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卢红星

摘要:中药炮制去毒常用净制、水浸泡、加热、去油制霜、水飞、提净等方法,以去除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结构,降低毒性成分含量等。通过对炮制去毒方法及原理的探讨,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毒性中药;炮制;去毒;原理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107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3)-01-0195-02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安阳455000)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需经炮制后才可应用于临床,

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毒性中药的炮制更应引起重视。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每起沉疴。正确掌握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去毒原理,能使中药材更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充分发挥疗效,也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1

净制直接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

净制是除去中药材杂质和非入药部位,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萸肉“去核免滑”等,苦楝皮外层毒性较大,用时应彻底剥离。再如蕲蛇头部毒腺含有较多出血性毒素、少量神经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死亡,去头后降低毒性。斑蝥净制去头足翅,去头翅后镁、锌、钙等抗癌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去足翅后有害元素铅含量降低[1]

2

水浸泡使毒性成分水解或转化为毒性较低成分和有效治疗成分

乌头、半夏、南星、附子等用大量清水长时间浸泡,

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中,并多次换水使毒性成分流失以降低毒性。如乌头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其水解产物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较易溶于水。通过水漂使生物碱大量流失而使药物毒性降低。商陆在淋润软化过程中,其毒性成分商陆毒素溶解和水解,使商陆毒性降低。3

加热法使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或转化

加热法即是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达到去毒目的。如川乌水煮后,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 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其毒性较小;再进一步将C 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

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更弱,

但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马钱子经过砂炒或油炸后,其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异士的宁和异马钱子碱等开环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形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2]

。乳香、没药为树脂类药物,含大量挥发

油,对胃有强烈的刺激性,常引起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经炒焦后喷醋,使挥发油含量大减而降低了毒性。露蜂房内的蜂房油是一种含有毒成分的挥发油,经炒黄后,能使部分油挥发而降低毒性,同时又矫正臭气。4

加辅料共制使毒性成分分解、中和、被吸附或与毒性成分产生沉淀

炮制所用辅料如醋、甘草、生姜、黑豆、白矾、麦麸、面粉等可以减低毒性。如芫花经醋制后,能降低芫花酯甲的含量而降低毒性。大戟含毒性成分为大戟苷,有类似巴豆油和斑蝥素的刺激作用,用醋炮制后,可使大戟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苷元和糖,苷元的毒性低,又难溶于水,故可降低刺激性及毒性。藤黄常用豆腐蒸制,由于豆腐含碱性蛋白质,藤黄毒性成分为藤黄酸,共煮后酸碱中和而降低毒性。同时豆腐蒸制后呈蜂窝状可吸附毒物。天南星的毒性成分是苛辣性毒性成分,炮制用生姜、白矾、甘草,生姜本身有解毒功能,并与天南星有协同作用。白矾在水中溶解后生成带负电荷的氢氧化铝,呈凝胶状,可吸附生物碱、甙等而解毒。甘草含有的甘草酸具有类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甘草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能与含羟基等有毒物质混合,生成难于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而达到解毒目的。现代药理研究,甘草甜素对破伤风毒素、蛇毒、细菌毒素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均有一定解毒作用。5

去油制霜使毒性成分含量下降

去油制霜即是将富含油脂性的药物去油制成松散·

591·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中药炮制学中关于炒制,毒性药材的炮制实体

试卷(炮制及毒性炮制) 姓名:部门: 时间:成绩: (试卷共计三大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炮炙方法有:炒(、、、、、); 炙(、、、、、);煅(、、)制炭(煅炭,炒炭);蒸;煮。 2.蜜炙:将净药材放入润药盆中,加入规定量的炼蜜水溶液,搅拌均匀,然后 加盖密闭,进行闷润分钟,使炼蜜水溶液全部被药材吸附。最后按照炒(炒黄)的操作方法,用文火把闷润后的药材炒至、后即可。炼蜜用量一般为药材量的。例如:黄芪、甘草。 3.浸泡半夏后的饮用水应在废水处理池中进行,达到标 准时再进行排放。 4.根据取适量的原药材倒入炒药锅中,炒至规定的要求。要求 装料为/锅/次或不超过炒药锅容积的。 5.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其中清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姜半夏是 用、为辅料炮制;法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醋炙法中,米醋的常用量为() A 10%~15% B10%~20% C 40%~50% D 20%~30% 2.酒炙时,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黄酒:() A 10~20公斤 B 25公斤 C 25~30公斤 D 5~10公斤 3.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C、10-15㎏ D、15-20㎏ E、10-20㎏ 4.炮制种子类药材多采用() A 炙法 B 炒法 C 煅法 D 煮法 5.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三、简答题(共27分) 1.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14分) 2.法半夏的炮制方法。(13分)

