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中霉菌的检测

环境中霉菌的检测

环境中霉菌的检测
环境中霉菌的检测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设计某一环境微生物的检测方案

2.完成环境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3.完成霉菌的初步鉴定

4.菌种转接保存

二、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由于它们

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取

少量样品在实验室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以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

量。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

混合养料。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

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

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

灭菌。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

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高温灭菌的条件是0.1MP a,121℃,20-30min。

干热灭菌条件是160-180℃,1-2h。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

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

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实验材料

防火通道的土壤(取腐殖质丰富的地方的土壤,在多处地方取),自己用

馒头培养的霉菌。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

1.器材:刻度吸管、锥形瓶、电炉、酒精灯、火柴、无菌棉签和记

号笔。

2.试剂:马丁氏培养基::KH2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

1%孟加拉红,琼脂,1%链霉素。

另外还需无菌水。

五、实验步骤

第12周

1.玻璃器皿的包扎,无菌水的制备

刻度吸管:1ml 16个,0.5ml 6个,10ml 2个。

培养皿:22个

无菌水:250ml锥形瓶含玻璃珠(20-30个)90ml蒸馏水 3 个、

1.8*18cm试管装9ml蒸馏水 16 个。

2.灭菌处理。

第13周

马丁氏培养基的制备

1.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先称取各成分(K2HPO4 0.9g、

MgSO4*7H2O 0.45g、蛋白胨4.5g、葡萄糖9g、水900ml),

然后依次溶解在少于所需量的水中。待各成分完全溶解后,

补充水分到所需体积。混匀后。

2.把上述培养基分为三部分,其中两个加入孟加拉红每100ml 加0.33ml。调PH值到4.0-5.8.其中一个继续加热加入琼脂使其融化,另外两个锥形瓶把琼脂加入液面下即可。

3.链霉素的配置:配置1%的链霉素10ml。

4.分装,把琼脂融化的培养基分装到八个试管里。包扎灭菌

5.链霉素加入,链霉素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临用时,将培养基融化后待温度降低至45℃左右时才能加入。可先将链霉素配成1%的溶液(配好的链霉素溶液保存于零下20℃),在100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0.3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ug。将上述加好链霉素的培养基加入到22个培养皿中。

第14周

样品的处理、接种、培养

一、样品的选择和处理:

1.从防火通道选取土壤,取5-10cm深的土壤。多选几个落叶

多的地方取土。可以稍微多取一点,以1:10的比例制成菌悬液20ml。

2.取已经长好霉菌的馒头的富含霉菌的位置,将其弄碎,以

1:50的比例制成菌悬液。

二、斜面培养:

1.用1ml刻度吸管吸取1ml原液到9ml的无菌水试管中,形

成10倍稀释,然后在吸取10倍稀释的样品1ml,到9ml

无菌水试管中,形成100稀释,以此类推,依次形成

10,102,103,104,105,106,107,108 稀释。样品自来水也

是如此进行稀释。

2.从稀释好的两种样品中取各自108 、106、104 倍稀释样

品,用接种环轻轻沾取少量样品接种到各三个斜面培养基

上。放置培养箱培养一周。(接种方法:教材022页)

二、平板划线法:

1.将上述101的试管中的菌液用接种环接种到培养基上。方法如图

三、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一中的稀释好的两种样品中取各自108 、106、104 倍稀释样品0.1ml,加到培养皿中,用玻璃涂棒涂抹均匀。(方法见实验微生物生长量测定。)

培养:将上述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温度25-28°培养7天。(考虑其是用营养体培养,所以需要2-3天的培养时间,观察五天,是因为真菌在在5天内逐渐由营养繁殖,过渡到孢子繁殖菌落形态逐渐显现,当菌落形态没有定性时,不要盲目断定菌种。)

第15周

观察

取出培养好的培养基,并且观察两个样品在三个不同稀释度下霉菌的生长情况以及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的菌落。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根据在显微镜下的观察(使用直接制片法观察见教材56页,即霉菌形态观察实验)检测相应环境中是否有霉菌

