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李宏斌

(安徽省合肥市中山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中药临床用药疗效;本文就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物性能;临床疗效

中药多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必须经过产地采收加工才能成为药材,将药材通过严格的加工炮制,使之成为供临床配方、调剂、制剂的中药饮片。中药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使临床用药安全、平稳、有效;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或趋势;便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煎出;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矫臭矫味,便于服用,提高药物净度;除去杂质和非用药部位、提高药物的洁净度;增加新品种、制造新药,产生新疗效。根据临床需要炮制各种合格的中药饮片。

1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中药的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内容。中医就是借助药性的偏性治疗阴阳偏盛、偏衰的病变。如果药性偏温或偏寒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避免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可以采用炮制的方法加以纠正,增强或改变药性,使之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比如:黄连苦寒之性甚强,经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若以苦寒的胆汁制后,更增强了黄连的苦寒之性[1]。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黄柏生品清下焦湿热,酒炙后作用向上,兼清上焦之热;黄芩酒炒后可增强上清头目之热作用等。用辅料炮制药物可以增强或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所谓醋制入肝、蜜制入脾、盐制入肾等。药物经炮制后,作用范围可以发生变化,如益智仁入脾、肾经,盐制后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总之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能使之更有效地发挥治疗功能。

2 中药炮制可以增强中药的疗效

中药炮制能够改变药物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使之克服毒副反应,充分发挥疗效,如生大黄含游离蒽醌1.01%,熟大黄含游离蒽醌1.50%,故泻下作用减弱,而抗菌作用增强,这为大黄制后用于膀胱湿热、黄疸、积滞泻痢等提供依据[2]。炉甘石主含ZnC O

3

,经高温煅烧后变为Zn O,粒径变小,而炉甘石抑菌活性主要取决于Zn O的含量和粒径大小,因此炉甘石煅烧后具有消炎、止血、生肌作用[3]。通过炮制能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有效成分溶解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煎液中该成分的含量,如含生物碱类中药,因游离生物碱难溶或不容于水,而生物碱盐类则易溶于水,故多采用醋制的方法使生物碱成盐,增加了在煎液中的溶解度。生延胡索生物碱煎出量为25%而醋制延胡索生物碱煎出量为49.03%,增强其止痛作用。生黄连含小檗碱5.90%,酒炒后含小檗碱5.84%,但生黄连小檗碱溶出率为58.17%,而酒黄连小檗碱溶出率为90.97%,故酒制黄连可上清头目之火,用治头晕目赤,抗全身感染[4]。苍术炮制后挥发油含量较生品有显著降低,从而减少其毒副作用[5]。通过炮制还能改变药物的物理性状,如种子类药物经过炮制种皮炸裂,组织破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矿物类、动物类药材生品很难煎出有效成分,通过炮制使药材质地酥脆,利于煎出有效成分。部分苷类中药炮制后能杀酶保苷,充分发挥疗效。

3 毒性中药炮制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所谓有毒中药,是指那些药性剧烈,副作用大,应用不当容易产生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药物,大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毒性对人体是有害的,应予以避免或消除,由于药物的毒性也是中药药性的一个方面,有些药物之所以能以猛峻之势祛除病患,是与其含的有毒成分密切关系的,大部分毒性药物的化学成分在其量效关系上应该是双向性特点,因此对待毒性中药除考虑用药剂量、服用时间、给药剂量等,应该用中药炮制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使之符合临床用药要求,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如马钱子其有毒成分主为士的宁(1.15%~2.5%),其次是马钱子碱,采用砂烫或油炸的方法炮制马钱子,温度在230~240℃,对士的宁的影响甚微,而马钱子碱在这样的温度下基本破坏[6]。杏仁采用炒、烫、蒸等热处理的方法炮制,主要目的是使杏仁酶失去活性,这样可以防止煎煮过程中酶解反应的进行,从而保存了苦杏仁甙,并保证苦杏仁甙在体内缓缓分解,产生微量HCN,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而达到镇咳平喘的治疗效果;再如斑螯主含斑螯素,对皮肤、粘膜有发毒、发泡作用,内服可引起胃、肠炎等损伤作用,米炒后可降底斑螯素含量,同时改变其腥臭味,使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 矿物药炮制对临床功效的影响