浅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教师:李佳川专业:制药工程班级:1001 姓名:徐作军 学号:2

浅析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摘要: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都是药性的组成部分。是药三分“毒”,如果辨证失误,对有毒性的中药剂量掌握不准,就可导致患者中“毒”,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偏性),然而中药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共同问题,中药里的“毒”主要是中药药物里面重金属超标。 关键词:中药,毒性,中药毒性的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二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这类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蜈蚣、白花蛇、雄黄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2 根据重要的不良反应来分,又分为: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或长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1)急性毒性反应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等。可以发生的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雪上一枝蒿、细辛、乌头等。 2)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等,这类要主要有: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万年青等 3) 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可以导致的中药有:”杏仁、白果、枇杷仁等。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中药有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等.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腰痛、浮肿、尿频、尿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中药有: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 6)对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 (2)慢性中毒反应由于长时间用药累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的过敏反应。(4)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有些能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雄黄、砒霜、土贝母等。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

制川乌

·27· 制川乌 Zhichuanwu RADIX ACONITI PRAEPARATA 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鉴别】照川乌项下的〔鉴别〕(3)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检查】酯型生物碱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5ml、0.50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25ml 量瓶中,均加无水乙醇使成2.5ml,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摇匀,在60~65℃水浴中保温10分钟,放冷,加高氯酸铁试液13ml,摇匀,放置5分钟,精密加入高氯酸试液8ml,用高氯酸铁试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本品粗粉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与氨试液4ml,密塞,摇匀,放置过夜,滤过,药渣加乙醚50ml,连续振摇1小时,滤过,药渣再用乙醚洗涤3~4次,每次15ml,滤过,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转入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3m1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0.05mol/L硫酸溶液提取3次,每次5ml,酸液依次用同一三氯甲烷10ml振摇洗涤,合并酸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三氯甲烷液依次用同-水20ml振摇洗涤,合并三氯甲烷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入5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分次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再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及无水乙醇空白溶液各2.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酯型生物碱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过0.15%。 【含量测定】取本品中粉10g,精密称定,照酯型生物碱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醚50ml”起至“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用乙醚-三氯甲烷(3:1)的混合液代替乙醚。残渣加混合液5ml使溶解并蒸干,再加乙醇5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15ml、水15ml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黄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12.9mg的乌头碱(C34H47NO11)。 本品含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0.20%。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同川乌。 【用法与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 ③双蛤④穿厚杜⑤。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③二黄:黄连、黄柏。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3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3.1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阿魏、连翘、羌活、石斛。 3.2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速记歌诀及注解紫薇丰萸①赠猪肉②,川味黄连③送石斛荆诃刺秦④赴远东⑤,胆⑥大心细⑦也难活⑧。 注:①紫薇丰萸:紫草、阿魏、防风、山茱萸。②猪肉:猪苓、肉苁蓉。③川味黄连:川(伊)贝母、五味子、胡黄连、黄芩、连翘。④荆诃刺秦:蔓荆子、诃子、刺五加、秦艽。⑤远东:远志、天冬。⑥胆:龙胆(草)。⑦细:细辛。⑧活:羌活。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症状及救治

1.乌头类药物 ①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 ②中成药: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理: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中毒表现:口舌、颜面、四肢麻木、流涎、烦躁呕吐、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早期瞳孔缩小然后放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呼吸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过量;煎煮不当;配伍或制剂不当;个体差异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②肌注阿托品O.5~1.O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③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④中药治疗可用绿豆、甘草、生姜等煎汤内服。 2、洋地黄类药物 如夹竹桃、万年青。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各种类型的心律失

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中毒解救:清除毒物,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中药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3、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 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等。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较大量静脉输液。服用蛋清、牛奶保护胃粘膜并大量饮水或浓茶。 ②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氯化钾等。 ③中药治疗可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4.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九转回生丹等。 中毒机理:士的宁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则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感觉中枢的机能。

