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年第40卷第6期: 668 ~ 678 SCIENTIA SINICA Chimica https://www.doczj.com/doc/771310445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713104457.html,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

评述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秦昆明, 石芸, 谈献和, 陆兔林, 吴皓, 蔡宝昌*

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南京 210029

*通讯作者, E-mail: bccai@https://www.doczj.com/doc/7713104457.html,

收稿日期: 2009-10-26; 接受日期: 2009-11-23

摘要现代分析技术以仪器分析为主, 大量先进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炮制机理研究领域, 对阐明中药炮制的机理, 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对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介绍, 并对其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中药炮制

机理

1 引言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按照辨证论治用药需要、药物自身性质, 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这一传统制药技术是根据大量人体临床实践经验得出的, 是中华民族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 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以后称为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调配处方的处方药, 也是中成药生产的原料药, 因此, 中药饮片炮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国家也已经把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产业列为当前我国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

中药经过加工炮制以后, 药性和临床功效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说明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如何表征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是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中药炮制理论中, 我们已经有了一套简单而生动的理论来解释这种变化, 如“盐制入肾, 醋制入肝, 酒制升提…”. 在缺乏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的时代, 人们无法在微观领域看到中药在炮制前后发生的变化, 然而祖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发展了中药炮制理论, 这是一个创新, 它极大地推动了中药炮制学的发展[1]. 随着现代实验科学的引入, 我们在进行中药炮制原理研究中开始探索使用药理学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炮制前后的药效学差异[2]. 但由于中医病症模型难以复制等原因, 很难得到可靠的结果. 而今天, 当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发展到可以在微观层面上分析这种变化时, 我们就有必要全方位地探索中药炮制的机理, 这样才能把中药炮制学向更高层次推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分析化学发展迅速, 各种新的分析技术、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不断涌现, 为复杂体系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3, 4], 也大大推动了中药炮制学的发展.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领域, 各种最新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都已经有应用, 取得了较多成果, 可以说, 中药炮制机理的现代研究是伴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对近年来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2 光谱技术

2.1 紫外光谱(UV)

紫外光谱主要用于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含量测定, 根据中药所含组分的不饱和程度, 可以利用紫外光谱进行鉴别. UV具有仪器普及、操作简单、样品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年 第40卷 第6期

669

用量少等特点, 可以在宏观上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组分的变化, 为进一步的炮制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但此方法提供的信息量少, 且易受溶剂和杂质的影响, 准确度和重现性不高. 如徐自升等[5]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怀山药炮制前后的变化, 发现生山药在269 nm 和220 nm 处有吸收, 而山药与麦麸加热炮制后在258 nm 和222 nm 处有吸收, 表明怀山药炮制前后成分发生了变化. 乌莉娅·沙依提等[6]研究了维吾尔药孜然炮制前后紫外光谱的变化, 结果表明孜然醋制前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发生明显变化, 生药孜然中224 nm 、260~360 nm 的紫外吸收峰明显减弱, 这可能是醋制过程中某些蒽醌类及含苯类成分得以减少或清除引起的. 紫外光谱的变化必然伴随着成分的改变, 以上研究也说明紫外光谱可以用于在整体上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的变化.

2.2 红外光谱(IR)

红外光谱是利用化合物在低能量照射下分子发生振动的原理来提供结构信息, 可提供分子中有关官能团的内在信息, 可以进行定量及无损分析. IR 能够提供样品的综合信息, 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谱带专属性强, 借助IR 可对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从而为阐明中药炮制机理奠定基础. 近年来,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技术(2D-FTIR)得到较快发展, 提高了红外光谱图的分辨率, 可以在揭示分子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判断分子各官能团反应的先后顺序研究中发挥作用[7], 也可以有效地揭示中药炮制前后的变化规律. 如Xu CH 等[8]利用傅立叶变换红

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中药蔓荆子炮制前后的变化, 结果显示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信息有一定的指纹性, 而二维红外光谱有更强的特征性, 能够有效地区分蔓荆子生品和炮制品. 其炮制机理是炮制后脂类成分大量减少, 而黄酮类成分减少不多, 从而造成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升高, 后降低的趋势.

中药地黄经黄酒加热蒸制后称为熟地黄, 其功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所含成分也必然发生了转变. 利用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对地黄蒸制过程进行动态连续跟踪分析, 发现地黄蒸制过程中二维红外光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图1). 由于地黄中含有大量的水苏糖, 根据炮制过程中二维红外光谱变化规律, 且地黄炮制后变甜, 说明炮制过程中可能有果糖生成, 由此推测地黄炮制的机理包含水苏糖水解的过程(图2), 从而引起药效的变化[9]. 这也提示我们, 中药炮制机理十分复杂, 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可能无法得出可靠的结果, 有必要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分析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 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3 原子光谱

常用的原子光谱分析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荧光光谱(AFS). 原子吸收光谱是指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蒸气时, 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 吸收遵循一般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 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可求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是中药中微量元素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10]. 原子发

图1 地黄炮制过程二维红外光谱图[9]. (a) 生地黄; (b) 炮制5 h; (c) 炮制10 h; (d) 炮制20 h; (e) 炮制40 h; (f) 炮制60 h

秦昆明等: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670

图2 地黄炮制过程中的水苏糖水解示意图[9]

射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 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 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原子荧光光谱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 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这三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但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 非常适合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由于微量元素与中药药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 探索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成为研究中药炮制机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李军等[11]采用AAS 法测定柴胡不同炮制品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在3种炮制品中, 柴胡醋炙品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最低, 酒炙品中Fe 、Mg 、Zn 含量最高. 可见炮制对柴胡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宋秀环等[12]采用AFS 法对不同粒度雄黄及其炮制品中可溶、毒性砷含量进行检测, 实验发现, 矿物药雄黄粒度以100~200目为宜, 酸水淬飞炮制最佳, 在还原性氢气和惰性氩气氛围中保存, 时间短、温度低、湿度小, 产生的易溶剧毒物三氧化二砷(As 2O 3)较少, 通过炮制处理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是矿物药雄黄中炮制的主要目的.

我们实验室也在从事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我们采用ICP-AES 法对山茱萸生品和山茱萸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结果在山茱萸生品溶出液中检出十八种无机元素. 溶出液富含K 、Ca 、Mg 等元素, 炮制后除Cu 明显下降, Ba 、Ni 基本不变外, 其他各种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稀土元素La 、Ce 等元素含量增大明显, 这些变化可能是山茱萸用黄酒蒸制后补肝肾作用增强的物质基 础[13]. 矿物药如自然铜, 雄黄等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基本上由无机物组成, 因此针对微量元素开展矿物药炮制机理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也曾采用ICP-AES 法对自然铜[14], 赭石[15]高温煅制前

后的微量元素进行研究, 发现高温煅制后微量元素的煎出量变化很大(表1), 这些变化是矿物药煅制后药效变化的主要机理.

