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总论

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

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章节

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

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

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

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

祛暑剂: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

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治疗里寒的方剂,统称~

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

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

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甚至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

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

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的病证的方剂,统称~

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

治燥剂: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

祛湿剂: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

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

消食剂: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

驱虫剂:凡以安蛔、驱虫药物为主组成,用于治疗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

简答题

一、总论

1、方剂的配伍目的是什么?

答: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①增强药力;②产生协同作用;③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④扩大治疗的范围,适应复杂病情;⑤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2、举例说明方剂有哪几种变化形式?

答:①药味加减的变化。例如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症;若在此症候基础上,兼有宿疾喘息,则可加入厚朴以下气除满、加入杏仁降逆平喘,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②药量增减的变化。例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两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组成。前方姜、附用量比较小,主治阳微寒盛而致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下利、脉细微或沉迟细弱的证侯,有回阳救逆的功用;后方姜、附用量比较大,主治阴寒极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的证侯,有回阳逐阴、通脉救逆的功用。

③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是用治脾胃虚寒的方剂,若改用汤剂内服,则作用快而力俊,适用欲证情较急重者;若证情较轻或缓者,不能急于求效,则可以改汤为丸,取丸剂作用慢而力缓。

二、解表剂

1、桂枝汤中配伍桂枝,白芍的意义

答: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合用:1、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2、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滋而能化;

3、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2、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异同点

答:共同点:1、在组成上,两方均用有桂枝、甘草;

2、二方均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

3、二方均能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汤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以麻黄为君药,发汗之力量强。主治外感风寒,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所致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以桂枝为君药,发汗力量较弱,侧重于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的外感风寒表虚证。

3、桂枝汤的方证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

答:本方证之自汗,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如何?生地、黄芩的配伍意义如何?

答:配伍特点:①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②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5、小青龙汤中干姜、细辛、五味子的配伍意义如何?

答: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防肺气消耗过多。

6、银翘散中为什么要用辛而微温的荆芥穗和淡豆豉?银花、连翘的配伍意义如何?全方的配伍特点如何?

答:⑴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

⑵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⑶配伍特点: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是什么,它们的剂量比例是什么,配伍意义又如何?

答:⑴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是麻黄,石膏。

⑵麻黄与石膏(1:2)的剂量意义: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相制为用。

⑶配伍意义: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功。

8、败毒散人参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方中人参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三、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1.分经论治:川芎(少阳、厥阴经)羌活(太阳经)白芷(阳明经)细辛(少阴经)

2.清茶:服用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亦为佐药之用。

消风散:

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佐。

镇肝熄风汤:

1.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

2.为何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

答: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

四、祛湿剂

1、藿香正气散以何者为君药?主治什么病症?

答:以藿香为君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2、藿香正气散与平胃散在组成、主治、配伍、功用如何区别?

答:

答:小青龙汤:本方所致之喘咳证,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而致,属外寒内饮之证。故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立法,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证为辨证要点

苏子降气汤: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且有肾虚不纳气(下虚)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故以降气祛痰平喘,温肾纳气立法,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痰多清稀,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尺脉偏弱等为特征

定喘汤: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宣肺降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伴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特征

论述题

一、单味药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

一、黄芪

补中益气汤:重为君药,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以治脾虚气陷、气虚发热证;

玉屏风散:内可大补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以透气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

牡蛎散:益气实卫,固有止汗,为臣药。与牡蛎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治疗体虚自汗,盗汗证;

补阳还五汤中:大补元气,使气量而促血行,瘀去通络,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二、桂枝

麻黄汤: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为臣药,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小建中汤:为臣药,能温阳气,祛寒邪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治疗血虚寒厥证

肾气丸:温通阳气,与补火助阳的附子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主治肾阳不足证

苏子降气汤:温肾纳气,使气能归元,治肾不纳气,且能温阳化气,以利水化痰

桃核承气汤:为臣药,即能助桃仁,大黄治血祛瘀,又能防芒硝、大黄凝血之弊

三、柴胡

败毒散: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与川芎同为臣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化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功