矿物药的应用历史悠久,品种较多,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46种“玉石”的记载,《本草纲目》共收载矿物药161种,对每位矿物药的来源、产地、形态、功效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近年来,科学研究逐渐揭示了许多化学元素,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关系。诸如铜、铁、锌、锰、硒等积极参与生命的代谢过程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7]。矿物药质地坚硬,在入药前一般要经过热处理,使之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热处理的方法和温度因药差异,一般多采用明煅、煅淬的方法,如自然铜、磁石;有的煅后水飞,如炉甘石;也有的药物不能高温煅制,如朱砂、雄黄,否则会产生有毒的汞和三氧化二砷。炮制的目的是增加各元素的溶出度和被有效的吸收利用。在弄清矿物药的作用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后,可研制单一的微量元素制剂或做有关的剂型改进,或作为药品的添加剂使用。对矿物药中的微量元素深入研究从而开发出新的剂型,发现药物新的临床功效。

?

7

7

?

安徽医药 A nhuiM edical and Phar m aceutical Journal 2006Sep;10(9)

◇临床护理◇

激素联合丙球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蒋慧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目的 探讨激素联合丙球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 T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收集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该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56例,采用糖皮质激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HCSS)5mg?kg-1及丙种球蛋白400mg?kg-1联合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出血和感染等。结果 用药4~5d后,血小板上升的情况:显效42例,良效7例,进步5例,无效2例。结论 激素联合丙球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关键词: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Therapeuti c effects of therapeuti c alli a nce by hor mone and

i m munoglobuli n and nursi n g care on i di opathi c thro mabocytopen i c purpura

J I A NG Hui2zhen

(D epart m ent of Peadiatrics,The Fist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A nhui M edical U niversity,Hefei230022)

Abstract:A i 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rapeutic alliance by hor mone and i m munogl obulin and nursing care on idi o2 pathic thr omabocyt openic pur pura.M ethods Fifty2six patients with I TP were received in the peadiatric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 p 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fr om2004.12t o2006.2.The patients were taken therapeutic alliance by HCSS(5mg?kg-1)and i m munogl ob2 ulin(400mg?kg-1),and effective nursing care:mental nursing,observati on of pathogenetic conditi on,p reventi on of bleeding and in2 fecti on.Resules After be treaten for4t o5days,the effective of increasing of bl ood p latelet had difference,42patients had excellence, 7patients had good effective,5patients had i m p r ove ment,and2patients had ineffective.Conclusi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ra2 peutic alliance by HCSS and i m munogl obulin and p r oper nursing care was satisfacti on,and the method could be s p read.

Key words:hor mone;i m munogl obulin;thr omabocyt op inic pur pura;nursing car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1],临床上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常因内脏及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现将我科用琥珀酸氢考及大剂量丙球联合治疗I TP,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5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住院患儿均符合I TP的诊断标准[2],年龄50d~14岁,其中男32例,女24例,56例患儿入

5 中药炭化对临床功效的影响

中药炭化的应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燔治左角发”即今之血余炭治病的记载。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中药炭化已有一定的理论,如“红见黑则止”、“煅炭存性”等。中草药普遍而大量含鞣质、钙离子及微量元素,某些止血成分和炭素是中药发挥止血作用的基础。鞣质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可使创伤组织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以减少分泌和削减渗出,保护伤部、防止感染;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及蛋白质凝固,具收敛、止血、止泻作用,并能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渗出物,具消炎作用。另外,许多止血药本身含有某些具止血作用的成分,如仙鹤草所含的仙鹤草素,炒炭后重量减轻,真正服用的有效成分增加。中药煅炭后会产生大量的炭素,炭素在体外实验中加速血凝、缩短凝血时间。

总之,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用药之特点,可是由于受历史条件及科学水平的限制,对中药炮制原理、理论、工艺及质量标准还多是经验性,各地炮制方法、标准也不一致,因此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阐明中药炮制原理,对古代的炮制方法加以研究,继承好的炮制方法,改正一切错误炮制方法,统一拟定各种中药的最佳炮制工艺、制订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保证中药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是我们药学工作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林香玲.黄连炮制品研究浅谈.时珍国医医药,2003,14(11):

668.