生长,同时根据在镜下的形态区分为何种霉菌。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更有必要同时采用M40Y或DG18。 由于霉菌中很多种类不会产生有毒的霉菌毒素,危害较小,而有的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多,但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却危害较大,因此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危害程度,重要的是要知道污染菌的菌相,才能更好地判断被污染食品的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可以识别产毒的霉菌。如AFPA培养基(配方:酵母提取汁20g,蛋白胨10g,柠檬酸铁铵0.5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5.6)用于分离黄曲霉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的食品。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AFPA上30℃培养2~3天就形成背面有亮橙黄色的特征性菌落,非常容易识别。有人利用该培养基分离黄曲霉高污染食品花生、玉米等,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针对不同样品,有目的地设计出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污染菌中的危险菌群,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2接种方式 接种方式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目前国际方法中采用倾注法,但近来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更合适。Beuchat和Matsuda等人分别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大

霉菌检测标准

霉菌检测方法 (GB 4789.15—2010) 样品的稀释 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10 g 样品至盛有90 mL 灭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 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10 mL 样品至盛有90mL 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1.3 取1 mL 1:10 稀释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 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此液为1:100 稀释液。 1.4 按1.3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 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2 个无菌平皿内。同时分别取1 mL 样品稀释液加入2 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1.6 及时将15 mL~20 mL 冷却至46 ℃的霉菌培养基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3-5d,观察并记录。 菌落计数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选取菌落数在10 CFU~150 CFU 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无法计数。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结果与报告 1 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计算。 1.2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15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无法计数,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1.3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小于1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1.4 若所有稀释度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如为原液,则以小于1计数。 2 报告 2.1 菌落数在100 以内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2.2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 时,前3 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 位数字,后面用0 代替位数来表示结果;也可用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此时也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霉菌和酵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用PDA作平板计数时,必项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细菌。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孟加拉红还可抑制霉菌菌落的蔓延生长。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红产生的红色有助于霉菌和酵母菌落的计数。 高盐察氏培养基:粮食和食品中常见的曲霉和青霉在该培养基上分离效果良好,它具有抑制细菌和减缓生长速度快的毛霉科菌种的作用。 4.倾注培养。每个样品应选择3个适宜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倾注2个平皿。培养基熔化后冷却至45℃,立即倾注并旋转混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再转向相反方向,充分混合均匀。培养基凝固后,把平皿翻过来放温箱培养。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因此培养温度25~28℃。培养3d后开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共培养5d观察记录结果。 5.菌落计数及报告: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之令狐文艳创作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令狐文艳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

