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历史主要涉及中国近代史的部分内容,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1. 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等。

2.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至186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由香港人洪秀全领导,旨在推翻清朝统治。最终失败,清朝保住政权。

3.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清朝试图进行改革的一次尝试,旨在实现政治、经

济和军事上的现代化。但由于各种原因,改革未能成功并被保守势力所推翻。

4.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该革命的推动下,辛亥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5.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反对列强干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化与思想独立觉醒。

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兴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进程

的领导。

7. 中国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中共领导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顺利实现了抗战形势的逆转,为日本侵略者造成严重

伤亡,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必修三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的历史学习不像初中的那么简单,高中历史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理解好每个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画成就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每一位学习历史的人都喜欢引用这句话,通过阅读历史上的治乱兴衰,沧海桑田,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让人知所进退,清醒头脑,所以学好历史对于认识历史趋势非常重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点之一,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包括三大王朝、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其中,三大王朝是指夏、商、周三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 对于这三大王朝,必须掌握它们的开创者、时代背景及其贡献等方面的知识。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开创者分别是禹、汤、周武王,他们都是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通过努力创造了自己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体系,使得中国古代文明得以延续。 此外,还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出现了诸如孔子、墨子、老子等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并不断固定,许多城市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外,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也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王莽之乱、唐朝的开元盛世等,每个时期的高潮和低谷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二、现代中国史 现代中国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每个事件都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们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一步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例如辛亥革命是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变革,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五四运动则是在十九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现代中国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历着非常艰难的时期,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的继续,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篇章。 三、世界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涉及的最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世界史。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许多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等。每个事件都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世界整体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需要学习它们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例如,罗马帝国作为西方文明的起点,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业革命则是在18世纪中期开始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历史的学习讲究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必修三的历史知识时,要不断积累和整理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内容: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内容: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内容: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思想主张 (1)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苏格拉底 (1)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柏拉图 (1)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2)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 (1)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历史必修三知识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1】政治主张:“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逐步改良政治。 【2】鬼神观 【3】教育: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3.评价: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老子 1.生平: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 【1】哲学:“道”是凌驾于天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2】政治:无为而治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百家争鸣的背景: 【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经济发展。 【3】文化教育: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 3.百家争鸣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孟子 1.生平: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张: 【1】民贵君轻(“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性善论:人性本善 【3】义利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三、荀子 1.生平: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 2.主张: 【1】唯物主义思想 【2】性恶论:人性本恶 【3】礼法并施 四、墨子 1.生平: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主张: 【1】“兼爱”、“非攻” 【2】尚力,节用、节葬 五、庄子 1.生平: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主张: 【1】齐物【2】逍遥【3】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 六、韩非子 1.生平: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主张: 【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变法革新 七、孙膑 1.生平: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2.《孙膑兵法》: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式,重视人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 背景:黑死病的流行、城市经济的繁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再次被发掘。 - 特点:重视个人才能和能力、追求自由、倡导人文主义、强调理性思维。 2.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因素和主要阶段 - 影响因素: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殖民经济的危机。 - 主要阶段:1808年至1825年,包括准备、开端、高潮、巩固和扩展等五个阶段。 3. 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社会的落后和腐败。 - 历程: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内容:政治制度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经济开发和改革、社会生活和思想觉醒等。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 原因:军备竞赛、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同盟制度和外交政策等。

