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定稿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定稿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定稿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定稿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中信银行天津分行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刘安教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写作到定稿,无不倾注了刘老师的大量心血和精力。刘老师具有的渊博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使学生终生难忘并铭记在在此,谨向刘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同学们给予了我无私的建议、鼓励和帮助,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的向以上老师、同学以及给与过我无私的而又无法一一列举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深的谢意和敬意。

最后,我还非常感谢那些以一定方式影响本论文的论述思想的作者和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我查阅资料提供了许多方便。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摘要

近年来,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给社会金融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银行业及其监管当局的重视。目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明确将操作风险列为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后的商业银行第三大风险,并纳入资本监管范畴,但操作风险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前两种风险,也是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为薄弱的领域。因此,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操作风险问题,通过对操作风险有关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探索,研究设计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最终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本文以中信银行天津分行为案例研究对象,介绍了中信银行天津分行的基本情况,总结了该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系统性能、加强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机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perational risk has led to huge losses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material impacts to social financial economy, which is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world banking industry and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Now days,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 ranks operational risk the third going after credit risk and market risk in 2004 New Capital Accord, and requires minimum regulatory capital on it definitely. But theoretic study on operational risk is lagged far behind the former two risks, and operational risk is the weakest field among the three big risks in the world-wide commercial banks.

This article explores relative management theory and sound practice of operational risk, designs a comprehensive resolving scheme of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ts main goal is to urg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o tak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nto the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e a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gravity center from capital measurement to strengthening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finally improve banks’ anti-risk ability as well as the synthesis competitive ability. This paper takes China CITIC bank of Tianjin branch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t includes rationally treats macro policies, promote th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dopt diversified financing ways and adjustment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attern, etc.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operational risk;formation mechanism;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New Basel Accord

目录

致谢··································································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国内研究现状 (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4)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7)

1.3.1 研究内容 (7)

1.3.2 论文框架 (7)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8)

2.1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8)

2.1.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8)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 (9)

2.1.3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10)

2.1.3 不同类型银行风险的关系 (12)

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13)

2.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13)

2.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15)

2.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17)

2.2.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机理 (18)

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19)

2.3.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19)

2.3.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21)

2.3.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度量技术 (25)

第三章研究程序设计与研究方法 (27)

3.1 研究程序设计 (27)

3.2 资料搜集 (27)

3.2.1 文献资料的搜集 (27)

3.2.2 案例资料的搜集 (28)

3.3 研究方法的使用 (28)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9)

4.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9)

4.1.1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29)

4.1.2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30)

4.1.3 操作风险管理损失数据匮乏 (30)

4.1.4 操作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31)

4.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4.2.1 产权制度的缺陷 (32)

4.2.2 内部控制失效 (33)

4.2.3 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34)

4.2.4 外部监管乏力 (35)

4.3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35)

4.3.1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35)

4.3.2 构建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系统 (36)

4.3.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37)

4.3.4 加强外部审计与行业自律 (38)

第五章中信银行天津分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39)

5.1 中信银行天津分行简介 (39)

5.2 中信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40)

5.3 中信银行天津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42)

5.4 中信银行天津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应对建议 (44)

5.4.1 优化业务流程 (44)

5.4.2 提升系统性能 (45)

5.4.3 加强文化建设 (46)

第六章结论 (48)

参考文献 (49)

附录 (51)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列为继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后的第三大风险,并纳入资本监管范畴。根据新的资本协议,为应付操作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银行也要像对待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那样,对操作风险保有相应的最低资本准备。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和监管要求,是新资本协议对1988年资本协议的重大突破,这既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日益注重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现,同时也是从全面风险管理和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角度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新要求。而从操作风险给国内外银行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来看,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当前各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最古老的风险之一,操作风险伴随着银行业务的诞生而存在。操作风险虽不属于新问题,但却在新形势下出现,在“银行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与操作风险有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急剧扩大,银行的操作风险呈上升趋势,由于操作不当和内部控制失效等原因而造成严重损失乃至机构倒闭的事件频频发生。据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在其成员中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67%的银行认为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样或更加显著,24%的银行过去三年中在操作风险中遭受过大于100万英镑的损失;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也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就是操作风险。这促使全球金融业认识到,操作风险正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1]。

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环境还处在不断建设之中,而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银行系统的改革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处于滞后状态,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来看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差距很大。特别地,我国银行系统在产权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等方

