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标准

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标准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

备案号:J****-****

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模数标准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录

1. 总则 (2)

2. 术语 (3)

3. 模数协调 (5)

3.1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 (5)

3.2 模数数列 (5)

3.3模数协调原则 (5)

3.4 部件定位与公差 (6)

4. 厨房 (7)

4.1 厨房设计模数 (7)

4.2 厨房家具优先尺寸 (7)

4.3 厨房设备、设施及接口 (8)

5.卫生间 (8)

5.1 卫生间设计模数 (8)

5.2 卫生间家具优先尺寸 (9)

5.3 卫生间设备、设施及接口 (10)

6.固定储藏 (10)

6.1 固定储藏设计模数 (10)

6.2 固定储藏部件和公差 (10)

6.3 固定储藏设备、设施及接口 (11)

7. 其他部件优先尺寸 (11)

本标准用词说明 (13)

引用标准名录 (14)

1. 总则

1.0.1为推进北京市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的标准化程度,以实现内装产品和部件的尺寸及安装位置的模数协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厨房、卫生间、固定储藏的设计、相关住宅部件及部品的开发、生产、房屋建造活动。

1.0.3内装设计模数,可在一个或若干个部位先期运用,后期应用部位应服从先期应用部位的边界条件。

1.0.4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模数,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内装Interior fitting out

公共租赁住房室内装修工程的总称。其包含内容如下:

1 住宅建筑内部各部位的墙面、顶面、地面、门窗套等界面;

2 住宅建筑内部各空间设备设施的定位及综合协调;

3 住宅建筑内部各空间的固定家具定位;

4 各类设备、机电管线等的点位。

2.0.2内装设计模数indoor design modular

在进行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时,应采用的规范化基准尺寸。

2.0.3模数协调modular coordination

应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尺寸协调。

2.0.4基本模数basic module

模数协调中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为100mm,符号为M,即1M等于100mm。

2.0.5分模数sub-modular

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是基本模数的分倍数,分别是M/10(10mm)、M/5(20mm)和M/2(50mm)。

2.0.6 优先尺寸preferred size

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的模数或扩大模数尺寸。

2.0.7公差tolerance

厨房部件在制作、定位和安装时的允许偏差的绝对值。其值是正偏差和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

2.0.8厨房空间尺寸kitchen space dimensions

厨房面宽、净深、净高的净尺寸。

2.0.9厨房设施kitchen facility

进行炊事活动所需的燃气、给水、排水、通风、电气等管路及附件。

2.0.10厨房设备kitchen equipment

炊事活动所需使用的燃气灶、洗涤池、排油烟机、冰箱等产品。

2.0.11厨房家具kitchen furniture

炊事活动所需的操作台和储存柜等产品。

2.0.12厨房部件kitchen element

组成厨房设备、设施或家具的基本单元,由材料或产品构成。

2.0.13卫生间设备bathroom equipment

卫生间内所需使用的坐便器、洗面器、浴盆、淋浴器等洁具及洗衣机等产品。

2.0.14卫生间设施bathroom facility

卫生间所需的给水、排水、通风、电气等管路及附件。

2.0.15卫生间家具bathroom furniture

卫生间所需使用的与洗面器结合的洗面台、放置和储存洗浴用品及化妆品的镜箱、陈设柜和储存柜等产品。

2.0.16整体卫生间entirety bathroom

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洗面、淋浴、如厕等多种功能的独立卫生单元,也称整体卫浴。

2.0.17卫生间部件bathroom element

组成卫生间设备、设施或家具的基本单元,由材料或产品构成。

2.0.18 固定储藏Fixed storage space

固定于室内墙面、顶面、地面等部位,用来储存家庭生活相关物品等的空间。

2.0.19储藏部件storage element

组成固定储藏或家具的基本单元,由材料或产品构成。

2.0.20名义尺寸nominal dimension

用来统称产品规格的尺寸。

2.0.21技术尺寸technical size

模数尺寸条件下,非模数尺寸或生产过程中出现误差时所需的技术处理尺寸。

3. 模数协调

3.1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

3.1.1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1M等于100mm)。内装设计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3.1.2导出模数应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扩大模数基数以3M为主、2M为辅、扩大模数可为3aM+2bM(a、b为自然整数)。