中药炮制 开卷

中药炮制 一、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 性质等作用。 3.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加高热灰化所得的灰分。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 制方法称为炙法。 6.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复合其切制要求,习称看水性。 7.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 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8.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 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9.燀法:将降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0.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11.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 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反复研磨,从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二、填空题 1.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2.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肘,一方面可以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3. 炒法(根据操作及加辅料与否)有清炒法(单炒法)、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根据所用辅料 5. 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甘草汁; 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生姜汁;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醋。 6. 麻黄茎发汗解表,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 7. 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 8. 一般中药炮制品的水分宜控制在7%—13% 。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的毒性及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指导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分析了中药常见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论合理使用中药,降低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而且药品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把这一工作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药;毒性;不良反应 药品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11%~26%,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 多万人次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 多万人,而死于药源性疾病和中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大约有20 万,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人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中药,也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 中药的毒性 国务院令第23 号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

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中药的毒性与其所含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及毒素有关。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中毒反应:1.1 呼吸系统黄药子、雷公藤、乌头等可引起咳嗽、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1.2 循环系统如雷公藤、蟾酥、山豆根、乌头类、人参、斑蝥等可引起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减慢或增快、心律不齐、心音低沉或减弱、传导阻滞,房颤等。 1.3 消化系统雷公藤、蟾酥、枇杷叶、益母草、山慈菇、洋金花等可引起食欲不振、口苦恶心、腹泻、便秘、黑便、黄疸、肝脾肿大、肝脏损伤以及中毒性肝炎等。 1.4 泌尿系统关木通、广防己、斑蝥、雷公藤、山豆根等可引起尿频、尿急、尿少、尿闭、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热、尿毒症、急性肾衰等。 1.5 血液系统天花粉、狼毒、洋金花、斑蝥等可引起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障,弥散性血管凝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1.6 神经系统洋金花、雷公藤、蟾酥、乌头、蓖麻子等可引起头晕、口麻、瞳孔放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或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2 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涉及很多系统,包括: 2.1 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2.2 循环系统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古言道,是药三分毒,无论多么好的中药他本是都是有毒性的,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古人道:毒,即药物的总称,治病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机能失常。一般药物书籍都标注了药物的实际毒性,比如大黄能活血化瘀,但它又导致腹泻。所以我们一般都采取中药配伍来达到增强治疗效能减轻副作用的目的。对于副作用,一般来说是已知的,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标注,并且一般较轻。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界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应该除却三种情况,一是不懂药瞎吃药;二是用药不当,患了甲病而吃了治乙病的药;三是超量服药。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超出了那个合适的度,就可能会使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掩盖其具有的治疗作用。现今不少人听了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超量吃,这是绝对错误的。药物再好,再管用,它也是摄人身体内的外来物质(包括中药),都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要加重肝肾的负担,使得药物本身的毒性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那么,什么叫药品的不良反应呢?人们应该认识到,药品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人们往往对西药的不良反应比较注意,而且西药在药品说明书上也将不良反应标注得比较清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人们则不太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中药制剂实际上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并非纯中药制剂。日常购药,一定要当心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避免由于忽视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的作用及使用禁忌而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黄帝内经》有大毒、小毒之说,《神农本草经》将中约分成上、中、下三品,以区别药物作用及毒性大小。但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一药可杀另一药之毒,一药又可促进另一药的作用。相辅相成,相反相助,最人限度地发挥了疗效.也最大限度地减低了毒性。因不懂中医或仅有一知半解就使用中药,未辨证用药,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讲究配伍,接下来我就对中药配伍做一简单解释。 中药七情:出单行外,均属配伍关系。 单行:用单位治病,例如独参汤可以治疗气虚气妥,南瓜子可以杀虫,黄芩可以清肺止咳; 相须:功效相似,增强原有药效; 相使:一种药为主一种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要功效; 相累:一种药的毒性被另一种消除了,例如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抑制;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能使另一种药的功效降,例如人参的补气作用被莱菔子削弱; 相反:两药合用,一种药会增强另一种药的毒性或者副作用,例如甘遂和甘草同用会使其毒性增强。 中药产牛不良反应还有诸多原因值得探讨。我国药物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导致品种复杂混乱,容易引起中毒。此外,中药大多来自自然环境,从环境土壤中或水源中吸收有毒元素或农药残留的可能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关键词】中药;毒性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1“毒”的含义 1.1古代毒性的含义 1.1.1“毒”为药物的总称[1]西汉以前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里将药与毒并列,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 1.1.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认为药物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既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但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 1.1.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1.1.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1.2现代毒性的含义毒性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而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剧毒药则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