面存在的严重缺陷,加上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导致操作风险在我国银行系统中广泛存在,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且呈日益严重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创新的不断加速,以及新技术的革新和运用,银行业还会面临日益复杂的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操作风险。而随着银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一方面,市场对银行的重大失误也将会越来越难以原谅,另一方面,银行也越来越受到来自于外部事件的冲击,银行不仅会面临各种直接和间接的重大损失,其声誉也会日益靠操作风险管理的水平来建立。成功地进行操作风险管理,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就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投入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和管理。也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角度对其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1.1.2 研究意义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商业银行发展中具有重地位,深入探讨操作风险度量与控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风险管理在西方银行业已有了相对成熟的管理理论,但对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时间较短,相关理论不够充实。同时,这些管理理论照搬到我国银行业,在实践中存在先决条件、影响因素、环境差别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本文综合运用系统理论、流程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的理论基础和观点,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使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为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第二,研究操作风险管理度量技术,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企业内在脆弱性、业务发展及监管不力造成的。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形成过程,立足于国际监管协议及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借鉴操作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及新型管理模式,明确研究视角,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探索将国际通行规则与我国风险管理体制有机结合的路径,推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金融业认识和管理操作风险的主要依据是《巴

塞尔新资本协议》,但新协议只是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纲要性的建议和指导,具体做法要根据各国国情、各国监管法规和监管部门的制度和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来确定,甚至要具体到每一家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特点。可以说,新协议为操作风险的定义、度量和管理方法留出相对较大的弹性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银行要在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前提下,结合国内环境,对操作风险的类别、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管理方法做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管理方法。运用国际管理标准规范研究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实问题,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进程。

综上所述,操作风险管理既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商业银行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深入开展本文相关内容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与获利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年的事,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各类手段进行了查询,相关的研究资料较少,而且大多集中于引用和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要求。综观国内的研究文献,到目前为止,国内理论界对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8-10]:

第一,介绍新巴塞尔协议下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制度、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包括操作风险资本金计算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框架的剖析(巴曙松,2002),以及操作风险监管冲突的研究(卫功琦,2005)。

第二,对我国操作风险产生原因的剖析,认为我国操作风险来源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这是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频出的源头(葛兆强,2005),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防控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钟伟、王文元,2004),风险管理信息技术落后,风险识别手段落后(董彦文,2005)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没有普及整个行业(刘新锋,2005)。

第三,我国银行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的构建,刘超(2005)提出基于作业的ABORM 管理框架。该框架将流程中的“作业”作为银行业务中的基本单位,以作业为基础来寻找、确认操作风险驱动因素,进而构建(关键作业、风险动因)组合群。操作风险的衡量和控制都是在这些组合的基础上实现的。蒋东明,张维(2004)以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为理论依据,设计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程序的理想结构,将管理程序细分为八个环节:战略制定、业务风险电判别、操作风险度量、风险防范与控制、实施业务操作、风险转移与补偿、内部稽核与纠错、管理评价与反馈,并对各组织机构以及风险管理程序各环节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界定。

第四,对各种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介绍和评价,由于缺乏数据来源,高级模型计量方法在我国运用比较困难;杨旭、李志辉(2005)对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建立提出构想,同时提出系统有效收集损失数据是前提和基础;张晓朴等(2006)对操作风险损失分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讨论,介绍了支付矩阵法等。

第五,数据分析和实证方面,目前行业中应用较多的是统计计量法和案例分析法(赵家敏等,2004),这两种方法都建立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数据较易获得,操作实用性强。周好文等人(2006)根据《福克斯》收集的关于国内银行 2001-2004 年内部人员损失案例运用极值理论度量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中内部欺诈的损失结果,证实我国内部欺诈发生概率服从泊松分布;樊欣(2003)、张新扬(2004)通过搜集媒体公开银行损失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现阶段操作风险的状况和特点。杜方(2004)运用资本成本底线VaR法对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的操作风险进行度量,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考虑信用风险的存在,使用历史模拟法计算 VaR结果不够准确。

1.2.2 国外研究现状

从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的倒闭到1997年7月全面爆发的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对金融风险全面而深入的思考。BCBS注意到,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的间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1997年9月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表明BCBS已经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操作风险也首次被纳入BCBS的风险管理监管范围[2]。1998年1月和9月推出的《内部

控制体系评价框架》和《银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则要求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3],对商业银行建立包括操作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8年9月,BCBS 推出了首个专门针对操作风险的文件——《操作风险管理》。该管理文件是BCBS 的一个工作组对来自不同国家的30多个大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总结性材料,从操作风险的定义、测量、控制、政策、制度和内部控制等角度对各家商业银行的做法进行了总结以[4],而2003年2月推出的《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办法》则是规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有十条原则,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监管和信息披露四个方面阐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以[5]。2006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操作风险在巴塞尔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除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外,还有许多其他国际机构开展了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如操作风险论坛、英国银行家协会、操作风险研究公司等,但这些机构由于其组织的松散性或研究目标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它们的研究成果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加以借鉴,但均未能突破巴塞尔委员会的研究水平,未能从理论上构建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2003 年 7 月,美国著名的职业机构 COSO 委员会10公布完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草案,并于 2004 年 9 月正式发布其最终文本[6]。根据该管理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哪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为企业的风险管理设定了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共有 8 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和监控;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在这三个维度中,全面风险管理的 8 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 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除此以外,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是瑞士的 Hans-Ulrich Doerig(2003)、英国的 Marc Lore 与 Lev Borodovsky(2000)、美国的Michael Haubenstock(2004)[7]分别所作的研究。

