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思考

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思考

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思考
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思考

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的思考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社会转型期,由此引起的社会结构重组必然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并滋生社会风险。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围之,确保改革的社会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必须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文章就监控、预警社会风险的可行性、社会预警机制的架构及其运作等进行了探讨。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的不期而遇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它在把现代性注入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成为社会风险的主要来源。当社会风险的发生超出人类理性控制的围并蕴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把社会的发展推向失序、动荡的深渊。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社会风险发生程度的报告,并据此实施一定的政府干预、社会行动,将其控制在社会承受力围之,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

一、社会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看,人类社会从未有绝对的、凝固的稳定。包括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在的一切形式的变迁、发展过程,实为社会新代的过程。以发展为导向的社会稳定总是动态的、处于过程之中的,它并不排斥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的存在。任何社会发展过程都以一定的成本为代价,也都存在着社会解组的可能,不同的只是这种代价与可能性的大小。

对于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美国当代著名政治社会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曾经做出过划时代的研究。按照他的观点,稳定

成为问题是变革社会的特征。他认为,现代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动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断提高着人们的“愿望与期待”,如果社会难以满足这些日益提高的愿望与期待,社会颓丧就会产生,它将促使行动者诉诸政治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当然,社会动荡并不由此直接发生,它还受制于其他几个条件。在社会动员与政治动乱之间,亨廷顿给出了这样一组公式:(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2)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

也就是说,在一个现代化社会中,如果没有足够程度的流动机会与政治制度化,由社会动员引发的社会颓丧必然导致政治动乱的发生。关于现代化、社会稳定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他的一个最抽象而广泛的理论框架是,在现代化未开始的漫长的、可以称为传统社会的时期,是个高秩序、稳定不成其为问题的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却始终伴随着动乱的发生;在现代化建立新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合法性以后,这个社会就实现了结构的转型,从而告别以社会动乱为标志的漫长的动员期或现代化时期,进入了现代性社会。也就是所谓的“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注:[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8-51页。)。

让我们把视线从社会学理论转向现实生活。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剧烈的社会分化过程,由其引起的社会结构的重组也必然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社会分化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可能有:(1)动摇

传统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我们已经看到,传统工业社会的秩序在中国正逐渐消解。(2)引起社会地位群体的重新排序,新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如果在新的结构中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或者原有结构中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如果无法得到制度化的安排,利益群体的冲突就会形成,社会的稳定也便要因此受到威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失势群体——国有企业工人的行动中获得体认,也可以从目前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诉求中得到启发。(3)社会分化瓦解了原有的社会规和社会交换规则,产生规真空与社会失,进而引发社会秩序的相对混乱与失序。(4)分化的不均衡性导致新的结构性失衡和冲突(注:文军等:《社会分化、社会整合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稳定》,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0年第8期。)。所有这些,都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危机。

在现代化过程之中,传统的、本民族的因素与现代的、外来的因素并存,二者间的对抗和矛盾势必导致价值损失与社会风险。社会要在较短的时间实现社会转变、完成现代化过程,转型给社会造成的震荡也会相应增大。事实上,社会的转型,在一定意义上也表现为“文明与文明之间一种戏剧性的撞击,而在这种撞击中,处于弱势的文明历来都是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注:[美]塞缪尔·P·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译文1993年版,第101页。)。与此同时,“先发”国家的示效应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还可能造成消极影响。我们的现代化过程,不像“先发”国家那样是自然地、整体地推进的,起初集中关注的几乎都是西方科技和经济的威力,追求像“先

发”国家那样的经济成效、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它刺激人们的往往是其物质欲望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奢侈生活方式的崇拜。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们过高的物质需求。这极容易引起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的发生,而以牺牲文化教育、公共福利和政治发展等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增长。倘若如此,极可能经济上虽然取得了一些增长,其过高的代价却吞噬、抵消了相当一部分新增价值,社会也因此失去了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使得社会不同领域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激烈,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

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监控、预警社会风险的可行性

社会风险的发生及其作用的发挥并非神秘不可测。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指出的,任何社会过程与社会结构的存在都非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生成、演化等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的大小与社会政策的科学性、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社会民众的心态等密不可分。比如,现代社会中的专权社会比社会存在不稳定的可能性就要大;成年型社会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要低于青年型社会。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风险的发生的规律性的存在,是人们认识、预测与控制社会风险的理论前提。我们认为社会风险、社会动乱的发生具有过程性与可征兆性。这种征兆其实就是警情、警兆。它为我们认识警源、预测预报警情并排除警情,从而把社会发展过程始终控制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提供了可能。

当然,由于社会现象的异质性、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使得人们对社会问题、社会风险的预测与

控制变得十分艰难。人文主义者甚至因此否定社会规律性的存在。所幸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主体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不仅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来认识、解释从前的神秘,还可以基于这种认识与解释,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围之,确保社会发展的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承受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我们应该并且能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及社会稳定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控,并根据这种监控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政府干预、社会行动,化解风险、排除警情。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预警机制其实是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的必要条件,对于社会风险、社会动荡的发生具有不可或缺的预见、监测、防与缓解的功能。社会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维持一种动态的稳定,就必须尽快开展社会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认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它们构成了社会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关键性变量:

