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

学前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

学前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
学前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

学前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

《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尊重了幼儿、尊重其发展规律、自尊及其生命,树立了“儿童高于一切”育儿观点。人们尽量以新《纲要》的精神指导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努力使自己原本急于求成的“功力”心与新纲要精神相互协调、达成一致,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大多数成人还是“换汤不换药”,幼儿教育并没有按新纲要预设的方向前进。如何协调二者,如何在新儿童观的指导下教育幼儿,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新儿童观的精髓——尊重幼儿。

在此提出尊重幼儿是因为我们的确有意无意地“不尊重幼儿”,幼儿一直被看作是不懂事、无思维能力的,他们是“未成熟者”,不会也没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长和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需要家长和老师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出规范指导,我们过于强调了成人的干涉作用,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和体验。这种有意无意的“不尊重”严重挫伤了幼儿的心理,是现代幼儿教育坚决扬弃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张绪论 名词解释: 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起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早期学习标准》:《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0-5岁教育计划: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收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高瞻课程:高瞻课程(High Sc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发展适宜性实践》:《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您怎样教育与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在我接到要受幼儿园的课时,我的想法就是:孩子太小,要教育好她们,就只能等到她们长大才能进行较好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实践与总结发现事实并不就是这样的。在当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因此,本文就以在没有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谈谈几点认识: 一、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质就是幼儿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就是通过自己的模仿与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就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与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与发展着最初、也就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与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与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对人的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就是儿童的认识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她们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关键期内,幼儿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就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就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幼儿的认识发展与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地促进儿童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她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识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学前教育能对儿童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对她们的全面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我们这里就是偏远山区,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就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们受良好教育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加的关心,爱护她们的成长,帮助她们成材。 同时,研究发现,上述脑的结构与技能在学前期的发展并非出于一种纯粹自然的状态,而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大脑在学前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就是促进脑发育充分与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同时,大量的动物与人类婴幼儿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年期持续的早期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出现减慢甚至停止现象,并构成终身性的永久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在学前期儿童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因此这一时期如能积极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影响,脑还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一般来讲,成人脑损伤就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之一在于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而对婴幼儿脑损伤的研究发现,某半球受损后,通过某种适宜的学习、训练的过程,另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的功能,从而使脑损伤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例如,5岁以前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的丧失,因此语言中枢可

学前教育儿童发展评价(开)

学前教育儿童发展评价(开) 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标准答案:行为主义 2.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应打破传统评价中的单维度评价标准。标准答案:一刀切、整齐划一 3.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鲜明地体现了“”的理念。标准答案:以幼儿发展为本 4.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标准答案:最佳时间 5.我国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国公民有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 6.《幼儿园工程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标准答案:身心和谐发展 7.思维的,是指思维进程的速度和可变化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快”。标准答案:敏捷性和灵活性 8.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最佳时间 9.观察法又可以区分为随机的观察和两种。标准答案:有设计的观察10.实证化评价方法的典型表现就是,视量化的评价方法为的方法。标准答案:唯一科学、有效 单选 11.我们可以通过玩色子、数数、分析事物优缺点来促进孩子(C.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2.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3.( D.自制力)的强弱主要区别于忍受身心困扰的能力。 4.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对象强调( B.个体)。 12.提问“您的孩子在家里是不是都和成人在一块?他常常找谁玩?玩得是否开心、愉快?”这是属于发问方法中的( C.迂回法)。 13.对幼儿进行个体意志水平测验时,正确的引导行为是(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7.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B.加德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8.一般来说,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 B.±2)个标准差围以均为正常。9.建构主义的提出者,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 D.皮亚杰)。 14. 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1.美国研究者(B.达维)选择幼儿争执行为事件为观察目标,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观察自发的争执事件。 15.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C.性格 16.用于判断儿童个体生长发育水平的Kaup指数在15-13之间可以判定为( C.消瘦)。 5.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 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17.一天当中人的身高会发生变化,我们一般选择在(B.上午10点)左右测量身高。7.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18.绝对评价需要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 C.客观)标准。