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霉菌的分布、应用与危害

丝状真菌——霉菌(mold)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名,即发霉的真菌,通常是指菌丝体比较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喜好潮湿的气候,大量生长时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体,有较强的陆生性,在自然条件下常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的霉变和植物的真菌病害。 分布:地球上无所不在。种类和数量惊人。主要复杂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由真菌承担,特别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 概念:霉菌和酵母同属于真菌。 霉菌:为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 按Smith分类系统,霉菌分属于真菌界的藻状菌纲、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霉菌的分布: 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无所不在,而且种类和数量惊人。 在自然界中,霉菌是各种复杂有机物,尤其是数量最大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要分解菌。 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特别是偏酸性的基质当中。 应用: 1)工业应用:柠檬酸、葡萄糖酸等多种有机酸,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多种酶制剂,青霉素、头孢霉素等抗生素,核黄素等维生素,麦角碱等生物碱,真菌多糖、酿造食品以及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等的生产;利用某些霉菌对甾族化合物的生物转化以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以及霉菌在生物防治、污水处理和生物测定等方面的应用等。 2)生产各种传统食品,如酿制酱、酱油、干酪等。 3)基本理论研究:霉菌在基本理论研究中应用很广,最著名的例子是(粗糙脉胞菌)在建立生化遗传学中的作用。 4)工业产品的霉变:食品、纺织品、皮革、木器、纸张、光学仪器、电工器材和照相胶片等都易被霉菌腐蚀,造成霉变。 5)引起植物病害:植物传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真菌。真菌约可引起3万种植物病害。如19世纪中叶在欧洲大流行的马铃薯晚疫病;我国于1950年发生的麦锈病和1974年发生的稻瘟病,使小麦和水稻分别减产了60亿Kg,等等。 6)引起动物疾病:不少致病真菌可引起人体和动物的浅部病变(例如皮肤藓菌引起的各种藓症)和深部病变(例如既可侵害皮肤、粘膜,又可侵犯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各种真菌),在当前已知道的约5万种真菌中,被国际确认的人、畜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已有200余种(包括酵母菌在内)。 况下,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特别是偏酸性的基质当中。 霉菌的应用: 生产各种传统食品:如酿制酱、酱油、干酪等。 工业应用: 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维生素、生物碱、真菌多糖、植物生长刺激素(如赤霉素)、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和酿造食品等,另外在生物防治、污水处理和生物测定等方面都有应用。 基本理论研究:霉菌在基本理论研究中应用很广,最著名的是利用粗糙脉胞菌进行生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霉菌的危害: 引起霉变:可造成食品、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工具、仪器和工业原料等的霉变。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长江大学给排水11001 201002026 黄俊毅 摘要:青霉菌、曲红霉菌、根霉菌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字: 青霉菌曲红霉菌根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小小霉菌在环境中有大大的作用。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在环境保护中有很大的作用。例如青霉菌、曲红霉菌、根霉菌等。 青霉菌是最常见的半知菌中的一种。肉眼可见其孢子的颜色为蓝绿色,因而得名。但是并非所有青霉属的霉菌都为蓝绿色,也有白色或者绿色。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笔直形状的笔状体构造,尖端上带有孢子。这也就是这种霉菌的学名由来。冬季和春季是青霉菌的生长巅峰期。 青霉的营养体为无色或淡色的菌丝体,菌丝各细胞之间有横隔膜,细胞内通常为多核.整个菌丝体分为伸入营养基质中吸取营养的基质菌丝和伸向空气中的气生菌丝.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简单的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以特殊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的方式分支,称为帚状枝.分支为多极的分生孢子梗最后产生许多瓶梗,在瓶梗上着生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为球形至卵形,呈绿色,蓝色或黄色,即通常看到的各种青霉菌落特有的颜色. 利用青霉菌P 1对2种染料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处理3h ,黑色和红色染料废水色度基本被去除,去除率分别达98 0 %和74 5 % ,但去色处理后废水的CODCr值仍偏高。对去除色度的废水进一步用活性污泥进行深度处理,黑色和红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75 9%和89 7%。青霉菌菌丝通过吸附作用从废水中抽提出的染料分子在有染料降解细菌L 1和L 2的降解池中脱色降解,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 实验室通过构建青霉菌-SBR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温度、溶解氧、pH值等对废水中氨氮去除率的研究和验证,结果表明:青霉菌具有良好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双重功能;并将高效青霉菌菌液投加到SBR反应器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在20-30℃、pH 7.0-8.0以及DO 3-4mg/L浓度的条件下,总氮的去除率达到80-90%。主要用于解决传统污水生物脱氮处理技术中两步进行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集中在一步完成的问题,从而减少工艺流程,达到降低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通过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使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污染治理研究室污水处理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提高,为以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制革、皮毛、电镀等行业产生大量含铬废水给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常用的铬的回收方法主要有碱沉淀回收法、焚烧氧化法、电解法、膜分离技术等[1]。这些方法虽简单易行,但都有着一定局限性,如处理成本过高,对低含量的重金属离子处理效果差。生物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积累作用,其最大优点在于原料的来源广、二次污染风险小、成本低廉、无二次污染、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废弃的菌丝体为基核,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得到的吸附剂对Ni2+的吸附容量比未

