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组织55

神经组织55

神经组织55
神经组织55

神经组织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由于:

A.神经元胞体较大

B.轴突较粗

C.有郎飞氏结

D.轴突内含突触小泡多

E.轴突内有大量神经原纤维

2.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细胞是: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少突胶质细胞

E.施万细胞

3.化学性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A.线粒体

B.微管

C.神经丝

D.微丝

E.突触小泡

4.具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施万细胞

E.卫星细胞

5.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通过:

A.轴膜

B.突触小泡

C.神经丝

D.微丝

E.微管

6.在轴突快速输送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A.线粒体

B.微丝

C.微管

D.神经丝

E.突触小泡

7.形成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细胞是:

A.星形胶质细胞

B.小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D.施万细胞

E.卫星细胞

8.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内的施兰切迹是:

A.人为产生的

B.神经膜细胞的胞质通道

C.神经膜细胞的边界

D.神经膜细胞的胞膜卷入形成

E.神经膜细胞的微丝形成

9.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突起多少分类,数量最多的神经元是:A.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D.运动神经元,双极神经元

E.中间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10.常见的突触方式是:

A.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

B.轴—体突触和轴—轴突触

C.轴—树突触和树—树突触

D.轴—轴突触和树—树突触

E.轴—体突触和树—树突触

11.有关星形胶质细胞,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是体积最大的胶质细胞

B.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和白质内

C.胞质内有大量胶质丝

D.突起少而短

E.主要起支持和分隔神经元作用

12.关于环层小体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点是正确的?

A.分布于皮肤真皮乳头内

B.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C.圆形,与触觉小体大小相似

D.有髓神经纤维穿行于中央

E.薄层结缔组织组成被裹

13. 神经元胞体是细胞的营养中心,这主要是由于胞体内富含:

A.神经丝

B.微丝

C.微管

D.高尔基复合体

E.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14.神经元尼氏体分市在:

A.树突和胞体内

B.轴突和胞体内

C.轴突和树突内

D.胞体

E.整个神经元内

【B型题】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D.卫星细胞(被囊细胞)

E.施万细胞

15.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髓鞘的细胞:16.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成髓鞘的细胞:

17.主要分布在中枢灰质内并能将从血液获得的营养传给神经细胞:18.位于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周围的胶质细胞:

A.突触前膜

B.突触后膜

C.突触前膜内侧的胞质内

D.突触后膜内侧的胞质内

E.突触间隙

19.含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在:

20.与神经递质相应的受体在:

21.电位控制的钙通道存在于:

22.神经递质释放首先进入:

A.髓鞘

B.神经膜

C.神经纤维

D.神经丝

E.神经原纤维

23.轴突与包在它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24.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反复缠绕轴突构成的多层膜结构:

25.神经细胞内交织分布的嗜银性纤维:

A.电突触

B.化学突触

C.兴奋性突触

D.抑制性突触

E.轴树突触

26.神经元之间的缝管连接:

27.突触后膜的受体受递质作用后,引起效应细胞膜的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这种突触称:

28.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借助于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这种突触称:

【X型题】

29.神经元:

A.胞体差异较大

B.突起长短不一

C.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越大,轴突越长

D.胞体均位于脑和脊髓内

E.部分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30.HE染色切片中辨认神经元胞体的主要依据是:

A.胞体较大

B.可见许多细长突起

C.胞质内有尼氏体

D.胞质内有神经原纤维

E.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31.神经元的轴突:

A.均很长

B.没有分支

C.不能合成蛋白质

D.轴浆内无细胞器

E.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

32.神经元质膜上的受体多位于:

A.突触前膜

B.突触后膜

C.轴突膜

D.树突膜

E.胞体膜

33.化学突触传递冲动时,以下哪几项是对的? A.突触前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开放

B.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

C.突触小泡依附在突触前膜上

D.突触小泡进入突触间隙

E.突触后膜电位门控通道开放

34.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轴突内可见:

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

C.神经丝

D.微丝和微管

E.小泡

35.电镜下观察突触:

A.突触前成分内含有突触小泡

B.突触小泡有的圆形,有的扁平

C.突触小泡有的清亮,有的含致密核芯D.突触前膜和后膜的胞质面均可见致密物质E.突触间隙宽约15~30nm

36.神经胶质细胞:

A.数量比神经元少

B.均有突起

C.HE染色切片中可见细胞全貌

D.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E.无分裂增生能力

37.室管膜细胞:

A.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

B.分布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

C.呈扁平状

D.有吞噬作用

E.参与构成脉络丛

38.以下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的?