1.经济发展。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局面下,其实含着种种不稳定因素(注:市市长徐匡迪在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指出:“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的任务繁重,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环境亟待改善;区县经济发展后劲有待加强。”)。“只是由于在社会仍然处于改革过程中况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的权重在相对地减弱,而社会预期对社会稳定

影响的权重却在增加。”(注:袁方等编著:《北大为证》,中华工商联合1998年版,第47页。)民众总是寄问题解决的希望于发展。一旦人们对现在改革的目标或曾经预期的改革的效果发生信任危机时,一些并不严重的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消蚀社会稳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始终是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基石。没有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社会的稳定。这一点,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应该引起公共决策当局的特别注意。

2.失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原来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长期呈隐性状态的失业问题逐渐突出。一方面,企业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后,必然要求解雇计划经济时代出于政治需要而安排在企业中的大量富余人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不断产生劳动力流动的要求。在这两方面效应的叠加作用下,由于体制原因而长期积存下来的企业富余人员加速排放,由此形成了中国现阶段特有的失业现象。

从构成看,目前失业人员主要有3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旧体制下的受益人群,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的工人;二是下岗人员,主要为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的中年人;三是失业呈现“传染病”症状。如果不能在保证失业工人的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在法律上处于国家领导阶级的国有企业下岗工人极可能走向反对现存体制的一面,而直接威胁到既有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当我们在监控社会稳定的风险时,要对失业率的波动给予高度关注。

3.腐败问题。在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时进行的过程中,公共权利的非公共使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当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深化时期,改革对利益分配格局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必然会遭受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损失。此时,公共权力的腐败问题非常容易成为利益分配格局调整过程中的受害者反对改革、反对现有体制的合理化借口,进而成为腐蚀既有政治秩序合法性的重要根源。而且,由于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力量不断发育壮大,一旦政治的腐败超出社会力量容忍的界限,它将自组织起来与政府进行谈判、斗争。所有这些,都将构成社会稳定的重要威胁,而其根源都在于腐败。

4.贫富分化问题。当我们在整个国家围讨论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时,还应该注意到东部社会也存在日渐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合理的分配秩序。在资源的分配过程中,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问题,尤其在初次分配领域,分配秩序相当混乱。寻租、设租等各种形式的不公平竞争、权钱交易等各种形式的腐败和非法收入问题大量存在。这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严重损害了普通公众的基本利益。分配过程中的“不公”使得市民在社会心理层面不认同现有的分配原则与分配结果。而且,“由于社会地位越低下越糟糕,越会遭到真正的惩罚,遭到社会的遗弃,于是,处于社会低层的人就会不满自己的地位。他们要么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善其社

会地位,要么就与他人联合起来变革造成其地位低下的社会结构。”(注:[美]S·M·普塞特著:《一致与冲突》,人民1997年版,第4页。)过大的收入差距以及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已经对社会生活构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各种群体性事件、经济犯罪、刑事犯罪问题都很突出,收入差距及有关分配矛盾无疑是最重要诱因之一。

5.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公共安全问题是社会稳定与否的最直接标志。随着社会结构转型的加速,新旧体制转换引发的社会利益调整与冲突也将加剧。加上政府控制力量的弱化,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初建市场社会的国家与地区里,暴力犯罪等公然挑衅既存社会秩序的现象普遍出现,成为影响市民生活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目前改革向体制核靠近、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冲突逐渐加剧的今天,应该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6.社会流动问题。社会流动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流动的广度、频度决定了社会结构开放性(亦即其弹性)。人口、技术、资金的流动情况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原因,也是社会实现动态稳定的标志。但由社会流动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值得高度关注。三、社会风险预警机制的理论建构

当今世界各国的学者都在致力于社会风险监控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上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就建立了经济层面的警报指标,以监测经济的运行。如美国的“哈佛景气动向指数”,“富兰德指数”与“痛苦指数”,西方七国于1986年建立的“经济指标相互监测”指标体系,等等。也根据10个敏感指标

计算景气综合指数,用红、黄、绿、蓝灯分别标志经济的稍热、尚稳、稳定与萧条,收到了良好效果。

此后,随着社会发展观的演进,西方风险预警研究逐渐向整个社会领域深入。1961年,埃·蒂里阿基提出了测定社会动荡发生的三大经验指标:(1)都市化程度的增长;(2)性的混乱及其广泛扩展,以及对它的社会限制的消失;(3)非制度化的现象极增长。埃·蒂里阿基以此作为测度社会稳定与否的晴雨计。当晴雨计的指针指向“零”点时,社会处于最安定状态;“一”点则是最危机关头,表明既有秩序处于崩溃边缘。Estes和Morgan则主从6个方面来估量社会的稳定程度:(1)反映与国家的宪法、官方文件和政府政策声明中占主要地位的社会哲学和社会目标;(2)个人需求水平;(3)为满足居民的社会需要而可以利用的国社会资源的水平;(4)国家在特殊时刻的政治稳定性程度;(5)支持或破坏家庭结构的各种力量;(6)促成团体之间的冲突,破坏历史传统、价值、风俗习惯和信仰的起抵消作用的文化势力的存在(注:宋林飞:《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载《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6期。)。1984年,利查德·爱茨确定了社会不稳定性六项指标:(1)社会组织中的杰出人物专权;(2)人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严重;(3)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减少;(4)政治上不稳定;(5)家庭结构处在崩溃状态;(6)传统文化力量处在崩溃状态。这3个社会不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最有代表性的社会预警研究成果。其中的一些指标设计对于今天中国社会的预警研究仍有借鉴意义。当然,这些研究大多处于抽象的纯研究状态,离具体的应