[2] 钟厚萍.大黄不同制品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时珍国医医药,

2004,15(7):409.

[3] 郭义明,于开锋等.炉甘石炮制机理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05;

30(8).596.

[4] 王筠然.中药药理学,2001:5.

[5] 罗学伦.苍术炮制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5):

291.

[6] 许丽华,刘立春.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浅析.中国药事,

2005,19(5):319.

[7] 吴培云,梁玉堂.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医院中药

学,2001,184.

(收稿日期:2006-03-21)

?

8

7

?安徽医药 A nhuiM edical and Phar m aceutical Journal 2006Sep;10(9)

浅谈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浅谈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3-05-27T11:01:51.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谢鹏飞 [导读] 地黄:地黄生用性味苦寒,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止血,常与其他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或凉血止血药相须同用。谢鹏飞(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92-02 【摘要】中药炮制作为临床合理有效用药的保证之一,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药炮制毒烈性副作用疗效 中药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物质基础,中药炮制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消除或减少中药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增强中药的疗效,因此中药炮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1 消除或减少中药的毒烈性和副作用 蕲蛇:蕲蛇头部毒腺中含大量的出血性毒素和溶血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可以通过去除头部达到去毒目的。朱砂:朱砂为汞剂,可致慢性中毒,久服可造成机体蓄积,对儿童危害尤大,可溶性汞盐是朱砂的主要毒性成分,通过水飞可使可溶性汞盐含量减少,毒性降低。 苍耳子:苍耳子所含的毒性蛋白质是细胞原浆毒,可损害心、肝、肾等内脏实质细胞,通过清炒即能使毒性蛋白质凝固变性,应用于临床无不良反应发生。 天南星:天南星有剧毒,通过性味苦寒的胆汁炮制不仅可以减低毒性,并且能缓和其燥烈之性。 2 增强中药的疗效 延胡索:延胡索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素等,是具有止疼和镇痛作用的生物碱,这两种生物碱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植物体内,难溶于水。但作为弱酸的醋,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能溶于水的醋酸盐,经过醋制的延胡索在水溶液中溶出量增加,增强了止痛效果,提高了疗效。 何首乌:何首乌所含的卵磷脂是构成人体血液细胞壁、神经组织、脑脊髓的主要原料,可促使细胞增生,有强心的作用;能治疗神经衰弱,还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的沉积,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通过加热和酒制,卵磷脂相对稳定且易溶于乙醇,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何首乌的补益作用。 3 改变性味归经,扩大应用范围 地黄:地黄生用性味苦寒,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止血,常与其他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或凉血止血药相须同用。经加黄酒拌蒸后,性味甘温,尤擅补血、滋养肾精养肝,常与其他补血调经、填补肾精药配伍同用。 大黄:大黄又称将军,生用泻下攻积,为治便秘等胃肠积滞证的要药。如经酒炒酒蒸则泻下作用缓和,活血祛淤作用增强;大黄炒炭用,其泻火逐淤之力大减,凉血止血作用大增,用于肠中积热而大便下血之证。 4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地龙:地龙生品不利于成分煎出,由于腥味太大,也不便于服用。醋制后水煎煮所溶出的有效成分较高,而且醋制后,不但可以去掉不良气味,还可以引药入肝更好发挥药效。 乌梢蛇:乌梢蛇内含大量蛋白质及脂肪,有腥臭味,不利服用。经酒制后,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被破坏,脂肪中所含挥发性成分也大多失去,而酒性香醇,从而达到矫臭和利于服用的目的。 由此我们要重视中药炮制,正确全面了解中药炮制的重要性,使中药炮制成为中药合理运用于临床的有力保证之关键。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选修课程-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考试信息提示: 试卷考题:10道,考试时长:120分钟。 您可以点“交卷”按钮提交答题结果,如果考试时间到未交卷的系统会自动交卷,注意把握时间! 其他注意事项,请查看页面最下方的考试说明。 1、寒凉之药可治(单项选择)A 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实证 E湿证 2、炮制有毒药物时,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多项选择)ABCDE A.水泡漂 B.水飞 C.加热 D.加辅料处理 E.去油制霜等 3、生地炮制成熟地后的功效是(单项选择)C A.清热凉血 B.活血祛瘀 C.补血滋阴 D.和胃止呕 E.涩肠止 泻 4、中药的四气是指(多项选择)ABCD A.寒 B.热 C.温 D.凉 E.平 5、麻黄的功效是(多项选择)BCD A.补气 B.发汗 C.平喘 D.利尿 E.固涩 6、使药物能适合病情需要,在炮制的具体方法上可概括为(多项选择)ABCD A.或制其形 B.或制其性 C.或制其质 D.或制其味 E.或制成 霜 7、川乌、草乌、附子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强成分是(单项选择)D A.乌头胺 B.中乌头胺 C.次乌头胺 D.双酯型乌头碱 E.苯甲 酰乌头胺 8、黄连味苦泻火,炒后缓和了苦味且微有辛味,长于和胃止呕,其辅料是(单项选择)A