- 影响: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开 启了二十世纪的历史时代。 2. 苏联的建立和发展 - 建立:1917年俄国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共产党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发展:斯大林的崛起和执政,五年计划、红军长征、反法西 斯战争、冷战等历史事件的发生。 3. 二战和全球的反法西斯斗争 - 原因:日本和德国的扩张和侵略、意大利的入侵、东南亚和 太平洋地区的战争等。 - 过程:盟军和轴心国的对抗,包括欧洲战场、太平洋战争和 非洲战场等。 - 结果:纳粹德国被击败,二战结束,全世界都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大量的人员和物资遭到破坏。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 1. 印度独立运动 - 背景: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印度国大党的 领导。 - 过程:基督教神职人员和民间领袖的抵制运动、盖世太保的 组织、苏活达运动和印度国大党的领导、辛格和尼赫鲁的领导、巴基斯坦的分离等。 - 结果: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 源自于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人们在对待自然和社会问题时必须保持一种谦虚、尊重和和谐的态度,以便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涉及到人类 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阴阳五行以阴阳之道为基础,五行之说为主要内容,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诸如“物极必反”、“有所不为”等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命运观 中国古代的命运观认为,人的一生受到命运的支配,表 现为“生有命,死有时”,人类生存与命运密不可分。古人认为,人的命运由天、地、神、人以及前世今生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因此必须求助于神仙、佛菩萨等超自然的力量来化解人生难题,摆脱命运的羁绊。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始终受到宗族、氏族等传统关系的影响,交替出现的封建、中央集权和分权等政治体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1.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基于宗法制度,以宗族和氏族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封建王朝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共同组成部分,汉朝的王莽时期和北魏的孝文帝时期等是封建制度发展的顶峰。 2.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体制之一,它在唐朝和宋朝等时期得到了完善和发挥。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评定了科举制度,注重法律制度和官员选拔,达到了统治国家和士族的目的。 3.分权制度 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格局上。在分权制度下,诸侯互相对立,独立行政,但又不能脱离中央政府的掌控和统一。 三、中国古代的外交和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的外交和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外关系的发展路径和变迁。中国古代的外交和文化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外贸易 中外贸易是中国古代外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和西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交织纵横,货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的时间跨度为公元三国到隋唐时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笔者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一、三国时期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汉朝灭亡后,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这场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政权内部的斗争和外来民族的入侵,也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的分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刘备、曹操、孙权分别在中国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控制了各自的政权。在政治上,三国时期的政治形式较为复杂,既有君主制,也有共和制;在军事上,三国时期主要以阵地战和持久战为主。 3. 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 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阶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思想意识逐渐解放,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南北朝时期 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是从东晋时期到隋朝时期,大约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 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各地的政权更加分裂。在军事上,南北朝时期是战争时期,南北两个民族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3.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多元性和异质性。南北朝时期是一段文化多元并存的时期,各地的文化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三、隋唐时期 1. 隋唐时期的背景: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并创造了唐朝的基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唐朝的领土辽阔,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在军事上,唐朝的边疆守卫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3. 隋唐时期文化的特点: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乡土中国的变革 1.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到酉阳洼地时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农业生产的繁荣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等。 2.周朝的政治与社会: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并实行分封制度,使得封建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体现了各个国家相互争霸,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和文化现象,如儒家、道家、兵家和法家等。 4.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如各诸侯国开始设立官僚机构,建立官吏制度等。 二、秦汉的变革 1.秦朝的建立:秦朝通过连年征战,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施以始皇帝为核心的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和法律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僚管理,但也导致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 3.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采取了与秦朝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度和任用贤能之策,使得汉朝的政权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发展。

4.科技进步与思想变革:秦汉时期,科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如 农田水利的开发、铁器的广泛使用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如儒家学说的复兴和佛教传入等。 三、隋唐的繁荣 1.隋朝的建立:隋文帝通过武装力量的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 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变革,为随后的唐朝开创了条件。 2.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比较繁荣,如科举制度的建立和 外交、军事的发展等,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经济的繁荣: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如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 繁盛,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和纺织业等。 4.文化艺术的繁荣:隋唐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如诗歌、书法、绘画和剧院等,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总之,历史必修三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兴衰演变,科技发 展与思想变革。通过对历史必修三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 会形态和文化风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归纳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归纳大全 历史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也需要讲方式方法。为了能够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历史重要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归纳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转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形成 (1)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1992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十四大,会议提出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意义: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近代史,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以及这段历史中各种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变革。历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历史是无从逃避的现实,历史是潜藏着宝贵财富的矿山。那么,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部分历史,我们需要怎么掌握这些知识点呢? 一、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 (1)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省时的写作技巧:中国近代史按照内容可分为三个重要时期,即鸦片战争前的鸦片战争前期,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辛亥革命前期和辛亥革命后的现代史时期。 (2)中国近代史的国际接轨 省时的写作技巧: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被称为“航海时代”,西方列强开始对外扩张,中国在这个时期逐渐成为被列强侵略的对象之一。 (3)城市化进程和中西文化的交融 省时的写作技巧:国际接轨,特别是人员交流的加剧,意味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一些西方思想、科学、文化等传入中国,引发了新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运动,如“洋务运动”、《大公报》的创办等。 二、鸦片战争前的殖民地压力