用仍然存在一定距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和国外社会指标研究的导入,国有关社会预警方面的研究逐步展开。朱庆芳研究员认为警报指标体系就是把一系列比较敏感而又对经济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指标组成体系,进行动态分析,以及时发现社会和经济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她根据我国国情设定的社会风险警报指标体系包括4大类40多个指标:一是反映经济方面的指标;二是反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指标;三是反映社会问题的指标;四是反映民意的主观指标(注:朱庆芳:《社会指标的应用》,中国统计1993年版。)。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风险早期监测系统”应包括更多方面的指标:社会痛苦指数;社会挫折指数;腐败指数;贫富指数;社会不安定指数;社会骚动指数与社会对骚动的反响指数等7个方面。据此,社会风险计量值分为6级,级数越高,社会风险越大。当风险值达到4级时,检测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注:建明:《天理民心——当代中国的社会舆论问题》,今日中国1998年版。)。1999年,宋林飞先生提出了未来社会秩序的不确定性、社会稳定预期、适度社会成本、非均衡社会、早期预警等5种社会风险预警理念,并且设计了包括18个警源指标、10个警兆指标与12个警情指标的“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注: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0年第1期。)。

四、社会预警机制的架构及其运作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发展的

主导性特征以及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从上述分析可看到,影响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来源其实有三方面:一是经济领域;二是社会领域;三是政治与价值观念领域。经济、社会与政治领域的非良性发展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始终以社会成员的主观感受为作用渠道。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仅应该包括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更应该把民心、民意反映在其中。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包括4大类17个指标在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表见下页)表中括号的数字表示该指标在上级指数中的权重(Weight),它们是课题组根据其对社会稳定影响的程度而赋值的结果。(注:需要说明的是,各指标权数的主观赋值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研究者的价值诉求、学力智识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偏差。毫无疑问,这种偏差会影响到研究的科学程度及其应用价值。这也正是目前人文主义对定量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应用的批判重心所在。不过,我们认为,尽管偏差的存在不可避免,它却并不影响实证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科学探索从来都是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具体到本研究,我们在坦其赋值过程的主观性与不完善性的同时,更希望它能起抛砖引玉之效,激发更多的注意投向社会风险的预警研究。)其中,经济、社会、政治与价值观念领域里的风险在整个社会风险预警系统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2、0.3、0.2和0.3。各风险领域里分指标所占的权重在表1中都有明确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的社会风险程度的计算公式:。其中SRD表示社会风险程度,I代表指标,W代表指标在整个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权重,n是指标及其权重的序

号。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均使用五级计分法,即根据指标值的大小分设5个值:10、20、30、40和50。指标值的大小与社会风险的程度呈正比关系。这样,我们便可以通过上述社会风险程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社会的风险程度,并用相应的预警信号予以标识。社会风险程度总分为10-20分的为无警区,用绿灯表示;20-30分的为轻警区,用蓝灯表示;30-40分的为中警区,用黄灯表示;40-50分的为重警区,用红灯表示。

表2中的绿灯表示社会发展呈稳定状态,社会风险在社会承受力围之;蓝灯表示社会发展处于向稳定或动荡转折的过渡时期;黄灯表示社会发展开始出现轻微的动荡,社会风险程度高于社会稳定的承受围,社会动荡随时可能发生并进一步加剧;红灯表示社会发展处于混乱状态,社会风险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当预警系统亮出蓝灯时,公共决策当局应该开始注意分析、检讨相关的政策决策,寻找到警源所在,并采取措施努力把社会导向良性运行的状态;预警系统亮黄灯时,政府应该立即采取有效行动,防微杜渐,控制好那些已经出现的社会动荡的苗头。预警系统出现红灯时,表明社会秩序的基础在遭受严重侵蚀,政府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扭转社会动荡的局面,并重新创建、开启稳定与秩序。

表1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SSRSS)

附图<>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社会稳定的实现以社会结构各要素间的有机运转为前提,社会的动荡或者说社会的不稳定却并不始终

需要社会各种风险要素的加权综合值达到一定程度才发生,更不需要社会各层面都达到某种临界值时才会发生。当社会系统某一方面的紊乱超出社会承受力时,它都可能把社会引向不稳定的边缘。一个极端的例子的是,任何社会,如果其失业率达到100%,便必然要走向动荡、失序,而不需其他任何附加条件。实际上,这正是通常所谓的“木桶理论”昭示的真谛在社会稳定方面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把各社会预警指标的指标值进行加权处理后来衡量社会风险的发生程度并不尽合理。事实上,即使是在预警研究先发国家的西方,其社会风险预警研究的一般做法也不只是侧重于综合性的研究,而往往是选择与民意调查直接相关联的各社会具体层面的社会问题进行预警,综合性的预警指标体系大都比较宽泛、抽象(注:鲍宗豪等:《社会预警与社会稳定关系的深化——对国外社会预警理论的讨论》,《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表2 社会风险警级加权综合评估

