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美文化的异同

英美文化的异同

英美文化的异同

0414 何玲

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而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则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成为了全球最热话题的话题之一。而在这两个强国,在许多方面其实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在有些方面,它们也许会格格不入,但在有些方面却显得一脉相承。现在就让我们放眼英美社会,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是日常生活习惯的比较。我们都知道英国文化其实是美国文化的源头,在美国早期移民中,英国人占了大量比例,他们自然将英国传统的文化带入了这片土地。而17世纪,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深受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英美文化的同源性自然了决定它们之间的诸多相同之处。例如英美两国人民都说英语,在一些社会交往上,都主张女士优先,文明有礼,保护隐私,忌讳星期五和数字是三等。都有圣诞节,万圣节和复活节等。而那些显而易见的差异也是能看出来的,虽然都说英语,但却有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别。在许多单词上,发音方式都是有所区别的。在穿着打扮上,英国人注重穿着整洁,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领,而美国人则较为随意,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再会别人的看法。在性格方面美国人无时无刻开朗、自信、勇敢、活泼;而传统的英国人内向、淡漠、彬彬有礼、诚实可靠、有名族优越感。

其次是宗教信仰上的异同。英美两国人民大部分都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上,分为了三个派别: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我们先从英国说起,从地理上划分,英国主要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从宗教信仰角度看,英国人实际上也可以分成4种类型:北爱尔兰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其中北爱尔兰人以信仰天主教为主;英格兰人以圣公会教徒为主;苏格兰人以新教长老派为主;而威尔士人则表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色彩,既有信仰安立甘教、天主教的,也有信仰新教长老派和循道宗的。所以英国宗教具有多元化特征。而有着悠久的犹太教与基督教传统的美国,如今正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具宗教多样性的国家。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2.8亿,城市人口占76%。白人占80%左右,为欧洲移民的后裔;黑人3000多万;其余为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移民后裔、印地安人、因纽特人等,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在美国宗教中,基督教(新教)教徒最多,约有1.56亿人,占美国总人口的57%。位居第二的则是犹太教,而信仰天主教的教徒也较多,此外还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佛教,东正教,道教等宗教。其次是宗教信仰上的异同。英美两国人民大部分都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上,分为了三个派别: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

再者是教育制度的异同。英美两国都有世界上最好的一流大学,都有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都有健全的从初级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都重视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就英国看,英国对所有五至十六岁的儿童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在教育阶段上分为学龄前教育,预备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十六岁以后的教育,十八岁以后的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英国有九十多所大学和五十多所高等教育学院。它们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课程,大多数课程学习结束时可以获得学位或同等学历,研究生学历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而美国的教育是先有教会和私立学校后有公立学校, 故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

美国的教育奉行多元化主义,即是把一国中的多种民族文化接受为特色的, 独立的成份, 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同与互补。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人看来,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美国的法律规定儿童6-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美国的学校按年龄阶段分为以下四类:

.1初级学校:1-6年级(6-12岁)2.初级中学:7-8年级(13-14岁)3.中学:9-12年级(15-18岁)4.大学(学院):一般为4年制(18岁以上),另有“研究院”或“专业学院”,为大学毕业学生从事研究而设立。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

现在我们来看看英美政治制度上的异同。英国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政体一脉相承,同时又因历史形成与经济发展道路的差异,两国拥有各自不同的政治制度。首先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且两国政党制度均为两党制,立法机构均为两院制。而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王位是世袭的,美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统治者是明主选举产生的。我们都知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两者必然有同一性。这表现在: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在英国,国王或女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英国陪审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至今已经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了。

在政党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英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辉格党和托利党,十七世纪的英国,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主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则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势力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势力。前者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在原托利党的基础上组成保守党;后者以热心于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