Hans-Ulrich Doerig(2003)是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学者兼银行家之一。他从基础工作、整体观察、人的因素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 12 条黄金法则,并结合其在瑞士信贷集团(CSG)多年的实务经验,指出了商业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 12个 S,分别是: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系统化(system/systemization)、员工(staff)、安全(security)、速度(speed)、利益相关者(same benefit)、共同价值观(same view of value)、技能(skill)、象征(symbel)、风格(style)、同步(simultanous)。并指出商业银行通过 12 条黄金法则的运用和12个 S 的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从而使“内在风险—已降低风险=剩余风险”达到最小化。

Marc Lore 和 Lev Borodovsky(2000)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6个基本原则:客观性、一致性、相关性、透明性、整体性、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商业银行要成功地实施整个银行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有八个关键要素,包括制定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识别的一套公共语言,构造最优的操作风险测度方法,构建适当的业务流程图,建立实时的报风险告能力,提供风险敞口管理,进行风险分析(包括压力测试),分配经济资本。

Michael Haubenstock(2004)指出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应包括四个部分:战略、流程、基础设施和环境。战略设定风险管理的总基调和基本方法,流程是在既定战略框架下,风险管理的日常活动和决策,包括业务目标、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企业管理风险的方法以及与操作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阐释;基础设施是指用于风险管理中的系统和其他工具;环境则包括文化和相关的外部因素,这里的文化是指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和支持度,以及他们决策的风格,特别是指风险管理文化。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在联系实际状况,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稍显不足;而国内学者主要侧重于在对国外既有研究成果进行

翻译,再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从而导致很多新出现的问题在理论上研究不足。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在介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为案例研究对象,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构筑了理论基础和起点,并明确了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论述了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理论。主要阐述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念、形成机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基本流程和度量技术等内容。

第三章为论文研究程序设计及研究方法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同时说明了本文资料的搜集过程及方法。

第四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

第五章中充分利用前几部分的理论知识,对中信银行天津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案例分析,指出了其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第六章结论。结合论文的分析研究,对论文做出总结和展望。

1.3.2 论文框架

图1-2 论文框架图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2.1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2.1.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一个非常宽泛、常用的词汇,目前理论界还远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的界定。1895年,美国学者海斯首次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风险的概念,在其著作中认为它是损失的可能性[11]。

随着银行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上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深入理解:

(1)商业银行风险是动态概念。风险中包含损失的因素,但不等同于损失,是潜在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而并非现实性。至于这种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性,则取决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多种因素制约。

(2)商业银行风险是一种机制。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属性,风险配置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和经营变革,寻求最佳资源配置,以降低风险的负效应,发挥正效应,提高金融效率。

(3)商业银行风险具有多因性。现代经济是风险经济,一定程度上讲,商业银行风险是经济运行风险在商业银行中的反映,它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

(4)商业银行风险是一个外延广泛、不断变化的范畴。风险作用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局限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伴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风险的内容正在不断扩充。因此,研究商业银行风险不可能囊括一切方面,而应结合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有重点、有侧重地研究。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

根据角度不同,对商业银行风险可以进行不同分类。例如:按照风险产生的范围可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按照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源,可以划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五个类型。本文是从风险性质的角度进行分类,据此可以将银行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几种类型。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具体表现为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Default Risk)。比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不能履行协议偿还债务,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存款人大量提前支取引起挤兑;表外业务中交易对手违约导致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它不可能产

生收益,它的后果就是损失。信用风险包括公司敞口、零售敞口、国家敞口、股权敞口、机构敞口。

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指市场变量变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变量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等。市场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利率风险(Interest Risk)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使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Exchange Risk)是指由于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运用过程中蒙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也是外汇风险管理的重点。流动性风险是指客户资金需求突然增加或金融市场剧变或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因素而导致的银行无法应付突如其来的大量提取现金需求,而发生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银行对客户提取现金支付能力不足。

操作风险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概念和特点等都将在后文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2.1.3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属性,银行不可能脱离风险而存在。与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1)不确定性

这是风险最本质的特征,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致人们对事件未来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风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伴随物。商业银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负债经营,即利用客户的各种存款及其它借入款作为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率远低于其它行业。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即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企业。同时,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致人们对事件未来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导致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伴随物。