3 色谱法

3.1 薄层色谱(TLC)

薄层色谱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 形成一均匀薄层, 待点样、展开后,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 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 TLC 操作简单, 色谱结果直观, 具有分离、鉴定双重功能, 是中药分析的常用手段,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实验室在国内较早采用此方法进行中药马钱子的炮制机理的研究. 研究发现, 马钱子经过砂烫炮制后,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水煎液中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士的宁氮氧化物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在水煎液中含量均有所增加[16], 可能是部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士的宁氮氧化物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图3). 进一步研究发现士的

表1 赭石、自然铜的生品及煅制品中微量元素的煎出量比较[14, 15]

样品

钴镍 铁 锰 铬镁 赭石生品(μg/mL)0.0160.014 0.145 0.033 0.0060.243赭石煅制品(μg/mL)0.0270.034 4.519 0.217 0.018 4.718自然铜生品(μg/g)0.6400.680 763.200 16.520 0.24076.280自然铜煅制品(μg/g)

0.800

2.120 9712.000 76.320 0.640

246.000

图3 马钱子炮制过程中的成分转化示意图[16]. 马钱子碱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 R1=R2=OCH 3; 士的宁和士的宁氮氧化物, R1=R2=H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年 第40卷 第6期

671

宁单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确会发生一系列的转化, 生成士的宁氮氧化物等成分[17], 通过对这些成分的药效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性研究[18], 解释了马钱子炮制减毒的机理.

此外, 我们还采用TLC 法研究了马钱子炮制前后其他成分的含量, 如马钱子苷[19]等, 从而基本阐明了马钱子的炮制机理. 但TLC 也有局限性, 如灵敏度低、准确度不高、影响因素较多, 对含量很低的成分不易观察到, 严重制约了它的应用. 近年来, 薄层色谱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出现了高效薄层色谱、微乳薄层色谱[20]等, TLC 正朝着测定过程标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进步将使TLC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3.2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高效液相色谱是以液体溶剂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 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和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HPLC 是目前中药成分分析中极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随着样品纯化技术的提高, HPLC 能够更准确地定量分析中药成分, 是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利用HPLC 技术对山茱萸炮制前后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山茱萸经黄酒加热蒸制后各主要成分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21], 其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明显增加(见图4), 这些成分含量的变化与其药效密切相关, 也是山茱萸的炮制机理的一部分.

王维皓等[22]利用HPLC 方法对生姜、干姜、炮姜、姜炭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比较, 结果从中指认出6-姜辣素、6-姜酚和姜酮3个色谱峰. 从生姜到干姜、炮姜、姜炭的炮制过程中, 6-姜辣素逐渐降低, 6-姜酚逐渐增高, 姜酮在加工至炮姜时出现, 且含量最高, 而干姜和生姜中没有. 可见生姜随着加工炮制火候和条件的逐步剧烈, 所制成的干姜、炮姜、姜炭制品中的酚类成分在含量和成分间的比例上发生了变

图4 山茱萸生品(a)及炮制品(b)的高效液相色谱图[21]. 1, 没食子酸; 2, 5-羟甲基糠醛; 3, 莫诺苷; 4, 獐牙菜苷; 5, 马钱苷; 6, 山茱萸裂苷

秦昆明等: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672

化, 这些变化与其功效的改变息息相关. Liu Z 等[23]利用HPLC 法分析何首乌加热蒸制后新产生成分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氢-吡喃-4-酮(DDMP)和5- HMF 的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 结果发现在高温蒸制的60 h 时间内, 随蒸制时间的延长DDMP 的含量逐渐升高, 至蒸制24 h 达到最高, 随后开始逐渐降低; 5-HMF 的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 这些结果表明何首乌在蒸制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这是何首乌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的主要机理. 由此可见, 中药炮制后功效变化的基础是成分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可以是质变, 也可能是成分的含量和比例的变化, 其中的过程十分复杂, 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3.3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 毛细管为分离通道, 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 具有分离效率高、所需样品少、溶剂消耗少等特点. HPCE 已经日益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碱、黄酮、酚类、有机酸、香豆素及其他成分的分离、鉴别和含量测定[24], 在炮制前后中药成分分析中也已有应用研究. 如高言明等[25]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黄连、黄柏炮制前后小檗碱的含量变化, 发现黄连和黄柏药材经炮制后, 其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下降, 原因可能是在炮制过程中小檗碱因温度增加而被分解.

4 波谱技术

4.1 质谱(MS)

质谱分析是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的测定, 来进行化学成分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质谱能够给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 以及揭示生成碎片离子的裂解方式和有机分子结构类型关系的规律性. 目前, 还出现了串联质谱, 最常见的是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 此技术大大扩展了质谱的应用范围, 在分析组成复杂的中药成分中尤有优势[26],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乌头是一味有毒中药, 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生物碱, 如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但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 乌头的炮制要经过长时间的水加热处理, 将炮制前后的乌头样品分别直接进样, 进行

质谱分析. 结果发现在乌头的乙醇提取液中, 乌头碱(AC, m /z 646)、中乌头碱(MA, m/z 632)和次乌头碱(HA, m /z 616)三种主要毒性成分含量很高; 而在水加热处理后得到的水煎液中, 三种毒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 而苯甲酰乌头原碱(BA, m/z 604)、苯甲酰中乌头原碱(BM, m/z 590)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 m/z 574)的含量明显升高(见图5), 炮制过程中发生的脂交换反应是乌头炮制的机理[27].

在此基础上, 越皓等[28]利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了附子加辅料(甘草)炮制前后水煎液中二萜类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 发现附子与甘草共煎液中的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和乌头碱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单煎液中的5. 67 %、4. 05 %和4. 88 %. 因为在炮制过程中甘草中的成分容易与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及其热解产物发生脂交换反应, 生成毒性更小的脂类生物碱, 同时有少量的双酯型生物碱与甘草中的甘草酸等成分形成了难溶性的沉淀, 上述反应的结果是降低了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从而达到炮制减毒的目的. 这些研究表明, 质谱技术可以用于中药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特别是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的快速鉴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2 核磁共振(NMR)

NMR 技术是利用具有自旋性质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 吸收射频辐射而产生能级跃迁的一门波谱学技术, 是鉴定化合物结构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 NMR 已经被探索应用于中药的鉴别[29], 也有研究用NMR 进行中药成分的定量分析[30], 但是由于仪器昂贵, 这些方法的普及还比较困难. 目前,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 NMR 的应用仍局限于对炮制前后成分的结构鉴定方面. 如Liao PY 等[31]采用化学分离法研究了人参加热蒸制后的化学成分, 采用1D-NMR 和2D-NMR 对这些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 发现分离得到的27个达玛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中, 包括4个新的糖苷类成分, 是蒸制过程中产生的, 说明人参蒸制过程中会产生新成分, 这些成分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对阐明人参的炮制机理有重要意义. 随着NMR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可以大大加快化合物结构鉴定的速度和准确度, 同时NMR 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年 第40卷 第6期

673

图5 乌头乙醇提取液(a)与炮制后水煎液(b)质谱图[27]. AC, 乌头碱; MA, 中乌头碱; HA, 次乌头碱; BA, 苯甲酰乌头原碱; BM, 苯甲酰中乌头原碱; BH,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5 生物分析技术

5.1 电泳技术

电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蛋白质凝胶电泳, 蛋白质凝胶电泳技术经过迅猛发展, 已成为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现代分析技术, 广泛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 凝胶电泳根据脂蛋白颗粒大小将其分离, 脂蛋白通过浓度呈梯度增高的聚丙烯酰胺在电场中移动, 当达到分离极限时, 颗粒的移动停止, 此时的脂蛋白分布图即凝胶电泳图谱具有特异性, 从而达到鉴别药材的目的. 中药炮制前后发生变化的物质多种多样, 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也可能会有变化, 这就有必要采用电泳技术等新的分析手段, 全

面挖掘中药炮制前后的变化. 如张林碧等[32]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以不同的炮制方法制得的人参、僵蚕、鸡内金和虻虫的炮制品与原药材的蛋白质区带图谱, 结果发现4种样品炮制前后均有明显的变化, 其中蒸煮法和砂炒法对药材蛋白质的影响较烘焙法和麸炒法大, 损失多, 原因可能是温度高、时间长的炮制方法使蛋白质损失得更多.