组成自由党。历史上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第二阶段——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第三阶段——两党制逐步完备。英国两党制与内阁制相结合,具有以下特点:①内阁由下院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单独组成。②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③一党内阁和阁员只对下院负责,如失去下院信任,内阁全体辞职;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组成新的一党内阁④下院最大的反对党可建立影子内阁。英国主要政党有保守党,工党,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共产党。而美国两个主要政党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民主党于1791年建党,当时由部分种植园主、农民和某些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资本家组成。曾名共和党和民主共和党,1828年改称现名。1933年至195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和杜鲁门先后任总统,民主党连续执政20年,是该党最兴旺发达时期。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当时主要是由反对扩大奴隶制的北方工商业资本家组成。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均为共和党执政。政党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美国宪法根本未提到政党,然而像其他现代国家一样,政党在美国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是两党制国家。两党制在19世纪30年代初步形成,南北战争以后牢固地树立起来。内战结束以后,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资产阶级政党,控制着美国政治舞台,从未遇到强大的对手。两党不仅控制着联邦政府,也几乎控制着所有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曾经出现过从两大党分裂出的第三党和许多其他政党(即所谓“小党”),但是它们或是昙花一现(如第三党)或虽能长期存在但影响有限(如小党),都不能成为同两大政党分庭抗礼的全国性政治力量。美国也有其它党派如:共产党、社会党、社会劳工党、社会主义工人党等,但都影响较小。美国两大党的组织,不同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具有其独特性。在组织上,民主党或共和党可以说不是正常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极其松散的政治联盟。而且美国政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权力分散,各级组织都享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性。政党的正式组织结构是:基层选区、县市委员会、州委员会、全国代表大会和由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全国委员会。州和县市的党组织都加入全国民主党或全国共和党,但除了选派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外,它们并不受全国委员会或其主席的指示或控制。州和县、市党组织在其日常事务上是自治的独立的单位,各自为政。上级党组织无权免除下级党组织选出的党的官员和党委委员的职务。全国性的党是各州的党的松散联盟,各州的党又是地方党的松散联盟。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英美两国立法体制的异同。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基于英美两国国情的不同,所以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不同的。英国为纯粹以反封建为主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立法,而美国的立法体制是以反封建为主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合以争取独立为目标的美国独立战争的产物。此外两国接受的正宪思想也有所区别,英国接受的是洛克的思想,而美国则受孟德斯鸠的影响更多。

洛克主张立法至上前提下的立法权与执行权的分离,显然更加符合1688年以来的英国“议会主权”的体制;而孟德斯鸠则兼有制衡的观念,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并立,互不隶属,有利于消除美国民众对立法权不信任的顾虑。英国是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度的发韧国,也是最早创立近代资本主义立法体制的国家之一。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的是英国议会,即由上院、下院、国王共同组成的英国议会。英国议会的立法职权主要有:一、上院:提出法案;在立法程序中可以拖延法案生效;审判弹劾案;行使国家最高司法权。二、下院:提出重要法案;先行讨论、通过法案;提出质询;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和通过。三:国王(英女王):批准并颁布法律;制定文官管理法规;颁布枢密院令和特许状;召集、中止议会会议;解散议会;任免重要官员。但是,国王的这些权力主要是象征性的,形式性的。而英国政府的立法职权主要表现在:一、政府的立法提案权:按照宪法惯例,内阁和部长可以向议会提出法案。二、控制议会审议法案的议程:英国下议院的立法议程由内阁成员充任的立法委员会负责编制,政府掌握了议会立法的时间表。

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行使有着严格的界限。美国宪法序言及第一法案详细规定了立法权。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国会行使联邦立法权。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100名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院435名议员,任期2年。参议院的立法职权主要是:行使联邦立法权,批准国际条约和协定;批准总统的任命;审判弹劾案。众议院的立法职权主要是:行使联邦立法职权,提出联邦财政法案;提出弹劾;选举总统。国会两院在权力上相当,但职责各有侧重,又相互制约。而联邦立法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方可移送总统批准。所以,美国总统拥有事实上的立法权,国会行使立法权受总统的制约。总统的立法职权主要是:立法建议权,法律签署权,立法否决权和授权立法权。

综上所述,英国立法、行政、司法的分立,不是权力制衡的结果。它们几乎始终由同一种政治势力控制,相互之间缺乏实质的分权,甚至有人说它们至今仍活着完全是分工的需要。与此相较,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更为严密,无论是联邦和各州的关系,还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之间皆是如此。

英美文化联系紧密,却也有所区别,我们在学习英美文化的同时,不能简单的把它们看成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既要用两国历史渊源的眼光看,也要从两国具体国情出发,深入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

