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方案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方案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方案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方案

附件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终期评估方案

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及《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要求,在全国开展《规划》终期评估工作。为确保评估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目的

评价《规划》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做好下一阶段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制定和目标完成。各级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制定和下发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情况,以及《规划》终期目标完成情况。

(二)保障措施。麻风病防治工作机制和政府多部门履行职责情况、麻风病防治政策的开发和实施、各级政府麻风病防治经费投入、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情况、麻风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和麻风病治疗药品供应保障情况等。

(三)防治措施。麻风病例发现、治疗管理、不良反应处置、临床判愈、畸残预防与康复、疫情监测、病例追踪、药品管理、麻风病院(村)管理、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督导及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等,麻风病患者医疗保障情况。

(四)其他。多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贯彻落实《规划》好的措施、经验和建议。

三、评估主要指标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目标、进度及工作指标,详见附件1、2、3。

四、评估方法

评估工作在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同时开展,以自评为主(评估自查表见附件4)。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对地(市)、县(区)评估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部分省份的评估工作进行现场复核,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一)收集数据和资料。利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分析数据,了解《规划》的措施落实、相关活动开展及评估指标完成情况。

(二)现场调查。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查阅相关材料、调研座谈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与《规划》有关的政策文件、防治方案、防治经费、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等资料,了解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及有关政策落实、经费投入、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及实验室建设等情况。

(三)检查复核。各省级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抽查复核《规划》期内有现症病例的地(市)和县(区)的自评结果。按照《规划》中麻风病流行地区分类,检查复核的县(区)数量要求为:一类地区不少于50%(含所有2010年底超标县),二类地区不少于80%(含所有2010年底超标县),三类地区应达到100%。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复核部分省份的评估工作,现场核查和访视患者、治愈者及密切接触者,复核评估自查表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总体评估《规划》执行情况,了解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的经验、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五、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评估工作组织领导,会同相关部门成立国家级评估组,制定终期评估方案,对部分省份的评估工作进行现场复核和验收,审定全国《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各省级卫生健康委牵头制订本省评估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终期自评报告。各地(市)级和县(区)级卫生健康委按照评估要求组织开展终期评估相关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负责评估工作的技术支持,对各省(区、市)数据收集和调查工作进行指导,汇总分析各地评估数据并形成终期评估报告。各地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负责评估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及时准确

录入和分析数据,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按期完成本级评估数据上报工作。

六、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20年3月-11月,组建国家级评估组,制定《规划》评估方案,开展培训。

(二)实施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2月,各地开展自评,省级完成抽查复核,并将终期评估报告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终期评估报告撰写框架见附件5),同时将汇总后的终期评估自查表发送至中国疾控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

(三)总结阶段。2021年3月-7月,国家级完成对部分省份的现场抽查复核,并完成终期评估报告。

附件:1,《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总目标

2,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进度表

3,《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工作指标

4,《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自查表

5,《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报告(撰写框架)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 (2012-2020年) 为加强我国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积极推进各地卫生部门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如期完成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分解 (一)到2015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20%,即控制在5300例以内。到2020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50%,即控制在3300例以内。 (二)到2015年,全国所有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156个以内;到2020年,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70个以内,各省份分解指标详见附件1。 (三)到2015年和2020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在一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0%和17%以内,在二、三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5%和23%以内。 二、任务及要求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牵头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领 导小组。建立省级麻风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一、二类

地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当地麻风病防治工作进展,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完善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完善各级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建设,合理配备人员。一、二类地区的省级防治专业人员不少于3名,地市和县级不少于1名。三类地区省级防治机构必须有麻风病防治专职人员,地市和县级防治机构应当配备麻风病防治兼职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参与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建立健全省级和地市级消除麻风病危害技术指导组,为辖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各地在指定麻风病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时,要优先考虑当地有条件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或具备麻风病诊治能力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三)加强麻风病防治培训工作。各地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对象包括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师和防保人员、村医。对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主要开展防治管理、疫情监测、诊断治疗、残疾预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培训。对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主要开展麻风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麻风不良反应的处置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对基层医