川乌解毒

川乌解毒的研究进展 摘要:川乌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和其他生物碱,其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对川乌进行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保证其能充分发挥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关键词:川乌解毒研究进展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味苦、辛,大热,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行淤止痛[1]。研究表明川乌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因其毒性大,临床上常因用药不当而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现代对川乌的毒性和解毒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川乌解毒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和动态,旨为川乌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更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川乌的毒性研究 川乌对健康动物毒性研究相对较多,而川乌对病证动物模型的毒性研究较少。由于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安全性研究中大量实验已证明,乌头类中药水煎液对疾病模型动物产生的毒性效应与健康动物有差异[2]。有实验通过设定7个煎煮时间点和给药剂量,引入均匀设计法,研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模型的长期毒性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于复制痹证动物模型后,按组给药30 d。观测动物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停药15d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将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煎煮30min,给药剂量为临床用量120倍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产生的毒性最大,但同时药效最佳[3]。张少华等[4]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的水煎液分别给小鼠灌胃,观察防己对川乌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结果说明,防己与川乌配伍能降低川乌的毒性;但是腹腔注射未出现上述结果。 2.川乌的解毒研究 川乌主要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碱甲乙,塔拉第胺,杰斯乌头碱,异翠雀花碱、脂乌头碱、脂次乌头碱、脂中乌头碱等。历代本草均标明其有剧毒。其去毒的方法有水漂、火制、蒸煮及用辅料去毒等。文献记载川乌的炮制法有70余种,医家都十分重视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适应临床应用而改进和创造许多新的方法来炮制药材,以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 川乌炮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去毒机制为:川乌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胺类毒性很弱,几乎无毒性。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性质不稳定,易被水解,其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时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若继续水解,C14位上的苯甲酰单酯碱和乌头原碱的毒性较小,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在炮制工艺中,加水、加热处理(包括干热法、湿热法),或蒸法,或煮法都能促进水解反应,使剧毒的双酯型乌头碱分解而“去毒”。药效学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炮制后由于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但其镇痛作用的生物活性仍然作用明显,大致与生品相近。 川乌的炮制原理决定了炮制工艺研究始终围绕着“水”和“热”两个要素而进行,其目的都是通过水和(或)加热的方法来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从而降低其毒性,用水浸、漂、泡等方法处理乌头,可将毒性强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小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和乌头原碱而解毒。但此种减毒方法,后两种的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乌头经炮制后,生物碱平均含量减少78%---82%,其损失程度,随原药材体积的大小,质地的坚硬程度,以及浸泡的时间、温度、加水量的多少和换水次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了避免成分过分流失,有人采用干热

毒性中药口诀

一、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 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二、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③二黄:黄连、黄柏。 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 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 9、冰片:辛、苦、凉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对中药的认识

对中药的认识——安全用药 “是药三分毒”,这是从我国传统医药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认识。 然而,近年来很多关于中药使用的宣传,尤其是用于保健目的的宣传,却在大肆渲染“中药无毒论”。这种宣传是明显示错误的,容易误导患者和使消费者陷入中药毒性的漩涡中,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反果,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药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尽管中药是是天然物质,但天然物质不一定是无害的。它们发挥治疗作用是通过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的,进入人体后与西药一样都要经过肝肾等途径代谢,自然也就存在药物的毒性问题,会有副作用。因此,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药物本身毒性的大小 2、药物剂量 3、药物的贮存方法 4、药物的加工炮制过程 5、药物的配伍 6、药物剂型的影响 7、给药途径的影响 8、使用药物时间的长短 9、病人自身的体质,如年龄等影响。 所以,中成药说明书中会列出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