A.姜汁 B.盐水 C.醋 D.黄酒 E.黑豆汁 9、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是(单项选择)B A.盐水炒 B.醋制 C.酒制 D.蜜炙 E.姜汁制 10、川乌、草乌、附子经炮制后毒性仅为最强成分的1/2000—1/4000是(多项选择) A.苯甲酰乌头胺 B.苯甲酰中乌头胺 C.乌头胺 D.中乌头 胺 E.次乌头胺答案:CDE

【医疗药品管理】 中药炮制对药物影响

第二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掌握炮制对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3、熟悉炮制对鞣质、蛋白质、油脂类成分的影响 4、熟悉炮制对中药制剂、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 第一节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缓和药物原有性味 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补骨脂辛热而燥,易于伤阴,用咸寒润燥的盐水 炮制,可以缓和辛燥之性,即“以寒制热”。 “反制”-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原有性味 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 “从制”-用药性相近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去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性味苦凉,具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效。即一者性辛温,主燥湿化痰;一者性苦凉,主清热化痰。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1、辅料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酒黄柏。砂仁为行气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盐炙后,可以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 2、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生升熟降) 如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1、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 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醋延胡索 2、炮制增强药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 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等功效;盐炙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醋柴胡 3、炮制改变药物归经 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精补肾见长。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防止不必要的中毒事故及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药性。方法认真分析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结果中药炮制对药性有几个方面的影响,建议医生在用药时要慎重,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应按规定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核。结论医师、药师均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充分把握中药炮制的重要性,提高疗效,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品质量;用药安全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等。药性是药物作用的基础。炮制对药性可以产生很大影响。 1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的气味和功能产生很大影响,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改变或缓和药性。如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蒸制为熟地则味甘微温,能滋阴补血;马兜铃性偏苦寒,生用致人呕吐,经蜜炙后,缓和其苦寒之性,则涌吐之弊显减。中药药性是临床用药的基本依据,由于性味的改变,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甘草味甘性