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20年)

甘肃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年)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在我省部分地区仍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年)》(卫疾控发〔〕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多年来,全省共免费查治麻风病患者约例,麻风病年发现率从年的万下降至年的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麻风病列为重点救治的疾病,进一步强化了各项防治策略和措施的落实,全省共发现和规则治疗麻风病患者例,麻风病的流行基本得到控制。 目前,我省麻风病病情虽然属于低流行状态,但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自上世纪年代末期以来,全省麻风病整体疫情并无明显下降,部分地区疫情出现波动,甚至呈上升趋势。截至年,全省仍有个县患病率大于万。病区主要分布在陇南、甘南、庆阳、平凉、天水、临夏、定西等个市(州)。近年,全省年均新发余例,年现症病人例;新发患者中,延误诊断平均在年左右,Ⅱ级畸残者占以上;难治、疑似耐药病例和复发病例报告增多;一些地区不断出现新疫点,流动人口中麻风病例逐年增多,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另外,我省现有例麻风病治愈存活者,其中约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位治愈残老者滞留在麻风病院内(其中省和政疗养院位,省两当疗养院位)。麻风病的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及防治工作的开展。 麻风病的传播和流行是一个地区贫穷落后的重要标志。未来年是我省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的关键时期,彻底消除麻风病危害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坚持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力争消灭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力争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规则治疗,控制传染源,降低发病率,及早消除麻风病的危害。 三、麻风病流行地区分类 按照近年麻风病患病率和发现率情况,将各县(市、区)划分为三类地区: 一类:累计发病数在例以上者,康县、武都区、文县、徽县、两当县、迭部县、临夏县、卓尼县、碌曲县,共县(区)。 二类:历史的中、低流行区,成县、宕昌县、礼县、西和县、临夏市、广河县、永靖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东乡县、和政县、合作市、夏河县、临潭县、舟曲县、玛曲县、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武山县、清水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崆峒区、崇信县、华亭县、泾川县、灵台县、静宁县、庄浪县、西峰区、庆城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环县、安定区、通渭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岷县、临洮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皋兰县、榆中县、永登县、白银区、靖远县、会宁县,共县(市、区)。 三类:凉州区、民勤县、天祝县、永昌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州区、玉门市、瓜州县、嘉峪关市,共县(市、区)。 四、目标 (一)总目标

2021年麻风病防治工作总结汇报

2021年麻风病防治工作总结汇报 欢迎来我院督导检查麻风病防治工作。《X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X-X)》实施以来,我院在省、市卫健委正确领导和省地防所关心指导下,按照规划既定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工作,麻风病呈现低流行趋势。 一、基本情况。X、规划初期情况:截止X年X月X日,X市累计新发麻风患者X例、复发麻风X。X年底,X市有现症麻风患者X 例、愈后存活X例、失访或下落不明X例、死亡X例。X年X市新复发麻风X例,麻风患病率为X.X/万,麻风发现率X.X/X万,新发患者X级畸残率为X%。现症病人分布于XX个县区,其中X区麻风患病率高于X.X/万。 X、规划实施期间情况:X年间累计发现新复发麻风X例(复发X 例),其中早期病例X例,早期发现率为X.X%(X/X),新发X级畸残患者X例(X.X%),新发患者平均延迟期X.X月。麻风患者规则治疗率X.X%,麻风现症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率X%。 X、期末情况;截止X年X月X日,X市累计新发麻风患者X例,累计复发X例。当前有现症麻风患者X例,愈后存活麻风患者X例。现症患者较规划实施初减少X例,下降了X%,流行范围缩减到X个