SRD值10-20 20-30 30-40 40-50

警级无警轻警中警重警

信号灯绿灯蓝灯黄灯红灯

根据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国际惯例,可以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核心警报指标的警限做如下设定:(1)失业率:2.9%以下为无警区,

3-4.9%为轻警区,5-8.9%为中警区,9%以上为重警区。(2)社会零售物价上涨率:10%以下为无警区,10-20%为轻警区,20%以上为重警

区。(3)10%最高收入户平均收入与10%最低收入平均户之比:500%为有警与无警的界限。(4)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户占总户数的比例:20%以下为无警区,30%以上为重警区(注:丁水木等:《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社会稳定机制研究》,人民1997年版,第294页。)。

总之,社会风险预警研究其实是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往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横移运动的一步。从实际的情况看,社会预警研究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还很有限,它在实际中的运用更是薄弱。我们的研究,由于考虑到尽量与目前政府部门的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以获得可操作性,不得不对一些重要指标做出必要的修正,实际情况比预计的要困难得多。对这些,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要尽快成立主持社会风险监控、预警研究与应用的机构,发布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方面的报告。

社会动态稳定的实现,要仰仗社会结构的合理化,仰仗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的协调运作。社会预警机制只有与其他社会稳定机制,比如社会安全阀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共同作用,其于社会稳定实现的意义才能显现。

工程风险预警机制

建设工程风险预警工作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促进我司工程建设安全风险预警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施工过程环境风险的监控、反馈和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环境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制定本办法。 二、安全风险预警工作职责 1.公司质安部负责组织各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管理和相关咨询工作,并进行监督管理。 2.各工程项目部负责本工程的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工作。 3.各项目部应对工程自身及环境风险进行专业化的安全巡视,公司质安部负责监控管理,有效实施信息化施工,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并及时上报预警信息。 4.质安部负责对各项目部安全风险预警工作进行监督,负责提供安全巡查信息。发现存在不安全状态时,应及时以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停工令等形式通知项目部。 5.我公司质安部及时分析、汇总和筛选各项目部上报的巡

视信息,及时综合确定预警等级,经分析确认后,发布预警信息。 三、预警的分级 施工过程中通过巡视,发现安全隐患或不安全状态而进行的预警。按严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黄色巡视预警、橙色巡视预警和红色巡视预警。 四、预警响应与消警 1.预警响应 (1)黄色综合预警:项目部应加强组织管理,项目负责人主持组织风险处理,施工员和各施工班组长参加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项目部加强巡视。质安部负责跟踪监督隐患整改完成情况。 (2)橙色综合预警:质安部召集项目组成员、施工班组长等组织召开三方会议,工程总监参加,共同研究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质安部负责协调处理和跟踪监督。 (3)红色综合预警:质安部根据现场情况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并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论证,制定相应应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 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金融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信贷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如何有效地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已成为世界金融行业和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面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预警体系信贷管理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而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如何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规避和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国内银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一套实用性较强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信贷预警模型及警管理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导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图1所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例如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信贷管理与防范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与偿债的约束机制的执行不严格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了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全面的评估导致风险防控滞后;(3)信贷营销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业集团增大了信贷风险忧患;许多商业银行争抢大集团客户对企业集团盲目跟进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监控从成都市信贷统计数据看前10户商业银行贷款在全市各项贷款中的所占比例呈现逐年走高的态势末为28.4% 末31.5% 末为41.3%说明了各行的贷款投向高度集中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隐患(4)对国家经济产业及行业政策研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广宁高速路基工程第三合同段 .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 工作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高宁高速路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广宁高速路基03标项目经理部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安委会《关于印发<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皖安办〔2017〕1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水运重点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皖政明电办2017〕18号)、省质监局《关于开展公路水运重点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皖交质监局〔2017〕30号)文件精神,根据项目办及公司《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实施方案》广宁高速路基03标项目部制定本方案,并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专项活动。 一、目标任务 以整治我标段工程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全面排查、坚决整治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隐患,坚持标本兼治,严把工程建材和产品质量进场关,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举措,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为监管责任,着力构建质量安全隐患治理长效机制,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分级、属地管理”的要求,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坚决杜绝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二、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张辉 副组长:卢康维、马传志

成员:沈剑、王猛、邢世伟、谷生发、岳磊、王家勇、陈龙盼、许琼、张为及各施工队伍班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百日除患铸安”行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负责活动期间的日常事务、协调、督促指导及相关资料收集上报工作。沈剑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目标 根据工作要求,编制完成我项目部风险清单,初步构建完成各类风险点查找、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处置、风险责任等“六项机制”,并持续运行完善。 三、主要任务 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本标度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构建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和检查“六项机制”构建推进工作;对项目部所属各部门各班组“六项机制”构建工作落实进行监督考核,将“六项机制”构建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一)建立风险点查找机制。根据危险源辨识相关要求,安全部组织进行本标段所属范围内的风险点查找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查找工作,并对风险点清单进行同步更新。当环境、设施、组织、人员、活动等发生变更时,要随时对相关风险点开展重新查找工作。并将收集好的风险信息上报。 (二)建立风险研判机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办及公司的统一部署,接受相关培训,对于查找阶段识别的风险清单,根据风险分级方法和标准,对风险清单实施科学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加强风险点的动态变化管理,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实施动态评估分级。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实施方案的 通知 【法规类别】产品质量监督 【发文字号】津政办发[2018]26号 【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9.10 【实施日期】2018.09.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 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实施方案的通知 (津政办发〔2018〕26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9月10日