平,能清热解毒,而蜜炙甘草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 2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的趋向,也是中药的客观属性,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作用的趋向。如砂仁行气和中,开胃消食,作用在中焦。经盐炙后,则可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大黄生用苦寒直降,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泻火通便之功。经黄酒炙,却能引药上行,驱热下降,主治头目诸热。 3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归经,即中药对脏腑、经络的病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中药加入不同辅料炮制后,有的可以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有的能改变归经。如柴胡生用能发表和里,升举阳气;醋炙后,可缓和升散之性,重点在于引药力入肝经,增强疏肝解郁作用。如知母生用能清热泻火,润肺止嗽。经盐炙后,可引药力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功效。 4 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补与泻,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言,中药有补泻之异。“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1],这是应用中药的基本原则。中药经炮制后,可改变其原有补泻作用。如何首乌生用主泻,通大便,解毒疮;治瘰疬。经黑豆汁炙后,主补,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再如甘草可清热解毒,蜜炙后则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中药炮制后,能够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在性味归经,功效及理化性质方面都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从而起到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提高疗效,矫臭矫

浅谈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浅谈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3-10-31T14:19:53.56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璇马存芳[导读] 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王璇马存芳 蓝田县医院药剂科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关键词】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1 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药属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费用便宜。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中药复方,配伍是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经过炮制的药材才能作为中药饮片才能发挥它的药效。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 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 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 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中药炮制理论的发展是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在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3炮制方法的研究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张仲岩在所著的《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在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这些千秋古训,说明了中药炮制在临床和中药制剂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中药的种类很多, 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在今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 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 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 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提高,制定更科学完善的炮制大法。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 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的饮片管理模式,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饮片,采用浸润,干燥等先进技术,实现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手段现代化。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 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 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 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 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 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 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1 ] 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中药炮制加工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方法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为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目的及作用: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5、便于保管贮存及保存药效; 6、改变药物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瞧、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 近代则依据中药炮制工艺的全过程,将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其中净制包括挑选、筛选、淘洗等。切制包括浸泡、润、漂等软化处理与切片、切段等,炮炙包括炒、烫、煅、制炭、蒸、煮、炖、燀、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中药炮制加工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苷类成分的影响 苷类是一类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的化合物。苷类成分在植物的根、皮、花、果实等类药材中含量较高。炮制过程中,应根据含苷类药材的性质区别对待。与苷类共同存在的还有多种酶,此种酶能使苷水解,但含苷类中药,通过炒、蒸炮制后,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如白芥子中含有白芥子苷,在芥子酶的作用下,易于水解,生成硫代氰酸,对羟酶及酸性硫酸芥子碱和葡萄糖,白芥子油容易挥发,使临床疗效降低。白芥子炒后,使其所含分解芥子苷的酶被破坏,防止芥子苷的水解,从而减少刺激性,使其发挥利气、散寒的功效。同时,白芥子炒加热炒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易于水中煎出,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2、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并易随水蒸气蒸馏,所以叫挥发油或称精油。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

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增加了止咳平喘的作用。还有的含挥发油成分药物的炮制是根据改变药性或减低毒性的需要而进行的。如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由于挥发油中成分复杂,且多不稳定,所以在炮制时应注意药物中成分的变化而改变疗效。 2.炮制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在矿物和贝壳类药物中大量存在着无机成分,在植物药物中也有一些无机盐类,如钾、钙、镁、碘等,它们或与有机物质结合存在,或成为特殊形状的结晶。炮制对含无机成分的药物也有影响。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利尿作用,故在处理夏枯草时不宜长时间浸洗。如矿石类药物经过煅烧后失去部分结晶水,成为无水化合物,不仅使药物易于粉碎,而且使药物进一步纯净,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如明矾为含水硫酸铝钾的复盐,在200℃失去结晶水,煅后凝固蛋白,增强吸水,干燥收敛防腐及抑制作用。同时炮制可以减少有害元素含量。通过对马钱子炮制前后水煎液中33种元素的测定分析,炮制后元素含量增加的有24种,含量减少的有9种,且大多为有害元素,如汞元素炮制前是炮制后200倍,而炮制后锌、锰、铁、钙、磷均高于炮制前1倍以上。这些有益元素的增加和有害元素的减少及元素内部构成比的改变,为马钱子炮制后毒性的降低及增加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答:(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4.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答: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5.简述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答: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1)净制----挑拣、筛选、水洗、风选、剪切等 (2)切制----浸泡、润、切、粉碎等 (3)炮炙----炒、烫、煅、蒸、煮、炖、酒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飞、燀、制霜等。