2 分模数基数为M/10、M/5、M/2。

3.2 模数数列

3.2.1住宅净开间、净高宜采用水平基本模数和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且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宜采用3nM或3aM+2bM(n、a、b为自然整数)。

3.2.2构造节点和分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数数列,且分模数数列宜采用M/10、M/5。

3.3模数协调原则

3.3.1内装设计模数网格宜采用双线模数网格。

a,b,c,d=1, ……n

图3.3.1双线模数网格

3.3.2 模数网格宜采用扩大模数网格,且优先尺寸应为3nM模数系列,为兼顾建筑基本模数尺寸,宜适当选用2nM模数系列与优先尺寸配合使用。

3.3.3隔墙、固定储藏、设备、管井等部件宜采用基本模数网格,构造做法、接口、填充件等分部件宜采用分模数网格。分模数的优先尺寸应为M/10、M/5。

3.3.4部件优先尺寸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部件的优先尺寸应由部件中通用性强的尺寸系列确定,并应制定其中若干尺寸作为优先尺寸系列;

2 部件基准面之间的尺寸应选用优先尺寸;

3 优先尺寸可分解和组合,分解或组合后的尺寸可作为优先尺寸。

3.4 部件定位与公差

3.4.1部件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或者中心线与界面定位法混合使用的方法。

1-外墙;2、3-柱、墙等部件

图3.4.1采用界面定位法的模数基准面

3.4.2内部空间隔墙部件的安装,可采用中心线定位法和界面定位法。当要求多个部件汇集安装到一条线上时,应采用界面定位法。

1-墙;2-结构柱;3-装饰墙板

图3.4.2多个部件按界面定位法汇集安装

3.4.3装修面层的安装面材应避免剪裁加工,必要时可利用技术尺寸进行处理。

3.4.4内装部件外形尺寸的设计、加工应满足模数网格安装的要求。

3.4.5基本公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部件或分部件的加工或装配,应符合基本公差的规定。基本公差应包括制作公差、安装公差、位形公差和连接公差;

2 部件或分部件的基本公差应按其重要性和尺寸大小确定,并宜符合表3.4.5的规定:

表3.4.5部件和分部件的基本公差(mm):

3 部件和分部件的基本公差,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确定。

4. 厨房

4.1 厨房设计模数

4.1.1住宅厨房内部空间净尺寸的控制尺寸宜根据表4.1.1选用。

表4.1.1厨房内部空间平面净尺寸的控制尺寸(

mm)和净面积(m2)系列

4.1.2厨房室内装修地面至室内吊顶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20m。

4.1.3无障碍厨房,应在模数协调的原则下,应根据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4.2 厨房家具优先尺寸

4.2.1厨房家具外形尺寸相关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家具及厨房设备模数系列》JGT 219的有关规定。

4.2.2厨房家具包括炊事柜、洗涤柜、操作台柜、吊柜等,其优先外形尺寸应按表4.2.2确定:

表4.2.2厨房家具分部件优先外形尺寸

4.2.3吊柜为排油烟机预留的宽度及其对应的排油烟机最大宽度见表4.2.3。

表4.2.3吊柜预留空间宽度与排油烟机的最大宽度(mm)