5.2 DNA 分子标记技术

DNA 分子标记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检测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来鉴定中药, DNA 分子标记技术以特异性强、可靠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在中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逐步扩大[33], 方法也日趋完善, 在中

秦昆明等: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674

药炮制机理研究方面也已有了一些应用. 如许腊英等[34]探讨了苍术炮制前后DNA 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对不同产地的茅苍术炮制前后进行DNA 指纹图谱研究. 结果发现, 不同产地的茅苍术生品DNA 指纹图谱一致, 几种麦麸炒苍术的DNA 指纹图谱与生品有较大差异, 主要包括条带较少、缺乏较长碱基对的扩增条带, 说明苍术与麦麸加热炮制后造成DNA 不同程度降解, 另外几种炮制品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说明炮制对药材DNA 分子有较大影响.

6 色谱联用技术

色谱技术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 是中药分析的首选技术, 但是, 对于未知化合物定性方面难以给出可靠信息, 而光谱和波谱技术具有很强的鉴定未知化合物结构的能力, 因此, 将色谱与光谱或波谱联合应用, 已逐渐成为中药现代研究的强有力手段. 近年来, 色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炮制研究中的应用 不断发展和普及,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GC-MS 联用、LC-MS 联用[35]. 一些更先进的联用技术, 如HPCE- MS 联用、LC-MS/MS 联用、HPLC-NMR-MS 联用等也应探索应用于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

6.1 气质联用技术(GC-MS)

气质联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从而实现复杂成分的在线分离和鉴定, 使快速鉴定中药中的成分成为可能, 主要用于分析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36]. 中药经过炮制以后, 其中的挥发性成分会有较大变化, 有含量的变化, 也有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与中药炮制机理密切相关, GC-MS 的应用为阐明这些变化提供了有力手段. 如张帆等[37]利用GC-MS 研究了小茴香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结果表明小茴香经不同辅料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 炮制前后反式-茴香脑含量均最高, 生品中24种化合物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含量均发生了变化. 炮制过程中还发生了成分转化, 共新产生了18种化合物, 这些变化是小茴香炮制后功效改变的基础, 也是小茴香炮制机理之一. 袁子民等[38]对肉豆蔻煨制前 后的挥发油进行GC-MS 分析, 发现肉豆蔻与麦麸 加热煨制后挥发油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新产生了13个成分(见表2), 4个成分消失, 止泻成分甲基

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含量增加, 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降低, 说明肉豆蔻采用水浸泡麸煨进行炮制具有科学意义.

6.2 液质联用技术(LC-MS)

液质联用技术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具有高效分离能力, 而质谱具有高效鉴定能力, 二者联用可以实现中药复杂成分的在线分离和鉴定. 由于中药中大量成分都适用于液相分析, 因此液质联用的产生对中药复杂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起巨大的推动作用[39], 在中药炮制研究中, LC-MS 技术也将成为阐明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 进而阐明中药炮制机理的重要方法. 如周莉莉等[4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HPLC-ESI-MS n )联用技术, 对中药山茱萸的炮制机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电喷雾一级质谱获得了7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 利用质谱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 获得了该类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下的碎裂特征, 在此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和含量分析, 发现山茱萸炮制后, 7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此外, 何忠梅等[41]利用LC-MS 技术研究了芍药炮制前后的变化, 研究发现芍药经黄酒加热炮制以后酚酸类成分含量明显下降, 这些变化是芍药炮制后功效改变的基础.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1 新的仪器分析技术应用不足

光谱技术、色谱技术及多种波谱技术在中药炮制

表2 肉豆蔻炮制后新产生的成分[38]

编号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百分含量(%)

1

α-三环烯 C 10H 16 136 0.028 2

罗勒烯 C 10H 16 136 0.067

3 α, α, α-三甲基苯甲醇

C 10H 14O 150

0.058 4

β-香茅醇 C 10H 20O 156

0.042 5

顺式香叶醇 C 10H 18O 154

0.091 6

茴香酮 C 11H 14O 2 178 0.069

7

β-愈创木烯 C 15H 24 204

0.046 8

石竹烯 C 15H 24 204

0.480 9

反式β-金合欢烯 C 15H 24 204

0.088 10

α-葎草烯 C 15H 24 204

0.034 11

甲基异丁香酚 C 11H 14O 2 178 1.330

12

α-金合欢烯 C 15H 24 204

0.056 13

异榄香脂素 C 12H 16O 3 208 0.026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年 第40卷 第6期

675

机理研究中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HPLC 和GC-MS 在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分析方面. 但是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是极其复杂的, 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很多变化, 采用现有的分析手段可能仍然无法全面解释清楚. 因此, 不能一味套用前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手段, 有必要应用最新的仪器分析方法, 有针对性地探索中药炮制的机理. 目前, 我们在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方面仍显不足, 比如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炮制前后的一些变化, 但在实际研究中仍然应用较少. 很多新近产生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HPLC-NMR)联用技术[42]、毛细管电泳-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CE-ESI-TOF-MS)联用技术[43]、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ESI-IT-TOF- MS)[44]、全二维液相色谱技术(LC ×LC)[45]等在中药炮制原理研究中尚无应用, 需要进一步尝试应用.

7.2 多种分析技术联合应用较少

中药炮制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而阐明这种变化需要依靠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因此, 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 以一种分析手段得到的结果作出结论不够可靠, 也是不够科学和严谨的. 中药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结构的变化, 也可能是成分含量和比例的变化. 在结构变化方面, 不仅仅一些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些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多糖等复杂的化合物体系甚至无机化合物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阐明这些变化仅仅依靠单一的分析模式与分析手段可能无法奏效, 必须采取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联合应用的方法. 既要采用各种光谱和波谱技术, 在宏观层次进行分析[46], 也要通过LC-MS 、GC-MS 、ICP-MS 等分析技术在微观层次进行比较[47], 通过全面比较, 探 索中药炮制前后的变化, 并结合药理学研究以阐明中药炮制的机理. 近年来, 采用这种模式研究马钱

子[16, 48], 地黄[9, 49, 50]等中药的炮制机理已经取得一些进展.