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实施 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见》(国发〔2017〕43号),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促进本市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天津口岸在保障国门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质量强市的战略目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会部署,围绕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以推进质量强市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以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质量提升为核心,坚持“安全为本、严守底线,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创新引领、科学决策,开放共享、共治联动”的基本原则,持续推动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本市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推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外贸健康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国门安全,预防和保护社会公众免受质量安全风险伤害,为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供给。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1.实施风险监测计划。根据国家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市国际贸

担保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 一、风险预警信号 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⑴、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 ⑵、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 ⑶、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 ⑷、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 ⑸、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 ⑹、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 ⑺、注册资本变更减少; ⑻、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 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⑵、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 ⑶、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 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 ⑴、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 ⑵、存货账实不符; ⑶、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 ⑷、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 ⑸、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担保状况预警信号 ⑴、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⑵、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 ⑶、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⑷、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⑸、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 ⑹、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 ⑺、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 ⑻、担保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5、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⑴、股东之间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 ⑵、主要经营者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行为; ⑶、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 ⑷、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 ⑸、经常性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情绪对立; ⑹、存在违法经营问题; ⑺、业务伙伴关系恶化,出现较大经济纠纷; ⑻、受到税务、工商或质检等部门处罚; ⑼、未按期办理年检手续; ⑽、公司业务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⑾、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化; ⑿、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⒀、政府政策对该行业发展作出严格限制; ⒁、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二、发现预警信号后的处理方法

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1

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二)项目部领导、技术员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作业规程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四)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二、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 (一)项目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二)驻项目部安监站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三)驻项目部安监站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 (四)队长、班长及技术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 (五)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安监站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六)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井下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 (七)矿建队各班组和驻项目部安监站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根据评估出的风险,对班组提出预警通知并制定相应改进或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在每天的班前会上进行,生产班由当班带班队长负责组织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辅助掘进班、机修班及其它作业班组,由机电副队长或技术员组织进行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评估后要认真填写风险评估记录。 (四)保留日常风险评估记录,必要时及时追加到正式风险概述中。 (五)经评估有危害人员及设备运行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项目部领导及矿方调度汇报,经相关业务部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公司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方案 (1)

*************公司 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方案 为了加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面风险管理,建立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变事后控制为事前防范,实现对重大风险的预警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风险,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字【****】**号文件关于建立和完善重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如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方案: 一、风险分类 经评估确认的重大风险四项:资金风险、市场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人力资源风险 1、资金风险 主控部门:财务部 风险类别:财务风险 2、市场风险 主控部门:销售部(国内销售部、海外销售部) 风险类别:经营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 3、新产品开发风险 主控部门:技术中心 风险类别:经营风险 4、人力资源风险

主控部门:生产部 风险类别:经营风险 二、重大风险预警组织体系 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确保重大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成立重大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具体开展重大风险预警管理工作。 重大风险预警管理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重大风险主控部门分管领导 成员:重大风险主控部门及辅控部门经理及由主控部门、辅控部门选定若干名熟悉管理业务、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兼职风险预警管理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二是跟踪、监测、分析重大风险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三、预警体系构建原则 1、实用性与预测性原则:预警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提前的、准确的预报。 2、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要求监测指标具有先进性,监测对象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遗漏任何环节。 3、动态性与及时性原则: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

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实施方案

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实施方案 为防止发生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和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维护“浙江制造”质量形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牢牢树立“两线意识”,加快推动“三强一制造”建设,着力抓发展、保安全、促改革,为推动我省率先迈入质量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督促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县级政府)落实产品质量监管职责,推动产品质量综合治理工作,严守安全底线,有效预防和遏制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为质量强省建设夯实产品质量基础,进一步提高我省产品质量竞争力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三、预警范围 (一)县级行政区域(含独立运行的各类开发区,下同)。

(二)生产加工领域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 四、预警等级 (一)黄色警示 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 1、某一县级区域生产的某种产品,在省级及以上监督抽查中,抽查批次在20批次及以上(或占省级及以上抽查批次数的50%以上),同时批次不合格率在30%及以上,且为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指标不合格的; 2、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一般质量事故的; 3、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省级媒体曝光并经核实、造成较大经济和社会影响的; 4、市场反溯、执法检查发现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 5、整治后产品质量问题反弹的; (二)红色警告 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 1、某一县级区域生产的某种产品,在省级及以上监督抽查中,抽查批次在30批次及以上(或占省级及以上抽查批次数的50%以上),同时批次不合格率在40%及以上,且为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指标不合格的; 2、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较大质量事故的;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一、目的 医疗技术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达到及早发现各类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及处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开展,制定本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二、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而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围。 三、原则 预警工作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查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日常医疗工作和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 、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工作时间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故意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信息;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 、违反诊疗规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三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治; (4)门急诊或病区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到达,或未诊查患 者而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区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及时、不

