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杜牧的忧患意识

浅谈杜牧的忧患意识

浅谈杜牧的忧患意识
浅谈杜牧的忧患意识

浅谈杜牧的忧患意识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代表作《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有《樊川文集》传世。杜牧擅长文赋,创作的《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此赋不光文辞优美,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出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悲惨,以警示当朝统治者,体现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博大情怀。杜牧于商南一带游历。这里民风淳朴,山水如画,徜徉于山石云水间,享自然之风光,急切间不忍归去。一天,于青云馆(今陕西商南清油河镇)闲坐,遥想秦末汉初唐秉、吴实、崔广、周术四位博士商山隐居,并非贪恋此地宁静闲适,映照自己所处时代的民生,便陷入沉思,遂题诗曰:

虬蟠千仞剧羊肠,天府由来百二强。四皓有芝轻汉祖,

张仪无地与怀王。云连帐影萝阴合,枕绕泉声客梦凉。

深处会容高尚者,水苗三顷百株桑。

杜牧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忧患意识处处体现,就连阳城驿易名之事也慨然提出自己的看法。《商山富水驿》诗曰:

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小,

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富水驿在陕西商南富水镇,原名“阳城驿”,因罢官而隐居的谏议大夫阳城同名,后人为尊敬阳城,避免犯他名讳,易名富水驿。在杜牧心中,阳城是一位清廉正直反对贪腐的谏官,应该保留阳城驿原名,题下诗句“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唐德宗封阳城为谏议大夫,阳城忠于职守,向德宗检举奸臣裴延龄的奸恶,德宗怒把耿直的忠臣视为戆夫,藉故加罪阳城,贬他到湖南偏僻的小城道州当刺史,故有“终须南去吊湘川”的感叹。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浅谈杜甫律诗中的流水对

浅谈杜甫律诗中的流水对 (04年2月13日) 我们在中学时就都读过杜甫的七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与七律诗体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有的,一方面,杜甫是七律诗的集大成者。七律一体并不古,大约是在所有古、近体诗中最晚成熟的一种诗体,是在唐朝新起的,但是在杜甫之前,比较平淡,杜甫的七律一出,雄浑浩荡,超忽纵横,气象极尽阔大,不仅大大推而提升之,而且带动有有唐一代诗风的走向。后来的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杜牧、许诨、李商隐等都是以学杜甫为能事,成为七律名家,创作出了无数名篇流世;整个《全唐诗》里七律占了近一半,几乎都可以说是杜风之绪。 另一方面,杜甫自己的诗里,也差不多是以七律为代表的。我们知道杜甫弱于绝句;古风虽也不错,但仍以律诗为强项;在他遗今的律诗中,虽然五律数量多于七律,但后人公认,七律成就相对高于五律。所以可以说,杜甫诗以七律为代表,七律诗以杜甫为代表,仍可以说唐诗以七律为代表,这就与人们通常认识的唐诗以李、杜为代表很接近了。 杜甫对于七律有什么贡献呢?这是一篇大文章了,简言之,无论题材、手法、意境等方面,他都是开风气的集大成者。我今天只说到他的一个小特色而已。 我们知道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对仗是在律诗之前就有的古老的文字形式,写过律诗的人都知道,对仗其实又好写又不好写,好写在于完成它的文字游戏形式上,不难,就如对联,人家出上联都不难对,自出自对就更容易些了;但所谓不好写,是在于作为诗中的一部分,既要达意,又要融洽、流畅,更别说还要增彩增色了。所以自古以来,作为诗中不可分割部分的对仗佳作,真是少只又少呵。 杜甫非常长于对仗,堪称古今第一人,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流传万世的名对很多。关于他的对仗方面的正解,我不配讲,只说起我注意到他的几个花絮特色的一个。那几个特色,我注意到,比如其一,宁求意而可以失工为代价,这既是我们今天学写诗的人所达不到的境界,实际也根本就是我们容易误解忽视走死的毛病;又如其二,巧借形式,妙夺天工,《曲江》的二联就是一个典型;再如其三,杜甫常常不止在二、三联里用对仗,而扩大到首、尾联里,像上面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与其说是因为杜甫才高而溢,或卖弄强项,不如说他是在探求诗体或诗风呢,因为这与下面第四个特色相联系着呢;其四,杜甫善于、惯于用流水对。