4.3 厨房设备、设施及接口

4.3.1排气道及竖向管线的管井应沿墙角布置。管线排列应布置在与厨房设备同侧的墙面或相邻墙面。

4.3.2以家具形式围合的洗涤柜、灶柜、操作柜,应预留相应设施的安装条件及接口。

4.3.3厨房插座、开关等机电末端设置的高度应根据适用设备确定,且距室内装修地面的高度宜为3M的倍数。

5.卫生间

5.1 卫生间设计模数

5.1.1 住宅卫生间内部空间平面净尺寸宜按表5.1.1选用,并优先选用黑线范围内净面积对应的平面净尺寸。

表5.1.1 卫生间内部空间平面净尺寸(mm)和净面积(㎡)系列

注:净尺寸按装修完成面的控制尺寸计算

5.1.2 卫生间自室内装修地面至室内吊顶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20m。

5.1.3无障碍卫生间,应在模数协调的原则下,根据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5.2 卫生间家具优先尺寸

5.2.1 卫生间家具种类相关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卫浴家具》GB24977的有关规定。

5.2.2 卫生间家具包括洗面台柜、储藏柜、梳妆镜箱,其优先外形尺寸应按表5.2.2确定:

表5.2.2卫生间家具优先外形尺寸

5.2.3 整体卫生间应考虑产品尺寸与建筑空间尺寸的协调,其最小安装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整体卫生间有安装管道的侧面与墙面之间不应小于50mm;无安装管道的侧面与墙面之间不应小于30mm;

2 整体卫生间的底部与楼地面之间不应小于150mm;

3 整体卫生间的顶部与天棚底部之间不应小于250mm;

4 设备设施的开关应为低位式开关。

5.3 卫生间设备、设施及接口

5.3.1 卫生间设备,如坐便器、淋浴器等的设计安装可采用中心线定位法。

5.3.2 坐便器排水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坐便器排水口中心与侧墙装修完成面之间的距离,无立管时不应小于380mm,有立管时不应小于420mm。

2坐便器采用下排水时,排水口中心与后墙装修完成面之间的距离应为305mm、400mm 或200mm,宜为305mm。

3坐便器采用后排水时,排水口中心距地面高度宜为100mm或180mm。

5.3.3卫生间插座、开关等机电末端设置的高度应根据适用设备确定,且距室内装修地面的高度宜为3M的倍数。

6.固定储藏

6.1 固定储藏设计模数

6.1.1 固定储藏的优先尺寸由建筑墙体或分隔件的完成面围合而成,其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

6.1.2 固定储藏分隔尺寸应按如下原则定位:

1储藏空间分隔尺寸,以建筑墙体完成面与内部分隔部件轴线间围合空间尺寸计,或以内部分隔部件轴线间围合部分的空间尺寸计。

2开放式储藏空间的宽度、深度,以储物柜(架)隔板外表面围合的投影尺寸计,高度以该储藏空间的下部分隔部件顶面至上部分隔部件底面计,上部无分隔。

6.1.3 当需要对储藏空间进行局部分隔时,可插入分模数M(100mm)、M/2(50mm)或

M/5(20mm)。

6.2 固定储藏部件和公差

6.2.1 固定储藏的优先尺寸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或是分模数的倍数,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

的要求。

6.2.2 固定储藏的深度可为300mm、400mm、450mm、550mm、600mm,推荐尺寸宜为300mm、400mm、550mm。储藏家具前缘踢脚板凹口深度不应小于50mm。

6.2.3 固定储藏的宽度宜按基本模数的倍数进行标准尺寸排布,宽度宜为500mm、600mm、800mm、900mm、1.00m、1.20m、1.80m、2.10m、2.40m。

6.2.4 固定储藏的高度宜按基本模数的倍数进行设计和排布,不宜小于2.10m。

6.3 固定储藏设备、设施及接口

6.3.1 固定储藏以安装和使用方便为原则,隔板等分隔储物空间的部件应避让墙地面的开洞、机电末端、给排水、采暖管线等的排布。

6.3.2 机电末端排布在固定储藏内部墙面或固定储藏内部时,储藏家具背板应在相应位置开孔,孔的尺寸宜大于机电末端面板尺寸10mm,并根据储藏空间使用位置实际情况做好防撞、防潮等收口措施。