县区。X区麻风患病率下降至X.X/万以下。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X.X%,麻风病密切接触者知晓率达到X%,相关医疗卫生人员X%以上接受过麻风病防治技能培训,麻风病患者开始联合化疗后X年内新发生畸残者控制在X%以内;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达到X%以上;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疗率达到X%。 二、麻风病工作开展情况。(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根据《X省X年地方病麻风性病防治工作要点》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坚持将麻风病防治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实施专病专防,我院根据省、市部署,认真结合X实际制定工作计划,要求各县区有效结合地方病麻风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麻风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确保《X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X-X)》各项工作指标有效完成。X月份召开X市麻风病防治培训会,对规划终期评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正在全面实施评估阶段。 (二)加强病例发现、消除麻传染源头。X年,提请X市卫生局下发安卫字X号文,提高麻风病报病奖励额度,激励群众积极提供疑似麻风病线索,拓宽病例发现渠道,促进麻风早期发现。分别于X年和X年在未达标县X区组织开展X次加速消除麻风病传染源工作,期间培训镇村防治人员X余人次,排查群众X余万人,确诊患者X例。为加强麻风早期发现率,按照省、市部署,X年X月在全市开展麻风

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方案

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 方案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解《全区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实施情况,评估麻风病防治效果,促进我区2020年规划目标的实现,制定本评估方案。 一、评估目的 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工作相关文件要求,评价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辖区现症病人的地区《消除麻风病危害计划》的实施情况,科学评价麻风病防治效果,总结实施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推进下一阶段麻风病防治工作,确保规划终期目标如期实现。 二、原则与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做好中期评估工作。 (二)围绕《计划》策略与措施及目标,分析掌握当地麻风病预防控制程度和工作进展。 (三)结合本地区实际,客观、科学、准确地反映实际防治效果。 (四)数据来源以现有信息收集系统为主,并按国家评估要 1

求开展现场调查和专项调查。 三、组织与管理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区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XX自治区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方案,并组织开展《计划》中期评估。 按照国家评估实施要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评估工作的技术支持,负责自治区中期评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撰写自治区评估报告,并对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开展现场调查进行指导,必要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等工作。 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评估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及时准确录入和分析数据,确保资料的完整性,按期完成《计划》中期评估数据上报工作。 四、评估内容 中期评估工作从《计划》制定下发与中期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内容见国家中期评估方案)。 五、评估程序及方法 按照国家评估方案要求内容、方法组织开展评估工作。 (一)自治区级评估。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组织开展中期评估,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两盟市自评估情况进行复核,对有现症病人的旗县(市区)进行抽查。复核及抽查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同时做好迎接国家督导评估组的准备。 2

在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最新范文

在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在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所属讲话稿类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同志们:为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麻风病防治能力,推进麻风病症状监测水平,促进麻风病早期发现和消除麻风病传染源,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各项目标任务,经市卫健委研究决定召开本次会议。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省麻风防治与皮肤健康协会、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领导和省级专家前来指导并亲自授课,请与会同志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及其周围神经,常导致患者肢体畸残,是一个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麻风病防治工作诗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近年来,我市的麻防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通过麻防工作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发现和治愈了一批麻风患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市以县区为单位实现基本消除麻风病目标,全市的麻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我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专业人员相对不足,麻风病流行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全市仍有现症患者7例、治愈存活者277名,其中56名存在不同程度畸残、22名治愈残疾老人滞留在麻风村内;2011至2020

年间,全市新复发患者21例,平均每年麻风发病2例左右,而且新发患者延迟期长、畸残率高、早期发现率低;公众对麻风病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仍然严重,与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卫生、医疗单位要继续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原则,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切实做好麻防工作。二、以规划终期评估为契机,促进麻风防治工作上台阶。今年是《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的收官之年,各县区要提前着手,对规划目标达标进展情况和对政策措施执行效果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查漏补缺,补足短板,确保圆满完成规划既定各项目标任务。一会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王耀斐副书记还要对规划终期评估工作进行安排和辅导,请大家按照要求认真学习和组织落实。对此,我再做三点强调:一是通过自查、自评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10年来,各县区为推动规划的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市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的总体完成情况比较好。但是,当前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经费配套不足、人员不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我们要借终期评估之机,将实施规划的重点、难点指标摆出来,以引起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消除麻风危害中的重点问题。二是通过终期评估,促进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要对规划目标完成的好经验、新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对标补短,进一步研究对策和措施,逐一落实整改到位,争取早日实现消灭麻风危害。三是通过自查、自评,为制定新规划打下基础。各县区要切实把规划终期评估工作和新一轮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制

