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生物组孔海文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当老师的每天抱怨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辛苦,上课费力,作业批改费力,学生工作更费力,这样的情绪蔓延开来,轻则对一个班级的日常工作起到阻滞的作用,重则会严重影响一个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没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就以我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点尝试来谈一谈资源利用如何最大化的问题,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大胆的放权,充分的利用学生资源。我所从事的是初中生物教学这一块,初中生物学科只开初一和初二,内容比较简单,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所以,教师们不必害怕一旦放权给学生会完不成教学任务,相反的,如果你放权放到让学生养成了一种习惯,教学会变得比传统的模式更轻松,我归纳出的要点如下:

一、课堂要构建学习小组。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初,一定要不怕辛劳的多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情况,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所教班级内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个人经验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管理,组内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组太小不能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调控也比较麻烦;组太大组内沟通就成问题,而且每组容易产生边缘生。组内各成员的职责应该明确,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训练,初期可能效果不好,有反复,当训练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效果就会很快体现出来。

二、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教师要全面的把握好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反复推敲,问题抛出之后的效果应该是大家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然后有少部分同学能想到,大部分同学一时想不到,这样,每一个学生就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在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部,大家就都有事可做,懂了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会很乐意教会还没有弄懂的同学,不懂的同学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他也情愿充当听者,这样,当一个有梯度的问题抛出后,教师就只需要进行场面的调控,时不时的充当一下场外力量对某些整体实力弱一点的小组进行指导了。

三、要有奖励和惩罚的措施。学生的虚荣心和集体荣誉感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无形资源,教师要最大化的发挥这种资源的作用,一旦某个小组完成了指定的任务,教师要及时把相关的奖励兑现,让学生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同样的,一旦某个学习小组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教师在给予激励的同时,还是要把惩罚做到位,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内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保证小组荣誉不受损。小团体意识是人人都有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引导得好,就能发挥它的好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的批评小团体意识,应该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教室资源。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的教室资源只有黑板,现今,由于多媒体的普及,我们有了第二个资源,并且,多媒体大有取黑板而代之的趋势,毕竟,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动态、直观、无粉尘污染、一次成型可重复使用。可我要说的是,我们教室中的资源远不止如此。那么,教室中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

(1)后墙黑板。我们的思维被传统禁锢了,以为后墙黑板只是用来每个学期出几次板报的,其实,每一节课都可以对后墙黑板进行利用,我们可以直接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书写于后墙黑板,或者书写于大一点的卡纸上,张贴在后墙黑板上,这样,就方便了每个组参考其他组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不必每个都讲解一遍,大把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效率由此提高。

(2)两侧墙体。两侧的墙体由于无法张贴,所以一直被我们忽视了。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对教室进行一个小小的改造,就可以对其进行利用了。在两侧墙体上加装一根铁丝,放若干个夹子,那么,学习小组的成果同样可以悬挂于此,不仅课上可以用,课后,老师们同样可以将一些好的作品、优秀作业等展示于此,让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摩。相信,课间的打闹现象会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风气也会随之改善。

第三、在作业跟踪上,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课堂所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每次学生的作业交上来后,教师都要对每一本作业详批详改,这样做效果其实不好。其一、强化对象弄错了。我们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结果教师自己被强化了多次,少则几十次,多则几百次,学生最多被强化一次。其二、发下去学生有没有看批改结果还是未知数。据我统计,真正认真看了教师批改结果的不多,不到一半。可怜的教师,费尽了心血,牺牲了自己大把的时间,回报率却如此的低,怎么办?

我构建了一个作业批改的金字塔结构,将学生资源拉了进来。这个金字塔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教师,第二层是每个班的生物课代表,第三层是每个班的生物学习小组组长,第四层就是每个组的组员。这样,我的任务大大减轻,课代表和小组长的任务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逐层批改的过程中,课代表和小组长得到了强化,次数一般为8~12次,那么,组员如何得到强化呢?我想了一个办法。组长批改组员时只标出错误之处,不给其更正,让组员自己更正,第二次作业收上来后再由小组长交叉检查更正情况,奖优罚劣。这样,组员也得到了强化。实施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时时保持一颗思考的头脑,遇到事情多留心,碰到问题多费心,好的方法和策略就一定会被我们找到,教师不仅要学会怎样教好学生,更应该学会如何改进方法,使自己不断提高。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体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教学过程设计