浅谈家长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的的影响

浅谈家长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的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适应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但要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孩子成功的钥匙就在父母手中,但首先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1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参与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适应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但要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因为幼儿不仅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还生活在家庭的小环境中,这就需要家长也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那么,家长该如何参与到学前教育中? 1.1了解孩子,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 要想培养孩子成长,我们就要不断了解他们,这样才能适时地找到辅助他们成长的方法。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和教师同心协力培养幼儿,与教师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这样不仅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可以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 了解孩子就要花时间去倾听去询问,通过孩子的叙述我们会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品格上、与小朋友的关系上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教育。只有民主、平等的像朋友一样的沟通方式才能使家长和幼儿更好的交流。家长放下自己的位置,变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一起高兴、一起难过,这样既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又可以关心孩子,可谓一举两得。 2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误区 2.1家长的过度保护 “成人把自己看做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从他们自己与儿童行为的关系的角度来判断儿童好或坏。成人是一贯正确的,儿童必须根据他的既定标准来塑造。一个成人如此做法,即使可以确信他对儿童充满着激情和爱以及为儿童的牺牲精神,他也会无意识地‘压抑儿童个性的发展’”,蒙台梭利这样告诉我们。 孩子想要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必须培养勇敢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孩子就会表现的自信。家长为了防止任何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而对幼儿实施了过度的保护,使幼儿形成了缺乏勇气不自信的弱点,还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觉得父母多事或者不自由。所以家长要敢于放手,教孩子做事情时,不发言、不帮忙,

幼儿园学前班教案

幼儿园学前班教案 课题:《我爱秋天》选自晨光版幼儿园学前班教案美术上册 教材分析: 1.《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和特征及其与人的关系,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体验绘画和创作的乐趣。 2.根据幼儿园学前班教案教学活动应体现综合性、活动性原则,我们把美术《丰收了》和科学《秋天》两个科目综合在一起教学,并在当中穿插音乐科目中的舞蹈《苹果丰收》,使幼儿在学习中充满了兴趣。 3.我们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表现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认识秋天,将“画秋天”这种自发的兴趣内化成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主动参与,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鼓励幼儿围绕“我爱秋天”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作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秋天,发现秋天的特征。 2.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表现主题,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作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几名幼儿排练舞蹈《苹果丰收》。 2.苹果、柿子、梨等有关秋天的图片。 3.电子琴。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秋天 1.导入活动 秋天已轻轻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寻找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到哪儿去找秋天吗? (引导幼儿讨论,自由选择,决定参观路线和计划,自由组合分组。) 幼儿讨论后决定到田野里去寻找,到校园里去寻找。 2.寻找秋天 地点:田野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先到田野里寻找秋天,小朋友们要仔细观察,你们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也可以用手摸。小朋友一路上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 (师生愉快地融进秋天的大自然中,幼儿有许多表现,也有许多发现。教师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并适当给予引导,引导幼儿去发现秋天的特征,积累关于秋天的知识,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地点:校园里 我们再到校园里去找秋天,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仔细寻找。 (教师引导幼儿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花、草、树、小动物,结合观察情况,引导幼儿探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二、组织幼儿自主活动,感悟秋天 地点:教室 1.欣赏舞蹈,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秋天。 组织幼儿欣赏舞蹈《苹果丰收》,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秋天果实累累,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设计意图:舞蹈主要供幼儿欣赏,启发想象,激发幼儿对秋天的热爱之情,用身心来感受秋天。)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生活环境和与社会人的互动中,婴幼儿形成和发展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了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正确的学前教育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正确的学前教育不仅是让孩子生活在理想的国度――诚信善良、公平公正,交给他们世界上一切的美德,同