A.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B.也有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C.普通染色能显示胶质细胞全貌

D.特殊染色方法能显示细胞全貌

E.具有支持、营养、绝缘和防御作用

39.肌梭:

A.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

B.结缔组织被囊包裹几条细小肌纤维

C.感觉神经纤维的轴突进入其内包绕肌纤维

D.其内无运动神经纤维轴突终末

E.感觉肌纤维痛觉刺激

40.运动终板:

A.为长轴突多极运动神经元的末梢

B.无髓神经纤维的轴突终末形成

C.仅分布于骨骼肌

D.一个肌纤维通常只受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支配

E.轴突终末释放乙酰胆碱

41.周围神经有髓神经纤维:

A.髓鞘是由施万细胞包卷轴突而形成

B.每个结间体有两个施万细胞包卷

C.郎飞氏结处有薄层髓鞘

D.施万细胞核贴近轴突

E.轴突越粗,髓鞘越厚,结间体越长

二、填空题

1、神经组织是由()和()组成。

2、神经元可分为()、()和()三部分,其中()是它的营养中心。

3、无髓神经纤维无(),也无(),故其传导速度比有髓神经纤维慢得多。

4、电镜下突触由()、()和()三部分组成。

5、一个运动神经元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其神经末梢称()或()。

三、是非题

1.突触前成分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主要取决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类型。

2.神经元内的微管、微丝和神经丝分布于胞体、轴突和树突等整个细胞的胞质内。

3.肽类和非肽类神经递质都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而轴突终未内均不能合成。

4.肽类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而非肽类神经递质则存在于细胞基质内。

5.动物进化程度越高级,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它们多为多极神经元。

6.有髓神经纤维的结间体越短,郎飞结越多,其神经冲动的跳跃式传导速度越快。

7.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一个施万细胞可包裹许多条轴突。

8.神经元轴突终末不仅释放神经递质,还能摄取某些细胞外物质逆行输向胞体。

9.一个骨骼肌纤维通常接受多个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而一个运动神经元只支配一个骨骼肌纤维。

10.有的神经元上有许多突触,其中有的是兴奋性的,有的是抑制性的。

四、问答题

20 世纪神经科学发展

?国际学术动态?20世纪神经科学发展中 10项诺贝尔奖成就简介 韩济生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一词开始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泛指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知识和研究,也称“脑科学”。人类对脑的了解落后于对其它器官的了解,这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高级中枢———脑的结构的高度复杂性(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按不同层次组合),和功能的高度复杂性(下至简单的反射活动,上至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人类对自身脑的了解走过的漫长道路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复习这一过程有助于了解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推动未来科学的发展当有所助益。但必须指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仅有100年历史,此前的历史人物不可能包括在内;诺贝尔奖规定只颁发给现存的科学家,而许多科学家在作出贡献的当时可能并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只有在时间的考验中才逐渐得到公认,而那时其本人可能已经谢世。因此可以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看作是科学发展的某些里程碑,而并不反映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自1901年首次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100年来共授予98个奖项,其中与神经科学有关的将近20项。为了做到“用获奖工作将神经科学发展的轨迹粗线条地展示出来”,我们从百年来与神经科学有关的30余位获奖者中选出24位科学家加以介绍,并列表加以展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生(卒)年份、获奖年份及主要成果。  一、了解神经系统结构,为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构成脑的最小单元是神经细胞(神经元),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必先将其染色。意大利细胞学家C.G olgi(高尔基)于1879年将脑徒手切成薄片,用铬酸盐-渍银法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这是神经科学史上一项重大突破。 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Ramon y Cajal(卡哈尔)在马德里大学毕业后,迅速学习了G olgi的方法并加以改进,1903年建立了还原硝酸银染色法,能显示最细的神经末梢,用此法对脊神经在脊髓内的分布作了大量的系统研究,提出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没有原生质联系,仅有接触关系。这种二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后来被英国学者谢灵顿命名为“突触”。高尔基和卡哈尔先后配合,提出了“神经元学说”,为尔后对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奖。 二、功能研究由整体实验走向单纤维记录 C.S.Sherrington(谢灵顿),英国牛津大学生理学教授,通过详细分析研究膝跳反射,认为反射是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形式。他首先提出突触的概念,认为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在脊髓中与运动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突触,完成一个脊髓反射。并指出脊髓中管理伸肌的运动神经元发生兴奋时,管理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必然发生抑制,才能保证运动顺利进行,即兴奋与抑制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动作。由此,把神经系统的活动看作是有客观规律指导,而不是神秘不可测的,对生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E.D.Adrian(艾德里安),英国生理学家,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在单根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电活动,即神经冲动。证明这些传入神经冲动可以到达大脑,引起脑电变化,也可以通过中枢联系经传出神经支配肌肉收缩,从而把谢灵顿的反射学说具体化了。换言之,Adrian把谢灵顿的生理学概念用电生理方法加以证实。 这两位英国学者共同获得1932年诺贝尔奖。