(2)潜在性

尽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的特定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有赖于其它相关条件,这一特性可称

为风险的潜在性。风险的潜在性使人类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正确鉴别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小风险、控制风险的负面结果。商业银行不断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经营过程中负债的流动性虽然很大,但总有一部分余额沉淀在银行里。同时,贷款都以转账结算形式进行,不需要支付现金,这样贷款的款项,又转入银行开立的账户上,银行由此增加了存款货币数量,也就是增加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通过贷款、转存,在账目上转来转去就创造出一笔笔新的存款货币了,也就大大增加了银行资金来源。银行业的这种信用创造功能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掩盖己经出现的损失,缓和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变动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某些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已经出现,银行仍可以通过不断吸收存款来保持流动性,使得银行在巨额亏损时仍能够运转,因此其风险具有隐蔽性。同时,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3)可控性

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但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指对客观事物变化的全然不知,人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做出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同时,风险与其决策行为是紧密关联的,不同的决策者对同一风险事件会采取不同的决策行为,具体反映在其采取的不同策略和不同的管理方法,也因此会面临不同的风险结果。商业银行风险可以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降低经营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平台,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强化信用分析和预警,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4)扩散性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体是特殊商品,客体是银行的客户。由于商业银行风险的主体和客体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信用活动的风险被成倍放大,并形成连锁反应,对存款人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形成极大的潜在风险。同时,风险是银行发展的内在推动和制约力量。一方面,银行风险客观地存在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推动银行通过有效风险控制,规避负面效应,获取较好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风险推动着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银行

风险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具有警戒作用,能够对银行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成为银行业务过度扩张的制约性。

2.1.3 不同类型银行风险的关系

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商业银行的全部风险,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这些不同的风险类别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和交错。

(1)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联系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耦合而发生作用,而导致银行风险事件的发生。任何一项银行风险损失的发生,往往是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操作风险包括了信贷过程和市场交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而根据新的巴塞尔协议,与信用风险相关的操作风险并未列入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范围。事实上,纳入监管资本要求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中,有许多风险损失的发生,是由于操作风险管理不当所致(比如,信贷过程中信贷员未能做到尽职调查导致的对客户信用评级不当,而导致发生信用风险损失),属操作风险引致和派生的风险,该部分风险在本文中全部归集至操作风险。因而,本文将所提及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分别是纯粹意义上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含信贷过程和市场交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这一点区别于监管资本要求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所覆盖的风险范围。

操作风险来源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与操作风险的复杂性和风险来源的多样性相比,剔除操作风险的因素(许多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出险原因在于操作层面),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仅是一种纯外部风险(企业、行业、市场乃至宏观经济面的变化导致的风险),是不可控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基于操作风险管理设计的组织管理体系,实质上就是对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内进行综合管理的组织体系。

(2)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区别

虽然都称之为风险,但操作风险较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有着本质的区别。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中性概念,既包含潜在的损失,也意味着潜在的盈利机会,是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金融机构必须通过承担此类风险来获取利润;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来获取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等的收益,但无法改变其既定的风险水平(风险价值)。操作风险则意味着纯粹损失,只会

给银行带来损失成本支出,由于大部分操作风险具有可控性特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大管理力度(增加管理成本支出)来缓释和降低风险水平。以下是二者的主要区别点。

①风险覆盖面不同。信用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授信业务;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金融资产交易业务;操作风险则存在于银行全部经营活动,包括授信业务和金融资产交易业务。

②风险收益不同。

信用风险对应的收益是银行授信业务的收入,包括贷款利息收入、有风险敞口的表外业务手续费收入等;市场风险对应的收益是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有利波动时的盈利(资本利差)。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具有清晰的收益对应关系。操作风险对应的收益则是银行全部经营活动的收入,是一种整体收益,包括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应的收入(授信业务和金融资产交易也是银行经营活动的一部分),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计算方法中,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的依据就是操作风险与这种整体收益的对应关系。正因为操作风险对应的是一种整体收益,银行往往倾向于将一些经过筛选的操作风险通过保险或者业务外包的方式转移出去,这是操作风险在管理工具上的一个特征。

③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同。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信用状况,客户信用状况与其本身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这些经营活动往往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在繁荣期和衰退期差异较大,因而信用风险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化,市场价格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波动性差别很大,从而导致了市场风险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非经济周期因素,如技术失败、系统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等,因而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

④风险来源不同。信用风险来源于客户信用状况的变化,是外生性风险;市场风险来源于市场价格波动,是外生性风险;操作风险则来源于内部的人员、系统、程序方面的因素以及外部事件的冲击,其中,内部因素是根本来源,外部因素归根结底也是要通过内部因素而发生作用,因而操作风险总体属内生性风险。