㈠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还在探索。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下面是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如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的认识活动,在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心身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㈡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①引起求知欲②感知教学材料③理解教学材料④巩固知识经验 ⑤运用知识经验⑥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上述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时间连续性特征。各个环节都有其独立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彼此之间又有机联系、相互衔接,这六个基本环节是各个学段、各门课程的在传授/接受教学一般都要经历的共同环节,也称为“基本式”。 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分析:数学李老师对教学过程的环节把握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阶段? 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⑴明确问题⑵深入探究⑶做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P190-198课本材料“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学习”、“鸟为什么会飞”“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待学生阅读完后提出问题:在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做出结论三个阶段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①问题的选定往往较难,可由老师来做,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②要根据探究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假设与论证,有时一个问题需要多次的假设与论证,不要按程序机械处理。 ③做结论时,必须对探究活动的内容、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总结、优化与提升。 ④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究方式的区别 ⑤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知识的探究目的上来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③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启发思考:什么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pdf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 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 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下面就多媒体的开发和 利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 够轻轻松松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我个人对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影响的 探索中,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 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 外学习资源,,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 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 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 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 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是教材上平实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教学 素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组合,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同时,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 能单纯的追求多样性,为了使用而是用这一资源,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和探究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灵活的驾驭课堂,尽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从事教学管理5余年的经验告诉 我,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 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 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 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材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 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知识连续性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课堂教学,明确其特点,并把它当作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创新教学中,教师留有充足的合作交流和自理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

浅谈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浅谈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主体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从传统师生关系的缺陷、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三个方面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希望通过师生关系的改善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班级这个小团体中的主要角色组合。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包含有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师生关系是必须重视的教育要素。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缺陷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绝对权威,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关系基础上的。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仍固守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学生态度生硬,造成师生关系得不和谐。其缺陷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学生 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保留这种观念的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比较严格、仁慈;而差生就更多的是指责,训斥了。追求学习成绩、要求学生乖巧听话是教师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教师往往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心目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比如,在课堂上一些调皮的学生都比较爱捣蛋。这样的学生很让老师伤脑神,往往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爱点名批评这些调皮的学生,而任课须要回答问题时,老师也总喜欢或习惯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种行为在不经意间就会让学生反感。久而久之,这些所谓的差生,在上课时,老师存不存在都不重要了。老师也会越来越不喜欢这些学生。这就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差。 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都不可能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一样。成绩的好坏也会使老师的心理发生变化。老师喜欢好的没有错,对成绩好的学生关心倍致,也是人之常情。但对这些学生爱屋及乌,而对差生进行训斥、责骂,甚至“恨屋及乌”。课堂上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时,老师一般都比较赞同成绩好的学生的观点,觉得他们想问题比较全面、到位。成绩差的学生的回答,有时尽管是对且也有创意的想法,却被抹杀掉。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不益的。 (二)教师不合实际的高要求 老师的要求是老师对学生的期待!而一但期望过高,学生就难以承受超负荷的要求。现在的学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主科:语文、数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 前不久读了一篇名为《数学教学也要读说做》的文章,介绍了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读说做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这一问题诚如编者所言“值得关注和颇有意思”。它实际上是学生学习数学方式的问题。虽然多数教师在数学课上总是伴随着让学生读、说、做,但如何认识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和怎样有效的进行读说做,确是一个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读数学重在理解,手脑结合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教材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如理解各种统计数据、图,增长率、利率税率等)。因此,从小学开始,注重学生的数学阅读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值得提倡的事情。读什么?自然,数学教科书是学生主要的数学阅读材料,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伴随着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读物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