神经和肌肉生理训练题

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 一、名词解释 1.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eplete tetenus) 2.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enus) 3. 钠-钾泵(Na+-K+ pump) 4.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5. 兴奋(excitation) 6. 兴奋性(excitability) 7. 阈值(threshold) 8.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9.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10.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11. 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 12.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13.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4. 前负荷(preload) 15. 后负荷(afterload) 16. “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 phenomenon) 17.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18.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二、填空题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等5种。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________ 门控通道、________ 门控通道和________ 门控通道。此外,某些组织的相邻细胞之间还有________ 通道。 3.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物质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等。 4.可兴奋组织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它们安静时在膜两侧存在________ 电位,受刺激时产生 ________电位。 5.局部兴奋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6.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 ,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________水解而失活。 7.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________ ,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1神经及肌肉的一般生理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并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胞质侧? A 磷脂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 D磷脂酰丝氨酸E鞘脂 2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 A 膜蛋白的多少 B 膜蛋白的种类 C 膜上的水通道 D脂质分子层E糖类 3 与产生第二信使DG和IP3有关的膜脂质是 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肌醇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E鞘脂 4 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C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运输 E 继发性主动运输 5细胞膜内外保持N/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X的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 f的通透性较大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K +易化扩散的结果 E膜上Na+-K+泵的作用 6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E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7 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泵蛋白 D 酶蛋白 E 受体蛋白 8 Ca2+>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9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能将其他蛋白质分子有效并选择性地转运到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是 A 原发性主动运输 B 继发性主动运输 C 载体介导的易化运输 D 受体介导式入胞 E 液相入胞 10 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 A 化学性突触 B 紧密连接 C 缝隙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 11 将上皮细胞膜分为顶端膜和基侧膜两个含不同转运体系区域的结构是 A缝隙连接B紧密连接C中间连接D桥粒E相嵌连接 12 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 13 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A单纯扩散B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运输 D 继发性主动运输 E Na+--Ca2+ 交换 14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物质主要是小分子E有饱和性 15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胺类 E 核糖核酸 16 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 通过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 A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D M型Ach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 17 终板膜上Ach 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是 A两个a亚单位上B两个3亚单位上C 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3亚单位上 D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丫亚单位上E 一个丫亚单位和一个S亚单位上 18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跨膜a -螺旋的膜蛋白是