6.3.3 固定储藏如需设置局部照明,应在适当的位置预留相应接口,做好电气线路的排布。

7. 其他部件优先尺寸

7.1.1厨房、卫生间墙、地砖长度、宽度优先尺寸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7.1.2集成吊顶板规格宜为300mm×300mm,不宜使用400mm×400mm或更大规格的产品。

7.1.3门窗洞口水平、垂直方向定位的优先尺寸系列宜为nM;各部位门洞的最小设计尺寸应符合表7.1.3的规定。

7.1.5 门洞最小设计尺寸(单位:mm)

注:1 表中门洞口高度不包括门上亮子高度,宽度以平开门为准。

2 洞口两侧地面有高低差时,以高地面为起算高度。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 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出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参考标准名录1《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

2《住宅厨房家具及厨房设备模数系列》JGT 219

3《卫浴家具》GB24977

4《建筑陶瓷砖模数》JG/T 267

5《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 5824

北京市地方标准

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模数标准

(征求意见稿)

目录

1. 总则 (17)

3. 模数协调 (17)

3.1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 (17)

3.2 模数数列 (17)

3.3模数协调原则 (18)

3.4 部件定位与公差 (18)

4. 厨房 (19)

4.1 厨房设计模数 (19)

4.2 厨房家具优先尺寸 (20)

4.3 厨房设备、设施及接口 (20)

5.卫生间 (21)

5.1 卫生间设计模数 (21)

5.2 卫生间家具优先尺寸 (21)

5.3 卫生间设备、设施及接口 (22)

6.固定储藏 (22)

6.1 固定储藏设计模数 (22)

6.2 固定储藏部件和公差 (22)

6.3 固定储藏设备、设施及接口 (22)

7. 其他部件优先尺寸 (23)

1. 总则

1.0.1 建筑工业化,是解决量大面广、快速建设的住宅问题的关键。北京市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际上是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过程,公共租赁住房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北京市目前采用了通用住宅体系化,积极推行公共租赁住房定型化生产,系列化配套,社会化供应的发展模式。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没有系统的设计模数尺寸协调,就不可能实现标准化。

模数协调工作是建筑生产活动所涉各行业生产活动最基本的技术工作。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全面实现尺寸配合,可保证房屋建设过程中,在功能、质量、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获得优化。内装设计模数的规定,可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各部位、部品部件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的配合协调。

1.0.2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我市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工种技术文件及他们之间的尺寸协调原则,以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尺寸配合,保证部件、设备以标准化的设计模数和配合应用于建筑的各部位。

1.0.4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模数是在现行国标《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的基本框架下确定,本标准未作提及的部分应与国标保持一致。

3. 模数协调

3.1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

3.1.1 本标准按不同内容分为基本模数、导出模数、模数数列,重点强调1M=100mm基本模数的概念,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只是应用。

3.1.2 本标准按不同内容分为基本模数、导出模数,与国标《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的规定相一致。

3.2 模数数列

3.2.1~3.2.2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主推扩大模数为3M的模数数列,同时强调住宅净开间和净高的扩大模数的幅度以3nM或3aM+2bM的模数数列组成,以期实现与净开间、净高对应的部品部件体系的标准化。

3.3模数协调原则

3.3.1 我国惯用的是单线网格,梁、柱、墙等结构部件的水平定位多采用中心线定位法,但因为结构部件的水平尺寸为非模数尺寸,获得的内部装配空间也是非模数空间,影响了装修部件的标准化和集成化。内装设计中,模数协调的重点应转向建筑结构和内装的协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内装设计,主要依靠净空间、净尺寸来约束和限定室内空间中排布和安置的各类部品部件,内装设计模数也主要由界面决定。双线网格常用于界面定位,条文约定内装设计模数网格宜采用双线模数网格。