时,也要在理想国度中铺设一条通往现实的羊肠小道,让他们不至于与现实社会脱轨。明白一些社会的残忍和黑暗、明白善意谎言的重要性,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能让孩子在将来更好的踏入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打击得措手不及。 3、正确的学前教育能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可能成就一个孩子,一个国家的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就可能成就一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只能顶着巨大的压力跟随时代的脚步,无暇顾及心理及道德方面的建设,偶尔的一瞥却看到了美德的流失,道德的沦丧,所以,信心没有了,自怨自艾了,随波逐流了,社会文明不见了,但团结起来力量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绝大部分人都能推己及人了,乐于助人了,诚实守信了,整个社会文明便会慢慢复苏了。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1、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亲人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长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一

比较学前教育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1、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 2、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 3、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 4、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二、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三、什么是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夸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期教育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一、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分析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比较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 二、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1、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推动本国学前的变革与发展 3、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 4、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与方法 一、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类型 2、纵向比较类型 3、综合比较类型二、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 法4、分析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指的是所有针对从 出生到8岁儿童) 第一节: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 史 (一)、幼儿学校的传入与发展 1、美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叫 幼儿学校,是罗伯特.欧文的影响 下出现的。 (二)、幼儿园的传入与发展 1、1837年福禄贝尔在在德国创 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 将其命名为“幼儿园”。 2、1856年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迈 耶.舒尔茨在家开办了美国历史 上第一所幼儿园。 3、1860年,伊丽莎白.皮博迪开 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英语幼 儿园,(美国式、民族化的幼儿 园和推进幼儿园民族化方面做 出重要的贡献)她被美国认为是 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 (三)、公立幼儿园的创立与发 展 1、第一所公立幼儿1873年在密 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德斯皮尔 斯学校创建的。 2、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 代,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在美 国蓬勃发展,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提倡(杜威):摆脱幼儿教育中 福禄贝尔正统派的形式主义,加 强幼儿教育与社会生活及儿童 生活的联系。 3、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具有 以下特点: (1)、主张幼儿教育不能脱离 幼儿生活,教育方法应以幼儿为 中心,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积累 直接的生活经验,教育活动应建 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 运用直观教学法,促进幼儿感知 能力的发展。 三、20世界下半叶美国学前教育 的发展 1、“开端计划”目的是对低收 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 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2、开端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提 高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习认知 能力和社会性。 3、开端计划的服务项目具有多 样性,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 社会服务及家长参与。 4、开端计划的发展与延伸:坚 持到底。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 美国学前教育 1、《发展适宜性实践》:年龄的 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两个维 度。发展适宜性:教育必须要考 虑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发展 趋势。个体适宜性:必须考虑儿 童个人的发展快慢,认识方式, 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特征,教育 对象的独有文化背景考虑进来, 并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2、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 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 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 第二节:美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保育学校:主要招收 2.5-5 岁的儿童。 二、幼儿园:主要是为进入一年 级之前的4-5岁儿童设立的教育 机构。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1)、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2)、营造学习的关爱社区 (3)、保证时间,运用不同教 学方式实习学习目标 (4)、使儿童的学习有意义 (5)、运用策略以发展儿童的 理解、知识、技能。 四、高瞻课程目标:促进幼儿主 动学习。高瞻课程的内容来源于 儿童的兴趣和关键经验两种资 源。 高瞻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工 作--回顾”三个环节。 五、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 尔德曼提出的,光谱方案的理论 基础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塔伏 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的非 普遍性理论。 六、美国的幼儿教师教育 幼儿教师的任用资格: 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1、知识和能力核心标准 2、普通知识标准 3、道德行为标准 二、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能够 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能够与 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能够观 察,记录和评估幼儿,以支持其 和家庭的发展;能够适宜地、有 效地联系幼儿和家庭;能够运用 知识建构有意义的课程;能成为 一名专业人员。 三、美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过于强调学业技能学习 2、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著 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 性”教育的冲突。 第三章:日本学前教育 第一节: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1、明治初期的学校教育沿袭幕 府末期以来”东洋道德,西洋艺 术“的方针。 2、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 园创立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 幼儿园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 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归文 部省管辖。 3、《幼儿园令》是日本学前教育 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而独立的 法令,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走上 了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4、战后恢复阶段(20世纪40年 代--80年代):制定与修订《保 育大纲》以当时在美国盛行的儿 童中心主义和自由教育为指导 思想,注重幼儿的本能需要,肯 ..