此外,中药的作用讲究辩证施治,合理组方,因人而异。 对一些单味中药的应用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如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芜,硫磺畏朴硝等。另外,中医保健中所说的补药也是药,服用不当照样可引起严重后果,如阿胶滋腻,多食易伤胃,而且可能会上火。 除了中药本身之外,还存在一些中药的不合理应用的情况: 一是没有掌握适应症,盲目按西医病名或症状用药。 二是不按照说明书用药,如六神丸(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温等功效的中成药)在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火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如牛黄解毒片、片仔癀、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三是超剂量用药和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如口服云南白药的成人一次用量0.2-0.3克,但临床用量有许多都超过0.5克,引起头晕、恶心哎吐、四肢厥冷,甚至造成肾衰。 四是与西药随意搭配使用,如安神补心胶囊不能和溴化物及碘化物同用,否则导致药源性肠炎,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混用易导致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应用中药时,一定要尽量遵守医师的嘱咐,不要随意改变用量和服法,也不要因为一种药有效,就长期服用。(可以举出一个有副作用或是用法不当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

川乌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川乌 药材名称: 川乌 拼音名称: CHUANWU 别名: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川乌、毒公、耿子。 科属: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产地: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栽培。 性味: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中成药: 共有266种中成药使用川乌:定喘膏庆余辟瘟丹壮骨追风酒骨友灵搽剂追风壮骨膏天和追风膏复方南星止痛膏阳和解凝膏麝香镇痛膏骨增生镇痛膏等。 应用:

1、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2、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若用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单用本品浓煎加蜜服,即《金匮》大乌头煎;治 外伤瘀痛,常与乳香、没药、三七等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术麻醉 用药,多与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等同用,如外敷麻药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G,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放缸内 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 晒干。 炮制工艺: 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用时捣碎。 2、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 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剧毒的二萜双酯类生物碱,如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弟胺、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尚有毒性较弱的阿替新、氨 基酚及去甲基乌药碱。 2、药理作用:同草乌近似,参看草乌。 临床应用:

历代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

历代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 要求: 1.按时间先后,找出历代每一本草著作中有毒中药的总数,其中大毒、有毒、小毒(也有微毒者,为4级分类,如《本草纲目》)的中药名录。 2.变化情况:如后者较前者新增的毒药名录,或前者记载有毒而后者则记无毒。3.药物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 4.记载无毒的药物,亦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名录,不良反应表现,及不良反应的原因。 请从唐《新修本草》开始做起。重点本草: 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药性论》《蜀本草》 宋《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证类本草》《图经本草》《大观本草》《绍兴本草》《本草衍义》金元《汤液本草》《珍珠囊药性赋》 明《本草纲目》《本草蒙筌》《本草原始》《滇南本草》《本草正》《炮炙大法》《本草经疏》 清《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备要》《本草求原》《本草从新》 现代《药典》《中药学》《中华本草》 请于二周内完成。务必细心、严谨,力求准确无误。 附:样式 魏晋南北朝 魏《吴普本草》首次真正在某些具体药物条目下记载毒性,并以大毒、有毒二级分级法进行毒性分级。大毒为侧子、黎芦、马刀3味,有毒钩吻、丹砂、石胆、硫黄、白矾、人参、牡丹、附子、乌头、乌喙、虎掌(即天南星)、大黄、恒山(即常山)、蜀漆叶、甘遂、茵芋、贯众、野狼牙、羊踯躅、?茹、芫花、巴豆、莽草、雷丸、蜀黄环、翘根、斑蝥、麻蓝28味。首次记载了服用具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钩吻“一名毒根,一名野葛。有毒,杀人”。麻蓝,“一名麻蕡,一名青羊,一名青葛。……叶上有毒,食之杀人。”翘根“有毒,……以作蒸饮酒,病患”。 魏晋之际《名医别录》载录有毒药物131种,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级。其中大毒药12种,计有附子、天雄、乌喙、侧子、射罔、钩吻、羊踯躅、狼毒、巴豆、虎掌(即天南星)、鸩鸟毛等;有毒药90种,乌头、商陆、桂、女青(即蛇衔根)、荛花、甘遂、莽草、蜀椒、特生礜石、蚤休、鬼臼、牵牛子、茵芋、鸢尾、射干、半夏、蜀漆、赤赫、黄环、石南草、贯众、藜芦、牙子、及巳、白头翁、莨菪子、彼子、石下长卿、羊桃、恒山、蒴藋、山慈石、马颠、雀梅、封花、巴棘、参果根、五母麻、蝦蟆(一名蟾蜍)、石蚕、蝮蛇胆、蜈蚣、蜣螂、马陆、地胆、马刀、贝子、天鼠屎、芫青、葛上亭长、木虻、蜚虻、蜚蠊、水蛭、扁前、杏核、瓜蒂、苦瓠、葫、酒、水银、石胆、干漆、秦椒、麻蕡、金屑、雄黄、雌黄、石硫黄、露蜂房、蟅虫、蛴螬、龟甲、蟹、鳗鲡鱼等。小毒,旋覆花、芫花、大戟、皂荚、楝实、?茹、狼跋子、蚺蛇胆、原蚕蛾、牛黄、吴茱萸、芍药、葈耳实、百部根、樗鸡等。 桂、乌头、附子、天雄、乌喙、侧子、蜈蚣、芫青、葛上亭长、水蛭、牛黄、蟹“堕胎”。蜀椒有毒,“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芫花“久服令人虚”。巴豆能“烂胎”。莽草“勿近目”。礜石“生温熟热,有毒,……久服令人筋挛。……不炼服,则杀人及百兽”。射干“久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防止中毒或死亡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毒性中药饮片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材。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为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草乌、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生千金子、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天仙子、洋金花、闹羊花、斑蝥、青娘子、红娘子、蟾酥等28种。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为罂粟壳。 1、购进 1.1 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从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定点生产企业购进毒性中药材,并索取供货企业的合法资质证明文件。需要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毒性中药材的,应按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购进。 1.2 购进药材时,应向供应商索要加盖该企业印章的《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报质量管理部审核批准后方可购进。 1.3 购进药材时,应索取供货企业业务人员的有效企业法人委托授权书,查看身份证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已开展业务人员资格认定的地区的业务人员还应提供岗位资格证书。 2、验收 2.1 特殊管理药品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2.2 验收特殊药品按一般药品严守规定进行外观和包装的质量检查。