3.3.2 本条文规定扩大模数网格优先采用3nM模数系列。主要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建材,如墙地砖、吊顶板、吊顶各种板材的尺寸,其长、宽以300mm为起始的产品较为普遍。另外,公共租赁住房户内功能空间布置较为集约,室内墙地砖、吊顶等饰面材料被切割的可能性较大,为了减少或者避免材料的切割,3nM作为扩大模数较为合理。由于各功能空间净尺寸只以3nM为扩大模数对设计产生影响较大,固以2nM来配合3nM的扩大模数。

3.3.3 公共租赁住房功能空间内部设计采用的模数网格主要由内部部件的重复量和规格决定,本条规定分模数优先尺寸为M/10、M/5。

3.3.4 本条规定了内装部件的优先尺寸的选用原则:

1选择部件的优先尺寸,就是在保证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行最少化参数,以便减少内装部件的品种和规格,确保产品制造端的经济、高效。

2根据生产设备和部件装配的需要,对优先尺寸实行分解和组合的情况是常见的。为了取得合理的模数空间,且有利于选择标准化定型部件和系列化部件,分解和组合后的尺寸仍可作为优先尺寸使用。

3.4 部件定位与公差

3.4.1 部件定位是指确定部件在模数网格中的位置和所占的领域。

部件定位主要依据部件基准面(线)、安装基准面(线)的所在位置决定,基准面(线)的位置确定可采用界面定位法或中心线与界面定位法混合使用的方法。

界面定位法:指基准面(线)设于部件边界,且与模数网格线重叠的方法。

中心线定位法:指基准面(线)设于部件上(多为部件的物理中心线),且与模数网格线重叠的方法。

在模数空间网格中,部件的定位根据其安装基准面的所在位置,采用界面定位法或中心

线与界面定位发混合使用的方法。

3.4.2 装修部件包括非承重的隔墙部件、吊顶部件、地板部件、厨房部件、卫生间部件、固定家具部件和装饰面材、块材、板材等,应首先取得模数优化尺寸系列。在模数网格的原则指导下,完成安装的集成化和系列化,实现装配式施工,降低垃圾排放。

内装部件的安装,当隔墙的一侧或两侧需要模数空间时,一般采用界面定位法;当在隔墙两侧需要模数空间时,可采用双线网格界面定位法。

3.4.3 对于板材、涂料、卷材等装修面层的安装,采用界面定位法。通过调整装修基层和面层的厚度,来实现装修面层所在一侧为模数空间。

3.4.5 公差是由部件或分部件制作、定位、安装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引起的。公差一般包括制作公差、安装公差、位形公差及连接公差等几种。公差包含了尺寸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的差。再内装设计中应当把公差的允许值考虑进去,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在安装接缝、加工制作、放线定位中的误差发生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表3.4.5中所列数值是从生产活动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分为3个级别,分别根据部件或分部件的重要性和尺寸大小来确定。本表参考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编制,以供选择应用。

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所涉及的部件和分部件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是由有着较为严格的加工精确度控制的生产线上完成,具体的选用还需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同时考虑技术上的、经济上的条件来确定。

4. 厨房

4.1 厨房设计模数

4.1.1 本条规定了公共租赁住房厨房内部空间控制尺寸,这为推进厨房空间与家具、设施、设备尺寸的模数协调提供了条件。表4.1.1中提出的是公共租赁住房厨房设计中常用的内部空间净尺寸及净面积(指装修后的净尺寸)设计模数系列,可供设计者进行选择。

4.1.2 条文规定厨房净高的最小值,有利于厨房设备、家具的合理布局,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及人们在厨房操作过程中的舒适性。

4.1.3 无障碍空间除应考虑使用者有肢体障碍的情况外,还应考虑到盲人、有智力障碍的人群以及由于年龄的增长出现各类生活不便的情况。而仅仅考虑为轮椅使用者留出足够的轮椅回转空间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考虑内装设计模数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