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课程代码00919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课程代码00919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课程代码00919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课程代码00919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课程代码00919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刑法中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规

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设立了轻重不同的量刑幅度,这体现了中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2.某外国人甲乘坐中国轮船经过日本事海时,将船上另一名外国人乙杀死,则对甲的行为

( )

A.适用中国刑法

B.只能适用日本刑法

C.适用中国刑法,但应从轻处罚

D.是适用中国刑法还是适用日本刑法由甲选择

3.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 )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能够从轻或减轻处罚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4.甲夜晚驾车不慎将行人乙撞成重伤后,为逃

避罪责将伤口流血不止并处于昏迷中的乙拖入路边小树林中,后乙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某甲欲杀死某乙,听信巫婆的话,将一张画

有人形和写有乙名字的纸符烧成灰,撒在乙的床底下,以为可致乙死亡,后被乙发觉而案发。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属于工具不能犯的未遂

C.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D.属于因果关系的

认识错误导致的未遂

6.中国刑法中规定的遗弃罪属于( )

A.作为犯

B.纯正不作为犯

C.不纯正不作为犯

D.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结合

7.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进行防卫的行为属于( ) A.事前防卫 B.事后防卫

C.防卫挑拨

D.假想防卫

8.下列情形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A.医生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开错处方,药剂

员亦不认真审查,照单发药,结果致病人服药后死亡

B.甲向乙借斧头,谎称劈柴,实际上甲用乙借给她的斧头杀死了丙

C.两个小偷各以盗窃的故意偶然地同时潜入某

仓库行窃,分别窃取价值元和3000元的财物后离开

D.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或帮助其逃匿,事前通谋的

刑法原理与实务

刑法原理与实务 第一章:刑法概说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广义上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刑法、刑法修正案、单行刑事法律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的刑法仅指把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各种具体的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刑法。 刑法修正案,是指最高立法机关在保留刑法原有体系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集中针对某些刑法条文作出的修改补充法案。单行刑法,是指为补充、修改刑法而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单行刑法规范。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这些法律中,刑法规范不是主体部分。 刑罚的特点: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其二,刑法强制性最为严厉。 制定刑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制定刑法的依据,包括法律根据和实践根据。刑法的任务:是用刑法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其主要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特征有:1刑法原则必须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2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3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就犯人而言,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犯罪行为,不论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生、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一律平等的适用刑法,在定罪量刑时不用有所区别,应一视同仁,依法惩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行相称;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他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他解决国家行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其原则有: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属地原则是单纯以地域为标准,要求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域的内的犯罪都适用本法,无论犯罪人使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属人原则是单纯以人的国籍为标准,要求凡是本国人犯罪,无论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保护原则是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标准,要求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普遍原则是以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标准,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侵害了国际公约、条约所保护的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本国法律就有适用的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溯及力问题。刑法溯及力的原则包括: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新兼从旧原则、从旧兼从新原则。 从旧原则:即新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完全适用旧法;从新原则:即新法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一律适用,新法具有溯及力;从新兼从旧原则:即新法原则上具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时,则按照旧法处理;从旧兼从新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按新法处理。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犯罪概念的类型包括: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下定义,没有设计犯罪本质特征)、犯罪的实质概念(是指仅从犯罪本质特征上下定义,没有涉及犯罪的法律特征)、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概念(是指犯罪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两个方面对犯罪的定义)。 犯罪的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概念的意义是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总标准,其特征有: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触犯刑绿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既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的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或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统一。