食品中霉菌检测方法探究

食品中霉菌检测方法探究 作者:施震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釆用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接种方法对食品中的霉菌进行检测。结果:孟加拉红培养基和倾注法更适合进行食品中霉菌的计数。 [关键词] 霉菌;孟加拉红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倾注法;涂布法 [作者简介] 施震地,启东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程师,江苏启东,226200 [中图分类号] D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2-0006-0003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同时由于其可形成各种微小的孢子,因而很容易污染食品。霉菌污染食品后不仅可造成腐败变质,而且有些霉菌还可产生毒素,人畜因误食霉菌毒素而中毒。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自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以来,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视。我国在2011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各级食品监督检测机构全面开展霉菌的检测工作。本文主要对日常食品中霉菌的检验方法及检验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检验方法的选择 国内现行有效的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GB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1];另外一种是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 PetrifilmTM测试片法[2]。这两种方法主要区别如下: 1. 样品稀释液的不同。测试片要求1%的蛋白胨水或者磷酸盐缓冲液,而国标方法使用灭菌的蒸馏水即可。 2. 相对于国标法,测试片法操作起来简洁方便,不用对大量的培养皿进行灭菌,不用制备培养基,样品稀释后直接接种,省时快速。 3. 测试片法所用的测试片价格比较昂贵。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选择国标法。 二、培养基的选择

微生物检验方法[2.0]2006-2-17

目录 一、微生物检验标准 二、总则 三、微生物检验操作指导 1.菌落总数测定 2.大肠菌群测定 3.嗜冷菌/低温菌测定 4.芽孢及耐热芽孢总数测定 5.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6.商业无菌 7.消毒洁净度及膜类微生物检测 8.空气微生物检测 9.大肠杆菌的测定 修订:徐冬梅、张彩霞审核:孙秀芝 审批:李印所日期: 2006年2月17日

一、微生物检验标准S 注:所引用标准未注明年号的执行最新有效版本

二、总则S 执行GB/T 4789.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T4789.2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一)样品的采集 1. 样品的采集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程序。抽样工具如整套不锈钢勺子、镊子、剪刀等应当灭菌;容器须灭菌,且清洁、干燥、防漏、广口、大小适合盛放检样。 2. 抽样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食品中固有微生物的数量和生长能力发生变化。 3. 确定检验批,应注意产品的均质性和来源,确保检样的代表性。 4.成品检样,对包装完整的样品进行采集;已开包的坏包样品须及时转移至无菌容器中,再进行微生物检测。 5.常见的抽样方法有 5.1直接食用的小包装食品 尽可能取原包装,直到检验前不要开封,以防污染。 5.2桶装或大容器包装的液体食品 5.2.1抽样前摇动或用灭菌棒搅拌液体,尽量使其达到均质;抽样时应先将抽样用具浸入液体内略加漂洗,然后再取所需量的样品;装入灭菌盛样容器的量,不应超过其容量的四分之三,以便于检验前将样品摇匀。 5.2.2如为非冷藏易腐食品,应迅速将所抽样品冷却至0-4℃。 5.3桶装或大容器包装的固体食品 5.3.1每份样品应用灭菌抽样器由几个不同部位采取,一起放入一个灭菌容器内。 5.3.2注意不要使样品过度潮湿,以防食品中固有的细菌增殖。 5.4生产过程中的抽样 5.5.1划分检验批次,应注意同批产品质量的均一性。 5.5.2如用固定在贮液桶或流水作业线上的抽样龙头抽样时,应事先将龙头消毒。 (二)样品的标记、保存和运送 抽样过程中应对所抽样品进行及时、准确的标记;抽样结束后,应由抽样人写出完整的抽样记录,使样品尽可能保持在原有条件下迅速发送到实验室。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无处不在,以及我们对大多数有利于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控制不力,造成食品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难题。在各种农产品上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霉菌,这些霉菌都能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有毒的化合物,有些甚至是致癌的。霉菌毒素有很多种(CAST,2003),包括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和M1(Aflatoxins,FB1、FM1);赭(棕)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A);杂色(柄)曲霉毒素(Terigmatocystin);展青霉素(Patulin,PTL);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F-2));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MF),三硝基丙酸以及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的T -2毒素(T-2toxin,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二乙酰镳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DAS)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近期的报道中指出,全世界至少99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7%,针对粮食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都有相关的规定。在未来的几年里,与不断变化的全球气候有关的气象突发事件的增多将进一步向我们提出挑战。霉菌毒素污染给食品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饲料的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霉菌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如下几种: 一、薄层层析法: TLC法是针对不同的样品,用适宜的提取溶剂将霉菌毒素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再在薄层板上层析展开、分离,利用霉菌毒素的荧光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测定其最低含量。TLC法样品前处理繁琐,且提取和净化效果不够理想,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在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强度。 二、色谱法: 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一直是最重要的霉菌毒素的化学分析方法。现在比较普遍的霉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还是液相色谱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法快速而准确,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仅限于专业检测机构获得科研和调查分析、监测使用,未能在企业及基层广泛推广使用,而且其结果的滞后效应大大降低了对生产实际的指导效果。 三、免疫化学检测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基于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的选择性反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法。通常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很低的检出限,广泛用于各种抗原、半抗或抗体的测定,一般可分为荧光免疫法、发光免疫法、免疫法及电化学免疫法等非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其中在饲料霉菌毒素检测中应用较广的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由于其快速、灵敏、准确、可定量、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设备,且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等特性,特别适用于饲料厂、粮油/食品加工厂、养殖场等企业进行原料或成品的检测以及工商质监部门现场检测。 该类方法有以下特点: 1) 灵敏度高 2) 干扰小:抗体抗原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很强,结构类似物、荧光物质、有色物质对检测的干扰很小。 3) 操作简便快捷:由于特异性强,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和提取纯化过程,同时操作步骤也非常简便,测定时间也短。 4) 安全性高,污染少,成本低廉:不需要昂贵的测定仪器,所用试剂也相对较少,特别是因为灵敏