AA区消除麻风病危害“十二五”规划

AA区消除麻风病危害“十二五”规划 为有效控制麻风病流行,消除麻风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60多年来,全国共免费查治麻风病患者约50万例,麻风病年发现率从1958年的5.5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10/10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麻风病列为重点救治的疾病,进一步强化了各项防治策略和措施的落实,全国共发现和规则治疗麻风病患者8000余例,麻风病的流行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目前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全国麻风病整体疫情并无明显下降,部分地区疫情出现波动,甚至呈上升趋势。全国现有278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10万,其中46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万,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湖南5省(区)。近5年,全国年均新发和现症病例分别为1700余例和6700余例,疫情无明显变化;新发患者中,延误诊断平均在3年左右,2级畸残者占20%以上;难治、疑似耐药病例和复发病例报告增多;一些地区不断出现新疫点,流动人口中麻风病例逐年增多,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另外,我国现有22万麻风病治愈存活者,其中超过10万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约2万治愈残老者滞留在麻风病院(村)内。在某些地区,对麻风病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 麻风病的传播和流行是一个国家贫穷落后的重要标志。未来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彻底消除麻风病危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机制;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力争尽早消除麻风病的危害。 三、目标

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

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 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为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当前我县麻风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我县属于麻风病低流行地区,自1973年发现首例麻风病人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县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47例,其中死亡27例,治愈存活20例(可随访到12例,失访8例)。全县麻风病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防治目标。 然而,我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社会上对麻风病的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治愈存活麻风病人生活困难;麻风病医院(**医院)基础设施老化,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难以满足病人的住院需求等问题,对麻风病防治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指导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机制;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力争尽早消除麻风病的危害。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20年,继续巩固我县基本消灭麻风病的防治成果,确保麻风病疫情不出现反弹,保持低流行状态;全县麻风病发病率控制在0.3/10万以下;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控制在23%以内。 (二)工作指标 20**-2020年期间,全县须保持以下指标: ——麻风病患者规则治疗率达到98%以上; ——麻风病患者开始联合化疗后2年内新发生畸残者控制在10%以内; ——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达到95%; ——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疗率达到100%。 到2020年底,麻风病患者早期发现率(延迟期在2年以内,且无可见性畸残者)达到70%;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分别控制在23%以内。 到2020年底前,全县须达到以下指标: ——相关医疗卫生人员麻风病防治技能培训率达到80%; ——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麻风病密切接触者知晓率达到95%。 四、方法与措施 (一)早期发现病例,加强规范治疗。根据我县麻风病的流行情况,坚持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残”等措施,最大限度发现患者,减少麻风病的传播和畸残的发生。县卫生计生部门要督促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密切接触者检查和治愈者复查工作,积极发现患者;要重点提高皮肤科麻风病诊断水平,避免误诊和漏诊。对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要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及早发现并处理麻风反应、

甘肃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方案

甘肃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中期评估方案 一、评估目的 了解《甘肃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情况,科学评价全省麻风病防治成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进下一阶段防控工作,确保《规划》终期目标如期实现。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制定下发与中期目标完成情况。市(州)、县(市、区)两级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制定下发《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情况,以及《规划》中期目标完成情况。 (二)保障措施。麻风病防控工作机制和政府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麻风病防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麻风病患者救助情况;市(州)、县(市、区)两级政府对麻风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情况;麻风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麻风药品供应保障等。 (三)防治措施。麻风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不良反应处置、临床判愈及畸残预防与康复情况;麻风病疫情监测、病例追踪、药品管理情况;麻风病院管理情况;防治工作培训、督导及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等。 三、评估方法 (一)县级自评。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通过查阅