7.3 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可以产生大量的信息, 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也十分重要. 选择更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挖掘潜在的规律, 这对于探索中药炮制机理尤为重要. 近年来, 化学计量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并且在处理中药分析的复杂信息方面显示了较好的前景[51]. 如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宏观的分析手段, 以往仅通过肉眼只能得到一些峰位和基团结构信息, 难以看到内在的不同, 但是通过化学计量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挖掘处理, 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的潜在信息[52]. 由此可见, 在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同时, 也要探索尝试应用多种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 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方法, 挖掘潜在的信息和规律, 这样才能充分地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高效信息收集能力, 充分利用这些信息, 探索中药炮制的机理.

8 结论与展望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 历代医药学家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炮制经验, 这是我们进行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 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将为探索中药炮制前后的变化, 进而阐明中药炮制机理提供重要手段. 中药炮制机理研究是揭示中药神秘的面纱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充分借鉴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进行中药炮制机理的分析和探索. 相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中药炮制这一项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最具原创性的理论和制药技术一定会走向全世界, 一定会为护佑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致谢

本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3438 & 30472192)和科技部“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2006BAI09B06- 04)资助, 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蔡宝昌. 中药炮制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2 吴皓, 蔡宝昌, 史小良, 叶定江. 半夏姜制对动物刺激性及毒性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1993, 18(7): 408—410

秦昆明等: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3Xie PS, Chen SB, Liang YZ, Wang XH, Tian RT, Upton R.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analysis—a rational approach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J Chromatogr A, 2006, 1112 (1-2): 171—180

4Mao JJ, Xu JW. Discrimin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by molecular spectroscopy and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Spectrochim Acta A, 2006, 65(2): 497—500

5徐自升, 蔡宝昌, 张弦. 怀山药炮制前后TLC,UV及HPLC图谱的变化.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2): 190

6乌莉娅·沙依提, 康金国, 李宇晶. 维吾尔药孜然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及紫外光谱变化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1, (39): 39—

40

7Tian G, Wu Q, Sun SQ, Noda I, Chen GQ. Study of thermal melting behavior of microbial polyhydroxyalkanoates using two-dimensional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Appl Spectroscopy, 2001, 55(7): 888—893

8Xu CH, Sun SQ, Guo CQ, Zhou Q, Tao JX. Multi-steps infrared macro-fingerprint analysis for thermal processing of Fructus viticis.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2006, 41(1): 118—125

9Yu L, Sun SQ, Fan KF, Zhou Q, Noda I. Research on processing medicinal herbs with multi-steps infrared macro-fingerprint method.

Spectrochim Acta A, 2005, 62(1-3): 22—29

10Yuan XD, Ling KH, Keung CW. The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y flow injection–mercury hydride system and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Phytochem Anal,2009, 20(4): 293—297

11李军, 姜华, 韩建国, 蒋长虹. 柴胡炮制前后总皂苷及5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1): 4984—4985

12宋秀环, 浦昀, 张甲生. 矿物药雄黄炮制、存放与毒性砷含量监测试验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2007, 27(11): 1760—1763

13丁霞, 朱方石, 余宗亮, 董李娜, 蔡宝昌. 山茱萸炮制前后宏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成分比较研究.中药材, 2007, 30(4): 396—399

14高婵, 李伟东, 李俊松, 丁霞, 蔡宝昌. 自然铜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 16(2): 47—48

15刘丹, 李俊松, 李伟东, 丁霞, 蔡皓, 蔡宝昌. 赭石炮制前后11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12): 2577—2578 16Cai BC, Hattori M, Namba T. Changes in alkaloi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s of Strychnos nux-vomica on traditional drug-processing. Chem Pharm Bull, 1990, 38(5): 1295—1298

17蔡宝昌, 吴皓, 服部征雄, 难波恒雄. 士的宁加热反应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1994, 29(5): 302—303

18Cai BC, Nagasawa T, Kadota S, Hattori M, Namba T, Kuraishi Y.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crude alkaloids from the processed and unprocessed seeds of Strychnos nux-vomica in mice. Biol Pharm Bull, 1996, 19(1): 127—131

19蔡宝昌, 何亚维, 赵春忠, 吴皓. 炮制对马钱子中马钱子苷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 1994, 19(6): 345—346

20Cui SF, Fu BQ, Lee FSC, Wang XR. Application of microemulsion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for the fingerprinting of licorice (Glycyrrhiza spp.). J Chromatogr B, 2005, 828(1-2): 33—40

21Du WF, Cai H, Wang MY, Ding X, Yang H, Cai BC.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active components in crude and processed Fructus Corni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 48 (1):194—197

22王维皓, 李娟, 高慧敏, 王智民, 张丽. 从HPLC特征图谱分析姜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药物分析杂志, 2009, 29(8): 1248—1252

23Liu Z, Chao Z, Liu Y, Song Z, Lu A. Maillard reaction involved in the steaming process of the root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Planta Med, 2009, 75(1): 84—88

24Li SP, Li P, Dong TT, Tsim KW. Determination of nucleosides in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Electrophoresis, 2001, 22(1): 144—150

25高言明, 王建科, 李健, 陈飞, 李维勇.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黄连、黄柏炮制前后小檗碱的含量.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371—373

26Yang M, Sun JH, Lu ZQ, Chen GT, Guan SH, Liu X, Jiang BH, Ye M, Guo DA. Phytochemic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11): 2045—2062

27Wang Y, Shi L, Song FR, Liu ZQ, Liu SY. Exploring the ester-exchange reactions of diester-diterpenoid alkaloids in the aconite decoction process by ele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03, 17(4): 279—284

28越皓, 皮子凤, 赵宇峰,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附子炮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分析化学, 2007, 35(7): 959—963

29Kang J, Choi MY, Kang S, Kwon HN, Wen H, Lee CH, Park M, Wiklund S, Kim HJ, Kwon SW, Park S.Application of a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metabolomics approach combined with 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discriminant analysis as an efficient tool for discriminating between Korean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24): 11589—11595

30Li CY, Xu HQ, Han QB, Wu TS. Quality assessment of Radix Codonopsis by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11): 2124—2129

676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年第40卷第6期

31Liao PY, Wang D, Zhang YJ.Dammarane-type glycosides from steamed notoginseng. 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 (5): 1751—1756

32张林碧, 宋宝珠. 用凝胶电泳观察比较人参、僵蚕等药材炮制前后的变化. 中药材, 1991, 14(4): 26—27

33Zhao ZL, Leng CH, Wang ZT.Identification of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and the adulterant species based on cpDNA rbc L and translated amino acid sequences. Planta Med, 2007, 73(11): 1230—1233

34许腊英, 夏险峰, 毛维伦. 中药苍术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研究. 中成药, 2006, 28(5): 674—676

35Drasar P, Moravcova J. Recent advances in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al plan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s. J Chromatogr B, 2004, 812(1-2): 3—21

36Yu YJ, Huang TM, Yang B, Liu X. Development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ith microwave distillation and simultaneous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ginger. J Pharm Biomed Anal, 2007, 43(1): 24—31

37张帆, 李臻, 田树革, 马丽. 民族药小茴香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7): 829—832

38袁子民, 王静, 吕佳, 贾天柱. 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9): 737—739

39Han T, Zhang QY, Zhang H, Wen J, Wang Y, Huang BK, Rahman K, Zheng HC, Qin LP. Authent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hemical profile of Xanthium fruit (Cang-Er-Zi)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array detec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Anal Chim Acta, 2009, 634(2): 272—278