XX院探索构建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院级重大风险预警机制

成都院探索构建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院级重大风险监控预警机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风险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围绕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以规避和化解风险,如何使风险管理工作有的放矢,确保风险可控和在控,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 风险监控预警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完备、有效构建的基础上,如何创新风险管理工作模式实现风险管理与战略的契合、与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工作的融合,己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层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如何充分发挥企业风险管理效应,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有鉴于此,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院”)以集团公司子企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职能为出发点,以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为主要途径,以风险监控预警为实施重要抓手,积极探索、致力构建院级重大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目前,以季度重大风险监控预警、勘测

设计预警模型为代表的系列风险预警机制与成果已经建设 完成并投入运行,风险管理发挥价值创造的核心作用初显。 现就重大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1 制度基础 为加强成都院全面风险管理,建立积极主动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强化事前防范,实现对重大风险的预警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年度重大风险,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2015年,成都院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有关企业重大风险管控要求为基础,依据股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手册》等文件有关要求,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手册》、《风险评估程序》、《内部控制评价和考核制度》、《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办法》等管理文件;与此同时,构建了风险防控的三道防线,明确各级风险管控职责和权限,为开展院级重大风险监控预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组织保障 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确保重大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成都院优化建立覆盖全公司的纵向一体化、横向专业化的组织体系,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成员涵盖公司中高层领导的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法律与风险管理部。由法律与风险管理部负责组织

质量风险管理方案

质量风险管理方案 一、概述 为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从源头防控药害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结合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企业在保证产品均一稳定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各种药品安全性资料,评估药品风险,制定风险预警方案并实施,从而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将药品风险最小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二)执行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二、人员及职责 (一)质量风险管理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质量副总、生产副总 成员:生产部、市场部、供应部、设备部、质量部及各部门相关人员。 (二)职责: 风险管理小组职责:制定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方案,监督、检查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并进行定期评价。 风险管理小组组长职责:拥有最高决策权,负责整体工作的协调。 风险管理小组副组长职责:负责组织风险预警方案的制定,并督促、检查、指导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 生产部职责: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减少批间差异,最大限度消除生产环节的人为风险,监控生产过程参数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产生的质量风险。质量部职责:对药品安全性问题,从技术层面加以深化,对工艺参数、小、中试试验情况深入分析,实现药品风险管理的前期预警,同时做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收集市场不

良反应、质量投诉信息;对验证实施情况、生产过程环境监测情况、偏差处理、变更控制、稳定性考察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供应部部职责:严把质量关,从源头抓起,控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从经审核批准的供应商购货,并对物料验收情况进行评估。 设备部职责:对设备维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异常导致的质量风险。 三、主要内容 (一)定义与分类: 药品风险:药品风险是与药品有关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 药品风险管理:药品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通过药品风险检出、风险确认、风险最小化和风险的信息交流等四个环节以减少用药风险,并通过风险最小化措施的后效评估,不断提升药品的安全性。药品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是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上市后为更好地发挥药品疗效、控制用药人群的风险并使之最小化而制定的计划。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是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文件。 根据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程度,将药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分为Ⅰ、Ⅱ、Ⅲ三类: Ⅰ类:是指严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的风险。 Ⅱ类:是指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风险。 Ⅲ类:是指对产品本身质量影响不大的一般风险。 对于I类风险,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或消除;对于Ⅱ类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于Ⅲ类风险,企业可通过警戒,进行控制和消除。(二)制定风险管理方向: 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主要从三个阶段:上市前、上市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但我公司产品对上市前的研究等历史背景已不能改变,目前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从上市后和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两个阶段去把握和控制。 (三)风险梳理 企业应将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包括物料供应商审计,物料采购、

06、《工程质量风险预警及管控制度》

工程质量风险预警及管控制度 工程管理中心 时间:2015年4月

目录 一、风险预警机制 (1) 1、节点信息释义 (1) 2、风险预警等级及评判标准 (2) 3、相关说明 (2) 4、风险预警的触发、解除及发布 (4) 二、风险标段管控措施 (4) 1、对于触发“Ⅲ级风险预警”的管控措施 (4) 2、对于触发“Ⅱ级风险预警”的管控措施 (5) 3、对于触发“Ⅰ级风险预警”的管控措施 (5)