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开发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欢迎参加我的毕业答辩。 我的汇报分为以下5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肿瘤、感染、外伤、手术等均可导致骨缺损。如果缺损小于临界骨缺损,则其可以自行愈合,而当缺损大于临界值,则需要一定的治疗手段辅助其愈合。自体骨移植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是由于供骨量有限,且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使其在应用中受到极大制约。随着骨组织工程的发展,骨组织工程支架和引导组织再生膜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GTR膜覆盖于缺损区域,主要是作为物理屏障阻止生长速度较快的纤维结缔组织长入,为骨组织的生长提供空间,从而使骨生成细胞从邻近的骨缺损边缘或骨髓组织迁移入缺损区域,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骨再生 以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为例,如果牙槽脊萎缩等情况造成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直接缝合皮瓣,会造成纤维样修复,导致种植体松动从而失败。如果在缺损处覆盖GTR膜,则可以形成物理屏障,阻止软组织侵入,为骨组织生长提供空间,最终缺损形成新骨。GTR膜可以和骨组织工程支架一起使用,在阻止软组织长入的同时,防止骨粉的外溢。 鉴于GTR膜的使用目的,要求----良好地生物相容性, 合适的支撑强度, 在体内保持一定时间。目前,市场上的GTR膜分为可吸收和非可吸收,每种膜片都有其优缺点。 非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膜为代表,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良好,能较好地维持空间形态,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但是给其不能降解,所以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可吸收膜以盖氏公司的胶原膜为代表,其为双层不对称膜片,上层致密可阻止软组织的长入,下层疏松,可为骨组织的生长提供支架。可吸收膜往往降解过快,机械强度较差,易发生塌陷。 所以理想的GTR膜片应当具备良好地生物相容性、适当的降解速度、降解产物无毒性,可阻止上皮细胞的长入,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地可操作性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良好地生物相容性、抗菌、可降解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医用生物材料领域。本研究欲筛选出一种壳聚糖衍生物,调控其降解速度,探究合适的方法来构建一种组织引导再生膜。 第一部分实验,进行了材料的筛选和膜片的制备 实验中选择了对骨修复有促进作用的四种材料----。首先提取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MTT法检测了四种材料在不同浓度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糖的浓度为200μg/ml 时对细胞的影响最为明显。由图片可知,除了磺酸化壳聚糖对细胞的影响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其他三种糖均对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了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构建膜片。 但是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为原材料构建的膜片机械性能较差,且呈现弱酸性,这可能会导致膜片支撑强度不足,引起炎症反应,所以我们在膜片中添加一定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的主要的无机成分,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能力,且呈弱碱性,可以提高膜片机械强度中和膜片中酸性物质。将含有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膜片制出浸提液,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来选择合适的比例。结果显示含有--- 综合膜片的细胞毒性和机械强度,最终选择添加10%纳米羟基磷灰石。 确定了原材料后,进行了膜片的制备工作,过程如下。先将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软骨素、纳米羟基磷灰石、Nacl、DMSO配制成溶液,流延法铺膜,表面加入DMSO后放入-80度中冷冻,然后用CaCl2和1,4-丁二醇双缩水甘油醚进行交联,交联完成后清洗记得到我们需要的膜片。经测量,膜片的厚度为0.03mm,机械性能良好,左图为膜片的纵截面,上表面较为致密,下表面疏松多孔,下表面的横截面如右图所示,孔径约为50-200μm。 第一部分实验所得出结论如下, 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以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原料,所构建的膜片为双面不对称膜片,膜片具有良好地机械性能 然后,在第二部分实验对膜片的生物安全性和降解性能进行了验证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011年9月第18卷第9期·综述·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由意大利女科学家丽塔·L·蒙塔尔奇尼(Rita L Montalcini)在小鼠肉瘤细胞内发现的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也是最早被研究的,目前已证实其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分化、发育、成熟、维持功能和存活、损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被临床工作者将其应用于外周神经的修复,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1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多聚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其β亚基为所有亚基中唯一具有NGF的所有生物学活性的亚基。NGF受体分为高亲和力受体(TrkA)和低亲和力受体(p75)两种。其中TrKA为NGF的功能性受体,在与NGF结合后可以表现出诱导神经细胞合成蛋白和酶,以及诱导轴突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使TrKA与NGF的结合率增加,及调节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逆行性运输神经营养因子、识别配体等作用[2]。NGF是一种“靶源性”多肽生长因子,是由其效应神经元支配的靶细胞合成并分泌,对神经组织非神经组织细胞均具有效应。但也有研究发现[3],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内,而在免疫系统细胞(如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及组织特异性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广泛存在。 NGF对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神经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它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对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调控上,主要表现在:①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期,NGF能促进神经细胞的成熟及存活,及神经元的分化,在梯度浓度诱导下促进神经元的定向生长,及胞体和树突的发育,并控制神经元存活数量等作用;②在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期,NGF从调节神经元的存活作用转到对神经元的表现和功能方面的调节,具有维持NGF依赖性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的功能,及维持感觉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的功能,促进成熟神经元轴索分支和其它细胞的相互联系;③在神经元损伤修复期,NGF对已知表达NGF的神经元和现认为不表达NGF受体的中枢神经元都具有保护作用,NGF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定向生长并加速神经纤维再生,促进雪旺氏细胞及胶质细胞生长,使髓鞘修复,诱导轴突、树突的发育,促进神经元的有丝分裂、分化、修复,且具有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使受损神经元免遭继续损害,并支持神经元的存活[4-6]。 2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NGF分泌增加,同时NGF的表达相应增加,对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Friede等[7]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可诱导成熟的周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等非神经细胞表达NGF及NGF受体,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则不表达。有研究显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可逆行运输至胞体的NGF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王梨明(综述),唐际存(审校)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分化、发育、成熟、维持功能和存活、损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NGF的进一步研究,其机制被逐步阐明,并应用于临床。在此,就NG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及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 中图分类号:R741.0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1.09.1496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WANG Liming(Review),TANG Jicun(Revisio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541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TANG Jicun) [Abstract]Nerve growth factor ha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role in the function of normal differentiation,development,maturation, maintenance and survival,damage repair of nervous system.In recent years,scientists have gradually clarified its mechanism,and NGF has been used in clinic.The article made a review of NGF's impact 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Nerve growth factor;Peripheral nerve injury;Nerve repair 收稿日期:2011-06-06修回日期:2011-07-18 作者简介:王梨明,男,山东日照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周 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 通讯作者:唐际存,男,副教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肢创伤手外 科科主任,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 ·1496·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1991年正式问世),以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其研究任务即研究人脑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各区及全脑如何调用以实现自身的认知活动。认知神经科学本身只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取向,即采用神经科学的范式来研究人类的心智。认知心理学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经历了大概四个研究阶段,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是第四个阶段,也是目前比较受追捧的研究范式。目前的阶段,从神经科学的视角解读大脑认知的功能,探讨心智和大脑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对外部世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与机制,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就是探索人类智能的起源、机制和发展过程:为什么人类会成为智慧生物,人类的心智具体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从基础科学到转换科学 1. 基础研究—大脑与心智的关系 认知神经科学家不会轻易相信身心二元论,相反,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对人类心智的基本认识就是“功能起源于结构”,“没有无生理基础的心理活动”。因此,研究者的基本任务就是找到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的基本关系,这个是最基础的。因此,可以把基础类的研究划分:心智的功能与结构;心智的起源,基因与文化;探索心智与大脑的技术与方法。