等,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怎样读?阅读数学教科书,有两各不同的时间场合。一种是新课前阅读,相当于预习;另一种是新谭后阅读,巩固和深化。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切莫把数学教科书当作数学习题集,只注重看书中的数学题,而忽视对全篇内容的阅读。数学阅读应重在理解。在通读的基础上,要精读。首先要细看,一字一句的读,努力从整体上对某节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对含图形比较多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需要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阅读。其次要理解。对于书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如:在二年级除法(一)分一分中,书上配画给出了三个问题情境:(1)2中猴子要分8根香蕉,每只猴子可能吃几根?(2)6个苹果放在果盘里,要求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3)3只兔子要分12根胡萝卜,每只兔子分的同样多,说说你是怎样分的。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分物的时候,不管分什么,会遇到两种不同情形:分和不一样多(不均)和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数学中有很多名词、符号,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借助于想象帮助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书中的具体例子去理解它们的含义。如锐角和钝角,比它们的形状联想到锐利的剑和刀子,体会锐角和钝角中的“锐、钝”二字的含义是“同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实施者,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这主要体现在: 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 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二、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的。根据现代化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外资源,动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对学校的管理做得还不够,往往是行政力量的管理过多,学校没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偏差,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在以下两点上做出努力:1﹑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学校内外的各种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推动家校合作、学校与社会合作,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 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实用性强的意见。 三、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巴城中心幼儿园顾华琴 经过几年的改革,新课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对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对新课改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思考,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一些困惑,老师现在不知道如何教幼儿了,不知怎样上课好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敢说出正确的答案,说了就是灌输教法,似乎只有从孩子的嘴里说出答案才是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的。于是乎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在课前拼命丰富知识教,在课中却轻松的发问,饶着弯子引导孩子说出想要的答案,一些课变成教师问幼儿答的智力竞赛活动似的,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每个问题后都要追加一个为什么,好像不问为什么就不能拓展孩子的思路,就不是求异思维,不符合新课改的教法,以至于有的问题把孩子问得目瞪口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重视课堂的表现形式忽视教师教学的作用,有些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就是新课改的表现形式,似乎无之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课堂热闹非凡:分组讨论、操作探索、自主表演……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使我们眼花缭乱。教师忙于追求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自主形式”,忙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热烈、活跃”的自主气氛,却放弃了自己指导、引领与点拨的作用,这些看似让课堂有了盎然生机,而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在此,本人认为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 场景: “哇,这个我认识是国庆阅兵式。”王池发出惊喜声音,他的声音立刻引来了另外两个小男孩,区角里马上热闹起来: 这个说:“这是长驱10火箭导弹我认识”,那个说“这是水兵方队多神气呀”,“看这是无人机,就是没有人驾驶的飞机,是我们中国造的”……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把阅兵十大亮点的图片都说了一遍,而且你争我抢地说,表达的积极性很高,也非常主动,脸上带有一份自豪。 分析与反思: 以上场景中的几名女孩和男孩,都是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露自己思想的人,学习也不是很有兴趣的孩子,引导他们表达时往往也是声音细细轻轻的,脸上总带有一丝紧张和不乐意,从不主动发言。为什么在这两个场景中,他们的表现却判入两人,细细地一想,我感悟到了情景式的轻松学习环境给了幼儿表达的勇气,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大胆表达。因为这个环境是轻松的、没有压力,这个环境为他们创造了表达的空间,有东西可讲。环境与孩子的表达是共存的,孩子依赖环境而发展表达,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表达、学习的发展与成长,环境与孩子的学习、表达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应创设适合幼儿学习、表达发展的情景性环境;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形象性、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的学习、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一、架设循序渐进的阶梯 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导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幼儿的认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一一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女口: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 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 I :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F *—T * r'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 ------ i -----------------------------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i —' : 4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ij 目标 :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5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J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 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 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

浅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四个环节_程兆见

浅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四个环节 嘉祥县第一中学 程兆见 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探究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教学方式上要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等. (一)创造情景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渴望知识,而且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探索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会产生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兴趣是学习的兴奋剂,是学习的向导和推动力,它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百折不挠地坚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还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英国生物学家特罗特说:“一旦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就无法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就能把终身的精力献给祟高的事业。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使舍勒去尝氢氰酸”。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而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地老师。”这些无不说明兴趣对于开发学生的情商所具有的重要性。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兴趣。 1、用“新”、“奇”、“险”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课要突出实验的地位,让实验去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演示课要突出实验的地位,让实验去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演示实验要力求“新”、“奇”、“险”,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新”,就是不同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事实。例如,学习静电感应式,取一段捆商品的聚丙烯塑料绳,从它的一端将它撕成碎长条,用一只手握着上端,另一只手捏着它由上向下迅速磨擦几下,于是碎条就散开。这样一个实验很快引起了学生兴趣,经过思考讨论,最后终于明白了,塑料绳因磨擦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 所谓“奇”,就是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矛盾。 所谓“险”,就是增强实验的惊险性,使学生高度注意紧张。例如讲动量定理时,利用鸡蛋下落实验。 2、利用物理故事激发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补充相关的故事、传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讲“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时”,可以讲1976年,停靠在日本巷附近的挪威油船别尔克.伊斯特拉号,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乐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乐学 发表时间:2016-06-21T14:10:08.1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作者:耿选昌[导读]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川省会东县鱼河镇新云小学615200 摘要: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快乐教学变“厌学”为“愿学” 变“苦学”为“乐学” 一、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有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课后,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或其它活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要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猜耿老师的电话号码”和用学号描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游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掌握新学知识,享受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新授的开始是根据“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发出几个分数让学生猜想哪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呢?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再请学生说说那些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分饼”折纸的小组活动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小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班内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是多元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五、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作用。有专家认为,好的“构造”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参考文献 [1]董启海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乐学、会学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3,(05),126。 [2]赵瑾数学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的方法[J].成功教育,2013,(23),146。