幼儿教育中的心罚1

1 / 5 幼儿教育中的心罚 心罚又称“情感虐待”,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心罚给儿童造成的伤害与体罚一样严重,甚至大于体罚所造成的伤害。专家们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抚和鼓励的幼儿,比起那种遭教师体罚的幼儿,心灵所受到的创伤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到的损失更大,也就是说,这种做法会产生比体罚幼儿还要坏的后果。许多研究还表明:受心理惩罚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罚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心罚的表现 在幼儿的教育中,常见的心理惩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威胁恐吓。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不听话或犯了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由此产生强烈的不安。“再不听话,我们游戏时就不带你去”;“你又打人了,走,到某某班去”;“再哭,把你关到老鼠间去。”“再打人,叫警察叔叔抓你。”“看见没有,你们不听话,我也要把你们送到别的班上去的。”吓得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望着,大气也不敢出,生怕灾难落到自己头上。 2、对孩子的忽视、冷落和拒绝。教师对幼儿有意无意的忽视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惩罚。常见于教师对能力较差、性格孤僻、少

语幼儿的忽视,对顽皮捣蛋、行为好动幼儿的孤立等。同时,还表现为教师对幼儿正当权利的剥夺:如教师为教学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安全剥夺幼儿户外活动的权利,为所谓效果剥夺幼儿回答问题及表现的权利。 3、武断夸大。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状况”时,往往 是运用她们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的评判,因此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幼儿身上,教师的处理方式常常是时褒时贬不尽相同,可谓“对人不对事”。如当幼儿来告诉老师说。“A和B打架了”时,若教师认为A是调皮爱惹事的,教师便毫不犹豫地把A叫来。有的教师在批评幼儿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总是”“没 有一点”等夸大的字眼,如“从没有看你干过一件好事。”“你就不会象……”“怎么这样”。“怎么 2 / 5 搞?你每次画画都要老师帮忙,从没有自己独立完成一次。”“怎么干坏事总有你的份。”等等。 4、过高的期望值。教师不能以“平常心”来观察、了解幼儿, 而是对幼儿怀着过高、过重的期待,过分严格的要求。表现为教师对幼儿过度肯定“……最好”“一定要做第一”或对幼儿的行 为总是不满意“……更好”“不错,但是……”。不管教师出于一己私利,还是帮助幼儿的目的,这都违背了幼儿的天性,易导致幼儿自负,经受不了挫折,或者使幼儿丧失自信,迷失自我 二、心罚的危害

幼儿学前教育

才能教育集团介绍 JEI才能教育是一个从事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事业的综合性教育文化企业,创业初期就以主动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研创开发了主动学习法以及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学习课程,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才能教育自1977年在韩国开创以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拥有才能电视台、才能大学、才能印刷等9个系列分公司。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5个国家共设立9个海外分公司,拥有80多万会员。2003年8月在中国北京设立分公司“北京嘉育培训有限公司”,至今在中国已有33个才能学习中心。才能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深受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很多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被动学习,很难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快乐,而才能教育的主动学习法能使孩子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 我们的使命就是向我们的会员提供科学的主动学习系统,使每个学习者都能进行符合本人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习,支持、帮助和鼓励他们在行动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并终使人人都有机会享受更丰富的人生。 主动学习法的介绍 主动教育哲学‘相信人有无限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就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孩子都进行符合自己水平的个别能力量身定做式的学习,所有的小朋友就都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信。 主动学习法是:由主动学习系统、家长、才能教师形成三位一体,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型人才,是才能教育所固有的学习法和学习理论。 才能教育科学的评价系统 1、诊断评价 开始学习时(个人进度处方记录表) 电脑系统因人而异地确定适合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进度。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2、形成评价 每周学习完成后 收集、反馈、分析学习进度情况,帮助学习者查缺补漏,确保会员始终进行合适的学习 3、总括评价 一个等级结束时(月进度商谈记录表)