为加强过程管理,及早识别可能引起交楼风险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发出预警,集团制定《工程质量风险预警及管控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以提高区域、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帮助区域、项目实现“完美交楼”的目标。 根据开发阶段的不同,在以下三个节点进行交楼质量风险评估:结构封顶节点、装修进场节点(对于经集团批准属于毛坯交楼的标段本节点不做要求)和交楼联合验收节点。 本制度原则上重点考核容易导致交楼风险的质量问题,对由于工程进度问题引起的的交楼风险的预警和管控参照集团2015年的发文“关于印发《碧桂园集团进度计划管理办法(2015年版)》的通知(集团字【2015】145号文)”执行。但考虑到工程进度的拖延和赶工往往引起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本制度在以上三个节点也对工程进度设定了底线考核标准。 对“交楼联合验收节点”涉及进度的预警及管控要求,按照集团2013年的发文“关于发布碧桂园集团《合同交楼风险预控与管理专项制度(试行)》(以下简称“黄红黑”预警制度)的通知(集团字【2013】358号文)”执行;对“交楼联合验收节点”涉及质量的预警及管控要求则按照本制度执行。 本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风险预警机制 1、节点信息释义 1.1“结构封顶”节点 该节点是指由运营中心确定的一级计划节点“主体施工至结构封顶”。 1.2“装修进场”节点 该节点是指在“结构封顶”节点后75/100天内(18层及以下按75天,19层以上按100天)落实装修单位进场工作的时间节点。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该时间节点按下述原则确定: 1)如果装修需分批进场,按首次进场时间考核; 2)如果在“结构封顶”节点之后,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冬歇期、停工缓建、以销定产等原因导致工程进度滞后的,滞后天数与原定计划的75/100天相加即为新的确定“装修进场”节点的标准。 该节点达标还须完成下列工作: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研究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研究 2010-9-15 摘要:信用担保机构是一个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为企业贷款作第三方担保的 金融机构,通过承担企业贷款的违约风险而获得收益,具有高风险性。该行业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借鉴金融企业风险预警理论中“信号灯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从微观层面构建我国信用担保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并从中观行业层面和宏观国家层面提出了配套措施。 关键词:信用担保,违约风险,预警机制 一、引言 信用担保机构是一个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为企业贷款作第三方担保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承担企业贷款的违约风险而获得收益,因而该行业具有高风险性。信用担保行业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毕竟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晚,管理经验不足,无论是在外部环境还是内部风险上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加艰难,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宁愿“惜贷”,从而造成资源的损失,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并且目前中小企业占到95%左右。又由于信用担保行业是风险高收益小的行业,一旦发生代偿很容易倒闭,所以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必不可少,这也关系该国经济是否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国外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学者倾向于运用数学模型对单个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研究,而我国学者对于该行业的预警机制模型构建还未作系统研究。在借鉴金融企业风险预警理论中的“信号灯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中观行业层面和宏观国家层面构建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信用担保机构预警机制模型构建 (一)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风险分析 信用担保所存在的风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 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担保机构所存在的 风险,信息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就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在信用担保活动中广泛存在。一般而言,担保机构为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担保的风险小,但这类企业很少要求担保公司担保,相反,效益差、前景不乐观的企业,却强烈要求担保,而且越是资本不良需求

君乐宝IT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君乐宝IT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我公司信息安全,提升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有效规避并防范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风险,根据《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第二版》, 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该制度。 二、适用范围 君乐宝及其控股或有管辖权的单位和部门。 三、IT风险定义 IT风险是指由于IT建设所处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最终结 果与我们的期望产生背离,并给企业和相关人员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具体内容如下: 1.系统合规风险,指所建设或使用的信息系统未满足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的风险。 2.技术应用风险,是指所选型系统未充分考虑已有或未来信息系统标准,技术标准不兼容、架构不支撑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风险。 3.采购成本风险,是指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因需求变更造成的费用增加或出现未估算的成本造成采购成本失控的风险。 4.系统适用风险,是指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未达到要求的风险。 5.建设进度风险,是指项目建设未能按预定的工期完工影响企业或相关部门正常运营的风险。 6.信息安全风险,是指所选信息系统未满足行业安全标准或相关信

息安全标准的风险。 7.人员异动风险,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乙方双方关键参与人员出现变动影响项目推进形成的风险。 四、职责与分工 四、IT风险识别 IT风险识别,是指承建单位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 统归类和全面识别。IT风险识别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它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运作过程中定期而有计划地进行。 4.1IT风险识别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4.1.1由粗及细,由细及粗信息技术部负责主要风险的管控,业务部门负责日常风险的识别和管控。 4.1.2多种识别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对于重要的IT风险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 4.1.3谨慎排除可能的风险 不轻易否定或排除某些风险,要通过认真的分析进行确认或排除。必要时进行实验论证,对于不能排除但又不能肯定予以确认的风险按确认考虑。 4.1.4全员参与原则 由于IT风险识别的广泛性,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应尽量向有关人 员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归纳整理,以求对IT风险的全面了解。 4.1.5动态识别原则

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北京大机运检段 关于推进安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通知 (试行) 各部门、各车间: 为进一步推进我段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局安全管理“落实标准、防范风险、完善机制、强化基础”的安全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局工务处“关于推进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工函[2012]15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段安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确保现场各项施工有序,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施,请各车间抓好落实。 一、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1、段实行“日、周、月”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⑴根据每日交班会收集的各级干部、车间主任检查反馈的问题、局相关会议要求、天气等安全情况及当日重点施工、重点工作等信息进行分析后,以飞信、电话、电子邮件及通话记录等形式向各车间进行预警,形成日预警提示信息。 ⑵结合在每周大交班会,对一周安全风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重点工作及条件变化,形成周预警提示信息。 ⑶在每月安全分析会上,就一个月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运输条件变化、重点工作计划安排,结合历史上同期发生问题分析,形成月安全分析预警信息。 2.车间、工队、班组 ⑴各车间、工队每日必须召开交班会、点名会,针对当日施工计划安排全面的进行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制定卡控措施;要对前日施工作业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未落实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持续改进的规范意见和防控措施。各车队、工班要利用班前点名会对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内容进行提示预警,并落实到责任人,防范安全风险。 ⑵规范班后对规考评,针对当日作业情况进行风险评价及考评,对当日预警提示结合班组实际制定次日工作计划控制安排。