浅谈教学管理策略

浅析教学管理 海田小学唐科 教学工作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哲学管理策略 1、对立统一的策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且可以相互转化。在一个学校里,这样的矛盾很多。如: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之间等等。现加以分析。 (1)管理者与教职员工方面。管理者拥有管理和监督之权,教职员工负有贯彻执行之责。从这个方面来看,似乎二者是对立的。然而二者都是教育战线的成员,他们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关系是统一的。如何解决好这对矛盾,使他们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问题的关键。作为管理者,他要有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他的策略一方面要服从大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必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制订出符合本校校情;符合广大教职工利益的措施策略。而后一方面的要求又是处理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不要把自己放在广大教职工的对立面,不要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应该广泛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认真了解每一个人的疾苦。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要使每个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在教研教改活动上,要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职工有困难应及时送去温暖;教职工生病应及时送去问候;教职工有纠纷应耐心进行劝解;教职工对领导

有意见,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解剖;对教职工的成绩与失误,更应赏罚分明。总之,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脚,要把广大教职工有效地统一起来,凝聚起来,为教学工作服务。(2)教师与学生方面。传统教育容易把师生关系对立起来而往往忽视他们的统一。无论“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都过多地强调师道尊严,而把学生列为被动的、驯服的知识听从者和接受者。现在我们的策略要改变这一点。我们应该把传统的“教”变成“导”和“引”;把传统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疑”,进而“问”,然后“知”,最后“做”。尤其是在“做”这个方面更应理论联系实际。“做”了又“想”,“想”了又“做”。要把一套“教学大餐”做成学生是“主人”,教师是“懂事、明理”的“客人”的盛宴。客人不应“喧宾夺主”或是“反客为主”。主人应享受充分的主动权、广泛的自由权。当然主人也应尊重客人,不能“自由无边”、“主动无限”。他应虚心听取客人的“迷津指点”和公序良俗的正确教导。 (3)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方面:优秀教师往往有骄人的战绩、成功的经验、先进的教学技巧。而普通教师正缺乏这些。因此,从这个方面说,二者似乎是对立的,然而,这种对立完全是可以转化并统一起来的。我们一方面可以“督促”后者向前者虚心请教,鼓励前者对后者“不吝赐教”;另一方面可创造机会让后者更多地参与各级培训和自学自研,广泛地涉猎接触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练兵活动”让他们多讲多练,多总结,让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五个棘手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问题一: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方法对策: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没有终点,激励学生去探索自然的奥秘。情感一定要自然的结合在课堂中。情感态度是三维目标在教案中很难下笔,随着课堂的进展,自然流露,不能为了目标而强硬放上。同样情感一定要自然的结合在课堂中,学生潜移默化,无形的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常常没有预设就能够在课堂上达到。关键是老师的能力的驾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一些主要教学网站,提高适合高中教学的内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先进性也要求老师们不断获得新知识。教师要自觉,有心学习,有动力主动学习。注意要把高中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介绍,不要本末倒置。对学生的发展、情感态度教育都有影响。 问题二:教师教学内容过于局限,缺乏合理的拓展。 方法对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已经淡化、粗化了一些具体知识。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教师的把握度大了,应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教学,进行教学拓展或开发和实施一些符合当地实际、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应用能力。教师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要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空间。 问题三: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学生无所适从。 方法对策: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的教学态度日渐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出现了多样的变换,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很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提问多了,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应该联系学生、课堂实际,适当挖掘教材、调整教材内容,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合理利用“学案式”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如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作笔记等。 问题四:课程提前,学生物理、化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欠缺,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方法对策:教师想办法补,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知识,呼吁教育专家们干一些更加富有成效性的事,毕竟有些事口号是解决不了的要落实过程评价,还有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觉得这些东西是自己平时经常接触的!提高实践能力! 问题五:课堂上研究探索历程的过多讲述,造成大多数教师有“拣了芝麻丢西瓜”疑虑,可能在教学中误导学生习抓不住重点甚至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忽视。 方法对策:适时向学生说明基础知识与研究探索历程讲授学习的各自重要性,并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告诉学生,“万丈高楼平地起”即要重视基础!要有“万丈高楼”必须要“平地起”。打好基础尤为重要!