相关材料、听取工作汇报、调研座谈、与病人或防治人员访谈等方式,了解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并收集相关文件、防治工作方案和总结、经费投入和人员培训等情况,填写中期评估自查表(见附件1),撰写中期评估报告(见附件2)。 (二)市级复评。各市(州)卫生计生委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听取工作汇报、调研座谈、与病人或防治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和汇总辖区内各县(市、区)与《规划》有关的政策文件、防治方案、防治经费、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工作总结等资料,填写中期评估自查表(见附件1),并撰写中期评估报告(见附件2)。原则上河西五市只汇总各县(市、区)自评情况,不再进行现场复评;其他各市(州)凡“十二五”期间执行过中转麻风病防治项目的县(市、区),应抽取两个县(市、区)进行现场复评;对有现症病人的县(区),须全部开展现场复评。 (三)省级抽查复核。省卫生计生委对“十二五”期间有现症病人的县(区),按80%进行抽查复核。通过查看核对信息系统数据、相关文件资料、现场调研及座谈、访谈等方式,复核评估各市(州)、县(市、区)自评情况的准确性及真实性,了解麻风病防治有关政策制定、经费投入、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及实验室建设等情况,总结全省麻风防治工作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并填写全省中期评估自查表,撰写全省中期评估报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 四、组织实施 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全省《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组织领

卫生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卫生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 (2011‐2020年)》的通知 卫疾控发〔201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局)、公安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残联、红十字会: 为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卫生部等11部门联合制定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附件: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卫生部 中宣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公安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广电总局 中国残联 中国红十字会总 会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当前我国麻风病流行和防治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60多年来,全国共免费查治麻风病患者约50万例,麻风病年发现率从1958年的5.5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10/10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麻风病列为重点救治的疾病,进一步强化了各项防治策略和措施的落实,全国共发现和规则治疗麻风病患者8000余例,麻风病的流行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目前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全国麻风病整体疫情并无明显下降,部分地区疫情出现波动,甚至呈上升趋势。全国现有278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10万,其中46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万,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湖南5省(区)。

2012年我国传染疫情 (2)

一、2012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2年1月(2012年1月1日零时至1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13899例,死亡793人。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3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48104例,死亡783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65795例,死亡10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 卫生部发布2012年1月及2011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卫生部发布2012年1月及2011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与2010年相比,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中的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4.73%和2.3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上升1.31%和 4.66%。 河北省保定市252医院发热疫情确诊为腺病毒55型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近日,社会关注的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252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发热病人,经与有关部门核实,已排除SARS、甲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确诊为腺病毒55型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截至2月25日8时,发热病例以轻症为主,无危重病人,无死亡病例。经采取各种积极防控措施,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腺病毒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绝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12年2月25日发布)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方案

附件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终期评估方案 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及《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要求,在全国开展《规划》终期评估工作。为确保评估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目的 评价《规划》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做好下一阶段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制定和目标完成。各级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制定和下发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情况,以及《规划》终期目标完成情况。 (二)保障措施。麻风病防治工作机制和政府多部门履行职责情况、麻风病防治政策的开发和实施、各级政府麻风病防治经费投入、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情况、麻风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和麻风病治疗药品供应保障情况等。

(三)防治措施。麻风病例发现、治疗管理、不良反应处置、临床判愈、畸残预防与康复、疫情监测、病例追踪、药品管理、麻风病院(村)管理、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督导及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等,麻风病患者医疗保障情况。 (四)其他。多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贯彻落实《规划》好的措施、经验和建议。 三、评估主要指标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目标、进度及工作指标,详见附件1、2、3。 四、评估方法 评估工作在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同时开展,以自评为主(评估自查表见附件4)。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对地(市)、县(区)评估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部分省份的评估工作进行现场复核,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一)收集数据和资料。利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分析数据,了解《规划》的措施落实、相关活动开展及评估指标完成情况。 (二)现场调查。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查阅相关材料、调研座谈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与《规划》有关的政策文件、防治方案、防治经费、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消除麻风病危害方案