小柴胡汤:苦平入肝胆经,用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

逍遥散: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以助肝用,为君药,以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龙胆泻肝汤:为佐药,能清泻肝火,疏畅肝胆之气,防骤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压抑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肝胆经

补中益气汤:与升麻相伍,一起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并引药上行

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为佐药

四、桔梗

败毒散:辛散,宣肺利膈,与理气宽中的枳壳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血府逐瘀汤:与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佐药,且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

杏苏散:与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为臣药

参苓白术散:为佐药,能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通过补脾气而补肺气,治疗肺气虚证

银翘散: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利咽,为佐药

霍香正气散: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

二、不同方剂主治相同病症

一、都能治疗发热的方有哪些?如何区别应用?

方剂有:白虎汽,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当归四物汤,败毒散,银翘散

区别:

(1)白虎汤治疗的发热是由邪入阳明气分,里热炽甚,灼伤津液所致,临床见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有力等症,治以消热生津

(2)青蒿鳖甲汤治疗的发热由瘟热病后期、热伏阴分,阴液耗伤所致,属于阴虚发热的范畴,临床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治以用青蒿,鳖甲养阴透热

(3)补中益气汤所治的发热由脾虚气陷所致,属气虚发热,临床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大无力等。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4)当归四逆汤所治的发热由血虚所致,属血虚发热,临床见肌热通赤,烦闷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治以补气生血

(5)败毒散所治的发热由于气虚,外感风寒,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所致,其发热为憎寒壮热,并见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治以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6)银翘散所治的发热由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所致,临床上见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治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7)麻黄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肺气失宣所致,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8)桂枝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以恶风,发热,汗出,脉缓浮为辨证要点。治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9)九味羌活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郁遏卫阳,闭塞腠理所致,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为辨证要点,治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10)小青龙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风寒束表,卫阳被遏所致,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1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由于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以发热,喘咳,有汗或无汗,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治以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12)小柴胡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所致,故见寒热往来,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治以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以及伤杂病而见少阳证。

(13)大柴胡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少阳不解,初入阳明所致,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治以和解少阳,内泄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证。

(14)清营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邪热内传营分,伏于阴分,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合所致,故见身热夜甚,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治以清营解毒,养阴透热,主治热入营分证。

(15)黄连解毒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火毒充斥三焦所致,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治以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

(16)六味地黄丸所治的发热是由于肝肾阴虚导致阴虚发热,甚至虚火上炎所致,故见骨蒸潮热,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为辨证要点,治以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

(17)桃核承气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瘀热互结于下焦,热在血分所致,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治以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

(18)血府逐瘀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气滞血瘀,瘀久化热所致,故见内热瞀闷,入暮潮热,以胸闷,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脉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

(19)清燥救肺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燥热伤肺所致,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治以清燥润肺,养阴益气,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20)茵陈蒿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邪热入里,与脾湿相合,湿热壅滞所致,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为辨证要点,治以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21)三仁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湿热留恋于气分,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所致,故见午后身热,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热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二.主治泻痢的方剂有那些?如何区别应用?

(1)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是由于湿热毒邪,壅滞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上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治以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