40周莉莉, 刘志强, 吴国光, 宋凤瑞, 刘淑莹. 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质谱研究.化学学报, 2008, 66(24): 2712—2716

41何忠梅, 孙佳明, 张辉, 王华.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芍药和酒芍药的水溶性化学成分. 分析化学, 2009, 37(8): 1201—1205

42Chen P, Li C, Liang SP, Song GQ, Sun Y, Shi YH, Xu SL, Zhang JW, Sheng SQ, Yang YM, Li M.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eight water-soluble constituents in tubers of Pinellia ternata and in tea granules from the Chinese multiherb remedy Xiaochaihu-tang. J Chromatogr B, 2006, 843(2): 183—193

43Chen JH, Zhao HQ, Wang XR, Lee FS C, Yang HH, Zheng L. Analysis of major alkaloids in Rhizoma coptidi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electrospray-time of flight mass sectrometry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electrolytes. Electrophoresis, 2008, 29(10): 2135—2147

44Zheng CN, Hao HP, Wang X, Wu XL, Wang GJ, Sang GW, Liang Y, Xie L, Xia CH, Yao XL. Diagnostic fragment-ion-based extension strategy for rapid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rial components of homologous families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using high-resolution LC-ESI-IT-TOF/MS:Shengmai injection as an example. J Mass Spectrom, 2009, 44(2): 230—244

45Liu YM, Xu Q, Xue MY, Zhang FF, Liang XM. Two-dimensional LC-MS analysis of components in Swertia franchetiana Smith. J Sep Sci, 2008, 31(6-7): 935—944

46Lau CC, Chan CO, Chau FT, Mok DKW. Rapid analysis of Radix puerariae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11): 2130—2135

47秦昆明, 方前波, 蔡宝昌. 指纹图谱技术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2): 287—293

48Wu W, Qiao CF, Liang ZT, Xu HX, Zhao ZZ, Cai ZW. Alkaloid profiling in crude and processed Strychnos nux-vomica seeds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 Pharm Biomed Anal, 2007, 45(3): 430—436

49温学森, 杨世林, 马小军, 郑俊华. 地黄在加工炮制过程中HPLC谱图的变化. 中草药, 2004, 35(2): 153—156

50刘明,李更生,王慧森,卢鹏伟. 地黄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益母草苷的含量测定及其动态变化. 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9): 658—660

51梁逸曾, 易伦朝, 许青松. 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化学计量学.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8, 38(4): 278—287

52Zhou XL, Sun PN, Bucheli P, Huang TH, Wang DF. FT-IR methodology for quality control of arabinogalactan protein (AGP) extracted from green tea (Camellia sinensis). J Agric Food Chem, 2009, 57(12): 5121—5128

677

秦昆明等: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QIN KunMing, SHI Yun, TAN XianHe, LU TuLin, WU Hao & CAI BaoChang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 mainly depend on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Many advanced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esd in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It has promoted clarifing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control level of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pieces. This paper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some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reviews some applications of those techniques in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Keywords: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chanism

678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 各种炮制方法说明,药物疗效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药物本身,而且与炮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炮制一定要适度。 修制 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

等。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10、切:切法广泛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将原药或润软后的药材,按不同的药物用刀或切片机切成片或小块。一般分横切的园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切片的厚薄长短,简介如下:(1)根、根茎和藤类: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如独活、川芎等;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如肉苁蓉、锁阳等,形状细长的可切成小段,约长1—1.5cm,如茅根、芦根,夜交藤等。(2)皮类:质地坚硬而厚可切成丝丝,宽约6mm,如厚朴、黄柏;质地较疏松而薄的可切成宽丝,宽约1—1.5cm,如杜仲;质地松脆者可不切,如地骨皮、远志等。(3)叶类:质地厚而韧者,不易碎者,切成宽约o.3-1.5cm的丝,如枇杷叶、石苇等。(4)全草类:茎较细一般可切成长1.5cm的段,如麻黄、

中药炮制

1.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中药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2.饮片: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3.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炮制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4.中药炮制的起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具备以下条件而产生的。①中药的发现与应用②火的出现与应用(炮生为熟,是中药炮制的雏形)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5.中药炮制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①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②金元、明时期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③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④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6.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雷敩编撰,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第二部炮制学专著《炮炙大法》,缪希雍,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的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贮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为十七种,即雷公炮炙十七法。第三部,《修事指南》,张仲岩,较为系统叙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进一步深化了中药炮制理论。 7.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9.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运用中药七情合和的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确定炮制的基本原则。制则: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的辅料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用药性相同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相恶为制:(减弱烈性,如麸炒枳实缓和其破气作用);相喜为制(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制法:制其形,性,味,质 10.生熟理论:总结中药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并用于指导炮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理论。内容:①生泻熟补②生峻熟缓③生毒熟减④生行熟止⑤生升熟降⑥生降熟升11.土制补中、米泔水制去燥性和中、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矾汤制去辛烈而安胃、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姜制发散、盐制走而软坚、酒制升提、麸制抑酷性而和胃、猪胆汁制泻火、黑芝麻制润燥而益阴、蜜制和中益元、醋制入肝而住痛、糯饭米制润燥而泽土12.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辛温姜制苦寒栀子)②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味(苦寒的胆汁制黄连)③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用途(生地制熟,甘寒→甘温)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黄柏原清下焦湿热之药,酒制后作用向上,兼清上焦之热)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作用重点可以发生变化,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增强,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相应的减弱,使其功效更加专一。(益智仁入脾、肾经,

