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的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改革自然而然的也会涉及到银行业的改革。商业银行基本职能中的信用中介、信用创造、支付中介和金融服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而风险作为一种不可预知的危险时时刻刻的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中。本文以商业银行如何降低和管理风险问题为主,通过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各项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识别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科学性的研究,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对比,探讨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和降低风险,创新风险管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创新发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及动因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及动因
第二节: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理论研究
一、国内的理论研究
二、国外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论文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论文整体框架
二、论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基础论述
第一节: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分类及成因特点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特点
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及理论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第一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第二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第三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第三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完善和对策
第一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宏观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树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文化
第二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微观对策
一、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二、完善各业务条线的风险控制系统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和提高员工思想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及动因
一、问题的提出
风险,目前国际定义为:“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众多的风险之中,金融业的风险是最源远流长且也是最为广泛的风险之一。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改革,金融体系中银行的发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经济的“走出去,引进来”方针政策

更是促使银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增多,并且许多银行的业务已经开始面向全球。这其中所涉及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多变,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经营和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众多不同类型的风险中主要的风险。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金融业的风险问题就开始显得尤为突出,在此之后,世界上众多银行业经历危机,面临倒闭的边缘,这些危机在世界金融业大小范围内引起恐慌,使之对金融业形成了强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据世界有关机构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众多老牌商业银行纷纷面临倒闭,银行业的风险也开始不断显现,原本基业常青的银行纷纷开始走向没落。这一系列的风险问题都使得世界银行业开始思考如何学会去规避风险,如何能够降低由风险带来的损失,从此以后,风险管理问题开始成为了商业银行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学术界和银行界也都纷纷开始提出不同的风险管理理论。
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收益越高,其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银行业作为高收益的行业之一,也就决定了它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风险的管理作为银行必须重视的问题,其本质上就是银行的管理,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强弱以及经营能力的大小,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地去识别风险、管理风险、规避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得商业银行在良好的风险管理策略上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取利润。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银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银行业开始走向全球,商业银行不仅要能够满足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更要适应国外环境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未知的风险,如何更好地去实现风险管理和规避也逐渐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适者生存”,中国必须要去适应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否则将会被逐步“淘汰”,金融风险已经逐渐地在中国的银行业中显现出来,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风险管理上加强研究,为风险管理理论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强化中国银行业的应对风险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已经

成为我国金融业领域一个十分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背景及动因
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已经全面拉开,改革内涵丰富,既包括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包括金融体系内部结构的充分竞争。银行业作为竞争较大的金融业之一,在竞争过程中显现出不同类型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规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就开始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这项系统工程首先不仅需要拥有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更是需要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其次就是在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方面,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规避和控制制度,搭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网络,使得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整个过程,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促进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有效性。本文以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提出先进的管理技术,以此来应对和完善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的业务开展中有效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理论研究
一、国内的理论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风险管理的问题上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进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是在风险价值、风险分散、风险资本以及风险发生后资本的收益率等理论工具的解释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上,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时期:(1)、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改革,使之逐渐重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中国企业破产法》在1986年颁布实施之后,法律当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也应当做企业来看待,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如何来处理和应对风险,此时开始,国内专家学者都纷纷开始研究和提出银行的风险管理。(2)、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环境的改变也使得我国经济环境逐渐改变,国内商业银行不再只是强调不良资产的处置办法,更是加强了其他业务开展过程中未知风险的侦测,在这期间涌现出许多对银行风险的研究,例如陆晓明提出的银行如何全面管理风险,他认为银行在风险

管理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银行风险全面化,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便于分析、监督和决策。朱建峰对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在分析过程中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
就目前而言,国内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银行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以及商业银行如何监测预警未知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前面两个时期的风险管理研究,研究较为成熟。但是还没有提出一套规范的防范风险体系。
二、国外的理论研究
国外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研究,起步早且体系成熟,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的资产和负债时期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在资产时期主要是强调对资产的过度控制来防范风险,也正是因为这样,虽然风险较低,但是银行的盈利水平也非常低,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银行盈利的本质;负债时期不断推出新业务,大大加强了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银行必须通过和政府一起努力来控制风险,使得银行能够在增加盈利性地基础上也一定程度地规避了风险。(2)、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负责和资本充足率的风险管理研究。在这期间,银行认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同等重要,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所以银行更加强调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实现银行资产流动的平衡,以此来应对相关风险,其次就是通过强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防范风险,资本充足率是由《巴塞尔协议》提出,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在这期间通过强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有效地规避风险,并且能够顾及银行的盈利能力。
2003年,美国COSO委员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报告,报告中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对企业风险的全面管理、实施框架和策略进行了有效地探索,这份报告的发布对于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成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标杆。
第三节:论文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论文整体框架
第一章由绪论构成。首先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动因,其次分析比较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相关研究理论,最后提出本文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相关风险的基本概念,并且对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这些风险的相关特点及成因。
第三章从我国现阶段的风险管理体系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通过与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比较,进一步地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及不足。
第四章是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以及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和经验来提出我国应该如何来高效具体的进行风险管理,并且提出的对策或建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二、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查询和调研相关数据资料,在查询过程中善于与国内外优秀的风险管理理论相比较,最后结合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特点,推陈出新,为己所用;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比较法、定性分析、多学科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基础论述
第一节: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分类及成因特点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在社会经济活动和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都面临着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就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损失,如何能够及时的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逐渐开始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学术界中,不同的专家学者对风险都有不同的定义,然而归纳总结以后主要是以下几种:(1)、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变化以及结果具有不确定性;(2)、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没有本质区别;(3)、风险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的结合体;(4)、风险并非只是在实现决策时带来的损失,而且也指偏离决策目标的可能性;等等。
综合以上关于风险的诸多定义和比较,本文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发生偏离,并且产生一定损失的不确定性。”银行属于高风险的行业,故其风险既可狭义的理解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差,又可广义的理解为发展目标与实际经营现状的偏差。而商业银行风险即可认为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作为金融业中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行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着众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银行风险指出如何进行银行的管理和变革,如何降低银行发生风险的负效应,其次就是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较多,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包括企业、居民、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等。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越强,被控制的风险量越大,则面对的风险就越小,因此,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准确的识别和确认风险,清醒知道风险的成因以及来源,及时有效地监测风险,从而更好地规避应对风险。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前文已经提及,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与风险并存的企业,获利越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