(2)败毒散:主治外风寒湿邪,不能向外透达,而陷里所致的下痢,其表证必重,治以散寒祛湿,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为“逆流挽舟”之法,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3)大承气汤:所治泻痢为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而成,表现为下利清水,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故用峻下,使热结得去,“旁流”可止,为“通因通用”之法。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1(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2(理血剂:是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的方剂。 3(臣药:是方中能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4(反佐服法:是病情严重时,采用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以防止药格拒的一种特殊的服药方法。 5(补益剂:是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6(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7(君药:是方中针对主病或病证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8(药汗:是因外感风寒之邪而致营卫不和,在服用桂枝汤后所形成的微汗出。 9(温里剂:是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以祛除脏腑或经络间的寒邪,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10.固涩剂:是凡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 11.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12.引经药:是能引导方中诸药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13.祛湿剂:是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 14.消食剂:是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除痞化积等作用,以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 15(补法:是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16.反佐药:是根据病情需要,方中用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7.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18.治燥剂:是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滋润的作用,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 19.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在表的病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20.治法:是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21.安神剂:是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22.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以消除脏腑经络间的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23.火郁发之:是火热病邪郁遏在里的病证,可用轻宣、升散、清疏、透散之品,使郁火病邪向外透散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24.佐助药:是在方中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其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 25.开窍剂:是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26.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一书中将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大法。 27.佐制药:是方中用以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28.透热转气:是温热病邪初入营分,在清营解毒的同时,配以清透之品,将营分的邪热向外透发,使之从气分而解的一种治 疗方法。 29.治风剂:是凡用辛散疏风或滋潜熄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用以治疗治疗风病的方剂。 30.清法:是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泄火解毒、清热祛暑以及清虚热等作用,以祛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方剂学趣味记忆

方剂学趣味记忆

方剂学趣味记忆 1.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 百部甘草紫箢) 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2.泻下剂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 甘草干姜芒硝)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

蜜)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3.和解剂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 白术烧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连黄芩) 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黄芩山栀子大黄芒硝连翘甘草薄荷) 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牛蒡子 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贝母皂

方剂学试题库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填空题 1.东汉___仲景___著《_____伤寒杂病论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___314____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南北朝时期,________著《__________》,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其后引伸为“十剂”。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经》 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E ) A.《太平圣惠方》 B.《普济方》 C.《圣济总录》 D.《外台秘要》 E.《五十二病方》 三、多项选择题 1.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B )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 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 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 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 2.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CE ) A.《外台秘要》 B.《千金翼方》 C.《太平圣惠方》 D.《圣济总录》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简答题 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仲景《伤寒杂病论》314 2.徐之才《药对》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三、多项选择题 1. AB 2. CDE 四、简答题

2014广中医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解析

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方歌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 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黄土汤 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吐衄便崩服之康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 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温热流连正治方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 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疗 实脾饮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槟榔加 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玉女煎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疼效,去膝地生温热痊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山甲角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便脓自然康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温经汤 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服良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消风散 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真武汤 真武壮肾温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温胆汤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清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方剂学名词解释

1 七方七方,是方剂分类之一。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 2 十剂十剂,方剂分类方法之一。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剂。 3 君药君药,方剂组成原则之一。即指方中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4 逆流挽舟法逆流挽舟法,治疗方法之一。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5 大承气汤方名。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效,用治实热积滞证。因本方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大承气汤。 6 增水行舟法: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以大量滋阴补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代表方如增液汤。 7 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代表方如小柴胡汤。 8 痛泻要方方名。由白术、防风、白芍、陈皮组成,有泻肝补脾之功。用补脾泻肝的药物来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的肠鸣腹痛泄泻,泻后腹痛不减的方剂。 9 辛开苦降法治法之一。对肠胃不和,寒热互结,气失升降之心下痞、呕吐、下利病证的治法。常用辛温与苦寒药物伍,开结散寒,苦降泄热。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合,即属辛开苦降法。 10 清营凉血法治法之一。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血的治法。其用药常以清营透热,