药典药材炮制方法

附录ⅡD.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方法,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 2013 届大专中药专业毕业(中药炮制技术)考试 【A型题】 1、炮制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现最常用() A、修整B 、炮炙C、修治D、修制E、炮制 2、最早提出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医药家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张仲岩 D、陶弘景 E、陈嘉谟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是() A、《本草纲目》 B、《炮炙大法》 C、《太平 圣惠方》 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4、“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 则气味反失。”记载于() A、《本草纲目》 B 、《炮炙大法》C、《太平圣 惠方》D《本草蒙筌》E、《本草发挥》 5、我国医药学史上最早的炮制专著是() A、《炮炙大法》 B、《修事指南》 C、《神农本草经》D《雷公炮炙论》E、《本草纲目》 6、《炮炙大法》成书的时间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汉代 C、南北朝刘宋时期D 、明代 E 、请代 7、归纳提出传统制药原则的作者() A、张仲岩 B、李时珍 C、缪希雍 D、陈嘉谟 E、徐大椿 8、下列药物与辅料的炮制属“相畏为制”的是() A、酒制大黄B 、盐制黄柏C、姜制半夏D、蜜制百合 E 、麸炒枳实 9、下列药物与辅料的炮制属“相恶为制”的是() A、酒制大黄B 、盐制黄柏C、姜制半夏D、蜜制百合 E 、麸炒枳实 10、《中国药典》正式把中药炮制作为法定内容予以收载的最早版本是() A、1953 年版B 、1963 年版C 、1977 年版D 、1985 年版E 、1995 年版 11、下列药物与辅料的炮制,属“反制”的是() A、姜制黄连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仙茅 D、姜制厚朴 E、姜制草果 12、炮制能使所含毒性大的生物碱水解,生成毒性 小的生物碱的药物是() A、麻黄 B、川乌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3、为防止饮片变红和所含生物碱损失,不宜暴晒的药物是() A、川乌 B、麻黄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4 、有效成分为苷类的药物,一般不用或少用()A、炒黄B、酒制C、醋制D、蒸E、煮 15、含鞣质类的药物炮制加工时,一般不用() A、铜器 B、瓷器 C、铁器 D、竹器 E、木器 16、中国药学史上第一位总结炮制方法的医药家是() A、陈嘉谟 B、缪希雍 C、李时珍 D、张仲景 E、陶弘景 17、下列只起到中间传热体作用的辅料是() A、麦麸B 、米C、土D、蛤粉E、河砂 18、下列蜂蜜有毒,不能作为炮制辅料的是() A、枣花蜜 B、杜鹃花蜜 C、荔枝蜜 D、养麦蜜 E、山白蜜 19、中药饮片的含水量一般应控制在() A、3%以下B 、4%以下C 、5%以下D 、6%以下 E、7% 13% 20、易泛油的药物是() A、黄芪 B、薄荷 C、冰片 D、苦杏仁 E、芒硝 21、易风化的药物是() A、芒硝 B、青盐 C、冰片 D、苦杏仁 E、鹿角胶 22、药物贮存时,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A、20%---30% B 、30% 40% C 、40% - 50% D 、50%—60% E、60%—70% 23、丹参中若含有少量杂草等杂质,除去的方法宜用() A、挑选法 B、筛选法 C、风选法 D、洗法 E、漂法 24、药材分档最常用的方法是() A、产地分档 B、挑选法 C、筛选法 D、风选法 E、水选法 25、沸水烫后才易去皮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苦杏仁 C、北沙参 D、草果 E、白果 26、除去枇杷叶绒毛的方法是() A、挖去毛 B、刷去毛 C、燎去毛 D、烫去毛 E、刮去毛 27、需临用时去皮壳的药物是() A、知母 B、苦杏仁C北沙参D、巴豆E、黄苓 28、茎与根作用不同,需分开分别药用的是() A、麻黄茎与根 B、党参茎与根 C、桔梗茎与根 D草乌茎与根E、川牛膝茎与根 29、核具滑精副作用,需产地趁鲜去核的药物是 () A、乌梅 B、山楂 C、山茱萸 D、大枣 E、诃 子 30、为了便于调剂和制剂,需揉搓成团的药物是 () A、麻黄 B、竹茹 C、大腹皮 D、香附 E、金 樱子

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分析思路

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分析思路 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何促进中医药学的良性发展,是中医药学者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药炮制作为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之一,是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1]。因此,结合中药炮制的内涵及其意义,对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对于实现中药炮制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是很有必要的。 1中药炮制及其重要意义 1.1中药炮制的内涵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1.2中药炮制的重要意义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商品形式,中药材不可直接入药,必须经过炮制成中药饮片以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显著区别之一[2]。中药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3]。中药材经过一定炮制方法处理后,其中的化学成分、性味、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中药制剂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4]。 2中药炮制发展现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 中药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中药炮制更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同时又因为其相关理论进展较快,所以也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中药炮制的前提是必须要对其炮制原理具有足够的了解,而若想进一步发展这门学科,更需要不断研究相关理论及不断改进炮制工艺,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饮片质量标准,进而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保障其疗效。由于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掌握这种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够提高炮制效率。该文主要对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使中药药效得到最大发挥和利用。 标签:中药;中药炮制;化学机理;反应 Study on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N Pei-ye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Island Hospital,Dongying,Shandong Province,2570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and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subject,bu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its related theory is progressing rapidly,so it belongs to a new subject.The premi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cessing is to have a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its processing principle,and to further develop this discipline,but also need to continue to study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processing technology,to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quality standards,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protect its efficacy. Because of the obvious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need to master the law of the change,so as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which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cessing;Chemical mechanism;Reaction 区别于天然药物,中药在使用之前需要先进行炮制,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在炮制之后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而这些化学变化会使得中药在炮制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性味和功能。所以,研究中药炮制机理的首要内容就是要研究中药在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中医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多味中药在炮制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 第十八章复习思考题 1何谓烘焙法?举例。 2.肉豆蔻煨制的作用是什么? 3.何谓提净法?举例。 4. 何谓水飞法?其目的是什么?举例。 5.不同原料干馏时有何特性? 杀酶保苷:黄芩、苦杏仁、酸枣仁、天麻、介子 吸湿回润:牛膝、当归、玄参 先炒药后加辅料:知母、没药、乳香、五灵脂、车前子、百合 四制香附的辅料:生姜汁、食盐水、黄酒、米醋 六神曲的辅料:面粉、苦杏仁、赤小豆、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草 马钱子——砂炒;蕲蛇——酒炙;磁石——煅淬;干姜——炒炭;斑蝥——米炒; 淫羊藿——油炙;当归——酒炙;山药——土炒;枳壳——麸炒;何首乌——黑豆汁蒸;苍术——麸炒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剖开法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的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也叫“看水头”。 煅炭——药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煅烧成炭。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对抗同贮法——将同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半夏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地黄 增强药物疗效——醋炙柴胡 改变或增强药物的趋向作用——酒大黄 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香附 便于调剂和制剂——蛤粉烫阿胶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蒸桑螵蛸

矫臭矫味,利于服用——醋炙乳香 产生新功效——血余炭、石膏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药物毒性 试述川乌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1)炮制方法: 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川乌: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2)炮制作用: 生川乌有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多外用。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3)炮制原理: 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可变成毒性更小的醇胺型生物碱。 试述大黄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大黄——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消积化瘀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 试述半夏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生半夏——外用 清半夏——燥湿化痰 姜半夏——降逆止呕 法半夏——祛寒痰,调和脾胃 试述当归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当归——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土炒当归——增强入脾补血的作用,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当归炭——止血和血 试述黄连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中药炮制实训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主编梁德海 参编李兴然 孙福生 高新芳 赵玉贵 亳州市景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10年07月

编写说明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依据国家劳动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行业工人等级标准》(高级“中药炮炙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产品开发专业、中药学专业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中药类相关专业使用。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书通过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评判,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炮制品质量检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各饮片厂及参阅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编者 2010年07月