2.3 成批进货的原箱,在原包装完整的前提下开箱验收到最小包装,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在场验收。如出现原箱短少或破损,由验收人写出验收报告,报质管和业务部门经理签字盖章后,连同原箱向供货单位索赔。 2.4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3、储存与养护 3.1 毒性药品的储存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毒性药材设专库储存,双人双锁保管,并有良好的防盗设施。毒性药材库要有明显的标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库房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规定,并经有关部门验收。 3.2 毒性药材验收储存保管时,检查药材与采购计划单是否一致,其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清楚,包装上是否有明显的国家规定标志。并逐件称量其净重,与供货合同相符后,方可办理入库, 3.3 定期组织库保管员及有关人员学习关于毒性药材的贮存、管理及人员操作防护知识,确保万无一失。合格入库后,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批号分类分区定置码放于洁净的垫板上,需阴凉保存的挥发性物料存放于阴凉库,温度不得超过20?,湿度不得过75%,作好库房的温湿度观察和记录工作和定期养护工作。 3.4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毒性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的,应当立即向医院有关部门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报告。 4、调剂调配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计量准确,按医嘱注明要求,并由配方人员及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后方可发出。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如发现处方有疑问时,须经原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再行调配。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二年备查。 浦北县中医医院 2011年2月9日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答:(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4.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答: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5.简述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答: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1)净制----挑拣、筛选、水洗、风选、剪切等 (2)切制----浸泡、润、切、粉碎等 (3)炮炙----炒、烫、煅、蒸、煮、炖、酒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飞、燀、制霜等。

6.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举例说明。 答:(一)制药原则:来源:[ 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 (1)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 (2)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 (3)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4)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如: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 (5)相喜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药物,以改善该药物的形色、色味,如五灵酯,紫河车)(二)具体方法:(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如麻黄,当归。 (2)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如黄连姜炙,酒炙大黄。 (3)制其味:改变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如动物药。 (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药性和功用。如矿物药,甲壳类药。 7.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几方面? 答:炮制对药物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如:生升熟降,酒制升提,姜汁制则散,醋制收敛,盐水制下行。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等。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 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 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 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

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 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 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 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 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性的中药缺如,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 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