董事会办公室与法务部共同组建企业风险评估小组,对00 度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公司名称:XXXX 2、公司地址:XXXX 3、企业经营范围:XXXX。 4、公司股权架构: 5、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00 度,公司由各部门负责人共同组建了解风险管理小组,

由董事会办公室与审计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组长XXX,副组长XXX,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展开工作,具体负责集团公司内外部风险识别、分析并制订应对措施,不断推动公司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如下图: 二、企业风险评估情况 1、组织架构 公司建立了公司治理架构与组织架构,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部对各机构人员编制、职责权限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经过业务流程与规章制度进行了规范。 公司决策流程运行良好,组织架构职能分工明确。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经过股东大会与经理办公会集体决策,特别是对子公司的发展规划与人事任免全部经过经

理办公会进行讨论决定,组织架构不存在重大风险。 2、发展战略 公司经过第3届董事会第21次会议决议,经过表决成立了战略委员会,并审议经过了战备委员会工作细则,主要负责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 3、人力资源 公司制订了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与内控制度,从人才招进、员工培训、员工离职、薪酬与考核、劳动保险等各方面,建立了详细的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及时与关键岗位人员、重要岗位离职人员签订了商业保密协议。 随着国内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企业也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风险,公司经过校园招聘、人才市场、内部职工推介及校企业联合等各种方式,不断扩大人力资源引进策略,及时保障了公司人力资源需求。 4、社会责任 公司经过质量、环境与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水平,在制订详细的质量管理制度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深入到企业管理理念。 公司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大会,建立了职工困难互助金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劳动权益的同时,使全体员工更能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浅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提要] 近年来,** 先后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115 个。其中:重点工程项目评估109 个,重大决策评估5 个,重大活动评估1 个,可实施的111 个,可部分实施2个,暂缓实施1个,不予实施1个,有力地维护了** 社会秩序,促进了和谐。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一是实行稳定风险评 近年来,** 先后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115 个。其中:重点工程项目评估109 个,重大决策评估5 个,重大活动评估1 个,可实施的111 个,可部分实施2 个,暂缓实施1 个,不予实施1 个,有力地维护了** 社会秩序,促进了和谐。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一是实行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目标管理双管齐下。** 县委、县政府高度 重视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其纳入对乡镇、县级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县委维稳办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乡镇、县级部门稳定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年初签订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细分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年底严格考评。 二是完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大机制。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大的重大政策、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事项必须实施稳定风险评估;建立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机制,将评估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要任务来抓,明确县委维稳办、县发改局为牵头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级重点部门为主要责任单位;建立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实行风险评估专项考核和年度稳定工作综合考核相结合,今年全县通报批评有问题责任单位17 个,有4 人因疏忽评估致稳定工作严重失误受到行政处理。 三是狠抓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四个重点。责任上,着力强化稳定风险评估责任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将稳定风险评估纳入了领导干部抓维稳工作一岗双责内容。部署上,重点围绕全县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适时下达稳定风险评估任务通知书,限时评估。评估上,主要通过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督促责任单位严格按要求对重大事项实施评估,防止走过场。2012 年要求评估的59 个工程项目已完成风险评估为切实加强社会不稳定因素源头预防,减少涉稳问题和事件发生,近年来,** 县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探索并逐步建立重大社会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评估分析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早介入、早防范、早化解,在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稳定风险评估基本做法34 个。防范上,针对评估发现的涉稳隐患,落实措施和责任人员,提早介入,开展调处化解,做到稳定苗头处早、处小、处了。2012 年在已评估的34 个项目中及时发现突出矛盾纠纷和涉稳问题11 件,成功防范处置群 体性事件苗头4 起,未发生因评估不准而影响、中断项目实施的涉稳情况。 、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如何正确对待现代高风险社会

如何正确对待现代高风险社会 周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了如何面对现代这个高风险的社会,传统社会也有风险,风险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分为两部分: 一世界级的风险 周教授讲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就是核扩散,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阻止核扩散,阻止人类灾难的到来。 二中国社会的风险 社会的风险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利益分配不均和利益分化加剧,二、社会转型与制度转轨导致成熟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缺失,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利益裂变的压力。社会风险是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社会风险意味着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累积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转型不断推进,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利益失衡,可以说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的主要原因。 面对社会风险,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和化解呢?从宏观角度而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从而逐步实现利益均衡来控制和化解中国的社会风险。 1.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利益公平分配的重要意义 就当前中国而言,迫切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在发展过程中,就应当兼顾国家、社会、人和自然的平衡发展,而不能只注重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某几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这为缓解和控制中国社会风险指明了路径。 2.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政治就是关于重要公共利益的决策和分配活动。社会公平是协调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基本准则,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它意味着社会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平等而合理的分配。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累积使越来越多的人十分关注社会公平、政治正义和政治民主,人们也更加呼唤社会公平、政治正义和政治民主,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对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关注。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政治民主,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化解和缓和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问题与难点分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巨大决策社会安定风险评估的问题与难点分析 中央推动开展的“巨大决策社会安定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初步使各级政府、各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形成了社会安定风险评估的意识和观念,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巨大决策社会安定风险评估工作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效果,防范和化解了一些社会风险。但是我国当前转型和深化改革过程中,政策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政策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日益繁复,巨大决策的政策空间与社会承受力间不再存在稳态的平均;当前开展的“稳评”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巨大决策社会安定风险评估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应该从三个方面重视评估过程中的难点。 一、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框架有待建立 从实际情况来看,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社会安定风险评估的顶层设计缺失,制度框架未有用建立,社会安定风险评估机制无法有用地嵌入原有的政府决策模式,使得评估由“战略地位”沦为“略占地位”。 一是顶层制度框架设计缺失。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中央2号文件制定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巨大决策社会安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地方人社部门在当地政府的要求和指导下也相应制定了省一级或地市一级的巨大决策社会安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意见。总体来看,这些文件的出台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巨大决策社会安定风险评估制度框架建设的起点与尝试,但尚未出台整体的规范性文件,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安定风险评估工作实际运行过程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二是制度规范性不够,在一些严重领域存在空白。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还没有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社会安定风险评估的概念、原则、范围、程序、主体、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等明确规定下来,存在制度规范性不强、权威性不够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