目录 项目2 净选加工 2-1净选加工(传统炮制) 2-2净选加工(现代炮制) 项目3 饮片切制 3-1饮片切制(传统炮制) 3-2饮片切制(现代炮制) 项目4 清炒法 4-1清炒法---炒黄(传统炮制) 4-2清炒法---炒焦(传统炮制) 4-3清炒法---炒炭(传统炮制) 4-4清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5 加固体辅料炒法 5-1加固体辅料炒法---麸炒、米炒(传统炮制) 5-2加固体辅料炒法---砂炒(传统炮制) 5-3加固体辅料炒法---土炒、滑石粉炒和蛤粉炒(传统炮制) 5-4加固体辅料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6 炙法 6-1-酒炙、醋炙(传统炮制) 6-2盐炙、姜炙(传统炮制) 6-3蜜炙、油炙(传统炮制) 6-4炙法(现代炮制) 项目7 煅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8 蒸、煮、燀法 8-1蒸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8-2 煮燀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9 复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实训10 其他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1发酵法、发芽法、制霜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2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干馏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附录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卢红星 摘要:中药炮制去毒常用净制、水浸泡、加热、去油制霜、水飞、提净等方法,以去除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结构,降低毒性成分含量等。通过对炮制去毒方法及原理的探讨,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毒性中药;炮制;去毒;原理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107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3)-01-0195-02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安阳455000)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需经炮制后才可应用于临床, 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毒性中药的炮制更应引起重视。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每起沉疴。正确掌握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去毒原理,能使中药材更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充分发挥疗效,也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1 净制直接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 净制是除去中药材杂质和非入药部位,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萸肉“去核免滑”等,苦楝皮外层毒性较大,用时应彻底剥离。再如蕲蛇头部毒腺含有较多出血性毒素、少量神经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死亡,去头后降低毒性。斑蝥净制去头足翅,去头翅后镁、锌、钙等抗癌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去足翅后有害元素铅含量降低[1] 。 2 水浸泡使毒性成分水解或转化为毒性较低成分和有效治疗成分 乌头、半夏、南星、附子等用大量清水长时间浸泡, 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中,并多次换水使毒性成分流失以降低毒性。如乌头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其水解产物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较易溶于水。通过水漂使生物碱大量流失而使药物毒性降低。商陆在淋润软化过程中,其毒性成分商陆毒素溶解和水解,使商陆毒性降低。3 加热法使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或转化 加热法即是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达到去毒目的。如川乌水煮后,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 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其毒性较小;再进一步将C 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 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更弱, 但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马钱子经过砂炒或油炸后,其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异士的宁和异马钱子碱等开环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形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2] 。乳香、没药为树脂类药物,含大量挥发 油,对胃有强烈的刺激性,常引起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经炒焦后喷醋,使挥发油含量大减而降低了毒性。露蜂房内的蜂房油是一种含有毒成分的挥发油,经炒黄后,能使部分油挥发而降低毒性,同时又矫正臭气。4 加辅料共制使毒性成分分解、中和、被吸附或与毒性成分产生沉淀 炮制所用辅料如醋、甘草、生姜、黑豆、白矾、麦麸、面粉等可以减低毒性。如芫花经醋制后,能降低芫花酯甲的含量而降低毒性。大戟含毒性成分为大戟苷,有类似巴豆油和斑蝥素的刺激作用,用醋炮制后,可使大戟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苷元和糖,苷元的毒性低,又难溶于水,故可降低刺激性及毒性。藤黄常用豆腐蒸制,由于豆腐含碱性蛋白质,藤黄毒性成分为藤黄酸,共煮后酸碱中和而降低毒性。同时豆腐蒸制后呈蜂窝状可吸附毒物。天南星的毒性成分是苛辣性毒性成分,炮制用生姜、白矾、甘草,生姜本身有解毒功能,并与天南星有协同作用。白矾在水中溶解后生成带负电荷的氢氧化铝,呈凝胶状,可吸附生物碱、甙等而解毒。甘草含有的甘草酸具有类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甘草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能与含羟基等有毒物质混合,生成难于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而达到解毒目的。现代药理研究,甘草甜素对破伤风毒素、蛇毒、细菌毒素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均有一定解毒作用。5 去油制霜使毒性成分含量下降 去油制霜即是将富含油脂性的药物去油制成松散· 591·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所谓中药炮制,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举例言之,我们到中药铺去抓药时,药剂师手里拿着一杆秤,然后拉开一排排棕褐色的小木抽屉,从中抓出一把把的药材配在一起。这种药,就是经过中医独特的炮制技术而成的。经过炮制以后的中药,不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而且方便运输和储存,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之一。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全川中药资源约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75%左右。尤其是成都地区,由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深厚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使成都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之乡。在中药炮制技术领域,成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很大的影响力,有一大批知名的中医师和药工云集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起源: 中药炮制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出现了大量炮制中药的内容。成都地区的中医药发展具有悠久的传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成都尚有大小药房近百家,它们基本上都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从事中医治病和药材炮制,即临街的店堂作为医生坐堂应诊、饮片配方的地方,而店堂后面则是加工炮制饮片的作坊。由于当时的中医行业十分兴盛,所以各店均有自己独特的炮制技艺,生产药效灵验、质量优良的中药制品。 发展: 1956年,成都所有的中药店铺合并为同仁堂、庚鼎药房、精益堂三家规模较大的药店。文革初期,又再次合并为工农兵药厂。改革开放初期,更名为成都中药厂。在时代的剧烈变化中,成都的中医药行业始终拥有一批精通中药炮制技术的骨干人员。尤其是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成立以后,还特地聘请成都药材站炮制技术骨干、人称“药王”的徐楚江作为特聘教师,并吸收冯相贤、欧建忠等经验丰富的老药工为实验指导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药炮制人才。徐楚江教授编写的《中药炮制学》,更是奠定了成都在全国中药炮制技术方面的特殊地位,“药王”徐楚江也因此成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全国中药炮制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特点: 由于中药炮制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制药技术,它跟中医一样,在很多人眼中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些神奇的植物和药材,经过晾晒和加工,然后以不同的比例配制在一起,用砂锅煎熬成或微苦或甘甜的药液,人们喝下去以后,就能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神秘而亲近自然的特点。 现状: 成都的中药炮制技术虽然具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但是由于中医传承的固有规律,比如药物炮制的火候相当于现在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多是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其经验性、主观判断性的因素较强。因此,随着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药工的逐渐谢世,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也面临着消亡或变异的危险。比如成都中药