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相反,缺乏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英美两过的文化差异: 一、民族性格差异 英国比美国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因为英国曾经被法国侵占,所以英国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法国上流社会的影响,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他们说话客气、行为礼貌,做事情喜欢绕圈子,如果想给你提一些批评指正意见也许需要大费周章的绕很多圈子。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在近代的发展中体现出该国强大的生命力。该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殖民主义、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因此美国民族风格的形成就具备了资产阶级的特质。美国人性格的一大特点就是时刻把民主与平等挂在嘴边,这是因为美洲大陆在为殖民地期间,人们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以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这也就解释了美国人为何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去干涉他国的人权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也符合美国的民族性格。 二、语言差异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差别有时是惊人的,在发音、词汇的使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都不同。在国内时英语学得很不错的人,一旦到了美国,往往感到美式英语的困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适应美式英语。尽管英美两国都是说英语的国家,但是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间还是存在这很大差异的。首先从发音来看,英式英语讲究字正腔圆,发音比较清楚,很少有连读现象。而美式英语中连读频率很高,卷舌音很多,美国人讲话秉承的就是能省则省,能连则连的原则。另外,两国在用词上也有很大差异,有时同一事物用的词语是不同的,有时要表达同一意思用的句子也是不同的。比如两个人见面打招呼,英国人会用‘How are you‘,而美国人就会简单的用’Hi’来代替。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别也很惊人。当我看到一本英语口语教材中“好久不见了”的英语口语竟然是“Long time no see”时,我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英语。但是,当我问在美国定居的一个朋友时,他告诉我,有些美国人就是说“Long time no see” 三、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美国人相对就随意很多,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介意别人的评价。两国在饮食上也有很大差异,英国人在饮食上也处处散发着上流社会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都精细到了极致,尤其是餐桌礼仪,餐桌上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包括说话以及餐具敲击的声音,几乎所有西餐的规则英国人都会遵守。美国人在就餐问题上就随意多了,美国人饮食不讲究精细,只关心方便便捷,一日三餐都很随便,垃圾食品是美国人的最爱。 四、教育差异 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完善的教育体系。英国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制,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长期保持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也是与这个体制分不开的。英国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考核上,有的专业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被淘汰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国老师通常不会因为学生只差一点而放学生一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风度有力的保证了教育质量。

英美文化研究差异——文化研究发展脉络梳理

英美文化研究差异——文化研究发展脉络梳理 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文化研究借助传播学适应了美国政治和学术体制,实现了自身合法化,正式登上美国学术研究舞台。但在抗争、妥协与适应过程中,美国的文化研究也呈现出异于英国来路的文化研究特征。本文在梳理英美文化研 究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发现在理论旅行的过程中,美国文化研究对英国文化研究 进行了政治和学院化改造,使文化研究在美国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丢失了一部分 批判色彩。 关键词:文化研究批判学派跨学科 一、英国文化研究:溯源法兰克福 文化研究和法兰克福学派,二者可以说是媒介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两大学派,并有着精神内核上的顺承关系。二者都不满足于单纯的媒介文化研究,主张 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参与政治的方式。 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法西斯猖獗的年代,理论上比较关心媒介文化的压制功能。其学术立场是,从已经“启了蒙”的精英知识分子角度出发,担负起对无产阶 级的“启蒙”重任。①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是资产阶级将工人阶级整合进资本主义 的帮凶,也因此对大众媒介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精神,并因现实语境的 变化,将研究重点由宏大的政治经济批判转向了媒介文本要素分析和受众对媒介 文本的解读。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发展适逢战后小人物造反的时代,许多文化研 究的理论家甚至直接卷入女权运动、种族运动等。②这导致他们富于实践、意识到大众力量的同时,也更倾向于认为,大众文化是无产阶级在使用媒介过程中自 发产生的文化。其理论也更为乐观,认为受众拥有对文本进行能动解读的能力。 但其弊端也因此凸显——我们难免会因参与其中,而难以客观分析社会运动中的 大众文化。这也成为英国文化研究备受学界诟病之处。 二、美国文化研究:跨语境重构与妥协 随着文化研究影响日益扩大,不少学者开始致力于将文化研究引入美国。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文化研究登上历史舞台。③而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下,如:凯瑞、格罗斯伯格等,文化研究开始在传播学学科范式下取得一席 之地。为什么是传播学和传播学者,首先选择了用开放的心态来引进和推进文化 研究的发展? 本文认为,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施拉姆建立的学院式传播学已经面临一定 程度上的僵化。大众媒介的迅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使美国的传播学中 批判意识暗流涌动。④不少学者一方面被功能主义范式所驱使,一方面也开始意识到经验主义、功能主义范式一统传播学的弊端。这时,具有批判意识的文化研 究开始引起了以詹姆斯·凯瑞为代表的传播学者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美国独特的学术体制环境,在引进文化研究的过程中, 凯瑞选择了以构建传播学史上“杜威——李普曼之争”的方式,“发现”美国本土的 文化研究,为英国文化研究在美国寻找登陆点。⑤ 与英国的文化研究相比,美国文化研究在跨语境重构和借助传播学进行学科 合法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案研究,也丧失了一定的批判意识。这也引来了霍尔、詹姆逊、马尔赫恩等英国文化研究学者的批评。霍尔批评美国很多文化研究 变成了流畅的“口技术”——只追求理论上的流畅使用。这些批评指出了美国文化 研究的弊端,也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注意。