(3)所有安全风险预警提示,要在车间、工队会议记录本上认真填写、记录。 二、对日安全风险预警采取的工作方式 1、一是段级每日8:00召开由段领导主持,并由施工调度、安全、设备、材料科、检修车间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交班会的形式,由安全科汇总上级领导检查、包保领导、包保干部、各车间主任对各车间、各工点前一日施工作业中检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及路局17:30运输例会上提示的有关施工、行车、人身事故案例,在会上进行重点汇报,提示各科室及时将主要问题向包保干部、包保车间传达,做好安全预警;二是车间级每日于施工前一日(具体时间根据施工封闭点确定),大修车间由车间党政正职主持,并由车间班子相关人员和机械、地面、后勤工队负责人及班组长参加的交班会,依据施工计划、组织方案、盯控项点结合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天气环境情况进行全面部置,做好预警;维修车间每日于施工前一日(具体时间根据施工封闭点确定),结合施工分散特点,由车间班子人员实际主要由工队长主持的交班会,依据施工计划、组织方案、盯控项点结合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天气环境情况进行全面部置,做好预警;三是班组级由该班组负责人于点前,对车间交班会布置的施工任务安排、安全注意事项结合作业地段的施工环境、线路设备状况落实到人头,做好预警。 2、对周安全风险预警采取的工作方式 (1)段每周一8:30由段长主持,段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大交班会的形式,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员对上周本部门工作完成落实情况进行汇报,安全科对上周本段各车间、各工队接、发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重点牌卡及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并对类似问题作出预警,引起其他车间

企业风险预警机制

毕业论文 题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管理系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地点 20**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 企业风险及其分类 (2) 企业风险的含义 (2) 企业风险的种类和成因 (2) 2 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必要性 (4) 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内部必要性 (4) 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外部必要性 (5) 3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6)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原则 (6)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成与功能分析 (6)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8)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12) 4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对应措施 (13) 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3) 提高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效用 (13) 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后续管理 (14)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完善财务预警模型 (14) 5 结束语 (15) 致谢词 (16) 参考文献 (17) 英文摘要 (18)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制度的改革,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企业的危机产生都有其逐渐的过程, 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察觉财务危机的信号, 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 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的初始状态就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分析了企业风险基本成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财务风险的危害,探讨了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内部必要性和外部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组织机够、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构、财务风险分析机构、处理机构等在内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管理机制。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预警模型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机制

余江县中医院医疗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机制。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在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书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 、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书,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 1、凡发生医疗纠纷投诉的科室,24小时内由医务科立案,调阅病历,下达《医疗纠纷投诉通知单》; 2、在调查取证及院有关人员讨论后,根据情节及责任,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医疗风险警示; 3、在发出医疗风险警示的同时,由医务科对责任者下达《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并与责任者签定《限期整改医疗缺陷协议书》存档; 4、被三级医疗风险警示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的当天到医务科接受“警示”谈话,根据谈话后本人的表现,一周内给予处罚; 5、医疗风险警示处罚分为通报批评,建议取消评优资格;扣发月(季、年度)奖,降薪,技术职称低聘,离岗待聘,追偿经济责任等。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为迎合中国会计改革的新形势,在论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

风险预警机制(1)

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集团公司“突出风险防控主线,引深财务创新管理,完成财务战略收官决战”的财务工作思路,结合晋市煤销字【2018】384号文件关于印发《2018年度财务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督导方案》的通知,为更好贯彻落实相关精神,明确责任,顺利完成市公司下达的2018年度财务重点工作,现制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一、成立风险管控领导组 组长:张文斌 副组长:李忠慧张晓清 成员:各分管领导 领导组成立综合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科。 二、主要财务指标风险 1、资产负债率 市公司要求本年度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7%以内,降低负债率,保障股东权益最大化。 2、清收旧欠、盘活资金 市公司要求本年度清收资金1477.76万元,主要针对预付款项、应收款项和其他应收款以及外部股东资源价款出资不到位情况进行清收,盘活资金,减少坏账风险。 3、可控费用 市公司要求本年度在上年费用发生的基础上下降8%,主要针对

材料消耗、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会议费、修理费、咨询费、聘请中介机构费等项目进行考核,此指标将影响全矿职工工资,降低各项费用消耗,加强费用管控,确保完成可控费用压减目标。 4、完全成本 市公司要求完全成本指标控制在300元/吨,此指标将影响全矿职工工资,通过预算管理,真抓实效,全面控制成本费用消耗,加强成本管控。 三、其他风险管控项目 1、资金风险管控 为进一步强化资金管控,根据晋能党字【2018】83号关于加强资金管控严禁发生金融违约的决定,落实集团下发的《关于对2018年度还本付息指标考核的通知》要求,严禁金融违约、加强资金管控,将保利息支付、保资金链安全放在首位,资金风险事关企业生存发展,资金管控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把债务违约定为资金管控红线,在治本上下功夫,确保实现资金风险管控全覆盖、信用零风险。 2、税务风险管控 研究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及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务风险防范,做好税收筹划。进一步关注国地税合并后各项税收政策变化,以企业健康发展为主导,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合理安排统筹资金,保障税款及时缴纳入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银行存款和票据的风险管控 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进行全面梳理,对长期不用的账户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