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2.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的启示

内容提要: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在美国约8 000家商业银行中,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还不足10%,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在全美共有5 000多家。在美国,由于银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每年都有一些中小银行被兼并重组,一些中小银行被关闭,但同时也会新增一些中小银行。目前,信贷业务依然是美国中小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社区银行对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似,规模普遍较小(多数资产不足10亿美元),在所属的 区域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工具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 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以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将存款作为贷款资金;并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但是,它们又有着不同点。美国的社区银行既不是开发 银行,也不是政府的福利机构。因此,它们不会提供有政府导向性的业务;不会在政府机构的影响下经营;不会优先运作基础设施的项目;不提供特许的利率;也不会把社会的目标置于银行 的财务目标之上。一般来说,虽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然而一家银行的规模大小并不是银行赢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社区银行仍然可以是一种赢利性很高且具有长 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根据美国的情况,赢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资产在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相当于国内杭州、南京以及大连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以及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银 行(相当于葫芦岛、焦作以及马鞍山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令人惊讶的是,最稳定(亏损企业百分比最小)的银行仍然是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那些小型银行。 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征 2?1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 组织构架美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实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互独立的、立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董事会通过下设的风险审计委员会对全行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也建立另一套风险体制框架,实行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设立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这些部门对首席执行官负责。美国中小商业银行银行实行风险集中管理体制,风险控制在总行层面实现集中化管理,总行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即使像住房抵押贷款一类的零售贷款也实现了由总行集中审批。美国各中小商业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风险 管理工作,对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业务部门所需要的风险管理人员由风险管 理部派驻,派驻人员可参与业务经营的整个过程,并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责任。贷款风险管理 委员会不负责审批贷款,只负责贷款风险监测。贷款的审批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进行,单人无法对贷款业务进行决策。对信贷审批的授权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职务高低、业务性质(如批发 业务与零售业务就不同)和个人经验。风险管理派驻人员具体负责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这 些人员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但对与风险有关的业务决策有发言权,可对风险进行实时控制,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过程之中。 2?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拥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监测 技术科学的分析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分析工作必须依赖 于一定的管理工具。普遍使用的信用分析系统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了在线信贷文件系统,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pdf

