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当堂检测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当堂检测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当堂检测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当堂检测

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检测

1.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2.“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3.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4.为了区分O

2和CO

2

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一定体积水,盖紧瓶盖,振荡5.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6.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

2,观察CO

2

的颜色

B.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CO

2

能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

2

是否收集满

D.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7.超临界CO

2

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

列有关超临界CO

2

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燃烧 B.是CO

2

呈现的一种状态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 D.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8.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固体又叫“干冰”,它可以用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们呼吸,因为它有毒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

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

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11.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D.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2.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1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提示:浓硫酸可以吸收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作干燥剂)()

A.装置①可作为CO

2

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O

2

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C.装置③可作为O

2

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CO

2

的验满方法

二、填空题

15.根据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蜡烛放在空气中,蜡烛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________都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3)从发生火灾的房间中逃生的正确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其中。

(1)他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个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产生的原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烧杯内的液体换成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17.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它与石油和________均属于化石燃料。

(2)石油的炼制能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汽油②煤油③食用酒精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作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

整:C+H

2O=====

高温

________+________。

18.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

19.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图1 图2

【提出猜想】

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

2O

2

)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总结】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

成氧

气。

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20.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

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若A后面接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当加水形成液封后,缓慢拉动活塞,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2)收集少量CO

2

气体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与E连接,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与F连接,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CO

2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因此CO

2

可用于________。

(6)G可用来测量生成CO

2

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B 6.C 7.D 8.A 9.A 10.C 11.B 12.A 13.D

14.D

15.(1)没有达到着火点(或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空气(或氧气)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根伏低身子爬向门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6.(1)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口附近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

2+H

2

O===H

2

CO

3

(2)

试管内液面上升更快,直至充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1)CH

4煤(2)①②(3)CO H

2

18【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 减少污染(环

保),擦干(2) 氧气(空气)【综合应用】放热,2K + 2H

2O= 2KOH+ H

2

19.此反应还会放热(1)氧气(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3)钠元素和氢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0.(1)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可控制反应速率长颈漏斗下端管

口产生气泡(2)B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3)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O

2+H

2

O===H

2

CO

3

(4)CO

2+Ca(OH)

2

===CaCO

3

↓+H

2

O (5)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不燃

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灭火(6)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没有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中考知识点总结:燃烧与燃料 沪教版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 (燃烧) ⑴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⑶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 ⑷氧气充分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H2O和CO2 。燃料利用充分。 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CO和C、H化合物,燃料利用不充分。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 定律。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化石燃料) ⑴煤:“工业的粮食”,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元素;石油:“工业的血液”,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H元素; ⑵煤的燃烧,可以造成①烟尘污染②SO2大量排放引起酸雨③CO2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加剧 ④热电厂的热污染等。

⑶S的氧化物、N的氧化物污染空气会引起酸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引发温室效应;白 色污染指塑料垃圾的污染;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1课时碳单质 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 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初三化学专题04—燃料与燃烧

2019——燃料与燃烧 2.(2019·铜仁市)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42.(2019·上海市)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7.(2019·攀枝花市)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NaOH溶液 2.(2019·攀枝花市)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B.石油C.煤D.乙醇 10.(2019·盐城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2019·株洲市)(2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烟火 11.(2019·株洲市)(2分)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25.(2019·株洲市)(6分)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则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若反应生成了葡萄糖,则反应条件为光照。 (3)C2H5OH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AD。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_燃烧与燃料答案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 ○1; (2)燃烧的条件:○2; ○3达到燃烧所需的(即)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2.灭火的方法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只要除掉燃烧所需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停止。 (1)移走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常用灭火方式与原理 燃烧事例灭火方式原理 蜡烛燃烧用嘴吹灭降低蜡烛火焰的温度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将油和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盖上灯帽将灯芯和空气隔绝 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将可燃物和燃烧物隔绝 油井大火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消耗氧气,使油和氧气隔绝 常用灭火器的使用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由木材,棉花等引起的一般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的火灾及因油、气的燃烧而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损坏物体,适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所发生的火灾。 重点提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降低的,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 3. 促进燃烧的方法 (1). 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氧气与可燃物的比例关系): a).当氧气用量相对于可燃物不足时,可燃物会发生不充分燃烧 b).当氧气足量时就发生充分燃烧。 c).原理: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会碰撞的分子数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d).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例如】: (i)乙炔(C2H2)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生成物不同。 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或碳黑)和水 (ii)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1)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评题,有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评题,有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1题) 1.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 燃物 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答案】思路解析:燃烧需要两个条件:(1)达到着火点;(2)有充足的氧气。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D 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国家早已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 D.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答案】思路解析: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是汽油中加入部分乙醇得到的新型燃料;该燃料能够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乙醇是由玉米、高粱发酵得到的。 答案:A 难度:容易 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 ,则该物质(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答案】思路解析: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 、H 元素。至于是否含有氧元素则不能判断,条件不足。 答案:D 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料和热量 4.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 D.硫元素 【答案】思路解析:煤和石油都含有的主要元素是C ,其次是氢。 答案:C 难度:容易 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 ) A.汽油 B.煤焦油 C.柴 油 D.沼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燃烧燃料 一、知识模块 二基本知识 [考点1]有关概念 ]燃烧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关联词:_____________ 什么叫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提示:燃烧 不一定非得在氧气或者空气中才能发生,氢气在氯气中就能燃烧。) 2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彳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 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关联词:________ ;(重点提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_______________ 降低的,因为着火点 是物质本身固有白_______ 性质。) 影响燃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 空间内,___________ 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___________________ ,是气体体积____________ 而引起爆炸。 5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 来火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火火,原因:,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考点2]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整理 1、燃烧的概念与条件 (1)概念:可燃物与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2)条件:①物质具有__________ ②可燃物与__________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的____________。 (3)注意:着火点指的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即: ①清除________或隔离_________; ②隔绝_________; ③使可燃物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 (2)注意: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3、促进燃烧的方法 (1)硫粉燃烧:①在空气中燃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进燃烧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燃烧产物:常用燃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当氧气充足时,燃料充分燃烧,生成 ________ ,当氧气不足时,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以碳燃烧为例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炸: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 时,在_______________ 内遇__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 6、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都是_________再生能源,都是混合物。(2)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当堂检测