1)心智的功能与结构:大脑信息处理过程被看作不同的阶段,从感觉,知觉,到注意,记忆,情绪动机,思维决策,意识和自由意志等等。人多研究者都始于对某个信息加工过程的专研,希望能找到通往心智与大脑关系的钥匙。 2)心智的起源:基因与文化的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更加基础,研究的层次可大可小。精细的话可以达到细胞分子水平,谈到基因与上述心智过程的关系;宏大的话可以讨论文化对大脑和心智过程的塑造。最近,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探讨了农业生产方式对心理过程的影响,这个研究也应用了很多认知心理学的范式, 3)探索心智与大脑关系的方法:基础研究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在方法上创新,推动上述研究话题的发展。目前已近于应用的探测人脑状态的方法有:对大脑状态进行客观观察的技术, 其根本的逻辑是找相关(如单神经元细胞活动记录、EEG/ERP 脑电记录、 MRI/fMRI 大脑核磁成像与大脑功能核磁成像、MEG 大脑磁活动记录、fNIR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Pupil size 瞳孔变 化测量等);对大脑状态进行操控,以寻找大脑活动和心理行为 过程的关系,本质是找因果(如TMS 经颅磁刺激、tDCS/tACS/tRNS 经颅电刺激等)。 2.应用性研究或转换科学—服务于现实 1)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是为了发现心智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它们与大脑的关系,而临床研究就是为了研究部分人的心智发生失常,能否在掌握心智的规律后,通过特定的手段进行干预。认知

光遗传学技术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_邴杰

2014年第49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5 1光遗传学技术 光遗传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与基因工程相结合,使特定细胞类群表达或缺失某项功能的新兴实验技术。基于该项技术目的性强、精确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在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尤其是脑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Nature Methods》定义为2010年的年度新兴实验方法[1],光遗传学技术被誉为21世纪神经生物学最有影响力的技术方法。 1.1光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光遗传学技术起源于神经生物学,1979年Francis Crick等认为神经生物学领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脑神经研究中精确控制一类被研究的神经元而不影响其他周边神经元的功能。传统研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电极刺激或药物处理,然而电极刺激的针对性不强,药物处理作用时间周期太长、作用靶细胞多样等局限性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光激活细胞表达机制还不是很清楚,Crick提出可否用光控制细胞中的特定事件。40年前,微生物学家发现一些微生物可产生光门控蛋白,能直接调控质膜离子通道,1971年Stoeckenius和Oesterhelt研究发现细菌视紫红质作为一种离子通道能被光迅速激活,1977年Matsuno-Yagi和Mukohata发现了盐细菌视紫红质,Hegemann等发现了光敏感通道。 传统认为外来膜蛋白对神经细胞具有毒害作用,所以感光蛋白的研究并没有引起神经生物学领域学者的重视。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绿色荧光蛋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引进外来吸光复合物对相应蛋白进行研究示踪,人们才把视线重新转移到视蛋白的研究上。2005年发现了一种微生物视蛋白,该视蛋白在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或光敏感复合体的情况下就可以极为敏感地响应光刺激。2010年研究证明通道视紫红质、细菌视紫红质和盐细菌视紫红质蛋白在不同光作用下对神经细胞可以迅速、安全地起到“开关”作用。后期发现哺乳动物体内含有光控蛋白辅因子—— —全反式视黄醛,随着GPRS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光遗传学的应用在活体哺乳动物体内具有更广阔的前景[2]。 1.2光遗传学技术作用机理生物体中存在一类膜蛋白可以感受不同波长光的刺激并对该光学刺激产生一系列效应的响应机制,该类蛋白被称为视蛋白(opsin)。视蛋白属于一类视紫红质通道蛋白,可分为2种类型:typeI为一类微生物视蛋白,typeII为一类动物视蛋白。两者均需要视觉色素视黄醛作为辅基。视蛋白的种类和结构不同,导致蛋白对光的吸收峰有所不同。2种类型视蛋白虽然都可编码7次跨膜的蛋白,但序列同源性系数极低,相似性系数跨度达到25%~80%[3]。typeI 在原核生物、藻类和真菌中表达,是个庞大的亚家族,功能主要是感光和作为离子通道,作用原理为typeI编码的视紫红质通道蛋白与全反式视黄醛共价结合,当一定波长的光照时,全反式视黄醛异构化为13-顺式视黄醛,引起通道蛋白构象变化,打开离子通道,完成细胞生理功能;typeII在高等真核生物中表达,功能主要是视觉通路、昼夜节律和色觉分辨通路,作用原理为typeII基因编码GPCRS(G蛋白偶联受体),在黑暗环境中与11-顺式视黄醛结合,当视蛋白GPRS吸收光后,共价结 光遗传学技术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邴杰(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光遗传学技术是基因工程学与光学相结合的一项新兴技术。简要介绍了光遗传学技术的概念、发展过程及作用机理,概述了光遗传学技术中通道视蛋白的类型和该技术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光遗传学技术视蛋白光学技术神经生物学 中国图书分类号:Q31文献标识码:A

