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辩论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到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它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了吗?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2、授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兴起、发展、高潮、结局,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别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兴起

A.背景

教师: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之中,而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人民沉重的打击,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有危害?中国人民反应如何?什么是公车?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在思考救国之路。在这里将“维新派” 和“洋务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维新派”比“洋务派”更进步。

B.经过

让学生在书中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提问:康有为、梁启超属于哪个派别?其主张是什么?什么是变法?什么是拒和?公车上书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没有达到目的,《马关条约》还是签订了,但给年少的光绪以震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简单的认识“康梁”,并找出他们的主要思想。指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思想,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C.影响:

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教师过渡: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派并没有放弃,继续宣传维新思想。如果你是维新派,你采取什么办法来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呢?有一个人的宣传作用功不可没,他是谁?

2)警世洪钟《天演论》——发展

A.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维新派都有哪些活动?并适当的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的更全面。

B.严复和《天演论》:

介绍:严复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在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他和他译著的《天演论》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归纳讨论:《天演论》是一部什么方面的书?它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西方进化论专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通过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自然法则来论证“西方胜过中国的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要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C.影响

严复和《天演论》进一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人都知道变法,开口即说变法,为后来的变法制造了舆论基础。

教师过渡: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之时,清朝统治者什么态度?当时光绪皇帝是什么态度呢?

3)短暂的“百日维新” ——高潮和结局

A.开始

提问:维新变法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什么叫国是?为什么光绪帝下决心变法?

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称戊戌变法。并向学生介绍:“国是”即国家大计。

教师讲述光绪帝的故事以及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他亲政以后掌握了国家实权吗?然后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光绪皇帝也将是亡国之君。所以他痛下决心,实行变法。但是他还是年轻气盛,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敌不过狡猾老道的慈禧太后,后来的变法也过于急躁冒进,太符合中国国情。

B.主要内容

提问:怎么理解这些措施?最受到谁的欢迎?最遭到谁的反对?为什么引起了很大凡响?这些措施能推行下去吗?

C.结局: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由于变法持续了103天,又称“百日维新”。让学生表演历史话剧来扮演谭嗣同英勇就义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觉得谭嗣同这样牺牲自己,值得吗?

小结:本课的内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重点是第三子目。

六、作业布置

资源与学案第7课

八、板书设计

7、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严复《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

九、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能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齐全。不足的有:

1、因为紧张,过渡语有些不流畅,不够自然。

2、对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没有讲到,时间没把握好。

3、板书内容过于简单。

4、小组讨论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进行评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粤学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 2.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蹭国藩 B.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D.左宗棠、奕沂 3.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清朝统治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思想解放 D.救亡图存 4.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5.“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是( ) A.谭嗣同 D.梁启超 C.康广仁D.杨深秀 6.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二、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观万古之世,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梁启超:“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1)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主张维新变法? (2)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两次被迫作出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行动。这两次重大行动是什么?其结果和作用如何?

第7课答案: 二.材料题 ⑴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⑵戊戌变法的作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三.简答题: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反扑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正式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大连市112中学王馨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教学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社会,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因此,维新变法的背景不需要教师逐一展开来叙述,只要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救亡图存的运动即可。但由于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内容很陌生,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初一的历史课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多数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这些能力,在本节课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教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1)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看书,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老师介绍,学生看材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通过看视频短片,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戊戌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 教学重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和传统黑板、粉笔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师:清王朝有12位皇帝,有些建功立业,死时风光大葬,有些却碌碌无为,甚至悲惨而死,其中就包括我妈今天要提到的光绪皇帝,有同学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生:被慈禧下砒霜毒死的。 师:不错,他死于1908年,死前的十年里,他曾经没有人身自由,屈辱得被软禁在“瀛台”他到底犯了什么错有如此下场,因为他支持了一场要求废除封建政治制度得政治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公车上书(10分钟) 那我们先看一下本课题目的含义,“维”是什么意思呢? 生:维护 师:“新”呢? 生:新事物,新东西 师:对,那“维新”就是维护新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除旧革新,除旧布新。“变法”要变的是什么呢?(课件展示:“变法”要变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38页“每课一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生: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师:“封建专制制度”这个应该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在这种制度的国家里,君主说了算,“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君主就是王法,他所说、所做的永远都是对的。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呢? 生(照课文回答):略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夯实基础典型题 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 3、下列关于严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B、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C、生物学家,翻译了《天演论》 D、资产阶级革命家 4、《天演论》的进步作用表现在() A、启发知识积累探索西方社会 B、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C、促进了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感 D、广泛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5、如果你想查找有关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史料,以下不需要搜索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网 B、历史名人网 C、戊戌风云网 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 6、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是() A.1898年6月到9月 B.1898年5月到8月 C.1899年春 D.1899年6月到9月 7、戊戌变法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8、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9.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群众 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学习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看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请同学们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康、梁等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请学生试着归纳:上书皇帝、创办报刊、创办新学堂、成立学会、著书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公车上书?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冲击了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百日维新”,思考: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时间是哪年?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影响? 关于变法法令内容,试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来归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如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是什么意思?为那些人开了路;裁撤冗官,是那些官,他们会支持吗?经济方面的措施,则有什么作用?文化方面的措施,又会有什么作用?