林散之草书《杜牧 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杜牧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作品内容好,诸多名家专家称赞,入选南京台城碑林,先后4次出版,百度百科收入相关词条。 2003年9月28日,艺兰斋在南京五星级金陵饭店举行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拍卖林散之先生不同时期的50幅精品之作,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作品全部来自林散之亲属、林散之学生和知名藏家,所有拍品全部保真。中国首席拍卖师刘新惠专程飞到南京,亲自掌槌。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济南等地买家纷纷赶到南京。浙江一个房地产的老板要买断所有拍品被婉言拒绝。面对林散之的件件真品,不少人感到后悔:1985年,林散之一幅草书不到100.00元,现在即使一般化的作品,一张三尺条幅至少也要15,000.00元。精品升到8,000.00元一尺。如果以前买几幅就好了。现在拍价格太高了,承受不了。 一转眼,整整10年过去了。2013年9月,林散之草书价格已涨到80,000.00元左右一平方尺,精品一平方尺在130,000.00元左右。稍微好一点的一张三尺条幅,少说也要300,000.00元以上。10年,林散之草书精品涨了15倍,还拐了一个大弯。看到这种情景,又有人在后悔:要是2003年多买几幅就发了。现在还能不能买?估计要下跌,因为涨

浅谈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浅谈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再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

古诗江南春赏析范文

古诗江南春赏析范文 我们都知道《江南春》是杜牧的名作之一,那么它的全文又该如何赏析呢?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

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扩展阅读:赏析分歧

论文浅论杜牧诗歌的创作情怀

目录 论文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 (2) 一、忧怀诗 (2) 二、咏古诗 (2) 三、咏史诗 (3) 四、赠别诗 (4) 五、写景诗 (4) 六、宫词、闺怨诗 (4)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 杜牧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生于晚唐,在他之前已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但是杜牧仍然能于前贤之外,独树一帜。他的诗歌有忧怀诗、咏怀诗、咏史诗、送别诗、赠别诗、写景诗和宫词闺怨诗等多种。他的诗中经常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或是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或表达了对于能反抗权奸而遭受贬谪的朋友的赞扬和对朋友的真挚友谊;或表达了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寄与同情。他又善于用七言绝句体作抒情写景的小诗,写景真切而言情深婉,为千古所传诵。杜牧的诗风,总的来讲,是俊爽、情致豪迈,但又揉进了绮思柔情,在俊爽雄健之中,又带华美流丽。他不愧为晚唐的杰出诗人。杜牧抱负心特强,他在二十五岁时作感怀诗,陈述自己的抱负,结句说:“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可见他是以贾生作为千古知己。他有气节,忧国忧民,颇具用世之心,同时他才华横溢,在文学方面又有高超的天赋与深厚的修养,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所以放荡形骸,无拘不束,潜心为诗,遂使他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关键词] 独树一帜杰出诗人创作情怀

浅论杜牧诗歌的创作情怀 2011春汉语言本科 ************* 杜牧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生于晚唐,在他之前已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但是杜牧仍 然能于前贤,独树一帜。他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儒家文化的官僚家庭。虽家世显贵,但一生不是一帆风顺。自踏入仕途。先后任过多种官职。他的诗歌有忧怀诗、咏怀诗、咏史诗、送别诗、赠别诗、写景诗等多种。他的诗中经常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或是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或表达了对于能反抗权奸而遭受贬谪的朋友的赞扬和对朋友的真挚友谊;或表达了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寄与同情。他又善于用七言绝句体作抒情写景的小诗,写景真切而言情深婉,为千古所传诵。 下面我就杜牧的诗歌创作情怀以我个人的观点做一简单的阐释: 一、忧怀诗 他的诗歌中经常表现对于国计民生的关怀,如削平藩镇,收复河湟,抵御回鹘等,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他曾写过《罪言》、《论战》等有关政治、军事的论文,曾注过《孙子》十三篇,还多次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方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郡斋独酌》中写道: “……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溪南重回首,一径出修篁。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阙下谏官业,拜疏无文章。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杜牧有感于国家的内忧外患,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又《早雁》: “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这首诗把遭受回鹘侵扰的难民比作受惊的哀鸿,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谴责朝廷的无能,致使百姓流 离失所。 二、咏古诗 他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但他自己亦多绮情柔思,故而其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之致。他很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感怀诗一首》针对藩镇割据而发;《河湟》诗对河西、陇右之地被吐蕃侵占久久不能恢复表示愤慨。运用比兴手法,把逃避回鹘侵扰的边民比作哀鸿。在抒发对人民同情的同时,隐含对朝廷未能御侮安民的不满。杜牧不仅怀古咏史诗数量多,而且有不少从总体看不属于怀古咏史的作品,也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怀古咏史诗,多数是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杜牧的咏古诗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如《赤壁》:

江南春 中心 赏析 试题答案

江南春中心赏析试题答案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鉴赏关键点】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思想内容】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名句赏析】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语双关,既是写雨中的江南景色,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又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引人遐想。 【中考链接】 2006年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2009年江苏省镇江市 (一)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题。(共5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3分) 答: 8.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 二、(一)7.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8.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

江南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整体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

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郭酒旗。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

浅谈杜牧七绝诗

浅谈杜牧七绝诗 摘要:杜牧的文学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七律七绝更为擅长,尤其是七绝,向来受到推崇,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能在短小的形式中表现一幅优美的图画,用精炼的语言传达含蓄的思想。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道。 关键词:七绝诗;论史;抒情;写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等。 杜牧诗文并佳,尤其以七言绝句为最佳。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他还称赞杜牧的《泊秦淮》为唐人七绝的压轴之作。《泊秦淮》前两句说:“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以优美文笔描绘出迷迷茫茫冷冷清清的水上朦胧夜景,极富诗情画意。当诗人在如此这般的水上遇到一处酒家时,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诗人的忧患意识不言自明,呼之欲出。语言如此精练,意境如此深远,又有一唱三叹的韵致,真乃绝唱。 从内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论史借古讽今和写景抒情纪行

咏物两大类。本文主要从这两大类来浅谈杜牧的七绝诗。 一、论史借古讽今 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自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杜牧诗、文、赋兼善,而他的论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 杜牧的论史诗通常借古讽今,其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统治者荒淫奢侈、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其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勤政楼》、《过骊山作》等。而《过华清宫三绝句》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尤其是《过华清宫》的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就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诗人抓住了这一典型事例,又描绘了这样一个典型画面,人们远远望去,只见骊山顶上花团锦簇般的宫殿一道道大门突然依次地打开了,人们那里知晓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只有贵妃在山顶上望着山下一匹卷起红尘的飞马破颜一笑,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喜欢吃的鲜荔枝送来了。诗歌以小见大,通过送鲜荔枝这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山郭:山城。 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 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

浅谈古诗文教学

浅谈古诗文教学对作文的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第二中学李娜 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语文学科也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事精神上的富裕。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我们不能在应试的压力之下,使古诗文教学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目标,成为了考试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只记住文字层面的东西,把“会背会写”变成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并且在使学生在欣赏古典诗歌艺术的同时,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古诗文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 鉴于此,我对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充分挖掘古诗文的精华,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积累古诗文佳句增添文章辞采 浪漫又神奇的古诗文,其中每一篇诗文,都展示着一幅画面,都凝结着一份情感,就像美好的春天里那一朵朵艳丽的鲜花,是它们让春意盎然。每一朵花,每一种开放的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一篇古诗文,都可以通过灵活的用法,让文章流光溢彩。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语言丰富是文章文采重要体现,而语言丰富要靠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背诵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句妙语,充实语言仓库。并在背诵的基础上,把一些名句名篇,适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二、了解古诗文作者丰富写作素材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李白的作品,处理时可先根据王荣生教授“定篇”的理念,把它作为经典作品来教,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人,欣赏其诗。《行路难》一诗中抒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