练习肌组织神经组织(精品DOC)

---------------------------------------------------------------最新资料推荐------------------------------------------------------ 练习肌组织神经组织(精品DOC)测试练习 5 肌组织、神经组织一、名词解释 1.肌节 2. 闰盘 3. 突触 4. 尼氏体 5. 神经末梢二、填空题1.肌细胞又称_______,根据形态、分布和功能特点可分为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属于横纹肌的是_______和______。 属随意肌的是______;不随意肌是______和_______。 3.平滑肌纤维呈______形,细胞核呈______形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______。 4.骨骼肌纤维有清楚的______,每条肌纤维有上百个______形的细胞核,位于______。 5.骨骼肌纤维内可见许多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_________。 6.光镜下心肌纤维的特征性结构是可见_________。 7.神经组织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______单位。 8.神经元有___和____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则对神经元起着___、 ___、 ___和____等作用。 9.神经元突起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只有一个,而_________可有数个。 10.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_____外包_____所组成。 包裹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是_____细胞。 1 / 6

11.神经纤维根据有无__________而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2.神经末梢可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而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13.神经元根据形态可分为____、 ____和____三类,按功能可分为____、 ____和____三类。 14.突触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 15.化学性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包括______ 、 ______, 突触后成分包括_______ 、 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横纹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肌原纤维 B. 肌节 C. 粗肌丝 D. 细肌丝 E. 以上都不是 2.骨骼肌纤维的肌节是 A. A 带和 I 带B. 肌纤维的横纹 C. 肌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D. 相邻两个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E. 相邻两个 A 带之间的一段纤维 3.关于骨骼肌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肌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B. 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长短不一 C. 肌纤维有多个甚至几百个椭圆形的细胞核D. 相邻肌纤维之间形成闰盘 E. 肌浆内含有许多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4.心肌细胞分支之间相连的结构是 A. 肌原纤维B. 肌节 C. 闰盘 D. 浦氏纤维 E. 肌浆网5.既是横纹肌,又是随意肌的是 A. 平滑肌 B. 骨骼肌