摘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都与国外同行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国急需加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发生的变化,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基本使命就是以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来获取收益。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现代风险管理也表现出与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环境和风险管理方法的改变。 (一)风险管理环境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利率、汇率及股票价格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应对市场化条件下这三大风险变量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金融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整合力度的加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一些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化金融机构,在我国当前仍实行金融业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无疑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由此而带来的国际竞争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市场大量创新金融产品的出现,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使得市场的结构更加复杂,商业银行理解和认知新产品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二)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方法的革命 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管理的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手段,较少使用风险的量化模型,难以解决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风险度量和管理这一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尤其VaR、CSFP、KMV等大量先进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的出现。这些风险管理技术的出现才使风险定价、信用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以及金融机构整体经济资本配置和全面风险管理得以迅速发展,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二、我国现行银行风险管理的缺陷 近几年来,我国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银行高级管理层不再只盯着贷款业务,风险部门不再只擅长于管理风险,交易人员也不会谈衍生产品而色变。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 在我国,许多银行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治理规划,一些银行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尽管大多数银行在表面上已经建立了多种风险类型的管理委员会,但他们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数量上要么太多,要么不足,而且都没有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由于各委员会的职能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也就难以避免管理上的重叠与缺口。 (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起步时间较晚,导致积累的相关基础数据不足。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不少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基础数据收集困难、公布出来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等问题。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这些都制约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还停留在最初阶段。虽然有少数银行自主开发出了模型,但都很简单,而且并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一些关键风险管理参数及计量模型,如预期损失(EL)、经济资本(EC)、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等并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采用,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更多停留在制度建设与资金计划层面,一些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与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与有效应用。 (四)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既缺乏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对冲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的平台,也没有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供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转移风险。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极大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多样化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明显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责任的制度安排。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风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市场、流动性和操作性等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国内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寻求对策,从文化、体系、技术等方面入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随着世界金融的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国银行的放开,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将参与到世界金融的竞争之中。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的差距,寻求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信用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靠对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成了国有企业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增加。同时,我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给其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企业钻政策空子,拖欠甚至逃废银行贷款,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坏帐、呆帐。此风险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最突出的金融风险。 (二)缺乏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导致市场风险 目前,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广泛使用统计方法和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与之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定性分析,而风险分类及量化技术落后。其中,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的落后增加了我国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由于挤兑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银行信用一般表现为银行向公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和流通银行票据等形式。银行的自有资本有限,若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过高,就会出现过挤兑风波和支付危机。目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国家信用的保证,其流动性风险没有显现,但潜在支付困难日益增多,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60%,低于80%和国际最低标准。如果银行的呆帐增加,准备金不足以应付存款的提取,银行信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严重时导致银行的破产,造成社会的动荡。 (四)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银行的业务风险扩大 首先,由于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在融资方式上也带来的竞争及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和利润下降,许多商业银行放弃稳健经营原则,以期通过发展高风险业务取得较高的收益,加大了经营风险。其次,由于传统体制下银行的经营风险完全由国家来承担,使一些银行误认为没有资本金一样可以扩张,从而重规模轻效益,经营效益不能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同步提高,从而使一些危害银行长远发展的业务大规模存在。再加之有些银行员工素质不良,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行为以及银行内部的监督防范措施不力,也导致了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就现阶段来说,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纠正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偏差,强化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树立风险控制的企业文化创造利润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商业银行必然承受巨大的风险。而风险管理的目的也就是确保银行产生最大的利润。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两种极端:一些银行只顾发展,过分注重规模,忽视由业务带来的巨大的风险,牺牲掉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银行则是不顾发展的零风险,回避一切有风险的业务,这样白白葬送了发展的好机会,其实没有收益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此要树立风险管理本身就是创造价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性的金融管制进一步放松,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个人金融业务已经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金融业务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和生存空间。因此,全面开展个人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城乡居民合理利用个人财富实现财产增值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是银行业应对外来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进行简单地论述,并研究分析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深化和完善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风险;制约因素;对策 引言 个人金融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兴银行业务,最早出现在美国,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商业银行作为资金融通中介,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业务。但20世纪60年代后,银行发展模式由单纯追求资产规模向以个人服务为中心、提高资产收益率的模式转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加上个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国内银行仍然以企业单位为主要业务对象,这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又不利于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实现。[1]如何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尤其是个人业务领域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思路创新并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概述 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项目来分,个人金融业务包括:资产类个人业务(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抵押质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负债类个人业务(本外币储蓄存款、存折存款、存单存款、个人支票账户存款、银行卡存款等)和中间类个人业务(个人汇兑业务、外币兑换业务、旅行支票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个人投资业务等)。下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进行简单地论述。 (一)银行个人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银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公司,风险管理是行业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和调查法对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结合信贷业务管理理论和当前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为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提供一套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和一套全面控制管理银行风险的衡量标准、制度和技术方法要求,旨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太发达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策略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新协议,信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pital, and banking industry provides a sustained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company operating monetary capital, risk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s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angchun.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edit business, combines the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nd provides a set of new idea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 set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systems and technical method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ank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iming at the credit risk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insurance management provid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Rural commercial banks, Basel II, credit 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对策初探 一、引言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不仅使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破产倒闭,一些大型商业银行也面临破产危机。除了经营失败之外,声誉风险的积聚也已成为主要原因。因此,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已将声誉风险管理上升为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2009年8月25日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期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管理学中,声誉是指关键利益者对公司个体所发出的总体信息在认知层面的价值判断。它是一个公司行为对不同的相关利益者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再次传达到社会公众,形成了一定的声誉,声誉再返回到公司行为,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声誉形成的模型。建立长期正向公司声誉具有长期性、艰难性的特性,但公司声誉毁损的损失性却是一瞬间的,是短暂的,时间上具有不对称性。 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和我们所熟知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是一样的,不管经营好坏,在市场当中都面临着利益相关者对其的正向评价、负向评价,所以是常态风险。这种常态风险如果受到某一类内部的纠纷或外部事件的冲击就会演变成声誉风险事件,声誉风险事件就是声誉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声誉风险事件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置就会引起声誉危机,甚至可能引起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从而

传播到社会,银行业的资本市场的相应股价大幅波动,影响社会经济稳定。 总之,声誉-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事件-声誉危机是一个逐次传递的过程。我们要树立起公司声誉风险是一个常态的风险的意识,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构筑良好的经营管理基础,另一方面应通过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善用各种渠道,将自身的良好信用适时客观地展现于公众,并在问题发生时,及时消除公众的猜疑和不满,避免负面报道或传闻对业务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国际商业银行声誉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具有声誉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沉着应对声誉风险的必要条件。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般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董事会的职能是最终承担财务或股东权益减少等责任,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其成员由银行内部和外部的经济金融专家构成,一般负责制定并修正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以指导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稳健进行和规范所有员工的行为;风险管理部门隶属于管理委员会,行使日常的监督、衡量和评价量化风险的职责。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稽核人员来保证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程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确保在银行的日常运营中内部控制也未被忽视,并向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报告,以便于执行委员会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风险经理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一线人员,其