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六:设计教学过程 活动1:了解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1: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并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目前,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说法,比如,“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他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孤立地割裂成两个单位,并把他们对立起来,让一方围绕着另一方转。这样,教与学双方在教学中实际上只是发生了一方的主动性行为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定,而不是双方都发挥主动性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生成”的,不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媒体的使用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结构流程的过程。

设计教学结构流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基本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展开,合理设计形成教学结构流程,它直观、简明、清晰、明确揭示了教学的具体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 在广度上的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信息都有生成的可能,要使它们可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在深度上的开放,即教学需要形成学生思维的互动,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成为生生、师生互动的共享资源。 也就是说,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 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态进行“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具体地说,不仅要预设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论,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设应对各种可能

浅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浅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说服,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某种方法和技巧,使对方改变已有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进行某项活动。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来说,说服是他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工作。教师如果正确的运用说服教育法可以使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和作风,接受正确的引导,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说服的技巧与分寸对说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正确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学生也是一样。要想更好的说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试想一个教育者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如何去对学生进行说服?了解一个学生包括他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技巧。例如文化较低的学生,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刚愎自用的学生,不宜循循善诱,可用激将法;脾气急燥的学生,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要简洁直接;性格沉默的学生,要多挑他发言,不然你将在云里雾里;思想顽固的学生,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二、掌握好说服教育的时机和场合。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先决

条件,一旦说服教育的实际或场合不对同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甚至从心理开始对你有了一种排斥。一般情况下我做到不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点名批评某位学生,因为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即使要批评某一个人我也采取一种含蓄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一次我发现家庭作业本少了一本,很明显有人没有按时交作业。没有交作业的那个学生是一个差生,他的性格比较孤僻、腼腆、不太喜欢和人交流,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为了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我首先在课堂中对全班学生说:“今天又有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老师不点名了,希望他能够下课后主动把作业交到办公室里。”下课了,那个经常喜欢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主动来到办公室把作业本交给了我。经常和他的交流,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按时交作业。 三、掌握说服教育的方法与方式。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对是非的判断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那个阶段的儿童很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不足。我们不怕学生犯错误,怕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如何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说服教育的方法。 1、注意差距:这里的差距是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与学生原有态度间的距离。这种差距越大,说服工作的难度就越大,反之较小。当差距过大时,教师应将说服工作分段进行,逐步达到目的。 2、避免观点的重复与陈旧:学生对重复陈旧的观点往往充耳不闻,所以新颖性是沟通过程中较为有效的策略。如果同一个问题几次得不

浅谈数学教学中一些技巧

浅谈物理教学中一些技巧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为什么会这样呢?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研究教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研究教学技巧。 一、指导预习新章节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重要环节,我们要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并将这些重点做上记号。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水平。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个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对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三、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笨、没有创造力。例如我对一个后进生的教育,“虽然你成绩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如今后,你今后能好好学习,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提升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能尽到最大水平来协助他们;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即时的改正,持续的完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树立“有效”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了方向,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走向岔道。 2.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3.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如联系身边的实际,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己无关,因而探索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湄洲第一中心高朱小学郑梅娟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技巧上的欠缺,往往导致提问步入误区,将“满堂灌”发展成为“满堂问”,似乎问的越多,启发的越深,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方式单一,往往采用“是不是”的判断和“是什么”的叙述型.在课堂上一味追求所谓“热热闹闹的花瓶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研究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用科学的课堂提问来驾驭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深入探求知识的需要,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及时恰当,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 教师课堂提问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随想随问、有疑必问,这样势必把一堂课弄得支离破碎,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如何使课堂提问收到好的效果呢?那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 首先,设计的提问要有让学生参与思考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长久下去学生会对提问淡然处之。 其次,设计的提问,难度不能太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当,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本节重难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而且可以使学生得以表达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 对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如何回答,教师需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拟出提问的提纲,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时,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引导。提出的问题要明确、鲜明,是学生所能理解的。教师在提问中,要投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逐步地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地替他们进行思维。 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的提问方式 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样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提问方式。 I.引趣悟道,切入正题的直问。 “兴趣自疑问和惊奇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兴趣是求知的大门,是学习的原动力,如果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位置上,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好,因此应十分重视自觉地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