神经科学的发展

神经科学发展的历程及思想的变迁 徐敏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突触可塑性实验室 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弄明白我们这个奇妙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富有戏剧性的是,我们赖以理解这个奇妙的脑的正是我们这个奇妙的脑本身,这个问题本身似乎是个永远没有尽头的循环。今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科就是神经科学,我觉得神经科学是个极富挑战的学科,一来是因为上述的神秘;二来是因为它本身的复杂。同时,我觉得神经科学又是一个危险的学科,之所以说它危险,是因为面对如此神秘而复杂的人类灵性的源泉,你往往会感到无知与无助。在无知无助的情况下,人类的选择往往就是屈服。这就是它的可怕之处,你不但没有征服它,反而被它所征服。在某种程度上,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你看多了科学家――尤其是生物学家的晚年写的回忆录,你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不是一个科学家写的传记,更像是一个神学家的传道书。科学解释不了的就是神学的领地,他们面对自己的过去,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无知,感叹造物的神奇,从此坠入了神学的领地――这就是我讲的人类被征服的最好的例子。下面写的这些大部分是参考了Thomas D. Albright,Thomas M. Jessell,Eric R. Kandel 和Michael I. Posner 所写的《Neural Science: A Century of Progress and the Mysteries that Remain》,以及Eric R. Kandel,James H. Schwartz 和Thomas M. Jessell 所写的《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主要是回顾了神经科学发展的历程及思想变迁,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是选择我个人感兴趣和与我的科研相关的研究的发展历史。 神经科学研究的目标是理解精神、智力活动的生物学基础。神经科学家试图理解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神经回路是如何使生物体可以感受外部的环境、形成记忆,以及相关经验是如何来指导行为的。另一个神经科学家试图理解的方面是,情绪的生物学基础。他们想理解情绪是怎样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以及在忧郁症、狂燥症、精神分裂和老年痴呆等病理条件下情绪是如何失控的。这些都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复杂的问题。 历史上,神经科学家研究这些问题主要采用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思想线路:还原论和整体论。还原论又被称为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试图通过研究单个分子、细胞或回路等神经系统的基础元素的特性来理解神经系统。这种思路可以研究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特性,从而了解神经元相互之间是如何通讯的,彼此之间通讯的模式在发育的过程中如何建立的,以及这种模式是如何被经验活动所修饰的。整体论,又被称为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他主要是从研究功能入手来理解神经系统,该方法主要关心的方面是系统的活动如何调节或是反映在行为上。这两套研究思路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但是在神经科学反展的历史上也都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采用整体论研究神经科学的科学家们,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取得了他们的第一个重大的成功,即采用选择性损毁特定脑区的方法来分析行为的变化。以Paul Pierre Broca 为代表的临床神经科学家们,通过上述损毁的方法发现人类大脑皮层不同区域行使着不同的功能,即大脑皮层曾在功能上的分区。损毁不同的脑区会导致不同的认知障碍。例如,损毁特定区域会影响语言的理解,而另一个特定脑区的损毁则会导致语言表达的障碍;同样,他们还观察到某些脑区与运动视觉或形状视觉相关,另一些与长期记忆的存储有关等等。这些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它阐明了神经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无论多么复杂的精神活动都是源自大脑的,理解特定的精神活动的关键在于阐明不同脑区之间是如何交换信息,从而导致了特定行为的发生的。因此,这些整体论的分析研究揭示了精神活动的非神学化的一面,为神经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肌肉的力量和生理机制

肌肉的力量和生理机制 一、肌肉的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取决于肌肉的质量和发达程度,即取决于肌肉的收缩能力,只有通过肌肉的收缩才能显示出力量。平时我们所说的肌肉是指骨骼肌,而骨骼肌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躯干上,以此来维持人的正常姿势和人体的移动,并保证人体完成各种动作。人体的骨骼肌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肌纤维呈一条条横纹,所以也称作横纹肌。 人体中有434块骨骼肌。人体的肌肉在不同时期重量不同,如婴儿的肌肉占体重的25%左右,成年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4-40%。由于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的变化而力量也在不断的变化,一般人在15岁时,肌肉重量平均占体重32.60%,握力平均为36.4公斤,背力为92公斤;人到18岁时,肌肉重量占体董的44.2%,握力为44.1公斤,背力为125公斤;人到了老年的时候,由于肌肉重量的减轻,力量也随之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胖体型的人,他们满身是肉,但这种肉并不都是骨骼肌(纯肌肉),实际上把覆盖在肌肉上的皮下脂肪也当成了肌肉,这种混在一起,把肌肉和皮下脂肪都说成是肌肉的说法是错误的。肌肉是运动器官,当它收缩时可以把肌肉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以移动肢体或使物体产生运动,皮下脂肪是体内热能的一种储存形式,是供肌肉长时间收缩时消耗

用的能源物质。实践中可知,只有皮下脂肪适当,方可增加体型之美,脂肪虽有保温的作用,但它对体内某些内分泌机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妇女皮下脂肪含量过多,有可能引起不育症。皮下脂肪过多,不仅会影响肌肉的速度和力量,以及体态美,而且也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原因。经常参加健美锻炼则可以减少皮下脂肪,使人们的皮下脂肪适度。 每一个人的躯体由大量的肌肉覆盖在骨骼上,而肌肉是由许多的肌纤维组成,每一个肌纤维的长度约1毫米一15厘米的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一般为10-100微米,有时用肉眼可以看到。每条肌纤维都具有一层薄的肌膜,若干细胞核和许多线粒体,在肌纤维中央部位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结构的肌原纤维,它是肌肉收缩的结构单位。肌肉内分布有丰富的小血管,这样肌肉收缩时所需要的能量物质和氧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供应。肌肉中还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向中枢神经传递肌肉收缩时的紧张状态,而运动神经接受中枢神经传来的信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这说明,肌纤维只有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得到充足的能量供应,才能显示出力量。 在肌肉中水占75%。在构成肌肉的固体成分中有20%的蛋白质,5%的有机物(肌糖元、三磷酸腺普、磷酸肌酸等能量物质)和无机盐(钙、钠、钾等)。肌肉中的蛋白质分基质蛋白和一般细胞蛋白。基质蛋白能将肌纤维结合在一起,并将肌纤维的张力传向肌健。一般细胞蛋白,有机红蛋白(约占肌肉中的蛋白质总量

