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得一类治法。
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在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地作用,以治疗里寒症的一类治法。
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发: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解表、发汗、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得方剂。
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祛暑剂: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驱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
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症的方剂。
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
安神药: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定神智的作用,用以治疗心神不安病症的方剂。
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魂证得方剂。
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得方剂。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症的方剂。
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火平熄内风的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

燥剂: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得方剂。
祛湿药: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症的方剂。
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的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消食药: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
驱虫剂:凡以安蛔、驱虫药物为主组成,用以治疗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