【英文作文】英美文化差异

British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First of all,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lthough both are spoken in English, British people pronounce are more clearly and perfectly, while Americans pronounce are more freely and have a lot of links. The second point is the habit of dressing. The British dress more gentlemanly and elegant; therefore, they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While the Americans dress more casually and are mainly comfortable. The third is the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mainly in thinking). British education is more conservative and rigorous, with a sound education system; however, while American education is more open and diversified, with a great emphasis on fairness.Therefore,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language, dress and education. To sum up, I think it is inevitable that cultures are different, and the thinking traditions of each nation are different. We need to respect every culture. The world needs different cultures

英美文化差异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呈线性顺序进行演绎推理,而中国人则偏重于直观、直觉,多用意象思维方式。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这种不同表现在:英语国家的人着眼于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中国人则着眼于对对方发出的信息或表明的态度所做出的直接反应。比如,对某一产品或某一设计,不管满足与否,英美人倾向于先给予赞扬,而中国人往往更挑剔。对来自对方的赞扬,中国人和英美人的反应和回答也是不同的。英语国家的人对…称赞语?做出的反应,往往是欣赏、兴奋,认为对方的赞扬是对自己某件事的认同和认可,对待这种赞扬,英美人觉得应表达自己的谢意,所以通常用“Thank you.”,“I?m glad to hear that.”。而中国人觉得,谦逊是一种美德,得到他人赞赏时,经常表现出不好意思和受之有愧之感,往往会以“哪里,哪里”,“过奖,过奖”,“还差得很远”等作为回答,则会使英语国家的人感到迷惑不解。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由于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历史文化的不同往往会使人们形成对待同一事物上的不同观念。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时间观念、决策方式和处理冲突的态度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美国用两天就能签订的合同,在中国起码需要两个星期。美国人信仰自由竞争与个人主义。在美国谈判代表实权在握,可以在他被授权范围内自行决策。个人敢于承担责任在美国人眼里是一种美德,是积极进取的表现。然而,中国人却十分注重集体决策,强调集体聪明。我们知道中国早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某些事物理解不同,造成在贸易活动及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在传统生活方式、爱好、忌讳等方面体现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在接待宴请时,中国人更殷勤好客,非常注重面子,规格、档次、品味、数量,都要考虑周全;而英美人较注重礼貌、得体和实效,并给客人一定的自由空间。英语国家的人请客,饭菜一般比中国简单,习惯是每人一份,在饭馆请客也是主客各点自己的饭菜,饭后也可能各付各的账。这种分食法、AA制是西方个人独享主义在饮食文化中的典型反映,中国人却是一种共享方式。 我们一贯强调中国是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顾及“面子”,涉外企业在贸易洽谈中有时表现得过于恭谦和随和,强调客气。比如,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随便”等。虽然从汉语语境和文化心理上讲,我们做得很有礼貌和委婉,但这类词语在商务往来用得过多过滥便会起反作用。西方人,非凡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他们会觉得和中国人商务交往非常困难,会产生中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能公开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也没有能力公开地阐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的印象,其结果造成商务往来困难和无效率。造成的对外商务交往冲突。克服“面子”困惑,不要因小失大。 在喜好和忌讳上双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不要问对方收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America And Britain(英美文化异同)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America And Britain England and America are tw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e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For Britain and America were standing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They have their own Features as well. English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Because modern Americans originally cam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English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are undeniable homology. More specifically, American culture should be adhering to British culture a lot. English culture is the root of American culture. Both begin with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But the English are not the same, British English pronunciation clearer, less tonal sounds more enunciate. American English is a brief, coherent, but very much in line with the nature of their style from simple. In addition, For customary daily life they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Judging from the dress, the British are usually Gentlemanly, Americans are very casual. Britons are very particular about things, But Americans like the do everything simplely and make thenselves feel freedom When we want do describe a people from England we may use the words like Cold, subtle, restrained, conservative, intellectual rigor, a gentleman of humor,But Warm, cheerful, adventurous, creative, imaginative live stripping, straightforward humor are the best Adjective for American. At table, the British peopl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able manners, such as, they shouldn’t talk at table, shouldn't beat tableware as well. They have a strict requirement on how to use knives and forks. While Americans on the relatively few occasions will do so, they like fast and convenient food, they do not require delicate or luxury dinner but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popular food. American favorite food is known as KFC, McDonald's and pizza hut, the junk food. This diet keeps the American obesity rate high. But from the diet habits,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us to find that the American do everything vigorously and resolutely and do not stick to the trifles. We can see that though both counties speak English . The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lso they have many differences,. -