8第八章 肌肉生理

第八章肌肉生理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8.00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8.002]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 Na+通道关闭 B. Ca2+通道开放 C. K+通道开放 D. Cl- 通道开放 E. Mg2+通道开放 [8.003] 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Ca2+ B. Mg2+ C. Na+ D. K+ E. Cl- [8.004] 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8.00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酯酶 B. 腺苷酸环化酶 C. 胆碱酯酶 D. ATP酶 E. 以上都不是 [8.006]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 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美洲箭毒 D. 六烃季胺 E. 四乙基胺 [8.007]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A.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 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 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 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E. 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 [8.008]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肌原纤维 B. 肌小节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细肌丝 [8.009]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 内容提要:研究大脑,开发大脑,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学者所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脑科学之所以受到各国科学家的积极关注,重点研究,是因为脑科学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现在科技创新密切相关。本文从“大脑脑科学我国的脑科学研究现状脑科学与现代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研究脑科学在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以介绍大脑的机能及大脑的运作程式为开始,通过“脑科学”“我国的脑科学研究现状”“脑科学与现代科技创新”来研究脑科学对现代科技创新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大脑脑科学现代科技创新研究现状行动中枢思维中枢 大脑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器官,是人的行动中枢和思维中枢,是决定人是最高级动物最重要因素。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大脑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分。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幕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是知识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左脑又可称为数学家的脑,右脑是创造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想象、直觉思维、扩散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右脑又可称为艺术家的脑,但是这种把左脑和右脑分开,功能明确划分并不准确,因为连接着左脑和右脑的是由大约几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进行连接的,左脑和右脑在不断地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大脑是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以及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另外,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摘要: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从脑神经的层面对认知进行研究的学科,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脑发育与行为能力和认知发展之间关系。本文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脑机制 正文: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脑发育与行为能力和认知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关注知觉、注意、记忆、言语等认知活动在人生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促使认知发展变化的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交叉融合渗透到该领域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理论探索和未来趋向等诸多方面。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传统认知发展领域相关问题的认识,而且拓展了传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其对异常发展神经机制的研究更为发展异常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在过去十几年中,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主要探讨了大脑结构发育、功能发展与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交互影响,以及心理行为发展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下面从这四个方面介绍当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1大脑结构发育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 结构是功能的基石,不管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其心理

行为的发展离不开大脑结构的发展。正常的大脑发育序列是个体心理行为正常发展的基础;反之,异常的脑结构发展可能会导致个体心理行为发育的异常。认识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毕生发展进程中大脑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且有助于了解人类心智的起源、各种发展障碍的矫治以及认知老化的干预等。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从一开始就把大脑结构发育与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研究领域。 首先,通过研究活体大脑结构的发育规律,发现大脑发育存在非同步性。研究发现,大脑发育的非同步性首先体现在不同皮层区域上。大脑成熟与老化遵循相反的路径和模式。成熟越晚的脑区似乎却反而老化的越早,而成熟越早的脑区却反而老化的越晚。 其次,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揭示了大脑结构发育的个体差异特点,对提出针对性的促进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为认识个体大脑结构发育与其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2脑功能发展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 大脑功能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紧密相关,大脑功能的模块化、特异化以及相关功能网络的形成是心理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转向成熟的重要体现,也是探讨心智起源以及身心关系的重要参照指标。近年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通过EEG、MEG、fMRI和NIRS等信号的变化以及相关功能网络连接模式的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重点内容 一、神经组织思维导图 二、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功能与分类 1.神经元的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不一,可分为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1)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核被膜明显,常染色质多,故着色浅,核仁大而圆。细胞质又称核周质,其内含有丰富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和其他细胞器。尼氏体呈颗粒状或斑块状,嗜碱性;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神经原纤维由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2)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分支上有大量短小突起,称树突棘。树突内的结构与核周质相似。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 (3)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一般由胞体发出。光镜下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轴丘无尼氏体,染色淡。轴突表面的胞膜称轴膜。内含的胞质称轴质。轴质内含大量神经丝和微管,还有滑面内质网、微丝、线粒体和小泡。 2.功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分类: (1)根据突起的多少,神经元可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轴突的长短。可分为长轴突的大神经元,Golgi Ⅰ型神经元,和短轴突的小神经元,Golgi Ⅱ型神经元。 (3)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4)根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 三、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也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点突触两类。 1.突触的结构:电镜下,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构成。突触前成分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银染为棕黑色圆形颗粒,附着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上,称突触扣结。突触前成分(突触小体)内含许多突触小泡,还有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2.突触的功能:传递信息,且灵敏度高。 四、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主要功能。 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胞体呈星形,胞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