XX农商行银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根据《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等有关政策法规及本行相关制度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压力测试是指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为采取必要措施提供量化支持。 第三条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 (一)损失分析:分析个别风险因子或某些风险因子集合发生极端不利变化对市场风险投资组合造成的潜在损失,测算极端历史情景下市场风险投资组合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本办法中,如无特殊说明,市场风险投资组合指的是交易账户投资组合; (二)监管沟通:为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监管信息,协助监管机构了解银行的市场风险状况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第四条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是本行风险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压力测试在评估本行风险承受能力和制定风险缓释策

略方面的作用,本行压力测试应遵循以下方面: (一)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审查压力测试方法及结果; (二)应在人才配备和IT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 (三)应建立压力测试方法和实践的完整文档记录。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职责,主要职责包括: (一)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管控; (二)确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三)确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案; (四)审阅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五)确定压力测试重大影响指标; (六)高级管理层权限内的其他相关事项。 第六条本行风险管理部作为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牵头管理实施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牵头管理全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交易账户进行压力测试; (二)拟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三)拟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案; (四)整理汇总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五)拟定压力测试重大影响指标; (六)高级管理层要求完成的其他有关市场风险压力测试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班级:证券投资1208班 学号:2012161553 姓名:吴勇 日期:2015/6/10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基本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是金融风险。个人认为,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为“自下而上”模式,直接向一线人员征集风险信息,主动追踪、处理操作风险事件,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我们来探讨下商业银行风险的危害,以及解决方案,及其的重要性。 关键词: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及分类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其中: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业务运管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漏洞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泛指在商业银行内部所有由于人员方面的原因给业务操作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 【一】、信用风险管理定义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风险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与世界各国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是很落后的。 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终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科学地评价信贷客户,将企业所属行业和区域的风险值细化、专业化,以期有效地掌握信贷客户的各种信息,预知其信用风险变化趋势,及时地改变其抵押和担保组合,将所发放贷款的风险降到最小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是新时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尽管银行每年都在新增贷款,但银行的全部贷款中,存量贷款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最大,所以存量贷款的风险防范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如何控制银行存量贷款的风险?存量贷款不是新发放贷款,它和新发放贷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和银行之间已经存在交易记录,对于如何通过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交易记录来识别存量贷款的风险大小,各银行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重庆银行从2007年3月份开始一种新的管控模式,那就是由专门的的贷后管理部门实施独立的贷后评价。重庆银行在企业申报续授信时,由信贷监控部对存量贷款的基本情况、授信结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第二还款来源、授信后审批条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送交专门的贷款评审部门,作为贷款评审的重要依据,所以贷款的后评价成为银行控制风险又一道关口,这无疑加强了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基本原则 1.动态检查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原则。管户人员原则上应通过走访支行、到企业实地调查、调阅财务报表等信贷资料,核实相关情况,了解企业现状。 2.合法合规原则。现场检查工作必须以我行相关规章制度为准绳,确保检查程序合法合规。 3.客观原则。管户人员通过调阅信贷资料、现场调查等手段,出具全面、公正的续授信贷后评价意见。 (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后评价工作通过动态的下户检查和静态的材料分析相结合方式予以开展,主要关注授信后审批条件落实情况、存续期间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变化等工作重点。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评价工作: 1.基本情况:如客户名称、注册资本金、股东结构、法人代表、主营业务有无重大变化等。 2.授信结构:通过登录人行信贷征信系统,查询企业有无关注或不良类贷款,负债总额有无较大增减,他行授信政策有无重大变化等。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现状、问题与对策

目录 摘要........................................................... III ABSTRACT......................................................... IV 一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2)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1.3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及论文结构 (2) 1.3.1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2) 1.3.2 论文的容结构 (3) 二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4) 2.1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4) 2.2商业银行风险的来源 (4) 2.2.1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外部风险 (4) 2.2.2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部风险 (5) 2.3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 (6) 2.3.1按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因素划分的风险 (6) 2.3.3按商业银行业务围划分的风险 (6) 三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特点及探索 (7) 3.1现代西方商业银行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特点 (8) 3.2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探索 (8)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9) 4.1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所面临的风险及表现 (9)

4.1.1 信用风险 (10) 4.1.2 操作风险 (10) 4.1.3 市场风险 (11) 4.2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特殊性的原因分析 (12) 4.2.1 市场转型加剧商业银行风险 (12) 4.2.2 经济周期增强商业银行风险 (12) 4.2.3 商业银行创新所引起的风险 (13) 4.3我国商业银行原有风险管理的不足及其对风险管理造成的结果 (14) 五改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15) 5.1改革现有的风险管理理念,树立风险管理文化 (16) 5.2改进企业信用状况 (16) 5.3合理设定贷款目标,规政府行为 (17) 5.4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17) 六结论与展望 (18) 辞 (19) 参考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历史、现状与成因分析 王斐 (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由此,信贷风险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显著,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历史现状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王斐,男,1979年7月16日,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从风险管理手段变迁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历了限额管理、风险计量与分析、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以及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阶段。 1.限额管理阶段 限额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风险测量技术并不成熟,因此,风险限额是一个固定数值,该数值一般由信贷专家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来设定,如“5C”法、“5P”法等1。 2.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 随着风险测量技术的发展,在限额管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迈入了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在此阶段中,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给出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的定量值,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 3.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阶段 风险管理的更高阶段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管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商业银行逐步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管理文化,让这种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日 1“5C”要素分析法主要集中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5P”要素分析法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