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成长的伙伴。幼儿文学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打动小读者的同时,也起到了启迪智慧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人文情感的作用。学前教育中, 幼儿文学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幼儿文学;学前教育 幼儿文学广受幼儿欢迎,也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这一方面源于幼儿文学首先是文学,具有文学性。也就是说,它总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塑造独特的形象、表现真挚的情感,从而表现生活,让读者感受美好,感受阅读的愉悦。其次,幼儿文学是为幼儿创作的,它的受众是幼儿,因此它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它的语言具体、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口语化;它的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更适合幼儿接受; 它传达的思想也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简单而单纯以说,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幼儿的成长都离不开幼儿文学的陪伴,那么,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到底起著怎样的作用呢? 一、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文学具有启蒙作用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蒙昧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 好奇。他们就像一个问题机器,“这是什么”、“为什么” 等问题时刻会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而幼儿文学作家 在创作时恰恰考虑到了这一点,创作出大量的引领幼 儿了解生活、自然、地理、天文和历史等方面知识的 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把幼儿带入五彩缤纷的世界,让 幼儿在愉快的作品欣赏中得到知识的启迪。 以适合 0-3 岁婴幼儿学习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白兔》为 例——“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 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短短四句儿歌, 家长或教 师既可以与幼儿一起拍着手有节奏地吟唱,又可以和 幼儿一起边表演边吟唱,幼儿既感受到了儿歌的音韵 美,也了解了小白兔的特征与习性,增长了见识。再 如儿歌《上山打老虎》——“一二三四五, 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 让我数 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老虎”、可爱的“松鼠”和简单的数字 “ 反复出现,既吸引幼儿诵读,也让他们自然 而然地学 会了数五以内的数。 此外,幼儿文学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内 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能力。 如《穿衣歌》 ――“小 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 穿上袜山打老 勇猛的 三四五”

新版教材比较学前教育知识点汇总

新版教材比较学前教育知识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概念,《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是奠定了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 2.“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3.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 4、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 5、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6、“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 7、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 8、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范围是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9.学前教育的特征: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三个的定义要区分,能做选择题。) 7.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包括:整体研究、局部研究、专题研究、总体研究。(能够理解做选择题) 8、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 9、“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这是贝雷迪的观点。 10、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整体研究 11、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 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 12、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 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现场研究法 13、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称为问卷法 14、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 种方法,称为.文献法 15、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 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 .纵向比较16、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

幼儿园学前班礼仪教案

幼儿园学前班礼仪教案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不懂礼仪是不行的。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案:自觉排队日1、让幼儿知道每月的11日都是自觉排队日。 2、让幼儿养成礼让、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各种排队日的宣传照片和倡议书等。 1、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出活动的主题。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觉排队日是哪一天吗?" 2、关键步骤: (1)为什么要把11日定成自觉排队日? (2)看宣传照片,读倡议书。 3、集体讨论: 照片上的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11日也去参加自觉排队日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好朋友握握手》 1.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

3.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1. 知识准备:熟悉并会表演《拉拉勾》。 2. 场地准备:布置一个表演舞台。 3. 物质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各一。 1.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 2.播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教师结合课件,通过学习故事《小猴找朋友》,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1)讲述后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前三次没有找到朋友?妈妈是怎么对小猴说的?第四次小猴子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3.游戏《猜朋友》,在合作中增进彼此友谊。 (1)一名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她是个女孩子,有长长的辫子,会弹钢琴,眼睛大大的。 (2)其他幼儿根据描述特征猜出这位朋友是谁。 4.谈话活动《说优点》,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分组开展谈话活动:说出朋友的优点,并说说自己应该向好朋友学什么? 幼儿园大班礼仪活动方案《花儿好看我不摘》1、让幼