韩国检测霉菌的方法是Howard霉菌计数法

韩国检测霉菌的方法是Howard霉菌计数法(Howard Mold Counting Assay)。其方法如下: 1.所需设备 1)高速混合器 可调速的高速混合器,4-8个尖锐的不锈钢刃在200ml容量的不锈钢杯容器的底部附近旋转,使用旋转速度最少0~10,000rpm之间,并用带有旋转速度仪的高速混合器。 2)Howard霉菌计数玻片(Howard Mold Counting Slide) 依外壕被围绕的20×15mm大小的四角的玻璃片。试料点滴平面的两个侧面盖玻片支架比试料点滴平面高出0.1mm的整齐突起。盖玻片放在支架上面时,使用试料点滴平面与盖玻片之间的深度达到0.1mm的玻片。 3)显微镜 使用配有4个黑白接物镜并以10-400倍的倍率可以观察的显微镜。 2.试剂 1)1%氢氧化钠溶液(NaOH) 2)氧化硅胶液小包制或者2-辛醇(2-octanol) 3)稳定液(5%果胶溶液):高速搅拌器里注入475ml、85℃水搅拌的同时将25g的果胶(pectin)少量的添加并溶解。 3.试验操作 1)试验溶液的调配

称5g检样放入高速混合器。100ml的1%氢氧化钠溶液分2 次添加,第一次添加约30ml在10,000rpm的速度下搅拌5秒,然后用余下的70ml清洗混合器内壁上的附着物。把混合器内的混合物以10,000rpm的速度搅拌3分钟后,滴入氧化硅胶液3~4滴除去泡沫,以上的混合物100g与25g的稳定液混合作为显微镜镜检试料。 2)试验操作 (1)显微镜镜检试料的操作 Howard霉菌计数玻片的试料平面上利用滴管点滴试料。在点滴的试料上,大的检样片或籽等用微型镊子取出后,尽量不产生斑点或线条的小心放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插入霉菌计数玻片。 (2)霉菌菌丝的诊断 在显微镜的100~450倍观察时,霉菌菌丝有下列外观特性。 ★细胞壁的平行 ★分节 ★形成粒子 ★分枝 ★菌丝的末梢 ★非折射性的外观 (3)阳性划区判定 对一个可视划区判定阳性或者阴性。哪一个划区也不能一次以上的判定阳性。为判定一个划区为阳性,三根以下的霉菌菌丝的总长度(合计长度)需要超过可视划区直径的1/6.大部分的阳性划区判