凉血散瘀之品为主,如清营汤。 11 凉膈散理中丸,方名。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用治中焦虚寒证。因本方用药,使中焦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 13 开窍“三宝”指凉开方剂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方。三方组成均是以芳香开窍药配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用于治疗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 14 玉屏风散固表止汗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之效,用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之证。因本方益气固表实卫御风,有如挡风之屏障,而又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散。 15 辛凉平剂指用性味辛凉,具疏散风热作用的方剂。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所致的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咽痛等证的方剂。方如银翘散。 16 生化汤方名。由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组成,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之证。因本方温经散寒,养血化瘀,而能使新血生,瘀血化而自行,故名“生化” 17 刚柔互济法药物配伍方法之一。指用温燥刚烈与甘寒柔润药物同时运用于一方的配伍法。如黄土汤中白术、附子与干地黄、阿胶的配合。 18 滋阴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以滋阴为主,治疗因阴虚而动风的方法,多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真阴之神倦脉虚,舌绛少苔,手足瘛疭之证。代表方如大定风珠。 19 镇肝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多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目眩晕,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方剂学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方剂学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一、A1 1、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之要药的药物是 A、牛黄 B、郁金 C、麝香 D、苏合香 E、水牛角 2、比较凉开三宝清热开窍的作用,错误的是 A、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 B、紫雪长于息风止痉 C、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 D、安宫牛黄丸最凉,至宝次之,紫雪又次之 E、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3、下列关于开窍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闭多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 B、寒闭多见神昏,谵语 C、阳明腑实证兼有邪陷心包证,选用寒下剂 D、阳明腑实证见神昏谵语者,可选用寒下剂合开窍剂 E、开窍剂多辛香走窜,中病即止 4、下列哪项不是热闭的症状 A、谵语 B、神昏 C、高热 D、痉厥 E、牙关紧闭 5、安宫牛黄丸主治 A、温热病 B、痰热内闭心包证 C、邪热内陷心包证 D、热闭证 E、寒闭证 二、B 1、A.安神定惊,化痰开窍 B.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C.辟秽化痰,消肿止痛 D.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E.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1> 、紫金锭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 B C D E 2、A.安神定惊,化痰开窍 B.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C.辟秽解毒,化痰开窍 D.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E.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1> 、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至宝丹的功用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麝香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之要药。 【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97】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95】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开窍剂适用于窍闭神昏之证。本证可分为热闭和寒闭两种。热闭多见高热,神昏,谵语,甚或痉厥等;寒闭多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等。 使用开窍剂首先应辨别闭证和脱证,其次辨清闭证之寒热属性。对于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只宜寒下,不宜用开窍剂,但兼有邪陷心包之证,可开窍与寒下并用。开窍剂多辛香走窜,不宜久服。 【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85】 4、

方剂学趣味方歌

桂枝茯苓丸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份为末蜜丸服,缓消百块胎可安。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 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越鞠丸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 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等,血化下行不作劳。温经汤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真武汤真武苓术附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主因。 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干姜茴,延胡没药芍当归。川穹官桂灵脂蒲,温经散寒此方贵。苍附导痰丸:苍附导痰陈皮苓,枳夏神曲草南星。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引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1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疏肝解郁功效彰 由当归、白芍、茯苓、丹皮、白术、香附、天花粉七味药组成。 12、归肾丸(《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归地药苓山茱萸调经补肾又养肝 由杜仲、枸杞子、菟丝子、当归、熟地、怀山、山茱萸、茯苓八味药组成。 22、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由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玄参、白芍六味药组成。养阴清热。 由泽泻、猪苓、茯苓、茵陈、赤芍、丹皮、车前子、黄柏、栀子、牛膝十味药组成。

【VIP专享】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总论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 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 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 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 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 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 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 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 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 酌加石膏? 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 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 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 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 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 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 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 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 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 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 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第二章泻下剂 28.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29.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都治热结里实证,其主治证各有何特点?三方药味组

方剂学的趣味记忆(汇总)教学文案

方剂学的趣味记忆(汇 总)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姓桂。 桂枝汤《伤寒论》:大勺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皇帝尝百草,细心防枪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 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67 8910 二、 1.A D 2A D 3.A D 4A C E 5A 大黄6A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 黄芩、黄连 B 丹皮、栀子 C 黄芩、栀子 D 黄芩、丹皮 E 黄连、栀子 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 少阳阳明合病 B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 协热下利 D 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 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凉膈散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E六一散 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15 A 16 是() A 17 A 18 A 19 A D 20 A D 21 A 22 A 23 A E 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 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荆芥 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 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清茶 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 A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 A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防己、黄芪、茯苓、甘草 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E防己、黄芪、白术、生姜