漫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漫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保健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关于性别意识,许多4-5岁幼儿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别的恒常性。2-3岁的孩子倾向于把积极方面(如外表漂亮)归于女孩,而把消极方面(如自私、好战)归于男孩。一旦儿童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很快学习成人期望的行为和性别角色。

比较学前教育试卷精编版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衔接课程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1 )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主张“比较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的教育家是( ) A.萨德勒 B.康德尔 C.库森 D.贝雷迪 2.法国教育家朱利安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在于( ) A.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B.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为本国的教育服务 C.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3.下列不属于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是( ) A.银行街早期教育方案 B.高瞻课程 C.蒙台梭利课程 D.光谱方案 4.以下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实施教育券,加大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 A.香港 B.挪威 C.新西兰 D.俄罗斯 5.下列关于“个性—定向型教育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以人道化为宗旨的教育模式 B.教师与儿童将以平等的方式交往 C.该模式旨在发展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 D.该模式是由法国政府提出的培养模式 6.1933年颁布的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文献是( ) A.《哈多报告》 B.《费舍法案》 C.《普洛登报告》 D.《教育白皮书》 7.在英国,家长参与的最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形式是( ) A.幼儿学校 B.保育学校 C.学前游戏组运动 D.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 8. 1881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 ) A.编制学校 B.日间看护中心 C.母育学校 D.幼儿园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思想的法案是( ) A.《费里法案》 B.《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 C.《哈比教育法》 D.《哈多报告》 10.19世纪30年代至40年末,德国幼儿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巴乌利美 B.弗利托娜 C.瓦德切克 D.福禄贝尔 11.表明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基本形成的文件是( ) A.《教育法》 B.《幼儿园规程》 C.《幼儿园教育大纲》 D.《幼儿园规程》 12.下列不属于南非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是( ) A.幼教机构基础设施落后 B.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 C.平穷、饥饿、健康等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D.民族分化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1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随着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得到较快发展,并且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据越来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学前教育中,为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促使幼儿得以更好成长,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从而使良好行为习惯得以逐渐形成,为其更好正常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 标签:学前教育;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时期的是幼儿生活的开始阶段,他们有着很高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和教师和家长的塑造来发展的。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抓住幼儿的培养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幼儿的特点是年龄较小,对于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易受好奇心驱使,行为习惯刚刚萌芽但未形成,因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目前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读书、写字,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与衔接工作。实则非也,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主要任务与内容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挖掘学生潜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行为习惯,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家庭的影响。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可所谓是家里的“小公主”或“小皇帝”。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一丝不苟地照顾孩子的成居生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给他们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是竭尽全力的去满足,从不让孩子失望。从而慢慢地让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坏毛病以及强烈的依赖性。此外,儿童的身心都在发展和变化,他们的行为和习惯还没有形成。在幼儿园,公认的行为模式是,如果父母不配合,孩子回家后可能很快就会离开孩子。因此,幼兒园教育离不开家庭合作与补充。 2.榜样激励。婴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非常重视成年人的赞美和鼓励,家长应该利用孩子积极的心理需求,及时肯定自己的良好行为,特别是要鼓励和鼓励孩子们能自觉遵循常规,使正确行为的积极刺激能够得到巩固,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例如,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为了解决一些孩子不想洗手的问题,老师告诉那些已经养成洗手自己的习惯的孩子。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孩子们展示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为肮脏的小手,一张照片为干净的小手,然后

幼儿园学前班个人计划

( 班级工作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JH-042031 幼儿园学前班个人计划Kindergarten preschool personal plan

幼儿园学前班个人计划 幼儿园学前班个人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学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会描述这个过程。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