浅谈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制研究

浅谈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论文摘要:降低和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详细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商业银行借鉴。 1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架构 西方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各类业务、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对风险进行分类。如摩根大通银行将风险主要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和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权益风险,按照风险种类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风险控制结构的设计上,主要考虑要保证银行能够形成强势的、信息充分的风险文化,使银行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能够在风险与回报之间进行平衡,进而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因此,风险控制的要点是要保证银行的经营行为要与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保持一致,避免造成过大的风险压力。 在组织架构上,实行层级管理,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董事会及其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政策委员会),其职责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上设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方针,批准风险管理政策、进行风险限额授权、对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等,而不涉及具体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其次是高级行政管理层,负责建立操作流程、风险限额、风险准备的提留等。再次是具体执行层面,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具体业务风险的管理、授信业务的审批、检验风险管理程序是否合理。 蒙特利尔银行自董事会到各级管理部门均建立了不同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包括董事会所辖风险审核委员会、行长所辖部门风险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资本管理委员会等。董事会及管理层负责审核风险管理的政策及规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负责处理大额业务或特殊业务、制定信贷政策及风险管理框架等;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处理特定行业、部门或产品的风险;专一的小组负责贷款的清理及回收。信贷员正式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经过严格的资格认定;对待特殊风险问题,需聘请咨询专家提供支持;资产组合管理人员通过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利用外部各种渠道掌握客户的全面信息。审计部门每季度对银行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论向董事会的审计小组进行汇报。 蒙特利尔银行很强调风险管理专家的作用,在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前台经营部门中都设有风险专家,风险管理专家的能力和经验有助于强化风险管理的作用,提升纪律化、高效的风险管理程序的价值;为评估和接受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标准;在决策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模型,以作出合理商业判断。 摩根大通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在董事会下设有风险政策委员会,负责所有风险的管理。风险政策委员会下设立了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职责有两项,一是负责战略指引,二是负责内部评价。执行委员会下设立了资本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资本委员会的职责有以下6项:(1)提出资本比率的目标建议并负责监控该比率;(2)提出资本分配的建议;(3)监控公司及母公司的流动性,批准抵押品及流动性计划政策;(4)评价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及债务水平;(5)为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的讨论提供一个论坛;(6)从潜在流动性风险的角度评价特殊目的实体的风险敞口。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有以下6项:(1)提供全面、直接的风险描述及风险偏好;(2)评价并批准公司政策和风险战略:以保证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够准确反映经营授权、经营行为、合法性及是否满足监管要求等;(3)批准集合限额和授权以控制风险;(4)监控重要风险敞口、头寸集中度、资产流动性、重要头寸及交易的风险限额,对压力情况给予特别关注;(5)评价折扣的充足性并批准损耗;(6)提供风险讨论的论坛。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0]13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现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请《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遵照执行。银监会鼓励暂不准备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参照本《指引》改进风险管理。 请各银监局将本《指引》转发至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七日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的目的在于,明确商业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时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 本指引所称的内部模型(或模型)指商业银行用于计量市场风险资本的

风险价值(VaR)模型。 本指引所要求的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范围包括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四大类别市场风险。商业银行的结构外汇敞口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商业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所产生的交易活动,应按其性质计入交易账户,并按本指引的要求计提市场风险资本。 第四条任何拟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的商业银行,都必须向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并取得监管机构的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风险因素 第五条内部模型在计量不同类别市场风险时,必须包含足够的、能够准确反映可能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暴露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风险因素。 四大类别市场风险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应分别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一)利率风险。 1.每一种计价货币的利率所对应的一系列风险因素都应包含在内部模型中。 2.商业银行应采用业内普遍接受的方法构建内部模型中的收益率曲线。该收益率曲线应划分为不同的到期时间,以反映收益率的波动性沿到期时间的变化;每一个到期时间都应对应一个风险因素。 3.对于主要货币和主要市场的利率变化所产生的较大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应采用至少六个风险因素构建收益率曲线。风险因素的数量应最终由商业银行交易策略的复杂程度决定。 4.风险因素必须能反映主要的利差风险。 (二)股票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