英美文学的相似与差异分析

英美文学的相似与差异分析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文学领域,两种文学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英美文学的相似与差异。 一、文学创作背景的不同 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英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文学起源于中世纪,经过了文艺复兴、启蒙时期、浪漫主义等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在18世纪后期至 19世纪初形成了以《强尼·伯伦》、《哈姆莱特》、《傲慢与 偏见》等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作品。而美国的文学则始于17世纪,当时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但同时也受到了新大陆的独特环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打破传统、反抗权威为特点,如《独立宣言》、《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作品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格。因此,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不同,也决定了它们在文学风格、思想倾向和审美特点等方面的不同。 二、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的不同 英美文学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也有较大的不同。英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风格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古典主义重视规则和纪律,追求完美和优雅,作品表现人性中最崇高的一面,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有代表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个性和感性,崇尚自然和狂放不羁的情感,如拜伦的诗歌就是极具浪漫主义特点的。相比之下,美国文学则更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作品更具现实感和真实性,如《大地》、《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此外,美国文学的长篇小说形式比英国文学更为突出,美国小说家偏爱以叙述或自传体的方式写作,也更注重社会历史的背景和时间轴的处理。 三、文学思想观念和艺术理念的不同 英美文学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理念也有显著的不同。英国文学重视思想性和哲学性,作品内涵深厚,表达的不仅仅是艺术本身,还关涉社会和政治问题,如莎士比亚的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狄更斯的贫穷和阶级斗争等等。而美国文学则更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问题的批判,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如《悲惨世界》、《与狼共舞》等作品。此外,美国文学对艺术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追求比较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和弗洛伊德心理理论的影响,多以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手法,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如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所追求的“冰山原则”。 四、文学作品的受众和影响范围的不同 英美文学的受众和影响范围也存在一定差异。英国文学影响主要面向欧洲大陆和美洲地区,如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小说 在欧洲和美洲地区都受到极高的评价和欣赏。而美国文学则更多的关注国内市场,其作品在美国国内的影响力更强,如马克·吐温和海明威等文学巨匠几乎都是在美国家喻户晓,但在 欧洲大陆其影响力相对较小。

教学英美文化对比教案

教学英美文化对比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进一步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重要性,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英美文化概述 2. 英美文化差异比较 3. 英美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激发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兴趣。 2. 学习英美文化概述(30分钟) 讲解英美两国的概况,包括历史、地理、人口、宗教、语言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英美两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比较英美文化差异(40分钟)

通过图表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比较英美两国在礼仪、饮食、文艺、教育、商务等方面的不同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不同文 化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4. 探究英美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30分钟) 分组讨论英美文化差异对生活的影响,例如英美两国在节日庆典、 家庭结构、社交交际、身体语言等方面的不同表现。然后组织学生进 行展示和交流,以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 5. 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 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找到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可能问题。 四、课后作业 1.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中美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200字)。 2. 观看一部关于英国霍格沃兹学院的电影,简单介绍电影中出现的 英国文化元素(100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表数据、图片、视频、小组 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全面地感受到英美两国文化的 不同之处。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英美文化期末论文:英美间的文化差异(英文版)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and and America Abstract: the paper is to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and English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the language. Key words: Culture Environment,Education,food,Table Manner Introduction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and and America.Culture is a complex, including knowledge and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members of the society who acquired as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1. Culture Environment Britain is a traditional European country with long historical tradition continuity, and there had been a hierarchy in British society for a long time. And in UK there always has been a monarchy. So, the British likes to remember past times and old acquaintances, tends to be conservative, and behaves like a gentleman. All these need culture accumulation, and these character and qualities can’t be made if the country is without a long history. However, the U.S. is precisely without a very profound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is a young country. So, the Americans dare to innovate and stress emphasis on personal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not a lot of constrains. They feel free to make bold innovations.In addition,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population composi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is a nation of immigrants, people comes from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So,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People in American can accept and absorb all the culture factors all over the world. U.S. attitude toward foreign cultures is an open. However, compar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ructure of the UK population appears to be simplex.