其特征有: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其意义是: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有助于区分此罪和彼罪;有助于正确裁量刑法。 第五章: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影响刑事责任的因素:人的年龄情况、精神状况和重要的生理功能状况。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的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其类型有:自然身份和法定身份、定罪身份和量刑身份。 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六章: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所谓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遇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理论上把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损害结果的情形称为意外事件,把由于不能抗拒的原而发生损害结果的情形称为不可抗力。 犯罪的动机是指推动人以行为去追求某种目的的内在动力和内心起因;其犯罪的目的是在一定动机的推动下希望通过实施某种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联系:1、二者都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2、犯罪的目的以犯罪动机为前提和基础;3、二者有时表现为直接的联系,即他们所反应的需要是一致的。其区别是:1、从内容、性质和作用上看,犯罪动机比较抽象,而犯罪目的却比较具体;2、同种犯罪的犯罪目的相同,一般是一罪一犯罪目的,一罪可有不同的犯罪动机;3、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犯罪目的; 4、二者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犯罪目的的作用偏重于影响定罪,犯罪的动机的作用偏重于影响量刑。 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罚性质、后果和有关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法律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的不正确理解。事实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的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理解。 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要件。其意义:一、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二、有助于区分彼罪与此罪以及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界限;三、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主观要件;四,有助于正确量刑,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支配下事实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 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它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所谓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事实。危害结果的特征:一、危害结果的客观性;二、危害结果的因果性;三、危害结果的侵害性;危害结果的多样性。 我国刑法罪责自负的基本原则要求: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当危害结果发生时,要使某人对该结果负责任,就必须查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在危害结果发生时使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第八章: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其意义:首先,把握犯罪客体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提高人们与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其次,把握犯罪客体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确定犯罪的性质,分清罪与非罪、此最与彼罪的界限;最后,犯罪客体的内容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因而影响到量刑。 犯罪客体客体分为:犯罪的一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其划分的意义有:1、通过分类可以进一步揭示各类犯罪客体的属性,正确认识犯罪客体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解决刑事司法中诸如定罪量刑中的各种难题;2通过分类,可以揭示犯罪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犯罪,总结其规律性,制定正确的刑事政策。 犯罪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社会关系。 第九章: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是指在外观上或形式上似乎合乎某种犯罪构成,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而且大多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其行为特征是:第一、正当防卫是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正义的、合法的行为;第二、正当防卫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在于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而其不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缺乏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第三,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的不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其特征是:在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两个合法权益相冲突,而又只能保全其中之一的,为了保全较大的权益,不得已而牺牲较小的权益。其意义:有利于鼓励公民在必要的情况下实行紧急避险的权利,即通过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的手段,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尽一切可能减少自然灾害、不法侵害等危害带来给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损害;同时,也有利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公共利益、整体利益的观念,使人们在与自然灾害、不法侵害等危险的斗争中,增进团结友爱,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第十章: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简称。它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其意义:研究犯罪故意停止形态问题,具有重要的时间与理论意义。1、这是正确定罪量刑的需要; 2、这有助于深入地认识和科学的把握故意犯罪。 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直接故意犯罪决定了其可能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其构成要件有: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条件(首先,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人以上;其次,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了刑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C语言程序编译时,程序中的注释部分【】 A. 参加编译,并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B. 参加编译,但不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C. 不参加编译,但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D. 不参加编译,也不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2. 下列表达式的值为0的是【】 A. 3﹪5 B. 3/ C. 3/5 D. 3<5 3. 正确的C语言用户自定义标识符是【】 A. print B. float C. when?