(推荐)霉菌试验标准和条件

霉菌试验 ?一、概述 ?二、霉菌的试验方法 ?三、防霉措施 ?四、有关标准 概述 ?霉菌的危害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的目的 霉菌对材料和产品的影响 ?直接危害是霉菌生长食取材料中的有机成分,直接导致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物理性质变化等。间接危害是霉菌分泌的新陈代谢排泄物有机酸和其他离子化合物,造成电解或老化效应,某些触媒剂,还促成氧化或分解作用的发生,间接导致材料及部件的损坏。长霉造成的故障模式: ---引起电子或电气设备失灵 ---减低绝缘材料的电性能 ---造成燃油系统的腐蚀和堵塞 ---破坏密封 ---使金属件腐蚀 ---使玻璃产生蚀刻 低压与霉菌 这两个因素的组合不会增大二者本身的影响太阳辐射与霉菌因为太阳辐射产生热,所以这个组合不可能产生影响,和高温与霉菌的组合相同。此外未经过滤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盐雾与霉菌这是一个相容的组合湿度与霉菌湿度有助于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但不会增大它们的影响高温与霉菌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比较高的温度,但是,在71℃(160 ℉)以上,霉菌和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了 低温与霉菌 低温影响霉菌的生长。在零度以下,霉菌保持在假死状态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是气候环境试验的一个项目。用于考核产品或材料抵抗霉菌侵袭的能力。它于一般环境试验一样,考虑产品在实际运输、储存或使用中,最易遭受霉菌危害的环境条件,在试验室中用人工模拟创造霉菌生长最适宜环境进行试验。 霉菌试验的目的 ?为确定产品抗霉菌侵蚀能力,必须制定一个与实际工作条件相似,能判断霉菌的侵蚀作用和给出正确评价的试验方法。它将为产品的选材、结构和设计提供依据以保证产品能在有大量霉菌存在的气候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霉菌试验-GJB-150.10A-2009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用途:霉菌试验主要针对军用装备及民用电子产品、线材、橡胶等材料,按标准规定进行各类霉菌的培养,在规定的时间(通常28天)后,对产品外观性能进行评价,以确定产品防霉的等级。 霉菌试验的标准有: GJB 150.1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6167.11-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4.10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2423.16-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除了霉菌测试,GRGT开展的其他可靠性测试项目有: 1.气候环境可靠性: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温恒湿、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快速温度变化、冷热冲击、高压蒸煮(HAST)、盐雾腐蚀(中性盐雾试验、铜加速盐雾试验、醋酸盐雾试验交变盐雾试验)、人工汗液试验、气体腐蚀测试(SO2/H2S/HO2/CL2)、耐焊接热,沾锡性,防尘测试(IP1X-6X),防水测试(IPX1-X8)、产品阻燃测试,UV老化(荧光紫外灯)、太阳辐射(氙灯老化、卤素灯)等项目; 2.机械环境可靠性:振动(随机振动,正弦振动)、机械冲击(半正弦波、方波和锯齿波)、

碰撞试验、跌落测试、斜面冲击试验,温湿度+振动三综合、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高加速应力筛选(HASS、HASA)、插拔力,插拔寿命测试,按键寿命测试、摇摆试验、耐磨测试、附着力测试、百格测试等; 3.电气性能包含:接触电阻,绝缘电阻,耐电压,电流测试,电缆阻抗测试等等

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第5部分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

ICS11.020 C 04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94.5—2017 代替DB 22/T 394-2004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 394.5—2017 前言 DB22/T 394《保健用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拟分为如下部分: ——第1部分:菌落总数测定; ——第2部分:耐热大肠菌群测定; ——第3部分: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第4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第5部分: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 本部分为DB22/T 394-2017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22/T 394-2004《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与DB22/T 394-2004相比,结构做了较大调整。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删除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删除了定量杀菌试验; ——培养时间由72 h增至5天。 本部分由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桂华、杨修军、黄鑫、赵薇、张立夫。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22/T 394-2004。 I