诗词赏析:杜牧《江南春》

诗词赏析:杜牧《江南春》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得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得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得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得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与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就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及注释二 韵译 辽阔得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得绿树红花,有临水得村庄,有依山得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得酒旗。昔日到处就是香烟缭绕得深邃得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得烟雨之中.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得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得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与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就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得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得广阔、深邃与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得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得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得村庄、依山得城郭、迎风招展得酒旗,一一在望。迷人得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得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得原因,除了景物得繁丽外,恐怕还因为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就是因为这种繁丽就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得。所以,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就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古诗文答题出错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文诗文识记能力、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多种能力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之一,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遗产必备的条件,也是近年来中考必要考到的一项重要能力。古诗文的考核主要是默写、加点词的解释、句子翻译及内容理解。古诗文默写、阅读容易拿分,也容易丢分。课外文言文丢分更是严重。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及原因,而这些情况在考后我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得到了证实。实际上这些错误有很多是可以解决的: 一、学习古诗文时死记硬背,不求理解,考试默写错别字百出,或张冠李戴。 二、加点字解释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解释此词却答另一词的意思,还有学生不认真阅读解释词所在的句子及其这一句所在的课文,因而想当然地把被解释词在其他句子、其他课文中的另一些含义随意地写上,有一部分学生答题时不认真,结果受要求解释词的书写影响而写错字,做课外文言实词的解释更不会联系已知去推敲。 三、文言文重要句子解释时,往往不仔细读句子,解释时比较多因漏译或重要词解释不当,还有语序不规范而扣分。 四、课外文言文理解题往往不能在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审视全文,因而答题偏离。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了改变这些情况的指导和训练: 一、诵读、精译,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结构规律。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而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习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用上,以培养文言的语感。同时我指导学生诵读必须做到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地弄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也就一知半解,往往在默写的时候写上别字或张冠李戴,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也就导致了学生课外文言文严重失分。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低下,关键还是在于课内学习不扎实。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诵读、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时,严格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结合注释,自读提示,阅读并抄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让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注释、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质疑,并做记录,同时还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二、通过归纳,指导学生用“对、换、留、去、补、调”的方法来解决 翻译句子的方法,我归结出了“对译”、“变更”、“保留”、“去除”、“补充”、“调整”六种方法。 1、对译,就是逐字逐句落实,特别是句子中的重要实词的意思决不遗漏。 2、变更,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单音节变双音节。 3、保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4、删除,就是翻译时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的解释。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代替,如果硬译反而别扭,因而指导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可以不译,只要不影响句子意思。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 5、补充,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有时词类发生活用时,指导学生必须根据词的活用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6、调整,就是调整语序。有些文言句子的句式、语序已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句子调整过来,即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使句子的解释更

[杜牧,七律,风格]浅谈中朝诗家对杜牧七律创作风格的批评

浅谈中朝诗家对杜牧七律创作风格的批评 杜牧是一位在晚唐诗坛上成就卓越的诗人,他与当时齐名的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长期以来,杜牧的诗文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成为晚唐文坛的佼佼者。这一时期的中朝文化交流,使杜牧的诗文以及文学观念受到了朝鲜诗家不同程度的关注。吴乔《围炉诗话》云:杜牧诗,唯绝句最多风调,其七言律亦极有佳致。七言律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杜牧全部诗歌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杜牧七言律诗作为切入点,探讨中朝诗家对杜牧创作风格的批评。 1中国诗家对杜牧七言律诗风格的批评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对杜牧诗的总体风格做出杜樊川诗雄姿英发的评价。一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往往和作家的个性密切相关。关于个性和风格的问题,我国古代理论家早就作过探讨。曹不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以清浊有体,不可为强而致。曹不认为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是作家的气质和创作个性,也正是由于作家的气质和创作个性不同,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创作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进一步阐明和发挥了曹不的论点: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他认为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气和后天的学、习的不同,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及创作风格。他接着以历代作家为例来说明作家内在个性与作品外在表现的一致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清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杜牧正因为凭借自身的才气,追求高绝,成为晚唐文坛的佼佼者。 清人赵翼在《区瓦北诗话》中曾评价其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蔺,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新唐书》记杜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雄凝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因而杜诗在内容上多抒发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刚直有奇节则在以抵抗异族入侵与削平藩镇割据诸问题、以反对朝廷内部邪恶势力为题材的诗篇中表现得更为彻底和明显。试举其《李给事》略作分析: 一章缄拜皂囊中,僳僳朝廷有古风 元礼去归维氏学,江充来见犬台宫 纷纭白昼惊千古,铁攒朱殷几一空 曲突徒薪人不会,海边今作钓鱼翁 这是杜牧对甘露事变的感言。面对事变,大多数士大夫敢怒而不敢言,但杜牧却说:纷纭白昼惊千古,跌攒朱殷几一空。控诉在朝廷在甘露事变,,中滥杀朝臣的罪行,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恐慌。杜牧赞扬给事中李中敏朝廷有古风,,,更是对其自身刚直敢言性格的写照。全诗不管是对邪恶势力的批判,还是对正义人物的赞颂,都充满了阳刚之气。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又说: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类似的评价也见于杨慎的《升庵诗话》,他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右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所谓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体常格而加以变化的诗

杜牧 江南春解读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 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 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 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 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 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 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 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 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 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 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 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 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 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 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 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 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 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 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 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 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 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 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 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

杜牧《江南春》译文及赏析

杜牧《江南春》译文及赏析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言】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

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

浅谈杜牧其人其诗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浅谈杜牧其人其诗 内容摘要: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在唐代诗坛上赢得了重要的地位,时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因与同时代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杜牧亦善文,在骈文重新抬头的晚唐,坚持古文创作而颇有成就。本文以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对他的重要诗作进行品析,试图探索他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家世诗歌创作咏史 一、书香世家的风流才子 杜牧,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二、丰富多彩的创作内容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