中药炮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药炮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提出阐明了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阐明了影响中药炮制的因素及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案,最后分析了中药炮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药炮制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发展趋势 中药炮制是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趋蓬勃发展,中药炮制也与时俱进,应用较为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加快了自身的发展。中药炮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了炮制技术,其中也存在制约因素,但是中药炮制现代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复习文献,结合自己的观点对中药炮制的发展作一综述。 一现阶段中药炮制的现状 1、中药炮制的现代观点 目前认为,药物的药理作用,取决于药物所含物质的理化性质。中药的炮制过程,经过水浸、加热、酒、醋、蜜等处理,其性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后者直接影响到中药疗效的建立。近年来,对传统中药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特点等多角度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去除或增加药物的化学结构,从而使药物获得极高的药理作用,并增加药物间的协调性。 2、中药炮制的现代方法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传统炮制方法的运用和改进,如附片的去毒水解加工法,麦制作神曲法,远红外线烘干法等。这些方法既继承了传统中药的炮制理论,又结合了现代研究与手段,使药物的作用更加明显。(2)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以药物的作用单位为主,进行药物的提取。这是一种特殊的中药炮制方法,其特点是能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药理作用。目前国内开展的中药作用基团的研究,可以理解为是对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炮制方法一种全新的探索。 二影响中药炮制发展的因素 虽然现代中药炮制技术不断改进,但其研究的进度依然比较缓慢,同时也对中药制剂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制约作用。 1、炮制药材使用不规范性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净制简单粗糙,不合规格标准,常掺杂泥砂等杂草物“如双花、公英等应进行筛洗、挑选,但是往往草草处理即装斗调配”;全草类药用地上部分的不除去根部,含大量泥砂,粉屑,如仙鹤草、金钱草等,这样加工出来的药材在质量上临床疗效就不得而知。 2、古老中药炮制方法不合理性 中药炮制因历史、社会、个人观点及封建迷信等多种原因,所保留下来的部分炮制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坚决抛弃“如用粪便类炮制方法”等方法,粪便类的有害成分及微生物可对主药产生污染;中药加工时用硫磺熏制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作用是漂白、杀虫,但硫磺中含有砷,可增加被熏制药物的砷含量;另外,在熏制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硫,若被熏制药物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500Lg/g,这些药物在直接炮饮时可产生咽喉疼痛、胃部不适等反应。 3、中药多渠道流通,炮制混乱 中药炮制流传着“三分浸,七分润,洗药为师傅,切药为徒弟”的谚语,说明中药炮制不是那么简单地把药切完就完事,洗润药材很有讲究,市场上白术,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肖永庆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材为三者之龙头。在保持中药材生产道地性前提下,实现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和产地加工等一整套符合GAP要求的规范化生产管理及技术要求,提供品质优良可控的中药材原料,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中药材科研及生产者的主要任务。中药饮片居中药材和中成药之间,饮片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而且也关系到中成药的临床疗效。采用基源明确、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原料,按照规范化的炮制技术,进行严格而认真的净制、切制和炮炙处理,生产出品质精良可控的中药饮片,是中药炮制科研及生产者所肩负的艰巨任务。而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要求和组方原则,采用优质中药饮片投料和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制成品质精良可控的中成药供应临床使用是中药制剂科研及生产者的职责。所以,中药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药材栽培及加工、饮片炮制、制剂、化学、药理、毒理、企业管理、市场策划等众多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开展一系列严密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一大特色。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中医临床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是“汤药”和“中成药”。而汤药和中成药的原料均是处方标明的生、熟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严格地讲,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实为中药饮片的属性。 因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进而根据其炮制原理,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方法规范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逐步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以确保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对于整个中药现代化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事实表明,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的现代化应该是具有中药特色的现代化。忽视其特色的“现代化中药”,也就失去了中药的优势。 由于在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影响饮片质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而在相当多的饮片炮制原理还未研究清楚的情况下,无法科学地评价这些不确定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基本弄清中药饮片炮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来进行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以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对炮制原理进行研究需要如化学、药理、分析、统计等多学科的参入,共同研究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其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用来指导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炮制加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立而又与上述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当然中药炮制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而显得比较脆弱一些,但是,它的特色是任何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正因为如此,炮制学科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炮制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得到发展。炮制学科的发展需要炮制学科科研、教学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各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炮制方法 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中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挫成粉末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摈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掖体辅料徐徐入内,在

中药炮制技术试题卷

《中药炮制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寄语:九蒸九晒成熟地,千锤百炼方成钢。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共10分) ? 中药炮制 : 2.复制法: 3.烘焙法: 4.发酵法: 5.饮片切制: 二、填空题 (每空 0.5分,共10分) 1 .醋炙法适用于炮制 、 、 的 药物。 2.燀杏仁时要注意 、 、 。 3.何首乌生品具有 的功能,经 制后,则具有 、 的作用。 4.漂洗法多适用于 、 、 。 5.山楂 长于 ,炒山楂善于 ,焦山楂长于 ,山楂炭具有 的作用。 6.清除药物中所含杂质时,常 用 、 、 、 四种方法。 三、A 型题(每题 1分,共20分) 1. 易风化的药物有( ) A 白矾 B 石膏 C 硼砂 D 芒硝 E 石英 2.药物贮存的最佳温度是( ) A 10~15℃ B 15~25℃ C 15~20℃ D 10~20℃ E 10~

25℃ 3.“饮片”的提出者是() A 张仲景 B 吴仪络 C 陈嘉谟 D 葛可久 E 王好古 4.采用指掐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的是() A 白术 B 大黄 C 牛膝 D 枳实 E 白芍 5.饮片切制时出现翘片现象是由于() A 外部含水量太过 B 内部含水量太过 C 刀具不锋利 D 没润透 E 伤水6.制巴戟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 酒炙法 B 酒蒸法 C 甘草汁煮法 D 甘草汁蒸法 E 盐炙法 7.淡豆豉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 发酵法 B 发芽法 C 干馏法 D 制霜法 E 烘焙法 8.采用醋蒸法炮制的药物有() A 五味子 B 黄精 C 肉苁蓉 D地黄 E 山萸肉 9.采用煅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 蛤壳 B 钟乳石 C 金精石 D 海浮石 E 自然铜 10.属于反制的炮制品是() A 炙淫羊霍 B 酒川芎 C 酒仙茅 D 盐知母 E 酒黄连 11.醋制后缓和峻泻作用的药物是() A 甘草 B 黄柏 C 厚朴 D 柴胡 E 商陆 12.适宜采用砂烫醋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 穿山甲 B 水蛭 C 骨碎补 D阿胶 E 白术 13.朱砂最佳的炮制方法是() A 干研法 B 水飞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E 球磨机研磨 14.香附的炮制品不包括( ) A 醋香附 B 四制香附 C 酒香附 D 香附 E 盐香附 15.发芽法要求的芽长为() A 0.5cm B 1.0cm C 0.2cm D 0.2~1.0cm E 0.5~1.0cm 16.炮制250kg百合需要炼蜜() A 10kg B 12.5kg C 15kg D 20kg E 25kg 17.当归合理的切制方法是() A 冷水浸润软化切薄片 B 冷水浸润软化切厚片 C 露润后切厚片 D 露润后切薄片 E 温水润软切厚片 18.采用盐炙法炮制的药物是() A 川芎 B 桑枝 C 三棱 D 补骨脂 E 厚朴 19.下列药材除何种外,均需去毛()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狗脊 D 骨碎补 E 款冬花 20.通过煮制后,降低其毒性的药物是() A 白果 B 常山 C 硫黄 D 苦杏仁 E 附子 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砂烫马钱子的作用是() A 质地变脆 B 易于粉碎 C 降低毒性 D 便于去毛 E 矫正不良气味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得方法,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炮 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就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得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得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得限度。 9、泛油:泛油就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 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得现象。 10、变色:变色就是指饮片得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就是指某些含结晶水得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 末状态得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就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得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 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得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就是采用两种以上得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 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就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得方法,人为 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得。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就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 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得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17、分档:为了便于炮制,把药物按大小、粗细进行分类得方法,称为分档。 18、挑选:挑选就是用手挑拣去混在药材中得杂质、霉败品;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或将药材分 档得方法。 19、筛选:筛选就是根据药材与杂质得体积大小得不同,选用不同规格得筛或罗,以除去杂质 或进行分档得方法。 20、风选:风选就是利用药材与杂质得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药材与杂质分开得方法。 21、水选:水选就是用多量清水洗涤或浸漂药材,以除去杂质得方法。 22、芦:芦又称芦头,一般指药材残留得根头、根茎、残茎、叶基等非药用得部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