D. random﹪2 4. 设int a = 3;则表达式a<1&& - - a>1的运算结果和a的值分别是【】 A. 0和2 B. 0和3 C. 1和2 D. 1和3 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引用带参的宏时,实际参数的类型应与宏定义时的形式参数类型相一致 B. 宏名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 C. 宏替换不占用运行时间,只占编译时间 D. 在程序的一行上可以出现多个有效的宏定义 6. 下列保留字中用于构成循环结构的是【】 A. if B. while C. switch D. default 7. 与语句if(a>b)if(c>d)x = 1;else x = 2;等价的是【】 A. if(a>b){if(c>d) x = 1;else x = 2;} B. if(a>b){if(c>d) x = 1;} else x = 2;

00919刑法原理与实务(一) 全国2013年7月自考 试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将其中的“以下”解释为不包含本数,属于刑法的 A.补正解释B.当然解释 C.扩大解释D.反对解释 2.罪刑法定原则要求 A.平等地保护法益B.禁止事后法 C.类推解释刑法D.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3.M国公民甲在其国内向该国公民乙的饮食中投毒,乙食用后到我国旅游,后在我国毒发身亡。对甲 A.我国不具有管辖权,因为被害人不是我国人 B.我国不具有管辖权,因为犯罪人不是我国人 C.我国不具有管辖权,因为犯罪行为地不在我国 D.我国具有管辖权,因为犯罪结果地在我国 4.根据犯罪的分类标准,抢劫罪属于 A.自然犯B.法定犯 C.身份犯D.亲告罪 5.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中的“淫秽物品”属于 A.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B.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D.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6.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 A.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7.行为人甲举枪射乙,但因为没有瞄准而击中了丙,根据法定符合学,甲的行为属于A.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8.赤手空拳的甲拦住路人乙,威胁乙交出随身携带的钱财,否则要殴打乙,乙装着从口袋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3708)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3.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4.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5.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6.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7.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 A.中国青年党 B.中国国家社会党 C.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国******革命委员会 8.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 )。A.红十五军团B.红一方面军C.红二方面军D.红四方面军 9.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而发动的事变是( )。 A.九一八亊变 B.—·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0.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 )。 A.谢晋元 B.佟麟阁 C.张自忠 D.戴安澜 11.1940年,八路军对侵华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12.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3.1946年6月,******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 A.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B.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C.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D.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14.台湾人民为反抗******当局暴政而举行“二二八”起义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最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数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是( ) A.{x|e x =1} B.{0} C.{(x, y)|x 2+y 2=0} D.{x| x 2+1=0,x ∈R} 2.函数f(x)=2 x 与g(x)=x 表示同一函数,则它们的定义域是( ) A.(]0,∞- B.[)+∞,0 C.()+∞∞-, D.()+∞,0 3.函数f(x)==π -?? ?≥<)4(f ,1|x |,01|x ||,x sin |则( ) A.0 B.1 C. 2 2 D.-2 2 4.设函数f(x)在[-a, a](a>0)上是偶函数,则f(-x)在[-a, a]上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可能是奇函数,也可 能是偶函数 5.=+→) 2x (x x 2sin lim 0x ( ) A.1 B.0 C.∞ D.2 6.设2x 10 x e ) mx 1(lim =-→,则m=(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A.21 B.2 C.-2 D.2 1- 7.设f(x)=???=≠2x ,12 x ,x 2,则=→)x (f lim 2 x ( ) A.2 B.∞ C.1 D.4 8.设x 1e y -=是无穷大量,则x 的变化过程是( ) A. x →0+ B. x →0- C. x →+∞ D. x →-∞ 9.函数在一点附近有界是函数在该点有极限的(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10.定义域为[-1,1],值域为(-∞,+∞)的连续函数( ) A.存在 B.不存在 C.存在但不唯一 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 11.下列函数中在x=0处不连续的是( ) A. f(x)=?? ? ??=≠0x ,10x ,|x |x sin B. f(x)=????? =≠0x ,00 x ,x 1sin x C. f(x)=???=≠0 x ,10 x ,e x D. f(x)=?? ??? =≠0x ,00 x ,x 1cos x 12.设f(x)=e 2+x,则当△x →0时,f(x+△x)-f(x)→( ) A.△x B.e 2+△x C.e 2 D.0 13.设函数f(x)=?????<-≥0 x ,1x 0 x ,e 2x ,则=--- →0x )0(f )x (f lim 0x ( )

7全国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1998年12月29日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 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 C.变更刑法D.普通刑法 2.我国旅游客车行驶在A国境内时,车上的C国公民甲与D国公民乙发生争执,甲在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捅成重伤。对甲的犯罪行为( )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应适用我国刑法D.只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3.又聋又哑的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 ) A.不承担刑事责任 B.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且不能因为其又聋又哑而从宽处罚 C.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这一规定表明诬告陷害罪 ( ) A.是不真正身份犯B.是真正身份犯 C.是自然身份犯D.不是身份犯 5.甲乙二人系高职学生,毕业前一同到某工厂实习,一天他们在车间给地板刷油漆时,乙说不知道这油漆是否能燃烧,甲说我试试,说完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甲对烧毁车间的心理态度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 C.意外事件D.间接故意 6.甲误将白糖当作砒霜去毒杀他人,则甲主观方面的认识错误属于( ) A.对犯罪客体的认识错误B.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 C.对行为实际性质的认识错误D.对犯罪工具的认识错误 7.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虽数额不大,却被认定为破坏电力设备罪;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缆,数额较大,被认为构成盗窃罪。甲、乙之所以构成不同的犯罪,是因为( ) A.犯罪对象不同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C.犯罪行为不同D.犯罪数额不同 8.甲为勒索财物盗取了婴儿,但在向该婴儿的父母勒索财产之前即被抓获。此时甲属于 1