DB22/T 394.5—2017 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5部分: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 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中微生物中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生产和经营的保健用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霉菌和酵母菌数 molds and yeast count 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 g 或 1 mL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藉以判明样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置28 ℃±2 ℃培养5 天,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4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符合GB/T 6682中二级水的要求。 4.1 灭菌生理盐水:详见附录A.1。 4.2 灭菌液体石蜡:详见附录A.2。 4.3 灭菌吐温-80:详见附录A.3。 4.4 虎红培养基:详见附录A.4。 5 仪器和设备 5.1 天平:感量0.1g。 5.2 灭菌刻度吸管:10 mL、5 mL、1 mL。 1

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检测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测定。 2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或1mL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置28℃培养72h,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3仪器和设备 3.1恒温霉菌培养箱:28℃。 3.2振荡器。 3.3天平。 3.4三角瓶。 3.5试管。 3.6试管架。 3.7平皿: 直径90mm。 3.8刻度吸管:1mL、2mL、10mL。 3.9量筒。

3.10酒精灯。 3.11高压灭菌器。 4培养基和试剂 4.1生理盐水 4.2虎xx(xxxx)培养基 成分: 蛋白胨5g 葡萄糖10g 磷酸二氢钾1g 硫酸镁(含7H 2O) 0.5g xx20g 虎红溶液100mL (四氯四碘荧光素) 蒸馏水1000mL 氯霉素100mg 制法: 将上述前5种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再加入虎红溶液。分装后,103.43kPa(15

lb)20min高压灭菌。另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基中,若无氯霉素,可用链霉素代替,每1000mL培养基加链霉素30mg。 5操作步骤 5.1样品稀释: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的检液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 另取1mL注入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注意勿使吸管接触液面),更换一支吸管,并充分混匀,制成1:100检液。吸取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如样品含菌量高,还可再稀释成1:1000,1:100,……等,每种稀释度应换1支吸管。。 5.2取1:10的检液2mL分别注入2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若菌量较多时可顺序再做10倍稀释),另取1个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每皿分别注入融化并冷至45℃左右的虎红培养基约15mL,充分摇匀。凝固后,翻转平板,置28℃培养箱,培养72h,计数平板内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若有霉菌蔓延生长,为避免影响其它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时,于48h应及时将此平板取出计数。 5.3计算方法: 先点数每个平板上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求出每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判定结果时,应选取菌落数在5~50个范围之内的平皿计数,乘以稀释倍数后,即为每g(或每mL)检样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数。其它范围内的菌落数报告应参照菌落总数的报告方法报告之。 5.4每g(或每mL)化妆品含霉菌和酵母菌数以CFU/g(mL)表示。

(完整版)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

霉菌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1 原理 根据霉菌生理特性,选择适宜霉菌生长而不适宜细菌生长的培养基,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霉菌总数。 2 试剂与仪器 2.1 所用器具 三角烧瓶、玻璃珠、具塞试管、培养皿、1000μL枪头、5mL枪头、称量勺、接种环、接种针、移液器 2.2 仪器:分析天平、恒温培养箱、微型振荡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 2.3 所用试剂和培养基 高盐察氏培养基 取高盐察氏培养基109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15℃高压灭菌30 min,备用。 3、操作步骤 3.1配制0.85%生理盐水 称取氯化钠8.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3.2 锥形瓶加入生理盐水90mL,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9mL,121℃灭菌30min。(三角烧瓶个数与样品数量一致,试管数量与稀释次数相关)。 3.3 将1000μL枪头、培养皿、5mL枪头、称量勺、带6颗玻璃珠具塞试管,121℃灭菌30min。(注意计算数量) 3.4 枪头、培养皿置于烘箱103℃烘干。(1-3步需提前一天完成) 3.5 对称量房间进行紫外灭菌30分钟,关灯静置60 min。以无菌操作取样品10g于含90mL 生理盐水三角烧瓶中,于振荡器上振荡30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6 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带玻璃珠的试管,置微型混合器上混合3min。 3.7 用1000μL枪头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慢慢注入含有灭菌生理盐水9mL的试管中,于振荡器上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均匀稀释液。 3.8 另取一只1mL灭菌吸管,按照上述操作方法,作10倍递增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