(1)西崽子的侵略与中华帝国的危局 省时的写作技巧:19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同时,中国自身内部矛盾不断,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落后。 (2)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的命运 省时的写作技巧: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直接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建立,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 (3)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西方列强的优势 省时的写作技巧: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存在文化和经济差异,中国走向现代化面临文化和现实的巨大挑战。 三、中国近代史的启蒙者 (1)洋务运动的兴起 省时的写作技巧:19世纪8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它是一种反侵略保国的现代化运动,在洋务充分热潮下,一批新兴产业的兴起,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2)再论中西文化的交融 省时的写作技巧:19世纪90年代,西方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使得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思想推动的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 (3)变法运动的失败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需要在对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解的程度不一样,归纳总结的程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同学们要归纳总结有关的历史知识,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A 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宋明理学--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主张:A 、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B 、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陆九渊主张: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 、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 、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 、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1)李贽思想:背景: 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归纳 【导语】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控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控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 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可以很快的掌控知识。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 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归纳》期望对你有帮助!【篇一】第一 二次工业革命区分影响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 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 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获得了庞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产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畴,其中有很多显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 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 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 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 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 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入侵和扩大。【篇二】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取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取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 性为主;后期以入侵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取土耳其殖民 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取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 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取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 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 战争、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争、重 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疆。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11.侵越战争 (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 (2)经过: 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峙。 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支援,向南越派遣顾问。 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 对全部越南的"局部战争"。 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连续到1973年。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 在必修三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学生要做好每个知识点的归纳,以便于以后的复习和记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三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必修三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 一、“百家争鸣” 1.背景:社会大变革 (1)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形成 (2)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分割 (3)阶级:士阶层崛起 (4)教育:打破官府垄断,私学出现 2.评价:(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 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 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 时期人物主张 老子(春秋)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

认为世 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庄子(战国)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 神自由。 四、法家 ①集大成者:韩非子。 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 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五、墨家墨子:1.兼爱:爱所有人2.非攻:不要打仗 3.尚贤:任用贤才反对任人唯亲 必修三历史知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汉初统治者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2)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 (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 学体系。 2.内容: (1)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 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5篇 本文针对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重点进行总结,分为五篇,每篇介绍一个主题。下面是三个例子: 一、主题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与民族复兴 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是历史必修三的第一单元。在学习这个主题时,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1.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事件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 中国思想的发展: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智囊团开始思考如何推动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这些思想包括辛亥革命的民族主义、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思潮和毛泽东的思想。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学生需要理解这个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政策,如国共合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等。 二、主题二: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在学习这个主题时,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1. 俄国革命的起因和过程:俄国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 主义革命之一,学生需要了解这个革命的起因和主要过程,尤其是1917年的两次革命。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对20世纪的世 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需要了解苏联、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和政策。 3.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20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 动出现了分裂,学生需要了解这个过程以及产生分裂的原因,如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决裂,东欧剧变等。 三、主题三:中东与伊斯兰教 中东与伊斯兰教是历史必修三的第三单元。在学习这个主题时,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1. 中东地区的历史:中东地区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区之一,学生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包括古代文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对欧洲的影响等。 2.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主要的宗教之一,学生需要了解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如“真主只有一位”、“有 天堂和地狱”等。 3. 中东冲突的成因和发展:中东地区自20世纪以来发生了一 系列重大的冲突,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美国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