从_立法理论_刑法典原理_看边沁的法律思想_向泽选

法律科学 1997年 第1期(总第77期) 从《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看边沁的法律思想 向泽选 李 伟 [摘要]边沁的思想体系庞大恢宏,核心是功利主义。该文从分析功利主义的概 念及渊源入手,阐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犯罪观与刑罚观及犯罪控制理论。关于犯罪,边 沁认为是指一切基于可以产生或可能产生某种罪恶的理由而认为应当禁止的行为。对 于犯罪应根据其惊恐程度确定刑罚方法,惩罚的程序应与犯罪的惊恐性成正比例关 系。但为保证刑罚限制在实现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限度内,边沁认为刑罚适用应讲 究罪刑相称。指出当刑罚是滥用、无效、过份、太昂贵时,则不应适用刑罚。边沁的 犯罪控制理论由犯罪的事后处罚及事先预防两部分组成。 [关键词]边沁 功利主义 犯罪观 刑罚观 犯罪控制论 吉米·边沁(Jeremy Bentham),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法学家,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与领袖。17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76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767年取得律师资格。边沁的思想体系庞大恢宏,其核心内容是功利论。在其论著《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一书中,他从功利的角度对刑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哲学思考,这里论述的就是边沁体现在该论著中的关于刑法理论方面的真知灼见。 一、功利主义的犯罪观和刑罚观 功利主义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哲学命题。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时的思想家阿里斯底波、伊壁鸠鲁、卢克莱等人的思想中可以见到功利主义的雏形。伊壁鸠鲁认为:“感情或情感是人体内在的感觉,小孩一降生就喜欢快乐、避免痛苦,……这种天生的人所共有的持续存在的感觉,带给我们趋乐避苦的思想——即追求快乐。”①这种享乐主义思想实际上就是功利主义的原始形态。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自然法学家如培根、霍布斯、洛克等对功利主义思想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霍布斯(1588—1679)认为,人的自主活动根源于外物运动对人的感官所产生的作用,在人身上,无论是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活动,还是深思熟虑的自主活动,都是为了趋乐避苦。洛克(1632—1704)在霍布斯理论的基础上倡导快乐论。他认为,道德的善恶最终决定于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他指出:“所谓善就是能引起快乐或减少痛苦的东西;……所谓恶就是能产生痛苦或减少快乐的东西,要不然,就是它剥夺了我们的快乐,或者给我们带来痛苦。”②而功利主义的最后得名应归功于英国哲学家哈契逊(1694—1747)于1725年提出的一项伦 ① 周辅成主编:《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译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②[英]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43页。

4月全国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刑法确定的溯及力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新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2.甲听说乙晚上总是一个人睡在单位值班室,为谋害乙而于某夜晚潜入该值班室,将所携带的汽油洒在正在睡觉的人的身上,点火后迅速逃离。后得知被烧死的并不是乙,而是代替乙值班的丙。本案中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3.丙持刀追杀甲,乙见状随手拿起一根木棍朝丙的颈部打了一棍,将丙打昏。甲见此情景转身顺手夺过乙手中的木棍朝丙的头部猛击数下,将丙打死。对此案的定性结论应是 () A.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甲、乙的行为都属于正当防卫 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甲、乙的行为都构成故意杀人罪 4.甲携带匕首乘坐乙驾驶的出租车,试图骗乙将出租车开到郊区后抢劫该出租车,当出租车行驶到城郊结合部时,因违章被交警拦下,甲以为是自己的罪行被发觉,慌忙跳下车逃跑,交警见状将甲抓住。此案中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构成犯罪预备 C.构成犯罪未遂D.构成犯罪中止 5.甲乙密谋共同盗窃某银行金库,某天晚上,甲按乙拟定的计划到达犯罪地点,乙却因害怕而没有去,甲于是一个人盗窃了银行10万元现金。事后,甲给了乙1万元,乙用这笔钱买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物品。对此案的定性应是() 1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财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是( C )1-6、7 A.债权债务关系 B.所有权关系 C.资金结算关系 D.税收法律关系 2.在“两权三层”的财务治理结构框架中,“三层”指的是( C )1-32 A.厂部、车间和班组 B.车间、班组和个人 C.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 D.股东大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3.关于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2-76 A.标准离差率是期望值与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之比 B.标准离差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 C.如果方案的期望值相同,标准离差越小,方案的风险越大 D.如果方案的期望值不同,标准离差率越小,方案的风险越大 4.下列关于先付年金现值的表达正确的是( B )2-57 A.V0=A·PVIFAi,n+1+A B.V0=A·PVIFAi,n-1+A