分析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分析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分析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一直跟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国家的兴衰存亡。纵观世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随着大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使得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和碰撞也日益频繁。本文就目前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差异所在。 关键词:英美文化中国文化差异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我国文化承受着来自各国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英美等西方经济发展大国,在进行经济、文化、贸易交流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及时分析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1 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处于国际社会中的每个国家要想得到高速的发展,就需要保持与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等交流,而各国自身的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国家之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研究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做具体分析。 1.1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通常来讲,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主要包括文字、语言、文学、绘画等内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也不尽相同。文化是对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人类生活特点的体现,也是对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特色的积

最新 英美文学中绅士情节与斗士情节异同-精品

英美文学中绅士情节与斗士情节异同 英美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绅士情节与斗士情节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自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学的起始点,英美文学这朵世界文学奇葩持久地绽放着光彩,装点着世界文学史,使得西方文学发展变得异彩纷呈。英美文学经历了中世纪的宗教文化、莎士比亚时期的歌剧文化,步入小说文学创作阶段,形成了系统的西方文学发展进程。然文学总是要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不同、环境不同、地域风俗不同,英美文学的创作风格迥异。对于英美文学中的绅士和都使之间进行比较,不仅能够解决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内涵的不同,而且还能够对于英国和美国的进行比较性研究。 一、英国文学中的绅士情节 英国绅士文学以骑士文学为源头。骑士们对领主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其跟随者领主勇敢地作战,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玷污,而是扞卫自己的荣誉,然而在心爱的人面前则是听命是从,以体现出骑士风度。 随着骑士制度的消亡,骑士精神转为“绅士风度”,根据身份的不同,所获得荣誉不同,其外表的举止也存在着差异。在英国文学中所体现出来的绅士形象体现为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精神理想。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叶由莎士比亚所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对于罗密欧的描绘是礼貌、谦和、漂亮而懂规矩的绅士。可见,英国对于绅士的定位即为如此。 英国魔幻文学的出现,绅士气质发生了改变,即绅士要具有冒险精神,可以与恶势力对抗而毫不畏惧,可以不畏艰难的环境而成长。即便是在维护正义的时候,也是着装得体、语言友善,但立场明确且态度严谨。这些都是对英国绅士内涵的定位。 二、美国文学中的斗士情节 美国的斗士源于西部牛仔,但是牛仔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典型形象遍布美国的各个地区。美国的西部牛仔形象是在美国西进运动的环境背景下出现的。此时的牛仔都是一些为了生存而放牧的年轻人。他们都身强体壮、充满正义感且勇敢无畏。进入到19世纪末期,虽然牛仔已经推出了美国历史舞台,但是,牛仔的形象却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美国的文学作品中,且所塑造的形象越发高大。以斗士为主题而创作的美国文学作品,包括《拓荒者》《探路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等等,所反映的都是美国西部地区的各种历史变迁和争斗。大量的美国西部小说创作,说明了美国人对西部的热情以及对国家土地的热爱。

英美文化中的性别差异比较研究

英美文化中的性别差异比较研究 一、引言 英美文化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其文化传统深厚,英语也成为了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英美两国的社会文化存在很多差异,而性别差异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将探讨英美文化中的性别差异。 二、家庭 在英美文化中,家庭对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然而,在家庭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分配存在差异。在英国,父亲通常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家庭的经济支持和教育子女。而在美国,母亲往往在家庭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她们负责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家务。 此外,英国的传统文化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负责人,而女性则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庭。而在美国,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分配更为灵活,家庭中的男性和女性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作用差异较小。 三、工作 英美文化中,男女就业的差异也固然存在。在英国,女性就业率较高,但大多集中在传统女性职业领域,如护士和教师等。在

美国,女性就业率同样高,但更倾向于进入高薪高档职业,如医生、律师和金融从业者等。 此外,英国和美国的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在英国,女性的平 均收入为男性的80%,而在美国,女性的平均收入仅为男性的60%。 四、教育 英美文化中,男女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也较大。在英国,虽然女 性高等教育水平较高,但女性进入精英大学的比例却较低。在美国,女性高等教育水平比男性高,且女性在精英大学中的比例也 较高。 此外,近年来,英美文化中“性别平等教育”的概念也逐渐发展 起来。在这种新教育模式下,男女在学校中的教育和学习机会被 平等对待,但具体实践情况仍有待改进。 五、社交 在英美文化中,男女的社交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英国,男女之 间的社交方式相对保守,寻求伴侣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相处和交往。而在美国,男女之间的社交方式更加开放和自由,一夜情和临时 约会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英美文化的异同