学校消除麻风病危害方案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区是全国9个麻风病流行一类省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对中小学生的危害,切实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特制定本方案,旨在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等知识和国家免费救治相关政策,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早诊早治比例,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基础。 一、指导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师、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原则,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努力消除麻风病危害。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预防麻风病教育工作。 从保障师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预防麻风病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一把手负责的预防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将预防义乌风病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1.成立预防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小组一的工作职责,明确分 与与要求。 防城港市二中预防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2.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小学政教处办公室、少先队室及医务室,具体负责预防麻风病活动的落实,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由校医李曼丽收集活动资料,出版相关宣传教育常识墙报。 三、教育对象:全校师生(含学前班) 四、策略与措施。 1.对校教职员工进行预防麻风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领导和教职员工对消除麻风病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作用,利用班队会课上好麻风病知识教育课、晨会、“红领巾”广播站、举办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利用校园网、文化长廊等阵地,加强预防麻风病知识的宣传。(团委、少先大队、各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3.加强麻风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出墙报、邀请有关专家讲课等宣传教育方式,尤其加强对麻风病防控知识的普及。消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与歧视。(卫生室负责)4.保障麻风病痊愈患者及麻风病患者的子女公平享有入学的权利。 5.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学校 年月日

《甘肃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为加强我省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积极推进全省各级卫生部门贯彻落实《甘肃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如期完成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分解 (一)到2015年,全省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20%,即控制在20例以内。到2020年全省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 年减少50%,即控制在13例以内。 (二)到201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到2020年,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见附件1。 (三)到2015年和2020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Ⅱ级畸残者控制在25%和23%以内。 二、任务及要求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牵头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麻风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当地麻风病防治工作进展,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完善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完善各级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建设,合理配备人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专业人员不少于3名,市(州)级不少于1名;重点流行县(市、区)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1名麻风病防治专职人员,其他县(市、区)应配备兼职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参与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省和政、两当疗养院为辖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省和政疗养院负责甘南州、临夏州、定西市、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10市(州)麻风病疑似病人的确诊工作。省两当疗养院负责陇南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4市麻风病疑似病人的确诊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当地医疗机构报送麻风病疑似病人的确诊工作。 (三)加强麻风病防治培训工作。各地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对象包括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师和防保人员、村医。对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主要开展防治管理、疫情监测、诊断治疗、残疾预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培训。对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主要开展麻风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麻风不良反应的处置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主要开展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见附件2)、不良反应监测、残疾预防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省级和各市(州)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培训,乡村医生培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到2015年,对防治机构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对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培训覆盖率达到80%;对乡村医生培训覆盖率分别达到60%以上。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 (2011-2020年)》中期评估方案 一、评估目的 了解《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情况,科学评价麻风病防治效果,总结实施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推进下一阶段麻风病防控工作,确保规划终期目标如期实现。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制定下发与中期目标完成情况。各级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制定和下发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情况,以及规划中期目标完成情况。 (二)保障措施。麻风病防控工作机制和政府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麻风病防治政策的开发和实施,麻风病患者救助情况等;各级政府麻风病防治经费投入;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情况、麻风病防治机构建设及能力建设;麻风药品供应保障。 (三)防治措施。麻风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不良反应处置、临床判愈、以及畸残预防与康复情况,麻风病疫情监测、病例追踪、药品管理情况,麻风病院村管理情况,防治工作培训、督导及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等。 三、评估方法

评估工作在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同时开展,以自评为主(评估自查表见附件1)。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地市、县(区)评估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部分省(区、市)评估工作进行现场复核,对全国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一)利用信息系统收集分析数据。通过查阅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了解规划措施落实和相关活动的开展情况及评估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现场调查。通过现场查阅相关材料、听取工作汇报、调研座谈、与病人或防治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与规划有关的政策文件、防治方案、防治经费、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工作总结等资料,了解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及有关政策开发、经费投入、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及实验室建设等情况。 (三)评估检查复核。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有现症病人的县(区)进行检查复核,检查复核县(区)的数量要求:一类地区不能少于50%,二类地区不能少于80%,三类地区应达到100%。国家组织对部分省份进行抽查复核。通过查看核对信息系统数据、相关文件资料、现场调研及座谈、访谈等方式,复核评估自查表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了解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XX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XX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XX1 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 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推动各地卫生部门贯彻落实20XX年9月卫生部等11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XX-2020年)》,我部制定了《-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施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2020 年) 为加强我国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积极推进各地卫生部 门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XX-2020年)》,如期完成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分解 (一)到20XX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XX年减少20%即控制在5300例以内。至U 2020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XX 年减少50% 即控制在3300例以内。 (二)到20XX年,全国所有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 制在1/万以下,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156 个以