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检测 1.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2.“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3.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4.为了区分O 2和CO 2 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一定体积水,盖紧瓶盖,振荡5.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6.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 2,观察CO 2 的颜色 B.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CO 2 能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 2 是否收集满 D.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7.超临界CO 2 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 列有关超临界CO 2 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燃烧 B.是CO 2 呈现的一种状态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 D.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8.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化学《燃烧与燃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燃烧与灭火、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进行巩固。 2、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的训练,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 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1. 知道试卷中考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已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尚未真正掌握; 2. 在失误的问题上,哪些是记忆失误,哪些是理解性失误,哪些是方法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 3. 这次考试中哪些知识是自己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什么; 4. 准备重点听老师评讲哪些知识,自己将如何做好补救工作。 学生课外延续: 1.改正错题,并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 2.统计得失分率。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对策;统计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算出比率,引起学生的重视,并 提出改进措施。比如学生对属于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的,要求学生有所针对性进行知识的再认识,通过复习教材、适量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对于因时间不够、考试心理紧张、马虎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如“正确”和“不正确”的选择时学生的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的丢分),则要求学生把平时练习当作考试,做到认真审题时的“眼到”、“手到”和“心到”,解题过程中的细心仔细,解题后检查的一丝不苟等等,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 要求学生写试卷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或认清自身不足,避免学 生处于一种模模糊糊的学习状态而没有及时地反思与总结。通过这样阶段性的自我总结,促使学

初三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 (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石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1)缓慢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发生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缓慢氧化。 (2)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而引发火灾。如:白磷自燃 (3)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 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发生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提示】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时使塑料瓶中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是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引起气体体积膨胀。 (2)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点拨】爆炸(化学上)其实质是氧化反应。 【提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 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 , 化学式: (2)化学性质: 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江苏省13地市(2017_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 汇编:考点12燃烧与燃料(含解析)

考点12 燃烧与燃料 8.(2019·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经蒸馏处理后可变为软水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右图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蒸馏可以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其变成软水;长期放置不分离的可能是水;然后需要两个条件,有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化学变化中有很多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化合反应。15.(2019·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如图1,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锌片插入到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二:如图2,用导线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然后把铜片和锌片一起插入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观察到锌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小 B.实验二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 C.实验一和实验二都明显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实验一和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 【答案】BD 【解析】实验一中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置换出铜,故观察到锌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在反应中,锌离子进入溶液,铜被置换出来,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置换出63.5份质量的铜,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增大;图2锌与铜在硫酸铜中形成的原电池,正极:Cu2++2e = Cu,负极:Zn -2e = Zn2+,故电流表偏转,B正确;实验一没有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实验一从微观角度分析,Cu2+ +2e = Cu ,Zn -2e = Zn2+,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正极:Cu2+ +2e = Cu,负极:Zn -2e = Zn2+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D正确。 10.(2019·淮安)“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二、燃烧条件实验探究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石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1)缓慢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发生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缓慢氧化。 (2)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而引发火灾。如:白磷自燃

(3)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 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发生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提示】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时使塑料瓶中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是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引起气体体积膨胀。 (2)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点拨】爆炸(化学上)其实质是氧化反应。 【提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注意】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习题】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同步练习(鲁教版九年级)

第四单元燃烧与灭火(课本堂清知识填空五) 班级姓名 1.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2);(3)。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 氧化反应。灭火就是想办法破坏维持物质燃烧的条件,从而使这种氧化反应停止。 3.同一时刻,一定空间内,,燃烧反应就 越。 4. 或,都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5.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遇到明火就 会,导致,从而引起爆炸。 6.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遵循该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 中,。7.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的一种简明语言,它能表示 出、 等。 8.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加热,用“”或“”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 9.化学方程式表达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不 能;二是必 须,要使。 10.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化学反应的信息, 不仅表明了,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 即。(这也是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

11.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埋藏在地下的的。这类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时,碳原子和氢原子分别与氧原子结合,形成 和,同时会以和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 12.“工业的血液”是指。 13.当前,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煤的和煤的 等。 14.煤的气化是使煤在氧气的情况下发生,从而转化为既可作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的、、等气体。 15.煤的焦化是指把煤加强热,将煤分解为、、 的过程。 16.煤的液化,是一项生产的技术。 液化的目的就是把煤,再利用催化剂向那些小分子中加入氢,以得到与石油产品成分相近的燃料油。 17.燃料的燃烧对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燃料的对于、 非常重要。 18.化石燃料面临枯竭,要,;和经过加工后的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 第四单元燃烧与灭火(课本堂清知识填空五)班级姓名 20.二氧化碳(化学式:)是一种、、密度比空气、 水的气体;燃烧,也燃烧;能够与、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植物进行不可缺少的物质。近年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增加,这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引起“效应”的“元凶”。 21.实验室里,可以用或(主要成分为)和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化学反应方程式 是:。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成。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1、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云南松为可燃物 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2、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3、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A. B. C. D. 4、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B.单质碳 C.碳元素D.所有含碳化合物 5、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21 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7、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8、氧气和二氧化碳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分子 B.氧气可以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C.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空气中氧气含量过多无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形成酸雨 9、下列实验现象只能 ..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10、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11、从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测试题 第4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 ,⑵ ,⑶ 。 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