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7页word

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 1.辛甘化阳: 指用辛味药与甘药相互配伍以扶助阳气,强壮阳气的治法。 例如:桂甘汤(桂枝之辛与甘草之甘相互配伍,辛甘合化为阳,从而起到通心脉,和血气,振奋心阳的作用,用治心阳不振的心动悸等证。 以及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苓桂术甘汤桂枝汤。 2.酸甘化阴: 指酸味药和甘味药相互配伍以益阴的治法。化阴,即敛阴,滋阴并进而使阴血日长之意。临床常用于阴不济阳之风。 例如:桂枝汤(白芍之酸与甘草之甘相合配伍,酸甘并用,既敛又滋,从而起到化阴滋营的作用,以补充营阴的不足)。 以及小建中汤(白芍+饴糖)。 3.釜底抽薪: 指用寒苦降下,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本法好比实抽取锅底下燃烧底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例如:——大承气汤 4.急下存阴: 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热邪积滞内结,津液日益不耗损,此时急须应用寒下方剂以通导大便,清泻实热,从而达到保存津液的一种治法. 例如: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以治疗实热积滞,内结肠胃之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还有通因通用)。

5.通因通用: 为反治法之一,指应用通下的方药来治疗表现上有通泄的病症的一种治法。 例如:-——芍药汤,大承气汤 6.逆流挽舟: 为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外感夹湿型痢疾)的一种方法。 例如:——败毒散 7.营卫不和: 正常状况下,卫行脉外,固护营阴,为卫阳提供营养,营卫调和。病理状 态下,卫气虚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故见汗出恶风,是为营卫不和。 例如:——桂枝汤 8.增水行舟: 指以滋阴增液的药物组成方剂,功能滑润肠道,导下便结津枯,尤偏于阴 亏液涸之便秘的一种治法。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 故名之。 例如:——增液汤增液承气汤 9.制性存用: 指的是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例如:银翘散—荆芥、大黄附子汤—大黄、麦门冬汤—半夏 10.热结旁流: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 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桂枝汤《伤寒论》: 大嫂炒姜汁。(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子将要甘心下跪。(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 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温病条辨》: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干嘛姓石。(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川芎)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 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二、温下剂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黄夫人炒姜。(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 布什妈要大白杏。(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 甘愿起早。(甘遂,芫花,大戟,大枣)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 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 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白芍) 逍遥散《和剂局方》:

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江大人今夏添草帘。(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 第四章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 师母干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二、清营凉血 清营汤《温病条辨》: 西皇帝住乔丹卖银元。(犀角,黄连,生地黄,竹叶,连翘,丹参,麦冬,银花) 三、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莲,黄芩) 五、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草地牧猪。(甘草梢,生地,木通,竹叶)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黄龙归湖泽,山前草木生(黄芩,龙胆草,当归,柴胡,泽泻,山栀子,车前子,甘草,木通,生地黄) 玉女煎《景岳全书》: 师弟卖母牛。(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百翁练琴。(黄柏,白头翁,黄连,秦皮) 六、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母鳖好生蛋。(知母,鳖甲,青蒿,生地黄,牡丹皮) 第五章祛暑剂 六一散《伤寒直格》: “六一”拾草。(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师母深夜卖黄爪和糙米。(石斛,知母,西洋参,竹叶,麦冬,黄连,西瓜翠衣,薄荷,甘草,粳米) 第六章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理中丸《伤寒论》: 草人赶猪。(炙甘草,人参,干姜,白术) 小建中汤《伤寒论》: 大嫂炒糖姜汁(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二、回阳救逆 四逆汤《伤寒论》: 江副将(干姜,附子,炙甘草) 三、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方剂学的趣味记忆汇总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姓桂。桂枝汤《伤寒论》:大勺炒 姜汁。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皇帝尝百草,细心防枪穿胸。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桑杏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 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 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皇陵青竹,半壁植皮。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金桔果皮厚,湖滨织草根。 二、调和肝脾剂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四逆菜籽是草药。逍遥散《和剂局方》:少龄才当干,逍遥逐江河。痛泻要方《景岳全书》:猪皮少缝。/臣痛泻烧住房。 三、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青莲婶炒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