内;至U 2020年,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70个以内,各省份分解指标详见附件1。 (三)到20XX年和2020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在一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0呀口17%以内,在二、三类 地区分别控制在25%和23%^内。 二、任务及要求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牵头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级麻风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一、二类地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当地麻风病防治工作进展,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完善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完善各级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建设,合理配备人员。一、二类地区的省级防治专业人员不少于3名,地市和县级不少于1名。三类地区省级防治机构必须有麻风病防治专职人员,地市和县级防治机构应当配备麻风病防治兼职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参与患者发现、管 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建立健全省级和地市级消除麻风病危害技术指导组,为辖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各地在指定麻风病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时,要优先考虑当地有条件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或具备麻风病诊治能力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三)加强麻风病防治培训工作。各地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

某疗养院基本情况及年度工作汇报

某疗养院基本情况及年度工作汇报 感谢xx长一行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望基层工作的人员,看望支援基层工作的下派专家,为我们带来了清凉和温馨。xx 长冒着酷暑前来我院调研、指导工作,这是对我院的鼓励和关怀。在此,对xx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对省地防所一直以来支持、指导我院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xx疗养院的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市地处xxx部,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利于麻风病菌滋生,麻风病在xx发病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百姓身心健康。省政府xx年批准设立xx县麻风病村,原址位于xxx,占地面积xx 亩,设置病床xx张。xx年更名为“xx省xx疗养院”隶属xx县领导,xx年x月收回xx省卫生局领导。xx年10月,xx省卫生厅以xx文件通知撤销xx疗养院麻风住院病区,此后xx疗养院不再承担麻风病人住院治疗任务,主要从事xx市麻风病疫情调查、病人转送、院外病人的治疗和管理、畸残病人的康复、社会防治等。 xx疗养院xx年至xx年10月,总计集中隔离收治9省37

个县(区)麻风患者1274例,治愈住院患者931例。病区撤销后,xx疗养院按照新的职能任务积极转变思路,由院内走向社会,依托疾控三级防治网积极开展麻风技能培训、核心知识宣传、疫点调查及密切接触者检查,实施报病奖励等一些列措施,17年间,发现确诊麻风新复发患者68例,全部及时落实治疗管理,有效阻断麻风传播,促进了xx地区消除麻风危害进程。截止2020年6月底,xx市仅存8例现症麻风患者,全市所有县区全部达到国家以县区我单位基本消除麻防病目标。 当前医院编制职工数45名,其中县级领导职数4名,专技及工勤人员41名;内设院办公室(党政合一)、医务科、麻风病社会防治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四个科室。当前实有职工22人,其中医疗卫生专技人员17名。无大型医疗设备,有B超、心电图、检验、康复理疗等设备20余台(件),基本能满足麻风防治需要。 二、本年度工作 我们已经和正在经历不平凡的2020,春节疫情闹心;上班全体无休。半年的务实工作,证明了xx疗养院团队的优秀品质,工作平反,事业伟大;服务弱势全体,代表居民阶层。干部在新时代新担当,共性为“想干事、干成事”。我们在省地防所的正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 (2012―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皖卫疾控[2012]44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卫生厅 【发布日期】2012.07.12 【实施日期】2012.07.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通知 (皖卫疾控〔2012〕44号)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省皮防所: 为积极推动各地卫生部门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安徽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2-2020年)》,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通知》要求,我厅制定了《安徽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

安徽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为加强我省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积极推进各地卫生部门贯彻落实《安徽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如期完成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分解 (一)到2015年,全省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20%,即控制在120例以内。到2020年全省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50%,即控制在75例以内。 (二)到201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0.5/万以下;到2020年,98%以上的县(市、区)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0.3/10万以下。 (三)到2015年和2020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在我省分别控制在25%和23%以内。 二、任务及要求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牵头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