6.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举例说明。 答:(一)制药原则:来源:[ 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 (1)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 (2)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 (3)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4)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如: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 (5)相喜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药物,以改善该药物的形色、色味,如五灵酯,紫河车)(二)具体方法:(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如麻黄,当归。 (2)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如黄连姜炙,酒炙大黄。 (3)制其味:改变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如动物药。 (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药性和功用。如矿物药,甲壳类药。 7.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几方面? 答:炮制对药物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如:生升熟降,酒制升提,姜汁制则散,醋制收敛,盐水制下行。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等。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③荆芥炭: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方法】荆芥生品辛散力较强,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 炒荆芥去游祛风理血的作用。 荆芥炭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8简述苍术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1.生苍术:除杂、用水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张学兰, 李慧芬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中医药学特定的专用制药术语,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中药材不能直接入药,必须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所谓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和中成药生产使用的所有药物。中药依法炮制和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所在,也是中医药有别于其它传统医药的重要标志。 中医治病主要借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个体差异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以“辨证施治”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在临床工作中,中医从诊断到治疗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人体的阴阳盛衰、气血变化以及脏腑的寒热虚实、气候、环境以及生活起居等对人体的影响。治疗原则、遣方用药必须根据这些情况做出正确决定。但中药的性能和作用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权衡损益,力求符合疾病治疗的实际要求。通过炮制可改善中药的偏性和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并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症候及患者的体质情况,有的放矢地选用炮制品,以增强方剂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疗效。 第一部分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炮制作为一门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中医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中药炮制的理论、方法工艺以及临床应用是由我国劳动人民以生命为代价,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一、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经炮制后方能达到临床用药要求 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的原植物、原动物和原矿物,原药材中常常含有泥沙杂质、霉败品和非药用部位,因此,多数不能直接入药,经加工炮制后,可去除杂质,选出规定的药用部位。对于体积、质地不同的原药材,尤其是具有毒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性四气五味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代医药学家用药经验的总结。对中药有目的的加工炮制,使其改变中药原有的性能和作用,而发挥其更大的效用,也可达到一药多用的目的,中药炮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性能和临床疗效。 1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1.1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黄连本为大苦大寒的药物,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减低其苦寒之性,即所谓以热制寒可以制其偏,称之为“反制”。“从制”可使药物的性味增强,疗效增加。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酒制仙茅,增强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称之为“从制”。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黄主泄,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之功;熟地黄主补,具有补血滋肾养阴之功,使药物的作用范围相应扩大。 1.2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一般而言,辛甘味药物多为温热药,属阳,作用升浮;苦酸咸味药物,多为寒凉药,属阴,作用沉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

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制引药下行入肾经,大凡生主升熟主降。 1.3 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多以归经理论作指导[1],特别是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酒制升提,姜制温散,盐制走肾而软坚,醋制入肝而收敛等。 1.4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过炮制均可降低毒性[2]。 2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2.1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辅料制:常用醋、黄酒或白酒等作为炮制辅料,以提高溶出。水处理:水溶性生物碱因在切片浸泡过程中,能溶于水而受损失,故应尽量缩短与水接触时间,以免生物碱损失。加热:各种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有的在高温下不稳定,可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如草乌中剧毒的乌头碱, 经高温处理能水解成毒性小的乌头元碱,可减低草乌的毒性。而龙胆草、山豆根等,所含有效成分其遇热活性降低,以生用为宜。 2.2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苷类易溶于水或乙醇,酒作为常用炮制辅料,可提高含苷类药物溶解度,而增强疗效。处理时尽量少泡多润,以免苷类溶解于水而受损失,如甘草、大黄等。