环境中霉菌的检测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设计某一环境微生物的检测方案 2.完成环境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3.完成霉菌的初步鉴定 4.菌种转接保存 二、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由于它们 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取 少量样品在实验室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以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 量。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 混合养料。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 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 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 灭菌。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 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高温灭菌的条件是0.1MP a,121℃,20-30min。 干热灭菌条件是160-180℃,1-2h。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 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 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实验材料 防火通道的土壤(取腐殖质丰富的地方的土壤,在多处地方取),自己用 馒头培养的霉菌。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 1.器材:刻度吸管、锥形瓶、电炉、酒精灯、火柴、无菌棉签和记 号笔。 2.试剂:马丁氏培养基::KH2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 1%孟加拉红,琼脂,1%链霉素。 另外还需无菌水。 五、实验步骤 第12周 1.玻璃器皿的包扎,无菌水的制备 刻度吸管:1ml 16个,0.5ml 6个,10ml 2个。 培养皿:22个 无菌水:250ml锥形瓶含玻璃珠(20-30个)90ml蒸馏水 3 个、 1.8*18cm试管装9ml蒸馏水 16 个。 2.灭菌处理。 第13周 马丁氏培养基的制备 1.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先称取各成分(K2HPO4 0.9g、 MgSO4*7H2O 0.45g、蛋白胨4.5g、葡萄糖9g、水900ml), 然后依次溶解在少于所需量的水中。待各成分完全溶解后, 补充水分到所需体积。混匀后。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日益突 出,在宏观世界里我们用了很多方法,其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我们何不换个视角,从微观的世界里找到方法,显然霉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霉菌环境保护应用 一.霉菌简介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无隔膜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有隔膜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可能您会谈“霉”色变。其实,霉菌的种类不是以数十种数百种计,而是达到数万种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无害或有益的,被广泛地应用于发酵业、医药业与环保等各种领域大显身手。您印象中身边讨厌的有害霉菌,仅仅占数万类中微乎其微的小部分。当然,这些害群之马是发酵工艺必须力避的。 二.环保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是今后环保产业的主攻方向。生态聚合液在环保中的作用机理是以光合菌群和酵母菌群为主导,协同其它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综合它们的分解、发酵、合成等功能,对有害气体先以脱氢的形式使其无害化。通过氧化、还原、发酵等途径,产生抗氧化物质,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繁殖,消除了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除臭

粮食中黄曲霉菌快速检测

粮食中黄曲霉菌的快速检测 摘要:大米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每天都可能会进食,而在潮湿的储藏环境下,如厨房较为潮湿,或者大米和蔬菜水果摆放在一起,都可能令大米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进而产生黄曲霉毒素。据研究,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人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大米之后,会毒害肝脏,甚至引发肝癌。因为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下可产生荧光,本文利用紫外灯和荧光接收器,检测粮食中黄曲霉菌含量。 一、粮食安全简介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2009年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正是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温度上升带来的粮食减产、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加剧等问题,正在影响到全球的农业生产。国内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有:一、数量安全,现在我们进口粮食数量越来越大,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二、质量安全,多部门分头管理、漏洞不少,转基因问题侵蚀中国,农药和各种菌类残留增多。 二、黄曲霉菌简介 黄曲霉菌或称为黄曲菌、黄曲霉等,是一种真菌。在自然环境中,它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在储存的榖类中会造成储存的问题。它也是一种人类的病原,会造成肺的曲菌症,有时候也会引起角膜、耳与鼻眼框的感染。许多菌种会产生足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有致癌性且有剧烈毒性的化合物。黄曲霉菌的孢子是一种过敏原。黄曲霉菌有时候也会造成蚕孵卵所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中心最高温度为100℃)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这些毒素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 尽管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但必须一次性摄入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的霉变食品才会发生急性中毒疾病。对于人类,多见由于持续性摄入亚急性量而造成慢性中毒的情况,例如引起肝硬变和肝脏纤维样病变。不仅霉变食品,那些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灰尘而霉变的粮食和花生中也可能带有黄曲霉毒素而危害人类。毒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