英美文化的异同 0414 何玲 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而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则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成为了全球最热话题的话题之一。而在这两个强国,在许多方面其实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在有些方面,它们也许会格格不入,但在有些方面却显得一脉相承。现在就让我们放眼英美社会,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是日常生活习惯的比较。我们都知道英国文化其实是美国文化的源头,在美国早期移民中,英国人占了大量比例,他们自然将英国传统的文化带入了这片土地。而17世纪,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深受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英美文化的同源性自然了决定它们之间的诸多相同之处。例如英美两国人民都说英语,在一些社会交往上,都主张女士优先,文明有礼,保护隐私,忌讳星期五和数字是三等。都有圣诞节,万圣节和复活节等。而那些显而易见的差异也是能看出来的,虽然都说英语,但却有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别。在许多单词上,发音方式都是有所区别的。在穿着打扮上,英国人注重穿着整洁,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领,而美国人则较为随意,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再会别人的看法。在性格方面美国人无时无刻开朗、自信、勇敢、活泼;而传统的英国人内向、淡漠、彬彬有礼、诚实可靠、有名族优越感。 其次是宗教信仰上的异同。英美两国人民大部分都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上,分为了三个派别: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我们先从英国说起,从地理上划分,英国主要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从宗教信仰角度看,英国人实际上也可以分成4种类型:北爱尔兰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其中北爱尔兰人以信仰天主教为主;英格兰人以圣公会教徒为主;苏格兰人以新教长老派为主;而威尔士人则表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色彩,既有信仰安立甘教、天主教的,也有信仰新教长老派和循道宗的。所以英国宗教具有多元化特征。而有着悠久的犹太教与基督教传统的美国,如今正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具宗教多样性的国家。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2.8亿,城市人口占76%。白人占80%左右,为欧洲移民的后裔;黑人3000多万;其余为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移民后裔、印地安人、因纽特人等,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在美国宗教中,基督教(新教)教徒最多,约有1.56亿人,占美国总人口的57%。位居第二的则是犹太教,而信仰天主教的教徒也较多,此外还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佛教,东正教,道教等宗教。其次是宗教信仰上的异同。英美两国人民大部分都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上,分为了三个派别: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 再者是教育制度的异同。英美两国都有世界上最好的一流大学,都有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都有健全的从初级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都重视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就英国看,英国对所有五至十六岁的儿童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在教育阶段上分为学龄前教育,预备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十六岁以后的教育,十八岁以后的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英国有九十多所大学和五十多所高等教育学院。它们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课程,大多数课程学习结束时可以获得学位或同等学历,研究生学历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而美国的教育是先有教会和私立学校后有公立学校, 故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

论英美文化的异同与影响因素

论英美文化的异同与影响因素英美文化的异同与影响因素 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虽然两 国有着相似的语言和文化渊源,但是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将从社会、教育、娱乐、食物等方面探讨英美文化的异同与 影响因素。 一、社会 英国和美国社会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政治制度。英国属于君主立 宪制国家,国王或女王是宪法上的元首,国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而美国是一个共和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国会则由参议院和 众议院组成。这不同的政治制度也导致了两国的社会体系和价值 观的差异。 比如,在家庭中英国人更注重传统和尊重老人,更重视家族和 家庭的连续性,而美国人则更注重独立和自由,更尊重个人选择 和权利。此外,英国人普遍保守、内敛,注重脸面和礼貌,而美 国人则更加向外开放,注重自我表达和解放。 二、教育 教育是两国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中小学教 育十分注重传统,注重基本功,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尤其是对于

大学的入学考试十分看重。而在美国,高校的录取更注重综合素质,特别是在领导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方面。 此外,两国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英国政府对于学生的教育广泛资助,公立学校得到大量的政府经费支持;而美国一直注重高等教育,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医学等方面。 三、娱乐 娱乐也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美两国在娱乐领域的差异可以体现出两国的文化差异,比如电影、音乐和运动等方面。 在电影方面,好莱坞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中心,美国电影制作技术和观众的情感刻画都比英国更为直接和动感。相比之下,英国电影则更重视文化底蕴和风格,如《哈利波特》、《007》等电影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外,英国人也更注重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相对更为保守和温情。 音乐方面,美国流行音乐在全球的影响力远超英国。从流行乐到摇滚乐等,美国音乐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包括第一代摇滚乐、青少年文化、嘻哈文化等等。而英国则在独立音乐方面更有影响力,如披头士乐队在摇滚乐历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英国也是电子音乐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四、食物