C.V0=A·PVIFAi,n-1-A D.V0=A·PVIFAi,n+1-A 5.下列各项中属于商业信用筹资形式的是( B )3-154 A.发行股票 B.预收账款 C.短期借款 D.长期借款 6.某公司利用长期债券筹资400万元,普通股筹资600万元,资本成本分别为6%和15%。则该筹资组合的综合资本成本是( B )3-163、164 A.10.6% B.11.4% C.12% D.12.5% 7.相对于利用银行借款购买设备而言,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设备的主要缺点是( D )3-150 A.限制条件多 B.取得资产慢 C.财务风险大 D.资本成本高 8.企业将资金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而放弃的投资于其他方面的收益称作( D )4-203 A.管理成本 B.坏账成本 C.短缺成本 D.机会成本

4月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自考试题

2012年4月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自考试题2012年4月(全国)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允许绝对不定期刑B.允许类推解释 C.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D.习惯法可以作为刑法的渊源 2.关于犯罪的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告罪是必须由被告人亲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人民检察院不得代为告诉 B.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 C.在刑法理论上,真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不影响定罪但影响量刑的犯罪 D.混合犯罪是指国事犯罪,即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3.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甲醉酒后将酒店服务员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甲()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不负刑事责任,因

其是精神病人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4.张某为了杀害仇人李某,就在李某平日喝水的杯子里面投毒,但因为使用的毒药没有达到致死剂量,仅导致李某昏迷。张某误以为李某已经死亡,便将李某背到山上扔下悬崖,致使李某摔死。对张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B.张某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C.张某构成未遂的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张某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 5.甲听说自己的仇人今天晚上要来杀死自己,便在自己家的围墙和门上装上了电网,心想“来了就让你有去无回”。仇人果真晚上来寻仇,在闯门时被电死。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事前防卫B.属于正当防卫 C.不属于正当防卫D.构成故意杀人罪 6.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预备阶段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D.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预备阶段 7.某夜,甲潜入某银行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

00920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200404含答案网上买的,奉献给大家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9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公诉与自诉之分B.都有侦查程序 C.都实行有起诉才有审判的原则D.都以判决结案 2.刑事诉讼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B.民事权利、义务纠纷 C.保障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犯D.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秩序 3.下列关于混合式诉讼的描述错误 ..的是() A.明显分为审判程序和审判前程序两大阶段 B.在审判阶段主要体现了弹劾式诉讼的特点 C.主要结合了弹劾式与纠问式的长处与优点 D.侦查和审判都要求公开进行 4.下列关于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作用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A.既是侦查机关又是公诉机关,也是法律监督者 B.是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C.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预 D.上下级之间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5.其他诉讼参与人与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最大的不同点体现为() A.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条件不同 B.是否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不同 C.是否受刑事判决、裁定的直接约束不同 D.其人权保障待遇不同 6.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不享有 ...() A.参加法庭审理的权利B.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权利 C.调取新的证据到庭的权利D.不服终审判决要求重新审判的权利 7.王某居住在A县,在B县盗窃后流窜到某省C市甲县进行绑架勒索并将人质杀死。甲县公安机关侦破了此案,并将王某逮捕归案。本案的审判管辖法院是() A.A县人民法院B.B县人民法院 C.甲县人民法院D.C市人民法院 8.根据立案管辖的规定,偷税、抗税案件应由()