中药炮制浅谈

中药炮制浅谈 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王红霞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于服用,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草药炮制工艺 自2011年开始,我参加了甘肃省中医药师传承教育学习,学习已接近尾声,在此阶段我主要跟指导老师学习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中药炮制的相关技能。 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炮制学科的古老体现在其起源发展的历史悠久,它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炮制学科的年轻体现在其重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探讨其深奥的理论内涵、挖掘其丰富用药经验。 中草药炮制学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而后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药物的炮制加工,如煅、炒等。 近年来,由于炮制界各位老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人们对炮制学科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也逐步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国家“九五”和“十五”攻关期间,国家投入了一定资金对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示范研究。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稳定中药临床疗效起到良好的作用。新设备、新工艺的探索与应用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探索应

用新设备、新工艺,对一些传统的炮制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利用远红外线及微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加热速度快且灭菌效果良好的特点,改用远红外线烤箱或微波炉用于鸡内金的炮制,收到良好的效果【1】,且具有省时、卫生方便、无须大小分档的特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草药新的炮制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更能满足临床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传授了新的炮制方法,如乳香传统的炮制方法是炒后喷醋,杂质去除不完全,且容易黏成团,调配处方时不方便。改良后的工艺是:取乳香敲碎置锅内,加适量水加热,不断翻搅至全部熔化沸腾,刺激性浓烟随水蒸气逸出,待浓烟淡化倒入一定量的米醋稍搅拌,倒出冷却,敲碎即可使用。此法炮制温度不会太高,清除杂质又不影响疗效,气温升高时也不会再黏成团【2】,方便了处方调配。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及学科相互交叉,中药炮制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专家学者从工艺、化学、药理、临床等多方位加以研究,从现代科学角度对中药炮制进行阐述,为中药炮制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依据。包括:①同种辅料,不同条件的对比研究,例如醋制元胡用于临床,沿袭已久,现代研究表明,醋酸能与元胡中的生物碱结合成易溶于水的生物碱盐而易于煎出。用酸性染料滴定法测得用醋为辅料煮、炒、拌、浸元胡的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相差不大,且以拌法略高。由于拌法可在较为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与煮、炒等加热方法相比可以减少醋的挥发,且工艺简单,节约能源。②多因素、多辅料的对比研究,生白芍、炒白芍和酒白芍均为常用药,有关炮制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3】。运用HPLC法探讨了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影响。结果表明,烘干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炒制及酒制,均会造成芍药苷含量的降低,其中烘干干燥法的影响最大,减压干燥法影响最小,与《药典》采用减压干燥法相符合。究其原因可能是芍药苷不稳定,具挥发性,加热使部分芍药苷损失。③古法验证,苍耳子自古以来多要

中药炮制的作用

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药材在采收过程中难免混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有的药材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如果不加以净制,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在炮制中必须根茎分开,区别入药,否则就会影响疗效。还有些药材必须剔除非药用部分,如巴戟天、远志、牡丹皮等必须抽取净木芯,如果不加以净制,会造成疗效降低或完全没有疗效。 切制对疗效的影响 一部分中药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制,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药饮片切制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在炮制前要进行润泡软化操作,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但软润方法和控制处理的时间以及吸水量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药材不易在水中浸泡,需采取其它方法软润;有的药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吸水量不宜过大,否则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大量流失,降低或失去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药材在切制过程中厚度应均匀,厚薄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易溶和难溶,以及先溶和后溶等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如黄芩在切制饮片前宜蒸气软化,或者沸10分钟,而不宜冷水浸泡软化。又如槟榔经水浸煎后切片,醚溶性物碱损失很大,以减压蒸汽焖润法或蒸气法软化切片可大幅度降低槟榔碱损失。 饮片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较高,若不及时干燥很容易霉烂变质。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部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加热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题库