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后,初步具有了分析历史材料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还缺乏必要的历史线索感,对于前后的教材联系,学生没有搞清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历史事件观念,搞清楚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并且要结合前后历史知识来学习。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辩论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到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它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了吗?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2、授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兴起、发展、高潮、结局,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别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兴起 A.背景 教师: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之中,而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人民沉重的打击,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有危害?中国人民反应如何?什么是公车?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在思考救国之路。在这里将“维新派” 和“洋务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维新派”比“洋务派”更进步。 B.经过 让学生在书中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设计思路 【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流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常常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一次次地挨打,有人用《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来形容我们在近代史上被侵略的历史,可以说是生动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中国在近代受到过哪些侵略呢? 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师: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的历史,探索的历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的第一次探索——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化的第二次探索——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读课本、填学案 (师):依托文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填空。 (师)(让学生小组自己核对正确答案,由疑难问题举手指出,教师让掌握的同学回答,纠正答案) (师)再用ppt图文并茂地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公车上书、强学会、《中外纪闻》、变法内容、结果等等。 第二环节:讲授新知、巩固知识 师:首先,我们看到课题,戊戌变法,那这一次变法为什么被称为戊戌变法呢? 生:戊戌变法发生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师:对了,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变法发生在1898年,而1898年刚好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doc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课名 维新变法运动 班级 二年二班 学校 大连市7中学 授课教师 王玉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交流材料,认识人物,知道其观点。 通过编排课本剧和讨论。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事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方法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些有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于是一场变法图强的革新运动展开 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

谈感想 观看视频谈感想 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调动课堂气氛 新授 一、公车上书 1、基本情况 时间:1895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 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康、梁、严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代表人物:康、梁、严、谭 二、严复与《天演论》 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2、代表:严复 ①译述《天演论》 ②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 ③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三、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主要内容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

戊戌变法 材料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的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害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师:第七课戊戌变法 上一堂课我们学了地主阶级兴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成功没有?甲午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知识分子对时局是最敏感的,甲午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搞洋务这么多年,又是买兵器,又是练海军,又是请外国专家,还是不堪一击?惨痛的教训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原来中国缺的不光是先进的技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也要来一个改变,我们的邻国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向日本学习就是像西方习学,学习西方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提出这一主张的的阶层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这场变法到底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行的,结果怎样? 首先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 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是举人进京赶考专坐的马车,引申为知识分子。 时间:1895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却轰动了全国。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但上书最终没能到达皇帝的手中。公车上书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否就此停止努力?没有。 我们来看戊戌变法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问》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组织了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不断努力使戊戌变法迎来了高潮—“百日维新” 同学们看到小字部分,下面我们根据小字请三个同学演一段历史剧: 舌战群儒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荣禄:(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有为:﹙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

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①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没有起到任何抵制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①④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2.1895年由_________、梁启超发起的“__________”,拉开了_________ 运动的序幕。 解析: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使这场运动达到高潮。 答案:康有为公车上书维新变法 3.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解析:严复译述《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答案:严复天演论 4.1898年,________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_。由于变法前后持续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 解析:戊戌变法的时间、人物应准确把握,此外,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根据变法的时间长短来确定的。 答案:光绪帝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10山东济宁模拟,6)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保国会的成立 D.成立强学会 解析:“公车上书”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影响极大,从此,维新变法运动逐步展开。 答案:A 2.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①推翻清朝统治②发展资本主义③救亡图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变法,通过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答案:D 3.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发展农工商业 B.开放言论 C.废除八股文 D.开办新式学堂 解析:A项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C、D两项均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据此可知,A项符合要求。 答案:A 4.“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奕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2.(2007年重庆)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3.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 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维护清朝统治 C.适应近代化潮流 D 5.下列人物中,为洋务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主要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科学 C.独立和自由 D.民族和民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展开 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 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可以制作历史大事看年表,列举1895——1989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导入新课: 1895年春天,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当时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反对,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于是,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板块:公车上书 学生阅读教材P32——33页的材料,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

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世纪末)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课标导读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要点: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 <2>内容: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 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 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演练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八上P33 识记 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2、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 课《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康有为再次上书; 2、康、梁组织保国会;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6、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教材分析: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师:这里的"民" 具体指什么人?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 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授课人:曹六平杨帆 一、学习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 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三、自学提纲: 1.“公车上书”的背景 1895年春,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 上书,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2.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及活动 ①代表人物: . . 等等。 ②变法的活动:(1)“”,从此序幕; (2)创办《》宣传维新变法; (3)组织,定期集会讲演; (4)发动维新变法。 3.维新变法的内容。 时间:从年月至月 内容: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教育上; ④思想上:; ⑤军事上:。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 3.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果) 维新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利益,年月, 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变法历时天,又称为。 四、课堂达标 1.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惊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A.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B.鸦片战争失败 C.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2.与右图所示事件无关的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曾国藩 3.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触动顽固派利益的内容是() 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5.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以激励后人的维新变法人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谭嗣同 6、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 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失败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下诏变法 8.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开明地主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9.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光绪帝没有实权 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 D.维新派策略失误 10、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11、“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14.观察两幅图片 请回答: 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 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⑵1895年春,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7课 戊戌变法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1-07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知识链接】 区分历史名词: 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性作用,它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学习过程】

二、识图学史 (1)图A 中的人物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他是 。 (2)图B 中的人物在牺牲前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他是 。 (3) 图C 中的人物在公车上书后,又三次上书光绪帝。痛切陈述变法的重要性,使 光绪帝深为感动,让他全面筹划变法。他是 。 三、读史学史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三: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 (1)这些话是谁说的? (2)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 (3)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 (4)“贼”指何人? (5)为什么“无力回天”? (6)他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归纳小结】 序幕: 戊戌变法 高潮: 失败: 【当堂检测】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洋务运动 D.公车上书 A B C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②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②本课通过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②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③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方法 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②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历来崇拜英雄人物,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图片,展示“戊戌六君子”的图片及生平简介。并向学生提问: “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 “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 “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二、授课与活动: 1、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 学生看图,回答。 师: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那么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多媒体播放公车上书相关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后作答。 师: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那么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