英美文化对比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指导作用终结版

英美文化对比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指导作用 摘要:在亚洲人的认知观里,常常将英美文化并提,似乎这二者是不存在差异的,其实不然。本文就从四个方面,即英美两国的语言、英美两国的文学、英国的贵族制度和美国的西进运动、英美两国的社会保障等对其作出对比性分析,以期对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作出某些启发性指示。 关键词:英美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一、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 英语是当今世界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本属同一种语言,但从17世纪开始的三百多年中,美洲的英国殖民地产生了一种不同于英国本土语的英语。一般而言,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发音、词汇上的差异较大,在语法上的差异则较小。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上也有很多不同。下面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例子。(Br. E表示英式英语,A. E表示美式英语) Br. E A. E 电梯 lift elevator 人行道 pavement sideway 糖果 sweets candy 饼干 biscuit cracker 秋天 autumn fall

一楼 the ground floor the first floor 那么熟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这些差异,对指导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有何作用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有一个英国朋友,她对美式英语的发音极其不屑,有一次她用“stupid”来形容一个英国男孩,后来我问她为何这样说,她 的解释是:他是一个英国人,可是他的英语却有美式英语的口音。当时听了她的解释,我瞠目结舌。在她的定义里,美国英语只是英国英语的方言,所以她平时对所有美式发音和美式词汇,都嗤之以鼻。对每一个词语,她也都严格区分是英式的还是美式的。所以这就启示我们,在与英国朋友交流时,要尽量用英式的发音,哪怕是用中式的英语发音,也不要用美式发音,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不愉快。但笔者通过简单的采访发现,美国人对英式英语的发音基本上持一种包容的态度,所以与美国朋友交流时,我们大可不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切换发音系统和选择词汇。 二、文学对比 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阶段、文艺复兴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及现代主义阶段。由此可见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维多利亚时期成就卓越,以“天才的巨匠”——莎士比亚为杰出代表。19世纪,是大英帝国最耀武扬威的世纪,也是英国文学最繁盛的世纪。英国文化协会曾在全球范围发起的调查显示,莎士比亚是英国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莎士比亚是英国的一面旗帜,在全世界具有广泛认知度。莎士比亚生活的维多利亚一世时期是其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候。那个时代,马车夫、看门人和女仆都是小说读者,不少家庭妇女执笔写作,就连维多利亚女王少时也写过小说,当代童书作家评价说:“如果维多利亚没有成为女王,她可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小说家。”在当时,“英国文学”无远弗届,享有盛誉。 1869年,将“文化”定义为“光明与甜美”的英国人马修?阿诺德,认为美国人“知识平庸”并且“普遍缺乏智慧”。概而言之,国家实力决定国际话语权,在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 英语毕业论文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基本差异 (1) 1.1语言 (1) 1.2词汇 (2) 1.3语法 (3) 2.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历史及演变 (5) 2.1英式英语的历史 (5) 2.2美式英语的历史 (5) 2.3美式英语对英式英语的影响 (6) 3.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8) 3.1政治经济 (8) 3.2社会生活 (8) 3.3国家历史 (9) 4.英语的发展前景 (10) 4.1当前形式方面 (10) 4.2国际地位方面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摘要 英语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作为英美化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深深地烙上了英美独有的文化印记。本文从英式英和美式英语两种语言在音、形、意三个方面语言的差异追溯其变化原因。由于英语本身具有词汇量大、包容性大、表达简洁的特点,英语语言的发展趋势将向着共同语言与多样化并存的方向发展。在漫长的岁里,英语逐渐成为了世界这个大家庭的主要语言。而英语本身在进化当中也出现了分化,出现了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两大语系。由于英美两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国家历史的因素导致两种英语语系在语言、词汇和语法上存在诸多差异。 关键词: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前景;因素;原因

Abstract Nowadays English has been developing into a global language. As a message carrier, English fully reflects the unique cultures possessed by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countries.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ritish English and its American counterpart from phonetic sound, vocabulary and gramma . Then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are exposed in the second part which from politics and economy, social life and national history. And the last part predicts the future of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trend of its development. All in all, since Englis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uge vocabulary, great tolerance, and conciseness, it leaves little room for argument that English will be well on its way to be a diversified common language. Key Words:British English;American English;cause of change;fur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