(完整word版)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刑法概说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广义上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刑法、刑法修正案、单行刑事法律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的刑法仅指把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各种具体的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刑法。 刑法修正案,是指最高立法机关在保留刑法原有体系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集中针对某些刑法条文作出的修改补充法案。单行刑法,是指为补充、修改刑法而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单行刑法规范。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这些法律中,刑法规范不是主体部分。 刑罚的特点: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其二,刑法强制性最为严厉。 制定刑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制定刑法的依据,包括法律根据和实践根据。刑法的任务:是用刑法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其主要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其特征有: 1刑法原则必须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2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 3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就犯人而言,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犯罪行为,不论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生、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一律平等的适用刑法,在定罪量刑时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大特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大特点 自考文凭的含金量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这从不畏自考的高难度和低仍 踊跃报考的人群上就可以看出来。另外,国外很多正规大学都承认自学考试的文凭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选择了自学考试的人,看重的都是那张过硬的文凭。 文凭含金量高是大家公认的,考试的高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自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自学,入学时是不需要考试的,考生只需要选择所报专业就可以,但是为了严格把关,各专业的主考院校都设置了较高的分数线标准。一位历经四年时间刚在今年春季通过最后两门考试取得毕业证的考生说:"自考考试难度大、题型多、范围广,说一万个学生里能考出一个一点都不过分。" 花费是成考的三分之一以大专毕业续本科为例,先算算上成考要花多少钱。报名费用200元左右,参加成考辅导班费用1500元左右,购买教材、练习题、各种学习资料费用300元左右,这些只是考前费用,共约2000元。如果考上了,脱产学习最少要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学费、在学校的住宿费加在一起不会少于一万元。那么,一个大专生从成考本科毕业,至少要花上万元。 再来看看自考,考试费用为每科25元,专科续本科大约要考十三科,就是325元,书本资料费约300元,考前辅导班费用约3000元,如果能一次顺利通过考试的话,毕业时只用花费4000元左右,是成考花费的三分之一。 学习时间有弹性欢迎 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学习两手抓,两者之间的时间安排经常出现矛盾,往往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如果上成考,就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上课和考试,经常会出现考试没考好,又把工作耽误了的情况。 而自考的学习时间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把握,在多长时间内学几门课、参加几门考试都可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卷_全国自考试卷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卷_全国2008年7 月自考试卷 全国自考2008年7月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卷 湖北自考网11月16日整理 课程代码:009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某一港口时,客轮上的某一外国人甲将另一外国人乙打成重伤。对于此案,我国具有刑事管辖权,该刑事管辖权所基于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2.甲在其14周岁生日那天伙同20岁的乙绑架丙,在绑架过程中甲杀死了丙,则() A.甲、乙都构成绑架罪B.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绑架罪D.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绑架罪 3.间歇性精神病人甲在精神正常时故意将乙打成重伤,但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甲精神病发作,这种情形下甲()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4.下列犯罪中属于身份犯的是() A.交通肇事罪B.故意伤害罪 C.虐待罪D.妨害公务罪 5.过失致人重伤罪中的结果是 A.构成结果B.非构成结果 C.加重结果D.危险结果 6.甲抢劫出租车司机乙,用刀砍了乙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乙发动汽车追赶,在甲往前跑了50米处将甲撞成轻伤并夺回财产。则乙的行为() A.成立故意伤害罪B.属正当防卫 C.属防卫过当D.属紧急避险 7.非法持有枪支罪在罪数形态上属() A.继续犯B.即成犯 C.结合犯D.连续犯 8.我国区分罪数之单复的标准应该是() A.行为的个数B.罪过的个数 C.客体的个数D.犯罪构成的个数 9.拘役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D.监狱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 B.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智)乎? 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導)之。 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州——洲B.雜——襍 C.雕——彫D.鐘——鍾 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末牧特B.魚本孟恭 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 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徒徙近B.勝肺胡朝 C.祈視祁禁D.閭聞閩閨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 D.姜氏欲.之,焉辟害? 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無乃爾是過與?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D.客果有能也。 7.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 C.作状语D.作定语 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第 1 页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 2004年04月试卷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几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有下列哪一种罪行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贩卖毒品罪 C.放火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3.某甲意欲杀乙,正举刀准备砍杀乙时,有人经过乙旁,甲见人来,遂仓皇逃离。对于甲() A.可以比照预备犯从重处罚 B.不应处罚 C.应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下列何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时效的限制?() A.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出走杳无音信 B.丛某因出国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诽谤案提出控告 C.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 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 5.杨某纠集吴某、刘某、李某、张某、宁某等5人组成犯罪集团,杨某封为“大佬”,要吴某等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手段为集团“捞钱”。吴某等5人在3个月内抢劫5次,盗窃8次。另外,杨某与吴某还共同实施强奸犯罪一次;刘某还单独实施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犯罪一次,杨某事后知道此事;李某还单独实施诈骗犯罪一次,杨某对此事并不知情。杨某应该() A.对抢劫罪、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 B.以抢劫罪、盗窃罪和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 C.对抢劫罪、盗窃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 D.对抢劫罪、盗窃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 6.有权决定对罪犯实行假释的机关是() A.监狱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监狱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C.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D.高级以上人民法院 浙00919#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第1 页共5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