7?中药炮制中的“炮”是指 _____________ ,“制”是指 ___________ O &柏子仁如用于宁心安神需避免服后产生 ____的作用,通过___即可消除此副作用。 —9?性 和味偏盛 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一方面可以通过____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 的方法来___ 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10.麻黄生用 _______ 作用较强,蜜炙后 _____ 作用缓和, ____ 作用增强。 11?中药往往通过___、—、____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 12. _______________ 许多药物生、熟作用有别,如蒲黄生用____,炒用 __O 生甘草,味甘,性 平,能_____; 蜜炙甘草性温,能 O 13. 中药在采收、运输、保管等过程中,常混有沙土、杂质、霉烂晶及非药用部位,因此必 须加以净选、清洗等加工处理,如种子类药物要去 _____、 ,根类药物要去_____,皮类 药物要去___,动物类药物要去 14. 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 _ 15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 16. 所谓“毒”主要指的是 ___O 17. ___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药。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多数生物碱不溶于水,但有些小 分子生物碱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一些 _如小檗碱也能 溶于水,在炮制中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宜采用 _______ 的原则。 19. _____________ 鞣质为强的 __________ ,能被空气中的 所氧化,生成 —O 20. 一些含有毒性蛋白质的中药可通过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如 加热后毒性大 减。 21. 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炮制的分 类方法有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炮制通则”采用 了 O 24. ___________ 辅料是除 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炮制辅料,是指具有 — 它和主药起到 _____ 或 ___ 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 25. 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 ____ ;具发 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 _______ ;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最初是由米酒 _二 基本理论中药炮制技术及炮制目的 一、填空题 1.中药炮制是随着 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 2?中药材必须经过_______才能人药。 3.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 、: 4.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 O 5?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 _______ 、— 6?治半夏最早记载在 O ,贵在 ,不及则 ,太过则 的影响等。 ,煅后变为 O ___分类法,即分为 作用的附加物料,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习题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医用药得一大特色就是。 2.传统制药得原则就是、、——、——;具体方法为——、、、。 3.炮制对药性得影响包括对、——、——、——得影响等。 4.所谓“毒”主要指得就是。 5、——就是汤剂与中成药得基本原料药。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得论述载于( ) A.《汤液本草》 B.《炮炙大法》 C.《修事指南》 D.《雷公炮炙论》 E.《医学源流论》 J.用药性相对立得辅料或药物来制约中药得偏性或改变药性称为( ) A.相反为制 B.相资为制 C.相畏为制 D.相恶为制 E.相杀为制 3.张仲景在《伤寒论》白虎汤中得甘草就是( ) A.炙甘草B、生甘草 C.粉甘草 D.甘草梢 E.甘草皮 4.“升者引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得论述源自( ) A.缪希雍 B.李时珍 C.张仲岩 D.雷小 E.陶弘景 5.叙述栀子“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就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A.《医学入门》 B.《本草便读》 C.《雷公炮炙论》 D.《炮炙大法》 E.《神农本草经》 6.叙述香附“人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走表药中,则生用之”就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 A.《本经逢原》 B.《修事指南》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太平圣惠方》 7.“炮制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就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 A.《新修本草》 B.《黄帝内经》 C.《太平圣惠方》 D.《炮炙大法》 E.《修事指南》 8.“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就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 A.《新修本草》 B.《伤寒论》 C.《汤液本草》 D.《本草蒙筌》 E.《医学流源》 9.“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就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 A.《本草述》 B.《修事指南》 C.《本草述钩元》 D.《本经逢原》 E.《神农本草经》 10.百合蜜炙后适用于( ) A.肺虚咳嗽 B.肺热咳喘 C.阴虚燥咳 D.咳嗽痰多 E.肺寒咳嗽 11,三子养亲汤中莱菔子应首选( ) A.生莱菔子 B.炒莱菔子 C.捣烂得莱菔子 D.焦莱菔子 E.莱菔子炭 12.“痛泻要方”中得白术应选择( ) A.生白术 B.麸炒白术 C.土炒白术 D.焦白术 E.炒白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